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课时:4 编写人:薛灵审核人:编号301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学习建议:

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二、学习目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3.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4.以经纬网图切入,考查方向的判读、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短航线的确定;

三、问题导学(展示时要求举例)

问题(一):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 关于.经度和纬度

1.划分方法

2.分布规律

3.半球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4.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的度数有何特点?

问题(三)关于经纬网的主要作用

1.如何定方向?

2.如何定两点距离?

3.如何定范围?

4.如何定最短航线?

5.如何确定对称点?

四、达标训练

(一)基础题(举例)(二)选做题(举例)

五、学习感悟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课时:6 编写人:薛灵审核人:编号302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学习建议分解难点、一一突破、不急不躁

问题(一)关于地球的运动

2.自转线速度: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300上是1447千米/小时,南北纬600上约为赤道的一半。

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和昼夜更替周期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二)关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哪几点?

2.区分以下五个概念

地方时

区时

时区(包括划分方法)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吗?)

世界时(也叫国际标准时间)

3.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是什么意思?

4.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

5.晨昏线有什么特点?(与地球、赤道、太阳光线的关系,与经线圈的夹角的范围,该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的关系)

6.晨昏线的应用方法

(1)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如何确定地方时?

(3)如何确定日期和节气?

(4)如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5)如何确定昼夜长短?

(6)如何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7)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为度,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度

(8)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出现极昼极夜的纬线的度数(即晨昏线的端点所在的纬度数)有什么关系?

(9)晨昏线端点所在的纬度以北及以南是出现极和极现象的地方

7.关于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1)总结地方时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2)总结区时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3)日界线有几条?其两侧的日期怎么确定?

8.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原因

是偏移规律是

四、达标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图中PQ表示晨线,

此时位于极圈上且和图中P点经度相同的某地,太阳高度为3°26′,据此回答(1)、(2)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3°26′N

B.20°N

C.23°26′N

D.10°N (2)这天可能是我国的()

A.教师节前后

B.清明节前后

C.儿童节前后

D.国庆节前后

2.读图1-1-46,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2)题。

(1)若图中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A.6日23时

B.7日23时

C.6日11时

D.7日11时

(2)该季节()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全球昼夜平分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3.有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03年5月17日11时20分(区时)航行在某海区内。回答(1)-(2)题。

(1)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5月18日10时30分 B.5月18日11时30

C.5月17日11时30分D.5月16日12时30

(2)此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北京日出比广州早 B.松花江洪水泛滥

C.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 D.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4.(2012·广东文综)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读下图,回答5题。

5.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第16届亚运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晚8时在广州举行了盛大开幕式。据此回答6、7题。

6.此时在美国纽约(74°W)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为(区时)()

A.12日9时

B.12日7时

C.12日19时

D.12日21时

7.此时全球处于11月12日的理论范围是()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全球

(二)选做题

(2012·四川文综)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10~11题。

10. 由图文信息可知

A. 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 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11. 图示时刻

A. 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五、学习感悟

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编号(05)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学会分析、运用光照图,通过图表获取地理知识。

【基础知识梳理】

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概念: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的数值: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说明: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66°34′,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造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以用下图表表示如下:

4、黄赤交角的意义

黄赤交角决定着太阳直射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即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互余)。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热量的变化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变化如下图:

自学探究:如果黄赤交角变大,那么,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昼夜交替表现为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大于0°,直射点太阳高度为最大90°;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0°;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小于0°;因为地球是球体,太阳高度的分布由直射点向四周称同心圆状递减。如图: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反之,亦然。

2、季节变化:就某地而言,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移去则逐渐减小。几个特殊时间的分布规律如下:1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2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3春、秋分: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差)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

3、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4、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5、无论南北半球,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

6、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7、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8、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 —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三)四季的更替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5.候温划分法

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

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四)五带的形成

1、划分依据:

2、黄赤交角与五带(见下图)

【随堂练习】

课内学案——能力提升

人类的生活无不受到自然规律的深刻影响,黄赤交角就是揭示了形成地球众多地理现象的一个规律性知识,读下图,据此回答39—42题。

39.日期与时刻完全相同的两幅图是(阴影线为夜半球)

( )

A.(1,2)

B.(2,

3) C.(3,4) D.(1,3)

40.如果黄赤交角比目前图示缩小了一度,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图示是 ( )

A.1

B.2

C.3

D.4

41.按图4所示,正午太阳高度的正确叙述是 ( )

A.赤道及以南地区达最大值

B.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C.这一天南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均为0°

D.这一天汕头与圣保罗正午太阳高度均为90°

42.当右图所示阴影区为3月22日,空白区为3月21日,则北京时间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

A.3月21日14时,直射南半球

B.3月21

日8时,直射北半球

C.3月22日8时,直射赤道或附近地点

D.3月22日4时,直射赤道或附近地点

52.下图为北京时间某日2时的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分布图,150N 纬线与弧BAC垂直相交于A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2)这一天B地的昼长为。

(3)D地附近属于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4)对该图的判断错误的是()

A、为太阳直射点

B、最大圆圈为晨昏线

C、两地经度相同

D、该图表示昼半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市高三地理中心组活动研讨课教案 考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教案设计及授课人:陆芹一、教学目标: (一)考点说明 1.本考点在近5年高考中重现率为100%。 2.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反映了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图表分析西南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考纲要求及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南昆铁路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在建国后的交通发展和今后措施。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2.能利用南昆铁路示意图分析南昆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而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断转化的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大西南区位条件的变化、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制约,丰富的资源、落后的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 2.南昆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大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3.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西南区位条件的不利、有利条件的转化。 4.南昆铁路建设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式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基础回顾: 引入:回顾必修地理,提问: 1.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我国主要以哪一种最突出? (5种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我国主要以铁路为主。) 2.建国后,我国交通建设成绩巨大,为什么还要大力加强交通建设? (可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现状等考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不均,需要发展交通进行地区资源间的调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需要发展交通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因此,虽然取得了成

高二区域地理 东南亚学案及习题,带答案电子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东南亚学案及习题,带答案

第2讲世界地理专题复习—东南亚、中亚 东南亚 【学习目标】 1.阅读东南亚图,识记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3.了解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及成因。 4.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及地势特征,理解它们对该区域河流、人口、城市的影响。 【基础知识】 1.位置与范围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范围 ①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②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跨两大洲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2.地质灾害与地形 3.主要河流: 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4.气候: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5.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为主。主要国家农作物分布如下: 国家主要农作物 泰国、越南、 缅甸 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 泰国世界最大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最大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马来西亚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6.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7.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爪哇岛。 补充:因为日本矿产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所需石油大部分从中东运入,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日本从国外运入原料、燃料,向国外出口工业品,也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故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填图训练】 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岛屿、半岛、群岛名称。 A____________岛,B____________岛,C____________岛,D____________岛, E____________半岛,F____________半岛,G____________群岛,H____________群岛。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 I________海,K________湾,L________湾,M________湾,N________洋,O______洋, P________海峡。 3)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河流名称,在中国境内的名称写在后面括号内。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答案:1)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爪哇新几内亚中南马来菲律宾马来2)南泰国北部孟加拉印度太平马六甲 3)红河(元江) 湄公河(澜沧江) 湄南河萨尔温江(怒江) 伊洛瓦底江 例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 物名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20200625040643)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杨建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对一轮复习中的遗知识点进行补充巩固。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 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试卷中的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做题 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对遗漏知识点的巩固。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尤其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2、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选择适当方法。 整体设计::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张试卷的特点,我准备从学生错率较高的题目、教会学生如 何进行自查纠错,特别是如何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解答主观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帮助,解决 问题。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及3S 技术、气候、日出时间变化、河流水文特征、城市功能区、等高线应用、人 整体的 口、非洲自然人文环境和我国都江堰等知识考查,知识面广,还考查了地理学科 认识 应该具备的能力。 2、成绩情况:班级平均分是 52 」、选择题 1、选择题做题情况展示: 选择题最高分40 最低分12 20分以上有41人其余20分以下其中11题得分 率最低 选择题得分率低是很多同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选择题得 根据大 纲有针 对性的 学习, 明确学 习目标 是学生 明确出 错的原 因,并 提出解 决的方 法 培养学 生的解 题技巧 和解题 的方 法,形 成程序

(完整word版)2019年普通高考地理全国1卷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图1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图2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10 月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 临、南临,西侧通过黑海、 与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 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 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 X ( W 亚洲图 (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处气候,B处气候,E处气候,X处气候,Q处气候,W处气候。 3. 河流 —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考点八:洋流 (一)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对照教材、地图册和资料完成下面内容。 1.洋流按性质分为判断方法是: 按形成原因分为 2.洋流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 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 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洋流名称),其性质是。 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盛行风呈时针,夏季,盛行风呈时针。其按成因属于。 3.由于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有哪些? 4.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请填出下列渔场所交汇的寒暖流: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这些渔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东岸。与上升流有关的渔场是,这些渔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西岸。 5.简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 系统的是 ( )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 之一。读右图,回答2~4题。 2.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右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模拟图”。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6.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201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海南华侨中学 康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 [师] 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师]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 称 地带性 规 律 地 域差异性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 地带性规律的表 现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判读 雪线的 高 低 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 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3.判读南北半球 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 1.雪线的概念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雪线高低的判读: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学习目标】 1 ?了解南亚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的成因和差异等。 2 ?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3. 了解印度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 【学习重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学习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一、利用数字归纳法记忆南亚的相关知识点。 1、三类国家一一南亚有哪三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 2、三大地形区一一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 3、三条河流一一南亚有哪三大河流?它们分别在哪个国家境内注入哪个海洋? 4、三种气候一一南亚的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是什么?

6二大粮食作物------ 印度的二大粮食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7、三大矿产资源和三大工业分布地区在哪? 8、三大宗教南亚各国信奉什么宗教? 二、巩固练习 1、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5题: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3、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2

A.小麦B?棉花C ?黄麻D.水稻 3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 a工业区B . b工业区C . c工业区D . d工业区 5、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6--7题&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 .受夏季风影响 B .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 . 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7、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 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 .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 .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 .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 .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8右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 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 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 .①② C?②③ D .①③ 建设中的诧路

(完整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宿州二中南校区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8-1-1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9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必修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1课时地球与地图 题组一:地球和地球仪 (2010·广州模拟)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解析由图中长城站的位置及0°经线可知,科学考察船顺时针绕南极洲航行一周,依次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C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解析由黄河站位于北极附近(60°E附近),长城站位于南极附近(60°W附近)判断,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题组二:比例尺 3.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实地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则( C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 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 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解析已知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由图中甲的边长是乙的1/2,可推知图乙的比例尺为1∶50 000,因两图实地范围相同,故图幅大的图乙较详细。

4.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2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B.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9倍 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甲图中1 cm表示的距离是乙图的3倍 解析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说明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当乙图为1∶10 000时,甲图比例尺为3∶10 000,即1∶3 333,所以A错。根据图幅面积扩大倍数为比例尺扩大倍数的平方,B选项正确。甲图比例尺大,反映地理事物应更详细,所以C选项错误。 乙图上1 cm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甲图的3倍,所以D选项错误。 题组三:等值线 5.(2009·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盆地,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⑤山顶,⑥鞍部。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11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 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4.6km。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100 000。 (4)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 什么? 答案选择AC路线较合理,因为A处比C处高,可自流引水,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 答案选在甲处好因坡度较缓,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但在建坝后,乙处会被淹没,甲处则濒临水库,灌溉方便。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是陡崖(如图中的 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 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的,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等高线的曲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如图中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⑥)。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个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差。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应是厘米,要把它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

高考地理全国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 (2018·全国卷Ⅲ·T1、2)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 1、2 题。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9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通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重点对手工制作的油纸伞的优势进行分析。 【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走俏国际市场。与现代钢 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以竹为骨,不易折叠,携带不便;具有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的缺点,在干燥地区 不宜使用;以纸或丝绸为面,耐用性较差。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17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油纸伞在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故适用于湿润、潮湿的环境,比较四个选项,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气候湿润,是使用油纸伞的理想环境,可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中亚大部 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的面积最大,在旱季时不易储存,同时油纸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意味更浓,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非洲,购买时会以耐用与实用性为主。 【方法技巧】由气候类型推断区域特征 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是世界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多雨;中亚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中东(西亚和北非)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积广大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两季,旱季受来自内陆信风带影响,干旱少雨。

高中区域地理学案——欧洲

世界地理专题 欧洲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2位置 (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 部,北临 洋,西濒 洋,南面隔 海与 洲隔海相望。 (2)板块位置:大部分位于 板块,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互 形成。 3国家 (1)主要国家 A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 北极圈通过的国家有G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其中I 国有“____________"的美称,J____________,地处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广布。 (2)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 ),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 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3)地形特点:以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_______的大洲。 (4)特殊地貌:冰川作用明显,多冰川地貌。 北部,多 [挪威]、 湖[芬兰]。以 半岛最为典型。 南部,受冰川刨蚀,多 、 、 、 (填冰川地貌名称)。 冰碛(q ì)物的堆积形成波状丘陵,以 山区最为典型。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2水文 (1)河湖特征 A 河网 ,水量 ←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中欧和西欧多平原 B 流程较 ←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阻隔 C 河道航运网 ←多瑙河、莱茵河等许多河流间有运河连接 D 多湖泊←受 作用影响 (2)主要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发源于 ,注入__________海,是欧洲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发源于 ,注入___________海,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9个国家,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是欧洲最________________的河流,是世界上最_________的内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3气候 (1)气候类型的分布 甲________________气候,乙_ _______气候 丙________________气候,丁______________气候。 (2)地中海气候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脉、山峰 ①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②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③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④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⑤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⑥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⑦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⑧________________山峰, 为欧洲最高峰。 (2)平原、高原 ⑩____________平原, ?____________平原 ?__________平原, ?_________高原。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7-2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地理现象。同纬度地区,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因此甲地总是比我国同纬度其他地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但不同纬度日出早晚除了与东西位臵有关外,还与昼夜长短有关,因此甲地并非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故A 项错误;漠河地处北极圈以南,夏至日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B项错误;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水岭之一,故C项错误;松花江干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初春结冰与融冰时出现凌汛现象,故D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根据该区域河流流向分析,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故B项错误;东北平原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故C项错误;东

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非商品棉基地,故D项错误。第3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入地区。结合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口迁移知识分析,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故D 项正确。该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人口迁移主要以国内迁移为主,故A、B、C项错误。 (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4~5题。 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5.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配套K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树立起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四、教学难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多的名词、过多的环节及环节前后顺序是学习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归纳法、读图分析法、理解记忆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离太阳越近温度会越高。但是自然界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高山的山顶比地面离太阳近,貌似气温会升高,但是却会出现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下热身运动。了解几个名词。 /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课文第28~29页内容,回答学案“高效预习”中的第1~3题。 [生答] 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3.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原因:由实验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师问]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5727℃,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约为22℃,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约为15℃。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排序。 [生答]大气辐射的波长>地面辐射的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 [承转]做完热身运动以后,让我们来正式进行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 [学生齐声朗读]课本第28页第二自然段文字 [学生填图]完成学案上的第4~8题。 [学生活动]根据某一学生填图,由其他学生指出是否有不同之处。留下疑问大气的受热过程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投影]“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 [学生活动]根据课件提示,每个学生说出一个辐射箭头的含义。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提示引导。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三卷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 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学.科.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