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Jack 学号5201314 班级:888 实验时间:2015.2.28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5.2.29

教务部制

基波和五次谐波基波和七次谐波

基波、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合成:

基波、三次谐波、五次和七次谐波合成:深圳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用纸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一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原理 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2、3、4、...、n 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 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各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见表1-1 表1-1 各种不同波形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下) 1.方波

2.三角波 3.半波 4.全波 5.矩形波 三、预习要求 在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中关于周期性信号傅利叶级数分解的有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 50HZ方波信号的频谱。 2. 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脉冲宽度为1;周期为4;则基波角频率为0.5pi 3. 使用不同频率的谐波合成方波信号;注意观察随着谐波数的增加合成的波形发生的变化。 4. 使用不同频率的谐波合成矩形脉冲信号;注意观察随着谐波数的增加合成的波形。 五、思考题 1.什么样的周期性函数没有直流分量和余弦项?

附: 1. 50HZ方波信号的频谱。 >> w1= ; %基波角频率 >> n=0:1:30; >>bn= ; %三角级数中系数bn,参考书p122 >> stem(n*w1,bn),grid on >> xlabel('\omega(rad/s)'),ylabel('bn') >> title('方波信号频谱分析图') 2. 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脉冲宽度为1;周期为4;则基波角频率为0.5pi tao= ; w1= ; n=-15:1:15; fn= ; %矩形脉冲级数系数fn,参考书p130,用matlab自带函数sinc stem(n,fn),grid on xlabel('n'); ylabel('Fn'); title('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图'); 3. %使用不同频率的谐波合成方波信号;注意观察随着谐波数的增加合成的波形 %发生的变化。 t=-1:0.001:1; omega=2*pi; y=square(2*pi*t,50); plot(t,y);grid on xlabel('t'); ylabel('周期方波信号'); axis([-1 1 -1.5 1.5]); n_max=[1 3 5 11 47]; N=length(n_max); for k=1:N n=1:2:n_max(k); b=4./(pi*n); x=b*sin(omega*n'*t); figure; plot(t,y) hold on; plot(t,x); hold off; xlabel('t'); ylabel('部分和的波形');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张志鹏 报告人:曹安琪许儒满组号: 学号2013130066 2013130056实验地点N413 实验时间:2015 年 4 月7 日 提交时间: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3、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信号产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三种波形。 2、改变波形的频率、幅值、占空比、观察三种波形的变化,了解其中的一些极限值。 三、预备知识 阅读原理说明部分有关MAX038的资料,熟悉管脚的排列及其功能。 四、实验仪器 1、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五、实验原理 1、MAX038的原理 MAX038是单片精密函数信号产生器,它用±5V电源工作,基本的振荡器是一个交变地以恒流向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驰张振荡器, 同时产生一个三角波和矩形波。通过改变COSC 引脚的外接电容和流入IIN引脚的充放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输出信号频率,频率范围为0.1Hz~20MHz。流入IIN 的电流由加到FADJ 和DADJ 引脚上的电压来调制, 通过此两引脚可用外接电压信号调整频率和占空比。MAX038 内部有一个正弦波形成电路把振荡器的三角波转变成一个具有等幅的低失真的正弦波。三角波、正弦波和矩形波输入一个多路器。两根地址线A0和A1从这三个波形中选出一个, 从OUT引脚输出2V(峰锋值)振幅的信号。三角波又被送到产生高速矩形波的比较器 (由SYNC 引脚输出),它可以用于其它振荡器, SYNC 电路具有单独的电源引线因而可被禁止。另外, PDI、PDO 引脚分别是相位检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 本信号源没有使用。

实验四 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并安装一个电路使之能够产生方波,并从方波中分离出主要谐波,再将这些谐波合成为原始信号或其他周期信号。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1kHz,幅度为5V; (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3次谐波; (3)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2.提高要求 设计5次谐波滤波器或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并与基本要求部分作对比,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3. 创新要求 用类似方式合成其他周期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 分析项目的功能与性能指标: 该项目一是产生方波,二是对方波进行分解与再合成。其中主要涉及方波发生电路,滤波器以及加法电路。为了使合成波形相位相等,还需要用到移相电路以及比例放大电路。 二、电路设计(预习要求) (1)电路设计思想(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表述): 采用电压比较器输出方波(占空比达50%),用二阶带通滤波器分别滤出基波、三次、五次谐波。将三次和五次谐波移相使其与基波相位相同,最后用运放同时实现比例与加法运算,得到叠加波形。 (2)电路结构框图(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画出): 图1 (3)电路原理图(各单元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元器件选择说明):

图2 如上图,整个电路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标注为部分一~部分五。 部分一是方波产生电路,利用电压比较器。通过电容的充放电形成电压振荡,振荡中进行电压比较输出方波。由频率的计算公式 ,令f=1kHz ,分别取C1=100nF , R1=10k Ω,则计算得。取R3=10k Ω,则R2=3.2k Ω,于是取其临近值3.3k Ω。 部分二是反相比例放大电路,该部分的功能是缩小方波幅值。主要是为了配合部分三的滤波部分,使滤波的幅值不至于过大。 部分三为滤波部分。由上到下分别为基波滤波器(1kHz ),三次谐波滤波器(3kHz ),五次谐波滤波器(5kHz )。三者均采用带通滤波器设计。带通滤波器是只保留频带内的有效信号,而消除高频带和低频带的干扰信号,从而能够实现分理出1k 、3k 、5k 赫兹频率子波的 功能。由放大倍数 ,所以为了使三个滤波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相等,取 。从而使每个通频带的带宽都较小,品质因数较高。 由带宽计算公式,可得三者的带宽分别为39.2Hz ,117.6Hz 和196.1Hz 。 以下对滤波器的其他参数分别进行阐释。基波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1kHz ,由,分 别取C2=C3=10nF ,则计算得R ’=R6+R7=15.915k Ω。根据手边电阻,选取R6=15k Ω,R7=910Ω。根据此带通滤波器的特性,选取R8+R9=R ’=15k Ω+910Ω。R11+R12+R13=2R ’=27k Ω+470 1 2 3 4 5

2007 深圳大学 数据通信 期末

1. 计算机与键盘之间的通信涉及到________传输。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自动 2. _______层将比特转换成电磁信号。 a. 物理 b. 数据链路 c. 传输 d. 以上都不正确 3. 第二层位于物理层和______层之间。 a. 网络 b. 数据链路 c. 传输 d. 以上都不正确 4. 线缆断开会使________拓扑结构的所有传输中断。 a. 网状 b. 总线 c. 星型 d. 主要的 5. 在TDM中,相同数据速率的n个信号源,每帧包含________个时隙。 a. n b. n+1 c. n-1 d. 0~n 6. 防护频带增加带宽用于_______。 a. FDM b. TDM c. WDM d. 以上都不正确 7. 1类UTP电缆最常用于_______网络。 a. 快速以太网 b. 传统以太网 c. 红外 d. 电话 8. 具有40个输入端和50个输出端的单级交换机,需要_____个交叉点。 a. 40 b. 50 c. 90 d. 2000 9. ________是时分交换机。 a. 时隙交换机 b. TDM总线 c. 交叉点 d. (a)和(b) 10. ________校检方法使用多项式 a. 简单奇偶校检 b. 两维奇偶校检 c. CRC d. 校检和 11. 在循环冗余校检中,_________是CRC。 a. 除数 b. 商 c. 被除数 d. 余数 12. 对于一个n-1大小的滑动窗口(n个序列号),最大能够有_______已经发送但没有被确认的帧。 a. 0 b. n-1 c. n d. n+1 13. ARQ表示______。 a. 自动重复量化 b.自动重复请求 c. 自动重传请求 d.确认重复请求 14. 在_______随机访问方法中不存在冲突。 a. ALOHA b. CSMA/CD c. CSMA/CA d. 令牌传递 15. _______是由以太网使用的访问协议。 a. CSMA b. CSMA/CD c. CSMA/CA d. 令牌传递 16. 一个以太局域网上有40个站点,一个10端口的网桥将此LAN分段,每个站点的平均有效速率是_________。 a. 1.0 Mbps b. 2.0 Mbps c. 2.5 Mbps d. 5.0Mbps 17. 通过比较自己地址表和帧的________,网桥决定转发或过滤帧。 a. 第二层信源地址 b. 源节点的物理地址 c. 第二层信宿地址 d. 第三层信宿地址 18. 一个_______实际上是一个多端口中继器。 a. 网桥 b. 路由器 c. VLAN d. 集线器 19. 4.5.6.7这个IP地址所属的类别是_______。 a. 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20. 一个C类子网掩码中有25个1,它能确定_____个子网。 a. 2 b. 8 c. 16 d. 0

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实践 第七次实验 实验名称: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院(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 姓名:姜勖学号:06A11315 实验室:104实验组别:27 同组人员:徐媛媛实验时间:年月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并安装一个电路使之能够产生方波,并从方波中分离出主要谐波,再将这些谐波合成为原始信号或其他周期信号。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1kHz,幅度为5V; (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3次谐波; (3)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2.提高要求 设计5次谐波滤波器或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并与基本要求部分作对比,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3.创新要求 用类似方式合成其他周期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 分析项目的功能与性能指标: 功能:通过振荡电路产生一个方波,并将其通过滤波得到1、3、5次谐波,最后通过加法电路合成新的波形。 性能指标: (1)方波:频率1KHz,幅度5V。 (2)滤波器:基础要求从方波中提取基波和三次谐波,提高要求提取五次谐波。 (3)移相电路:通过移相电路调节滤出来的1、3、5次谐波相位,使得其与原方波相位差近似为0。

(4)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和5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 1、信号的产生 通过震荡电路产生1kHz ,幅度为5V 的方波信号。 2、滤波器的设计 根据方波的傅里叶展开式: 可知原信号分解只包含奇次谐波分量。因此设计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可将各次谐波滤出。 3、相位校正电路 由于滤波器用到了对不同频率有不同响应的储能元件,对于滤除的波形会产生附加相位。若要让各次谐波叠加出原有信号,必须调节其相位使之同相。用全通滤波器可在不影响相对幅度的前提下改变相位。 4、加法电路 将滤除的基波、3次谐波、5次谐波相加,得到近似的方波信号。对于滤波器对不同频率分量不成比例的衰减,可在加法电路中选择合适的比例给予响应的补偿。 二、电路设计(预习要求) (1) 电路设计思想(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表述): 1、信号发生电路: 利用运放和RC 回路构成振荡电路,通过分别调节正反向RC 回路的时间常数和运放同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来调节震荡电路的频率以及占空比。用一对稳压二极管限制输出电压幅度,并对稳压管导通压降进行一定的补偿。 2、有源带通滤波器: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有源带通滤波器,将所需频率的信号以尽量小的衰减输出,同时对其它频率有非常大的衰减。因此需要增加滤波器的阶数。初步选择采用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通过理论计算,调节其中一个电阻来改变中心频率。根据实际搭出的电路效果,可尝试使用四阶有源带通滤波器,以求获得更好的滤波效果。 3、相移电路: 由于滤波器难免对滤出的谐波分量产生附加相位,需要在选频电路之后加一全通网络校正相位,抵消相位差。移向电路有两种,分为正向移向和反向移向。 4、加法电路 将所得到的各次谐波分量叠加,得到近似的方波。同时,加法电路可对滤波对原信号分量的衰减进行补偿。 (2) 电路结构框图(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画出): 基础要求:因基础要求与提高要求相比,除缺少5次滤波与移相电路外,其余部分均相同,其结构框图已包含在提高要求的框图中,故不单独列出。 提高要求: (3)电路原理图(各单元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元器件选择说明): 分工:徐媛媛(滤波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姜勖(方波产生、相移及加法电路设计搭建和调试) 方波振荡及鉴幅电路: 采用迟滞比较及RC 反馈回路以及比较器鉴幅电路,总电路图如下: 设从输出端的对输入端的负反馈电阻分别为1f R 和2f R ,则前部分方波的振荡周期为111222 ln(12)ln(12)f f R R T R C R C R R =+++,通过电位器分别调节1f R 和2f R 的阻值使方波的频率为1kHz ,占空比为50%。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信号分解与合成 --谢格斯110701336 聂楚飞110701324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电信号的分解。 2、掌握带通滤波器的有关特性测试方法。 3、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内容 1、观察信号分解的过程及信号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 2、观察由各次谐波合成的信号。 三、预备知识 1、了解李沙育图相关知识。 2、课前务必认真阅读教材中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分解以及如何将各次谐波进行叠加等相关内容。 四、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一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原理 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它的 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度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电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份提取出来。本实验采用性能较 佳的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网络,因此对周期信号波形分解的实验方案如图2-3-1所示。 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一系列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上。从每一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本实验所用 的被测信号是 1 53Hz左右的周期信号,而用作选频网络的五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 频率分别是「2 2、3 3、4 4、5 5,因而能从各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 次谐波。其中,在理想情况下,如方波的偶次谐波应该无输出信号,始终为零电平,而奇次谐波则具有很好的幅度收敛性,理想情况下奇次谐波中一、三、五、七、九次谐波的幅度比应为1: (1/3):(1/5):(1/7):(1/9)。但实际上因输入方波的占空比较难控制在50%,且方 波可能有少量失真以及滤波器本身滤波特性的有限性都会使得偶次谐波分量不能达到理想零的情况。 六、实验步骤 1、把系统时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 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53Hz左右(其中在50Hz ~ 56Hz之间进行选择,

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2012试卷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卷 A/B 卷 B 课程编号 2213991001-8 课程 名称 信号与系统 学分 3. 5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年 月 日 3分,共15分) 信号)32cos(][-=n n x 是周期信号。( ) 系统)1()1()(t x t x t y -+-=是线性、稳定系统。( ) 分析一个系统的响应,既可以从时间域分析也可以从频域分析。( ) 因果稳定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极点一定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 ) 许多不满足绝对可积条件的连续时间函数也存在傅里叶变换。( ) 3分,共36分) )3 4()3 2(][n j n j e e n x +=π ,该序列是( )。 A. 非周期序列 B.周期3=N C. 周期83=N D. 周期24=N 积分?---2 2 )3(dt t e t σ等于( )。 A. 0 B. 1 C. 3e D. 3-e 周期性非正弦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其特点是( )。 A. 频谱是连续的,收敛的 B. 频谱是离散的,谐波的,周期的 C. 频谱是离散的,谐波的,收敛的 D. 频谱是连续的,周期的 一信号)(t x 的最高频率为Hz 500,则利用周期冲激串采样得到的采样信号)(nT x 能唯一表示出原信号的最大采样周期为( )秒。 A. 500 B. 1000 C. 0.05 D. 0.001 如某一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s H 的所有极点的实部都小于零,则( )。

C. ∞<)(t h D. ?∞ =t dt t h 0)( 6. 若时间信号)(t x 存在傅立叶变换,且)(t x 是实信号和奇信号,则其傅立叶变换)(jw X 是( )。 A. 实且偶 B. 实且奇 C. 纯虚且偶 D. 纯虚且奇 7. 设]3[][][--=n u n u n f ,则==][*][][n f n f n y ( )。 A.0}1,1,1{ B. 0}2,2,2{ C. 0}1,2,2,2,1{ D. 0}1,2,3,2,1{ 8. 已知信号)(t x 的傅里叶变换)()(0w w jw X -=δ,则)(t x 为( )。 A. t jw o e π21 B. t jw o e -π21 C. )(21t u e t jw o π D. )(21t u e t jw o -π 9. 有一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其频率响应1 1 )(+=jw jw H ,对于某一输入)(t x ,所得输出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 3)(1(1 )(++= jw jw jw Y ,则该输入)(t x 为( )。 A.)(3t u e t -- B. )(3t u e t - C. )(3t u e t - D. )(3t u e t 10. 信号)35(t x -是( )。 A.)3(t x 右移5 B. )3(t x 左移35 C. )3(t x -左移5 D. )3(t x -右移3 5 11. 下列各表达式错误的是( ). A. )()0()()(t f t t f δδ= B. )()(*)(00t t f t t t f -=-δ C. )()()(00 t f dt t t t f =-?∞ ∞ -δ D. )()0()()(000t t f t t t t f -=--δδ 12. 已知)()(jw X t x ?,则)2 (t x -的傅里叶变换为( )。 A. )2(2w j X - B. )2(2w j X - C. )2 (21jw X D. )2(21jw X - 三、请画出)1()1()()(---=t u t t tu t f 的图形,其中)(t u 为单位阶跃信号。 (9分)

典型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典型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实验项目性质:普 通 所属课程名称:工程测试技术 实验计划学时:2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的合成、分解原理,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和特点。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周期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在有限区间内,凡满足狄里赫利条件的周期信号x(t)都可以展开傅里叶三角函数级数。 001001 ()(cos sin )2 cos()(1,2,3,)2n n n n n n n a x t a n t b n t a A n t n ωωω?∞=∞==++=+-=∑∑ 式中 0a ——常值分量 00/20/202()T T a x t dt T -=? n a ——余弦分量的幅值

00/20/202()cos T n T a x t n tdt T ω-=? n b ——正弦分量的幅值 00/20/202()sin T n T b x t n tdt T ω-=? n A ——n 次谐波的振幅,是n 的偶函数 n A = n ?——n 次谐波的相角,是n 的奇函数 arctan n n n a b ?= 可见,周期信号是由周期信号是由一个或几个、乃至无穷多个不同频率的谐波叠加而成的。也就是说,复杂周期信号是由几个乃至无穷多个简单的周期信号组成的,这些组成的周期信号的频率具有公约数,周期具有公共的周期。 因此,周期信号可以分解成多个乃至无穷多个谐波信号。反过来说,我们可以用一组谐波信号来合 成任意形状的周期信号。 例如对于如右图所示的方 波,其时域描述表达式为 000()()02()02x t x t nT T A t x t T A t =+????<

下载- 深圳大学

实验四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的测定方法; 学习和理解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测量系统和环节的频率特性。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正确绘出对象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图。 三实验原理 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及原理:见图5-1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G(jω)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出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 (4-1) 图4-1 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4-2)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4-2)表示为: (4-3) (4-4)将频率特性测试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值和相位。频率特性测试数据经相关器运算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3)和式(4-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做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协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相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q-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2 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4-2, 图4-3。 2.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定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5.01 += S S G 模拟电路图如下: 图4-2 被测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r(t)取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信号,观察c(t)波形,不失真稳定情况下测定r(t),c(t)的幅值和相位。 2.2 二阶系统的开环、闭环的频率特性测定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0(10 += S s S G 单位反馈系统的模拟电路图为: 图4-3 被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r(t)取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信号,观察c(t),e(t)波形,不失真稳定情况下测定r(t),c(t),e(t)的幅值和相位。 四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TDN-AC/ACS+系统一套; 2) 计算机一台; 3) 短路块,连线,探头若干。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 信号分解与合成 --谢格斯 110701336 聂楚飞110701324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电信号的分解。 2、掌握带通滤波器的有关特性测试方法。 3、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内容 1、观察信号分解的过程及信号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 2、观察由各次谐波合成的信号。 三、预备知识 1、了解李沙育图相关知识. 2、课前务必认真阅读教材中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分解以及如何将各次谐波进行叠加等相关内容. 四、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一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原理 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度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电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份提取出来。本实验采用性能较佳的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网络,因此对周期信号波形分解的实验方案如图2-3—1所示。 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一系列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上。从每一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本实验所用的被测信号是Hz 531=ω左右的周期信号,而用作选频网络的五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频 率分别是543215432ωωωωω、、、、 ,因而能从各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次谐波.其中,在理想情况下,如方波的偶次谐波应该无输出信号,始终为零电平,而奇次谐波则具有很好的幅度收敛性,理想情况下奇次谐波中一、三、五、七、九次谐波的幅度比应为1:(1/3):(1/5):(1/7):(1/9)。但实际上因输入方波的占空比较难控制在50%,且方波可能有少量失真以及滤波器本身滤波特性的有限性都会使得偶次谐波分量不能达到理想零的情况。 六、实验步骤 1、把系统时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Hz 53左右(其中在Hz Hz 56~50之间进行选择,

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进一步了解波形分解与合成原理。 ? 进一步掌握用傅里叶级数进行谐波分析的方法。 ? 分析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了解矩形脉冲信号谐波分量的构成。 ? 观察矩形脉冲信号通过多个数字滤波器后,分解出各谐波分量的情况。 ? 观察相位对波形合成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信号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 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是信号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一个时域上的周期信号,只要满足荻里赫勒(Dirichlet)条件,就可以将其展开成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由于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物理含义比较明确,所以本实验利用三角形式实现对周期信号的分解。 一个周期为T 的时域周期信号()x t ,可以在任意00(,)t t T +区间,精确分解为以下三角形式傅里叶级数,即 0001()(cos sin ) k k k x t a a k t b k t ωω∞ ==++∑ 2.2 矩形脉冲信号的幅度谱 一般利用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计算周期信号的幅度谱。 0()jk t k k x t X e ω∞ =-∞ = ∑ (3) 式中0/2 /2 1()T jk t k T X x t e dt T ω--= ? 。计算出指数形式的复振幅k X 后,再利用单边幅 度谱和双边幅度谱的关系:0 2,0 ,0k k X k C X k ?≠?=?=??,即可求出第k 次谐波对应的振

幅。 内容: (1)方波信号的分解。调整“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各主要器件,通过TP1~TP8观察500Hz方波信号的各次谐波,并记录各次谐波的峰峰值。 (2)矩形波信号的分解。将矩形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变为25%,再通过TP1~TP8观察500Hz矩形脉冲信号的各次谐波,并记录各次谐波的峰峰值。 (3)方波的合成。将矩形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再变为50%,通过调节8位拨码开关,观察不同组合的方波信号各次谐波的合成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相位对矩形波合成的影响。将SW1调节到“0110”,通过调节8位拨码开关,观察不同组合的方波信号各次谐波的合成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项目 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四、实验器材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步骤 5.1 方波信号的分解 ①连接“信号源与频率计模块”的模拟输出端口P2与“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模拟输入端口P9; ②将“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的模式切换开关S2置信号源方式,扫频开关S3置off,利用波形切换按钮S4产生矩形波(默认方波,即占空比为50%),利用频率调节按钮ROL1保证信号频率为500Hz; ③将“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模块的8位拨码开关调节为“00000000”; ④打开信号实验箱总电源(右侧边),打开S2、S4 两模块供电开关; ⑤用示波器分别观察测试点“TP1~TP7”输出的一次谐波至七次谐波的波形及TP8处输出的七次以上谐波的波形; ⑥根据表1,记录输入信号参数及测试结果。 5.2 矩形波信号的分解 ①按下“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的频率调节按钮ROL1约1秒钟后,数码

信号与系统实验五信号的采样与还原.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名称:信号的卷积实验 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指导教师:廉德亮 报告人:学号:班级:二班 实验时间: 2015年6月04日 提交时间: 2015年6月18日

由此可见,当φ=0或是2π的整数倍时,如右图,x(t) 可以完全恢复。 当2 π φ=-时,()sin( )2 s x t t ω= 该信号在采样周期2s πω整数倍点上的值都 是零;因此 在这个采样频率下所产生的信号全是零。当这个零输入加到理想低通滤波器上时,所得输出当然也都是零。 实验步骤 1、把系统时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S1、S2)。 2、用示波器测试H07“CLKR ”的波形,为256kHz 的方波,用导线将H07“CLKR ”和H12连接起来。 3、用示波器测试H01“2kHz ”的输出波形,为2kHz 的方波,用导线连接H01“2kHz ”和H02“输入”。 4、通过测试钩T01观察输入的方波经过截止频率为2kHz 的低通滤波器后得到2kHz 的正弦波。抽样电路将对此正弦波进行抽样,然后经过还原电路还原出此正弦波。 5、用示波器观察测试钩T08“抽样脉冲序列”的波形。通过按键“频率粗调”和按键“频率细调”可以改变抽样脉冲序列的频率。抽样脉冲序列的频率的最小值为500Hz 最大值为11.5kHz 。同样通过“占空比粗调”按键和“占空比细调”按键可以调节抽样脉冲序列的占空比。“复位”按键可以使抽样脉冲序列的频率复位为500Hz 且占空比最小。通过调节抽样脉冲的频率可以实现欠采样、临界采样、过采样。 6、用示波器观察T02“抽样信号”的波形。 7、观察抽样信号经低通滤波器还原后的波形T03。 8、改变抽样频率为fs<2B 和fs ≥2B ,观察抽样信号(T02)和复原后的信号(T03),比较其失真程度。 实验数据 原信号2kHz 正弦波 单通道 抽样脉冲序列

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实践 第七次实验 实验名称: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院(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 姓名:姜勖学号:06A11315 实验室:104实验组别:27 同组人员:徐媛媛实验时间:年月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并安装一个电路使之能够产生方波,并从方波中分离出主要谐波,再将这些谐波合成为原始信号或其他周期信号。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1kHz,幅度为5V; (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3次谐波; (3)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2.提高要求 设计5次谐波滤波器或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并与基本要求部分作对比,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3.创新要求 用类似方式合成其他周期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 分析项目的功能与性能指标: 功能:通过振荡电路产生一个方波,并将其通过滤波得到1、3、5次谐波,最后通过加法电路合成新的波形。 性能指标: (1)方波:频率1KHz,幅度5V。 (2)滤波器:基础要求从方波中提取基波和三次谐波,提高要求提取五次谐波。 (3)移相电路:通过移相电路调节滤出来的1、3、5次谐波相位,使得其与原方波相位差近似为0。

(4)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和5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 1、信号的产生 通过震荡电路产生1kHz ,幅度为5V 的方波信号。 2、滤波器的设计 根据方波的傅里叶展开式: 可知原信号分解只包含奇次谐波分量。因此设计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可将各次谐波滤出。 3、相位校正电路 由于滤波器用到了对不同频率有不同响应的储能元件,对于滤除的波形会产生附加相位。若要让各次谐波叠加出原有信号,必须调节其相位使之同相。用全通滤波器可在不影响相对幅度的前提下改变相位。 4、加法电路 将滤除的基波、3次谐波、5次谐波相加,得到近似的方波信号。对于滤波器对不同频率分量不成比例的衰减,可在加法电路中选择合适的比例给予响应的补偿。 二、电路设计(预习要求) (1) 电路设计思想(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表述): 1、信号发生电路: 利用运放和RC 回路构成振荡电路,通过分别调节正反向RC 回路的时间常数和运 放同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来调节震荡电路的频率以及占空比。用一对稳压二极管限制输出电压幅度,并对稳压管导通压降进行一定的补偿。 2、有源带通滤波器: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有源带通滤波器,将所需频率的信号以尽量小的衰减输出,同时对其它频率有非常大的衰减。因此需要增加滤波器的阶数。初步选择采用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通过理论计算,调节其中一个电阻来改变中心频率。根据实际搭出的电路效果,可尝试使用四阶有源带通滤波器,以求获得更好的滤波效果。 3、相移电路: 由于滤波器难免对滤出的谐波分量产生附加相位,需要在选频电路之后加一全通 网络校正相位,抵消相位差。移向电路有两种,分为正向移向和反向移向。 4、加法电路 将所得到的各次谐波分量叠加,得到近似的方波。同时,加法电路可对滤波对原 信号分量的衰减进行补偿。 (2) 电路结构框图(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画出): 基础要求:因基础要求与提高要求相比,除缺少5次滤波与移相电路外,其余部分均相同,其结构框图已包含在提高要求的框图中,故不单独列出。 提高要求: (3)电路原理图(各单元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元器件选择说明): 分工:徐媛媛(滤波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姜勖(方波产生、相移及加法电路设计搭建和调试) 方波振荡及鉴幅电路: 采用迟滞比较及RC 反馈回路以及比较器鉴幅电路,总电路图如下: 设从输出端的对输入端的负反馈电阻分别为1f R 和2f R ,则前部分方波的振荡 周期为111222 ln(12)ln(12)f f R R T R C R C R R =+++,通过电位器分别调节1f R 和2f R 的阻值使方波的频率为1kHz ,占空比为50%。

实验二、 波形合成与分解

实验二 波形合成与分解 1.实验目的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的合成、分解原理,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加深对傅里叶变换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2.实验原理 根据傅里叶分析的原理,任何周期信号都可以用一组三角函数)}cos();{sin(00t n t n ωω的组合表示,即: )2sin()2cos()sin()cos()(020201010t b t a t b t a a t x ωωωω++++= 即可以用一组正弦波和余弦波来合成任意形状的周期信号。 3.实验内容 (1) 方波的合成 图示方波是一个奇谐信号,由傅里叶级数可知,它是由无穷个奇次谐波分量 合成的,本实验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示它的合成。方波信号可以分解为: ,9,7,5,3,1,1)2sin(2)(10=?=∑∞ =n n t nf A t x n ππ 用前5项谐波近似合成50Hz,幅值为3的方波,写出实验步骤。 a.只考察从 0=t s 到10=t s 这段时间内的信号。 b.画出基波分量)sin()(t t y =。 c.将三次谐波加到基波之上,并画出结果,并显示。 3/)*3sin()sin()(t t t y += d.再将一次、三次、五次、七次和九次谐波加在一起。 9/)*9sin(7/)*7sin(5/)*5sin(3/)*3sin()sin()(t t t t t t y ++++= e.合并从基波到十九次谐波的各奇次谐波分量。 f.将上述波形分别画在一幅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逼近方波的过程。注意“吉布斯现象”。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在信号的连续点收于该信号,在不连续点收敛于信号左右极限的平均值。如果我们用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部分和来近似周期信号,在不连续点附近将会出现起伏和超量。在实际中,如果应用这种近似,就应该选择足够大的N ,以保证这些起伏拥有的能量可以忽略。 (2) 设计谐波合成三角波的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并完成实验。

深圳大学《数字信号处理》2014年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数字信号处理》试卷A 卷 第 1 页 共 2 页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卷 A/B 卷 A 课程编号 2213991201-2213991206 课程名称 数字信号处理 学分 3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2014 年 11 月 21 日 基本题 3分,共15分,对的打√,错的打╳) 对连续时间正弦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的正弦序列,必定是周期序列。( )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是周期函数。( ) 一个稳定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极点可能在单位圆上。( ) 当系统满足可加性和比例性时,我们称它为线性系统。( ) IIR 滤波器主要采用非递归结构。( ) 3分,共15分) 已知序列)(n x 的Z 变换的收敛域为1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十三 信号分解及合成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熟悉波形分解与合成原理。 2、 了解和掌握用傅里叶级数进行谐波分析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数字万用表 3、 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S2 4、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S4 三、 实验原理 (一)信号的频谱与测量 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是对信号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对于一个时域的周期信号 ()f t ,只要满足狄利克菜(Dirichlet)条件,就可以将其展开成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的傅里 叶级数。 例如,对于一个周期为T 的时域周期信号()f t ,可以用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求出它的 各次分量,在区间11(,)t t T +内表示为 () 01 ()cos sin 41,3,5,7,n n n f t a a n t b n t A k Tk ω ∞ ==+Ω+Ω=??? ∑ ()01 ()cos sin n n n f t a a n t b n t ∞ ==+Ω+Ω∑ 即将信号分解成直流分量及许多余弦分量和正弦分量,研究其频谱分布情况。 图1 c a

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 信号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图13-1来形象地表示。其中图(a)是信号在幅度—时间—频率三维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图(b)是信号在幅度一时间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即波形图:把周期信号分解得到的各次谐波分量按频率的高低排列,就可以得到频谱图。反映各频率分量幅度的频谱称为振幅频谱。图(c)是信号在幅度—频率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即振幅频谱图。反映各分量相位的频谱称为相位频谱。在本实验中只研究信号振幅频谱。周期信号的振幅频谱有三个性质: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测量时利用了这些性质。从振幅频谱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频率分量所占的比重。测量方法有同时分析法和顺序分析法。 同时分析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多个滤波器,把它们的中心频率分别调到被测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上。当被测信号同时加到所有滤波器上,中心频率与信号所包含的某次谐波分景频率-致的滤波器便有输出。在被测信号发生的实际时间内可以同时测得信号所包含的各频率分量。在本实验中采用同时分析法进行频谱分析,如图132所示。 (二)方波的分解 我们以下图的方波为例:占空比为50% 方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解析式为:0()2 A t T f t T A t T <≤?? =? -<≤?? 故有 () 01 ()cos sin 41,3,5,7,n n n f t a a n t b n t A k Tk ω ∞ ==+Ω+Ω=??? ∑ 于是,所求级数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