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洲、大洋洲、两极地区试题

美洲、大洋洲、两极地区试题

美洲、大洋洲、两极地区试题
美洲、大洋洲、两极地区试题

高二地理国庆假期作业(二)---美洲、大洋洲、两极地区

下图为沿某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O为极点,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在同一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①和⑧

B.②和⑤

C.③和⑥

D.④和⑦

2.气候类型②③④所在大陆为

A.澳大利亚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非洲大陆

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主楼已投入运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3.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每年11月~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

4.泰山站雄伟壮观,外形设计采用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高架设计,主要是因为

①视野开阔②减小风阻③防潮④避免飞雪掩埋⑤保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B.昆仑站气压最高

C.长城站降雪量最大

D.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温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雨林气候

C.③热带沙漠气候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7.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分布较为均匀

8.读某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图,回答问题。

9.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

10.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m,则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100、1250

B.1500、1250

C.1100、1350

D.1500、1350

读两区域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向西

12.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A.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C.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D.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13.甲、乙两地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大致相同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尼罗河中上游正值汛期

B.澳大利亚多数居民身穿羽绒服欢度圣诞节

C.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

D.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回答14-17题。

14.P地的气候特点

A.全年温和湿润

B.年均温在0℃以下

C.全年高温多雨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15.1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A.一路逆水

B.航向为东北

C.一路逆风

D.航向为东南

16.7月Q地比P地

A.人口密度大

B.黑夜时间长

C.日出时间相同

D.平均气温高

17.近几十年来,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A.填海造陆

B.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8.D地区中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9.B河段每年1月河流流向可能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20.C、D地区都有葡萄种植,但C地区种植葡萄经济效益不如D地区,其不利条件主要是

A.地质条件复杂

B.水源缺乏

C.生产技术落后

D.劳动力不足

图示蓝山山脉所在地区盛产咖啡,2015年北京某国际饮料公司与该国蓝山咖啡企业签订网上订单。下图示意蓝山地形分布。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国蓝山山脉东北坡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

D.高山荒漠

22.该国蓝山咖啡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麦哲伦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好望角

图3b为图3a中P地拍摄的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为防风采光,该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朝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24.该地民居地板高出地面,主要目的是

A.通风防湿

B.预防海啸

C.便于冬季出入家门

D.预防冻土融化

下图为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5.该大陆是

A.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北美大陆

26.图中所示纬度可能是

A.5°S

B.18°S

C.35°S

D.50°S

27.关于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受洋流的影响

B.夏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东北信风控制,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

D.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位于信风的背风坡,而东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铁路投入使用后,铁路运输快速发展。美国是世界上铁路运输里程最多的国家。下面图甲为美国本土铁路交通图,图乙为美国本土南部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乙

28.与东西向的铁路相比,美国南北向铁路运输的压力大小及其原因是

A.大南北方向人口、资源和经济方面的差异大于东西方向

B.小南北方向的气候差异、运输量均小于东西方向

C.小高大山系多为南北走向,更有利于南北向的交通建设

D.小南北方向有水运分担铁路运输的压力

29.图乙中沿海运河修建于18世纪,当时修建该运河的原因不包括

A.河流多为南北向,缺少东西向的水运通道

B.铁路运输不能满足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C.海上风浪大,且近海水浅,海运不便

D.沿海地势低,多沼泽,东西方向陆路运输不便

30.加利福尼亚州面积居美国第三位,而迁入人口数量却居美国首位,主要源于该州

A.地域广大,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B.开发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C.农业发达

D.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利于发展新兴工业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白令海地区冬季某时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美国阿拉斯加州捕鱼产量占全美一半以上,拥有三文鱼、鳕鱼和超大型的“国王蟹”等优质特色海产品。阿拉斯加州政府与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共同签发鱼类出口质量证书,近年来出口到我国的海产品连年递增。

材料三阿拉斯加捕蟹人从事着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他们的工伤死亡率是普通工人的50倍。在捕蟹季节,白令海峡上平均每7天便会有1名捕蟹人丧生。

(1)白令海峡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写出三项。(3分)

(2)简述图中气压中心形成的过程。(4分)

(3)从地理角度分析”阿拉斯加捕蟹-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的自然原因。(4分)

(4)简析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海产品加工工业转移到我国的原因。(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旧金山湾位于美国西部,通过狭窄的金门海峡与太平洋相通。海峡附近有一巨大礁石,名为恶魔岛,设有美国著名监狱,虽发生过多起越狱事件,但逃犯无一能逃离该岛。

上世纪30年代,海峡上建起雄伟壮观的金门跨海大桥,大桥为钢铁结构,全桥总长1966米。而金门大桥正处在金门海峡中间,夏季经常会被浓雾包围而看不见,人们常说“雾锁金门”,旧会山的雾被称为人间仙境,旧金山夏天的日高温通常在20。C左右,太平洋水温常年在摄氏10-15℃间,夏天也可能降到l0℃以下。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位于旧金山湾四周,包括多个大小城市,集中了垒美一半以上的精英人才。作为全球知名的人才、科技、创业资本要素集聚中心,旧金山湾区形成了以硅谷为产业发展中心的湾区模式,成为国际诸多临海港口城市效仿的榜样。

(1)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简述恶魔岛上逃犯不能逃离该岛的理由。

(2)分析影响金门大桥寿命的自然因素。

(3)分析夏季“雾锁金门”的原因。

(4)说明旧金山湾区发展成为世界著名高新科技产业湾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淮安)关于南北两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陆地为主 B. 都以海洋为主 C. 代表性的动物都是企鹅 D. 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近些年来,去北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也络绎不绝。 故选:D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考查极地的特点和意义。 2.下列比较适合北冰洋通航的月份是是() A. 1月 B. 2月 C. 8月 D. 12月【答案】 C 【解析】【分析】1、2、12月气温低,北冰洋处于冰封状态,通航难度大。8月为夏季,大量冰层融化,通航相对容易。 【点评】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冬季全部结冰,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北极的暖季,冰川融化。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

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in polar regions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2、篇章2: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地震海啸 B. 全球变暖 C. 板块的运动 D. 注入的河水大增 (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 北极熊正在休眠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 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 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 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2.读“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A. 斑马 B. 大象 C. 企鹅 D. 长颈鹿(2)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一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认识一个区域。但更多的是掌握了有常住人口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理位置特别、自然环境特殊、人烟稀少的两极地区却少有了解,一方面相距甚远,了解相关知识少,另一方面平时讲授的较少,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一般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同时,地理学习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对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鲁教版教材第十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本册书的前几部分已经对世界地理不同分区的地理概况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方法,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对前一部分内容学习方法的总结,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地理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重点以南极地区为例,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学习,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方面,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南北两极地区的异同,探索原因。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知识点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点难点】冰雪覆盖的地区

大洋洲与两极地区

大洋洲与两极地区 (一)大洋洲区域定位与基础知识分析: 1、读图标注120°E、150°E、20°S、南回归线、30°S、40°S等经纬线。 2、标注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岛屿众多,按成因分类并举例说明。 3、综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①位于低纬度,南半球,东半球②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③受东南信风、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的影响④西侧受寒流影响,东侧受暖流影响⑤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3、读图标注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珀斯等城市。 4、读图标注大分水岭,墨累河,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 5、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与北美洲的区别?大自流盆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向斜) 6、标注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二)两极地区区域定位及基础知识分析: 1、读北冰洋图,标注0、180、经线和北极圈并标注北极圈穿过的国家。 2、标注亚洲、欧洲、北美洲、格陵兰岛、北冰洋、太平洋、巴伦支海、白令海峡。 3、读南极洲图,标注0、180、30W、130E、60W、120E等经线,南极圈等纬线。

4、标注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文森峰。 5、简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①南极大陆海拔高;②南极是陆地降温快;③南极冰雪覆盖面积更大,反射率高;④南极极昼天数比北极短;⑤西风漂流是寒流并阻挡了热量的交换 【课堂探究】 1、(2012·高考浙江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4分)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找出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指出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3/ 12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1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2)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2.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二)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 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三)气候:“寒极”、“风极”“白色沙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 力小形成狂风。 1.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 ④冰雪反射——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 ⑤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 2.暖季:11月~次年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 (四)资源 1.淡水资源: 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周围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被称为“固体水库” 2.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此外还有石油、锰等 3.生物资源: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企鹅 (五)考察 1.原因: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动物有海象、北极熊、北极狐等,其中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B 【点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生长着一些特有的动物,如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 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北极地区都生活着耐寒的企鹅 B. 现阶段可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C. 泰山站是我国北极她区新建的科考站 D. 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答案】 D 【解析】【分析】两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泰山站是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植物难以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15°E,23.5°N B.45°W,23.5°S C.15°E,23.5°S D.45°W,23.5°N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白昼时间很长 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 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 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 【答案】(1)A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主题,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对学生来讲,两极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而且知识点多,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归纳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给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困难;又鉴于学生的认知面和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面对教材提供的多角度的阅读资料,学生较难分析出内在成因。因此,本课通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自主读图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辩论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范围,能利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经纬度位置特点,能利用地图正确指出南极洲、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大洋;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冰雪世界); 3、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矿产、海洋生物等); 4、认识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初步了解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在课堂合作交流中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合作学习和问题情境驱动下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差异,在合作中学会简单分析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训练并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分工收集资料和课堂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状况,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3、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促进小组凝聚力。

2020天津高中地理高二年级世界地理部分复习题之大洋洲、两极地区

大洋洲(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一、大洋洲(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经纬度、地形特点、气候与植被----《区域地理》105页 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农业区位因素、混合农业优势、面临的问题) ----《区域地理》108页 二、两极地区 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 1.两极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 范围海陆状况气候状况 代表动 物 自然资源冰雪覆盖 的地区、科学考察的 宝地北极 地区 66°34′N (北极圈) 以北的广 大区域 中间:北冰洋 周围:亚、欧、 北美三洲的陆地 和岛屿 气温、降水量 比南极高,风 速远不及南 极 北极熊 石油、天然气、 煤、铁等资源 南极 地区 66°34′S (南极圈) 以南的广 大区域 中间:南极大陆 周围: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 酷寒干燥、烈 风 企鹅 矿产、固体淡水 资源、海洋生物、 原始的自然环境 极地 科考 目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 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我国的 科考站 南极:长城站(1985)、中山站(1989)、昆仑站(2009)和泰山站(2014年)。 北极:黄河站(2004)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 用 《南极条约》 2.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海水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 (2)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扩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 高中低,风力较小; (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 (4)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受到阳光辐射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些; (5)一年中南极点极昼的天数比北极点极昼的天数更短。 大洋洲(澳大利亚) 一、单项选择题 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距海较近 D. 人类活动少 【答案】A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南极地区纬度最高,太阳直射角很小,地面受热面积也就小,气候寒冷。 故选: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 2.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降水少,淡水资源短缺 B. 北极地区气温高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低 C. 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 D.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3月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降水少,但是淡水资源丰富以固态水的形式存在,故A错误;北极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故B错误;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故C 正确;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4月~10月,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2)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

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1)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下列特征不是描述南极的是() A. 世界屋脊 B. 冰雪高原 C. 风库 D. 白色沙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终年严寒,有“冰雪高原”、“风库”、“白色沙漠”之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4.(福建)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7、8月份 B.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C. 南极地区降水多,有“白色沙漠”之称 D.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答案】D 【解析】【分析】A、南极洲是全世界最寒冷的大陆。这里一年到头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只有暖季和寒季的区别。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故A 错误。 B、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故B错误。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精品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①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8大洋洲和两极地区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21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8大洋洲和两极地区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修 【课标细化】 1.以全球变暖或南太平洋地震对大洋洲岛屿国家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以最新南极科学考察为背景,考查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3.澳大利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核心突破】 一、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 1.澳大利亚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位置范围 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东部大分水岭;西部是低矮的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地形 右;中部是平原,“大自流盆地” 气候呈半环状分布。东南沿海一带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内陆和西部地区气候干旱 河流湖泊最大河流是墨累河,注入印度洋。最低处是北艾尔湖;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后裔,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目前,服务业超过经济 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主要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 原因分析: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范围,气候炎热干燥。 (2)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3)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源,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成为干季。 (4)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

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5)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所以干燥少雨。 3.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1)地形——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2)气候——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广大内陆和西部气候干旱,为草原和沙漠。天然牧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 (3)水文——中部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有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大自流盆地,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形成自流井,井水盐度高,不宜灌溉农田和供人的饮用,但可作为牲畜饮水。可见,草原肥美,分布广阔,地下水丰富,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养羊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部门,其羊毛产量(占世界1/4)、出口量(占世界1/2以上)均居世界第一,使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方法技巧】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关系如下所示: 【典例分析】【例1】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 条,“极地地区” 可以承载以下2 条内容。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4、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 6、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两极地区科考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4、运用资料和图片,说出极地地区是科考宝地的原因 5、知道南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教学新授 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板书:冰雪覆盖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大洋洲与两极地区

高三地理大洋洲与两极地区教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大洋洲区域定位与基础知识分析: 1、读图标注120°E、150°E、20°S、南回归线、30°S、40°S等经纬线。 2、标注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岛屿众多,按成因分类并举例说明。 3、综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①位于低纬度,南半球,东半球②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③受东南信风、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的影响④西侧受寒流影响,东侧受暖流影响⑤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3、读图标注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珀斯等城市。 4、读图标注大分水岭,墨累河,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 5、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与北美洲的区别?大自流盆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向斜) 6、标注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二)两极地区区域定位及基础知识分析: 1、读北冰洋图,标注0、180、经线和北极圈并标注北极圈穿过的国家。 2、标注亚洲、欧洲、北美洲、格陵兰岛、北冰洋、太平洋、巴伦支海、白令海峡。

3、读南极洲图,标注0、180、30W、130E、60W、120E等经线,南极圈等纬线。 4、标注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文森峰。 5、简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①南极大陆海拔高;②南极是陆地降温快;③南极冰雪覆盖面积更大,反射率高;④南极极昼天数比北极短;⑤西风漂流是寒流并阻挡了热量的交换 【课堂探究】 1、(2012·高考浙江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4分)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初一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要求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3章 世界地理分区第7节 大洋洲澳大利亚 两极地区

第七节大洋洲——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某岛国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据此回答1~2题。 1.该国乳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牧草生长 B.国内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C.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 D.水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 2.与日本相比,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C.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D.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 下图为澳大利亚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A.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B.从东到西多为热带草原 C.东岸比西岸年降水量大 D.东西沿岸自然景观相似 4.图中①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B.产品商品率高 C.刀耕火种D.劳动密集型农业 )读“澳大利亚≥10℃积温(单位:℃)及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回答5~6题。 5.甲地区的积温比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区地处迎风坡,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大,蒸发消耗热量 B.甲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C.甲地区地处背阳坡,太阳辐射弱 D.甲地区地处雨影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小,积温少

6.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不同,热量差异大 B.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差异大 C.海拔不同,热量差异大 D.大气环流不同,降水量差异大 )下图是某国14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 A.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B.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8.该国() A.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C.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D.珊瑚礁世界闻名,利于发展旅游业 读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图,完成9~10题。 9.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高原大陆”之称 B.平均气温比北冰洋要高 C.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D.矿产资源贫乏 10.图中四个箭头,能够正确表示P地主导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北极航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印度洋海盗猖獗 C.传统航道拥堵D.北极沿岸多港口 12.北极航道是() A.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polar regions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xxx中学李福勇一、教材内容 说明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 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 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二、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 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 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 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 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

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 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 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 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 状况。列表如下: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 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第十 章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说出两极 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力目标:1 学会根据要求 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 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 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引入:(略)新课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 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 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 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 么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