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和。

2、从统计发挥作用的层次来看,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信息职能、______和______。

3、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和______。

4、统计资料按是否直接取得,分为_______和______。

5、统计资料按时间属性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6、统计资料按所覆盖的范围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7、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

8、凯特勒是_______的先驱者,同时也是_______的奠基人。

二、单选题

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反映职能

D、监督职能

2、统计学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

A、15世纪末叶

B、16世纪末叶

C、17世纪末叶

D、18世纪末叶

3、历史上最先提出统计学一词的统计学家是()。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4、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5、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6、统计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

7、“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按其所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计量水准(标志)是指对客观现象总体内各个个体单位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测量所依据的标准。

4、统计指标是指对总体数量特征进行计量的_______和_______。

5、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14、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5、变量按其取值是否确定,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0、统计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_______和_______。

二、单选题

1、各项统计数据最原始的承担者是()。

A.总体 B.总体单位 C.填报单位 D.法人单位

2、最原始、最低级或最有限制性的计量水准是()。

A.列名水准 B.顺序水准 C.间隔水准 D.比例水准

3、同时具有区分类别、排出顺序、相等单位、算出比例和绝对零点五个基本特性的计量水准是()。

A.列名水准 B.顺序水准 C.间隔水准 D.比例水准

4、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情况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所有工业企业

C.工业企业每一单位生产设备 D.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6、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总体全部单位的所有性质都相同

B、总体全部单位至少有一个共同性质

C、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相同

D、总体各单位的指标值相同

7、研究某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时,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8、总体有三个人,其某月工资分别为1445元、1650元和平共处950元,其平均工资“”元是()。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

D、变异

9、某地区有1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了解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时,总体单位是()。

A、每个企业

B、每一单位产品

C、全部企业

D、全部产品

10、某班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92分,这三个数值是()。

A、指标

B、标志

C、指标值

D、标志值

1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12、下列指标中,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的是()。

A、国民收入总额

B、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C、进口总额

D、货币支出总额

13、统计指标的三个特点是()。

A、数量性、综合性和完整性

B、数量性、综合性和具体性

C、数量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D、数量性、综合性和统一性

14、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D、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15、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其构成要素包括()。

A、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B、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和计量单位

C、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D、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和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

16、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功能不同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评价指标

E、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F、描述指标、评价指标、监测指标和预警指标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填空题

l、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统计调查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其_______占_______绝大比重的单位。

5、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推断,是指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_______调查数据从数量上推断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

6、配额抽样的具体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配额抽样,另一种_______配额抽样。

7、统计资料搜集的技术工具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8、调查表的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13、所谓典型调查,是指在被研究总体中,_______地选择一部分有_______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15、抽样调查是指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按照_______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_______进行调查。

17、次级资料搜集的渠道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18、在一份表中只能登记一个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是_______,可同时登记若干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是_______。

19、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_________表搜集资料,调查项目较少时,应采用_______表搜集资料。

二、单选题

1、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中的“全面性”是指()。

A.调查内容全 B.调查单位全 C.调查时间全 D.调查地点全

2、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3、规定普查的标准时点旨在保证调查资料的()。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全面性

4、调查几个铁路枢纽站,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5、对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宜采用()。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6、统计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是()。

A.调查单位 B.填报单位 C.调查表 D.调查问卷

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8、某市工业企业1999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0年1月31 日,其调查期限为()。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9、可同时搜集若干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是()。

A.简单表 B.复合表 C.单一表 D.一览表

10、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A.收入调查 B.成本调查 C.产量调查 D.资产调查

11、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A.调查项目(标志)的承担者 B.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

C.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资料的单位 D.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单位

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A.是一致的 B.是毫无区别的

C.是无关联的两个范畴 D、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又是一致的

13、调查鞍钢、武钢、首钢、宝钢、包钢、马钢、攀钢、太钢、本钢等大型钢厂,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4、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5、统计调查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

A.普查与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6、统计调查按其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17、了解某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调查人员到现场进行观察、检验,这种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是()。

A.直接观察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通讯法

18、下列适宜于连续登记的是()。

A.产品产量 B.厂房面积 C.职工人数 D.生产设备数

第四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填空题

l、统计整理是实现对社会经济现象由个别单位的_______到总体_______过渡的必要阶段。

2、统计分组同时具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涵义。

6、频率是指各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任何频率都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1)_______;(2)_______。

7、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个是_______,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_______。

12、统计表按其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分组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_______和_______。

13、一般来说,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应_______,连续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组的组限应_______。

14、累计频数(频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一种是_______。

15、径叶图是一种将_______与_______结合使用的表现统计资料的方式。

16、指标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联系的是_______数列,没有直接联系的是_______数列。

18、按功能作用划分,统计表可分为设计表、_______、整理表和_______四种。

二、单选题

1、统计整理的核心问题是()。

A.审核 B.分组 C.编码 D.汇总

2、对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体现了()。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被平均的数值是各组的()。

A.组限 B.组距 C.组中值 D.频数

4、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称为统计表的()。

A.主词 B。宾词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5、统计表中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各个统计指标称为统计表的()。

A.主词 B.宾词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6、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A.510 B.520 C.500 D.490

7、对某一总体同时选择三个标志进行复合分组,各个标志所分组数分别分2、4、3,则最后所得组数为()。

A.3 B.9 C.24 D.27

8、统计资料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

A.统计表 B.统计图 C.统计报告 D.统计公报

9、划分连续变量组距数列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重叠 B.相近 C.间断 D.不等

10、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

C.分组标志的选择 D.各组界限的划分

11、下面属于变量数列的是()。

A、学生按班级分组

B、电站按发电能力分组

C、商业企业按所有制类型分组

D、企业按经济部门分组

12、一单项数列中,若某组向上累计频数为80,则说明总体中()。

A、小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

B、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

C、大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

D、小于和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

13、异距分组适用于()。

A、变量值分布较均匀的总体

B、变量值分布不均匀的总体

C、变量值按一定比率变动的总体

D、变量值按一定差率变动的总体

14、成年男性按身高分组一般呈()。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5、人口死亡率按年龄分组后一般呈()。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6、利润率按投资额大小分组后一般呈()。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17、流通费用率按销售规模大小分组后一般呈(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第五章统计比较分析法

一、填空题

1、统计比较的基本方法通常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2、动态相对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某现象的某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4、同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各部分数值相互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_______占_______的比重。

6、基尼系数的取值越接近于_______,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越接近于_______,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7、相对指标一般都采用______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特殊的相对数,则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

10、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当计划任务是按最低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当计划任务是按最高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

12、结构相对数的取值介于_______之间,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和恒等于_______。

16、霍夫曼系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工业净产值与_______工业净产值的比值。

17、劳动者负担系数等于_______年龄人口数与_______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二、单选题

1、统计比较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总量指标分析法 B.相对指标分析法

C.平均指标分析法 D.变异指标分析法

2、计算年距增长量或年距增长率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下列哪一因素变动的影响()。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随机波动

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4% B.50% C.% D.%

4、某厂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 B.% C.% D.%

5、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提出的富裕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

A.30%以下 B.30%—40% C.40%—50% D.50%—59%

6、一般认为,收入分配合理时的基尼系数为()。

A.0—1 B.— C.小于 D.大于

7、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的和应()。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或等于100%

8、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其霍夫曼系数应()

A.趋近于1 B.呈稳定趋势 C.呈上升趋势 D.呈下降趋势

9、根据组平均水平或组相对水平计算出的比例相对数是一种()。

A.结构性比例 B.差异性比例 C.依存性比例 D.关联性比例

10、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通常是计算()。

A.平均增长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1%的绝对值

11、反映总体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A.结构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 比例相对数

12、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是()。

A.系数 B.成数 C.倍数 D.百分点

13、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A.废品量与产量之比 B.国民收入与人口总数之比

C.积累与消费之比 D.不同国家的粮食产量之比

14、某国某年的钢产量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比较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平均数

15、已知2002年甲国人均粮食产量为1712公斤,乙国为129公斤,甲国为乙国的13倍,以上指标中()。

A.有两个总量指标,一个相对指标

B.有两个强度相对指标,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C.有两个平均指标,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D.有两个平均指标,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三、多选题

1、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属于两个不同,总体的有()()()()()。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2、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动态相对数

3、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全国人均国民收入 B.某地区人口密度 C.某市人口就业率

D.某单位职工平均工资 E.某省人口出生率

4、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包括()()()()()。

A.保持分子与分母的可比 B.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C.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 D.各种相对指标结合应用

E.与定性分析结合应用

5、分子、分母属于同类现象对比的相对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6、下列属于同一时期指标值对比的相对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7、比较相对数可用于()()()()()。

A.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水平之间的比较 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C.不同时期水平的比较 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

8、强度相对指标可作用于()()()()()。

A.经济实力 B.经济效益 C.普遍程度

D.服务状况 E.密度和强度

9、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资金利税率 B.流通费用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出生率 E.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0、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对比基数从形式上说有()()()()()。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总体指标 E.样本指标

11、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包括()()()()()。

A.水平法 B.方程法 C.累计法

D.几何平均法 E.最小平方法

第六章变量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变量数列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测度与_______测度。

2、算术平均数是_______与_______对比所得之比值。

3、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_______的算术平均数的_______。

4、对于加权算术平均数,由于各组标志值的频率不同,所以平均数同时受_______和_______两个因素的影响。

5、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和为_______,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和为_______。

6、变量值的方差等于其平方的_______减去其_______的平方。

7、全距是变量数列中_______与_______之差,又称极差。

8、根据方差的分解定理(加法定理)有:一个分组数列的总方差,等于其各组_______的平均数与其_______的和。

9、成数P的平均数为_______,方差为_______。

10、当成数为0或1时,其方差有最小值为_______;当成数为时,其方差有最大值为_______。

11、根据标志值的大小而计算出来的平均数称为______________,根据标志值的位置而确定的平均数称为_______。

12、权数对平均数起权衡轻重的作用,不取决于它的________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_______。

13、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需用_______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其前提是各组变量值在其所在组内是_______分布的。

14、几何平均数最适宜于求数列的_______和_______。

15、对一组变量值而言,若同时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则其中最大者是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16、中位数是变量数列居于数列_______的变量值,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_______的变量值。

17、标志变异指标值越_______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_______,事物或现象的变动就越均匀。

18、统计上为消除X对X的正负离差相互抵消为0的不利影响,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二、单选题

1、反映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平均指标

D .标志变异指标

2、反映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平均指标

D .标志变异指标

3、比重权数也叫相对权数,指的是( )

A .比例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

C .动态相对数

D .结构相对数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被平均的数值是( )。

A .组限

B .组距

C .全距

D .组中值

5、用组中值作为被平均数值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其假定条件是( )。

A .总平均数与组平均数相等

B .各组平均数相等

C .各组平均数与其组中值相等

D .各组组中值相等

6、如果一组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

7、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已知2000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820元和900元,又知2001年甲车间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比重上升,乙车间的下降。若2001年两车间工人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将( )。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升降不定

8、某生产小组有35名工人,每人生产的产品数量相同。其中有13人每件产品耗时8分钟,16人每件产品耗时10分钟,6人每件产品耗时5分钟。计算该小组工人平均每件产品耗时应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简单调和平均法

D .加权调和平均法

9、某老人院里11位百岁老人的年龄分别是:101、102、110、105、102,据此计算的结果是( )。

A .X =Me=M o

B .Mo >Me >X

C .Me >X >Mo

D .X >Me >Mo

10、已知三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5%、90%和95%,则其平均合格率为( )。

A .%

B .90%

C .%

D .%

1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意义不同

B .计算条件不同

C .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 .计算结果不同

12、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222组内组间总σσσ+=

B .222组内

组间总σσσ+= C .222组内组间总σσσ+= D .222组内

组间总σσσ+= 13、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14、在标准正态分布条件下,有( )。

A .X =Me=M o

B .Mo >Me >X

C .Me >X >Mo

D .X >Me >Mo

15、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和为( )。

A .0

B .1

C .最小

D .最大

16、加权算术平均数(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

B .只受各组频数(频率)的影响

C .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D .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17、如果众数组前后两组的频数相同,则( )。

A.众数等于众数组下限 B.众数等于众数组上限

C.众数等于众数组组中值 D.众数等于中位数

18、根据同一资料计算出的X、H和C有()。

A.H≤G≤X B. H≤X≤C C.X≤G≤H D.G≤H≤X

19、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X B.H C.Mo D.Me

20、A、B两个总体,若A的平均数大于B的平均数,且A的方差等于B的方差,则()。

A.A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B.B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不能判断哪个平均数代表性大2l、用标准差系数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主要消除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总体标志总量 B.总体单位总量 C.总体标准差 D.总体平均数

22、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

A.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计算太复杂

C.不适合代数方法的演进 D.未将全部标志值考虑进来

23、下列变异指标中,消除了量纲影响的是()。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4、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5、是非标志标准差的最大值为()。

A. B. C.1 D.

26、下列分布中,集中度最大的是()。

A. B. C. D.

27、下列分布中,离中度最大的是()。

A. B. C. D.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时间数列是由相互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个是反映_______变化的数列,一个是反映_______变化的数列。

2、增长量按其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平均增长量的计算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不同方法。

4、年距增长量_______—_______。

5、发展速度按其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称为_______;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称为_______。

7、增长速度是_______与_______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的百分数或倍数。

8、年距发展速度=_______÷_______。

9、年距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

10、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法。

12、用同季(月)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法。

13、发展水平按对比关系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14、平均发展水平又称为_______,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各期发展水平求得的_______。

15、逐期增长量_______等于累计增长量,相邻两个累计增长量的的影响,正确反映现象的_______。

16、计算年距增长量的目的在于消除_______

17、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18、增长1%的绝对值是_______与_______之比,用以说明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19、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理论依据是总发展速度不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_______,而等于其_______。

20、利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一般来说,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多,移动平均数的跨越时间就越_______,所揭示的长期趋势也就越_______。

二、单选题

1、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各个逐期增长量的( )

A .和

B .差

C .积

D .商

2、计算年距增长量的目的在于消除下列哪一因素变动的影响( )。

A .长期趋势

B .季节变动

C .循环变动

D .随机波动

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

A .和

B .差

C .积

D .商

4、根据时期数列求平均发展水平应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简单调和平均法

D .加权调和平均法

5、根据间隔相等的非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 .n a ∑

B .f af ∑∑

C .n

a ∑ D .f f a ∑∑ 6、下列时间数列中,各期指标值可直接相加的是( )。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相对数数列

D .平均数数列

7、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 .

b a ∑∑ B .b a ∑∑ C .b a ∑∑ D .b

a ∑∑ 8、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趋势是( )。

A .长期趋势

B .季节变动

C .循环变动

D .随机波动

9、以年度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动是( )。

A .长期趋势

B .季节变动

C .循环变动

D .随机波动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球比增长速度( )。

A .年年下降

B .年年上升

C .年年相同

D .升降不定

11、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产量( )。

A .年年减少

B .年年增加

C .保持不变

D .增减不定

12、移动平均法之所以能用来测定长期趋势,是因为由移动平均数形成的新数列剔除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 .短期偶然因素

B .短期基本因素

C .长期偶然因素

D .长期基本因素

13、计算移动平均数所采用的移动平均项数越多,则数列所表现的下列哪一因素值就越明显。( )。

A .长期趋势

B .季节变动

C .循环变动

D .随机波支动

14、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能使下列哪一项为最小( )。

A .2)(Y Y -∑

B .2)?(Y

Y -∑ C .2)?(Y Y -∑ D .2)?(Y Y -∑ 15、用几何平方法计算的平均速度( )。

A .只受a 0的影响

B .只受a n 的影响

C .同时受a o 和a n 的影响

D .同时受a o 、a 1、a 2……a (n-1)、a n 的影响 第八章 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统计指数按所表明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统计指数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统计指数按是否反映现象的动态变化,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度量因素的作用有二,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_______。

5、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有二,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_______。

6、在分组的前提下,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同时受_______和_______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7、综合指数的特点是_______,平均指数的特点是_______。

8、可变组成指数:_______×_______。

9、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_______作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_______作同度量因素。

10、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称为_______;反映总体各组水平变动对总平均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称为_______。

11、在我国统计实践中,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采用_______指数公式,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采用_______指数公式。

12、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

_______,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_______。

13、加权综合指数的公式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公式一般为拉氏公式_______和_______。

14、指数体系的含义有二:其一是总变动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_______。其二是总变动额等于各因素影响额的_______。

二、单选题

1、将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而编制出来的总指数统称为( )。

A .拉氏指数 D .帕氏指数 C .杨氏指数 D .费氏指数

2、将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而编制出来的总指数统称为( )。

A .拉氏指数 D .帕氏指数 C .杨氏指数 D .费氏指数

3、固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将指数公式中同度量因素的分子与分母固定在( )。

A .基期

B .报告期

C .同一时期

D .不同时期

4、交叉加权的综合指数又称为( )。

A .拉氏指数 D .帕氏指数 C .马埃指数 D .杨氏指数

5、构成一个指数体系的指数至少有( )。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6、在一个指数体系中,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

A .和

B .差

C .积

D .商

7、在—个指数体系中,对象指数分子与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分子与分母之差的( )。

A .和

B .差

C .积

D .商

8、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公式中的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 )。

A .基期

B .报告期

C .同一时期

D .不同时期

9、某百货公司本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商品价格上涨11%,则商品销售量增(+),减(—)的百分比为( )。

A .-3%

B .-5%

C .+%

D .+%

10、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15%,单位成本提高10%,则总成本增 (+)、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 .+%

B .+%

C .+%

D .+%

12、某公司所属甲、乙两个分厂,今年与去年相比,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总公司的总平均成本下降了5%,由于产品结构变化使总公司总平均成本增长了10%,则该公司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 .%

B .+%

C . %

D .+%

12、某企业职工工资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比上年增长2%,则其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A .10%

B .%

C .7%

D .11%

13、在综合指数公式0

011q P q P ∑∑中,( )。 A .P 是指数化因素,q 是同度量因素 B .q 是指数化因素,P 是同度量因素

C .P 、q 都是指数化因素

D .P 、q 都是同度量因素

14、同度量因素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

A .比较作用和平衡作用

B .比较作用和推算作用

C .平衡作用和加权作用

D .同度量作用和加权作用

15、可变组成指数( )。

A .专门反映组平均水平变动的影响

B .专门反映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

C .综合反映组平均水平变动和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

D .综合反映组平均水平和总体结构以我睥因素变动的影响

16、若用x 表示组平均工资,f 表示各组职工人数,则指数1

10111/f f x f f x ∑∑∑∑反映的是职工( )。

A .总平均工资的变动

B .总人数变动

C .构成的变动

D .组平均工资的变动

一、填空题

1、现象间的关系有两种类型,即______和______。

2、相关关系按其涉及的因素多少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3、相关关系按其相关方向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4、相关关系按其相关形式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5、相关关系按其是否涉及有关影响因素,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6、相关关系按其相关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相关、______和______。

7、线性相关系数的取值介于______到______之间。

8、标准差σ以______为中心,而估计标准误差S 则以______为中心。

9、因变量Y 的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10、估计标准误差是衡量变量Y 的______与______平均误差大小的分析指标。

11、当相关系数r 小于______时,X 与Y 之间为负相关,当r 大于______时,X 与Y 之间为完全正相关,

12、当相关系数r 等于______时,X 与Y 之间为完全正相关,当r 等于______时,X 与Y 之间为完全负相关。

13、进行相关分析时,要求两个变量是______的关系,且二者都是______。

14、进行回归分析时,两个变量间是不对等的关系,其中一个为______,另一个为______。

15、回归分析中,______是随机性变量,______是确定性变量。

16、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 有正负之分,当b 取______时,X 与Y 之间为正线性相关,当b 取______时,X 与Y 之间为正线性相关。

17、相关系数r 的正负号与回归系数b 的正负号一致,r 越接近于1,说明______对______的拟合程度越高。

二、单选题

1、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A .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

2 测定变量间相关方向和相关程度最准确的方法是( )。

A .定性分析法

B .相关表法

C .相关图法

D .相关系数法

3、现象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则其相关系数越接近于( )。

A .0

B .-1

C .1

D .±1

4、在线性相关条件下,若自变量的方差为4,因变量的方差为25,且二者的相关系数为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

A .8

B .

C .2

D .

5、在回归直线i=a+bx 中,若b <0,则有( )。

A .r=0

B .|r|=1

C .-l <r <0

D .0<r <1

6、相关系数r 与回归系数b 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21r b -=σ

B .y

x b r σσ?= C .)1(22r b y -=σ D .y x b r σσ?= 7、已知x σ=l0,2

xy σ = -7,n=100。则X 与Y 之间存在着( )。

A .微弱线性相关

B .低度线性相关

C .显著线性相关

D .高度线性相关

8、下列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

A .X Y 3020?+=;r=

B .X Y 450?+=;r=

C .X Y 210?+-=;r=

D .X Y 8.073?-=;r=

9、当所有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线Y ?=a+bx 上时,有( )。

A .r = 0

B .|r| = l

C .r = -1

D .r = 1

10、相关系数r 与估计标准误S 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21r S y -=σ

B .21S r y -=σ

C .y x

r S σσ?= D .

y

x S r σσ?=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 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 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 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 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 B 20个城市 C 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 24 B 25 C 26 D 27 4.两组数据相比较()。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 生产工时指数 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 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 B 2.5% C 20% D 18% 8.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 B 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 完全不相关 10.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 C 没有关系 D 正比例关系 11.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12.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的指标。

统计学计算题

解:基期总平均成本=1800 120018007001200600+?+?=660 报告期总平均成本=1600 24001600 7002400600+?+?=640 总平均成本下降的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即成本较低的甲企业产量占比上升而成本较高的乙企业产量占比相应下降所致。 2.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进入如下, (元) 收购总量收购总额6268.130.1832060.11664000.2127008320 1664012700)()(11=++++=∑ ∑====k i i i i k i i i X f X f X X 3.某中学正在准备给一年级新生定制校服。男生校服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规格, 分别适合于身高在160cm 以下、160~168cm 之间和168cm 以上的男生。一直一年级 新生中有1200名男生,估计他们身高的平均数为164cm ,标准差为4cm 。试由此粗 略估计三种规格男生校服分别准备多少套? 解:均值=164;标准差=4;总人数=1200 身高分布通常为钟形分布,按经验法则近似估计: 规格 身高 分布范围 比重 数量(套) 小号 160以下 0.15865 190.38 中号 160-168 均值±1*标准差 0.6827 819.24 大号 168以上 0.15865 190.38 合计 1200 4. 根据长期实验,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服从正态分布。先对某新型飞机进行了 15次试飞,测得各次试飞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单位:米/秒)为: 422.2 417.2 42 5.6 425.8 423.1 418.7 428.2 438.3 434.0 412.3 431.5 413.5 441.3 423.0 420.3 试对该飞机最大飞行速度的数学期望值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概率0.95) 解:样本平均数 X =425, S 2 n-1=72.049, S 14=8.488 X S 2.1916 1510.05/2()t -=2.1448 ?==/2 (n-1) t α×2.1916=4.7005 所求μ425-4.70<μ<425+4.7t0,即(420.30,429.70)。 5.某微波炉生产厂家想要了解微波炉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深度。他们从某地区 已购买了微波炉的2200个居民户中用简单随机不还原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抽取 了30户,询问每户一个月中使用微波炉的时间。调查结果依次为: 300 450 900 50 700 400 520 600 340 280 380 800 750 550 20 1100 440 460 580 650 430 460 450 400 360 370 560 610 710 200 试估计该地区已购买了微波炉的居民户平均一户一个月使用微波炉的时间。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得:14820y n 1 i i =∑= 8858600 y n 1 i 2i =∑= 估计量 n i i 1 1y n μ=== ∑ =301 *14820= 494(分钟) 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2s n v()v(y)(1)n N μ==- =30 1 *291537520*)2200301(-=1743.1653 其中 () ??? ? ??= = ∑∑==2n 1i 2i n 1 i 2 i 2n -y 1-n 1-y 1-n 1 s = () 2 494*308858600*1 301 -- =29 1537520=53017.93, S=230.26 6.一个市场分析人员想了解某一地区看过某一电视广告的家庭所占的比率。该地区共有居民1500户,分析人员希望以95%的置信度对总体比率进行估计,并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5个百分点。另外,根据先前所做的一个调查,有25%的家庭看过该广告。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要进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应当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解: ()222 2222211500 1.960.25(10.25) 115000.05 1.960.25(10.25) P Nz P P n N z P P αα-???-= = ?+-?+??- 241.695= 应抽取242户进行调查。 7.设销售收入X 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 为因变量。现已根据某百货公司12个月的有关资料 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2425053.73 t X X -=∑ 647.88X = () 2 262855.25t Y -=∑ 549.8 Y = ()()334229.09t t Y Y X X --=∑ 试利用以上数据:(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作出解释。(2)计算决定系数和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3)对2β进行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4)假定明年1月销售收入为800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解:(1) ()() () t t 22 Y Y X X 334229.09|=0.7863425053.73 t X X β--==-∑∑ 12|=Y-X=549.8-0.7863* 647.88=40.3720β β (2) ( )() ( )( ) 2 2 2 334229.092 20.999834425053.73*262855.25 t t t t Y Y X X r X X Y Y ?? --??===--∑∑∑ ()() 2 2 2 143.6340t e r Y =--=∑∑ 2.0889 e S = = (3)02 12:0,:0H H β=≠ 20.003204 S β = = 2220.7863 245.41200.003204 t S β β β == = t 值远大于临界值2.228,故拒绝零假设, 说明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40.3720 + 0.7863*800 = 669.41(f Y =万元) f e S = = 2n-2f f e Y t S α± 669.41 2.228*1.0667 =± = 669.41 2.3767± 即有:664.64 674.18f Y ≤ ≤ 8.对9位青少年的身高Y 和体重X 进行观测,并以得出以下数据: 2 i i Y=13.54;Y =22.9788∑∑ 2 i i X=472;X =28158∑∑ i X 803.02i Y =∑ (1) 以身高为因变量,体重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2) 计算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 (3) 计算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自由度为7, (4) 显著水平为0.05的t-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365) (5) 对回归系数2β进行显著性检验 9.某商业企业某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库存额及流量费用额资料 品流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额;商品流通费用=流通费用额/销售额)。 解: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 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额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 ()()()2880+2170+23403 = 19802+1310+1510+156024-1 2466.333= =1.61 1530 第一季度的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为:第一季度的月平均流通费用第一季度的平均销售额 () ()230+195+2023 = 2880+2170+23403209 ==8.48%2466.333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 1.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B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B.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C.两者都可以随时变换 D.总体可变换成总体单位,而总体单位不能变换成总体 2. 下列标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C ) A. 产品成本 B. 企业增加值 C. 企业经济类型 D. 企业职工人数 3. 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D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有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510 C.500 D.540 5. 社会经济现象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总体单位之间必须存在( B ) A. 差异性 B. 同质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6. 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C ) A.普查 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某一学生的统计学成绩为85分,则85分是( D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数量指标 D. 标志值 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 职工人数 B. 设备台数 C. 学生体重 D. 工业企业数 10. 某企业1994年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6%,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75% B.98.15% C.133.33% D.101.89% 11. 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 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12.“平均每个人占有钢产量”这个指标是( D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3.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要分别计算其(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C.极差 D.均方差 14.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利润总额这四个指标中有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C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5.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 A ) A.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期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均为时点指标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试卷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据统计数据得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与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得属于不同时间上得数据称为 数据。 3、设总体X 得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得样本,得样本均值 x =5,则总体均值得置信水平为99%得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Z 0、005=2、 58) 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得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得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得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中位数为 。 6、判定系数得取值范围就是 。 7、设总体X ~ ) ,(2 σμN ,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 n s x μ -服从自由度为n-1得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得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得时间序列中剩下得数据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得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 1、.研究如何对现象得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与表述得理论与方法属于 ( ) ①、应用统计学 ②、描述统计学 ③、推断统计学 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得1/3,则平均数 ( ) ①、扩大2倍 ②、减少到1/3 ③、不变 3、在处理快艇得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得均值 得无偏估计值为 ( ) ①、32、5 ②、33 ③、39、6 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得年平均发展速度 ( ) 5、若两个变量得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得变量,其 ( ) ①、平均值得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 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得差( )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 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得有 ( ) ①、x > e M >o M ②、x o M >e M 8、方差分析中得原假设就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 ) ①、各水平总体方差就是否相等 ②、各水平得理论均值就是否相等 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就是否相等 9、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得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与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与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得离散程度 ( ) ①、甲类较大 ②、乙类较大 ③、两类相同 10、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

统计学试卷,答案

第一套 成都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二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就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在研究某城市工业企业生产时,某个工业企业生产工人人数就是( B ) A 、数量指标 B 、数量标志 C 、变量 D 、标志总量 2、对全国货币发行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几个大地区进行货币发行量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D )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重点调查 3、2003年某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400元,2004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则2004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3年 ( B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做结论 4、某企业2003年完成利润100万元,2004年计划比2003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2004年超额完成计划 ( B ) A 、104、76% B 、4、76% C 、110% D 、10% 5、某单位四年管理费用的环比增长速度为3%,5%,8%,13%,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D ) A 、4%13%8%5%3??? B 、4%113%108%105%103??? C 、 4 %13%8%5%3???-1 D 、 4%113%108%105%103???-1 6、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物价: ( C ) A 、下降3% B 、上升3% C 、下降2、91% D 、不变 7、就是非标志的方差,其最大值就是( D )。 A 、1 B 、1/2 C 、1/3 D 、1/4 8、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 ( B ) A 、都就是随机变量 B 、自变量就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就是随机变量 C 、都就是确定性变量 D 、因变量就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就是随机变量 9、无偏性就是指( A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她估计量的方差小 10、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 A ) A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1(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 .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 .5==∑∑=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试卷1(专科) 05工商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得就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她们得工资加总除以100,这就是对100个( )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3.统计设计得核心问题就是( ) 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得设计 B、统计分类与分组得设计 C、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得设计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得具体设计 4.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得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 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得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得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得调查组织形式就是 (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 普查 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得方式方法就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报表 7。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 A、就是时期指标B、就是时点指标 C、前者就是时期指标,后者就是时点指标 D、前者就是时点指标,后者就是时期指标 8。加权算术平均数得大小( )。 A、受各组次数得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得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与次数得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得影响 9。时间数列中所排列得指标数值( )。 A、只能就是绝对数 B、只能就是相对数 C、只能就是平均数 D、可以就是绝对数,也可以就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得关系就是( )。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得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得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1、抽样调查得目得在于( )。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1 (1)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5、已知某企业2004年非生产人员以及全部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求该企业第四季度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表:某企业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 6、根据表中资料填写相应的指标值。 表:某地区19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计算表

7、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的位置。P61 8、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的位置。P62

9、某百货商场某年上半年的零售额、商品库存额如下:(单位:百万元) 试计算该商城该年上半年商品平均流转次数(注:商品流通次数=商品销售额/库存额;6月末商品库存额为24.73百万元)。 10、某地区2000-2004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p71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简洁法计算); (2)预测2006年该地区粮食产量。 11、已知某地区2002年末总人口为9.8705万人,(1)若要求2005年末将人口总数控制在10.15万人以内,则今后三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2)又知该地区2002年的粮食产量为3805.6万千克,若2005年末人均粮食产量要达到400千克的水平,则今后3年内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3)仍按上述条件,如果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2005年末该地区人口为10.15万人,则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可达到什么水平?

统计学试题及其答案

统计学试题(一)及其答案 三、简达题(共30分) 1.简述统计的职能 2.简述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3.简述季节波动及其特征 4.简述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若干因素 5.简述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 统计学试题答案 三、简答题: 1. 统计是现代国家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信息、进行咨询、实行监督,也即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2. (一)无偏性:指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二)有效性: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若某样本指标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则称该样本指标是总体指标的最有效的估计量。 (三)一致性:以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当样本单位数相当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则称这个估计量为一致的估计量。 3. 季节波动是指某些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季节性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随着时间的重复变化,而引起的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动。 季节波动一般有三个基本特征:(1)季节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2)季节波动每年重复出现,具有重复性。(3)季节波动的波动轨迹具有相似性。 4. (一)总体单位之间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二)样本单位数目 (三)抽样方法 (四)抽样的组织形式 5. 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所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在于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依存关系以及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数量上的推断和认识,以便作出预测和决策。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其密切程度的分析,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判断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和密切程度。判断相关关系及其密切程度,一般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编制相关图表,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反映相关方向和密切程度。

统计学计算题

注:此为会计班统计学计算题重点。有些我们习题册上包括,有些未涉及,大家可供参考,希望大家考试顺利! 1、某车间30 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2、某班50 要求:(1 中值。 (2)绘制茎叶图。 3、利用第2题的资料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径叶图。

4、(1)某企业本期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数为103%,实际比上期增长5%,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672元,试计算本期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8%,实际为上年的114%,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场平均价格不一致的理由。 3、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已知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和98%。要求:计算该零件在各道工序的总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 6、(1)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求标准差; (2)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求标准差系数;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求平均数; (4)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求变量值对90的方差; 10 (1)各企业及全公司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成本; (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增加的产量; (3)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节约的资金。 13、已知甲班5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为80分,标准差为10分,又 14、设甲、乙两钢铁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表: 15、某农科院研究出A、B两个水稻新品种,分别在5个生产条件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已知A品种亩产量的平均数为500公斤,标准差为35公斤。B品种

统计学考试卷(2016-2017)

北京化工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都具有平均意义。 2、其他因素不变,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宽度越长。 3、某地区的每万人中拥有36位医生,此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4、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的关系为正相关。 5、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相关图。 6、在特定的权数下,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7、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80-90%;90-99%;100-109%;110以上。 8、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9、偏度指标和峰度指标能反映分布曲线的对称状况以及分布曲线的尖峭程度。 10、某地社会商品库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同一个标志在多个总体具有不同的平均水平时,要准确评价各个平均数的代表性的高低,应采用。 a.变异绝对值 b.标志变异系数 c.变异平均数 d.平均差 2、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这样调查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3、自行车赛时速:甲30公里,乙28公里,丙20公里,全程200公里,问三人平均时速是多少?。 a.18.8 b.25.2 c.28.9 d.30.6 4、对一个连续变量数列进行分组,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与该组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 值应为。 a.520 b.510 c.500 d.490

统计学计算题

六、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 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 编制一 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1)学生成绩次数分布表: 成 绩 学生人数(人) 频率(%) 60分及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3 6 15 12 4 7.5 15.0 37.5 30.00 10.00 合 计 40 100.00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2、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资料如下表: 等级 单价(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一级 二级 三级 20 16 12 216 115.2 72 试求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平均商品销售价值8.16=∑∑=x M M x (元/公斤) 3、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1003 % 105%100%95=++ 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153 15 1218=++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解: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 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 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1 (1) (2)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7,78 《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

5、已知某企业2004年非生产人员以及全部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求该企业第四季度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6、根据表中资料填写相应的指标值。

9 元)。 10

要求:(1 (2)预测2006年该地区粮食产量。 11、已知某地区2002年末总人口为万人,(1)若要求2005年末将人口总数控制在万人以内,则今后三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2)又知该地区2002年的粮食产量为3805.6万千克,若2005年末人均粮食产量要达到400千克的水平,则今后3年内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3)仍按上述条件,如果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2005年末该地区人口为万人,则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可达到什么水平

解:三种商品物价总指数: =% 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 =% 14 15、某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服从μ=6000元,σ=1200元的正态分布,求该市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 (1)在5000~7000元之间的概率;(2)超过8000元的概率;(3)低于3000元的概率。(注:Φ()=,Φ()=,Φ()=,Φ()=)

16、一种汽车配件的平均长度要求为12cm ,高于或低于该标准均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汽车生产企业在购进配件时通常要对中标的汽车配件商提供的样品进行检验,以决定是否购进。现对一个配件提供商提供的10个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单位:cm ) 假定该供货商生产的配件长度服从正态分布,在的显着性水平下,检验该供货商提供的配件是否符合要求(查t 分布单侧临界值表,262.2)9()9(025.02==t t α,2281.2)10(025.02==t t α;查正态分布双侧临界值表, 96.105.0==z z α)。 17、假设考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某地一次数学统考中随机抽取了36位考生的成绩,算得平均成绩为分,标准差为15分。在显着性水平05.0=α下,是否可以认为这次考试全体考生的成绩为70分(查正态分布双侧临界值表得,96.105.0==z z α) 18、某种纤维原有的平均强度不超过6g ,现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其平均强度。研究人员测得了100个关于新纤维的强度数据,发现其均值为。假定纤维强度的标准差仍保持为不变,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对该问题进行假设检验。(645.105.0=z 96.12 05.0=z )(1)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说明其抽样分布是什么样的(2)检验的拒绝规则是什 么(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你的结论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