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2课__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

第22课__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

【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海峡两岸交流及统一的障碍等知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时事的能力;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法努实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过程探究,完整准确地掌握这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时事的补充,加强对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探究,培养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②香港的顺利回归

难点:①两岸关系的发展②港澳回归的原因③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学情分析】

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生活中也接触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难。重点是引导学探究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历史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景教学为主题。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谈话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试论结合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1)p51页《南京条约》(2)p53页《北京条约》(3)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2、澳门问题:(1)1553年葡人通过贿赂收买当地官员,以晾晒水浸货物为由,要求上岸,得到批准。从葡人入居澳门至鸦片战争前近300年间,明清政府一直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税赋。

(2)1840年鸦片战争后,武装进犯,赶走中国驻澳官员,并分别于1851年和1864年武装占领了凼仔岛和路环岛。(3)1887年葡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葡北京条约,其中关键一款是“中国允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及属澳之地,与葡治理他处无异”。(摘自《齐鲁晚报》)

3、台湾问题

(1)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p13页)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5)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p59页)

(6)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

(7)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国民党退居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造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离的局面。(p80页)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p102页)

(1)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2)初,提出伟大构想。他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香港、台湾实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p103页)

1.香港回归的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1982年,英国首相访问中国,中英

双方决定通过途径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宣布:中国将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月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1999年月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对澳门

恢复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p104页)

1.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轰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真正的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对两岸直接实行

在“、”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1987年,台湾和中国大陆长达38年的终于打破、两岸的往来与交流掀开了第一页。

2.九二共识

1990年,台湾方面成立。次年,祖国大陆也成立。

1992年10月,这两个民间团体经过商议,达成了的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连战,双方重申坚持“”,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 1 ~

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重点知识再现】

一个中心:祖国统一大业

一个伟大构想:

两次成功实践:

【课内探究】

(1)国之殇——港、澳、台问题;

问题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国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问题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问题四: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3)国之行——香港、澳门的回归;

问题五: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问题六: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4)国之望——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问题七:海峡两岸关系的状况如何?

问题八: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课堂小结】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是,祖国统一任重道远,阻力重重,我们也向国内外反华势力郑重宣布:在和平统一未果的情况下,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板书设计】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之殇----问题由来

二、国之策——“一国两制”

三、国之行——港澳回归

四、国之望——两岸关系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

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2.(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2012年7月1日,我国隆重举行了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纪念活动。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B.香港特别行政区能独立行使主权

3.(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

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4.(2013·安徽省高三模拟)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

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3·天津市五校高三期中)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英国媒体BBC说:“台湾经济越来越依赖中国大陆了,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台北政权领导人更不更迭都不会改变。”

BBC此言论的含义是

A.BBC干涉中国统一的内政 B.台独势力不利于中国统一

C.两岸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D.选举之后国家统一将实现

6.(2013·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7、(2013·广东省广州执信中学高三期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 2 ~

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早打破诗人乡

愁,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的是

A.台湾政府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B.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C.九二共识 D.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8.(2013·河北邯郸四校高三11月联考)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

9.(2013·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 “一国两制”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 “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实现

10.(2013·浙江省台州高三期初考)2010年3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

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从材料中不能

..得出的是

A.对实现祖国统一抱有坚定的信念 B.反映出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C.反映了总理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D.体现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二、主观题:

11.(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

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

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

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2分)

【学生自我评价】

1.自身的收获:

2.自身的疑惑:

~ 3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简述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②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③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概况 (1)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____。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知小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答案不全)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分析我国能收回香港、澳门的原因;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回归。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运用。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学习任务】 (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由来:(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 2.澳门问题由来: 3.台湾问题由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探究思考一: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港澳问题是的结果,属于问题,解决港澳问题涉及中英、中葡双边关系;台湾问题是的结果,属于问题。 (二)统一之策——构想的提出 1、背景: 2.过程: (1) 最初提出:(2)具备雏形: (3) 正式形成: 3、基本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伟大意义: 探究思考二:实行一国两制后的台湾与香港、澳门在享有的自治权方面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不同:台湾可以保留,而香港、澳门则不能。 ②原因:台湾问题是问题, 而港澳问题是问题。(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的回归: (1)过程:(2)意义: 探究思考三:(105学思之窗)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 关键因素:。 群众基础:。 准备工作:。 2、澳门的回归:

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内容提要 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基本内涵建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今天,尽管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握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导言框”描述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

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 2、一国两制的概念 3、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4、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5、解决台湾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6、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 二、互动提高(预备铃响,小组长检查) 1、“一国两制”的构想———邓小平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的祖国方针。此后不久,把上述方针概括为。 (2、)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其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意义: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现实,体现了高度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年月日中英两国政府政权交接仪式如期举行。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2)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的。年月日,澳门回归祖国,同时成立。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构想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 (1、)1995年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顶主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思想这是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2、)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局面正在形成。 三、合作与探究 1、联系所学知识,说说香港、澳门为什么会被英国、葡萄牙占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 四、能力拓展 1、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2 3 香港、澳门的回归 4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郑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 解析:A 材料表明可以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内部问题,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形势,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这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之一,故A项正确。 2.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邓小平的智慧是提出( )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国两制” C.恢复高考 D.改革开放 解析:B 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主要是处理西方殖民者与中国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国两制”上,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恩

怨情仇”无关。 3.(2017·山西太原期末)“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上述文献最有可能出自于(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汪辜会谈 D.九二共识 解析:A 据材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可知当时双方还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改变这种状态的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正确。 4.下面两幅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D 题中两幅图片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体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的是“一国两制”构想。 5.(2017·吉林长春期末)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 A.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 B.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教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1

学校临清实高学科历史 教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学生走进历史,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华东师大版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提要 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今天,尽管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反思

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上课之前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讲授“一国两制”构想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联系课本和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合作订正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问题的解决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师生合作总结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入台湾问题的学习。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讨论交流学案中设置的四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课堂充满生机,培养了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一起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1、课堂调控能力欠佳,课堂气氛不活跃。我会积极继续探讨和思考“怎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这个问题,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2、史实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教师引导过于简单,课堂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如果可以引用课本外的图片和资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讲授台湾回归问题时,如果能结合时事,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会更易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更加兴致盎然。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视频播放与历史回顾以见证历史。 (2)自主探究,材料阅读,分析概括。 (3)课堂讨论,畅所欲言。 (4)课后探究,知识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 2、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加以提示与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五、教具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视频观看:《香港回归》,老师进一步指出:祖国统一大业既是重大的历史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还有哪些地方尚未实现统一?学生回答后,展示中国地图并引入课题《祖国统一大业》 (一)辛酸的历史——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自主探究一:在解决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港澳回归,台湾统一,为何说法不一? ——由学生回顾历史,了解问题的形成过程,明确提出:港澳问题涉及国家主权,而台湾问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学案12 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____________。 2.过程 (1)酝酿: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__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__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 (2)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 (1)前提:__________。 (2)含义????? ①大陆实行 。② 、 、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过程 ?????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 协商 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了香港回归 的日期。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 。 (3)意义?????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②为 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原因 (1)1979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3)____________迫于形势被迫作出回应。 2.表现 (1)______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______,倡议两岸直接“______”。

祖国统一大业反思.

《祖国统一大业》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目标引导,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为核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设计的一节课。按照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学习目标为: 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内容、影响。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认识祖国统一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导课时我从余光中的乡愁谈起,让学生谈谈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情怀,通过品读学生立即就能想到:作者渴望骨肉团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共有三个子标:一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二香港、澳门回归;三是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整合教材我设计了三个小标题:昨天---------不堪回首的屈辱往事(港澳台问题由来),今天---------两制花开满园春(一国两制构想及成功实践),明天-----------台海同欢庆团圆(两岸关系及展望)讲授港澳台问题由来时,学生交流学习,整理、汇报、呈现。在此基础上师生小结:香港是被掠走的,澳门是被骗走的,台湾是逃走的。接着探究港澳台问题实质是否相同? 讲授“一国两制”构想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联系课本和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合作订正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环节的教学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由著名作词家郑国江作词、罗大佑填词、关正杰等明星联合演唱的歌曲《东方之珠》。“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什么?”,香港、澳门的回归使我们举国欢庆、国人振奋,更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同走进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吧。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了解课本基本内容,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五分钟后)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一课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很多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一课。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展现香港、澳门的图片,利用图片引出昔日港澳被占领的问题,利用英国占领香港示意图,葡萄牙占领澳门示意图和学生一同回顾香港、澳门被占领的过程。)美丽的香港、澳门、台湾过去却被列强强行占为殖民地,让我们重温那让人难忘的历史,(多媒体展示)就这样我们的祖国被外国入侵者占领了。(播放《七子之歌?香港》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的回归成了祖国统一大业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老师给出两种解决方案,让学生选择)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

的途径和方式有那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结果? 1、武力解决。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和平解决。和平的方式却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结合教材,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措施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谁提出来的呢?(邓小平) 【小组讨论1】(同桌为一组) 结合教材,小组进行讨论,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影响是什么? 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解释“一国”和“两制” 意义:1、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 2、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的振兴,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过渡)“一国两制”是符合中国现实的可行的解决国家统一的理论,那么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能不能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呢?让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标题的学习,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香港、澳门回归。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是针对市教科院倡导的“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核心要素落实策略”而进行的尝试。整堂课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练结合,达标拓展”,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上课之前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导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这首歌反映了作者闻一多怎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歌词学生立即就能想到作者渴望骨肉团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共有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是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三是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 讲授“一国两制”构想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联系课本和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合作订正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环节的教学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 问题的解决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合作总结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入台湾问题的学习。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讨论交流学案中设置的四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课堂充满生机,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学生不要照着教材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培养了学

初中八年级历史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学案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课标内容]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课时] 1课时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1、构想的提出 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二、港澳回归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香港、澳门回归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台湾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2、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 [小结] 师生共议:(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2)“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怎样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掌握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2.知道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了解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3.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自主导航】: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__ ________。⑵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用___________解放台湾的思想。 ⑶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的大政方针: ①在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②1995年,_________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__________。 ③2000年3月,中国共产党重申____________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的变化。 3.汪辜会谈 ⑴背景:①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②1991年,大陆成立________。 ③1992年,两会达成______共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汪辜会谈:______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和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在_______举行会谈。 ⑶内容:将“加强两岸、”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交流达成共识。 ⑷意义: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⑴两岸交往的基本方针:__________ 、__________。原因:都是_________ ⑵表现:两岸以及、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⑶影响:2008年,两岸实现“_______”,使两岸交往更加密切。。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造成的?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或政策? 3.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word教案2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视频) 2.能力培养 ⑴分析理解: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⑵讨论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 ⑶阅读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高度评价“一国两制”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构想,它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途径。 ⑵欢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势力对中国领土的占领,雪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 ⑶认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往来交流,增加了民族感情,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深信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终将实现。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港澳的回归不仅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我国外交工作一大成就,更为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范例。 2.难点

港、澳回归和处理台湾问题涉及经济、外交、统战诸多因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难题,初中生不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设计(课件) 导入新课:刚刚召开过去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一部新法《反分裂国家法》,大家知道这是针对哪一方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法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说是为反对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维护祖国统一而制定的法律。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由此导入。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可以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分成以下几个篇目进行学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按照以下几个篇目去学习: 1.历史篇 ⑴香港、澳门是怎样被分裂出去的?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史关于香港、澳门的知识。 香港:英国自鸦片战争以后,迫使清政府在1842年、1860年、189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对香港的统治权(教师可展示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图片)。 澳门:16世纪中期以后,葡萄牙殖民者以先欺骗,后强占的手段,占领了澳门。 ⑵台湾同大陆有怎样的历史联系?台湾问题的由来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册课本,重温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有关史实(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清朝于1683年设立台湾府后于1885年在台湾设省)。在近代,日本在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肯定台湾归属中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集团内战失败,退居台湾。1950年,美国武装力量进入台湾岛与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从此造成了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 2.政策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学习目标】 1.知道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 3.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和意义。 【学习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其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2.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 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 使主权。 4.1987年,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年12月20日对澳复 行使主权。 5.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2.说说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对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随堂演练 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2.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1984年、198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6年、1997年 D.1997年、1999年 3.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 才创造”是指() A.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责任制 C.“一国两制”方针 D.经济特区 4.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5.香港回归祖国多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香港的回归() ①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②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③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④使我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邓小平一国两制 2.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3.1997 4.中葡 1999 5.祖国统一 二、合作探究 1.“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蒋晓花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湖南省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可以说,这块知识是学生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可能会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1.教材的地位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

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内容、影响。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难点 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 难点: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一、预习案 1.20世纪80年代初,从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一国两制”的含义:在统一的的前提下,大陆实行制度,香港和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3.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年月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4.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年月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5.中国政府提出了用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首次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概括为“”,所以对台方针概括为八个字:。 二、探究案 (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回忆初一和初二上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和澳门是怎样一步步被殖民者占领的? 2.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的由来?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由来有什么不同?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最早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2.“一国两制”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港澳回归有何意义? 2.港澳的丧失和回归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统一之望-----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1.祖国大陆和台湾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阻碍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拓展延伸:祖国统一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四、训练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