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语言学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3、形态

4、同义词

5、洋泾浜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A )的发展,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结构主义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功能主义语言学2.下列哪个人物,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B )。

A格林 B索绪尔 C布龙菲尔德 D乔姆斯基

3.关于语言和言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B言语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C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D语言是社会化的,言语是个人的4.元音的不同,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

A声带振动与否 B舌位的高低 C舌位的前后 D唇型的圆与不圆5.下列音节中音素的数目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A )。

A diu

B zhua

C jie

D yan

6.汉、英语/p/音位发音部位的全部聚合群成员( D )。

A都是/p,p`m/ B前者是/p,p`m/,后者是/p,b,m/

C都是/p,p`,b,m/ D前者是/p,p`/,后者是/p,b/

7.下列词在语流中,发生异化现象的是(B )。

A棉被 B眼保姆 C looked D beds

8.下列不属于语法畴的是( D )。

A数 B体 C级 D形态

9.下列语言单位不属于合成词的是( A )。

A从容 B女儿 C白菜 D篮球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B )。

A语素B音节C前缀D词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

A广义的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B基本义是词的常用的最早的意义

C词的最早的有历史可查的意义是本义

D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是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体现

12.关于汉字和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汉字适应了汉语单音节语素为主的特点

B汉字适应了汉语同音词多地特点

C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有了汉语就有了汉字。

D汉字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严重的特点

13.下列词中不属于外来词的是( C)。

A的士 B咖啡 C维生素 D纽约

14.下列不属于语法聚合规则发展的是(A )。

A词序的变化B词类的变化C语法畴的消长 D形态的变化

15.中古汉语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变成清声母时分别归入送气和不送气两类,这个分化是( C)。

A无规律的、无条件的 B无规律的、有条件的

C 有规律的、有条件的 D有规律的、无条件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其代表性的语言学著作是( <句法结构> )。

2.中国传统的语言学被称为(小学),它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部分。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在它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没有(阶级)性,而具有全民性。

4.音素是从(音质)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5.附加在词根上,参与构词,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6.语法手段是(语法形式)的外在表现。

7.汉字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8.语言发展变化的特点的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谱系分类)。

10.“世界语”的创造者是(柴门霍夫)。

四、辨析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

2.语言是一种符号,靠组合和聚合来运转。1

3.音位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2

4.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它”属于语法畴中“性”的变化。2

5.词义的模糊性是语言表达中应该杜绝的。2

五、简述题(40分)

1.举例说明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8分)

2.请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并针对所提问题进行简要论述。(12分)

(1)捆绳子。

(2)鸡不吃了。

上面两个句子是否有歧义?如果有歧义,层次分析能够分解这种歧异吗?为什么?

3.请用语言学理论分析下列事例。(20分)

(1)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学位

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建校6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

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成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

毕业生。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

大学,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

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

清政府创立于的暨南学堂。“大学”的英文名称曾经是Jinan University ,与“暨南大学”的英文名称相同。校长办公室2006年12月28日下达通知:“随着我校对外交流工作的不断发展,目前正在使用的大学英文名称Jinan University 所带来的问题和不便日渐突出,为了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学校研究,决定将我校

英文名称改为:University of Jinan(简称ujn)”。

(2)5月22日莎朗·斯通在戛纳出席活动时,声称地震是中国人民的报应,她的这

种言论受到了各方的抨击。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刚也对此事及莎朗·斯通“的道歉”发表了意见,他说“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震救灾努力能得到国际社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也希望演艺界人士多做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的事情。”艺人伊能静这样评价郎莎·斯通的“有趣”说、“报应”论:“这是对往生者莫大的不敬,中国人应该坚决抵制她。”“往生者”即“死者”,伊能静用了“往生者”,而没有用“死者”,你认为哪一种说法

更合适,请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1分)根据研究的目的、意义等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种。(1分)语言学的容主要涉及语言的性质、地位、作用、发

展及其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1分)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约定俗成的。(2分)这是语言符号最大的特点。(1分)

3、形态:又叫词形变化。指词与词组合时,为了表达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2分)形态是重要的语法手段。(1分)

4、同义词:同一种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2分)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1分)

5、洋泾浜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接触现象,(1分)它不是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而是两种语言畸形杂合的现象,它不会被传给下一代。(2分)

四、辨析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正确。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语言是社会现象,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的需要促进的语言的产生的发展。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他交际工具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或复制性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一种符号,靠组合和聚合来运转。

正确。

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的音义之间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系统,系统的各个成员不是杂乱的,而是由双层装置构成,靠组合和聚合来运转。

3.音位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不正确。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类,音位变体有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之分。

4.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它”属于语法畴中“性”的变化。

不正确。

语法畴属于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无关,“性”语法畴与自然界“性”的区分不同。“他”“她”“它”的区别是词汇意义上的。所以不是“性”的变化。

5.词义的模糊性是语言表达中应该杜绝的。

不正确。

词义的模糊性是词义的固有属性,语言表达中应避免的是表达的模糊性而不是词义的模糊性。

五、简述题(40分)

1.举例说明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8分)

同音词是读音相同而意义没有连词的一组词。多义词是具有多个意义,而意义之间有联系的一组词。(2分)

同音词有同形同音和异形同音两类。(1分)异形同音如“生母、声母”,这种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明显。(2分)同形同音词,如“风化、黑人”等,这种同音词容易与多义词相混,区分的标准是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意义之间有联系。(3分)

2.请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并针对所提问题进行简要论述。(12分)

(1)捆绳子。(2)鸡不吃了。

第一个句子是动宾关系。第二个句子第一层是主谓关系,第二层是状中关系。

上面两个句子是否有歧义?如果有歧义,层次分析能够分解这种歧异吗?为什么?

上面的句子都有歧义,但是层次分析法不能分解。层次分析法包括切分和定性两个方面,可以对由于层次关系、层次不同的歧义进行分解,但以上句子的歧义都是语义层面的,“绳子”可以是“捆”的对象,也可以是“捆”的工具,既可以充当受事宾语,也可以充当与事宾语,“鸡”可以是“吃”的对象,也可以是“吃”的发出者,既可以充当受事主语,也可以充当施事主语。这种歧义可以用变换方法来分解。

3.请用语言学理论分析下列事例。(20分)

(1)可以从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即汉字适应了汉语同音词多的特点论述,也可以单纯从汉语同音词多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往生者”中的“往”是以前的意思,“往生者”的意思就是“死者”,但一般而言,“死”是人们颇为不愿意谈起的字眼,用“往生者”来称呼“死者”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就语言来讲,体现了反义词的用法上的特点。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语言学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希腊-罗马和印度。

2、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3、言语是运用语言过程和结果。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简明英语语言学知识点汇总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知识点汇总1 Introduction 1.1 What is linguistics?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①language is system,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the rules;

②language is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linguistic symbol and what it stands for,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well; ③language is vocal because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language is sound;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tructures. At the lower level there is a structure of sounds,which are meaningless by themselves.But the sounds can grouped or regrouped together into a larger numbers of units of meaning such as morpheme or words,which are found at the higher level of system(carp & park).Then the higher level can be arranged and rearranged into an infinite numbers of sentences;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2017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名词解释: 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的任意性:构成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的离散性:语言可以进行切分,被切分成的每个单位有独立的存在,彼此不相互混淆,但又可以灵活组装。 符号:是人们有意识用来指代某种特定事物的、可为人们感官感知的标记。 狭义符号:符号的“能指”(物质外壳)和“所指”(意义) 语言符号:语言是以语音为能指,以语义为所指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线条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它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是语言的载体。 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元音也叫“母音”,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均衡,声带振动、可以自成音节。 辅音:辅音又叫“子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发音器官各部分呈紧张状态,声带有时颤动(浊辅音)有时不颤动(清辅音)。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音位音标、音节音标、语音结构音标,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国际音标: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超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超音质音位主要指调位、时位、量位。超音质音位不局限于一个音的音位,常附在音段音位的序列上面,所以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变异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条件变体自由变体):【1】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 【2】自由变体指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大多数情况下,语流音变都发生在音位范围内条件变体的替换。 语调: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声调是属于音节的,但是句子也可以有高低抑扬轻重的变化,这就是语调。狭义的语调又叫句调,指全句高低升降的变化,他表达说话人的情绪要求等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语言学教程[第五章意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义 复习笔记 I.语义学 语义学是对语言单位,尤其是词和句子的意义的研究。 II.意义 1.意义 在语言学中,意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关于现实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的想法。 2.内涵 按照哲学界的用法,内涵和外延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所指称的实体的特性。 3.外延 外延涉及语言单位跟非语言实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它跟指称意义是一样的。 4.意义的不同类型 (1概念意义 逻辑的、认知的、外延的内容。 (2联想意义 ①内涵意义:通过语言所指所传达的意义。 ②社会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的意义。 ③感情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说话人/作者感情、态度方面的意义。

④反射意义:通过同一表达方式的其他意思所传达的意义。 ⑤搭配意义:通过词语的常用搭配而传达的意义。 (3主位意义 通过顺序和重音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所传达的意义。主位意义是最边缘的意义,因为它只由语序及重音所决定。 5.语境论 语境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意义源于语境,存在于语境。语境有两种:情景语境和上下文。所有的话语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下产生的,除了话语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外,情景因素还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他们当时的行为以及情景中所存在的物与事。 上下文不仅涉及词与其他词的搭配,这种搭配构成词义的一部分,即搭配意义,它也涉及特定话语的前后部分。 6.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把意义定义为说话者说话的环境以及听者的反应。 Ⅲ.指称理论 1.定义 把词语意义跟它所指称或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理论,叫做指称理论。 2.语义三角 奥格登和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提出了语义三角的理论。他们认为词与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以概念为中介的。概念是抽象的,没有物质存在,只能通过我们的思维来感知。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 题型:一、判断题(基本常识,二十多分);二、分析题(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三、问答题(8X8’) 导言 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印度河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学。 4、19世纪,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真正的对象。 6、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 7、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8、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瞬间的事情。 9、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10、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2、文字打破了语言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3、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4、在一定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如挥手送别。 5、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6、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具有3种观点: ①统一论:不存在没有思维的语言,没有语言的思维。(反例:词不达意、和尚念经、心口不一) ②相对论:语言决定思维(代表人物:萨丕尔——沃尔夫) ③认知论:语言和思维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密不可分。例:儿童学说话时,思维先于语言) 2、思想和思维的区别: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语言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given culture. It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 It is regarded as a mirror of society. In primitive culture, the meaning of a word greatly depended on its occurrence in a given context. Firth-Context of Situation -illustrat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use and its co-occurrence factors. 1.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participants, persons, and personalities The 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non-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 2.The relevant objects 3.The effects of the verbal action Speech Community It refers to a group of people share the same rules of speaking and one linguistic variety as well. Sapir-Whorf Hypothesis Our language helps mould our way of thinking. Different languages may probably express speakers' uniqu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https://www.doczj.com/doc/9416498332.html,nguage may determine our thinking patterns

语言学第一二章知识点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一、定义 1.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语言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与其他任何动物的交际体系的限定性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 Productivity多产性(创造性) Duality双重性 Displacement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5.语言能力Competence(抽象) Competence i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6.语言运用performance(具体) 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语言运用是所掌握的规则在语言交际中的具体体现。 7.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through time. a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a historical study, which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8.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a given language at a given time. 9.语言langue(抽象)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10.言语parole(具体)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11.规定性Prescriptive It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behavior,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should not say. 12.描述性Descriptive 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二、知识点 https://www.doczj.com/doc/9416498332.html,nguage is not an isolated phenomenon, it‘s a social activity ca rried out in a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by human beings. 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2.几种观点和现象的提出者: ⑴瑞士语言学家F.de Saussure :Langue和parole的区别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导言 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2. 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古印度宗教典籍梵文 古希腊拉丁语语法学 中国文言文典籍小学 3. 什么是“小学”? 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被视为经学的附庸,统称“小学”。 4. 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语言 学)。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1. 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 ()功能和()功能两个方面。 2.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1. 什么是符号?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2. 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性? 1)语言包含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 2)音义的不可分离性。语言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均有意义,也均有发音。 3)形式指示意义的一般性。 4)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任意性。

3.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4方面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1)同一意义,在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举例略。 2)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形式不同。举例略。 语言符号在形成初始,音与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然形成。但一旦形成,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改动。也即初始的任意性,使用的强制性。 4.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5.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最根本的 结构关系。 6. 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即为组合关系。 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彼此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7. 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1)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二者犹如纵、横两轴,语言符号单位都处在这两个轴向形成的坐标上,既属于聚合群的成员,也是某个组合轴线上的单位。 2)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可套用有限的规则生成复杂的结构。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关系,使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自然聚集成群。 3)组合关系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关系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简化了语言系统。 4)聚合关系潜在于系统,组合关系实现于话语。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基础,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的现实体现。 第三章 语音 1. 音素: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说课材料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 学习笔记

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

语言学重点总结

Chapter 6 Cognition is the mental process or faculty of knowing, including aspects such as awareness, perception, reasoning, and judgment. There exist three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he formal approach,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The Formal approach basically addresses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exhibited by the overt aspect of linguistic forms, largely abstracted away from or regarded as autonomous from any associated meaning.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looks at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vely general cognitive systems ranging from perception, memory, and attention to reasoning.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patterns in which and the processes by which conceptual content is organized in language. Structure will be used to refer both to patterns and to process,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can more simply be said to address how language structures conceptual content. Psych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Six aspects of research within psycholinguistics: ①Acquisition ②Comprehension ③Production ④Disorders ⑤Language and thought ⑥Neurocognition Language acquisition: ①Holophrastic stage ②Two-word stage ③Stage of three-word utterances ④Fluent grammatical conversation stage Connectionism in psycholinguistics claims that readers use the same system of links between spelling units and sound units to generate pronunciations of written words like tove and to access the pronunciations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

语言学知识点

IC analysis直接成分分析法: It refers to the analysis of a sentence in terms of its immediate constituents word groups, which are in turn analysised into the immediate constituents of their own and the process goes on until the ultimate constituents are reached. Garden path花园小径现象: there are sentences that are initially interpreted with a different structure than they actually have. It typically takes quite a long time to figure out what the other structure is if the first choice turn out to be incorrect. They have been led up the garden path, fooled into thinking the sentence has a different structure than it has. Interlanguage中介语: the type of language constructed by second or foreign learners who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interlanguage. Interlanguage is often understand as a language system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learner’s native language. Foregrounding前景化: it is defined as “artistically motivated deviation”, involves all levels of language: vocabulary, sound, syntax, meaning, graphology, etc. 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 this theory was formally proposed by Dan Sperber and Deirdre Wilson in their book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ngnition in 1986. they argue that all Gricean maxims, including the CP itself, should be reduced to a singl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which is defined as: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the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 four categories of maxims as follows: Quantity 1. 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 2. 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 Quality 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 1.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 2.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 Relation Be relevant Manner Be perspicuous. 1.Avoid obscurity of expression. 2.Avoid ambiguity. 3.Be breif 4.Be orderly 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什么? 1.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2.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3.One culture’s meat is another culture’s poison. 4.Honesty and sincerity are key points to mutual understanding.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1.to get th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2.to help the students transcend their own culture and see things as the members of the target culture will 3.to emphasize the insepar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various classroom practices. All this lesds to a belief tha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structural things in some cases has much to do with a consci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language learners. Metaphor隐喻involves the comparison of two concepts in that one is construed in terms of the other. It’s often described in terms of a target domain and a source domain. The target domain is the experience being described by the metaphor and the source domain is the means that we use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Categorization范畴化is the process of classifying our experiences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ased on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It is customary to distinguish six subjects of research within psycholinguistics: acquisition, comprehension, production, disorders, language and thought, neurocognition. Cognition认知is the mental process or faculty of knowing, including aspects such as awareness, perception, reasoning, and judgement. 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meanings of the words used in it. But it is also obvious that the former is not simply the sun total of the latter. Sentences using the same words may mean quite differently if they are arranged in different orders. The Referential Theory指称论The theory of meaning which relates the meaning of a word to the thing it refers to, or stands for, is known as the Referential Theory. Syntax句法is the study of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ways different constituent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n a language, or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elements in sentence structures Syntactic relations句法关系can be analysed into three kinds, namely, positional relation. Relation of substitutability, and relation of co-occurrence. Morpheme语素is the smallest unit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 a unit that cannot be divided into further smaller units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whether it is lexical or grammatical.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morpheme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called morphology形态字, which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Suprasegmental features超音段特征are those aspects of speech that involve more than single sound segments. The principal suprasegmentals are syllable, stress, tone, and intonation. The word phoneme音位simply refers to a “unit of explicit sound contrast”; the existence of a minimal pair automatically grants phonemic status to the s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rasts. Features of language Arbitrariness随意性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Duality二元性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structures, such that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Creativity创造性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e recursiveness. Displacement移位性means that human beings enable their 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s, events and concep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at the moment of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The definiation has captured the main features of languages: human-specific, arbitary, symbolic, systemati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