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胃淋巴瘤24例诊断分析

原发性胃淋巴瘤24例诊断分析

原发性胃淋巴瘤24例诊断分析
原发性胃淋巴瘤24例诊断分析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淋巴瘤的病理及分类

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有:①淋巴结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及其周围组织同样被侵及;②异常细胞的分裂指数增高。淋巴瘤是一组非均一性疾病,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一、霍奇金病以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1966年Rye会议将其分为4个亚型(表5-6-1)。以结节硬化型及混合细胞型最为常见,各型并非固定不变,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表5-6-1 霍奇金病的病理亚型Rye会议分类预后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平均存活9.2年结节硬化型较好,平均存活4.2年混合细胞型较差,平均存活2.5年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二、非霍金奇淋巴瘤其病理分类在1940年以前简单地分为三类,即滤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1966年Rappaport根据淋巴结病变是否有结节性,将其分为结节型与弥漫型。又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成分进一步分类(表5-6-2)。晚近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及各阶段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多,发现从前分类中的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绝大多数是转化中的淋巴细胞。真正的组织细胞淋巴瘤仅占NHL的5%。混合型是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同时存在。1980年提出了国际工作分类法(Working Famulation),是根据病理学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成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5-6-3)。此分类法与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1985年我国提出成都会议分类法(表5-6-4)。其与工作分类法相比,类型增加,免疫功能属性更明确,绝大多数病例能归入。目前我国正采用此分类法。表5-6-2 Rappaport分类法(1966)结节性型弥漫性型淋巴细胞分化良好性淋巴细胞分化不良性混合细胞性组织细胞性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表5-6-3 国际工作分类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B.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C.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中度恶性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E.弥漫性小裂细胞型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G.弥漫性大细胞型高度恶性H.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I.原淋巴细胞型J.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杂类复合型、蕈样霉菌病骨髓外浆细胞瘤、不能分类表5-6-4 成都会议工作分类(1985)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小淋巴细胞性弥漫型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弥漫型裂-无裂Burkitt淋巴瘤滤泡型裂细胞性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滤泡型裂-无裂滤泡型无裂透明细胞性细胞性细胞性多形细胞性分化好髓外浆分化差髓外浆淋巴母细胞性细胞瘤细胞瘤(曲核与非曲核)蕈样霉菌病不能分类组织细胞性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作者:————————————————————————————————日期: ?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 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

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方案(2017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关于淋巴瘤病理分类的一些新认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关于淋巴瘤病理分类的一些新认识 作者:李小秋 作者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刊名: 中华病理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年,卷(期):2013,42(9) 参考文献(10条) 1.Mamessier E.Song JY.Eberle FE In situ follicular lymphoma:a genetic viewpoint 2013(Suppl 1) 2.Roulland S.Sungalee S.Morgado E Interative germinal centre re-entries of memory B cells with t (14;18) translocation and early steps of follicular lymphoma progression 2013(Suppl 1) 3.Gibson SE.Swerdlow SH.Ferry JA Reassessment of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in the era of monoclonal B-cell lymphocytosis 2011(08) 4.Petrella T.Maubec E.Cornillet-Lefebvre P Indolent CD8positive lymphoid proliferation of the ear:a distinct primary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2007(12) 5.Takeuchi K.Yokoyama M.Ishizawa S Lymphomatoid gastropathy:a distinct clinicopathologic entity of self-limited pseudomalignant NK-cell proliferation 2010(25) 6.Mansoor A.Pittaluga S.Beck PL NK-cell enteropathy:a benign 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mimicking intestinal lymphoma: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follow-up in a unique case series 2011(05) 7.Hu S.Xu-Monette ZY.Tzankov A MYC/BCL2 protein coexpress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ferior survival of activated B-cell subtype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d demonstrates highrisk 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s:a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LBCL Rituximab-CHOP Consortium Program Study 2013(20) 8.Eberle FC.Rodriguez-Canales J.Wei L Methylation profiling of mediastinal gray zone lymphoma reveals a distinctive signature with elements shared by 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 and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2011(04) 9.Fernàndez V.Salamero O.Espinet B Genomic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defines indolent forms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2010(04) 10.Cairns RA.Iqbal J.Lemonnier F IDH2 mutations are frequent in 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2012(08)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65262757.html,/Periodical_zhblx201309001.aspx

淋巴瘤影像鉴别

1. MRI对脑转移瘤和多发性恶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l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一,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脑实质内转移瘤的临床及MRI的表现具有以下特点:脑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肺癌是其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他原发肿瘤还包括消化道癌肿、乳腺癌等,脑转移瘤可发生于脑实质、脑膜及脑室,内其中以脑实质最为常见。脑实质转移瘤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可多发也可单发。病灶一般体积较小,无包膜,血液供应丰富,易于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临床表现常随转移瘤所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随之可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以及颅内高压表现,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汇2一4J。MR嚷现为病灶多发,大脑半球或小脑内均可发生,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区或皮质内,呈膨胀性生长,多呈圆形及类圆形,其外缘较光滑、清晰,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一般为2. O一3.ocm,瘤内呈不均匀略长、长或等Tl及长、略长或等TZ信号,均有占位效应及水肿,常有坏死、囊变或出血。当早期转移,病灶为单发时,肿瘤体积较小。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性明显或中等度强化。 胶质瘤在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成人以幕上多见,儿童位于幕下较多,但以20一40岁年龄组最常见。胶质瘤多单发,但多发病例也不少见。胶质瘤病灶多位于髓质或皮质下区,位置相对较深。病灶大小不一,一般发现时较大,肿瘤周围水肿相对较轻l5]。因为星形细胞瘤无包膜,一般呈浸润性生长,致使外壁毛糙不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瘤体中心易发生囊变坏死,从而实质部呈一环状,不规则,环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 2.多发性硬化的MRI特征 MS的临床诊断要求具有不同部位神经损害反复发作的特征,即俗称的“2+2”(2个部位, 2次发作),这势必需要包括较长时间的病程随访。如何在首诊时将怀疑为MS的患者明确诊断或排除诊断是一项很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对于不具备典型临床特征,如首次发病或仅有1个部位损害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 具有重要意义。MS典型的头颅MRI表现为多发的分布于大脑半球白质部分的病灶,大小不等,呈边缘整齐、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T2WI高信号影。病灶也可见于内囊、皮质下、颞叶、脑桥与小脑等部位,严重者可见脑组织变性、萎缩[3]。本组MS患者头颅MRI的病灶分布大部分集中在侧脑室周围、额、顶叶深部白质,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文献[4]报道MS颅内病灶也可累及灰质如丘脑和基底节,在本组患者中也有类似发现。Kidd[5]研究提出MS可有大量的皮质病灶,但常规MRI却几乎不能显示小病灶,其原因可能是病灶小,病灶与皮质缺乏对比,或与周围脑脊液产生部分容积效应所致,采用对比剂或Flair扫描可有利于显示皮质小病灶。最近的免疫组化研究[6]证实MS慢性病程患者中也有广泛的灰质脱髓鞘,而灰质病灶的病理改变与白质不同,灰质病灶的炎性表现少,巨嗜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见,而轴突的横断和神经元的丢失却很显著。许多研究报道胼胝体为MS的好发部位,并有相对特征性的诊断征象。Alsia等[7]统计了42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修订稿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作者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朱雄增);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林素暇);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周小鸽);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高子芬);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刘卫平);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姜文奇) 执笔人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E-mail:leexiaoqiu@https://www.doczj.com/doc/965262757.html,)、朱雄增(E-mail:xiongzengzhu@https://www.doczj.com/doc/965262757.html,)];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E-mail:kunru@https://www.doczj.com/doc/965262757.html,);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E-mail:naichengang@https://www.doczj.com/doc/965262757.html,)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 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 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

原发性胃淋巴瘤病理分型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胃淋巴瘤病理分型及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22T13:58:19.2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刘娜 [导读] 胃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胃淋巴瘤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病理教研组 455000 【摘要】根据淋巴瘤的发生部位,可以将其分为结内淋巴瘤和结外淋巴瘤。其中原发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其组织发生、病理状态和生物学行为与结内淋巴瘤不同,是一组具有临床病理特征的肿瘤。在临床实验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淋巴瘤发生在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同时肠胃是淋巴瘤发生的最易位置,因而胃肠淋巴瘤病理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针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现状,应在临床中观察该病理的临床表现、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的方案,从而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诊治的水平。由于淋巴瘤在临床病理中是一种特殊的肿瘤同时无特异性特征,在治疗的过程中,临床的误诊率较高,在诊治的过程中要多部位重复多次活检,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高病理的诊断率。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特征;病理分型;治疗进展 原发性胃淋巴瘤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胃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来看,淋巴瘤是一种较为敏感的肿瘤,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因而临床误诊率较高。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源于淋巴组织的肿瘤都为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年龄偏大的人群,其病因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感染有关。同时对于胃淋巴瘤来说治疗的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在减少治疗的并发症的情况下,提高诊断及治疗的效果。随着不断地研究,胃淋巴瘤的治疗及诊断方式都有一定的转化,对于患者的治疗较为显著的变化即为由手术治疗向非手术治疗转化,同时研究表示,近年来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出血和穿孔的并发症率有所见降低,非手术治疗也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 1.原发性胃淋巴瘤病理 1.1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定义 原发性胃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其致病的原因并未有明确的解释。但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现恶性淋巴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力一般比较低下,可能由于某种病毒的感染从而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和失调而致病。其中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上腹饱胀、消瘦、呕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中诊治的首要步骤是化验检查及X线检查,除临床病理外,原发性胃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在诊断的过程中其各有不同,应根据其不同的特性来进行中诊断[1]。原发性胃淋巴瘤可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而要尽可能的根治切除,若不能根治切除也应争取做姑息性切除。 1.2原发性胃淋巴瘤病理分型 在淋巴瘤的分类中,恶性淋巴瘤共分为30种病理类型,其中在胃淋巴瘤中这些病理类型均可以发生,但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常见。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及T细胞淋巴瘤等。从临床治疗及研究的过程中其中有一部分的病理其相应的结内淋巴瘤具有相同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特点,也有一些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相对应的结内淋巴瘤有所不同[2]。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在临床、组织学等方面狙击存在异质性的肿瘤,可分为非生发中心型和生发中心型。 1.3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原发性胃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其准确地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其中该病理主要多发于年龄偏大的人群,其中男性较为参见。临床表现较为明显,其中主要为上腹疼痛、隐痛、非特异性消化不良、有时会有贫血或消化道出血,晚期可能会有腹部肿块等症状出现,同时也可能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明确诊断,从而更好地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和分型,同时应降低体内肿瘤负荷,从而有助于化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正确的分期也会对预后判断有所帮助,同时也要缓解病人的不适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2.原发性胃淋巴癌的诊断 胃淋巴癌的诊断主要通过内镜检查传统超声或内窥镜超声检查、当组织学检查难以确定时,可以借助淋巴细胞标志物及上皮性肿瘤标志物的免疫组化染色。胃淋巴瘤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许多病理结构的变化,其中检查包括化验检查、胃十二指肠镜、CT等手段。其中在诊治的过程中,常见的胃镜下表现为胃腔内巨大的隆起粘膜下肿块,同时伴有胃壁增厚、僵硬。对于胃淋巴瘤的定性诊断一般依靠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并通过多次组织检查进行病理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超声胃镜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理的状态,判断肿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CT扫描诊断一般被用于胃淋巴瘤进行治疗前分期,从而有助于评估预后。其中胃淋巴瘤在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PET-CT结合图像技术,从而有效提高病例的诊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助于淋巴癌与胃癌的鉴别判断[3]。 3.胃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3.1手术治疗 近年来,从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胃淋巴瘤的治疗由手术切除向非手术切除的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早期淋巴瘤并不是一定要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的。同时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并不能提高胃淋巴瘤患者的存活率。对于前期的淋巴瘤患者,许多学者认为首先应选择清楚Hp感染治疗,对于处于晚期的患者,研究发现手术后辅助化疗的生存率较高。对于胃淋巴瘤患者来说,胃淋巴瘤多为多灶性,手术的并发症率较高。研究表示,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胃淋巴瘤患者来说与保守治疗的疗效相当,对于较晚期的患者来说,保守治疗的效果要由于单纯的手术治疗。由此可以看出,手术治疗不能提高胃淋巴瘤的治疗疗效,而手术治疗仅被用于那些无法被其他方法治疗的并发症。 3.2化疗治疗 淋巴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是对化疗较为敏感的肿瘤,对于化疗来说,根据胃淋巴瘤的病理不同,化疗的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使用化疗的方法化疗期间的并发症率较低,且仅有极少数患者需要外科手术进行止血。对于晚期高度恶化的胃淋巴瘤患者来说,传统化疗对于其治疗效果较为有限,应采用手术后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诊治。放疗的治疗方式在以往常备用以手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随着对于胃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

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 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 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 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 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那些不适合做组织学评估(例如:严重的器械性损伤或大量坏死而导致诊断性组织

淋巴瘤

淋巴瘤概述及护理 一、概念: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二、病因:感染、免疫、遗传、理化因素等有关。 三、分类:按组织病理学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霍奇金淋巴瘤(HL) 一、概念:主要原发于淋巴结,特点是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典型的病理特征是R-S细胞存在于不同类型反应性炎细胞的特征背景下,伴有不同程度纤维化。二、病理和分型: 2001年WHO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NLPHL)和经典HL(CHL)两大类。前者占HL的5%,后者占HL的95%。其中CHL又包含: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三、临床表现及分期 (一)临床表现 1、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进行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60%-80%)。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相互粘连,触诊有软骨样感觉。 2、淋巴结外组织受累:浸润和压迫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3、全身症状:发热、盗汗、瘙痒、消瘦等。约30%-40%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为起病症状。 4、其他:少部分有带状疱疹,饮酒后淋巴结疼痛(HL患者所特有的,而不是必有的症状) (二)临床分期 Ⅰ期:单个淋巴结区域或局灶性单个结外组织受累。 Ⅱ期:膈肌同侧两组或多组淋巴结受累或局灶性单个结外器官及其区域淋巴结受侵犯,伴或不伴横膈同侧其他淋巴结区域受侵犯。 Ⅲ期:横膈上下淋巴结区域同时受侵犯,可伴有局灶性相关结外器官、脾受侵犯或两者皆有。 Ⅳ期:弥漫性单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侵犯,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肿大,或孤立性结外器官受侵犯伴远处淋巴结肿大。如肝或骨髓受累。 全身症状分为A、B两组。凡无以下症状者为A组,有以下症状之一者为B组: 1、不明原因发热大于38℃ 2、盗汗 3、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和骨髓 常有轻或中度贫血,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骨髓涂片找到R-S细胞是HL骨髓浸润的依据。骨髓被浸润出现血细胞减少。 (二)影像学和病理学 诊断淋巴瘤不可缺少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及PCT。检查浅表淋巴结、纵隔与肺、腹腔与盆腔淋巴结、肝脾等。

淋巴瘤病理分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淋巴瘤病理分类 导语:淋巴瘤是很常见疾病,这类疾病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患者这样疾病后,患者身体体质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在饮食上,也没有什么食欲,治疗淋巴瘤 淋巴瘤是很常见疾病,这类疾病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患者这样疾病后,患者身体体质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在饮食上,也没有什么食欲,治疗淋巴瘤方法比较多,对这类疾病治疗的时候,要长期进行,因此患者也是要耐心接受治疗,对淋巴瘤病理分类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 淋巴瘤病理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现已知道,HL是由于恶性细胞R-S细胞在反应性炎性细胞的基础上恶性增生的结果。所以,它的基本特征是恶性肿瘤细胞往往很少,而反应性细胞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往往占优势。R-S细胞对HL诊断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学分类上,采用l965年Rye会议的分类方法,此分类将HL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其中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其他各型均较为少见。各型可互相转化,仅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2000年,WH0淋巴组织肿瘤中列入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上述四种类型为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理类型是决定其治疗与预后的主要因素。但长期以来,其命名和分类极不一致。现介绍两种供参考。198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订的国际工作分类(IWF),多年来。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和采纳。依据HE染色的形态学特征、病程、疗效、预后而分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此分类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适合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淋巴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镜等。 1. 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扫描。 2. 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增强CT扫描者,或者作为CT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 PET-CT:目前是除惰性淋巴瘤外,淋巴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于下列情况,有条件者推荐使用PET-CT:①PET-CT可作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以及氟脱

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一)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后者分为1.结节硬化型(1级和2级),2.混合细胞型,3.淋巴细胞衰减型,4.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其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的结构基本消失,但可以找到少数残存滤泡的情况并不少见,病变在低倍下呈红蓝斑状位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比较集中的部位,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基本良好,但有些稍大而不规则,核仁比较明显而与单核型R-S细胞变异似有移行。单核型和多核型R-S细胞尚能找见,而典型的R-S细胞却往往作了连续切片都不能找见。背景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和成熟的嗜中性细胞为数不多。纤维基本找不见。RS变异细胞表达B细胞抗原(CD20+,CD15-)显示: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为成熟B细胞肿瘤,预后较好。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形态学与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相似,但RS 细胞有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CD30+,CD15+,CD20-),周围的淋巴细胞为反应T淋巴细胞。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类比较复杂且分歧较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REAL分类方案基础上,制订了新的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分类方案(WHO分类方案),全球病理和临床专家首次在淋巴瘤分类方案上达成一致共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2001年) B细胞肿瘤T细胞/NK细胞肿瘤 前体B细胞肿瘤前体T细胞肿瘤 前体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前体T 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成熟(外周)B细胞肿瘤成熟(外周)T细胞/NK细胞肿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淋 巴瘤 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瘤)进展性NK细胞白血病 滤泡淋巴瘤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套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鼻腔型 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瘤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 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型T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症 浆细胞瘤/浆细胞骨髓瘤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异型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大细胞淋巴瘤原发全身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裸细 胞型)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未分类T细胞肿瘤 伯基特淋巴瘤/白血病淋巴瘤样丘疹病 未分类B细胞肿瘤

胃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胃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恶性淋巴瘤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0例胃原发性淋巴瘤中单个较大的不规则充盈缺损9例,其中7例形成“牛眼”征;6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卵石样充盈缺损;3例形成单个巨大溃疡,1例表现为典型的“半月综合征”;多个大小不等浅淡龛影2例;7例胃腔变形,胃壁柔软,蠕动减弱。4例胃原发性淋巴瘤进行ct扫描,3例弥漫性胃壁增厚,1例腔内不规则形肿块,3例胃周脂肪间隙欠清晰。病理组织学结果:1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16例b细胞性,3例t细胞性;1例何杰金淋巴瘤。结论: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是胃原发性淋巴瘤定性诊断主要的检查方法,ct扫描是有效的补充。 【关键词】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气钡双重造影;ct radiologic diagnosis of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adiologic diagnosis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materials and methods 20 cases with pathologic-proved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double-contrast barium meal examinations of 20 cases: single magnus irregular filling defect (n=9), in which 7 cas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