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教案Word版

机械制图教案Word版

机械制图教案Word版
机械制图教案Word版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

【课题】: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图幅、比例、图线、字体的有关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图线的正确绘制;

2.学会绘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

教学相关资料、挂图、模型

【教学内容】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引入新课)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1993)

2.图框格式: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并要在图纸各边的中点处画出对中符号,对中符号用粗实线绘制,线宽不小于0.5㎜,长度是从纸边开始至伸入图框内约5㎜。

3.标题栏的方位:图纸的右下角。

二.比例:

1、比例的定义:图中线性尺寸与实际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三.字体

1、字体的大小:用号数表达:有20、14、10、7、5、3.5、2.5、1.8八种,字高按2的平方根的比率递增,汉字不能小于3.5㎜。

2、字体的宽度与书写要求:宽一般为0.7h。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字,并应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选的简化字。

汉字高度不应小于3.5㎜。

4.数字和字母:分为A型和B型。A型字体笔画宽度为高的1/14,B型字体笔画宽度为高的1/10,并可写成斜体和直体。

四、图线(GB4457.4-2002):

1.线型与应用:只采用粗线和细线两种线宽,它们的比例为2:1,图线组别应优先采用0.5和0.7。

2.图线的画法:

(1)在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

(2)力线相交时,都应以画和长画相交,而不应该是点或间隔。

(3)虚线直线在实线延长线上相接时,虚线应留出间隔,虚线圆弧与实线相切时,虚线圆弧应留出间隔。(4)实际绘图时,图线的首末端应是画和和长画,不应是点。点画线两端应超出轮廓线2-5㎜。

(5)画圆的中心线时,圆心应是画和长画的交点。

(6)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0.7㎜

(7)当图线重合时,优先选择的绘制顺序是: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各种用途的细实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假想线

【小结】主要讲述了国家标准。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

【课题】: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尺寸标注

2.掌握能正确识读尺寸和抄写标注尺寸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及常用尺寸标注法;

3.学会绘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

教学相关资料、挂图、模型

【教学内容】

一、尺寸标注

1.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若采用其它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图样中所标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2.标注尺寸的组成

(1)尺寸界线表示所注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用细实线绘制。它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本身作尺寸界线。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尺寸界线超出尺寸线 2 mm左右。

(2)尺寸线表示所注尺寸的范围,用细实线绘制。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互平行的尺寸线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依次排列整齐。并且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5mm ,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

(3)尺寸数字

(a)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左方或尺寸线的中断处,位置不够时,也可以引出标注。(b)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c )在同一张图上基本尺寸的字高要一致,一般采用3.5号字,不能根据数值的大小而改变。 三、常见的尺寸注法 1、线性尺寸的注写:

A :水平尺寸:尺寸线与所标轮廓线平行,尺寸数字水平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上方处。

B :铅垂尺寸:尺寸线与--------------------,尺寸数字水平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左侧,并使字头向左。

C :倾斜尺寸:尺寸线与所标轮廓线平行,尺寸数字水平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上方处,并使字头向中间倾斜,要求数字必须与尺寸线垂直

2、角度尺寸:尺寸界线用弧线绘制,尺寸数字全部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并使字头垂直向上。

3、圆弧尺寸:尺寸线应从圆的中心穿过,尺寸数字垂直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并在数字前加上直径与半径的代号。如:

4、球面尺寸

【小结】主要讲述了国家标准。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20

20

尽量避免在该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几何作图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锥度的画法、理解圆弧连接的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及常用尺寸标注法

2.图线的正确绘制

3.学会合理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4.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是个难点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模型

【教学内容】

(复习与引入新课)

第三节几何作图

一、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

1.正六边形

2.正五边形

二、斜度和锥度

A

B C

D

F E

1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斜度的比值要化作1∶n 的形式,并在前面加注斜度符号“∠”,其方向与斜度的方向一致。它的特点是单向分布。

2 锥度:是指正圆锥底圆直径与其高度之比,或正圆台的两底圆直径差与其高度之比。是直径差与长度之比,锥度=D/L =D —d/l =1∶n

三、圆弧连接

1.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

2.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3.圆弧连接的步骤:

(1)求连接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它到两被连接的距离均为连接弧半径的条件

(2)求连接点:即连接弧与已知弧的切点 (3)连接:在两连接点之间画出连接圆弧 4.画图

锥度=D/

l=(D-d)/l=2tana=1∶n

五、椭圆的近似画法

【小结】主要讲述了国家标准与圆弧连接画法。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A

O 3

B

A

B

D

K 1

O 1O 2

D O N 1

C

E 1

K

E C

O 4

N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

【课题】:§1.4 平面图形的画法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两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平面图形尺寸的分析与正确标注尺寸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拟定合理的绘图方法和步骤的能力,

解决平面图形的线段和尺寸的分析、特别是连接线段定位尺寸分析能力培养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模型

【教学内容】第四节平面图形的画法

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尺寸分类:

定形尺寸: 是指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形状大小的尺寸

定位尺寸: 是指确定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尺寸

2、基准的定义: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

3.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已知线段:定形尺寸,定位尺寸都已知

中间线段:有定形尺寸,定位尺寸不齐全的

连接线段:只有定形尺寸,没有定位尺寸

二.绘图步骤:

1.准备:确定比例,图幅,固定图纸,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2.绘制底稿

先画基准线,再按顺序画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

3.加深

先粗后细,先曲后直,先水平后垂直

四.画图步骤

1、分析平面图形中哪些是已知线段,哪些是连接线段,以及所给定的连接条件。

2、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关系确定作图基准、定位线

3、依次画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

4、标注尺寸

【小结】主要讲述了平面图形的画法与步骤。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

【课题】::第二节投影法与视图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两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基本几何体的形状

2、掌握正投影的投影规律,能绘制三视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2.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模型

【教学内容】

一、投影法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我们把光线称为投射线(或叫投影线),地面或墙壁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投影法分类

1.中心投影法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有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汇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无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1)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2)正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

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1.真实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直线段实长或平面形的实形。

2.积聚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积聚成点,平面形的投影积聚成直线段。

3.类似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长度变短,平面形的投影为原形的类似形。

二、三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的形成

1)建立三投影面的体系: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即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其中V与H相交为X轴,V与W相交为Z轴,H与W相交为Y轴,XYZ三轴相交为原点O

2)将物体放入三投影体系中进行投影

从物体的前向后投影在V面上所得到的图称为:主视图

--------左向右投影W面-----------------------:左-------------上-----下---H-------------------------:俯------3)将空间的三投影展开,形成平面三视图

方法: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旋转90度,W面向上旋转90度

三、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视图的位置关系

主为准,俯视图在主一正下方,左视图在主的正右方

2、三视图的度量关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高平齐

俯左------宽相等

3、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方位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方位,近是后来远是前

【小结】主要讲述了三视图的三大关系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周次】 【星期】

【课题】:第三节 点的投影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 :两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为树立空间形体概念建立基础

2.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位置的判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1、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2、点的空间位置判断

难点:1、空间点对各投影面的距离及其坐标

2、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3、点的空间位置的判断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三节 一.点的投影及标注 1.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1)将点A 放入三投影体系中,自A 点分别向三投影面作垂线,得三个垂足点,a,’a ’’a ,即得三投影。 2)由此推出点到三面距离分别为(H---Z ,V---Y ,W---X),点的空间位置可确定为(X ,Y ,Z)三个坐标值 2.点的标记:V 面投影用小写字母加一撇:如:a ’ H 面--------------------不加撇:如a W 面--------------------加两撇:如:a ’’ 3.点的投影的坐标位置的确定:

在投影体系中,可得知:V 面由X ,Z 构成,所以V 面上的点也一定是由X ,Z 确

定,故:a ’(x,z),同理:H 面与W 面是相同的方法 二.点的投影规律

点的空间投影可形成长方体,而长方体的对边相等并与投影轴垂直,将空间

体系展开后可出现

1.点的V ,H 面投影連线与X 轴垂直,两点都反映空间点的坐标

2.点的V ,W 面投影連线与Z 轴垂直,两点都反映空间点的坐标

3.点的H ,W 面投影連线与Y 轴垂直,两点都反映空间点的坐标

因此: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举例:已知A(12、12、14),

X

Z

求做A 点的三面投影

三、两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到V ,H ,W 面的距离的差异,就形成了两点之间相对位置

例题:已知图中A ,B 两点的二面投影,求第三面的投影,并比较两点方位关系 解:1)先求两点的第三面投影

2)比较方位:

从V ,H 面看可得:A 左B 右 从V ,W 面-------:A 高B 低 ----H ,--------------: B 前A 后 【小结】主要讲述了点的投影及空间方位的判断 【作业】2-6(1-4),2-7(1-4) 【审核】 【教学后记】

a

X

H

45°

O

Y W

Z

a′

a″

a X

a YW

YH a a Z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

【课题】:第二章:第四节直线的投影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两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为树立空间形体概念建立基础

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直线段对于一个投影面的三种位置。

2.平行线,一般位置线的三面投影

难点:直线的辨认方法,及判断方法和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

第四节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段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

1、直线相对于一个投影面的位置有三种

1)平行:当线段平行投影面时,它的投影长度等于线段长度。是真实性

2)垂直:当线段垂直投影面时,它的投影积聚为一点。是积聚性

3)倾斜:当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小于空间线段。即收缩性

二、直线段对于三个投影面的投影

空间线段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

1、投影面的垂直线

2、投影面的平行线

3、投影面的倾斜线

1)投影面的垂直线:线段的位置是与一个面垂面,与其它两面平行,垂直线有三种类型。即

正垂线:与V面垂直,与H,W面平行的线段称之

铅垂线:---H--------,----V,W--------

侧垂线:---W---- -,----H,V--------

投影:正垂线的投影是:V面为点,H,W为线

铅垂线------------:H面为点,V,W为线

侧垂线------------:W面为点,H,V为线

2)投影面平行线:与一个平行,与另二个面倾斜位置:正平线:与V面平行,与H,W面倾斜-一斜二平水平线:与H面平行,与V,W面倾斜----

侧平线:与W面平行,与V,H面倾斜---

由此得出:三种位置的平行线的投影特征,一斜二平

B

W

O

X

b

H

a

αγ

Y

Z

V

γ

αA

a′

b′a″

b″

投影面的平行线辨认:三面投影中,若有二个面的投影为平行于坐标轴的不相等的直线时,

而另一面投影为一条斜线时,则可以断定它是一个平行线。

3)一般位置线:对于 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称之。

一般位置线的空间位置:可得投影是与三个坐标轴都倾斜,并且投影都比实长短。 辨认:当一条线段的三面投影都是与坐标轴倾斜的线那么它一定是一般位置线。 举例:判断形体上的各线段是什么位置的线段 三、直线上的点

直线上点的投影必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点分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

四、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情况:平行,相交,交叉。

1.两直线平行:空间两直线互相平行,其各组同面投影必然互相平行。

判断:1)一般位置的两条线投影中,若有两面投影两直线都是平行的,则可判断出这两条直线在空间是平行的。

2)而投影面的平行线,其两直线在三面投影上都必须是平行的才能判断出是空间平行的。 2.两直线相交:空间两直线相交,其各组同面投影一定相交,且交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3.两直线交叉:是指两条异面直线。

两直线的同面投影,可能有一组或两组互相平行,但第三组不可能互相平行,有可能相交,但交点不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4.两直线垂直相交:两直线垂直相交,若其中有一条直线平行于某一投影面,则此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互相垂直。

总结:A :线段投影中(1)见有点的投影的线段,一定是垂线(2)见三个投影都为倾斜于投影轴的线段,一定是一般位置线(3)除去上述两种,则一定是平行线

【小结】主要讲述了直线的投影与投影方法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b B

C

a

H

X c A a′

b′V c′

a″O a″O a′a Y X Y H b

W

Y b″

W c″b′b″Z

c′c

c″

【授课日期】 【周次】 【星期】 【课题】:第 章 : 第五节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 :两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掌握三种平面四种类型的投影特征,空间平面的位置判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种平面四种类型的投影特征,空间平面判断

难点: 空间平面的位置判断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

第五节 平面形的投影

一、 平面的投影表示法: 1.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方法有: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2)一直线和直线外的点 3)两平行直线

4)两相交直线

5)任意平面形

2.用迹线表示平面:平面和投影面的交线为平面的迹线。 线构成面,按面的空间位置可将面分为三类,七种 一个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位置有(平行,倾斜,垂直)三种

位置即可得

三种性质: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

二、 平面形在三投影面中的投影

1.投影面的平行面:与一个面平行,与另二个垂直。

1)投影

a) 水平面:平行于H 面,与V ,W 面垂直-----所以可得:H 面是一个真实面,V ,W 面上一条线 b) 正平面:平行于V 面,与H ,W 面垂直----- c) 侧平面:-------W 面,与V ,H 面垂直-----O

X

γβZ

(h)

e g ()

f f′g′

e′f″e″h″g″

h′

Y W

Y H

O

X Z

h ()e k (n)Y W

Y H

e′k′h′

n′h″e″ )n″( ( k″ )

2)投影图:投影面的平行面的三面投影图

3)平行面的辨认

2.投影面垂直面

1)定义:一在个垂直,与另二个倾斜

2)种类:

正垂面:与V面垂直,H,W面倾斜----得投影为:

V面为一线,H,W面为面

铅垂面:与H面垂直,与V,W面倾斜同理推:

侧垂面:同理

3)辨认:若平面形在任意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条倾斜于投影轴的直线段,则它一定是垂面。

3.一般位置平面

1)定义:三个面都倾斜的线。

2)投影:三个面投影都呈缩小的面。

3)辨认:面的投影中:(1) 见只有一条斜线的投影,一定是垂面

(2)见三个投影都为面的面,一定是一般位置平面

(3)另一种是水平面,投影是二条平行于轴线的线和一个真实性的平面。

三、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1.平面上的直线:

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要素: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两点或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平面上的任一直线。

2.平面上的点:

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是:点在平面上的任一直线上,则点在此平面上。

3.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有三种情况:是平面上水平线,平面上正平线,平面上侧平线。

投影特征:符合直线在平面上几何条件,也符合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点。

【小结】主要讲述了平面的投影及其辨认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描述 1、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2、总学时:60学时 3、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电气专业电子信息专业 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6、课程要求:必修 7、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机械制图》 张景耀编《机械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 王冰编《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力编《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机械制图是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行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 本课程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投影理论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分析问题能力、空间想象构形能力以及对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识读和绘制常见机械类专业图样的基本技能;通过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训,掌握应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普高机电专业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三种基本能力:绘图、读图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 2.三种分析能力: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相互转换能力。 3.两种技能:具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 4.工程文化素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达到使学生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实的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又有较熟练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有较敏捷的灵活思维和创新意识,能视野开阔、善于自学,创新思变,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用各种手段较快地、准确地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三《机械制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思路 l、理论知识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绘制简单组 合体正等测图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格遵守 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2、技能要求 (1)能够较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进行手工绘制仪器图和草图。 (2)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图面整洁美观、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 (3)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典型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掌握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具备一定 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3、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掌握:要求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相 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熟练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不仅 要深入理解,还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及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专科的必修技术基础课。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并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定基本能力,并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继续提高。为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各种实训课乃至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机械制图第一章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绪论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由图样定义知识引入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4457.4-2002的含义: GB:表示国标; T4457.4:表示推荐使用的文件号为4457.4; 2002:表示20XX年发布使用的。 一、图纸幅面 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幅面尺寸B×L 二、图框格式和尺寸 1、图框格式 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图框有两种格式: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 同一产品中所以图样均应采用同一种格式。

2、图框尺寸 不留装订边的图纸,其四周边框的宽度相同(均为e) 留装订边的图纸,其装订边宽度一律为25mm,其他三边一致。 三、标题栏和明细栏 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四、看图方向的规定 为了利用预先印制好的图纸,允许将图纸逆时针旋转90°。 为了使图样复制和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应在图纸各边长 §1-2 比例(GB/T4457.4-2002) 一、术语 比例: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原值比例比值为1的比例,即1:1; 2、放大比例比值大于1的比例,如2:1等; 3、缩小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如1:2等。 二、比例系列 三、标注方法 四、选择比例的原则 §1-3字体(GB/T4457.4-2002) 一、基本要求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高度(h)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按照2的比率递增(字宽与字高之比为2:3,字高代表字体的号数);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为h / 2; 4、字母和数字分A型和B 型;

《机械制图(第六版)》教案

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通过新生入学,从学技能到以后就业,无论哪一个工种的操作,必须根据图纸进行操作,为此必须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 三、新课内容 绪论 <一>、图样的内容和作用 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1、装配图 定义:表示组成机器或部件中各种零件间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的图样。 2、零件图 定义:表示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3、如何制造出机器或部件? 根据装配图表示的各零件间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把合格零件装配在一起才能制造出机器或部件。 <二>、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 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

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 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有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作图基础、机械图样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零部件测绘等部分。 2、基本要求 (1)应熟悉国标,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应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理解并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的画法和注法规定。 (4)具备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5)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学习方法提示 1、由“物”画图,由“图想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物体的投影规律。 2、学与练相结合,在学中练,练中学,读画结合,以画促读,通过画图训练促进读图能力的提高。 3、工程图样是国际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一是规律性的投影作图,二是规范性的制图标准。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绪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单元 1 绘制平面图形 1.1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 二、丁字尺 三、三角板 四、圆规和分规 五、曲线板 六、比例尺 引言 前面我们讲述了常用绘图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和注意点,那么在实际的绘

图工作中我们应如何使用工具正确的绘图呢? 教学内容正文 线段的等分法 一、平行线法 二、分规试分法 圆的等分法 一、圆的六等分 二、圆的五等分 三、圆的任意等分 椭圆的画法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两条相互垂直而且对称的轴。 椭圆的几何性质:自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椭圆的长轴。 椭圆的画法 1、理论画法:(同心圆法) 2、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直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已知:长轴 AB 短轴 CD (1)画出相互垂直的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F=OA-OC; (3)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分别交于O 1、O 2 ,再作对称点O 3 、O 4 ; (4)以O 1、O 2 、,O 3 、O 4 各点为圆心,O 1 A、O 2 C、O 3 B、O 4 D为半径,分别画弧, 即得近似的椭圆。 注意:取线段要准确,四段圆弧两两相接于1、2、3、4点,必须注意连接处的光滑过渡。 具体作图如下图: 斜度和锥度 一、斜度 1、斜度的概念:指一直线(平面)相对与另一条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其大小用该两直线(或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来表示。 斜度 = tanα = CA/AB = H/L 斜度 = (H-h)/L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象语言一样的重要工具———图样; 2.了解课程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相关知识:图的描述和常见图的种类 学习重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 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门课程,称为《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从字义来解释,“图”有美术图、立体图、平面图形,这里指的是“平面几何图形”。“制”当“画”讲,“制图”就是画图。“机械”是修饰制图的范围,它指的是绘制机械零件及其设备的图样。【讲授新课】 一、机械制图及图样的的作用 1.机械制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机械图样的图示原理,看图和绘图的方法及其有关标准的课程。 2.图样在工业中的作用(可举例说明下述内容) (1)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2)是技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3)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二、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意义 1.课程性质 是机械及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主要内容 (1)图样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基本制图标准、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以及几何作图知识) (2)投影原理(主要介绍图示原理),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3)机械图样(主要介绍技术工人应知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焊接图等) 3.学习任务 (1)掌握机械基本知识,具备识图和绘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养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 4.学好机械制图的意义 (1)是技术工作的需要; (2)是技术革新的需要; (3)是学好其他技术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的基础 三、学习方法 1.图物对照,反复练习,杜绝交叉作业;(突出“练”字) 2.遵守国标,严格要求,不能随心所欲;(突出“严”字) 3.理论联系实际,多思多想,忌不懂装懂;(突出“勤”字) 4.严格认真,不马虎潦草;(突出“细”字) 5.正确使用绘图仪器,杜绝一物多用。(突出“精”字) 四、工程图学的历史与发展(简单介绍说明) 国外:18世纪,画法几何学———蒙日(法国) 国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画山水序》———宋炳(南宋) 《营造法式》———李诫(北宋) 《新仪象法要》——苏颂(宋代) 《农书》—————王祯(元代)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赵学田(20世纪50年代)

机械制图教案

绪论

第一讲——教学过程 一、我国机械制图的发展历史 在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就能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纹,具有简单的图示能力。 在春秋时代的一部技术著作《周礼﹒考工记》中,有画图工具“规、矩、绳、墨、悬、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已运用设计图,有确定的绘图比例、酷似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建筑规划平面图来指导工程建设,秦汉时期,出现图样的史料记载,并能根据图样建筑宫室。宋代李诫(仲明)所著《营造法式》其中图样包括(平面图、轴测图、透视图)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交通、军事等器械日趋复杂和完善,图样的形式和内容也日益接近现代工程图样。如清代程大位所著《算法统筹》一书的插图中,有丈量步车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制图技术在我国虽有光辉成就,但因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的统治,在理论上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又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致使工程图学停滞不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赵学田教授就简明而通俗地总结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1956年原机械工业部颁布了第一个部颁标准《机械制图》,195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标准《机械制图》,随后又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制图》,使全国工程图样标准得到了统一,标志着我国工程图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技术规定不断修改和完善,先后于1970年、1974年、1984年、1993年修订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并颁布了一系列《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新标准。截止到2003年底,1985年实施的四类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已有14项被修改替代。此外,在改进制图工具和图样复制方法、研究图学理论和编写出版图学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械制图教案(顺序同第六版)

机械制图教案 绪论第一章制图得基本知识 一、本课程得研究对象 1、图样得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得形状、结构与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得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就是研究阅读与绘制机械图样得原理与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得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得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得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得目得与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得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与绘制机械图样得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与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得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得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得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得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与有关得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得瞧图与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瞧图与画图技能。 由图样定义知识引入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11 图纸幅面与格式 GB/T4457、42002得含义: GB:表示国标 ; T4457、4:表示推荐使用得文件号为4457、4; 2002:表示2002年发布使用得。 一、图纸幅面 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得幅面尺寸B×L 二、图框格式与尺寸 1、图框格式 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图框有两种格式:不留装订边与留装订边。 同一产品中所以图样均应采用同一种格式。 2、图框尺寸

不留装订边得图纸,其四周边框得宽度相同(均为e) 留装订边得图纸,其装订边宽度一律为25mm,其她三边一致。 三、标题栏与明细栏 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得右下角。 四、瞧图方向得规定 为了利用预先印制好得图纸,允许将图纸逆时针旋转90°。 为了使图样复制与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应在图纸各边长 §12 比例 (GB/T4457、42002) 一、术语 比例: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得线性尺寸之比。 1、原值比例比值为1得比例,即1:1; 2、放大比例比值大于1得比例,如2:1等; 3、缩小比例比值小于1得比例,如1:2等。 二、比例系列 三、标注方法 四、选择比例得原则 §13字体(GB/T4457、42002) 一、基本要求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高度(h)得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 3、5,5,7,10,14,20按照2得比率递增(字宽与字高之比为2:3,字高代表字体得号数);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汉字得高度h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为h / 2; 4、字母与数字分A型与B 型; 5、字母与数字可以写成斜体与直体; 6、用作指数、分数、极限偏差、注角等得数字与字母,一般应采用小一号得字体。

机械制图_10 装配图

第九章装配图 第一节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一、装配图的作用 装配图是机器设计中设计意图的反映,是机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技术依据。装配图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进行机器或部件设计时,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画出装配图,表示机器或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生产、检验产品时,是依据装配图将零件装成产品,并按照图样的技术要求检验产品。 (3)使用、维修时,要根据装配图了解产品的结构、性能、传动路线、工作原理等,从而决定操作、保养和维修的方法。 (4)在技术交流时,装配图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料。因此,装配图是设计、制造和使用机器或部件的重要技术文件。 二、装配图的内容 从滑动轴承的装配图中可知装配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一组视图 表达各组成零件的相互位置、装配关系和连接方式,部件(或机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等。 2、必要的尺寸 包括部件或机器的规格(性能)尺寸、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外形尺寸、部件或机器的安装尺寸和其它重要尺寸等。 3、技术要求 说明部件或机器的性能、装配、安装、检验、调整或运转的技术要求,一般用文字写出。 4、标题栏、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在装配图中对零件进行编号,并在标题栏上方按编号顺序绘制成零件明细栏。

三、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1、规定画法 为了明显区分每个零件,又要确切在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装配关系,对装配图的画法作了如下的规定。 (1)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画法 相邻两零件接触表面和配合面规定只画一条线,两个零件的基本尺寸不相同套装地一起时,即使它们之间的间隙很小,也必须画出有明显间隔的两条轮廓线。 (2)剖面线的画法 ①同一零件的剖面线在各剖视图、断面图中应保持方向一致,间隔相等。 ②两零件邻接时,不同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反,或者方向一致、间隔不等。 (3)紧固件和实心零件的画法

机械制图读零件图的教案

机械制图读零件图的教案 【课题名称】 读零件图 【教材版本】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毛之颖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读零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 具备识读零件图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掌握读图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分析】 零件图的视图分析和技术要求。 【分析学生】 看零件图涉及所学机械制图知识的综合应用,已具备学习基础,但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识读零件图,尚需通过一定量的读图练习。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练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挂图等。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与练习交叉进行、讲授与讨论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公差带代号和配合代号的注法、表述; 2、讲评作业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3、预习提问:读零件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 零件图是指导加工和检验零件的技术文件,正确、熟练地识读零件图,是技

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前面已学过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图。在看零件图时这些方法仍然适用。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看零件图的目的、步骤 教师讲授看零件图的目的;看标题栏、看各视图、看尺寸标注、看技术要求等看零件图的步骤。 2、读图示例: 教材P.131 图6-14 蜗轮减速箱体零件图 结合示例,讲授箱体类零件种类、结构特点、作用。对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表达方案、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学生进行习题集P.75 6-4(1)(2)(3)小题的读图练习,教师巡回检查、答疑、质疑,学生间展开讨论,教师点拨、讲评共性问题。 针对习题集6-4(1)(2)轴和泵盖零件图的识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两类零件的表达分析的尺寸标注要求,从中学习识读该类零件图的表达要点和识读技巧。 4、习题集P.82 泵体零件图的识读。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对零件的表达方案发表独到的见解,对该类零件的质量控制部位从其功用的角度加以分析,不断增进机械常识的积累。 四、小结(5~10分钟) 零件图的作用和识读方法、步骤;各类零件的表达特点归纳。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6-4 泵体的抄画练习。 2、归纳零件图读图要领。 3、预习:教材P.133 装配图。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 【教学后记】

AUTOCAD机械制图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备注 第九章计算机绘图 9.1AtoCAD 的基本知识 9.2中文版AtoCAD显示控制功能 一、AutoCAD基本知识 1、AutoCAD 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图形窗 口、文本窗口等组成。 2、图形窗口是AutoCAD显示、编辑图形的区域。如图 二、文件的管理 1、开始新文件使用菜单文件→打开 2、打开旧文件在启动过程中选择打开图形选项;从资源管理器中 打开图形文件 3、存储文件 a. Save b. Save as c .QSave 4、退出使用命令 EXIT;使用控制按钮X 三、点的输入法 坐标输入 坐标的引入: 世界坐标系(WCS)和用户坐标系(UCS) 世界坐标系CAD默认的坐标,该坐标系是固定不变的。 用户坐标系是用户建立的,其原点可以移动、坐标轴可以旋转。

教学内容教学备注

教学内容教学备注 9.3基本绘图命令 任务一星形的绘制、多边形绘制 一、直线绘制 命令:LINE 菜单:Draw → Line 图标:在“绘图工具栏”中 方法:先画草图,后定端点。 二、修剪对象在指定剪切边界后,可连续选择被切边进行修剪。 命令:TRIM 菜单:Modify → Trim 图标:在“修改工具栏”中。 注:①第一步选择修剪边界。②第二步选择修剪边界。 三、复制对象复制选中的对象。 命令:COPY 菜单:Modify → Copy 图标:在“修改工具栏”中。 注:①在复制时第一点是基点,第二点是位移点。选取的对象按基点到位移点的矢量大小复制。 ②复制可以是单个进行复制也可以多重复制。 例图: 作业: 后记:

教学内容教学备注 9.3基本绘图命令 任务二灯笼的绘制 一、绘制圆弧 命令:RECTANG 菜单:Draw → Donut提供三点画圆、起点圆心角度及半径画圆等过个 方法,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图标:在“绘图工具栏”中 二、绘制椭圆和椭圆弧 命令:ELLIPSE 菜单:Draw → Ellipse 图标:在“绘图工具栏”中 命令选项: 1)、ARC(园弧)——选择园弧选项可以画椭园弧。 2)、Center(中心点)——椭圆的中心即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交点。 3)、AXIS ENDPOINTS(轴端点)——通过定义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来生成 椭圆。 三、绘制圆弧功能: 1、调用命令:ARC 2、菜单:Draw → Arc 3、图标:在“绘图工具栏”中 例图: 作业: 后记: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学年第学期 班级: 授课教师:刘会兴 材料系 邢台技师学院

邢台技师学院 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形式讲/练授课时数 1.5/0.5 授课日期 与授课班级 授课章节名称及教学内容、目的、要求 第一单元标准件常用件第九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一.螺纹的基本知识 二.螺纹的规定画法及标注 三.螺纹的标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螺纹的基本知识,螺纹的规定画法及标注。有关注意事项。 使用教具示教模。 课外作业P.152—155。备注达到预期效果。

第九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一.螺纹的基本知识 1.螺纹的形成直线和旋转运动的合成 2.螺纹的要素介绍螺纹的五要素(用示教模演示并用板图说明)二.螺纹的规定画法及标注

邢台技师学院 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形式讲/练授课时数1:1 授课日期 与授课班级 授课章节名称及教学内容、目的、要求第一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四.螺栓连接 五.螺柱连接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螺栓连接的画法。 难点:螺栓连接的注意事项。 使用教具示教模,挂图。课外作业P.159—160。备注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四.螺栓连接件 (一)螺栓连接一作用,连接关系。(实物,挂图) 标准件:螺栓(GB5782—86)螺母(GB6170—86)垫圈(GB97.1—85)标准件的选用:以公称直径为依据。 螺栓有效长度的确定: L=板1厚+板2厚+垫圈厚+螺母厚+外伸量 =板1厚+板2厚+0.15d+0.8d+0.3d 连接图的画法—比例画法。边画边讲。 注意事项六点:棱线,截交线的空隙处,左视图上的棱角,板逢线, 外伸处的细实线,螺蚊终止线。 五.双头螺柱的选用及画法 1)双头螺柱的应用,选用方法。 2)双头螺柱连接的画法。

《机械制图》视图课教案

学院教案

学院教案 视图种类通常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四种 一、基本视图 什么是基本视图?(就是在原有三个投影面的基础上,再增设三 个投影面,组成一个正六面体,请同学们看我手上的方盒,它由六个 平面构成,相似于空间互相垂直的六个投影面。将空间的物体放入其 中,分别向六个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模板演示】 1、定义: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2、名称及投射方向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视图 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影所得的视图 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影所得的视图 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影所得的视图 【结合多媒体动画讲述】 3、基本视图标注及配置 由概念入手,引出问题, 得出结论,使学生易接 受,易掌握。 板书 讲述 (约22分钟) 将模板展示给学生看, 引起学生的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 图的展开。 教学过程中,结合多 媒体动画动态的展开, 从而让学生生动的掌握 知识。

学院教案 标注:各视图若按投影关系配置可不标注名称。 配置:以主视为基准,其它视图的配置如下。 4、投影关系及方位关系 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然保持着与三视图相同的投影规律,即: “三等”投影关系, 主、俯、仰、后,长对正; 主、左、右、后,高平齐; 俯、左、仰、右,宽相等。 “六向”方位关系 总结出:“远离主视是前面” 强调:虽然机件可以用六个基本视图来表示,但实际上画哪几个视图,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二、向视图 在实际设计绘图中,有时图幅有限,视图不能放在同一张图纸上,如何识别读图呢?可以将视图任意配置吗? 【板图作图并讲述】 板书讲解。 老师认真板图。 同时,出示该机件模型,让同学们图、物对照的识读该机件,达到一个直观、形象且印象深刻的目的。 分析方位关系

机械制图教案—— 装配图

第八章装配图 一、本章重点: 1.装配图的主要内容; 2.绘制装配图时的视图选择; 3.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二、本章难点: 1.装配图表达方案的确定; 2.读装配图; 3.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三、本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正确处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的装配图,在绘制装配图时做到:表达合理,视图选择恰当,能够正确合理地标出必要的尺寸。并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四、本章内容: §8—1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一、装配图的作用 表示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连接、装配关系的图样称为装配图。 装配图是了解机器结构、分析机器工作原理和功能的技术文件,也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进行机器装配、检查、安装和维修的技术依据。 二、装配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表达组成机器或部件的零件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 2.必要的尺寸标出装配体的总体尺寸、性能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以及其他重要尺寸。 3.技术要求用来表示对部件质量、装配、检测、调整和安装、使用等方面的要求。4.标题栏用来表示部件的名称、数量以及填写与设计和生产管理有关的内容。 5.零件的序号和明细表把各个零件按一定顺序编上序号,并在标题栏上方列出明细表,按序号把各个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规格等项注写下来,有利于装配图的阅读和生产管理。

§8—2 装配体的表达方法 一、视图、剖视图、断面图 在第五章中我们已学习了各种机件的表达方法,这些方法对装配体也是使用的,只不过装配体中是有多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同时对装配在一起的零件进行投影画出视图或剖视图等其他表达方法。 二、装配图的特有表达方法 1.拆卸画法在某一个视图中,当某些可拆卸的零件(如手轮、盖子等)遮住了其它零件而影响其清晰表达时,则可假想把该零件拆去后,绘制欲表达的部分。 2.单独表示某一零件当个别零件在基本视图中尚未表达清楚,而且无必要为此零件再画出整个装配体的另一个基本视图时,可单独在图纸上适当位置画出该零件本身所需要的视图(可以是一个局部视图或几个视图),并加以标注。 3.经常运动的零件的极限位置当需要表达经常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时,可将该零件画在一个极限位置上,而另一个极限位置则用双点画线来表示。 4.假想零件的轮廓有时为了表示与本装配体有关的相邻零件过夹具中的工件时,可用双点画线将该零件的轮廓画出。 5.省略重复投影 6.简化画法 7.夸大画法 8.密封装 9.不画成剖视的零件 三、装配画法 1.接触与不接触零件与零件相互连接时,它们有的面是相互接触的,有的面则不接触。如果两零件的轮廓表面相互接触,应画一条线,不接触画两条线。

机械制图零件图、装配图题库(有难度)

. -------------------------------------密-----------------------封-----------------------线--------------------------------- 班级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徐工技校2011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机械制图》期终考试试题库(零件图、装配图) 一、填空题(每空1分) 第九章 零件图 1. 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应该能够反映零件的 。(难度:A ) 2. 和 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难度:A ) 3. 尺寸公差带是由 和 两个要素组成。 确定公差带位置, 确定公差带大小。(难度:A ) 4. 配合有 和 两种基准制。配合分成间隙配合 、 和 三类。(难度:A ) 5. 允许尺寸变动的两个 称为极限尺寸。(难度:A ) 6. 极限与配合在零件图上的标注,其中一种形式是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后面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这种形式用于 的零件图上。第二种形式是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后面,注出偏差值,这种形式用于 的零件图上。第三种是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后面,既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又同时注出上、下偏差数值,这种形式用于 的零件图上。(难度:B ) 7. 形位公差的框格用 线绘制,分成 格或多格 。(难度:A ) 8. 按作用不同,可将基准分为 基准和 基准。(难度:A ) 9. 基孔制的孔(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用 符号表示,其基本偏差值为 。基轴制的轴(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用 符号表示,其基本偏差值为 。(难度:A ) 10. 基本偏差是决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 。(难度:A ) 11. 外螺纹的规定画法是:大径用 表示;小径用 表示;终止线用 表示。(难度:A ) 12. 当被连接零件之一较厚,不允许被钻成通孔时,可采用 连接。(难度:A ) 13. 剖切平面通过轴和键的轴线或对称面,轴和键均按 形式画出,键的顶面和轮毂键槽的底面有间隙,应画 条线。(难度:A ) 14. Tr40×14(P7)LH-8e-L 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B ) 15. 模数大,齿距 ,齿厚、齿高也随之 ,因而齿轮的承载能力 。(难度:B ) 16. 螺纹的旋向有 和 两种,工程上常用 螺纹。(难度:B ) 17. 单个圆柱齿轮的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齿轮的轴线时,轮齿一律按 绘制,齿根线画成 线。(难度:B ) 18. 普通平键有 、 和 三种结构类型。(难度:B ) 19. 左旋螺纹要注写 。(难度:A ) 20. 普通平键的标记:键 GB/T1096 18×11×100表示b= mm ,h= mm ,L= mm 的A 型普通平键(A 省略不注)。(难度:B ) 第十章 装配图 1. 在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某些标准产品的组合件,或该组合件已由其他图形表达清楚时,可只画出 。(难度:A ) 2. 装配图中的明细栏画在装配图右下角标题栏的 方,栏内分格线为 线,左边外框线为 线。(难度:A ) 3. 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只用 条共有的轮廓线表示;非接触面画 条轮廓线。(难度:A ) 4. 装配图中的 ,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难度:A ) 5. 在装配图中 尺寸表示机器、部件规格或性能的尺寸。(难度:A ) 6. 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与间隔必须 。(难度:A ) 7. 装配图中的指引线应自所指引部分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指引线末端画一 。若所指部分不便于画圆点时,可在指引线末端画 ,并指向该部分的轮廓线。(难度:A ) 8. 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 、 和标题栏、零件序号、明细栏。(难度:A ) 9. 装配图中零件序号应自下而上,如标题栏上方位置不够时,可将明细栏顺序画在标题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