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复习提纲.doc

水资源复习提纲.doc

水资源复习提纲.doc
水资源复习提纲.doc

水资源:地球上的各种水,如果对人类和地球生物的生存及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使用价值或经济价值,或者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可能被利用的各种形态的水,统称为水资源,其内涵包括生存利用、生产利用、生态环境利用,外延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以后有可能被利用。

水体更替周期:某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水质型缺水: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是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称为水质型缺水。

干旱指数:一个地区的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水系:干流、支流及河流内的湖泊、沼泽彼此相互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庞大水系统。流域:以分水线为界,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称流域。

生态环境需水量:从广义上讲,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平衡(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所需用的水量,统称为生态环境需水量。从狭义上讲,为维持区域内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量,称为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所谓点源污染,是指集中产生、并冇可能集中排入水体的污染源。所谓面源污染,是指非集屮产生、不可能集屮排入水体的污染源,例如人烟稀少的山区、旷野、农村地带也有自然污染产生,降雨吋污染物会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这样的污染就具有面源的性质。

水资源管理:指人类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协调控制、监督管理。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起泡作用:是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泡沐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面急剧升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

腐蚀作用: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称为腐蚀作用。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定技术经济条件下, 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卜,能够

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

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一土一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 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

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人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崑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幵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l/nSXi (区域平均降雨量)。适用于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均匀、且密度较大吋;方法二: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当流域内的雨量和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为了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就假定流域个点降水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代表;方法三:等闹量线法。适用于在较大流域和区域内,如地形起伏,降水量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时,可用等雨量线法推求区域平均降雨量。

6.简述地表水可利用量含义、计算方法及原理?含义: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算丁游用水的前提丁,通过蓄、弓I、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挽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用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计算方法及原理:1)水均衡法:Q可利用=Q当地河流径流+Q入境一Q出境。入境:上游流入;水库放水;区外调入。出境:下游流出;水库蓄水;调出至区外。2)径流典型法:丰水年P=25%,平水年P=50%,枯水年P=75%,最枯水年P=90%。可调控河流:Q可利用=Q50%,平水年;不可调控河流:Q可利用=Q75%,枯水年。3)基流分割法: 山区河流由地下水补充河流,Q径流叫降水+Q地下水。枯水期:Q径流=Q地下水。Q可利用量=0基流叫地下水。

7.简述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及计算方法?1)补给量:天然或开釆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中的水量。包括:地下水流入、降水滲入、地表水深入、越流补给、人工补给。2)储存量:指储存于含水层A的重力水体积。3)允许开采量: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条件下,能够从含水层中取出的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水

坦?O

8.叙述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釆量内涵、计算方法、原理、使用条件?内涵:在经济、技术允许条件下,能够从含水层中取出的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水量。计算方法、原理及使用条件:①解析法原理,利用各种井流公式,根据允许降深推求井的涌水量。计算过程:根据含水层条件选择井流公式;利用抽水资料反求含水层参数;根据开采井设计方案及允许降深,预测井的出水量;Q允许。适用条件:地下水能够概化成井流公式所要求的含水层条件。Re=ri0,等厚,水平

(起伏不大)。②数值法原理:分割近似原理;用离散的方法将偏微分方程化为

线性方程。计算过程:地质条件概化(含水层边界);选择模型(潜水承压水);边界条件确定(大气边界、入渗边界、水量边界);计算区域剖分;模型识别;适用条件: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地质条件复杂。③歼采实验法原理:直接挖井开采,按设计条件进行抽水试验至未定出水。计算过程:稳定状态:0~t P,抽水量不超过补

给量;非稳定状态:抽水量=储存量变化量+补给量。适用条件:小型供水水源。④补偿疏干法原理:旱季开采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含水层的储存量Q 补=0,雨季的补给量除要维持正常开采外,还要补回旱季消耗的储存量。雨季的补给量维持全年开釆。计算过程:计算旱季最大幵采量;计算雨季补给量;得允许开采量。适用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⑤水均衡法原理:开采量=补给量_ 排泄量+-储存量变化量。适用条件:地下水埋藏浅,补给与泄流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易丁杳清的地区⑥相关分析法原理:在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抽水量或水位降深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用开采结果直接作为允许开采量。计算过程:小谁来那个开釆资料来推导允许开釆量;由历史抽水资料,用相关分析法求允许开采量。适用条件:已经开采的水源地进行扩建。⑦地下水文法(岩溶区)原理:测流法(岩溶管道截流总和法):Q允=各排泄区泄流量总合;地下径流模数法:M=Q/Fo Q允许=M*A。适用条件:只适用地下暗河。

9.在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时,为什么要进行还原计算?还原计算,即消除人为影响(水利工程),将资料系列回归到“天然状态”的一种方法。在水资源评价中,

所应用的平衡要素分析方法一数理统计方法,要求水文统计样本具有相同的基础,具有可比性,即所运用的资料系列要具有一致性和代表性。也就是说水文情势不受或极少受人为干扰,所得资料系列耍基本上反映天然状况。而目前一是人类大量兴建水利工程,影响径流变化;二是实测资料是在不同基础条件下取得的。所以要进行还原计算。方法一:水量平衡法(常用)。方法二:降水径流模式法。

10.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为什么有重复计算问题?在分别计算地表水和地1水资源量时,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那一部分会都计算到,从而产生了重复计算问题。所以,在进行水资源总量评价时,要去掉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部分。11.水资源总量评价方法有哪些?1)按地表水地下水总和:总资源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量。2)按补给条件:总资源量=地表地下径流净补给+ 降水的径流补给+水资源地区初始储存量(地丁水)。3)简单对比法4)典型年法5)开采试验法

12.典型年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选择年径流量接近平均径流量或对应某一频率的实际年径流量的年份作为典型年。这是因为年径流量与年内分配有一定关系,年径流量接近的年份,年内分配一般也比较接近。

21.水资源总量评价中研宄区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分区原则:遵循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遵循流域的完整性;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分区方法: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区(干早多沙区、湿润多沙区);根据天然流域分区;根据行政区划分区。注意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问题。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方法一:代表站法。选择代表性河流,取其多年监测资料。径流深度¥=区域面积F/监测站以上河流流域面积f。方法二:等值线法。区域性平均径流深度等值线阁。面积加权法Yf平均=(SYifi) /(2fi)= (SYifi) /F. Yi是相邻两条等值线平均值。

22.简述农业用水的水质评价方法?方法一:水质标准法(对照法)。与《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进行对照》,水温不超过35C0等。钠盐最有害,最有害

NaHC03>NaCi o方法二:钠吸附比值A法。A=?见手写。单位:毫克当量数/升。标准:A〉2,有害水;15〈A〈20,有害无害临界。A〈8,安全。方法三:灌溉系数法。见手写。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原则是什么?目的: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问题。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

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要采取对供需双方严格管理来实现供需平衡,要从过去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基础上的保证供水。原则:近期远期相结合;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经济、社会、科技三位一体统一考虑;水循环系统综合考虑。

2.典型年和水平年是如何确定的?典型年:用统计方法推求。根据各分区的具体情况选择控制站,以控制站实际来水系列进行频率计算,选择符合某一涉及频率的实际典型年份,然后求出改典型年的来水总量。水平年:四个水平年:现状水平年(现状情况以该年为准),近期水平年(基准年以后5年或10年),远景水平年(基准年以后15年或20年),远景设想水平年(棊准年以后3(T50年)。一个地区应根据有关规定或当地具体条件以及供需分析目的而确定选几个水平年,一般选前三个。重要地区4个,资料不足2个。

3.区域可供水量的定义、影响因素是什么?定义:不同水平年、不同频率(不同保证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影响因素: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组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水重复利用水量、客水。

4.区域需水量有哪些?供需平衡分析方法有哪些?需水量组成:河道内用水(不耗水):水力发电、航运、旅游、冲淤河道外用水(耗水):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城市用水分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供需平衡分析方法:方法 -: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系列法的一种)方法二:典型年法,选择几个代表性的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对计算单元.?调查单元A各行业部门的实际用水量、实际供水量;进行水量平衡校核;供需平衡分析(表格形式)。对整个区域:I 典型年法,根据全区域雨情水清情况,选定代表年,根据来水情况,自上而下、先直流后干流逐个计算各单元供需情况,得汇总成果即全区代表年成果。II同频率法,按流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各自雨情水情选择各自代表年,进行各区代表年供需水量计算,同频率各单元计算成果相加,得全区(多频率)。

5.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是什么?水源地选择原则是什么?特征: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低,硬度小2)时空分布不均匀,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可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水源地选择原则: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有冲足水量2)考虑未来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选择3)作力城市供水水源时,设计苦水流量保证率力95%~97%4)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使用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等和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6.地表水取水工程主要有哪几类?各自使用条件是什么?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河流稳定、河势简单,水深足够活动式取水构筑物:临时或应急供水;不适合建固定式;水位变幅较大而取水量较小;水文资料不全;河岸不稳定山区浅水取水构筑物:位于上游,河床坡度大;河流径流量变化及水位变幅很大;河水水质变化极为剧烈;枯水期用水占全年水量70%以上且水位浅、流量小、时间长。

7..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其功能是什么?组成:由取水设施

和泵房组成。岸边式:由集水井和泵房组成。集水井:进水间前壁进水口(带格网)、进水间、格网、吸水间。河床式:由取水头部(带格网)、进水管、集水井、泵房组成。集水井:(进水间前壁无进水孔)进水间、格网、吸水间。功能:取水设施:将河流中的水引入吸水间。泵房:给水系统-级提升泵房,将水提升进入输水管线,送至给水处理厂或用户。第一个格网,用来拦截水屮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第二个格网用以拦截水中细小漂浮物。

8.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使用条件如何?合建式

岸边取水构筑物:集水井、泵房合建。特点: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使用条件: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浅且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取水量大、安全性要求高时,多采用此形式。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集水井、泵房分开建。特点:泵房可离开岸边,建于地质条件较好处,所以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但吸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运行安全性较差。使用条件: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一级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建,韩剧哦建造合建式取水构筑物对河道断面及航道影响较大时。

9.地表河流取水的构筑物位置选择如何确定?论述顺直河段、河流凸岸、河流凹岸三者作为取水口位置的各自特点。位罝确定: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由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冇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支流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罝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和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顺直河段:取水点在主流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速较快的地段,也就是河流较窄处。河流凸岸:易产生淤积河流凹岸:在横向环流作用下,岸陡水深,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且主流靠近河岸,是较好的取水地段。但取水点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一般是在顶冲点下游,因为凹岸易受重画。

10.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哪些?各自构造是什么?按进水管形式自流管式:取水头部、自流管、集水并、泵房、进水孔、阀门井、高位进水孔。虹吸管式:吸水管为虹吸管。水泵直接吸水式:取水头、吸水管、出水管、泵房、栅条。桥墩式: 集水井、进水孔、泵房、引桥、出水管。按取水泵房湿井式:地位自流管、高位自流管、集水井、深井泵、水泵电动机。淹没式:自流管、集水井、泵房、交通廊道、出水管。

11.山区浅水取水方式有何特点?1)取水量常常占河水枯水径流量和很大比例,高达70%~80%。2)山区浅水河流的枯水期水层浅薄,冇的河流只冇几十厘米水深,往往不能满足一般取水构筑物吸水深的的要求,因此需要再天然河道屮修筑低坝抬高水位、增加水深,或者采用底部进水等方式。3)在山区浅水河流的幵发利用中,既要考虑到使河水中推移质能水利排除,不知大量堆积,乂要考虑到使取水构筑物不被大颗粒推移质破坏。

12.管井一般由那几部分组成?各自功能如何?管井适用于任何岩性与地层结构井室:位于最上部,用來保护井门,安装水泵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井壁管:加固、保护井壁不受冲刷,防止不稳定岩层塌落,隔绝水质不良的含水层。过滤器: 过滤进水,固定含水层,对含水层起保护作用。沉淀管:沉积用入井口的砂砾,防止外?堵塞。

13.大口井、辐射井、复合井各适用于何种情况?大口井:适用于地下水补给丰富、含水层透水性良好、埋藏浅的地段,广泛用于取集含水层厚度2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大口井构造:由井室、井筒(加固井壁、防止井壁坍塌、隔离水质不良的含水层)、进水部分(由井壁进水孔和井底反滤层组成)辐射井:不能用大口井开采的、厚度较薄的含水层,以及不能用身躯开采的厚度薄、埋深度人的含水层,均可用輻射经开采。辐射井构造:集水井(汇集辐射管的来水和安装抽水设备)、辐射管(沿井壁相外呈辐射状铺设)。复合井:适用于地下水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能充

分利用含水层的厚度,增加井的出水量。常用于同时汲取上部孔隙潜水和下部厚层基岩高水位的承压水。复合井构造:非完整式大口井、井底下部设管井过滤器。14.管井过滤器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各自使用条件?钢筋骨架过滤器:孔隙率大,但抗压、抗蚀性低,不宜在深度大于200m以上的管井中使用。缠丝过滤器: 适用于颗粒较粗的岩石与各种基岩。包网过滤器:填砾过滤器:适用于各种砂、砾、乱石含水层。

1.节约用水的涵义是什么?城市节水指标体系包括哪几类指标?答:“节约用

水”可定义为: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节约用水指标体系(总体指标):(-)城市水量指标:(1)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取水量(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3)万元工业产值取水减少量(4)人均口生活用水取水量(5)第二、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6)主要用水工业革位产品取水量。(二)城市用水率度指标(1)城帘T 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城市供水有效利用率(3)城市污水回用率(4)第二、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降低率(5)水资源利用率(6)节水率。

2.简述城市节约用水措施。答:(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2)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3)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4)制定用水量定额,实行用水计划管理(5)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资源综合利用。

3.工业用水的水量可分为哪几类?其涵义是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答:

按用水对象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类。按用水方式可分为用水量(总用水量)、循环水量、回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取水量(或新水量)、漏失水量、补充水量九种。涵义:(1)用水量(总用水量):一定期间内某用水系统所需的用水(总)量(2)循环水量:一定期间内某用水系统中循环用于同一用水过程的水量(3)回用水量:一定期间内被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用于系统内部或外部其他用水过程的水量(4)重复利用水量:同一用水系统中的循环水量与回用水量(5)—定期间A某工业用水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由蒸发、吹散、直接进入产品、污泥等带走所消耗的水量(6)排水量:一定期间内某用水系统排放出系统之外的水量(7)取水量:一定期间内某用水系统利用的新鲜水量(8)漏失水量:包括漏失在内的全部未计量水量(9)补充水量:一定期间内用水系统取得的新水量与来自系统外的冋用水量。关系:

4.简述工业节约措施。答:(1)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2)强化节水技术,幵发节水设备,努力降低节水设施投资(3)加强企业用水

行政管理,实现节水的法制化。

5.污水回用的方式及途径有哪些?答:(1)再生水:一级、二级(2)回用途径: 直接冋用和间接冋用。

6.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论述水资源保护措施。答:水

资源保护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以满足社会现实经济可持续法制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节水措施:(1)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2)水资源优化配置(3)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4)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5)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6)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7)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8)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7.水体污染的涵义及三要素是什么?答:涵义: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

入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域,因而无人水体和底泥,使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恶化,降低了水样的使用价值。三要素:污染源(人为污染: 点源,面源,内源;天然污染),污染物,污染途径(地表水:连续注入式,间歇注入式;地下水:间歇入渗型、连续入渗型、越流型、注入径流型)。

8.地下水污染的途径有哪些?答:四大类:间歇入渗型、连续入渗型、越流型、注入径流型。详见书P309表8-4。

9.水体污染的特征是什么?答:地不水: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地表水: 可视性强,易于发现;循环周期短,易于净化和水质恢复。

11.水资源过度开发易产生哪些环境负效应?答:(1)地质环境问题: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边岸再造及沼泽化(2)水环境问题:水量减少,水质恶化(3)生态环境问题: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盐渍化。

12.地下水不合理开发会对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1)供水潜力丁降(2)开采地下水(潜水),使水位下降,含水层厚度下降,而包气带厚度增加,水位变动带由还原环境变为氧化环境,原来还原态的物质(Fe、Mn、S)转化为(氧化为)高价态(Fe3+、Mn2+、S042-),而这些离子易溶于水,容易引起含水层中可溶解的Fe3+、Mn2含量升高,从而硬度、矿化度也要升高。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一、目的及意义 摸清大连市水资源现状,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状况,制订措施,提出保证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的方案计划。 二、水资源供需分析 分区: 总体要求:有利于综合研究该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有利于充分暴露本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有利于计算成果的校核、验证,以及各分区之间的协调、汇总等. 分区原则:(1)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区,这样做,有利于算清水帐。(2)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内,这样划区有利于查清本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清楚木区供需之间的矛盾。(3)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这样做,有利于资料的搜集和统计。(4)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个区。这样做,既突出了各个分区的特点,又便于在一个分区内采取比较协调一致的对策措施。 需水预测 1、工业用水 ①趋势法:用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来推算将来工业用水量。 公式:n i d S S )1(0+= 式中:i S ——预测的某一水平年工业需水量; 0S ——预测起始年份工业用水量; d ——工业用水年平均增长率; n ——从起始年份至预测某一水平年份所间隔时间(年)。 用趋势法预测关键是对未来用水量增长率的准确确定,需要找出与增长率紧密相联的因素,充分分析过去实际结构,合理确定未来不同水平年的平均用水增长率。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段和具有准确度较高的用水量数值资料。 ②相关法:工业用水的统计参数与工业产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把产值作为横轴,描绘上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 1).用工业用水增长率和工业产值增长率相关关系推算工业发展用水。 2).用工业产值与万元产值用水量的相关关系推求工业发展用水。一般给出用水定额。 普遍应用相关法 一般方程:b x a y +=log log 2、农业用水 公式: ∑==i i i m W W ω 式中:i m ——某作物灌溉面积; i ω——某作物灌溉定额;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 二○○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一基本要求 (1) 二工作程序 (3) 三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4) (一)水功能区复核 (4) (二)补充与调整 (6) (三)水质目标值拟定 (7) 四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 (8)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8) (二)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8) (三)合理性分析 (9) 五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 (10) (一)污染物入河量调查 (10) (二)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1) (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12) 六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12) (一)预测方法和步骤 (12) (二)生活污染源预测 (13) (三)工业污染源预测 (14) 七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15) (一)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 (15) (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15) 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16) (一)基本概念界定 (16) (二)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 (三)纳污能力计算 (18)

九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9) (一)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二)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十面源污染估算与控制 (20) (一)面源污染调查与估算 (20) (二)面源污染控制 (21) 十一规划措施 (21) (一)保护措施 (21) (二)治理措施 (22) (三)保障措施 (23) 十二投资匡算 (24) 附表 (26) 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参考计算方法 (30) (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30) 1.一般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模型 (30) 2.感潮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迁移方程 (30) 3.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31) 4.非均匀混合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非均匀混合模型 (31) 5.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32) 6.宽阔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二维水质模型 (32) (二)主要参数估值 (33) 1.综合衰减系数 (33) 2.分散系数Ex、Ez (34) 附录Ⅵ-2 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编码方法 (35) (一)编码说明 (35) (二)编码方法 (35)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讨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讨 朱林 摘要:湿地是陆生以及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功能的过渡性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是“地球之肾”。当前世界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水环境的恶化也比较严重,湿地作为比较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促进水土保持,实现水源的涵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积极促进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实现。本文根据天津地区的湿地,对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土壤除了能够为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能够利用土壤孔隙、土壤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实现水源涵养。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一般情况下只是土壤蓄水。湿地土壤也有一定的水源涵养功能,能够调节水分分布,从而实现对供水、干旱等灾害的抵御,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有助于促进湿地水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避免出现湿地退化的问题。水源涵养功能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重要内容,水源涵养能够保证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1 影响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因素 土壤的蓄水能力其实是受到可蓄水土壤层的厚度以及其单位蓄水能力的影响。单位土壤厚度的蓄水能力会受到土壤性质的制约,还有土壤孔隙、粒径、土壤结构、容重、水分以及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1],这些都会关系到土壤的持水性。 1.1 土壤的孔隙 水在土壤中的储存主要是通过土壤孔隙,土壤的孔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非毛管孔隙相比于毛管孔隙更加敏感,非毛管孔隙比较复杂,孔隙会受到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的影响,植被是影响非毛管孔隙生长、寿命等的决定性因素。非毛管孔隙不仅能够形成根系,还能够为形成孔隙的动、微生物提供基础,落叶以及枯枝能够促进大孔隙的稳定发展。植物根系的死亡以及生长都会产生大孔隙,会对植物以及环境产生影响。森林土壤中植物根孔会随着深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湿地中的水分胁迫程度不高,湿地植物的地下根茎能够形成比较强大的根孔体系。 1.2 粒径、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以及结构之间有孔隙,颗粒是土壤构成的重要要素,主要分为3个级别,有沙粒、粉粒、粘粒[2],这是按直径由大到小进行划分的。如果土壤的粗沙粒含量比较多,蓄水的孔隙较大,水分比较容易流失,对于水源的涵养是极为不利的。粘粒较多,蓄水能力也比较弱。 土壤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土壤的孔隙以及非毛管孔隙度。土壤结构主要是由土壤的有机质、粘粒、生物因素等影响的[3]。土壤侵蚀会对土壤的粒径以及结构产生影响,使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 1.3 水分含量 土壤的蓄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然含水量影响,含水量低的土壤,其蓄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会受到降水、气温因素的影响,如果气温升高,水分就会蒸发,有些冬季饱和的土壤在夏季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在雨季,由于降水量比较大,土壤处于饱和的状态,蓄水能力就会比较差。 1.4 有机质 土壤中的有机质能够对其持水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结构,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比较高。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时,增加有机质的含量能够促进任何土壤持水能力的提升,有机质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二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大,污水处理水平低,江湖水质日趋恶化;三是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四是局部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五是一直存在着水资源不能统一管理和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以及水价偏低等问题。水资源问题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的开发,是在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多方面技术,将基础信息的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局部地表与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图形显示等融为一体,集成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信息查询、水量水质计算、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OA)等。 为更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预定目标和功能,建成一个适用、先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平台,系统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与先进性并重原则 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先进,把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融入到系统的开发中,真正做到数据与图形相融合、GIS与数学模型相结合,把科学计算的结构通过三维情景表现和动态显示的形式直观表现。 2.开放性原则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因此,本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在软硬件方面,保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便今后系统不断地升级完善。 3.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硬件建设、数据库开发、代码编码、计算方法、分析评价、系统集成等均将采用标准化方法。有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的,都将严格执行,没有标准或规范的,采用通用做法。 4.易学易用易维护原则 系统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系统开发应考虑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友好的系统界面,使其操作直观、简便,易维护。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12-07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国家制定的能源、土地、粮食、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规划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国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实施好《规划》,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有国家八个部委共同参与。请您谈谈《规划》编制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矫勇: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第二阶段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主要任务是科学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的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意义: 《规划》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矫勇:《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二是规划目标与任务。三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是水资源配置。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六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七是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八是保障措施。 《规划》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6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研究制定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四是研究论证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五是从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六是提出了实行最严格

浅谈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412072302.html, 浅谈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王红云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 摘要:水资源配置不当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按照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采取有效的对策,确保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P746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利用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水资源现状,制定有效对策,对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 一、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弥补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缺水严重的必然选择,包括合理安排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适时适度的实施外流域补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改善我国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状况的现实要求,包括研究制定生活生产与环境之间水关系的法规制约以及通过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促进污水资源化的措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外流域补水是必要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本区水资源是前提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二、水资源配置不当的危害 水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区域整体处于巨大的环境风险之中,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亦不容低估。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拦截破坏自然水循环的现象,上下游间,地表水资源绝大部分被上游水库拦截,导致中下游河床大面积断流,河床干化,河道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作为生物基因库的功能大大降低。地下水超采又使得地表有效径流难以形成,没有有效的地表径流,河道的自循环能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工业废水,特别是生活污水,大部分未得到适当的处理,就排入地势低洼的河槽之中,致使中下游污染极为严重,致使农村生态、农产品质量和农民身心健康遭到破坏。 三、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一、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减少含沙量 ③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1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111.7km2;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5.1.1水资源保护现状 (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20.0m时,湖泊总面积为81.9km2,湖泊容积为4.23亿m3。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43.8km2,湖泊容积为

2.79亿m3。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28.8km2,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54.8%、围养水面占12.2%、精养鱼池占7%、其他占26%。 (2)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2013年4月23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5.1-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5.1-2。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0.088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0.114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0.641mg/l,超出V类水标准3.2倍,实际达到劣Ⅴ类标准。 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Ⅴ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类水标准3.2倍)。莲花湖紧邻阳新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5.1-1、5.1-2、5.1-3。 表5.1-1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口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用水资源短缺,废污水排放不断增加,水环境急剧恶化等许多问题。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水资源管理中对复杂用水过程,不同用水目标、不稳定的自然来水条件、水体承载能力等及时作出科学决策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业务系统,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决策,系统分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水环境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侧重于水资源的管理,水量的计算和分配,用水过程的管理;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侧重于水体的承载能力计算,水环境质量监测,纳污能力分析,污染源管理和事务处理。 功能结构见下图: 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 ★旱情、墒情监测子系统:通过遥感、遥测手段采集旱情、墒情数据,建立旱情、墒情分析模型,对的土壤的旱情、墒情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地下水动态监测子系统:根据地下水长观井的水位、水量、水质和地下水利用情况等实时遥测数据,建立地下水运动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模型,地下水位及其变化作出反映并对区域水量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 ★引水口水量监测子系统:对引水口的实时引水流量、日均引水流量、累积引水量等引水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 ★需水量统计: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分别建立相应的需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调度方案自动生成子系统:通过年度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和调度方案自动生成模型体系的运算,得到各种不同的年度流域可供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方案集及其计算结果,从而为调度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撑。系统显示流域降水、月旬径流预报结果、水库前期蓄水量、水质等实时信息以及用水计划、水库运行计划和水库特征、灌区作物灌溉定额、流域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等背景资料,将计算结果以图形、表格的形式进行显示,并对部分重要结果实现三维模拟仿真显示。 ★方案评估子系统: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各种方案的分类入库存储和调出、修改、删除等操作,对于优选出的实施方案,可根据方案计算结果直接生成固定规格的调度文件。对系统自动生成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供调度部门选用作决策支持。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水源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森林涵养水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10分)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2、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3、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4分)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简介)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1 方案概述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是基于信息采集监测,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展示、统计分析与整理,直观地反映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查询服务,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预警信息,满足相关人员对水资源信息的需求,以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 2 总体框架 门户库 综合业务库数据服务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基础层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基础网络环境以及服务器硬件环境 对内业务应用门户系统对外公众信息门户系统 应用交互 业务应用 信息服务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水资源信息服务 水资源业务 管理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水资源应急 管理 系统首页 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应急数据库 调度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信息门户发布数据库业务门户发布数据库 CA 服务工作流引擎门户环境GIS 平台 报表制作工具 …… J2EE 服务器 消息中间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业务管理数据库 基础服务专题数据服务实时数据服务中央级信息服务流域级信息服务其他服务 服务接口 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 系统管理 图 1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框架图

图 2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图 3主要功能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首页、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1)首页 首页包括调配信息、红线信息、监测信息、统计信息、应急事件动态、资料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展示。 2)三条红线管理 三条红线管理包括用水总量红线管理、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用水效率红线管理。 3)监测信息服务 监测信息服务包括水量监测、水质监测、用水效率监测。 4)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包括流域概况、项目概况、取用水户、水功能区信息的专题展示。 5)综合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包括业务管理、调配信息、应急管理信息。 6)信息发布管理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优化配置 发表时间:2017-10-16T11:21:29.9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作者:杨振毅 [导读] 从我国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日渐严重。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24 摘要:水资源保护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也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积极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着水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有鉴于此,本文中主要分析水资源节约保护及优化配置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节约保护;优化配置 引言 从我国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日渐严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重视。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入解读。 1、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m3,折合年降水深为628mm,多年平均地下水年补给量为8250亿m3,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041亿m3。尽管我国水资源的总量比较大,但人均值偏少,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6.70%;每公顷耕地占有的年径流量为28551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2.70%,由此可知,我国总体上仍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 我国所属气候带较多,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情况。时间分布上,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其他月份雨量较小;空间分布上,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较少。南方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量较为分散。总体上,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随着全国城镇化、工业化过程的推进,社会的总体用水需求也在急速增加,全国年均缺水量逐年提高,供需矛盾亟待解决。 2、水资源保护问题分析 2.1保护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水资源保护只是从环境方面加强管理,并没有从水资源治理上着手,再加上缺乏相关规范制度,对水资源加强保护,以至于形成分散管理的不良局面。而且现在这种分散管理的模式根本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更不能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因此必须深化改革管理体制。 2.2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现阶段,我国用水单位和个人普遍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水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再加上在农业灌溉上,大多数实行的是漫灌和渗漏,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仍旧没有实现全面推广,水资源的消耗比较大,用水的效益相对较低。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过于浪费,由于部分城市管理机制比较落后,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更新不及时,新兴技术产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多数地区的工业单位产品耗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3水环境治理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足,导致水环境恶化非常严重。并且,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水质备受影响。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水污染治理的力度,污水治理设施和配套设施投资明显不足,河湖水域的养殖业缺乏科学合理化管理,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根本不能适应新型排放规范标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难度。 3、水资源节约保护及优化配置分析 3.1 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水资源保护体现在对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率,以及防止污染上,而两者的顺利实施,都需要所有人积极参与,并不只是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即可。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实现积极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并针对工业、农业、城镇用水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同时,还要需要国家制定有效的、可行的相关政策,在政策上引导人们加强水资源保护,这对于国家实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整体效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充分合理利用多元化方式 我国水资源总量非常大,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首先,就农业用水来说,对水资源的威胁主要在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和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鼓励人们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以此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次,对于工业而言,必须进行积极有效的污水治理,制定完善的、严格的检验标准,不达标的污水不能随意排放,还要及时更新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排污的合格标准。最后,就城镇用水浪费的情况来说,可以适当提高水价,采用经济杠杆的形式,督促人们节约水资源。 3.3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我国工业用水循环率比较低,这就说明我国工业对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还存在一定的空间。因此,工业工厂应该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更新生产设备,以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社会而言,应该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手段,采用各种有效形式,吸引资金到水资源保护上,从技术上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利的保障,并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质量,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积极开发新设施设备,为水资源的有效检测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储备。 3.4 避免资源破坏,确保合理开发 水资源的开发中,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是其主要构成。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统筹规划,科学开发,禁止出现先破坏再修复的利用方式,建立起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预先对水资源形成保护,制定可持续的利用措施,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保护。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 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水源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 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 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 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 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枯水期的水源调节功能 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能涵养水源主要表现在对水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 划技术大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地下水部分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一、总则 (4) (一)目标与任务 (4) (二)基本规定 (5) 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 (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6)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6) (三)地下水水位 (6) (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7) (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7) (六)地下水水质 (7) (七)地下水污染 (8) (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8) 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 (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 (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 (9) 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 (10) (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 (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1) 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12)

(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12)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12) (三)地下水水位控制 (12) 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13) 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14) (一)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保护 (14) (二)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 (14) (三)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 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16) (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16)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 (17) 九、地下水保护非工程措施 (18) (一)地下水监控系统建设 (18) (二)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体系 (18) (三)完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 (18) (四)提出地下水保护的政策建议 (19) 十、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20) (一)投资估算 (20) (二)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20) 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制图要求 (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