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行为和认知的视角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_范圣玺

从行为和认知的视角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_范圣玺

第30卷第2期2013年2月

机械设计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Vol.30No.2

Feb.2013

从行为和认知的视角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范圣玺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基于行为学和认知学的基础研究和案例分析,针对设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做了新的思考,论述了在设计领域导入行为学和认知学的意义,主张对各种生活场面中的人类行为进行观察,并从技术的视点将其明确化,进而导入设计之中;强调人性化设计不只是一个意识和观念的问题,重要的还在于对人的科学认识,并将其转换为设计要素,进而产出真正符合人类特质的富有魅力的产品。

关键词:行为;认知;以人为中心;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54(2013)02-0097-03

设计是人为的,为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发展而来。人性化设计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派生的一种设计理念,表现为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对于设计师而言,人性化设计不只是一个意识和观念的问题,重要的还在于对人的科学认识,并将其转换为设计要素,进而产出真正符合人类特质的富有魅力的产品。

工具作为人类身体的延长,其方便、好用是建立在适应和满足使用者的前提之上。人类的造物活动是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来展开。原始人打造的石器不仅考虑了便于用手把握的尺度,而且还通过在器物上施以装饰来赋予某种精神和情感力量,以满足心理需求。人工物的进化是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工具与人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和协调的关系。传统的工具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是三位一体,易用性可以由本人来判断和实施,其过程是透明的。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设计、制造和使用出现分离,机器与使用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变得突出,所谓的“异化”问题也上升为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以机械为中心的观点看,人类是暧昧的,缺乏理性的,而机械是有序的,准确和理智的。在物质功能至上,以物为核心的设计观念下,什么人使用?使用得是否舒适?使用时心情如何?在设计的初期并不是考虑的重点,并且受到诸多技术条件的制约,同时也缺乏相关科学研究的支撑。

1具有认知特性的人工物

设计领域对人性化的关注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人性化设计涉及的理论上看,在人类工程学以及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从关注的对象看,从电子产品到几乎所有的人工物,提出了认知性人工物的概念。

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物理的世界,而是知觉的世界。产品的使用行为是通过产品的存在状态提供给用户信息,并伴随着意图或无意识的认知活动来展开的。美国的心理学者Jams J.Gibson(1904—1979)认为,知觉不是心理推论的结果,而是环境中存在的信息抽出的行为。作为“生态知觉论”的核心概念,他提出了“affor-dance”这一新的概念。Affordance含有“环境提供的行为的可能性”之意,与线索这一概念的意思接近。缝隙能不能通过,桥能不能通过,实在性并不总是在知觉者的面前出现,其信息存在于桥这一环境之中。“affor-dance”的概念一般被认为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实际上它已渗透到设计的所有领域。门把手如何能让使用者本能地做出“推”或“拉”的动作,水龙头的开关与冷热水调节与手柄转动方向的关系……看似简单的器物,包含着并不简单的认知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感觉、知觉和行为关系图示

*收稿日期:2012-07-30;修订日期:2012-09-08

作者简介:范圣玺(1962—),男,山东龙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行为与认知设计,发表论文40余篇。DOI:10.13841/https://www.doczj.com/doc/904244808.html,ki.jxsj.2013.02.014

2关于行为的设计

从行为与认知的视角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强调对各种生活场面中的人类行为进行观察,并从技术的视点将其明确化,进而导入设计之中。以往的Utility和Usa-bility方法虽然涉及了使用行为,不过由于商品的差异,用户以及使用环境的不同,很难确立一个对所有的用户都对应的特性和一成不变的统一标准。另外,类似的工学方法的成立是建立在限定的基础上,要针对某一课题,要有人数的设定,要在经过视觉遮蔽和隔音等处理的专用空间中进行,需要设置纪录行为过程的设备,以及技术工程师等的配合,也就是说对使用行为的观察是在规范状况下进行的,无法真实地反映出“人———机———环境”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产品、使用者和使用环境是多样的,使用行为也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是发展变化的。在某种情况下,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潜在意识的外化,而这种从身体自然状态以及设计要求派生出的行为特征不是仪器可以测定出来的。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虽然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但主要侧重于个人行为和生理的层面(身体尺度),存在着从人文意义上整体把握人类行为的欠缺(文化的尺度、社会的尺度)。工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助于找出提高产品易用性的线索,进而体现和落实在设计上,但它存在局限性和主观性的缺憾,较少文化和心理层面的把握,特别是难以发现用户潜在的要求。而对产品实际使用的行为场景加以客观的观察,不仅可以发现工学测试中无法发现的问题,还可以超越具体的产品问题,预见和提出一种新的系统或方式。

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从而构成了物与人的关系,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使用行为是操作、认知和感性的综合。人类使用器物改变生活,物的价值不在于物本身,而是通过人和物的相互作用在使用中产生价值。对设计来说,物与事是不可分的。When(何时使用)?Where(在那里使用)?Who(谁使用)?What(用来做什么)?Why(为何使用)?How(如何使用)?How Re-sult(结果如何)?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操作性、认知性和感性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在设计上的实施,都依赖于对客观行为的观察。从创意的角度讲,行动研究可以排除人为要素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客观和多层面地发现问题,并获得设计创意上的重要线索。从一定意义上说,产品的设计实际上也是行为的设计,当人的行为反映了对物的支持的需要,或者当使用者的行为与设计意图出现某种倾向化的差异的时候,事实上便构成了人与产品的一种新的关系,将这种关系物化的结果便是新的设计的出现。

3对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人性化设计强调的以人为中心是相对于技术优先而言的,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为所欲为。人类被称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就像强大一时的恐龙却也在应对环境变化时暴露出脆弱一面一样,事实上工具的进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高新技术并不是可以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的神器。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技术的进步不断为人类提供了扩张自身的可能性,不过如果工具完全按照人类的物质欲望的驱使来进化,势必变成一个令人生畏的怪兽。汽车作为移动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要求更快,更加畅通无阻,仅仅依照这样的目的,汽车会变得令人恐怖的杀人机器,人类的生活空间将令人不寒而栗。

随着地球温暖化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始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正在从“无所不能”向“能所不能”转变,努力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也许才是最大的人性化设计。

作为一种高度进化的动物,人类具有了高度的学习能力,但也保留了动物的本能。人类的本能是亲近自然的,符合人类本能的行为是舒适和愉悦的。孩子失去了泥土、小树林和自由玩耍的水塘、小路,很难说童年是快乐的。实际上前面提到的行为和认知,都存在着关注人类本能的一面。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应该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人类甚至没有时间思考便疲于奔命地追赶技术的进步。不过这些新的东西对人类的真正意义,或许有很多内容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在本能、行为、认知上,应该探求一种新的平衡———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平衡。从这样的观点看,传统手工艺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它所具有的朴素的材料观,对自然的关爱,对技术的尊敬以及不可重复性等特征,更富于体现人性的色彩。将人类作为环境中的人的人性化设计,其实质是设计人类应有的生活和存在方式。也许一件用品不仅给自己带来便利和快乐,也应该给周围的人带来喜悦,甚至能够感受和解读自然,与天空和大地相互交流。不是将太阳据为己有,而是像葵花那样优雅地调节自己,像鲜花那样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实现与他者的互惠互利。

从维护人类自身最大利益的角度看,人性化设计同时也应该是绿色设计;通用设计也应该超越人类的范畴,成为人与其他生命共享的设计。

89机械设计第30卷第2期

第30卷第2期2013年2月

机械设计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Vol.30No.2

Feb.2013由倒角形态看产品隐含语义及其符号化*

程旭锋,钱桦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通过对工业产品不同类型的倒角形态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剖析,揭示其隐含语义与心理暗示之间的联系,归纳各类倒角形态的符号特征,并通过应用实例进行验证,总结倒角形态的符号化规律,为产品的设计和改良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倒角形态;产品语义;符号化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54(2013)02-0099-03

人类在各种生存和生产活动中,受到自然界各种自然物的影响及相互交流的作用,发现并创造出一系列信息传播的载体和符号。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符号化的设计语言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以便传递信息、表达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三种倒角形态隐含的语义,将其符号化,为产品设计和改良拓展出一条新思路。

1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符号之所以可以被识别,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相像,或者与某种行为相关联。而这种关联性来源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和自身经历,通过联想比喻把象征符号固化于心理感觉之中。

所谓符号化,就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复杂文字信息简化为简短语句或图形符号的行为。符号解读则是信息接收者对接收到的符号结合自身经验及知识进行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过程[1]。产品形态符号化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设计师的努力,使产品的外部形式能够表现并说明其内部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视觉形式的暗示进行目标意义的传达,以此实现人机之间信息的交互[2]。

2常见的三类倒角形态及语义分析

大部分产品都由不同模块或功能区域拼接组成,拼接之处形成“缝隙”。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设计师通过对缝隙边缘处进

参考文献

[1]日本建筑学会.人类环境学[M].东京:朝仓书店,1996.[2]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原田悦子.人的视点看人工物研究[M].东京:共立出版株式会社,1997.

[4]Hans and Michaei Eysenck.人类行为学[M].田村浩译.东京:新潮社,1986.

Human-centered design from the views of behavior and cognition

FAN Sheng-xi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of the praxi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aimed at develop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of design,to make a new thinking about the design which is relied on human,which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importing praxi-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in the design field,also to assert ob-servating on different kinds of human’s behavior in various living conditions,to make it clear in the view of technology,then import which into the design;to emphasize that humanized design is not only a question about consciousness and concept,but also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on human,in addition to change them into design elements,in order to create the really glamorous products based on human particularity.

Key words:behavior;cognition;human-centered;design

Fig1Tab0Ref4“Jixie Sheji”13G006

*收稿日期:2012-07-11;修订日期:2012-09-19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RW2013-22)

作者简介:程旭锋(1977—),男,江苏常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设计方法学等,发表论文10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