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复习重点(简约版)

毛概复习重点(简约版)

毛概复习重点(简约版)
毛概复习重点(简约版)

毛概复习重点(简约版)

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坏上面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毛泽东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4、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江泽民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6、胡锦涛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毛泽东思想科学的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10、邓小平理论(教训或历史根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畋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

1、1978年12月,邓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

2、判断题1982年,在党的二大上,邓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

1

3、1987年,党的三大,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

4、邓小平理论的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同年10月,党的四大,1997年党的五

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1999年,载入宪法1

5、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

其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1

6、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1

7、2000年2月,江泽民在高州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

8、科学发展观的形成: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金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1

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1

1、从党的二大开始,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一切从实际出发:江泽民把这个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若眼于”,即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

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若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3、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当中提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由于事实就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新的工作作风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6、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7、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就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8、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0、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

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

2、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

3、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发展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四马分肥“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20实际50年代以来,党中央的领导同志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陈云同志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卜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4、我国整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在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来五个方面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三是加强文化建设,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五是建设生态文明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理论行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候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8、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9、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

1、“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

3、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判断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4、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企业职代会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聪敢、自强不息

第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的概念,内容,特征,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第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前提,基础

第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