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群体文化

管理心理学群体文化

管理心理学群体文化
管理心理学群体文化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个体组成群体,群体组成组织,群体处于组织的中层地位。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群体便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和单位。在一个组织中,群体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单位。

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一)群体的含义

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个体的集合体。

(二)群体的特征

群体不同于人群。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聚集起来的一群人,比如搭乘公共汽车的乘客、商店里购物的顾客、电影院里看电影的观众、餐厅里就餐的食客等。

作为一个群体,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1.共同的目标

2.共同的情感

3.共同的行为准则

4.一定的角色体系

5.明确的归属关系

6.持续的相互交往

二、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三)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四)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五)大群体和小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是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三、群体心理现象

群体心理概念:人们在一定的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在群体之中,既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也有个体对群体的影响。这些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个人或群体的心理。

?具体表现形式:

(一)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他人在场效应)

?1、社会促进: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促使他的活动的完成,提高他的活动效率,又称社会助长。(结伴效应)

?2、社会干扰: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他的活动效率,又称社会抑制。

?3、优势反应强化说(罗伯特.查荣克)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性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动机

增强,活动更为出色。相反,如果从事的是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的,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

(二)从众

1、从众概念: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都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社会心理学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2、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1)相信他人的心理

?(2)寻求安全的心理

?(3)忠于集体的心理

?3、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

?谢里夫光点移动的实验

?心理学家阿希的从众实验----在众多人的影响下判断线段长短

?4、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

?1、人们从众是由于他人能提供给自己所不了解的信息;

?2、从众的强弱随大多数人一致性的规模增长而增长;

?3、群体凝聚力越强,从众率越高,反之则低;

?4、群体规范和强权压力大,从众率高。

?5、管理中对从众行为的利用和矫正

?从众倾向对组织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对群体规范的依从,体现着成员纪律性和对群体的认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会给管理者造成损害和灾难。

?管理者需要明辨从众心理的盲目性,一方面利用从众心理规范组织纪律,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盲目从众,避免错误的决策;要培养员工学会识别,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主宰自己的行为。

(三)责任分摊

管理者要注意做好工作设计和明确责任,减少责任分摊。

(四)社会惰化

管理者需要制定出一个能够有效衡量群体成员个人工作绩效的标准,处理好群体与个人的关系。

(五)逆反心理

(六)排外意识

第二节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理论探讨的是各种力量对群体以及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本节简要介绍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本知识,着重探讨群体动力现象,包括群体压力、群体士气与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动力学

勒温认为,群体是一个动力整体,群体中每个人的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的综合,构成群体行为的动力。

库尔特·勒温

?1、场论

?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勒温称个人在某时间所处的空间为场,场一词时他借用物理学上力场的概念,其基本要义时:在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当某部分元素变动,所有其他部分的元素都会受到影响。此即勒温的场论(field theory)。他用场论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

并用以下公式表示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关系:

?B = f (P ,E)

?B: Behavior 行为;P: Person 个人;E: Environment 环境;f: function 函数

?此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

?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团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团体的特点是有成员的动力相互依存性。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的区域,而他的区域又同别的区域(团体成员)相联系。团体受制于内聚力和瓦解力。当成员间阻隔交流的障碍太大时,便产生瓦解力。团体构成一力场,个体之间或吸引或排斥,取决于团体内的引拒值。

?2、领导风格

?勒温根据群体动力学的理念,进一步从事群体领袖领导风格类型与群体作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领导风格类型理论,他以类似童子军群体作业的方式进行研究,将被试分为条件大致相似的三组,各组作业活动相同,惟各组领袖的领导风格分为三种类型:

?1.独裁型领导(authoritarian 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领袖个人决定,群体中所有成员只能依令行事,不容许有任何异议。

?2.民主型领导(democratic 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由领袖和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而后决定,在讨论过程中,领袖以群体成员之一身份参与,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力求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3.放任型领导(laissez - faire leadership):对群体作业进行方式,领袖不闻不问,完全由群体成员凭其所好各行其是。

?研究结果发现:在民主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相处融洽,而且工作绩效最高;在独裁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之间有攻击性行为产生;在放任型领导之下,群体工作绩效最差。此项研究对以后教育心理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

二、群体压力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群体当中同样有压力,并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

(一)压力的含义

在当代的科学文献中,压力这一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压力是一种刺激;(2)压力是一种身心反应;(3)压力是一个过程。

(二)压力产生的原因

压力源有:(1)躯体性压力源;(2)心理性压力源;(3)社会性压力源;(4)文化性压力源。

工作压力

?(一)内涵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而使个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二)工作压力源

?1、工作层面压力源:工作负荷、工作条件、工作的复杂性

?2、组织层面的压力源

?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职业生涯发展、

?人际关系、组织系统

?3、个体层面的压力源

?生活因素、个性因素

?(三)工作压力的后果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过低和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会导致最佳的工作绩效,适度压力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很强动力作用。

(三)影响压力的因素

影响压力的因素有:(1)经验;(2)准备状态;(3)认知;(4)性格;(5)小环境(四)处理压力的方法

1. 不良的应对方法

(1)依赖药物;(2)酗酒抽烟。

2. 正确的应对方法(压力管理)

个体压力管理: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组织的压力管理

?1、运用目标管理

?2、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

?3、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

?具体步骤:把脉与诊治、宣传教育、全员培训、对员工进行咨询)

三、群体士气

(一)士气的含义

(二)士气的影响要素

1.对组织目标的赞同2.合理经济报酬3.对工作的满足感

4.有优秀的管理人员5.同事间的关系和睦6.良好的意见沟通

7.奖励方式得当8.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

四、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涵义

1.自然凝聚力

2.工作凝聚力

3.领导凝聚力

4.情感凝聚

(二)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领导方式

2. 外部环境

3. 成员间的共同性

4.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

5.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6. 群体规模的大小

?(三)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

?萨赫特的实验分析

?沙赫特通过实验研究了群体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情况。沙赫特在有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检验了群体凝聚力和对群体成员的诱导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凝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率。设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的条件,即高、低凝聚力和积极、消极的诱导4种不同的结合。

?这个实验表明:第一,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更高;消极的诱导明显地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凝聚力最高的群体生产率最低。第二,凝聚力高的群体,若群体规范规定的生产标准很低,则会降低生产率。第三,对群体的教

育和引导是关键的一环,不能只靠加强成员间感情联系来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因此,管理者必须在提高群体凝聚力的同时,提高群体的生产指标的规范水平,加强对群体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克服群体中的消极因素,以使群体的凝聚力真正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团队管理

一、团队的含义工作团队(work team)则是一种为了实行某一使命或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二、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

(一)共生效应

(二)情绪认同

(三)心理相容

(四)社会表现

(五)参与心理

三、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一)团队建设的过程

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形成期、激荡期、凝聚期、收获期和修整期五个阶段。总的来说,如果团队建设过程顺利,它通常会表现出如下特征:

(1)团队行为与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方向日趋一致;

(2)团队绩效逐渐提高;

(3)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能力不断增强;

(4)团队越来越能兼顾组织,团队和个人的利益,并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5)团队能持续学习提高。

(二)团队成员的协调

团队成员的配置是由管理层根据平衡和效能的原则来决定的。团队应由具有各种技能、背景、专长和不同视野的人组成。

(三)团队型领导风格的锻造

团队领导人的领导风格有三种类型:监督型领导、参与型领导及团队型领导。(四)团队精神的培养

1. 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2. 兼顾个人与团体;

3. 兼顾工作效率与员工的关系。本章小结

1.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个体的集合体。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心理现象,如社会促进和社会致弱、责任分摊、社会惰化、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和排外意识等。

2.群体动力理论探讨的是各种力量对群体以及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群体动力现象包括群体压力、士气与凝聚力。

3.团队是一种为了实行某一使命或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共生效应、情绪认同、心理相容、社会表现以及参与心理,是团队建设中必须注意的心理机制。在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团队的不同阶段?a?a形成期、激荡期、凝聚期、收获期和修整期,注意协调团队成员,锻造团队型领导和培养团队精神。

管理心理学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69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评阅教师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管理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2(群体心理与行为) 10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__ 角色_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工作上的方便和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3.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 4. 虚拟团队是指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成员之间主要通过电子技术进行沟通的跨功能团队。 5. 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交流,它具有社会性、选择性、主动性、互动性、符号性、干扰性等特性。 6. 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是服从。 7. 沟通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P(parent, 父母)、A(adult, 成人)、C(child, 儿童)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 8. 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研究,提出了对群体中的异议者施加压力的几种方式:理智讨论、怀柔政策、舆论压力、心理隔离。 9. 模仿心理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0. 从众产生的原因有: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10二、单项选择题(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进表格): 1. ()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A.角色 B. 行为规范 C. 角色知觉 D. 角色期待 2.“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属于()

最新管理心理学考试试题A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卷A答题时间100分钟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序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9=18) 1、管理的核心是() A财的管理B物的管理C人的管理D时间的管理 2、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 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 3、“X理论”是对()假设作了概括?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的人”D “复杂人” 4、重效率而不重效能是()的典型特征 A视时间为主宰B视时间为敌人C视时间为神秘物D视时间为奴隶。 5、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古利克 6、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挫折 B.公平 C.期望 D.强化 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过程激励型理论() A弗鲁姆的期望理论B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C亚当斯的公平理论D海德的归因理论. &通过惩罚他人的不合心意的行为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称为()A强制权力B奖赏权力C合法权力D参照权力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设计的趋势() A组织结构扁平化B组织结构柔性化C组织界限明晰化D组织运营信息化 二、简答题(5 *7=35)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哪五个层次 2、什么是组织结构,其维度有哪些

3、如何才能制订出理想的目标. 4、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素质应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策略。 6、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关系。 7、什么是组织文化,员工是怎样学习组织文化的? 三、论述题(20 分) 1、试述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激励与约束(20分) 四、案例题(27 分)案例一(2 *6=1 2 ) 三个20 世纪60 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某天在党校学习时不期而遇,想不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局担任局长工作。B 约A、C 两位老同学星期回到家一叙。老同学聚会,自然而然地谈起了各自走马上任后的情况。 A 说,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头召集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座谈会,通过这种座谈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也使自己熟悉各处室负责人,从而对局内的整个情况有个大概了解。B与A的情况不同,他选择的第一件事是, 与局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逐个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情况,同时也谈了自己新上任的一些想法,借以沟通思想,使彼此有所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C 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掌握了该局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与上下左右沟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A 与B 两人对C 的做法很感兴趣,C 接着说,他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要求全局各处室,群策群力,拿出“两制一规范” 的方案。所谓“两制”,就是岗位责任制、奖惩制;所谓“一规范” ,就是职位分类规范。C 亲自挂帅抓这项工作,他与各处室领导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奖惩制,职位分类规范。使大家明确,局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通过“两制一规范” 的制定,使局机关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优胜劣汰,奖罚分明。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清正廉洁,效率高,有实绩的干部队伍。C 上任后的第三件事是,提议创办一张(快讯)小报,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办报方针和信息输入、信息输出渠道等事宜,通过讨论使小报编辑人员明确,这是一张信息快报,要求编辑人员把从国外书报杂志中看到的有关新技术、新知识、新书目及时传递,其中,涉及到经济、科技、规划、管理等新动向的信息,要及时反映给局领导。 C 谈完后,三个老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位局长上任后,A、B两人通过接触领导,C通过各种形式广泛调查研究开始各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讲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本讲要求: 1.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学习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3.了解和掌握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定义: 管理心理学也称组织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行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能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狭义:指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 广义: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 企业管理过程的两个系统: 一是技术系统,由物质资料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组成的,包括管理劳动工具和生产、经销过程,通过专业化与机械化,使人适应机器的特点以及制造的机器要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提高生产效率。(劳动工具与成产过程) 二是社会心理系统(即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社会过程),主要强调人的行为动机、人际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结构及领导行为等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2.对象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技术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生活系统)和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 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改进管理工作,并充分调动人积极性的学科。 3.管理心理学内容范围: (1)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基本观点与看法。 (2)研究个体心理:个体的认知、需要、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包括人的气

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包括组织中个体具有的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如共同的认知规律、共同的需求、态度改变的共同规律等。 人类行为八大基本规律:目标律、动机律、强化律、遗传律、环境律、发展律、差异律、本我律。 其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的问题。 (3)研究群体心理:它是指群体成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特点的总和。其核心是人际关系问题,包含人际关系测评,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关系障碍与改善等。(4)研究组织心理:组织心理是指在实现同一目标而组合起来的两个或多个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群体在组织环境影响中所构成的心理或行为。组织结构形式对个体效率的影响。(5)研究领导心理:它揭示领导者的素质、行为模式与被领导者的工作效率的关系,揭示领导者正确选择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效能的途径和方法。 (6)员工心理健康研究:指导员工工作减压,正确面对挫折,保持心理健康。 总之,管理心理学是以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科学。 二、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1.提高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传统的管理方式强调“权威”和“服从”,管理手段提倡“恩威并施”,管理者个人说了算,是独裁式、专制型的管理;对人才的使用、选拔是主观随意的,很少考虑人的心理特点和差异。现代化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化的管理,是指符合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管理。它同单凭个人主观意想的管理、经验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管理是完全不同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推行“合乎人性”的管理-----人本管理。 (1)在管理方式上,强调要尊重职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增进与职工的感情交流; (2)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各种激励机制,满足职工个各种需要去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3)在管理制度上,强调民主管理,提倡职工参与决策与管理; (4)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上,强调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个性差异合理用人,人尽其才。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 性、目标的难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 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 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 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 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 ) A.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 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最新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精品文档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态度:态度就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刺激与个体行为反映的中介变量。态度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测个体行为的较好指标之一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4、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5、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7、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8、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10、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 往的过程? 11、胃亡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2、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 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1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 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竞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BY━━ 浮生若梦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1)广义的管理心理学,是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组织或活动中与管理过程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 (2)狭义的管理心理学,即经济管理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它研究经济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效率的作用,如人的意识倾向(理想、世界观、信仰、兴趣等)、知识才能、性格脾气、情绪情感对管理效率的影响。也研究各种管理措施,如思想教育、劳动竞赛、操作合理化、工资奖金制度、升级考核制度等措施,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霍桑实验 (1)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2)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①工场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③“访谈实验”④观察研究——“群体实验” 3.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同泰勒的传统科学管理既有区别也有相同点。 (1)相同点表现为:(2)不同点表现为: 目标一致,两者都追求高的生产率; 两者都认为个人与管理者冲突,责任应归于管理者; 两者都追求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和谐或利益相关。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 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2)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人性假设与管理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又名为惟利人(Rational-Economic),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雪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几点: ①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 ②因为经济性刺激物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们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③感情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了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 ④组织要控制住人们的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经济人假设而制定的管理策略有下列几种: ①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务与服从。 ②管理的重点主要摆在高效率的工作效益上,而对人们的感情和士气方面应负的责任是次要的。 ③如果人们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审查组织的奖酬刺激方案,并加以改变。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社会人(Social man)假设是指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接受和喜爱的需要)远比对经济刺激物的需求更为重要。根据社会人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 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 —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 力较强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群体管理心理学

群体管理心理学应用 黄欣董事长生产助理 (广西明利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群体管理是执行效率最高管理模式,应用于化工企业管理。 关键词:群体管理、管理心理学 1论述 群体管理是执行效率很高的管理方式,作为一个群体集体互相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上影响号召力很大。如果没有及时执行就是违抗群体集体意愿! 群体管理心理学对应解决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常见问题。适应企业哲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生存之道”。 管理心理学定义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研究对象为现场操作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调查法,主要研究正式群体的内聚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信息沟通、士气与群体意识,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组织中的协调交流、团结合作的问题。 群体管理心理学是以群体出现去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由个别领导组织成为一个群体,群体集思广益,执行效率高,作为一个群体集体互相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上影响号召力很大。执行过程如下:

群体管理心理学应用执行特点是,执行不是一次性,而是定期循环,尽量到现场,比在会议室、办公室解决问题更直观、有更高效率。群体集合体现重视问题,现场环境给每个个体心理影响更深刻,执行更有凝聚力、更有效。 日常管理犯错误是没有坚持长久定期循环,出现的问题变成了熟视无睹。

2应用 2.1设备管理 日常设备管理常见问题: 设备生锈,表面积有灰尘; 设备转动部分不定期润滑,容易卡死; 设备有异响,带病运行; 设备有滴漏; 电气柜灰尘积累,容易短路烧毁。 针对以上常见问题,管理者编制了详细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个人负责设备挂牌、处罚条款),开会反复强调及批评,有一定的效果,但问题还是出现。 针对以上常见问题,应用群体管理:

管理心理学试题

管理心理学 本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管理心理学的四个层次——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的概况和基本内容,涉及的范围及全面又简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的称谓是“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其实内容是大同小异,尽管角度不同,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专业属于都是一致的。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与负面组织行为。 3、管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原则、方法的研究以为当前社会服务、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实现真正的人性化管理,直到领导者实施最佳的领导方式、决策方式,是激励方法更加现实有效等。 4、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个案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另一类为实证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现场调查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性假设的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人性假设的另一种分类——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工业心理学与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的星期在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2、人性假设的X与Y理论的观点及由此产生的管理策略截然相反。前者认为人性会死懒惰、消极的,因而要严加控制与管理;后者认为认识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因而要采取参与式管理与融合的原则。 3、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相应上述不同的人性假设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据经济人假设主要采取物质与金钱刺激,针对社会人假设采取参与管理的策略,针对自我实现人假设将采取人本管理的方式,对应复杂人假设要采用权变管理的策略。 4、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的原则是实行个性化发展、自我管理、创设物质与文化环境、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等。 5、人本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要有组织内体制架构的保障,领导要采取权变领导与管理,注重人本主义文化环境的塑造,促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转换。

管理心理学(判断题答案)

二、判断题 1、气质有好与不好之分,气质的类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人的社会知觉总是正确的,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环境的情况。(×) 3、需要转化为动机和行为有两个条件,即需要的强度和诱因。(√) 4、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发信息者、编码、讯道、译码和接收者。(√) 5、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种:亲密形态、互利形态、勉强形态和冲突形态。(√) 6、群体内部的冲突会妨碍群体的绩效水平,破坏群体的团结和凝聚力,因此所有的冲突都是有害的。(×) 7、压力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所以压力对于个体是有利的。(×) 8、只要群体士气高,生产效率就一定高。(×) 9、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 ) 10、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 × ) 1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 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 13、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1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 15、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 16、“评价中心”是用于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 17、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创造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个职 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内在奖励”的环境。(√) 18、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19、只要采取某种方法,传言是可以杜绝的。(√) 20、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21、气质是人最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2、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情感将决定人的行为。(√) 23、在一般情况下,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

《管理心理学(Ⅰ)》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发组成的革新小组属于( B ) A.临时工作组 B.非正式群体 C.正式群体 D.统计群体 2.群体规模的大小与群体拥有的总体信息量、知识和技能的复盖面成(( A ) 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正、反比均可能 3.在群体发展中,成员依赖领导,缺乏坦然自主的人际关系发生在群体发展 的( C ) A.集力阶段 B.组织阶段 C.形成阶段 D.成熟阶段 4.沟通中受讯者向发讯者表明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叫( C ) A.编码 B.解码 C.反馈 D.强化 5.信息传递者非正式交往的多少与信息传播的速( A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正反比不定 6.下列沟通网络中,民主化、分权化程度最高的沟通网络是( D ) A.“Y”式 B.圆形式 C.轮形 D.全频式 7.同一员工接到两项以上目标不一致的工作时、因无法兼顾而发生的冲突是 ( C ) A.工作分派者本身的冲突 B.工作分派者之间的工作 C.工作与工作的冲突 D.人员与工作的冲突 8.群体团结程度与其决策质量的关系是( C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均可能

D.无关 9.巴纳德认为,只有当下级服从上级时,上级的命令才有权威,这是其主张 的( B ) A.权威下级说 B.权威接受说 C.权威认可说 D.权威上级说 10.组织依靠各种规章制度指挥和管理员工程度的高低指组织结构的( D ) A.集中化 B.趋中性 C.复杂性 D.正规性 11.传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泰勒 B.梅约 C.福莱特 D.韦伯 12.指明变革的方向和方法,使组织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模式,这是勒温 变革模式中的()阶段的任务( B ) A.解冻 B.变革 C.巩固 D.再冻结 13.下列强化方式中,巩固新行为效果最优的是( A ) A.连续强化 B.定时强化 C.定比强化 D.计时强化 14.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使人对组织变革产生抵触,其心理机制( )的影响( B ) A.认知 B.情绪 C.意志 D.个性 15.下列领导影响力属于权力性影响力的是( A ) A.资历因素 B.感情因素 C.才能因素 D.知识因素 16.有利于强化权力性影响力的组织文化所信( B ) A.超Y理论 B.X理论 C.Z理论 D.Y理论

2020年管理心理学形考三参考答案

? 管理心理学 / ? ? 省开——形考任务 / ? ? 形考任务三 成绩 100.00/满分100.00 题目1 正确 获得3.00 分中的3.00 分 题干 下列哪三个特征是心理学中密不可分的三个要素 A. A.导向、理论、干扰 B. B.动机、目标、行为 C. C.激励、惩罚、态度 D. D.目标、激励、干扰 反馈 正确答案是:B.动机、目标、行为 题目2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下列不属于沟通技巧的是 A. A.沟通信息的组织与发送 B. B.沟通信息的领会与反馈 C. C.沟通情境的改善 D. D.沟通对象的改变 反馈 正确答案是:D.沟通对象的改变 题目3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在( )做过著名的“三重线实验”,来证实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的关系。 A. A. 1966年 B. B.1946年 C. C.1933年 D. D.1951年 反馈 正确答案是:D.1951年 题目4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成就需要理论由( )提出 A. A .罗素 B. B .赫茨伯格 C. C .麦克利兰 D. D .莫雷诺 反馈 正确答案是:C .麦克利兰 题目5

正确 获得3.00 分中的3.00分 题干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 )在其《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A. A.莱维特 B. B.戴维思 C. C.德鲁克 D. D.图灵 反馈 正确答案是:C.德鲁克 题目6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1937年,古利克和厄威克合作出版的管理学科论文集是( )。 A. A.《第五项修炼》 B. B. 《科学管理原理》 C. C.《管理科学论文集》 D. D. 《管理备要》 反馈 正确答案是:C.《管理科学论文集》题目7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题干 下列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 A. A.记忆 B. B.需要 C. C.动机 D. D.性格 反馈 正确答案是:A.记忆 题目8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A.佛洛依德 B. B. 荣格 C. C.威特金 D. D.艾森克 反馈 正确答案是:B. 荣格 题目9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最早设计出研究正式沟通网络模型的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是( )。 A. A.莱维特

管理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管理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单项选择题 1.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以及()。 A、理性人假设 B、复杂人假设 C、理想人假设 D、实际人假设 答案:B 2.归因理论应遵循普遍性、连续性和()三个标准。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专业性 D、刻板性 答案:A 3.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是()。 A.实属群体 B.参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答案:C 4.一般遇到挫折后,个体会产生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合理化作用,代替作用,压抑作用,否认作用,反向作用,(),抵消作用等。 A、投射作用 B、鼓舞作用 C、愤怒反应 D、强化作用 答案:A

5.态度的心理结构包括认识、()以及意向三种成分。 A、精神 B、意志 C、情感 D、态度 答案:C 6.领导者有意让部属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领导决策方式是()。 A.集权式的领导决策 B.参与式的领导决策 C.放权式的领导决策 D.开放式的领导决策 答案:C 7.奥德弗的ERG理论提出:生存需要、()和成长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 A、关系需要 B、人际需要 C、情感需要 D、认可需要 答案:A 8.群体形式有几种:委员会、()、临时工作组。 A、项目部 B、车间 C、小组 D、办公室 答案:D 9.()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需要层次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社会系统学派 D.决策理论学派

答案:A 10.学习型组织与大多数组织的区别在于其运用的是()。 A.单环学习 B.双环学习 C.全员学习 D.高效学习 答案:C 11. 双向沟通的目的类型有()、调研型、交流型、疏导型、宣泄型。 A、传达型 B、双向型 C、处理型 D、平等型 答案:C 12.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善人际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 A、人际关系的最终结果 B、人际关系的运动规律 C、人际关系的目标规律 D、人际关系的变化规律 答案:D 13.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 A.人格障碍 B.心理障碍 C.性格障碍 D.信息障碍 答案:A 14.勒温认为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解冻、变革和()。 A.再冻结 B.激励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态度:态度就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刺激与个体行为反映的中介变量。态度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测个体行为的较好指标之一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4、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5、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7、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8、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10、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11、能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2、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

管理心理学第3次计分作业

一、单选题 1、有明文规范规定产生的群体,是为完成组织赋予的责任、任务而组成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2、()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化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A.变色型组织 B.学习型组织 C.虚拟型组织 D.团队形组织 3、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随着下属由不成熟到成熟,领导行为的轨迹是()。 A.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 B.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工作高关系 4、()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并产生效能的过程。 A.组织发展 B.组织变革 C.组织学习

D.组织设计 5、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是()。 A.社会惰化 B.社会抑制 C.社会助长 D.服从 6、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组成人数通常是()。 A.5人以下 B.5~10人 C.10~15人 D.15人以上 7、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在满足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前提下,组织结构要精简,队伍要精干,管理要高效率、高效益。是组织设计的()原则表现。 A.任务目标 B.分工合作 C.统一指挥 D.效率效益 8、在沟通中,信息的发送者称为()。 A.交流源 B.信息源 C.接收源

D.活动源 9、1.处长大李任现职已有五年,其业绩在局里颇有口碑。大李为局长老王一手提拔,两人一向关系密切,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征兆。大李私下抱怨老王不给自己留面子,在下级面前对自己呼三喊四,对自己的工作也干预太多;老王则觉得大李翅膀硬了,不象过去那样听话了。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老王应当采取下列哪种领导方式较为合适?() A.高工作、高关系 B.高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低关系 10、我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现象。 A.社会抑制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从众 二、多选题 1、菲德勒认为,在工作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考虑到三个情境因素,即()。 A.职位权力 B.工作结构 C.个性结构 D.环境结构 E.上下级关系 2、根据团队的目标、功能和特点,可以把团队划分为()。 A.问题解决型团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