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曝光值

曝光值

曝光值
曝光值

曝光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 搜索

在摄影中,曝光值(Exposure Value,EV)代表能够给出同样曝光的所有相机光圈快门组合。这一概念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德国发展起来的,被试图用以简化在等价的拍摄参数之间进行选择的过程。曝光值同样也可以表示曝光刻度上的一个级差,1EV对应于两倍的曝光比例并通常被称为“一挡”。

EV最早代表的是量子符号E v。ISO标准中延续了这一使用方法,但在其它地方EV这个缩写更为常见。

尽管理论上所有曝光值相同的拍摄参数都会给出相同的曝光,但是它们并不一定能拍出完全相同的照片。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了运动模糊的程度,如右图所示。光圈则决定了景深。

高速快门,短暂曝光

慢速快门,长时间曝光

目录

[隐藏]

? 1 正式定义

? 2 拍摄参数与曝光量

? 3 曝光值与其代表的拍摄参数

? 4 曝光数据表

? 5 设置相机的曝光值

? 6 EV表示的曝光补偿

?7 用EV表示的测光表示数

?8 EV与照明条件的关系

?9 EV和APEX

?10 曝光值作为照度与亮度的量度

[编辑]正式定义

曝光值是一个以2为底的对数刻度系统。

其中N是光圈(f值);t是曝光时间(快门),单位秒。

曝光值0(EV0)对应于曝光时间为1秒而光圈为f/1.0的组合或其等效组合。如果曝光值已经确定了下来,那么就可以依据它来选择曝光时间和光圈的组合,如表1所示的那样。

曝光值每增加1将改变一挡曝光,也就是将曝光量减半,比如将曝光时间或光圈面积减半。这一点可能会引起迷惑。之所以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是因为曝光值反映的是相机拍摄参数的设置,而非底片的照度(这一点将在下一段中提到)。曝光值的增加对应于更快的快门速度和更大的f值。因此,明亮的环境或是较高的感光度(一般称作ISO)应当对应于较大的曝光值。

[编辑]拍摄参数与曝光量

“曝光值”其实是一个被误用的名词,因为它反映的是拍摄参数的组合,而不是曝光量(photometric exposure)。曝光量的定义是:

其中H是曝光量,E是影像平面的照度,而t是曝光时间。

照度E由f值所控制,但也取决于环境亮度。为了避免混淆,一些作者使用机身曝光(camera exposure)来指代拍摄参数(camera settings)。1964年的ASA照相机自动曝光控制标准(ASA PH2.15-1964)采用了相同的途径,并使用了更确切的术语“机身曝光参数”(camera exposure settings)。然而,摄影师通常既使用“曝光”来指代拍摄参数,又用其来指代曝光量。

[编辑]曝光值与其代表的拍摄参数

表1. 曝光时间(单位秒),*在不同的曝光值和f值下

E V

f值

1.0 1.4

2.0 2.8 4.0 5.6 8.0 11 16 22 32 45 64

?6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

8

m

25

6

m

51

2

m

1

2

4

m

2

4

8

m

4

9

6

m

?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

8

m

25

6

m

5

1

2

m

1

2

4

m

2

4

8

m

?4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

8

m

2

5

6

m

5

1

2

m

1

2

4

m

?3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

2

8

m

2

5

6

m

5

1

2

m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

4

m

1

2

8

m

2

5

6

m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

2

m

6

4

m

1

2

8

m

0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

6

m

3

2

m

6

4

m

1 1/

2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

6

m

3

2

m

2 1/

4

1/

2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

6

m

3 1/

8

1/

4

1/

2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4 1/

15

1/

8

1/

4

1/

2

1 2 4 8 15 30

6

2

m

4

m

5 1/

30

1/

15

1/

8

1/

4

1/

2

1 2 4 8 15

3

6

2

m

6 1/

60

1/

30

1/

15

1/

8

1/

4

1/

2

1 2 4 8

1

5

3

6

7 1/

12

5

1/

60

1/

30

1/

15

1/

8

1/

4

1/

2

1 2 4 8

1

5

3

8 1/

25

1/

12

5

1/

60

1/

30

1/

15

1/

8

1/

4

1/

2

1 2 4 8

1

5

9 1/

50

1/

25

1/

12

5

1/

60

1/

30

1/

15

1/

8

1/

4

1/

2

1 2 4 8

1 0 1/

10

00

1/

50

1/

25

1/

12

5

1/

60

1/

30

1/

15

1/

8

1/

4

1/

2

1 2 4

1 1 1/

20

00

1/

10

00

1/

50

1/

25

1/

12

5

1/

60

1/

30

1/

15

1/

8

1/

4

1

/

2

1 2

1 2 1/

40

00

1/

20

00

1/

10

00

1/

50

1/

25

1/

12

5

1/

60

1/

30

1/

15

1/

8

1

/

4

1

/

2

1

1 3 1/

80

00

1/

40

00

1/

20

00

1/

10

00

1/

50

1/

25

1/

12

5

1/

60

1/

30

1/

15

1

/

8

1

/

4

1

/

2

1 4 1/

80

00

1/

40

00

1/

20

00

1/

10

00

1/

50

1/

25

1/

12

5

1/

60

1/

30

1

/

1

5

1

/

8

1

/

4

11/1/1/1/1/1/1/1/111

5 80

00 40

00

20

00

10

00

50

25

12

5

60 /

3

/

1

5

/

8

1 6 1/

80

00

1/

40

00

1/

20

00

1/

10

00

1/

50

1/

25

1/

12

5

1

/

6

1

/

3

1

/

1

5

* 下标m表示以分钟计的曝光时间

[编辑]曝光数据表

有时候可能没有测光表可供使用,或是场景的光线情况十分特殊因而难以测量。然而,自然光和许多人工照明场景都是可以预测的,所以可以通过查表来获得较为精确地曝光值。

表2. 不同场景下的曝光值(ISO100)

光线条件EV100

日光

强烈阳光下的明亮沙滩和雪景(阴影很清晰)a16

强烈阳光下的一般场景(阴影很清晰)a,b15

朦胧日光下的一般场景(阴影柔和)14

明亮阴天下的一般场景(没有阴影)13

非常阴沉的一般场景12

强烈阳光下四周无遮挡的阴影区12

户外,自然光

彩虹

晴朗的天空背景15

多云的天空背景14

日落和天际

日落前一刻12–14

日落时12

日落后一刻9–11

月亮,c纬度> 40°

满月15

凸月14

四分之一月13

月牙12

月光,月亮在纬度40°以上

满月?3 to ?2

凸月?4

四分之一月?6

北极光和南极光

明亮的?4 to ?3

一般的?6 to ?5

室外,人工光源

霓虹灯或其他明亮标志9–10

夜间体育运动9

火焰和起火的建筑9

明亮的街景8

街道夜景和橱窗7–8

夜晚车流 5

集市和娱乐公园7

圣诞树4–5

泛光灯照明的建筑、纪念碑和喷泉3–5

亮灯建筑的远景 2

室内,人工光源

画廊8–11

体育赛事,舞台等等8–9

泛光灯照明的马戏团8

泛光灯照明的冰雕9

办公室及工作场所7–8

民居内部5–7

圣诞树4–5

a.有关直射日光的曝光值适用于日出之后两小时到日落之前两小时之间的阳光,

并认为是正面照射在物体上(顺光)。作为粗略估算,侧面照射时曝光值应减1,背面照射(逆光)时减2。

b.这一近似结果是由阳光16法则导出的。

c.这些曝光值适用于夜晚使用长焦镜头或望远镜拍摄月亮,并使月亮呈现为中间

影调。通常它们并不适于包含有月亮的风光摄影。在风光摄影中,月亮通常接近于地平线,因此其亮度随纬度而有很大的变化。此外,风光摄影必须同时照顾到天空、前景和月亮。因此无法给出一个通用的曝光值。

表2给出的曝光值是合理的普遍指引,但应当被小心使用。数值被进行了四舍五入取整以求简化,而且省略了由其出处——ANSI曝光指南——所描述的大量条件。此外,这些数据并未考虑不同色彩下的调整,也没有考虑倒易律失效的影响。ANSI曝光指南(ANSI PH2.7-1986)详细解释了如何合理运用表格所给的数据。

表2中的数据适用于ISO为100的底片或等效IS0为100的数码相机设置。对于某一感光度S,应当以这一感光度高出(低于)ISO100的曝光挡数进行增减,用公式表示为:

比如,ISO400比ISO100高出两挡:

使用ISO400的底片拍摄夜间室外体育活动时,查表得曝光值9,而后加上2得到EV400=11。

对于更低的感光度,以这一感光度低于ISO100的曝光挡数降低曝光值(增加曝光)。比如ISO50比ISO100低了一挡。

使用ISO50的底片拍摄多云天空下的彩虹时,查表得曝光值14并减1得到EV50=13。

[编辑]设置相机的曝光值

大多数相机并没有提供直接设置曝光值的方法;不过一些品牌如禄莱(Rolleiflex,Rolleicord型号等)和哈苏所制造的中画幅相机允许在镜头上指定曝光值。设定的曝光值可以被锁定从而使光圈和快门偶联,此时调整快门速度或光圈中任意一者将会使另一数值相应调整以保持曝光值不变。安塞尔·亚当斯(1981,39)简要论述了哈苏相机曝光值刻度的使用方法。

[编辑] EV表示的曝光补偿

许多现代照相机都允许设置曝光补偿,并通常用EV这个词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EV 指的是相机测光数据减去实际曝光值的差。比如+1EV的曝光补偿意味着增加一挡曝光,不管是通过延长曝光时间还是更小的f值。

在这里,EV的含义和先前刻度系统中的EV(曝光值)恰好是相反的。增加曝光对应于减少曝光值(-EV),因此+1EV的曝光补偿意味着更小的EV(曝光值);反过来,-1EV 的曝光补偿的结果是更大的EV。例如,测得某一比中性灰更亮的物体的EV为16,并设定+1EV的曝光补偿以修正曝光,那么最终的拍摄参数对应于EV15(而不是17)。

[编辑]用EV表示的测光表示数

一些测光表(如宾得点测表)会直接显示ISO100下的曝光值。其他测光表,尤其是数字式的,可以显示选定ISO下的曝光值。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别无关紧要。使用宾得测光表示,可以通过曝光计算机来得到拍摄参数;而数字式测光表则直接显示光圈和快门速度。

近来,许多网站上的文章使用光值(light value, LV)来指代ISO100下的曝光值。然而这一术语并非出自某一标准组织,其不同的定义之间也互相冲突。

[编辑] EV与照明条件的关系

在给定照明条件下所应采用的f值与曝光时间由下式给出:

其中:

?N是相对光圈 (f值)

?t是曝光时间,单位秒

?L是场景平均照度

?S是ISO指数

?K是反射式测光表校正常数

代入等式右边,曝光值是:

同样也可以由入射式测光结果计算拍摄参数,其公式为:

其中:

?E E是照度

?C是入射式测光表校正常数

以曝光值表示时,等式右边成为:

若是代入等式的左边,EV表示了拍摄参数的实际组合;代入右边时,EV表示为达到所谓“正确”曝光所应该采用的拍摄参数组合。这一EV与亮度或照度的形式关联有其局限性。虽然在典型在日光场景下它通常很有效,但是却并不太适合非常反常的光线分布状况:在这种下最佳的曝光值通常取决于摄影师的主观评价而不是死板的照度和亮度计算。

对于给定的环境亮度和胶卷速度,更大的EV意味着更少的曝光量;而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EV越大说明场景越亮。

[编辑] EV和APEX

主条目:APEX系统

照相曝光量加算系统(APEX)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SA)于1960年推出,用于计算单色底片速度。这一系统将曝光量的“以2为底的对数刻度”概念扩展到了所有曝光方程涉及的变量上,使得方程的应用简化为加减运算。以EV表示时,曝光方程的左边成为:

其中A v(光圈值)和T v(时间)的定义为:

A v = log 2A2

T v = log 2

其中:

?A:f值

?T: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单位秒

A v和T v分别代表其与f/1和1秒这两个值之间相差的挡数。

然而,使用APEX需要光圈和快门使用对数刻度值,而这从来就没有整合到消费者所使用的相机中。在APEX推出之后不久,大多数相机就装备了内置的测光表,从而消除了使用曝光方程的必要,并导致APEX很少被应用。

[编辑]曝光值作为照度与亮度的量度

在给定感光度和测光表校正常数之后,曝光值与亮度(或照度)之间便建立了直接的关联。严格地说,曝光值并不是亮度或照度的量度:事实上,一个对应于某一亮度(或照度)的曝光值是用以指示照相机(已知其感光度)来获取所谓的正确曝光用的。然而,摄影器材生产商在实践中常常用感光度100时的曝光值来表达亮度,如在说明测光范围或对焦灵敏度时。这一做法由来已久。标准的做法是同时声明所用测光表校正常数和对应的感光度,但很少有厂商会这么做。

不同厂商所选用的反射式测光表校正常数之间有微小的差别。一个普遍的选择是12.5(佳能,尼康和世光)。在感光度100时,曝光值与亮度的关系为:

表3显示了该关系式下不同曝光值所对应的亮度值。用这个式子,一个以曝光值为示数的反射式测光表可以用来测量亮度。

和亮度一样,摄影器材生产商在说明测光范围时也常用感光度100时的曝光值来表示照度。

入射式测光表的情况比反射式测光表要复杂得多,因为校正常数C与传感器类型有关。有两种传感器很常见:平面型(余弦响应)和半球型(心形响应)。用平面型传感器测量照度时,C的典型值是250,而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ux)。在C= 250时,照度与感光度100下的曝光值的关系为:

表3显示了该关系式下不同曝光值所对应的照度值。用这个式子,一个以曝光值为示数的入射式测光表可以用来测量亮度。

尽管(用平面型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照度可以用以指示对于一个平面物体的曝光,这一办法对于通常的场景却不是那么有用,因为这些场景中的许多元素都不是平的,其相对于相机的朝向也各不相同。半球型传感器在测量影像曝光时更为实用。对于半球型传感器,C值通常在320(美能达)和340(世光)之间。如果对“照度”的定义不那么严格的话,半球型传感器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是指示了“场景照度”。

更多内容可见测光表条目。

表3.曝光值与亮度(感光度100,K=12.5)和照度(感光度100,C=250)

EV 亮度, 照度,

cd/m2lx

?4 0.008 0.156 ?3 0.016 0.313 ?2 0.031 0.625 ?1 0.063 1.25

0 0.125 2.5

1 0.25 5

2 0.5 10

3 1 20

4 2 40

5 4 80

6 8 160

7 16 320

8 32 640

9 64 1280

10 128 2560

11 256 5120

12 512 10,240

13 1024 20,480

14 2048 40,960

15 4096 81,920

16 8192 163,840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

环境生态学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的生产。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物质合成、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

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 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每点2分) 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 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 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 (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从活体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蝗虫→蛇→鹰;在水域 生态系统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4分) (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的生物以微生物 和小型动物为主。如:动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3分)(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源,取食者以寄生方式而生存的食物链。 一般开始于较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3分) 4、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1)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 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就没有生命。(3分)(2)气体型循环:大气和海洋是气体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所以,气体型循环 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属于这一循环物质主要有C、N、O等。 气体型循环与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4分)(3)沉积型循环:沉积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沉积物和土壤。其物质一 般要通过岩石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溶解作用才能转变成可供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 循环过程慢,循环是非全球性的。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如:P、S、Na、Ca 5、图解磷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 磷循环的特点:(3分)

各种光源下的色温值和18灰

各种光源下的色温值和18灰 18%灰---通常景物的平均灰度 测光表所能做到的只是测量照射到其光电元件上的光线。但我们必须决定测光表应该"看到"哪些光线。我们必须保证测光表正在读取的光线是我们想要测量的光线。比如,我们想要为一个朋友拍照,该怎样确定其脸部的"正确"曝光呢? 首先,测光表必须知道ISO感光速度。其次,测光表"读取"的光线必须是从我们朋友的脸上反射过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将镜头(或手持式测光表)对准其脸部。就内置式或手持式测光表而言,不管是采用彩色胶片还是黑色胶片,这样的曝光量都可以获得赏心悦目 的面部色调。 测光表如何知道什么是"赏心悦目的在面部影调"呢?它其实并不知道我们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哪种组合值能够产生出18%的灰色影调!!

为什么是18%的灰色影调呢?原因在于平均场景中的光线经过平均后得到的是大约18%的灰色影调。不管我们是采用彩色胶片还是黑白胶片,这个读数都是正确的。 这时,我们可能马上又会想到许多问题。什么是平均场景呢?是一个滑雪道、海滩、霓虹灯还是一张脸?这张脸是饱经日晒的深褐色脸庞,还是斯堪的纳维亚金发女郎的娇艳的容 颜,又或者是一张非洲黑人的脸呢? 测光表是愚蠢的。当我们将测光表对准一堆白雪,它将告诉我们怎样使得白雪呈现出18%的灰色调。同样,当我们将其对准一个煤球时,它将告诉我们怎样使得黑炭呈现出18%的灰色调。如果我们想要雪是白色的,炭是黑色的,就不能让测光表去完成了。因为它不会, 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去完成。 如果处理正确的话,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替代读数可以很好地解决许多测光问题,即采用18%灰板读取数据。不幸的是,"灰板"常用于专业摄影人员,很少有业余爱好者使用它。由于灰板是一种非常绝妙的"工具",利用它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下面对它进行详细的 介绍。 灰板的一面被染成灰颜色。这种灰色是一种精确的色调,能够反射照射到其上光线的 18%,因此我们称这种色调为"18%灰色"。 当我们将测光表(内置式或手持式)指向18%灰板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们将测光表指向一张18%灰板时,测光表将会给出一个推荐曝光,该曝光应该能够产生一张与18%灰板色调完全相同的照片。那么,最大的收益是什么呢? 最大的收益的测光表从灰板上测到的光线与落到被摄体上的光线是完全相同的。这个优点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测光表并没有测取场中的色调。它并不知道我们正拍摄的是否是一张漂亮的脸庞、明亮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水面、洁白的雪片或者漆黑的夜晚,它所知道的仅仅是它所看到的,而它所看到的就是从灰板上反射的18%光线。基于这个读数,它给出一个能够在成品照片上产生18%灰色调的推荐曝光。 关键在于,既然灰板上的18%灰色会真实地以18%灰色在成品照片上重现,那么所有其他色调--更黑暗或更明亮的,也会在印制的影像中真实地重现。 注意是所有其他色调。更黑暗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黑暗,更明亮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明亮。黑色的重现为黑色的,白色的重现为白色的。所有的色调在照片上都会完全重现它们的 本来面目。 对彩色胶片来说,这一点也是正确的。即使灰板印制成灰色的,如果灰色在照片上能完全一致地得到重现,那么照片上所有其他颜色的色调都应该与它们的真实颜色相同。 这是否是一个很好的曝光设置方法呢?肯定是。它确实是一种非常绝妙的方法,我们推荐最好花钱购买一块灰板,任何时候都把它与照相机放在一起,带在身边。当我们面临棘手的场景需要测光时,它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请据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________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 (2)在10℃时,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大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温度在____℃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3)若温度保持在25℃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1分,共9分)(1)暗反应C3的还原呼吸(2)大于40 30 (3)能12h光照下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大于12h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4)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解析:(1)光反应较短暂,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而影响暗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则是CO2浓度。暗反应过程复杂,所需的时间较长,参与反应的酶很多,故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大。(2)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1 0℃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曲线位于X轴上方),据此判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同理,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即曲线与X轴相交时对应的温度)。两曲线所夹线段即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故其最长时对应的温度即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值。(3)在25℃的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一天中 c搜题网https://www.doczj.com/doc/994421309.html,a 12h的光合净积累总量,大于12h的呼吸消耗速率总量,所以,植物能正常生长。

智慧树知到《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保护生态”中的“生态”与生态学不是一回事。 A:对 B:错 答案: 对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部分。 A:对 B:错 答案: 对 3、生态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建立和发展的主要时期。 A:对 B:错 答案: 对 4、有些行业是需要生态学知识的,但是很多行业并不需要。 A:对 B:错 答案: 错 5、如果研究的对象不是生物,就不能称之为生态学。 A:对 B:错 答案: 对

6、“人定胜天”的口号反映了人类这个物种的强大。 A:对 B:错 答案: 错 7、大众口中的“生态”是一个很模糊的词汇。 A:对 B:错 答案: 对 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本身,所以是最难的一门科学。 A:对 B:错 答案: 对 9、“细水长流”其实也是环境得到保护的一个体现。 A:对 B:错 答案: 对 10、在生态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从事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等技术。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热带的喜温植物北移的主要障碍是()。

B:生理干旱 C:昼夜温差 D:冻害 答案: 寒害 2、所有生态因子中可预测性最好的是()。 A:温度因子 B:光照强度 C:光周期 D:年降雨量 答案: 光周期 3、在土壤pH值为()的条件下,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森林植物生长最适宜。A:5-6 B:6-7 C:7-7.5 D:<5.0 答案: 6-7 4、可能导致树木的呼吸速率超过光合速率的因子有()。 A:低温 B:弱光 C:高温 D:CO2浓度过高

答案: 弱光 ,高温 5、砂土类土壤的特点是()。 A:孔隙多 B:蓄水能力差 C:保肥能力差 D:比较干燥 E:透气性好 答案: 孔隙多 ,蓄水能力差 ,保肥能力差 ,比较干燥 ,透气性好 6、小环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地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环境。 A:对 B:错 答案: 对 7、老虎分布区大幅减小是因为它的生态幅逐渐变得狭窄。 A:对 B:错 答案: 错 8、变温动物调节内稳态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行为,而恒温动物则不需要行为调节。A:对 B:错 答案: 错 9、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以是间接因子。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答案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答案 作业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时值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一直对方的现象。 3、生态幅:即每一物种对环境引资适应范围的大小,如用广(窄)温性、广(窄)盐性、广(窄)水性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4、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填空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和表现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程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K-选择(策略)者的繁殖能力极强,而R-选择(策略)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 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三大类:。 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优势的层次成为建群种。在生态学上,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力上,人人平等,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的手段。 系统性原则:既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常见人工光色温1

常见人工光色温 光源色温 火柴光1700K 蜡烛光1850K 家用白炽灯(100W——250W)2600——1900K 家用白炽灯(500W)2900K 卤钨灯3200K左右 镝灯5500K 各种不同变化状态下自然光色温 光源色温(K) 日光5500K 阳光(中午及中午前后)5400K 日出、日落时刻2000——3000K 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3000——4500K 薄云遮日7000——9000K 阴天6800——7500K 晴朗的北方天空10000K以上 光源色温红光绿光蓝光 日光5500K 33%34%33% 卤钨灯3200K 47%34%19% 白炽灯2800K 50%34%16% 拍摄时色温的设置(对照表)烛焰 1500 -1800* 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降至2200) 家用白灯 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 2800 100瓦的钨丝灯 2950 1000瓦的钨丝灯 3000 (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 500瓦的投影灯 2865

500瓦钨丝灯 3175 3200K的泛光灯 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 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 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 3200 反射镜泛光灯 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 3500 清晰闪光灯信号 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 4500 白昼的泛光灯 4800 (下午阳光雪白上升4800~5800) 白焰碳弧灯 5000 (阳光直射下) M2B闪光信号灯 5100 晴天 5200* 正午的日光 54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 555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 5800 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 6000*(摄影拍片黄金时间) 蓝闪光信号灯 6000 白昼的荧光灯 6500(阴天下6500~9000)正午晴空的太阳光 6500* (阴天正午时分约6500) 阴天的光线 6800-7000 *

农业气象学作业1

一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1、平行观测法:同时观测气象要素和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 2、地理播种法:在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择土壤条件相同的地段,于各地最适宜的播种期播种同一品种,进行平行观测。 3、分期播种法:在同一地区,间隔5~10d播种同一作物,根据研究任务,可播5~10期,最少不少于3期。 4、地理分期播种法:将地理播种法和分期播种法结合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弥补了单纯地理播种法很难取得地形、土壤、栽培技术完全一致与分期播种法只在一个点上进行试验的不足,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田间试验方法。 5、人工气候实验法: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得出作物要求的定量指标, 6、气候分析法:把所需要的农业资料和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得作物产量或品质与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7、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 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大气 一、大气的垂直结构 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 对流层特点: 对流层: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km,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km,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 (1)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间,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5℃/ 100m)。 (2)空气具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 (3)集中了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4)高度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5)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发生许多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降雨、雪等。 第二章辐射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 一、辐射具有二象性波动性粒子性 (一)辐射波动性 物体时刻不停的放射和吸收电磁波,其波长(λ),频率(f),波速(v)三者关系为: v = λf通常取光速v =3×108m/s ,λ(nm),f(Hz)或(KHz) 频率高的波长短,频率低的波长长。所以根据波长的相对长短,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色温值参考

A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 色温值(K) 中午日光5500 日出后二小时4400 日落前二小时4300 日出后一个半小时4000 日出后40 分钟2900 日出后30分钟2400 日落前30分钟2300 日出后20分钟2100 日出.日落时1900 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 自然光的变化3-5月 6 -8月9-10月11-12月直射日光9-15时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5900 5800 5900 5700 阴天6700 6950 6750 6500

蓝色天空27000 14000 12000 12000 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 光源种类 色温值 电子闪光灯光5300-6000 1000-5000W卤素灯5000-6000 高色温碳弧灯5500 白色碳弧灯5000 500W高色温摄影灯3200 500W摄影泛光灯3400 摄影卤素灯光3000-4000 1300W新闻碘钨灯3200 200W普通灯炮2980 100W普通灯泡2900 75W普通灯泡2800 40W普通灯泡2650 蜡烛光1850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界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凯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凯尔文(°K、也就是绝对温度)的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表示的。在加热铁块的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由红转变橙黄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接近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

酸碱性食物一览表

酸碱性食物一览表 水果类: 碱性:葡萄、葡萄干、无花果 弱碱性:苹果、梨、香蕉、菠萝、樱桃、桃、杏、柠檬、芒果、西瓜、甜瓜、枣、柿、柑桔、椰子、甘蔗、莲子 弱酸性:草莓 酸性:李、梅 蔬菜类: 碱性:红萝卜,萝卜,蕃茄,菠菜,芹菜,芋,香菇,海带 弱碱性:马铃薯,芦笋,荚豌豆,南瓜,莲藕,胡瓜,洋葱,胡椒,莴苣,蘑菇,黄瓜,茄子,芦笋,青豆,甜菜,甘蓝,青菜,卷心菜,胡萝卜,花菜,水芹,西葫芦,大豆,青椒,百合,生菜,油菜 中性:白菜 弱酸性:葱,海苔(不确定) 酸性:嫩玉米,干小扁豆,慈菇 蛋白质: 碱性:牛奶 弱碱性:豆腐 酸性:乳酪,火腿,香肠,鸡蛋,牛肉,猪肉,羊肉,鸡肉,马肉,蛤蜊,章鱼,虾,泥鳅,鲍鱼,扇鱼,牡蛎,鳗鱼,柴鱼,乌鱼,动物内脏 主食类: 弱碱性:木薯,大豆,红豆,绿豆 弱酸性:荞麦,大米,燕麦,大麦,小麦 酸性:面包,蛋糕,通心面 其他: 碱性:茶,醋 弱碱性:杏仁,栗子,果酱,黄油,植物油,蜂蜜,咖啡 弱酸性:巧克力,啤酒 酸性:清酒,砂糖,花生,核桃,芝士,饼干,蛋黄酱,花生酱,酱油,油炸食物 常见食物生理酸碱度(mmol/100g) 强碱性12以上:海藻16.60 海带14.60 中碱性4~12 :菠菜12.00 桔子10.00 白萝卜9.30 白葡萄9.28 香蕉8.40 红葡萄8.32 胡萝卜8.20 苹果8.20 莴笋6.30 黄豆5.20 蛋白4.80 茄子4.60 红薯4.60 胡瓜4.60 马铃薯5.20 弱碱性0~4 :藕3.40 秋马铃薯3.20 弱酸性0~-4 :笋-0.2 虾-1.80 花生-3.00 中酸性-4~-12 :章鱼-4.60 白米-11.67 猪肉-5.60 鸡肉-7.00 羊肉-6.80 鳗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9

2009《环境生态学》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 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 3、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4、生态位 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2分) 2、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3、简述种群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 种群的定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内的个体间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等。(4分)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大体分三类:①种群密度。②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及迁出率。③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6分) 4 5、简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全球初级生产量的分布有三个特点: ⑴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其主要原因是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3分) ⑵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量、温度和降水量的依次减少所决定的。(3分) ⑶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由河口湾→大陆架→大洋区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河口湾有大陆河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的输入,但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沿大陆架到大洋区逐渐降低。(4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图解碳循环的过程,并论述与碳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中的C循环主要是伴随着光合作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而进行的(见下图)。

光源的色温及显色性

光源的色温及显色性 所有固体、液体和气体如果达到足够高的温度,都会发射出可见光。白炽灯中的固体钨约在3000K时的炽热发光,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人造光源。通常是随着辐射体的温度升高而提高,辐射光色从暗红,经过桔黄、发白,然后是炽兰。这样色温也随着辐射体的温度升高而提高。这是遵循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能量亮度与物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1 色温 将一标准黑体加热,随着温度升高黑体的颜色开始沿着深红-浅红-橙-黄-白-蓝逐渐改变,当某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标准黑体处于某温度的颜色相同时,我们将黑体当时的绝对温度称为光源的色温,以绝对温度K来表示。基本色如表 光源对物体本身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也就是颜色逼真的程度,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表现较好,我们所见到的颜色也就接近自然色,显色性低的光源对颜色再现较差,我们所见到的颜色偏差也较大,用显色指数(Ra)表示。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把太阳的显色指数定为100,各类光源的显色指数各有相同,如:高压钠灯的显色指数为Ra=23,荧光灯管显色指数Ra=60-90。显色指数越接近100,显色性就越好。 如下图:不同显色指数下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很好较好普通 Ra=100 80

3 颜色显色性和照度 光源的显色指数与照度一起决定环境的视觉清晰度。研究表明,在照度和显色指数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从广泛的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是:用显色指数Ra>90的灯照明办公室,就其外观的满意程度来说,要比用显色指数低的灯(Ra<60)照明的办公室,照度值可降低25%以上。要注意的是针对良好的视觉外观而言,如果为了节能而把室内照度减少到使视功能变坏的水平,那就不对了。应该尽可能选用有最佳显色指数和发光效率高的光源采用适当的照度,以便以最小的能量费用获得良好的视觉外观效果。 4 眩光评价方法 在视野范围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亮度对比过大,或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极端的对比,就可引起不舒适的视觉,或造成视功能下降,或同时产生这两种效应的现象,称为眩光。眩光是影响照明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从眩光的作用来看可分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直接眩光是在观察物体的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内存在发光体所引起的眩光。反射眩光是发光体的镜面反射,特别是在观察物体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出现镜面反射所引起的眩光。 眩光按其效应又可分为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失能眩光又称为生理眩光,这种眩光会妨碍对物体的视看效果,使视功能下降,但它不一定引起不舒适。不舒适眩光又称为心理眩光,这种眩光使人不舒适,但它不一定妨碍对物体的视觉功能效果。 表2 眩光标准分类 眩光指数GI 眩光标准分类 10 勉强感到有眩光 16 可以接受的眩光 19 眩光临界值 22 不舒适的眩光 28 不能忍受的眩光 表3 眩光限制等级 眩光等级G 眩光分类 0 没眩光 1 不存在和轻微眩光之间 2 轻微眩光 3 厉害眩光 4 厉害和不能忍受眩光之间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1分) 1.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A.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 B.DNA双链解旋和蛋白质的合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核膜、核仁的消失和赤道板的形成 2.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过程 B.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C.洋葱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内表皮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能观察到细胞中大部分区域呈绿色 3.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甘氨酸可能是组成质子泵的单体之一 B.胃内酸碱度是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不需要质子泵的作用 4.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辅助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裂解死亡 B.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C.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该患者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5.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5%,据此分析错

LED色温对比

关于亮度和节能比较: 1W LED=3W CFL(节能灯)=15W白炽灯 3W LED=8W CFL(节能灯)=25W白炽灯 4W LED=11W CFL(节能灯)=40W白炽灯 8W LED=15W CFL(节能灯)=75W白炽灯 12W LED=20W CFL(节能灯)=100W白炽灯 各种灯光的色温表(K值) 色温是衡量光线色彩的定值,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 3300K时为暖色光(偏黄橙),<5500K为正白偏黄,5500K到6

500为正白光,相当正午的太阳光。>6500K为正白偏蓝,>8000K为冷色光。以下是各种灯光色温值,方便制作不同的光源的效果。 以K为单位的光色度对照表 光源 K 烛焰1500 家用白炽灯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2800 500瓦的投影灯2865 100瓦的钨丝灯2950 1000瓦的钨丝灯3000 500瓦钨丝灯3175 琥珀闪光信号灯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3200 反射镜泛光灯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3500 清晰闪光灯信号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4500 白昼的泛光灯4800 白焰碳弧灯5000 M2B闪光信号灯5100

正午的日光54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555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5800 10:00到15:00的直射阳光6000 蓝闪光信号灯6000 白昼的荧光灯6500 正午晴空的太阳光6500 阴天的光线6800-7000 高速电子闪光管7000 简易色温表 蜡烛及火光1900K以下朝阳及夕阳2000K 家用钨丝灯2900K 日出后一小时阳光3500K 摄影用钨丝灯3200K 早晨及午后阳光4300K 摄影用石英灯3200K 平常白昼5000~6000K 220 V日光灯3500~4000K 晴天中午太阳5400K 普通日光灯4500~6000K 阴天6000K以上HMI灯5600K 晴天时的阴影下6000~7000K 水银灯5800K 雪地7000~8500K 电视萤光幕5500~8000K 蓝天无云的天空10000K以上 一般超市的灯光照度为700~900Lux,而百货一般是800~1500Lux,不过也要根据不同的商品和特殊陈 列要求而有所变化。色温色温: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

标准缓冲液pH值与温度对照表

标准缓冲液pH值与温度对照表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1.甘氨酸–盐酸缓冲液(0.05mol/L) X毫升0.2 mol/L甘氨酸+Y毫升0.2 mol/L HCI,再加水稀释至200毫升 甘氨酸分子量 = 75.07,0.2 mol/L甘氨酸溶液含15.01克/升。 2.邻苯二甲酸–盐酸缓冲液(0.05 mol/L) X毫升0.2 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 + 0.2 mol/L HCl,再加水稀释到20毫升 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子量 = 204.23,0.2 mol/L邻苯二甲酸氢溶液含40.85克/升

3.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Na2HPO4分子量 = 14.98,0.2 mol/L溶液为28.40克/升。Na2HPO4-2H2O分子量 = 178.05,0.2 mol/L溶液含35.01克/升。C4H2O7·H2O分子量 = 210.14,0.1 mol/L溶液为21.01克/升。

4.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 ①使用时可以每升中加入1克克酚,若最后pH值有变化,再用少量50% 氢 氧化钠溶液或浓盐酸调节,冰箱保存。 5.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0.1 mol/L)

柠檬酸C6H8O7·H2O:分子量210.14,0.1 mol/L溶液为21.01克/升。 柠檬酸钠Na3 C6H5O7·2H2O:分子量294.12,0.1 mol/L溶液为29.41克/毫升。 6.乙酸–乙酸钠缓冲液(0.2 mol/L) Na2Ac·3H2O分子量 = 136.09,0.2 mol/L溶液为27.22克/升。 7.磷酸盐缓冲液 (1)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2)

智慧树知到《生态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态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 A: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B:生物如何改造环境 C: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生态学概念是由哪位学者首次提出来的? A:德国的Ernst Hackle B:英国的Tansley 答案: 德国的Ernst Hackle 3、下面表述最符合哪个概念?“某个具体生物个体或群体生长所处的区域环境,或受生物影响下形成的次生环境” A:生境 B:自然环境 C:生态环境 答案: 生境 4、一个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被称之为: A:环境有效性 B:环境限度 C:环境承载力

答案: 环境承载力 5、环境问题从结果上可以划分为: A: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 B: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 答案: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 6、在环境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要考虑科技发展水平? A:考虑 B:不考虑 答案: 考虑 7、在生态学研究方法中,采用田间试验的最主要缺陷一般是: A:野外工作不方便 B:某些影响因子无法控制 C:代价太高 答案: 某些影响因子无法控制 第二章 1、下面表述最符合哪个概念?“某个具体生物个体或群体生长所处的区域环境,或受生物影响下形成的次生环境” A:生境 B:自然环境 C:生态环境 答案: 生境 2、任何一种植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态幅,当环境中某个因子在植物的生长或生殖方面限制了生活周期的完成时叫:

B:主导因子 C: 限制因子 答案: 限制因子 3、在一般或一定条件下,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中必然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主要作用,如干旱环境中的水分是“小老树”的主要成因。那么这几个因子又叫什么? A:生态因子 B:主导因子 C:生长因子 答案: 主导因子 4、下面哪个表述正确?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因子: A:既可以相互替代,也可以相互补偿 B:既不可以相互替代,也不可以相互补偿 C:不可以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补偿 D:可以相互替代,但不可以相互补偿 答案: 不可以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补偿 5、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物质,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与合成,转换成自身需要的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叫: 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答案: 同化作用 6、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能量,并将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 A:同化作用

生态学题库(选择 判断 填空)

绪论(0)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 A.奥德姆 B.海克尔 C.达尔文 D.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 B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 生态学家?(A) A.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BC) A.野外B.实验C.理论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 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Haeckel 于1866 年提出来的。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3)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9、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10、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1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1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4、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5、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农林气象学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有土壤、气候和地形地势等。 2、光是从光照长度、光照长度和光谱组成的不同三个方面来影响植物的。 3、长日性作物的北方品种向南引种时,一般会导致生育期延长。 4、作物的三基点温度,具体讲就是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5、蒸腾是植物失水的主要方式。 6、总土水势包括基膜势、渗透势、压力势、重力势和温度势五个 分水势。 7、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 8、在晴郎无风的天气下,近地层CO2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夜间呈呼吸型,即随高度 递减。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导致农田群体CO2通量随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生理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答:把决定着最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色素的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它植物生理现象)的光谱区称之为辐射的生理有效区,或称为生理辐射。 使得光合作用进行的光谱区辐射,称之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 2、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答:作物开始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实际上是作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为生物学零度。 把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活动温度。作物在某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3、毛管断裂含水量 答:是指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由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和土表的蒸发作用,其数量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其连续状态断裂,从而停止了毛管悬着水的运动,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4、作物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答:农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5、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 答:在辐射能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大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作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的补偿点。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简述积温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温学说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基本论点: (1)、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且假定发育速度―温度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2)、作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在高温季节完成的发育期,还存在有上限温度问题。实际上,从生物生育存在三基点温度角度出发,也应当有上限温度。 (3)、作物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