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1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板桥小学 李明英

第1课时1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板桥小学 李明英

第1课时1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板桥小学   李明英
第1课时1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板桥小学   李明英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比与比例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比、比例及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正确整理各种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创情创设:

同学们喜欢喜洋洋和灰太郎吗?

老师收集到它们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看?(课件出示)

看老师收集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学生说的不到位时,教师适时引导)

①这两幅图片长与宽的比使用不当。

②这两幅图片没有按同一比例尺去画。

③这两幅图片实际长、宽与图片的长、宽不成比例。

……

同学们说的真好,生活中如果对比、比例的知识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合理使用所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整理所学比和比例的知识。

2、复习目标:(课件出示)

(1)、通过复习、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并运用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复习指导:

3、复习指导:(课件出示)

(1).通过复习,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2).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能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4、知识回顾:

1、想一想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与比、比例有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比、比的基本性质、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

2、你能谈谈对比、比的基本性质、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理解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分别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预设:

①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例:3(前项):4(后项)

②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 3:4=(3×2):(4×2)

③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④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

⑤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他们相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是y/x=k(k为非零的常数)。

⑥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y×x=k(一定)

⑦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3、我们对比和比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看一看你是不是真正了解这部分知识?(课件出示)(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2)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

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

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

比值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

所以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就是同一回事。(3)比、分数、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同学们整理了这么多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些练习题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吧!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应用与反思第1题。(说一说,议一议。)

(1)

(2)

【温馨提示】①认真阅读上面的信息,从中你了解到什么?②结合文字说一说每个比、比例尺的意义。(3)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比和比例的例子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本题把比、比例尺放在具体情境中,主要检测学生对比、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比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很简洁、清晰。在交通、地质、军事、水利等部门进行测绘时都要用到比例尺,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比例尺不仅可以缩小实际距离,也可以放大实际距离。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比例.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比例.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比例.

(4)圆的面积和半径,( )比例

【温馨提示】①判断题中的两个量有没有关联?成不成比例?②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 么?

【温馨提示】①认真读题,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②你能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吗?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③你还能写出什么比?看能不能组成比例?

2、课件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温馨提示】①怎样求男生和女生的最简整数比?依据是什么?②全班人数可以怎样表示?如何写出部分与整体的比?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用3、8、9、24四个数组成比例,看谁组得多?

【温馨提示】①什么是比例?怎样两个比相等?②独立组比例,看谁组的多?③班内展示组成的比例,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2、发散思维练习。

(1)、甲乙两数的比是4∶3,看到这个比你能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让学生说一说从一个比中知道的信息。引导学生从甲乙两数的比是6:5,可以知道:甲是乙的34 ,乙是甲的43,甲是两数和的74,

乙数是两数和的73,甲比乙多3

1,乙比甲少41等信息。 (2).你能想办法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吗?说说 你是运用了哪些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让学生知道杆子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在生活中有好多利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本节课我们回顾与整理了的哪些知识?

学生分别说一说。

板书设计: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正比例:y/x=k (k ≠0) 反比例:y ×x=k(一定)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四、当堂达标:

1、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橘子的单价一定,购买橘子的数量与总价。

(2)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与高。

(3)小明上学,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

(4)小华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

(5)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

2.(1)一种盐水,盐的质量是水的25%。现有5克盐,要配置这种盐水,需加入多少克水?

(2)一种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 :4。现有5克盐,要配置这种盐水,需加入多少克水?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复习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系统、全面的回顾整理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本节课利用新型的复习方式,注重教师引领和自我反思相结合,先通过学生自主梳理,实现知识再现,再通过交流完善知识体系。

(3)练习题有层次。练习少而精,使每道练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突出复习重点。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既有基本练习,又有综合练习,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建议:

练习题结合本班实际去设计练习,练习题量的大小与题目的难易程度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教学时可以适量增减。

3、需破解的问题:

整理和复习内容较多,知识点零碎,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在教学中教有没有更简洁有效的梳理总结方法?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板桥小学李明英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91aixue)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

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例 3.比例的应用 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

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第1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尺(第1课时)教案西 师大版 教科书第88~89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九第 1、3题。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教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教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 (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学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 学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2、揭示课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 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案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地图的用途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2.地图上的方向判断 四、图例和注记 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 提问引入这是某动物园的导游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猫馆的什 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参观长颈鹿、熊猫、老虎应选择哪 条路线最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地图册]将地图册翻到世界地形。 [教师讲述]这幅导游图是一幅平面图,它非常直观、 形象,制作起来比较简单。而这幅世界地形图,是一幅 地图,比起平面图来它复杂得多。它是把全球,或一个 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 符号表示出来的。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练习]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六年级数学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例 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郑晓娜 我听了黄超老师的一节数学公开课〈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黄老师的这堂课,总体感觉好比是一节随堂课,然而却是非常的扎实、有效。下面我从三点简单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感想。 一、有效处理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黄老师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黄老师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教材”。上课伊始,教师给出汽车实际长度375厘米,模型长度为15厘米,要求学生写出汽车模型与实际长度的比并求出比值。接着,教师又给出汽车实际高度为150厘米,模型高度为6厘米,再次要求学生写出模型与实长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师: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黄教师马上给出六组让学生辨别是否可以组成比例。辨别了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意义。 这节课中,黄老师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辨一辨、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比例在数学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二、有效课堂教学

这节课,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学难点。黄老师突破难点教学中,不是通过加重语气、改变字样、运用比较或反复训练等方法,让学生引起注意,而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比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了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练习设计有效 黄老师练习设计新颖,能体现学生思维的递进性,练习有层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起到的很好的巩固作用。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材的不同规格的国旗主题图被嫌弃,那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应该得到挖掘与开发。另外,黄老师没有提到两个分数形式的比组成的比例。

《比例尺的意义》教案

《比例尺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35~3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情感与态度;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脑筋急转弯”: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3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爬的是地图. 师:对了,同学们见过地图吗?(出示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观察 师:为什么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上? 生: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 而又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地图,却又是大小不一呢?(缩小的倍数不一样?)那么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画出来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 1、师:课下,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好,同学们,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生:有! 2、师:好!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1)首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长 宽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 师:同学们的杰作都完成了,我们看一看,有没有相同的?这几幅相同,我们选择其中一幅。黑板上贴出的图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们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生: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9厘米: 9米=9:900=1:100 6厘米: 6米=6:600=1:100 (2) 6厘米: 9米=6:900=1:150 4厘米: 6米=4:600=1:150 (3) 3厘米: 9米=3:900=1:300 2厘米: 6米=2:600=1:300 **师:有没有化简后的比是不一样的? **生:9厘米:9米=9:900=1:100 12厘米:6米=12:600=1:50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设计的吗? **生:我知道自己的画法错了,我是随便画了一个长方形,这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5、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看了你们的杰作,老师知道大家非常聪明!(指着图上距离)这些都是在图上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图上距离。(指着实际距离)这些都是实际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小结:这些比都是谁与谁的比?我们把这些比就叫做所画平面图的比例尺。 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6、学生分别说说每一个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初中地理练习试题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练习

相关资料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练习 巩固强化 1.在地图上,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数,叫________,也叫缩尺。它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表示方式。 2.在一张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若比例尺大,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若比例尺小,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 3.在地图上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一般的方法是面对地图,_________;②在有指向 标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来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总是指向_______方;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应利用和来定方向,经线表示__方向,纬线表示________方向。 4.在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________,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_______。 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1000 B.1∶10000 C.1∶500000 D.1∶30000 6.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适合采用的比例尺是 ( ) 1∶1000 B.1∶250000 C.1∶100000 D.1∶30 7.A、B两点图上距离是3.75Cm,比例尺为1∶50000,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 ) A.1875米 B.187500米 C.75米 D.1875厘米 8.将八百万分之一的台湾地图,放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比例尺是 ( ) A.1∶16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C.二百万分之一 D.1∶40000000 9.野外考察,下列比例尺最适用的是 A.1∶1000 B.1∶10000 C.1∶25000 D.1∶1000000 迁移拓展 10.读某村平面图2-3回答: (1)图中确定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 (2)秀峰山分别位于李庄和王庄的哪个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向______流。 (4)汽车顺着公路从A到C,途中行进的方向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 【课题】:比例尺 【设计教师】:屈菊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 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 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 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学习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 学生 观察地图, 找到图中 标注的比 例尺。Page 4 比例尺1:500000000

(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3)引出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 学习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 实际距离。 ?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 学知识的魅力。 Page 2 预习提示:48—49页有关内容 ?比例尺的用途 ?比例尺的意义 ?求比例尺的方法 ?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Page 3 https://www.doczj.com/doc/903733771.html,/view/da2d0d106edb6f1aff001f24.html (4)结合课件检验自学情况: 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 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 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什么叫做比例尺?提问: 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评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评课稿 比例的意义是在前面学习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节课上孔老师通过播放歌曲《五星红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新知的学习中。 亮点: 1.利用不同场景中的国旗引入,让学生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化简比和求比值,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化简比相同,也就是长与宽的比都相等;然后介绍国旗法,让学生知晓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就是3:2,从而发现隐藏在国旗中的秘密。 2.整体教学设计紧凑,教学内容丰富。在整节课中教师不仅教学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还教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区别,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教学知识点比较多,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既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另外,教师在教学比例和比的区别中,可以从意义、组成和性质三方面完整地辨析比和比例。 建议:

1.在国旗的教育方面,通过国旗法,教师还可以有一个点睛之笔,就是正因为不同大小的国旗,它们长与宽的比都是3:2,这也正是国旗的魅力所在。 2.教学知识点多,容易导致学生疲于走马观花式的听讲,学生静心思考、反思消化明显存在不足。对于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处于浅层知识状态。 3.用字母表示分数形式的比例,还应让学生加强练习,巩固分数形式的比例的书写格式。 4.对于概念教学中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应注重从多个具体事例抽象出概念的核心,进而总结概括出意义和性质。

比例尺的意义

课题:比例尺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到过首都北京吗?用多长时间呢?老师出个脑筋急转弯同学们猜猜看。从威海到北京蚂蚁却用3秒钟到达,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960万平方千米。今天老师想把我们的祖国搬进课堂,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电脑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的平面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谁能在地图上指出,我们家乡在哪个位置? 师:现在从家乡出发,你最想去哪?那你们知道这些地方离我们多远吗?想不想知道?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教大家一种本领,从地图上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两地之间的距离。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比例尺。 二、独立探究、体验成功 1、动手画图,感知比例尺 出示课本的足球比赛的情境图。 师:要想把我们的足球场地画在本上,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师:课前我已测量出足球场地的长约是95米,宽约是60米,请你们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将足球场地的平面图画在你们的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2、汇报交流,认识比例尺

师:(选出几幅不同的图贴在黑板上)贴出的图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贴在黑板上图的设计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师: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师指着某一个比例尺让生说说它的意义。 1、比较图的大小,升化比例尺认识。 师:请观察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刚才在设计足球场地的平面图时,按哪个比例尺画出的图最大呢?你有什么发现?(比例尺越大画出的图越大) 2、求比例尺。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强调学生单位要统一。 3、自学课本85页上面的内容。 交流自学知识:像1:1000或1/1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 还有 0 10 20 30米,这样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你们能说说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吗? 6、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化。 投影出示课件。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交流方法。 三、灵活应用创新思维 出示: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

【名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4例2,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中第5、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 离。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法。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具体情境中 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回忆比例尺的概念,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你能说说比例尺的意义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图上距离 =比例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实际距离 师:生活中比例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 例尺的应用。[板书课题:比例尺(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点明今天要学 习的内容,开课简单明了。 二、自主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54例2,并观察示意图。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求出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学情预设】知道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长度。 2.探究解题方法。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 【学情预设】预设1:7.8×400000=3120000(cm)=31.2(km)。 预设2:7.8÷ 4000001 =3120000(cm)=31.2(km)。 预设3:400000cm=4km ,7.8×4=31.2(km)。 预设4: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cm 。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由比例尺1∶40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0倍,所以用7.8×400000就可以求出实际长度。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例2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多样化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交流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设2:我是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解决问题的,用7.8÷4000001来求出实际长度。(教师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 例尺) 预设3:我把400000cm 换算成4km ,表示图上距离1cm 相当于实际距离4km ,直接用7.8×4求出实际长度是31.2km 。 预设4:我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来解答。 教学笔记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例尺(1)教案

第4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尺(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六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比例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尺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离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产生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上课伊始,呈现了两个同学画的教室平面图,让学生讨论哪一幅画得合理,从而初步体会“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都相等,画的图才比较合理。”。然后又呈现了一幅画得合理而且标有比例尺的平面图,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提供了支撑,并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课前安排学生自学教材21页和22页上面的内容以及搜集了比例尺,学生在汇报搜集到的比例尺时直接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看着比例尺来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学生基本都能根据比例尺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是可能由于没有把意义板书出来的缘故,有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换算不是很清楚,导致之后在做题时后进生容易把单位是厘米还是米(或者千米)弄错。 在概括比例尺公式的这一环节,在学生的自学单上让学生先尝试去求比例尺,课堂上再让学生来汇报。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我急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没有及时的对比例尺的关系式进行强化加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对如何求比例尺也不是很清楚,课堂氛围开始沉闷。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我选取书本22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生根据理解这个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34000000厘米)来解决问题,也有部分同学根据前一课《比例的应用》来解决问题。用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这个问题,我选取的是教材第21页左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评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评课稿徐老师执教的《比例尺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理解比列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听完徐老师的课,作为同课头的任课教师,我感触颇深,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特别多,下面就本节课在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令我感触最深的几个突出特点和大家予以交流。 一、有效的课前复习夯实教学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列尺的应用,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前教者对教学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准确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在课前复习部分,徐老师精心设计了练习题,找比例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和长度的比,与面积无关,同时还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每一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例如1:400。它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4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倍。学生对比例尺感念及意义的深刻的理解,为本节课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夯实了基础。 二、习题设计凸显典型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练习课的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

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本节课从基础练习,到提高练习、再到拓展练习无一不体现这样的特点,练习题的编排也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认识比例尺,说比例尺的意义,再求比例尺,然后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练习的结果做到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适当,既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三、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元化的思维训练,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揭示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巧思妙想,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维多元化也将逐渐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欲望得到极大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也得到极大的弘扬,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在教学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由于课前教师引导生准确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提供了算法多样化的依据。在此,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于是就有了一题多解的可喜现象,同样都是在求实际距离,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根据比例尺的意义;2、用比例解;3、套用公式。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地开拓,并且使更多的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比例尺(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学习难点】:求实际距离。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 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45米 (4)比例尺0——1000千米 3

Page 22 1、一幅图的()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比例尺分为()和()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4、1:1000是()比例尺,表示() 数值图上距离1厘米相 当于实际距离10米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 10米 2、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 Page 23 3、比例尺3:1表示()把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3倍 4、比例尺是()比例尺, 表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 ) 30km 60km 线段图上距离1cm 相当于实际距离30km 30km =3000000cm 1cm:3000000cm=1:3000000 1:3000000 https://www.doczj.com/doc/903733771.html,/view/da2d0d106edb6f1aff001f24.html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2。 (1) 打开课文观察例题及插图。 (2) 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 条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正比例评课讲课稿

《正比例》这节课的教学,立足于数学知识本位,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董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利用引导的方法,引而不发,把需要探究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结合生活实际 在引入时,首先,从青蛙的数量与青蛙的腿数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之后董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通过表格列举出两种变化的数量在一定的情况下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自己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另一种量也相应地扩大到相同的倍数,而且这两种量对应的数的比例始终不变。从而理解正比例概念的本质特征。接下来直接进入正比例的学习,显示出董老师对于课堂效率的要求。 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董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幽默,轻松自如,具有大师风范。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及路程、时间、速度(一定)的关系为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正比例的核心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比例一定。培养了学生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建立了模型思想。并且把正比例关系用图像表示出来,向学生渗透了函数思想,把图像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联系起来,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函数思想的渗透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时,董老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

考和交流的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给学生一个清晰并且记忆深刻的知识掌握过程。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董老师仔细的查看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讲解指导,帮学生解除困惑,扫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障碍,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典型的问题没有向全班进行展示讲解。 三. 练习设计具有阶梯性 董老师自从引出正比例定义后,让学生判断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数量变化进行判断;其次出示文字叙述题进行判断;最后利用带有字母的等式进行判断。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堂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已经形成了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董老师安排的任务也都会积极主动的完成。这一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从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到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再让学生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董老师设计的练习题目都具有代表性,题目量也比较丰富,可见董老师在题目的选取上也是非常用心。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完整版)《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80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米? 生1: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 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8厘米和6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米) 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叫实际距离。(板书) 6、师:当我们用8厘米表示80米时,实际上把80米缩小了多少倍? (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 (引导: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统一,再划成最简整数比) 板书:8cm:80m=8cm:8000cm=1:1000 7、继续引导,并板书:6cm:60m=6cm:6000cm=1:1000 8、师:这里的1:1000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1cm表示了实际距离多 少厘米?(1000厘米) 9、小结:像这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二)探索发现 1、揭示比例尺的意义。(课件播放) 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1)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从教材的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进行的。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课文提供的四个实际情境图,不仅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教学资源,还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快乐。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我们县推广的“四步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以及以上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 情景导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我用激趣法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侦探家柯楠有许多神奇的本领,其中有一项是能根据罪犯的脚印推测出罪犯的身高,你们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通过这样设计,用直观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部分教学我安排了二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计算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然后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找到知识间内在联系,让学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校园升旗仪式教 室场景中英签约仪式天安门升旗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多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