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苏教版

第3讲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Ⅱ)

1.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基因传递规律(生命观点)

2.以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解释伴性遗传的杂交实验,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基因的传递规律;类比推理: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推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科学思维)

3.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遗传方式,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科学探究)

4.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伴性遗传的问题(社会责任)

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2.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3.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XY 型和ZW 型两种。

(1)XY 型?

????雌性:XX (同型)雄性:XY (异型) 遗传图解:

(2)ZW 型?

????雌性:ZW (异型)雄性:ZZ (同型) 遗传图解:

1.只有具有性别分化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之分。(√)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决定性别。

3.无论是哪种性别决定方式,雄性产生的精子都有两种。(×)

[提示]ZW型生物体,ZZ为雄性,只产生一种配子。

4.无论是XY型还是ZW型性别决定方式,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要彼此分离。(√)

有关性别决定的四点提醒

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3.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如激素等)的影响。

4.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如图是生物体内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请分析:

(1)是否所有生物体中都有性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和Y、Z和W是同源染色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1∶1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是。只有有性别分化的高等生物才可能有性染色体。

(2)是同源染色体。

(3)人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比例为1∶1的X、Y两种类型的精子,且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相等,故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于1∶1。

考查性别决定方式

1.(2019·潍坊市期中联考)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B.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

D.人体的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

B[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A项错误;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可能存在,B项正确;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联会,C项错误;人体的每个初级精母细胞都含有Y染色体,但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Y染色体,D项错误。]

2.(2018·新乡摸底)鸡的性染色体为Z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地,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一定是Z

B.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

C.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

D.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的非芦花鸡一定是公鸡

B[一般地,母鸡(ZW)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ZZ)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条Z染色体;非芦花公鸡(Z b Z b)和芦花母鸡(Z B W)杂交,后代公鸡全为芦花鸡(Z B Z b),母鸡全为非芦花鸡(Z b W);芦花公鸡(Z B Z b或Z B Z B)和芦花母鸡(Z B W)杂交,后代出现的非芦花鸡一定是Z b W,一定是母鸡。]

考查依据性状推断性别

3.雄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均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 T Z T×GGZ t 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_________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雌、雄亲本:GGZ t W、GgZ t W、ggZ t W、GGZ T W、GGZ T Z t、ggZ T Z t、ggZ t Z t、GgZ t Z 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解析](1)ggZ T Z T×GGZ t W杂交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为GgZ T W、GgZ T Z t,且比值为1∶1,所以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占1/2。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占3/4×1/4=3/16。(2)若要通过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于区分的特点,从F1中选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应选择基因型为Z t Z t的雄性蚕和基因型为Z T W的雌性蚕交配;要结天然绿色茧,选取的亲本的基因型应为ggZ t Z t和GGZ T W(或GgZ t Z t和GGZ T W),它们的后代全结天然绿色茧,雌性幼蚕全为体色油质透明(淘汰),雄性幼蚕全为体色正常(保留)。

[答案](1)1/2 3/16

(2)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或P:基因型GgZ t Z t×♀GGZ T W

F1:基因型GgZ T Z t GgZ t W GGZ T Z t GGZ t W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根据性状推断后代的性别,指导生产实践

(1)XY型性别决定(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的为XY)的生物(如果蝇等):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隐×雄显”的后代中,表现显性性状的都是雌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都是雄性个体。如果蝇的眼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隐性性状为白眼,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后代中,红眼的都是雌果蝇,白眼的都是雄果蝇。故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2)ZW型性别决定(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为ZZ)的生物(如鸟类、家蚕等):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显×雄隐”的杂交后代中,表现显性性状的都是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都是雌性个体。如家鸡的羽毛芦花(B)和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母鸡(Z B W)与非芦花公鸡(Z b Z b)杂交的后代中,非芦花鸡(Z b W)全是母鸡,芦花鸡(Z B Z b)全是公鸡。这样就可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的特征把雌雄个

体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产蛋。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性染色体(X、Y或Z、W)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即在不同性别中,某一性状出现的概率不同。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遗传图解(以人类红绿色盲症为例):

图1

图2

(2)遗传特点(以人类红绿色盲症为例):

①交叉遗传: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由母亲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②隔代遗传:由图1和图2分析知,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③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女性只有基因型为X b X 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2)特点:

①连续遗传:患者具有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父母至少一方为患者。

②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

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只有X d X d才能表现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基因d,就表现为正常。

4.伴Y染色体遗传

(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2)特点:

①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因为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

②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也称为限雄遗传。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2.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提示]含X染色体的配子既有雌配子,又有雄配子。

3.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母。(√)

4.女性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祖父。(×)

[提示]女性的色盲基因X b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来自母亲的X b可能来自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外祖母,来自父亲的X b只能来自祖母,不可能来自祖父。

1.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对应关系

基因所在区段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男患病女正常女患病

ⅠX B Y B、X B Y b、X b Y B X b Y b X B X B、X B X b X b X b Ⅱ-1(伴Y染色体

遗传)

XY B XY b

Ⅱ-2(伴X染色体

遗传)

X B Y X b Y X B X B、X B X b X b X b 基因的Y染色体非同X染色体非同源区

位置

源区段基因的

传递规律

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隐性基因显性基因

模型图解

判断

依据

父传子、子传

孙,具有世代

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

母病子必病,女

病父必病

子正常双亲病;

父病女必病,子

病母必病

规律

没有显隐性之

分,患者全为

男性,女性全

部正常

男性患者多于女

性患者;具有隔

代交叉遗传现象

女性患者多于男

性患者;具有连续

遗传现象

举例

人类外耳

道多毛症

人类红绿色盲

症、血友病

抗维生素D

佝偻病

1.研究表明,性染色体X、Y上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有同学认为处于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A、a的遗传方式与性别不再关联。如果你想反驳他,有哪些杂交组合方式作证据?

[提示]有如下4个杂交组合方式可作为证据:①X a X a×X a Y A;②X a X a×X A Y a;③X A X a×X a Y A;

④X A X a×X A Y a。

2.果蝇眼睛的颜色野生型均为红眼,经基因突变产生的隐性性状中有白眼和朱红眼,控制白眼、朱红眼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让白眼雌果蝇与朱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野生型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该实验结果判断,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否互为等位基因?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提示]不是,若互为等位基因,杂交后代雌果蝇为朱红眼或白眼,不可能出现野生型红眼。

3.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在实验室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直毛和非直毛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提示]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X a、X a X 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Y 、X a Y。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

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雌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如图一);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各占1/2, 则该杂交组合中雌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如图二);若子代果蝇雌、雄各为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如图三)。

考查伴X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的特点

1.(2019·山西实验中学月考)以下关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不会从雄性传递给雄性

B.如果父亲是患者、母亲是携带者,则子代可能患病

C.致病基因对雄性和雌性均有影响,但对雌性的影响比雄性大

D.该遗传病往往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

C[正常情况下,雄性传给雄性子代的只能是Y染色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会从雄性传递给雄性,A正确;若父亲是患者,母亲是携带者,则子代中男女患病的概率各为1/2,B正确;对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来说,雄性含有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者,雌性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时,才表现为患者,致病基因对雄性的影响较大,C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表现出“男性患者→携带者女儿→患病外孙”的隔代交叉遗传特点,D正确。]

2.(2019·惠州期末测试)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

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4

D.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则所生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说明该病属于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者的体细胞只有一个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女性患者也有杂合子的可能,B错误;男性患者(X B Y)产生的精子中X B∶Y=1∶1,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2,C错误;若患病女儿(X B X b)与正常男性

(X b Y)婚配,则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故D正确。]

考查遗传图解的分析

3.(2019·潍坊期末)如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C.Ⅲ5的甲病基因最终来自Ⅰ2

D.若Ⅲ1与正常男人婚配,建议他们最好生女孩

D[首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分别判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由于Ⅱ4不携带甲病基因,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Ⅱ1和Ⅱ2不患乙病,Ⅲ2患乙病,判断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Ⅱ1的基因型是BbX A X a,Ⅱ3的基因型也为BbX A X a,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B项错误;Ⅲ5的基因型是X a Y,a基因来自Ⅱ3,Ⅱ3的a基因来自Ⅰ1,C项错误;Ⅲ1的基因型是X a X a,与正常男性X A Y婚配,生女孩正常,D项正确。] 4.如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Ⅰ-2

C.控制甲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若Ⅱ-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5

D[根据遗传图解Ⅱ-2和Ⅱ-3婚配Ⅲ-2患乙病,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若Ⅱ-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3的X染色体应来自Ⅰ-1,B项错误;根据Ⅰ-1和Ⅰ-2正常,Ⅱ-1患病,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Ⅰ-4患病,Ⅱ-3正常,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项错误;若Ⅱ-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Ⅲ-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5,因此Ⅲ-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5。]

(1)分析遗传系谱图的一般方法

(2)单基因遗传病判断的两个技巧

图1 图2 图3

①“双亲正常,女儿有病”,可确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1);“双亲有病,女儿有正”,可确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图2)。

②图3中若“患者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可排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确定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3中若“患者的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可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确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考查伴性遗传中的致死问题

5.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1表现型及比例

1 宽叶宽叶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2 窄叶宽叶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

3 窄叶宽叶全为宽叶雄株

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 b X b导致个体致死

C.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1/6

D.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

B[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A正确;无窄叶雌株的原因可能是X b花粉不育,B错误;根据组合1子代的表现型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可知亲本雄性宽叶基因型为X B Y,雌性宽叶基因型为X B X b,F1宽叶

雌株的基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产生的雌配子3/4X B、1/4X b,F1产生的雄配子1/4X B、1/4X b、1/2Y,其中X b花粉不育,故可育的雄配子为1/3X B、2/3Y,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X b Y=1/4×2/3=1/6,C正确;由于X b花粉不育,故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D正确。] 6.(2019·深圳模拟)果蝇是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隐性致死突变基因a(胚胎致死)。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

(1)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雄比例是__________。

(2)从该种群中任选取一只雌果蝇,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是将该雌果蝇与种群中的雄果蝇杂交,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则该雌果蝇为杂合子;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则该雌果蝇为纯合子。

[解析](1)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说明致死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为X A X a和X A Y,子代为X A X A、X A X a、X A Y,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雄果蝇中1/4的X a Y死亡。

(2)群体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 A X A和X A X a,X A X A×X A Y,后代雌性∶雄性=1∶1;X A X a×X A Y,后代雌性∶雄性=2∶1。

[答案](1)X X A Y 4∶3

(2)雌性∶雄性=2∶1雌性∶雄性=1∶1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1.果蝇用作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

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和后代多等特点。

2.研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

3.研究过程

(1)果蝇的杂交实验——问题的提出:

P 红眼(♀) ×白眼()

F1红眼(♀、)

↓F1雌雄交配

F2红眼(♀、) 白眼()

结果分析:F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性状;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a.假设: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

因。

b.解释:

配子

1/2X W1/2Y ♀配子

1/2X W1/4X W X W(红眼♀) 1/4X W Y(红眼)

1/2X w1/4X W X w(红眼♀) 1/4X w Y(白眼)

(3)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

)

结果分析:a.红眼∶白眼=1∶1,雌∶雄=1∶1,符合孟德尔的测交比。

b.F1红眼雌为杂合子,亲代白眼雄为带有隐性基因的纯合子。

结果分析:a.雌性亲本的性状传递给雄性子代,雄性亲本的性状传递给雌性子代,这种

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交叉遗传。

b.在雄果蝇中,控制眼色的基因只能有一个。

(4)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带有这个基因的等位基因。

(人教版教材必修2 P30旁栏)

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请思考:

(1)图中显示基因与染色体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2)若该果蝇为雄性,则其X染色体来自哪方亲本?将传向哪种性别的子代?

(3)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否存在或表达?

[提示](1)图示表明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来自母方传向雌性子代

(3)存在,可选择性表达

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由此可推知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提示]因果蝇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其眼色和性别表现为性连锁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提示]原核细胞基因和细胞质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

1.观察下列3个果蝇遗传图解,思考问答。

(1)利用摩尔根的杂交实验,怎样获得白眼雌果蝇?

[提示]可用F1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获得。

(2)上述三个实验均属于测交实验,哪个实验验证摩尔根的假说最为关键?

[提示]丙图所示的测交实验。

2.在摩尔根实验中,若让F2的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3果蝇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F2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X a、X A Y、X a Y。F2果蝇自由交配时,雌蝇产生的卵细

胞X A∶X a=3∶1,雄蝇产生的精子为X A∶X a∶Y=1∶1∶2。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

精子

X A X a2Y 卵细胞

3X A3X A X A3X A X a6X A Y

X a X A X a X a X a2X a Y

3

考查摩尔根实验及科学方法

1.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

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

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 )

A.1/2 B.1/4 C.1/8 D.3/8

C[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首先可以判断暗红眼为显性;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可以推理出X B X b 和X B Y杂交得到X B X B、X B X b、X B Y、X b Y,其中暗红眼交配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可以通过X B X b 和X B Y杂交来推理,1/2×1/4=1/8。]

2.(2016·全国卷Ⅰ)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解析](1)同学甲的实验是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无论雌雄均有灰体和黄体,且比例均为1∶1。根据以上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能判断黄体与灰体的显隐性,因为若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符合上述实验结果。(2)同学乙的结论是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若要证明同学乙的这一结论,可以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先假设同学乙的结论成立,则同学甲的杂交实验用图解表示如下:

可从F1中选取果蝇作为亲本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来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实验1的预期结果是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的预期结果是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答案](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考查XY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遗传特点

3.(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1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2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3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C[杂交组合2可能是X a X a×X A Y a→X A X a∶X a Y a,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杂交组合3一定是X a X a×X a Y A→X a X a∶X a Y A,因此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4.某雌雄异株植物的性染色体为X、Y,控制花色的基因为A、a。在该植物的某红花群体中出现了一株白花雄株,将这株白花雄株与多株红花雌株杂交,F1全部为红花植株。F1

的雌、雄植株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2∶1∶1。对白花雄株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基因A、a都能被标记为红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某个细胞,出现了4个红色荧光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结果可知,红花对白花是________性状。基因A、a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F1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植物中的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从上述植株中选择亲本,通过两次杂交,使获得的F2中,雄株全部开白花,雌株全部开红花。请写出实验步骤和结果:

①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做亲本杂交得F1;

②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得到的F2中雄株全部开白花,雌株全部开红花。

[解析](1)根据白花雄株与多株红花雌株杂交,F1全部为红花植株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2∶1∶1,判断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根据对白花雄株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基因A、a都能被标记为红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某个细胞,出现了4个红色荧光点判断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F1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X A X a、X A Y a。

(2)该植物中的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X A X A、X A Y A;X a X a、X a Y a。要使F2中,雄株全部开白花,雌株全部开红花,F1的基因型应是X A Y a和X a X a,得到X A Y a植株,应让X A X A和X a Y a杂交。

[答案](1)显性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X A X a、X A Y a

(2)X A X A、X A Y A;X a X a、X a Y a①X A X A和X a Y a

②上述F1中的雄株(或基因型为X A Y a的植株)和基因型为X a X a的亲本植株

1.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体上: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2.并非所有真核生物均有性染色体。

3.并非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4.区分“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前者 1.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

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3.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决定的方式通常有XY型和ZW型。4.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特点。

5.伴X显性遗传病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

1.(2019·全国卷Ⅰ)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C[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含基因b的花粉不育,可推出不存在窄叶雌株(X b X b),A正确。宽叶雌株中有纯合子与杂合子,杂合宽叶雌株作母本时,子代雄株可为宽叶,也可为窄叶;纯合宽叶雌株作母本时,子代雄株全为宽叶,B、D 正确。当窄叶雄株作父本时,由于含基因b的花粉不育,故后代只有雄性个体,C错误。] 2.(2018·全国卷Ⅱ)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 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_______。

[解析](1)豁眼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雌、雄家禽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ZW和ZZ,因此,纯合体正常眼雄禽和豁眼雌禽的基因型分别为Z A Z A、Z a W;两者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Z A Z a(正常眼雄禽)和Z A W(正常眼雌禽);F2中雌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Z A W(表现为正常眼)和1/2Z a W(表现为豁眼)。

(2)欲使子代中不同性别的个体表现为不同的性状,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应该选择“隐性雄性个体”和“显性雌性个体”进行杂交,因此,选择的杂交组合是豁眼雄禽(Z a Z a)×正常眼雌禽(Z A W),其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为正常眼雄禽(Z A Z a)和豁眼雌禽(Z a W)。(3)

本题可运用“逆推法”,先分析子代中的豁眼雄禽,其基因型可能是M_Z a Z a或mmZ a Z a,由此可推知亲本雌禽的性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为Z a W,但亲本均为正常眼,则说明亲本正常眼雌禽应该是基因m纯合导致其表现型转变的结果,即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mmZ a W;结合亲本雌禽的基因型可进一步确定子代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MmZ a Z a和mmZ a Z a。

[答案](1)Z A Z A,Z a W Z A W、Z A Z a,雌雄均为正常眼1/2 (2)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 a Z a)×正常眼雌禽(Z A W);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 a W),雄禽为正常眼(Z A Z a) (3)mmZ a W MmZ a Z a,mmZ a Z a

3.(2017·全国卷Ⅰ节选)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2)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____种。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伴性遗传的应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无论M/m是位

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都能进行解释,因而不能确定其位置。若M/m 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毛个体全为雄性,而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白毛个体中雌雄比例相当。

(2)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AA、Aa、aa 3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5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 7种。

[答案](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2)3 5 7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_16讲)练习解析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试说明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实质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 3.分离定律发现的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

4.分离定律的内容 (1)研究对象:控制的遗传因子。 (2)时间:形成时。 (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中,随遗传给后代。 正误辨析 (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2)用豌豆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 (3)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4)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5)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一胎产仔四只,一定是3黑1白。 ( ) (6)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中携带者的概率是1/2。( ) 教材拓展 [必修2 P7]本来开白花的花卉(该种花卉为自花受粉植物),偶然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怎样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 1.遗传学核心概念及其联系 (1)基本概念的联系 图5-14-1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辨析 图5-14-2

①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5-14-2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5-14-2中B和b、C和c、D 和d就是等位基因。 ③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5-14-2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3)遗传学研究中5种交配类型的比较 交配类 型 含义应用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相互交配 的过程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②将不同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③显隐性的判断 自交 一般指植物的自花传粉,但有 时也指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相交 ①连续自交并筛选可以不断提高种群中显性纯 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 待测个体(F1)与隐性纯合子相 交 可用于测定待测个体(F1)的基因型、产生的配子 的类型及其比例 正交和 反交 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概念 若正交为♀A(性状)×♂B(性 状),则反交为♀B(性状)×♂ A(性状) 若正交为♀B(性状)×♂A(性 状),则反交为♀A(性状)×♂ B(性状) 常用于判断某待测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 质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2.分离定律实质的解读 (1)细胞学基础:图5-14-3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图5-14-3 由图可知,基因型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2)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适用范围: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学习知识点.doc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x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 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 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 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 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x)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x)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x)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 .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 .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C) A.aa B .Bd C.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B)

伴性遗传和孟德尔遗传定律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B .羊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C .狗的卷毛与长毛 D .人类的白化与肤色正常 2.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处理是( )。 A .先授粉后去雄 B .先去雄后授粉 C .不去雄只授粉 D .只去雄不授粉 3.下列对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 B .隐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C .隐性性状的个体都可以稳定遗传 D .隐性性状隐藏在体内不能表现出来 4.人类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有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父亲都是单眼皮,这一对夫妇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 A .100% B .50% C .25% D .75% 5.人类的血型是可以遗传的,在ABO 血型系统中,I A 与I B 为共显性基因,对i 均为显性,不同血型的基因组成如下表,正常情况下,子女血型不可能为O 型的婚配方式是( )。 血型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基因型 I A I A 、I A i I B I B 、I B i I A I B ii A .A 型×O 型 B .B 型×O 型 C .A 型×B 型 D .AB 型×O 型 6.下表是由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的子二代的基因型,其中部分基因型未列出,而是用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1”“2”“3”“4”的表现型都一样 B .表格中YYRR 只出现1次 C .表格中YyRr 共出现4次 D .数字“4”代表的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最小 7. 黄色圆形和绿色圆形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则杂交后代中新表现型个体占的比例为( )。 A.13 B.14 C.19 D.116 8.将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1/8 B .1/16 C .1/32 D .1/64 9.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CCDd 的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种类最多有( )。 A .6种 B .2种 C .8种 D .4种 10.基因型为AA 的牛与杂种公牛表现为有角。杂种母牛、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无角牛,这只牛的性别是( )。 A .雌性 B .雄性 C .无法确定 D .雌性或雄性 11.基因A 、B 、C (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 无色物质1???→酶X 物质2???→酶Y 物质3???→酶黑色素 则基因型为AaBbCc 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 .1/64 B .3/64 C .27/64 D .9/64 二、伴性遗传 12.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练习题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练习题 1.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2.现有一株高茎(显性)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3.下列有关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评价是() ①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应对父本在开花前去雄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其数量比接近1︰1 A.一种说法正确 B.两种说法正确 C.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均不正确 4.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豌豆异花传粉 B.用类比推理法进行研究 C.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D.结果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5.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A.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D.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桶中 6.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全为灰身,乙瓶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的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认定() 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B.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D.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7表2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表示无凝血,+表示凝血),其中妻子是A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 A.A型;I A i B.B型;I B i C.AB型;I A I B D.O型;ii 8.(2014年山东卷,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II—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1/4 B.III—1基因型为X A1Y的概率是1/4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定律练习题

生物练习一遗传定律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人的高鼻梁与塌鼻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 性状分离是指 A.染色体的分离B.遗传因子的分离 C.杂合子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 D.A、B、C均是 3.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三代,则杂合子所占比例为A.1/4 B.1/8 C.1/16 D.1/32 4.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D.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5.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6.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A.YR B.yR C.Yy D.yr 7.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 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 型的比例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8.基因型是Ddrr的植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3︰1 B.l︰l︰l︰l C.l︰2︰1 D.9︰3︰3︰l 9.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0.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自交B.测交C.正交D.反交11. 下列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12.在10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如果全部受精,能形成受精卵的数目是 A.5个B.10个C.20个D.40个1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结束B.第二次分裂结束 C.着丝点分裂D.联会 1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同源染色体分开C.分离开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15.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1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17. 若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A. Ab、Ab、ab、ab B. aB、Ab、AB、AB C. Ab、aB、Ab、aB D. AB、AB、ab、aB 18.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 A.100% 褐色褐色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解析】本题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棕色鸟和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 2:1,则可以推测出亲本为杂合子(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2:1,所以白色与褐色可能为AA或aa。棕色(Aa)与白色相交,后代棕色(Aa)总是占1/2。要想进一步判断褐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可以让两者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 C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 【答案】 B 3.(2009·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1∶1。 【答案】 C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答案】 C 5.(2009·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汇总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专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一定不符合1∶3的有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2.表现型为绿豆荚(A)灰种皮(B)黄子叶(C)的豌豆植株AaBbCc自交,果实成熟前取其一个豆荚剖开(如图)进行研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一定表现为绿色,d一定表现为灰色 B.a、b、c所对应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 C.剥去该豆荚中所有种子的种皮d,里面c的颜色相同 D.该实验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3.已知小麦的抗病和感病、无芒和有芒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用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表所示: 如果让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则F2中表现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与感病有芒的比例为 A.2∶2∶1∶1 B.1∶1∶1∶1 C.9∶3∶3∶1 D.3∶3∶1∶1

4.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 5.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6 C.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D.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出现该病子女的概率为0 6.如图是患甲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和乙病(等位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3号和8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下列叙述与该家系遗传特性不相符合的是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一) 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1、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只是分离定律。 2、如果包括其它血型,因血型有关的基因有几十对,所以可以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请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如需要,需哪种酶? 蛋白质合成过程需酶。主要有:解旋酶(转录),RNA聚合酶(转录),氨基酸缩合酶(翻译)等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答案1:3, 1:2:1和3:1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含有两个A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 如果F2为9:6:1,则表示只有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中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2:1 如果F2为15:1,则表示只要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3:1 因此答案是1:3, 1:2:1和3:1不遵循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因素有哪些? 1.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若是无性生殖一

定不遵循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种生物有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基因,而后代中隐形纯合子(或显性或杂合)会出现死亡现象导致不遵循定律 3.细胞质遗传由于只与母方有关并且不具有等概率性,也不遵循 4.理想值总是于实际有些差距,这也是原因遗传,怎样做这类遗传题?尤其是遗传图谱的还有推断的?有无口决?中华考试网先判断显性还是 隐性:无中生有是隐形;生女患病是常隐。有中生无是显性,生女正常是常显伴X显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伴X隐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为什么说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何理解? 1)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3)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 胞学基础。 谁可以提供一些辨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的方法呀? 一看染色体的个数若是奇数则为减二;二若为偶;再 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二三若有同源染色体再 看有无四分体时期有无联会时期等减一的特征时期若有为减一若无则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组 而一个染色体组里的染色体是都不同的因此看有没有同源 染色体只需看染色体长的一样不一样做题时形状一样的染

重难点3.1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一)(解析版)

重难点03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历来是高考的必考重点和难点,而且常考常新,题型可能是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即自由组合定律,还可能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等。作为高考中生物部分的“压轴”大题,一般会在不同小题中设置层层递进的难度,作为选拔尖子生的手段。 【满分技巧】 1.在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足够的练习量,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2.回归课本,从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把握遗传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向。 3.注意答题规范,学会正确运用各种遗传符合和图解。 【必备知识】 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2.判断或验证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实验方法(杂交、自交、测交的适用生物和应 用范围) 3.各种异常分离比的产生原因、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特点、判断方法 【限时检测】 1.(2019全国卷II·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2.(2020福建省检·6)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 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 B X b ×X B 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 b X b 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 B.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3 C. 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D.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 b 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 【答案】D 【解析】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男孩的基因型为X b X b Y,是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A选项错误;X b X b Y 个体长大后若有生育能力,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3 条性染色体任意两条移向一极,另外一条性染色体移向另一极,理论上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种类及比例为X b ﹕X b X b ﹕X b Y﹕Y=2﹕1﹕2﹕1,含Y 精子包括“X b Y”和“Y”两种类型,因此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2,B选项错误;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X b 和X B Y,可判断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X b 的姐妹染色体单体未分离导致的,C 选项错误;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 b 来自母亲,母亲的X b 可能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故D选项正确。 3.(2020厦门市高三上期末·26).鹦鹉控制绿色(A)、黄色(a)和条纹(B)、无纹(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绿色条纹,F2的表现型比例为7:1:3:1,研究得知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精选: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题组4 1.(10正定高三月考)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 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 A .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单体中 C .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 2个,分别位于同一个DNA 分子的两条链中 2.(10正定高三月考)一只雄蜂和一只雌蜂交配产生F 1代,在F 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 2代中,雄蜂基因 型共有AB 、Ab 、aB 和ab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的AaBb 、Aabb 、aaBb 和aabb4种,则亲代的基因型是 ( ) A. aabb ×AB B. AaBb ×Ab C. Aabb ×aB D. AABB ×ab 3.(10正定高三月考)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 的残翅白眼雄蝇。 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A 一长翅,a 一残翅)和X 染色体(B 一红眼,b 一白眼)上,在 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染色体组成为XXY 的白眼雄蝇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异常的精子 XY 与正常卵细胞结合 C .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 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X b ,AX b ,a D .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 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X b ,AX b ,a 4、(10平遥高三月考)椎实螺外壳的螺旋方向,右旋对左旋是显性。杂交实验,当右旋♀×左旋♂时,F 1 为右旋;当左旋♀×右旋♂时,F 1为左旋,则椎实螺外壳螺旋方向的遗传( ) A 遵循伴性遗传的规律 B 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 5、(10平遥高三月考)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 A 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 他们的孩子是Rh 阴性的可能性是1/2 C 他们的孩子中有3/4 能够产生淀粉酶 D 他们的孩子中可能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类型的 7.(10南京高三测试)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一4是杂合子 B .Ⅲ一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 .Ⅲ一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8(10安徽高三联考)已知玉米高秆(D )对矮秆(d )为显性, 抗病(R )对易感病(r )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 ) 和乙(ddrr )杂交得F 1,再用F l 与玉米丙杂交(图 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 .DdRr B .ddRR C .ddRr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4)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恰好是反交种的母方和夫方。 5)回交:(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再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回交的目的是使亲本的优良特性在杂种后代中慢慢加强,而把非轮回亲本的某一优点转移到杂种。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非等位基因: 5)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6)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4)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5)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6)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二、显隐性状的判断 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A→A、B,B为隐性性状 3、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说的核心: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说 2.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茎秆紫色(Y)对茎秆绿色(y)为显性,以基因型为ddYY和Ddyy的玉米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高秆绿茎植株种植,并让它们相互受粉,则后代中高秆绿茎与矮秆绿茎的比例为() A.5∶1 B.8∶1 C.3∶1 D.9∶7 3.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交配结果如表所示。 1 A.1∶1∶1∶1 B.3∶1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2013·南昌模拟)Le基因是豌豆株高性状的决定性基因,与赤霉素合成有关,其两个等位基因t比T少1个核苷酸。隐性基因t产生的酶活性(反应效应)相当于正常酶的1/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e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控制赤霉素合成 B.TT和tt杂交产生的一个F1植株中酶活性将是正常植株中酶活性的1/20 C.用赤霉素处理tt植株,不能使它生长为高植株 D.突变起因于基因Le的缺失 5.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决定其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产物3显红色,产物1和产物2均显白色。下列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纯合的白花香豌豆与纯合的白花香豌豆杂交,F1为白花 B.如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豌豆ccrr杂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 C.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bX r的配子占1/4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D.白眼残翅雄果蝇不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 7.对于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①、②、③、④,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据此推断,一定属于伴性遗传的是(注:每类家庭人数200~300)() A.①③④B.①②③C 8.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知识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

高三生物 遗传规律、伴性遗传测试题

遗传规律、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豚鼠,若这对豚鼠再生两只小豚鼠,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率是 A.1/4 B.3/8 C.3/16 D.7/16 A B C D 果蝇的体色与翅形香豌豆的花色与花粉牵牛花的叶形与花色玉米的粒形与粒色 灰身长翅50% 黑身残翅50% 紫花、长粒44% 紫花、圆粒6% 红花、长粒6% 红花、圆粒44% 红花阔叶37.5% 红花窄叶12.5% 白花阔叶37.5% 白花窄叶12.5% 有色饱满73% 有色皱缩2% 无色饱满2% 无色皱缩23% 3.下列关于遗传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可产生D、d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数目比例为1∶1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往往也越多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4.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研究发现,让多对黄鼠交配,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鼠的黑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C.子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黄鼠与黑鼠交配,任一代中黄鼠都约占1/2 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6.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7.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8.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种子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4:4:1 B.3:2:1 C.3:5:1 D.1:2:1 9.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突破练第29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 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为闭花受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既证明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又否定了融合遗传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答案C 2.(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某哺乳动物有角与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父本与无角母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中: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关于子代 雌雄个体中性状分离比差异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A.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 C.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 D.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 答案D 解析若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无角为显性性状,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全为无角,或雌雄个体均为一半有角、一半无角,与题干不相符,则有角和无角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A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雄个体有角和无角的比例为2∶1,与题干不相符,B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计算出子一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与题干不相符,C项错误;若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计算出子一代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与题干相符,D项正确。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doc

高二生物同步测试(2) ----生物的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合适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从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中任意取两粒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豌豆,它们都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A.1/4 B.1/16 C.9/16 D.1/9 2.表现型正常的父母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可能是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患白化病女儿的几率分别是 A.1/4,1/8 B.1/2,1/8 C.3/4,1/4 D.3/8,1/8 3.一对夫妇为单眼皮,丈夫的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明显地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一定是 A.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不能确定4.下列不属于配子基因型的是 A.b B.aBd C.AabD D.ab 5.一个基因型为AaBbDDEe的个体,形成的雄性生殖细胞有多少种 A.4 B.8 C.16 D.32 6.纯种黄皱豌豆与纯种绿圆豌豆杂交,从理论上分析,F2中新表现类型所占比例为A.6/16 B.1/2 C.4/9 D.5/8 7.两株黄色园粒豌豆杂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类型:黄色园粒与绿色园粒。F1中绿色园粒所占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2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男孩和一个正常的女孩。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纯合体的几率为 A.1/4 B.1/6 C.1/8 D.1/16 9.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引起的,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 A.1/3 B.2/4 C.2/3 D.1/4 10.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11.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有Y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雄猴的神经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