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一一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试验一一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试验一一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试验一一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液两相在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T M 。当温度高T M 时,所有的固相将全部转化为液相;若低于T M 时,则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纯粹的固态物质通常都有固定的熔点,但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对温度是非常敏锐的,从开始熔化(始溶)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熔程)较小,一般不超过0.5—1℃。若该物质中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物质的熔点低,而且熔程也较大。因此,熔点的测定常常可以用来识别和定性地检验物质的纯度。若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如肉桂酸和尿素),他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则比133℃低得多,而且熔程较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实验叫做混合熔点实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质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简便的物理方法。

本实验采用简便的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际上由此法测得的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熔化范围,所得的结果也常高于真实的熔点,但作为一般纯度的鉴定已经可以了。

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温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温度计中的毛细管孔径不均匀,有时刻度不精确。温度计刻度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在使用这类温度计测定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来的温度当然较全部受热者为低。另外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也可能发生体积变形使刻度不准。

为了消除上述误差,可选择几种已知熔点的纯粹有机化合物作为标

准,以实测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的熔点与应有熔点的差值作横坐标,

绘成曲线,从图中曲线上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的校正值。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b 形管、毛细管、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表面皿、温

度计、缺口软木塞。

2、试剂:浓硫酸(H 2SO 4) 未知样(固体)

四、实验步骤

1、将毛细管封口:

将毛细管以向上倾斜45°角伸入酒精灯火焰中,边烧边不停转动,以使

毛细血管顶端受热均匀,直到顶端熔化为一光亮小球,说明已经封好。 2、填装样品:

取0.1—0.2g 样品,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中,用玻璃棒研成粉末,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粉末堆中,样品便被挤入管中,再把开口一端向上,通过一根长约40cm

,使其自由落下,使粉末落入管底,

重复操作,直至样品高2—3mm为止。

3、安装仪器:

b形管又叫Thiele管、熔点测定管。将b形管夹在铁架台上,往其中装入浓硫酸至高出其上侧管1cm 为宜。管口配一缺口单孔软木塞。把毛细管中下部用浓硫酸润湿后,将其紧附在温度计旁,样品部分应靠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或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紧固在温度计上。要注意使橡皮圈置于距浓硫酸1cm以上的位置。将粘附有毛细管的温度计小心地插入b形管中,插入的深度以水银球恰在b形管两侧管的中部为准。加热时火焰须与b形管的倾斜部分接触。

凡是溶点在300℃以下的样品,均可利用浓硫酸作为浴液。如长期没有用硫酸作为溶液。如长期没有用过的硫酸,应先逐渐加热去掉些水分。

4、测定熔点:

初始加热时,可按每分钟3—4℃的速度升高温度。当温度升高至与待测样品的熔点相差10—15℃时,减弱加热火焰,使温度缓慢而均匀地以每分钟1℃的速度上升。注意观察毛细管中样品的变化。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和有湿润现象,出现有小滴液体时,为全熔,记下温度。由始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即为此样品的熔化范围,又称熔程。熔点测定,至少要有两次的重复数据。每一次测定必须用新的毛细管另装样品,不得将已测过熔点的毛细管冷却,使其中样品固化后再作第二次固定。因为有时某些化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形式。注意,再次测定时,须等浴液冷却至低于此样品熔点的20—30℃时,才能开始。

测定未知物的熔点时,应先对样品粗测一次,加热可以稍快,找出大概熔程后,再认真测两次。

混合样品的熔点测定至少要测定三种比例,即1:9、1:1和9:1。

实验完毕,要等温度计自然冷却至接近室温时,才能用水冲洗。浓硫酸要冷至室温时,方可倒回原试剂瓶。

注释:

[1]毛细管法是实验室中测点熔点较为常用的方法。目前已有更为先进的仪器,如显微熔点测定仪、自动熔点测定仪等。这些仪器的特点是操作方便、读数准确、试剂用量少。

[2]用浓硫酸作热浴液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灼伤皮肤,不要让杂质、样品或其它有机物接触浓硫酸,否则会使浓硫酸变黑,有碍熔点的观察。可在发黑的浓硫酸中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加热后可使之脱色。

五、思考题:

1、已测得甲、乙两样品的熔点均为130℃,将它们以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得的溶点仍为130℃,这说明什么?

2、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在什么情况下加热可以快一些?什么情况下加热则要慢一些?如果样品混合不均匀会产生什么不良结果?

3、是否可以用第一次熔点测定时已用过的毛细管再作第二次测定呢?为什么?

熔点测定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熔点测定 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混合熔点测定法——鉴定熔点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试样是否为同一物质? 测定熔点实验关键是:由于毛细管法是间接测熔点方法,所以加热升温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当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一定要慢,应小于1~2℃/min;密切观察加热和熔化情况,及时记下温度变化。 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研碎迅速,填装结实,2~3mm为宜) 2.毛细管安装在温度计精确位置、再固定 3.加热升温测定、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加热升温速度:开始时可快些~5℃/min 将近熔点15℃时,1~2℃/min 接近熔点时0.2~0.3℃/min 每个样品至少填装两支毛细管,平行测定两次。 操作要点和说明 影响毛细管法测熔点的主要因素及措施有: 1、熔点管本身要干净,管壁不能太厚,封口要均匀。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封口一端发生弯曲和封口端壁太厚,所以在毛细管封口时,一端在火焰上加热时要尽量让毛细管接近垂直方向,火焰温度不宜太高,最好用酒精灯,断断续续地加热,封口要圆滑,以不漏气为原则。 2、样品一定要干燥,并要研成细粉末,往毛细管内装样品时,一定要反复冲撞夯实,管外样品要用卫生纸擦干净。 3、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缚在温度计旁,并使装样部分和温度计水银球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同时要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b形管两侧管中心部位。 4、升温速度不宜太快,特别是当温度将要接近该样品的熔点时,升温速度更不能快。一般情况是,开始升温时速度可稍快些(5℃/min)但接近该样品熔点时,升温速度要慢(1-2℃/min),对未知物熔点的测定,第一次可快速升温,测定化合物的大概熔点。 5、熔点温度范围(熔程、熔点、熔距)的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时,样品开始萎缩(蹋落)并非熔化开始的指示信号,实际的熔化开始于能看到第一滴液体时,记下此时的温度,到所有晶体完全消失呈透明液体时再记下这时的温度,这两个温度即为该样品的熔点范围。 6、熔点的测定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装新样品。进行第二次测定时,要等浴温冷至其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 7、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加热介质)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溶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注释: (1)管壁太厚样品受热不均匀,熔点测不准,熔点数据易偏高,熔程大。

熔点的测定预习实验报告

河北北方学院2010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一班邢妍萍 熔点的测定预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应用。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温度计校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 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将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固相迅速转化为液相;液相迅速转化为固相;固相液相同时并存,它所对应的温度T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三、实验装置 温度计、b形管(Thiele管)、熔点毛细管、酒精灯、开口橡皮塞、乳胶管、玻璃棒、烧杯、表面皿 四、实验步骤 1.制备熔点管内径为1mm、长为60~70mm、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作为熔点管 2.样品的填装取干燥、研细的待测物样品放在表面皿上,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样品中,即有少量样品挤入熔点管中。然后取一支长玻璃管,垂直于桌面上,由玻璃管上口将毛细管开口向上放入玻璃管中,使其自由落下,将管中样品夯实。重复操作使所装样品约有 2~3mm 高时为止。 3、仪器安装向 B 管中加入浓硫酸作为加热介质,直到支管上沿。在温度计上 附着一支装好样品的毛细管,毛细管中样品与温度计水银球处于同一水平。 将温度计带毛细管小心悬于B 管中,使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在B 管的直管中部。 4、测定在 B 管弯曲部位加热。接近熔点时,减慢加热速度,每分钟升 1℃左 右,接近熔点温度时,每分钟约 0.2℃。观察、记录样品中形成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初熔温度)和样品完全变成澄清液体时的温度(终熔温度)。熔点测定应有至少两次平行测定的数据,每一次都必须用新的毛细管另装样品测定,而且必须等待浓硫酸冷却到低于此样品熔点 20~30℃时,才能进行下一次测定 5、未知样品,可用较快的加热速度先粗测一次,在很短的时间里测出大概的熔点。实际测定时,测定两次,加热到粗测熔点以下 10~15℃,必须缓慢加热,使温度慢慢上升,这样才可测得准确熔点

数字熔点仪操作规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WRS-1B型数字熔点仪的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以规范熔点仪的操作及维护保养,保证仪器正常使用,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WRS-1B型数字熔点仪的操作及维护保养。 3.责任: 本文件由QC负责起草,QC主管审核,质量部经理批准,质量部人员严格按本规程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维护人员负责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并做好定期维护保养工作。 4.内容: 4.1.工作原理: 物质在洁净状态时反射光线,在熔化状态时透射光线。因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产生透光度的约变。熔点测定仪采用光电方式自动检测熔化过程。当温度达到初熔点和终容点时,显示初熔温度和终容温度,并保存到检测下一样品。 4.2.操作步骤: 4.2.1.开启电源开关,屏幕显示“欢迎使用****”等内容。 4.2.2.等待2~3秒后,根据屏幕提示输入预置温度。使用“→”“←”“+”“-”四个功能键。设置预置温度(预置温度根据每种物质的熔点不同作相应设置),设置完毕后按“预置”键。 4.2.3.依照屏幕提示,根据测定需要用“+”“-”两个功能键设置升温速率,设置完毕后按“预置”键。 4.2.4.待当前温度稳定后,插入装有样品的毛细管,按“升温”键,开始测试。 4.2. 5.一次测试结束后,屏幕自动显示样品的初熔值和终熔值。 4.2.6.测试结束后,屏幕提示是否重设参数“Y/N”,使用“→”“←”两个键进行选择。如果要继续测量同一物质的样品或者下一样品的熔点接近本次测试,选“N”按“ ”后系统转入“4.2.4”的步骤进行操作。如果下一测试样品是熔点相差较大的不同物质,选“Y”按照“4.2.2.”的步骤进行下面的操作。 4.2.7.测试完毕,取出毛细管,关闭电源。 4.2.8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4.3.仪器校验: 4.3.1.当仪器使用时间长,或由于季节温差大造成仪器测量误差过大时,需对仪器进行校正。 4.3.2.开启电源开关,进入欢迎屏幕。 4.3.3.等待2~3秒后,屏幕提示输入预置温度,设置为75℃,按“校正”键后,马上再按“预置”键,仪器进入调试环境。 4.3.4.等待几秒钟,待屏幕提示出来后,设置升温速率为1.0℃/min,按“预置”键。

毛细管法测定样品的熔点

新乡医学院医用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 毛细管法测定样品的熔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固态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可能发生三种情况: l →s ; s→l ;l 、s 并存。 为了决定在某一温度时哪一种情况占优势,我们可从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来理解(见右图)。图中MS 为固体的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曲线,LM 为液体的蒸气压与 温度的关系曲线,由于固相的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速率较 相应液相大,使两条曲线在M 点相交,在此温度时,固液 两相同时并存,此时的温度T M 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熔点的定义应为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的固态与液态成平衡时的温度。通常将结晶物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即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可视为该物质的熔点。 只有T=T M 时,固液两相的蒸气压才是一致的,此时固液两相可同时并存,一旦温度超过T M ,甚至只有几分之一度时,如有足够的时间,固体就可全部转变为液体。这就是纯粹晶体物质之所以有固定和敏锐熔点的原因。 纯粹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一般不超过350℃),较易测定,而且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熔程)不超过0.5~1℃,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非常敏锐。当试样含有杂质时,不仅熔点降低,而且熔程也会增大。因此通过测定熔点可以检验固体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同时根据熔程长短又可定性地判断该化合物的纯度。 当有杂质存在时(假定两者不成固熔体),根据拉乌尔(Raoult )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的摩尔数,会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因此该化合物的熔点要比纯粹物低。 在鉴定某未知物时,如测得其熔点和某已知物的熔点相同或相近时,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还需把它们混合,测该混合物的熔点,若熔点仍不变,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若混合物熔点降低,熔程增大,则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此种混合熔点试验,是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物质的最简便方法 温度 M 图 物质温度与蒸气压曲线

实验四 熔点的测定

实验十一熔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将晶体物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可以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就称为该化合物的熔点。如果给熔点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应该为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固体物质从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范围称为熔点范围(熔程),纯粹的晶体物质熔程很窄,一般为0.5 ~1.0℃,可以看成有固定的熔点。若有少量杂质存在时,有机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加长。因此通过测定熔点,可初步判断该化合物的纯度。也可以将两种物质混合后,看其熔点是否下降,以判断两种熔点相近的物质是否同一物质。 三、实验用品 提勒管(Thiele tube)温度计(150℃,精度0.1℃) 毛细管(内径1mm,长约8 cm,一端熔封) 开口软木塞玻璃管(长40~50cm,直径8~12mm) 浴液(液体石蜡或浓硫酸)苯甲酸样品和尿素样品 四、实验操作 (一)样品的填装 分别取少量经过干燥并研细的苯甲酸样品或尿素样品 (0.1~0.2克)堆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上,将毛细管开口端向下插入样品堆中,有少量样品被挤入毛细管的开口端。再取硬质玻璃管直立于实验台面上,将挤入样品的毛细管开口端向上放入玻璃管中,任其自然落下,如此重复数次,使样品紧密地填充在毛细管底部约2~3mm。如样品易升华或受潮,则应将开口端熔封。每种样品装3~ 4根备用。 (二)仪器装置 将提勒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倒入液体石蜡或浓硫酸做为浴液。将装好样品的毛细管用橡皮圈固定于温度计的下端,使毛细管底端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间

(见实验图11-1),然后将此带有毛细管的温度计通过开口软木塞插入提勒管内,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两支管的中间 (注意勿使橡皮圈触及浴液,以免浴液被污染变黑)。 图11-1 熔点测定装置 (三)熔点的测定 1.粗测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操作,用小火徐徐加热提勒管支管底部(见实验图12-1),控制加热速度在每分钟升温2~3℃,观察并记录样品开始熔化的温度,即为粗测熔点,作为精测的参考。 2.精测待浴液温度下降至100℃左右时,将温度计取出,换上第二根毛细管,用小火加热(操作如前)。当温度升高至离粗测熔点约10~15℃时,须改用极小火加热,使温度上升约每分钟1~2℃。仔细观察毛细管中样品变化的情况。样品在受热的过程中,将依次出现“发毛”、“收缩”、“软化”、“出汗”(出现液滴)、“崩溃”等现象。“发毛”、“收缩”、“软化”以及形成软质柱状物而无液化现象时,都不是初熔,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时间长,说明样品纯度较差,含杂质多。当出现“出汗”(即出现液滴)现象时才是初熔,记录此时的温度。当固体全部消失,样品变成清亮液体时,即为全熔温度。由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范围即为样品的熔点。 3.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另外2个毛细管中样品的熔点,取平均值。

WRR型熔点仪标准操作规程

XXXXXXXXXXXXX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WRR型熔点仪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WRR型熔点仪。 3 责任:化验室操作员。 4 操作流程: 4.1 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 4.1.1 熔点测定范围:40℃~280℃。 4.1.2 熔点显示方式:液晶显示(带RS232接口)。 4.1.3 显示最小读数:0.1℃。 4.1.4 测定熔点的准确度:<200℃±0.5℃ ≥200℃±0.8℃ 4.1.5 重复性:升温速度1℃/min时为0.3℃ 4.1.6 起始温度设定准确度:±0.1℃ 4.1.7 线性升温速度:0.5℃/min,1.0℃/min,1.5℃/min,3℃/min四档 4.2 操作步骤: 4.2.1 使用前准备工作 注意:进入正式测试前,必须进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2.1.1 硅油的灌入 用注射器吸取硅油10ml从溢出口注入,重复6次,共需注入60ml硅油,然

(如长期测量熔点低于90℃时,可用蒸馏水代替硅油) 4.2.1.2 油浴管的更换 4.2.2 熔点测定 4.2.2.1 通过按键输所需要的起始温度,设置的起温度应低于待测物质的熔点(不大于280℃),根据线性升温速率,选择推荐台下表;供参考。 速率选择起始温度低于熔点 0.5℃/min 3℃ 1.0℃/min 3℃~5℃ 1.5℃/min 6℃~10℃ 3℃/min 9℃~15℃ 4.2.2.2 开始电源开关,开机显示:Welcome!经这短暂的显示后,出现以下画面: ST:现在显示画面: V:X.X T:XXX 其中:V:X.X 表示前一次测量输入的升温速率 V:XXX 表示前一次测量输入的予置温度。 如果FLASH存储器工作不正常,显示Bad\eeprom,此时显示的升温速率与予置温度为系统内部默认值。V:1.0;T:100℃此时通过按键“←”“→”选择升温速率、予置温度的百位、十位、个位。通过按键“+”“-”选择增量、减量。(选中的修改项为闪烁显示)选择完毕,按“予置”键。 现在显示画面为: V:X.X t:XXX T:XXX.X ↑ 其中:V:X.X 表示为本次测量输入的升温速率; t:XXX 表示为本次测量输入的预置温度;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 一、前言 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 (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 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Q 放 ,冰吸热溶成水, 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Q 吸 。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 放= Q 吸 (1) 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冰的质量为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T℃(此时应低于室温10℃左右),冰的溶解热由L表示,

熔点仪知识

熔点仪知识 来源:昆山华乃尔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2011年3月9日 熔点仪的特点:主要用于染料、药物、香料等晶体有机化合物熔点之测定,以便确定其纯度。测量方法完全符合药典标准,一般最多可同时测量三根样品,自动计算初、终熔平均值。分为目视熔点仪,数字熔点仪,微机熔点仪,显微熔点仪等几大类。 目视熔点仪WRR为例说明熔点仪的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注意:进入正式测试前,必须进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 硅油的灌入 用注射器(附件)吸取硅油(附件)10ml 从溢出口注入,重复6 次,共需注入60ml 硅油,然后将溢油瓶套在溢出口上。(如长期测量熔点低于90℃时,可用蒸馏水代替硅油) 2. 油浴管的更换 首先取下溢油瓶,然后卸下侧板; 用手伸进仪器箱体内,一手托住油浴管,一手拉下弹簧,然后竖直向下再水平取出油浴管,取出油浴管时,须小心谨慎,以免玻璃破损。 把油管装入仪器内,按上述方法相反次序进行。 二、熔点测定 1. 通过起始温度拔盘输入所需要的起始温度,设置的起始温度应低于待测物质的熔 2. 开启电源形状,通过观察窗可以看到照明灯亮,硅油被电机搅拌,说明仪器已处于接通状态,同时显示屏会显示出当前的油浴温度,此后仪器自动达到预置设定温度并自动平衡,若要修改预置温度,则重新输入所需的预置温度,按一下“置入”键即可。 3. 仪器预热20 分钟,将装有待测物质的毛细管从插入口中内的小孔中置入到油浴管中。(插入及取出毛细管进必须小心谨慎,切勿折曲) 4. 根据需要选择升温速率,按下相应的键,左上方即有光亮指示,说明仪器已进入线性升温工作状态,四档线性升温速率键可随时变换,对于未知熔点值的样品可先用快速升温得到初步熔点范围后而精测。

物化实验报告_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丛乐 2005011007 生51 实验日期: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提交报告日期: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助教老师:刘马林 1 引言 1.1实验目的 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 学会用步冷曲线对溶液凝固点进行校正 3.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认识 1.2 实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 *×f f f f B T T T K b ?=-= 其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B b 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B m 的溶质溶于质量为A m 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 1000××B f f A m T K M m ?= 即 310B f f A m M K T m =? (*) 式中: f K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1 K kg mol -); M ——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1 g mol -)。 如果已知溶液的f K 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常用溶剂的f K 值见下表。 表1 常用溶剂的f K 值 kg mol 1.853 5.12 6.94 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下一页图1(b )所示方法,外推至f T 校正。

2015版药典熔点测定法

0612 熔点测定法
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测定法分为下列三种。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均系指第一法 第一法 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传温液加热)
取供试品适量, 研成细粉, 除另有规定外, 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 若该药品为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 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 105℃干燥;熔点在 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 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如恒温减压干燥。 分取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简称毛细管,由中性硬质玻璃管制成,长 9cm 以上,内径 0.9~1.1mm,壁厚 0.10~0.15mm,一端熔封;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 6cm 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 3cm 以上)中,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 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 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 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 3mm。另将温度计(分浸型,具 有 0.5℃刻度,经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放入盛装传温液(熔点在 80℃以下者,用水;熔点 在 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蜡)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 2.5cm 以上(用内加热的容器,温度计汞球与加热器上表面距离 2.5cm 以上);加入传温液以使 传温液受热后的液面适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将传温液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 限约低 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 夹固定),位置须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 每分钟上升 1.0~1.5℃,加热时须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 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 3 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述,但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 2.5 ~ 3.0℃;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时(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供试品固相消失全 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 遇有固相消失不明显时, 应以供试品分解物开始膨胀上升时 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某些药品无法分辨其初熔、全熔时,可以其发生突变时的温度作为熔 点。 第二法 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电热块空气加热)
本法是采用自动熔点仪的熔点测定法。 自动熔点仪有两种测光方式: 一种是透射光方式, 一种是反射光方式; 某些仪器兼具两种测光方式。 大部分自动熔点仪可置多根毛细管同时测 定。 分取经干燥处理(同第一法)的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同第一法)中;将 自动熔点仪加热块加热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约低 5℃时, 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插入加热块 中,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 1.0~1.5℃,重复测定 3 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YRT-3 熔点仪年度校准方案

1. 校验目的 1.1. 通过对熔点仪外观、示值误差、示值重复性、线性升温速率误差等项目的 检定,确认熔点仪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能够用于熔点的准确测定。 2. 职责 2.1. 质量部:负责校验方案和报告的起草、审核、批准。 2.2. QC部:负责校验方案的实施,校验记录的填写。 3. 校验依据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701-2008 熔点测定仪 4. 设备基本情况 6.1. 仪器外观 6.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时间和仪器编号 6.1.2. 仪器面板的功能键应操作正常,标志清晰、完整。数显功能的显示应清晰、 完整。 6.1.3. 仪器加热部分的加热元件应完好,传温介质应清澈均匀、无凝结、无沉淀 或无絮状物产生。 6.2. 仪器示值误差、示值重复性、线性升温速率误差要求见下表

7.1. 检定环境 7.3. 仪器示值误差的检定 7.3.1. 试样的制备:将熔点标准物质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细并干燥。取一长约800mm 的干燥、洁净玻璃管,直立于磁板或玻璃板上。将装有熔点标准物质的毛 细管自上口放下,使其自由落下,反复投落8次,使标准物质粉末紧密集 结于管底,其高度应为3mm。 7.3.2. 仪器的起始温度设定在低于熔点值15℃(升温速率为1.0℃/min)处。当传 温介质达到稳定的设定温度后,将毛细管置于传温介质中合适的位置,按 设定的升温速率升温进行检定; 7.3.3. 目视判断毛细管熔点(全熔点)的准则:毛细管内的试样全部液化(澄明) 时的温度称为全熔温度或全熔点。

7.3.4. 仪器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重复测量毛细管熔点(全熔点)三次, 其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相应速率的标准物质的毛细管熔点(全熔点)标准 值之差值为仪器的示值误差,按下式计算仪器的示值误差: 式中: —示值误差; —三次熔点测量值的平均值; —熔点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7.4. 仪器示值重复性的检定 7.4.1. 试样的制备同仪器示值误差的检定。 7.4.2. 设置仪器温度低于标准物质熔点值15℃,当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加热台 以1.0℃/min的速率升温; 7.4.3. 根据仪器经常使用的测量范围,选对甲氧基苯甲酸熔点标准物质,在相同 的测量条件下,连续重复测量6次,其标准差为仪器的示值重复性; 式中: s—标准差; n—测量次数;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 管法)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液两相在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 T M。当温度高T M时,所有的固相将全部转化为液相;若低于T M时,则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纯粹的固态物质通常都有固定的熔点,但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对温度是非常敏锐的,从开始熔化(始溶)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熔程)较小,一般不超过0.5—1℃。若该物质中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物质的熔点低,而且熔程也较大。因此,熔点的测定常常可以用来识别和定性地检验物质的纯度。若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如肉桂酸和尿素),他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则比133℃低得多,而且熔程较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实验叫做混合熔点实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质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简便的物理方法。 本实验采用简便的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际上由此法测得的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熔化范围,所得的结果也常高于真实的熔点,但作为一般纯度的鉴定已经可以了。 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温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温度计中的毛细管孔径不均匀,有时刻度不精确。温度计刻度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在使用这类温度计测定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来的温度当然较全部受热者为低。另外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也可能发生体积变形使刻度不准。 为了消除上述误差,可选择几种已知熔点的纯粹有机化合物作为标准,以实测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的熔点与应有熔点的差值作横坐标,绘成曲线,从图中曲线上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的校正值。

WRR熔点仪操作规程

WR 略点仪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WRR 熔点仪操作规程,指导正确使用。 2. 范围:适用于WR 熔点仪的使用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 程序: 4.1 使用前准备工作 注意:进入正式测试前,必须进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1.1 硅油的灌入 用注射器吸取硅油10ml 从溢出口注入,重复6次,共需注入60ml 硅油,然 后将溢油瓶套在溢出口上。(如长期测量熔点低于90C 时,可用蒸馏水代替硅油) 4.1.2 油浴管的更换 如果需要更换油浴管,请按下列方法更换; ① 首先取下溢油瓶,然后卸下侧板; ② 用手伸进仪器箱体内,一手托住油浴管,一手拉下弹簧,转动退出,然后竖直 向下再水平取出油浴管,取出油浴管时,须小心谨慎,以免玻璃破损。 ③ 把油浴管装入仪器内,按上述方法相反次序进行。 4.2 熔点测定 4.2.1 通过按键输入所需要的起始温度, 设置的起始温度应低于待测物质的熔点 (不大于280C ),根据线性升温速率,按下表设置起始温度 4.2.2开启电源开关,开机显示:welcome!经过短暂的显示后,出现以下画面: ST :现在显示画面: V : X.X T : XXX 其中: V : X.X 表示前一次测量输入的升温速率; T : XXX 表示前一次测量输入的予置温度。 如果FLASH 存储器工作不正常,显示 Bad eeprom,此时显示的升温速率与 予置温度为 速率选择 0.5 C /min 3 1C /min 3 1.5C /min 6 3C /min 9 起始温度低于熔点 C C ?5C C ?10C C ? 15C

系统默认值。V: 1.0 ; T: 100C此时通过按键“?”、选择升温速率、予置温度的百位、十位、个位。通过按键“ +”、“-”选择增量、减量。(选中的修改项为闪烁显示)选择完毕,按“予置”键。 现在显示画面为: V:X.X t :XXX T : XXX.XT 其中:V:X.X 表示为本次测量输入的升温速率 t :XXX 表示本次测量输入的予置温度; T :XXX.X 表示为现在的实际温度; “T ”闪烁表示现在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 a ;”稳定表示现在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 “J ”闪烁表示现在温度高于设定温度。 现在已经进入升温阶段;同时此次的设定速率、予置温度保存到系统的 FLASH存储器,以备下次使用。(如果FLASH存储器工作不正常,显示:Write fault,表示本次信息未被存储)。仪器预热20min,温度稳定后,将装有待测物质的毛细管从毛细管插入口内的小孔中置入到油浴管中。(插入及取出毛细管时必须小心谨慎,切勿折断),按“升温”键,现在仪器根据设定的升温速率进入匀速升温阶段。画面显示如下: V: X.X t : XXX T : XXX.XT F1:E1 : F2:E2 : F3:E3 : V:X.X 表示本次测量设定的升温速率; t :XXX 表示本次测量的设定的予置温度; T:XXX.X 表示现在实际温度; F1:表示第一根毛细管的初熔值; E1:表示第一根毛细管的终熔值; F2:表示第二根毛细管的初熔值; E2:表示第二根毛细管的终熔值; F3:表示第三根毛细管的初熔值; E3:表示第三根毛细管的终熔值;

WRS-2型熔点测定仪使用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WRS-2型微机熔点仪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WRS-2型微机熔点仪的使用。 三、职责:质检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正文: 1. 使用方法: 1.1开启电源开关,显示上一次起始温度及升温速率。稳定20mins, 光标将停止在“起始温度”第一位数字,可通过键盘修改起始温度,并安“←”键表示确认,若起始温度不需修改可直接按“←”键,此时光标跳至“升温速率”第一位数字。 1.2通过键盘输入升温速率,“←”键表示确认,亦可直接按“←” 键,默认当前的升温速率,此时光标又回到“起始温度”第一位数字。 1.3也可通过光标移动键“←”将光标移到需修改的数字中,然后 进行修改(总之光标所停的位置既是可修改的),修改后按“←” 键表示确认。 1.4当实际炉温达到预设温度并稳定后,可插入样品毛细管(本仪

器WRS-2A允许放入1根、2根或3根毛细管) 1.5按升温键,操作提示显示“↑”此仪器将按照预先设定的工作 参数对样品进行测量。(注意:按升温键后,未放毛细管的炉子将出现En n—为炉子的序号而不显示“↑”)。 1.6当到达出熔点时,显示初熔温度,当到达终熔点时,显示终熔 温度,同时,显示融化曲线。 1.7只要电源未切断,上述读数值将一直保留。(注:样品装样的好 坏及一致性将直接影响到测量读数的准确性,“装样不好”可能导致溶化曲线出现波谷或长距离的不连续,此时的测量值仅供参考。) 1.8若想测量另一新样品,输入完“起始温度”并按“←”键后, 原先的曲线将自动消除,开始下一样品的测量。 1.9“清除”键的使用:每测完一样品,会显示出对应于3根样品 的溶化曲线,若由于装样等因素造成曲线长度距离不连续,测量误差过大,此时可清除该 条曲线,重新测量,具体操作如下: 1.9.1 按下“清除”键,操作提示将显示:123 C; 1.9.2可按下相应的数字键以清除该曲线,亦可再次按下“清除” 键以便放弃清除操作。(注:曲线的序数从左至右依次为1、2、3;每清除一曲线,熔点的平均值亦会做相应的改变,即:放弃

MP70型熔点仪操作说明

MP70型熔点仪操作说明 一、制样: 1.样品准备:使用玛瑙研钵对样品进行研磨。 2.毛细管装填:将毛细管的开口端插入已研磨的样品,为了使得样品装填紧密, 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上,用夯实棒轻轻夯实。将毛细管放置在样品制备工具上,然后让它们同时掉落在硬的表面上。 3.检查高度:对于精密测试,样品装填的高度应该大约3至4毫米(熔融的物 质能够盖住透射孔)。可以用样品制备工具上的划线来检查。 二、测试: 常规的样品分析方法保存在仪器上。样品测试可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方法、建立新的方法或者将现有的方法作为模板,修改参数进行编辑并另存。 新建方法步骤如下: 1.打开仪器电源,在主页面上选择“方法”,按下“新建”打开方法模板。 2.选择“标题”打开对话框并输入相关信息,按“返回”回到先前对话框。 3.选择“温度程序”打开对话框来定义温度程序。 a)温度段:分别设置开始温度、结束温度以及加热速率。 一般情况下,起始温度:预期熔点前3到5分钟(即3到5倍的加热速率)。 例如对于苯甲酸样品,预期熔点为122℃,则设置起始温度大约为 122℃-5min×(1℃/min)=117℃。 终止温度:预期热效应后3到5分钟(即3到5倍的加热速率)。例如对于 苯甲酸样品,预期熔点为122℃,则设置终止温度大约为122℃+5min× (1℃/min)=127℃。 加热速率:通常对于大多数药品,典型的加热速率为1℃/min。对于未知 熔点的样品,先进行探索性试验,升温速率可以为10℃/min(最高可设 置20℃/min)。 b)评估:分别设置操作模式(熔点或者熔化范围),以及对应的各项评估参 数。 样品要求测试熔点,一般情况下,操作模式选择“熔点”,温度数值选择“药 典”,熔点标准选择“阈值B”,阈值选择“40%”;若样品熔融后阈值不能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液两相在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T M 。当温度高T M 时,所有的固相将全部转化为液相;若低于T M 时,则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纯粹的固态物质通常都有固定的熔点,但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对温度是非常敏锐的,从开始熔化(始溶)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熔程)较小,一般不超过0.5—1℃。若该物质中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物质的熔点低,而且熔程也较大。因此,熔点的测定常常可以用来识别和定性地检验物质的纯度。若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如肉桂酸和尿素),他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则比133℃低得多,而且熔程较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实验叫做混合熔点实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质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简便的物理方法。 本实验采用简便的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际上由此法测得的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熔化范围,所得的结果也常高于真实的熔点,但作为一般纯度的鉴定已经可以了。 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温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温度计中的毛细管孔径不均匀,有时刻度不精确。温度计刻度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在使用这类温度计测定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来的温度当然较全部受热者为低。另外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也可能发生体积变形使刻度不准。 为了消除上述误差,可选择几种已知熔点的纯粹有机化合物作为标 准,以实测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的熔点与应有熔点的差值作横坐标, 绘成曲线,从图中曲线上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的校正值。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b 形管、毛细管、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表面皿、温 度计、缺口软木塞。 2、试剂:浓硫酸(H 2SO 4) 未知样(固体) 四、实验步骤 1、将毛细管封口: 将毛细管以向上倾斜45°角伸入酒精灯火焰中,边烧边不停转动,以使 毛细血管顶端受热均匀,直到顶端熔化为一光亮小球,说明已经封好。 2、填装样品: 取0.1—0.2g 样品,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中,用玻璃棒研成粉末,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粉末堆中,样品便被挤入管中,再把开口一端向上,通过一根长约40cm ,使其自由落下,使粉末落入管底,

有机化学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一、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的概念、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微量法测定熔点、沸点的操作技术。 物质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工作者经常用的一种技术,所得的数据可用来鉴定晶状的有机化合物,并作为该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指标。 测定的意义:可以鉴别未知的固态化合物和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二)熔点测定原理 什么叫熔点——用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理解。熔点的定义:固、液两态在标准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固态物质受热后,从开始熔化(初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实际上是熔点范围。称为熔程或熔距。)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初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始熔(初熔)——密切注意熔点管中样品变化情况。当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部分透明),表示开始熔化(初熔),即记录为初溶温度t1。 全熔——当固体刚好完全消失时(全部透明),则表示完全熔化(全熔)。记录温度t2 。 熔距或熔程——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t1~t2为熔程。纯净物一般不超过0.5~10C 化合物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该物质的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但通常把晶体物质受热后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熔点。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不超过0.5-1℃。若混有杂质则熔点有明确变化,不但熔点距扩大,而且熔点也往往下降。

因此,熔点是晶体化合物纯度的重要标志。有机化合物熔点一般不超过350℃,较易测定,故可借测定熔点来鉴别未知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三)熔点测定方法: 1)显微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4 2)数字熔点测定仪《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5 3)双浴式熔点测定器《实验化学》第二版书上P102 4)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及其它测定方法。(四)实验仪器及药品 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 (1)实验仪器:b形熔点测定管、玻璃管(30—40cm)、温度计、酒精灯、表 面皿、毛细熔点管、指形管(沸点管) (2)药品:苯甲酸、尿素、苯甲酸加尿素混合物、酒精、 测定物导热液为甘油——测定完毕需回收,请倒回原瓶中 测定熔点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将0.1~0.2克待测样品粉末(干燥、研碎迅速)放在干净的 表面皿上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垂直插入此小堆内将样品 挤入毛细管中,在桌面上踮几下,再在玻璃管中自由落下十 次左右,使样品填装结实、均匀、紧密,高度2~3mm为宜。 (因测定时到了初熔时样品塌落下来,如果中间有空隙,会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报告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目的 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尿素的摩尔质量; 2?掌握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的原理; 3.理解、绘制冷却曲线,并通过冷却曲线校正凝固点 实验原理 假设溶质在溶液中不发生缔合和分解,也不与固态纯溶剂生成固溶体,则由热力学理论岀发,可以导 岀理想稀薄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T (即纯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与溶质质量摩尔浓度 b B 之间的关系: * K f :T f =T f _T f = K f b B — m B (1)由此可导出计算溶质摩尔质量 M 的公式: M B m A K f m B * M B =—-—— (2)以上各式中:T f ,T f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单位 K m 、m 分别 汀M A 为溶剂、溶质的质量,单位 kg ; K f 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与溶剂性质有关,单位 K ?kg ? mol -1 ;若已 知溶剂的K f 值,通过实验测得?T ,便可用式 ⑵ 求得M B 。也可由式(1)通过?T -m 的关系,线性回归以斜 率求得M 。 通常测定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使其结晶。但是,实际上溶液冷却到凝固点,往往并不析 岀晶体,这是因为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岀,这就是所谓过冷现象。然后由于搅拌或加 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岀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从相律看,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形状不 同。对纯溶剂,固一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 f=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其形状如图 1(1)所示。 对溶液,固一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 f=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 回升,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此时应按图 三. 仪器和试剂 凝固点测定仪,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电子天平,移液管 (50mL),蒸馏水,尿素,粗盐,冰 四. 操作步骤 1. 准备冷浴 (1)理想状态下的溶剂 (2)有过冷的溶剂 1(3)所示方法加以校正 (3)有过冷的溶液

WRS-1B型数字熔点仪的操作规程

部门质管部页码1/3 版本号00 分发质管部 目的:建立数字熔点仪的操作规程,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范围:WRS-1B型数字熔点仪 责任人:质检员。 规程: 1.操作规程: 1.1 常规熔点测定 1.1.1开启电源开关,等待2-3秒后,使用“←”、“→”、“﹢”、“﹣”四个功能键设置预置温度,设置完毕后按“预置”键。 1.1.2 使用“﹢”、“﹣”两个功能键设置升温速率,设置完毕后按“预置”键。 1.1.3 等当前温度稳定后,插入装有样品的毛细管,按“升温”键,进入测试。 1.1.4 一次测试结束后,屏幕自动显示样品的初熔值和终熔值,记下读数。 1.1.5 使用“←”、“→”两个功能键进行选择,如果选择“Y”,按“←︳”后重新设置预置温度和升温速率对样品进行测试,如果选择“N”,按“←︳”后在同一预置温度和升温速率下对样品进行测试。 1.2 校正 当仪器使用时间长,或由于季节温差大造成仪器测量的误差过大,此时可对仪器进行校正,以保证精度要求。 1.2.1 开启电源开关,等待2-3秒后,设置预置温度为75℃,按“校正”键后,马上再按“预置”键。 1.2.2 设置升温速率为1.0℃/min,按“预置”键。 1.2.3 等当前温度稳定后,插入装有终熔值为80.6℃的熔点标准品,按“升温”键。 1.2.4 测试结束后,屏幕自动显示样品的初熔值和终熔值,记下读数。 1.2.5 重复测两次,再分别依次测试终熔值为152.9℃(预置温度设置为145℃)、285.7℃(预置温度设置为278℃)的两种熔点标准品,并保证测试三种样品的过程中无间断。测试完毕,如果屏幕显示“校正失败”,则表明仪器的硬件粗调还没有符合要求,需重新调整后在校正。如果屏幕显示“校正成功”,则表明仪器已经校正完毕。 2. 使用注意事项: 2.1样品必须按要求焙干,在干燥和洁净的研钵中研碎,用自由落体法敲击毛细管,使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执行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