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实验室名称: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室

学时数: 36

开设实验项目数: 12

考核方式:实验报告50%,平时成绩50%。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是环境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特点是工程性、实践性强、实验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各单元过程的规律性和基础理论,较为直观地树立起工程思想和观念,以期达到强化工程意识、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独立操作与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及正确进行数据处理,达到正确归纳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12个基础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仪器设备基本操作、巩固基本化学原理及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达到能进行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具体要求见实验内容。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目的要求]

测定水通过圆形直管的直管阻力,并确定λ—Re之间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曲线。测定流体流经闸阀等管件的局部阻力ξ。学会压差计及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内容提要]

1.关闭控制阀,打开平衡阀,引水、灌泵、放气、启动泵;

2.系统排气;

3.检验排气,看U型压差计左右读数是否相等;

4.从大流量开始实验,读出流量、压差。

[主要仪器设备]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装置

实验二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目的要求]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操作及有关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测定离心泵的各个性能参数并作出特性曲线。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变化。

[内容提要]

1、拉开电功率表开关,关闭调节阀,打开引水阀,反复开关放气阀,气体被排尽后,关闭放气阀;

2、启动泵,并关引水阀,接通功率表;

3、实验顺序从大到小,即将阀门开至最大时,作为第一组数据,共

采集十组数据以上;

4、发现流量显示仪读数达不到零时,可采用将调节阀开至最大,再快速关闭调节阀,流量显示仪读数将为零。

[主要仪器设备]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装置

实验三 能量转换实验

[目的要求]

本实验可同时进行测试和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内容能够理解,更好掌握柏努利方程

[内容提要]

1、将低位槽灌有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关离心泵出口调节阀门及实验测试异管出口调节阀门而后启动离心泵;

2、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调节阀当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后,调节导管出口调节阀全开置;

3、流体稳定后读取截面静压头和冲压头并记录数据;

4、关小导管出口调节阀重复步骤。

[主要仪器设备]

能量转换实验装置

实验四 雷诺实验

[目的要求]

能直观地观察到层流、过渡流、湍流等各种流型,而且可能测出各种流型下的雷诺数。清晰地观察到流体在圆管内作流体速度分布。

[内容提要]

1、调整墨水细管位置使它处于水平玻璃管的中心线上;

2、关闭流墨调节阀,打开进水阀,使自来水充满水槽,并使用其有一定的溢流墨;

3、打开出水阀,让流体水缓慢流过实验管道,使墨水全部充满细管道中;

4、调节进水阀,维尽可能小的溢流量;

5、缓慢地适当打开墨水流量调节夹,即可看到当前水流量下实验管内水流动状况,用孔板流量计可测流体流量并计算出需雷诺准数 [主要仪器设备]

雷诺实验装置

实验五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目的要求]

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的方法。

[内容提要]

1、关闭泵流量调节阀;

2、启动离心泵;

3、流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实验,用流量调节阀调某一流量,待稳定后,读取涡轮频率数,并将出水口移至计量桶,测取单位时间接水

4、实验结束后,并闭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停泵;

[主要仪器设备]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装置

实验六 萃取实验

[目的要求]

了解脉冲填料萃取塔的结构。掌握脉冲填料萃取塔性能的测定方法。了解填料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强化方法。

[内容提要]

1、开动水相和煤相送液泵的电闸,将两相回流阀打开,使其循环流动;

2、全开水转于流量计,将水送入塔内,将水流调至指定值(41/h);

3、将调速装置的旋扭至零位,开动电机,并调至一固定转速;

4、将油流量调至指定值(61/ h)并注意及时调节Π形管的高度,始终保持塔顶分离段两相的相界面位于重相入口与轻相出口之间中点左右;

5、操作稳定半小时后收集轻相进出样品各40ml,重相出口样品口50ml备用;

6、改变浆叶转速,其行第二个实验点的测试;

7、容量分析法测定样品的浓度。

[主要仪器设备]

萃取实验装置

实验七 洞道干燥实验

[目的要求]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学习物料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物料临界含水量Xc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学习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内容提要]

1、干物料浸水;

2、开动鼓风机,空气流量调至指定读数;

3、开始加热;

4、赶燥器的流量和干球温度 定5分只后,开始实验;

5、将支架连带试样放入洞道,按下秒表并记录数值。

[主要仪器设备]

洞道干燥实验装置

实验八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目的要求]

握恒压过滤常数k、qe、θe的测定方法,加深对k、qe、θe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学习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和物料常数k的测定方法。学习dθ/dq-q一类关系的实验确定方法。指出实验指标各因素变化的趋势,了解适宜操作条件的确定方法。

[内容提要]

1、挂上电源,打开搅拌器开关,启动电动搅拌器,将滤液槽内浆液搅匀;

2、板框过滤机板,框排列顺序为:固定头一框一板一框一盲板一可动头压紧;

3、打开回流阀,并闭过滤面进出口阀,启动旋涡泵调节回流阀使压力表达到规定值;

4、压力表稳定后,打开过滤入口阀过滤开始,当计量桶到第一滴体开始计时,记录滤每增加20mm所用时间,当计量桶为160 mm时停止计时,同时关闭入口阀;

5、打开回流阀使压力表指示值下降;

6、改变压力,从(2)开始重复上述实验。

[主要仪器设备]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装置

实验九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其总塔效率的测定

[目的要求]

了解板式精馏的结构、流程和操作;观察气液流动状况及改变加热功率,回流比对流动状况的影响;测定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测定全回流时的单板效率。

[内容提要]

1、塔釜先加入7-8v%的乙醇水溶液,釜位进液位计2/3处,开启加热电源,打开冷凝器进水阀,关闭出料控制阀,全开回流控制阀,使塔处于全回流状态;

2、待回流流量计浮子浮起10分钟之后,同时取样分析塔顶xd与塔釜xw;

3、改变加热电压,重作一次。

[主要仪器设备]

精馏塔操作及板效率的测定实验装置

实验十 旋风分离器演示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旋风分离器时,含尘气体、固体尘粒和气体的运动路线。定性地观察旋风分离器内,径向上的静压强分布和分离器底部出灰几等处出现负压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出灰口和集尘室密封良好的必要性。定性地观察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流动阻力随进口速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思考适宜气速该如何确定。可利用本装置制备实验用含尘气体的办法,观察固体粉粒从文丘里管处被吸入现象,加深学生对流体流动过程中能量转化问题的理解。

[内容提要]

1、流量调节阀全开,开动鼓风机;

2、关小流量调节阀,增大通过旋风分离器的风量;

3、将空气流量调至压降读数为140mm水柱,,固体物料倒入进料漏斗中;

4、考察静压强在分离器内的分布情况。

[主要仪器设备]

旋风分离器演示实验实验装置

实验十一 传热综合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ai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确良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内容提要]

1、接通电源,启动加热器,预热20分钟;

2、空气流量,旁路阀全开;

3、启动风机;

4、蒸汽排出口有恒量蒸汽排出,改变空气流量,测定系列数值,后转换支路,改变空气流量,测系列数值。

[主要仪器设备]

传热综合实验装置

实验十二 填料吸收实验

[目的要求]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体力学性能。

2.了解吸收操作的影响因素

3.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内容提要]

1.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1)测定干填料压降

(2)测定湿填料压降。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注意近液泛点时,气速的增加应缓慢,防止将填料带出及水倒灌入气体管路。

2.体积传质系数KYa和回收率的测定

(1)在流体力学实验基础上,维持一定的喷淋量。

(2)确定操作条件(空气流量,氨气流量),开启水系统和空气系统,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开动氨系统。

(3)慢慢打开氨气管路上的调节阀6,向系统送氨。

(4)当空气、氨气及水的流量计读数稳定后,记录各流量计的读数并分析塔顶尾气的浓度。用水吸收氨,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达稳定,故应在通入氨气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3.选择进塔气体流量和组成,要求回收率90%,设计合适的吸收剂用量,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

4.实验完毕先停氨气,再停水,停风泵。

[主要仪器设备]

填料吸收实验装置

四、教学时数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数实验类型

1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3 验证

2 离心泵特征曲线的测定

3 验证

3 能量转换实验 3 验证

4 雷诺实验 3 验证

5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3 验证

6 萃取实验 3 验证

7 洞道干燥实验 3 验证

8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3 验证

9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其总塔效率的测定 3 验证

10 旋风分离器演示实验 3 验证

11 传热综合实验 3 综合

12 填料吸收实验 3 设计

五、主要参考资料

[1] 冯亚云,《化工基础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

[2]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3

[3]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实验室,《化工基础实验》,北京化工大学出版社,1994.11

[4]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基础实验指导》, 200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课程概况: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几种实际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它是电子产品生产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入门的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为了在电子实训教学中使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理论,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为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的培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九个实训单元进行。 (一)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二)电子仪器与线路分析实训 (三)EDA实训 (四)电子综合技能(信号发生器制作)实训 (五)电子综合技能(数字电子钟制作)实训 (六)计算机仿真实训 (七)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代码: 实训周数:一周实训学分:1 适用专业:工科类修电子技术课程所有专业,适用于本科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是电子、电气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从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万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焊接元器件装配技术,手工设计印制电路板,使学生得到一个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三)、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三)、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试和判别。 (四)、会查阅电子元器件相关手册。 (五)、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步骤;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掌握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七)、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八)、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九)、熟悉电路板的设计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LC振荡器)原理图的绘制。 2、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将该实训分成教学模块,由老师逐块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随时指导检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该实训的全部内容,并写出实训总结报告。 3、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并且准确设计合理的,成绩优秀(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有错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者,成绩良好(8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错误未能改正者,成绩及格(6分);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者,成绩不及格(4分)。 各次考核成绩最终汇总量化,同出勤、课堂表现成绩一同计入总成绩。 出勤:10分课堂考核:50分(10分/次*5次) 课堂表现:10分实训总结报告:30分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环工综合实验(1)》(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卓越班)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二0一六年 11月

附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表面化学性质等有关。 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指一定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 q 与吸附质在流体相中的分压 p (气相吸附)或浓度 c (液相吸附)之间的关系曲线。 水中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水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 吸附机理: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外扩散 (2)内扩散 (3)吸附 ①外扩散: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因为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在紧贴固体表面处有一层滞流膜,所以这一步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吸附质以分子扩散通过这一滞流膜的传递速率。 ②内扩散:吸附质从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通过颗粒上微孔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到达颗粒的内部表面。 ③吸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在内表面上。 对于物理吸附,第三步通常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吸附过程的速率由前二步决定。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 ?由于活性炭为非极性分子,因而溶解度小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吸附,而不能使其自由能降低的污染物既溶解度大的极性物质不易被吸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e表示: ?qe=X/M=V(Co-C)/M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存在于溶液中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吸附就达到平衡。 1、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容量和吸附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 答:比表面积越大,不一定吸附容量就越好。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只能说明其吸附能力较大,并不代表吸附容量就越大。吸附容量的大小还与脱吸速度有关,如果脱吸速度很快,就算吸附能力再大,吸附容量也还是没多大提升。吸附容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于它具有密集的细孔构造,与吸附有关的物理性能有:a.孔容(VP):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称为孔容,通常以单位重量吸附剂中吸附剂微孔的容积来表示(cm3/g);b.比表面积: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常用单位是m2/g;c.孔径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陈蔚婷 学号:1363115 班级:13级食安1班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 入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 入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基本原理 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 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流体通过 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入的测定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P f P 1 P 2 l U 2 W f d 2 即, 2d p f l u (1) (2) 式中:入一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 —直管内径,m ; P f —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 w f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 p —流体密度,kg/m 3 ; l —直管长度,m ;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 m/s 。

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 卩一流体粘度,kg/(m s )。 湍流时入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 /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 入需确定I 、d ,测定 p f 、u 、p □等参数。I 、d 为装置参数(装置 参数表格中给出), P □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 计算得到。 2 ?局部阻力系数 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 l e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 (2)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局部阻力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即: ,P f u 2 w' f 故 式中: 一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P f —局部阻力压强降,Pa ;(本装置中,所测得的压降应扣除两测压口间直管段的压降, 直管段的压降由直管阻力实验结果求取。) p —流体密度,kg/m 3 ; 滞流(层流) 时, 64 Re Re du (3) (4) 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 l e 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力的公式来计 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 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机械能损失 W f 为: 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 l e W f (8) (9) 2 P f

填料塔吸收实验(环境工程原理)

实验九 填料塔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装置的设备结构及操作。 2.测定填料吸收塔的流体力学特性。 3.测定填料吸收塔的体积吸收总系数K Y α。 4.了解气体空塔流速与压力降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有局部阻力和摩擦阻力而产生压强降。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重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测定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和确定填料塔的适宜操作范围,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因此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确定最适宜操作气速的依据。 气体通过干填料(L=0)时,其压强降与空塔气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为一直线,如左图中AB 线,其斜率为1.8~2。当有液体喷淋时,在低气速时,压强降和气速间的关联线与气体通过干填料时压强降和气速间的关联线AB 线几乎平行,但压降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如图中CD 段。随气速的进一步增加出现载点(图中D 点),填料层持液量开始增大,压强降与空塔气速的关联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大,如图中DE 段。当气速增大到E 点,填料层 持液量越积越多,气体的压强几乎是垂直上升,气体以泡状通过液体,出现液泛现象,此点E 称为泛点。 2.传质实验 填料塔与板式塔内气液两相的接触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板式塔中,两相接触在各块塔板上进行,因此接触是不连续的。但在填料塔中,两相接触是连续地在填料表面上进行,需计算的是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的高度。填料层高度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以及等板高度法等。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K Y α是单位填料体积、单位时间吸收的溶质量,它是反映填料吸收塔性能的主要参数,是设计填料高度的重要数据。 本实验是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混合气体中氨的浓度很低。吸收所得的溶液浓度也不高。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以认为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线在x-y 坐标系为直线)。故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式为: m p Y A Y V K G ???=α (1) 所以 )/(m p A Y Y V G K ??=α (2) 其中 2 2112211ln ) ()(e e e e m Y Y Y Y Y Y Y Y Y -----= ? (3)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学时: 88 学分: 4.5 适用专业:机械类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含线代) 一、课程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路 (1)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 (2)了解电路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3)掌握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路的基本元件 (1)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外特性。 3、电路的基本定律 (1)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4、电路的分析方法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2)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的互换方法。 5、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3)掌握分析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6、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了解谐振的基本概念以及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 (2)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3)掌握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负载两种连接形式的相、线电压,相、线电流的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 3实验三混凝实验 --------------------------------- 6实验四测定污泥比阻实验 ------------------------ 10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ρ/dt=K La(ρs-ρ)(1)式中dρ/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ρ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ρ: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ρs—ρ)=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ρ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ρs—ρ)与t 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ρ-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ρ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ρ/dt,最后作dρ/dt与ρ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ρ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ρs (标)=ρs (实验)?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比。 E A= (OC/S)?100% (5)S—供给氧,kg/h。 三、实验步骤 在实验室用自来水进行实验。 (1)向模型曝气池注入自来水至曝气叶轮表面稍高处,测出模型池内水体积V(L),并记录。(2)启动曝气叶轮,使其缓慢转动(仅使水流流动),用溶解氧仪测定自来水温和水中溶解氧ρ',并记录。 (3)根据ρ'值计算实验所需要的消氧剂Na2SO3和催化剂CoCl2的量。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 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 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实验一 柏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测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柏努利方程。 2、通过实测流速的变化和与之相应的压头损失的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 流动的流体具有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和静压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在没有摩擦损失且不输入外功的情况下,流体在稳定流动中流过各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是相等的。在有摩擦而没有外功输入时,任意两截面间机械能的差即为摩擦损失。 流体静压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取流动系统中的任意两测试点,列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 Z P u g Z ρ ρ22 221 21122 对于水平管,Z 1=Z 2,则 ∑++=+f h p u p u ρ ρ22 212122 若u 1=u 2, 则P 2

u 2 , p 1

装置由一个液面高度保持不变的水箱,与管径不均匀的玻璃实验管连接,实验管路上取有不同的测压点由玻璃管连接。水的流量由出口阀门调节,出口阀关闭时流体静止。 四、实验步骤及思考题 1、关闭出口阀7,打开阀门3、5,排出系统中空气;然后关闭阀7、3、5,观察 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压高度。思考:所有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是否在同一标 高上?应否在同一标高上?为什么? 2、将阀7、3半开,观察并记录各个测压管的高度,并思考: (1)A、E两管中液位高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其差值代表什么? (2)B、D两管中,C、D两管中液位高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其差值代表什么? 3、将阀全开,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的高度,并思考:各测压管内液位高度是否变 化?为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五、实验数据记录 . 液柱高度 A B C D E 阀门 关闭 半开 全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 technology 一、课程编码:1021004006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物理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 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 1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物理教育学;2006级。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交流电压及周期; 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测量相位; 5、毫伏表与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的比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EM1642信号发生器一台; 3、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4、DF2170毫伏表一台; 5、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实验二、晶体管元件的认识和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万用表鉴别晶体管的性能; 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特性曲线和参数; 3、绘制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并运用特性曲线求参数。 [实验内容] 1、用数字万用表鉴别晶体三极管的性能; 2、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UT56数字万用表; 3、晶体三极管(3A X31、901 4、9015)、稳压管。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姓名:张萌学号:5602111001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干燥速度曲线的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 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干燥速率: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2.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需要用到的公式有: 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p-△p e)/△p e 式中:△p-时刻τ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iτ作图,即为干燥曲线。 3.干燥过程分析: (1)物料预热阶段 (2)恒速干燥阶段 (3)降速干燥阶段。 非常潮湿的物料因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当它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w ,到达此温度前的阶段称为

(1)阶段。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物料温度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水分,在第(2)阶段中含水率X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因此其干燥速率不变,亦即为恒速干燥阶段。在第(3)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亦即若水分由物料内部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则物料表面将变干,其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率而终止。(2)和(3)交点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0表示。对于第(2)(3)阶段很长的物料,第(1)阶段可忽略,温度低时,或根据物料特性亦可无第二阶段。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2.0KW; (3)干燥室:Φ100mm×750mm; (4)干燥物料:耐水硅胶; (5)床层压差:Sp0014型压差传感器,或U形压差计。 2.实验装置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 课程代码: 学 分 / 学 时:2/6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类实践课程,是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预习 实际操 作 实验报 告 综合设 计 考试 课堂整体 贡献度 知 识 知识体系 包括水处理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 弃物处理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 √√√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B4合作共事的能力 √√√√√√ √√√ √√√B10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 √√√√√ √√√ √√√ B11动手操作能力 √√√√√√ √√√ 能 力 B12总结归纳能力 √√√ √√√ √√√ √√√ C2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 √√√√√ √√√ √√ √√√ 素 质 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 √√√√√√ √√√ √√ √√√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教 学 讨论 实验报告 要求 自学及要 求 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自由沉淀实验 4学时 4学时 混凝实验 4学时 4学时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4学时 4学时 石英砂过滤实验 4学时 4学时 活性炭吸附实验 4学时 4学时 恒压膜过滤活性污泥的性能 4学时 4学时 实际烟气烟尘测定实验 4学时 4学时 吸收法净化SO2实验 2学时 2学时 静电除尘效率实验 2学时 2学时 旋风除尘器实验 2学时 2学时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苯废气 2学时 2学时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 2学时 2学时 电子废弃物处理实验 2学时 2学时 自学电子废弃物方面的知识 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4学时 4学时 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 吸声系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2学 时 12学时 课堂 教学 中融 入小 组讨 论 每次实验 后根据实 验讲义要 求和老师 要求完成 实验报告 4-5人一组,结合 本课程基本知识以 及从事的研究项目 等,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结束后进行 PPT讲解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11306 课程总学时:70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食品生产、科研与设计中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选型)。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一)理论教学 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掌握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食品工程原理的发展历程 二、食工原理的性质、任务、与内容 三、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四、物料衡算 五、能量衡算 六、过程平衡与速率 重点: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难点:经验公式的单位变换、试差计算法 1 / 8

第一章流体流动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在此基础上解决管路计算、输送设备功率计算等问题。 重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难点:柏努力方程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流动边界层的概念、流动阻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一、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一、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二、连续性方程式 三、柏努利方程式 四、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一、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 二、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三、滞流与湍流 四、边界层的概念 五、流动阻力 第四节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 一、管路计算 二、流量测量 第二章粉碎与筛分 目的要求:掌握粉碎与筛分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重点: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难点:食品物料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粉碎 一、概述 二、粉碎理论 第二节筛分 一、筛分理论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 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11-2012学年第1 学期考试科目: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分) 1、圆形直管管径增加1倍,流量、长度及摩擦系数均不变时,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A 、2 B、4 C、1/16 D、1/32 2 、关于无量纲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量纲为1 B、无量纲、有单位 C、有量纲、无单位 D、数值大小取决于所采用单位制 3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与()成正比 A 、动能梯度 B、流量梯度C、速度梯度 D、压力梯度

4 、关于气体黏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本不受压力影响 B、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C、随压力升高而减小 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某一含有A、B两种组分的气相混合体系总体处于静止状态,其中B浓度远大于A且分布均匀一致,A在水平方向存在浓度分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组分在水平方向进行反向扩散 B、A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正比 C、B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反比 D、A组分扩散通量与A的浓度差成正比 6 、旋风分离器临界直径是指() A、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小颗粒直径 B、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大颗粒直径 C、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大颗粒的直径 7 、滤料通常是指()过滤介质 A、颗粒状 B、织物状 C、多空固体 D、多孔膜

8、 活性炭对水中某种高分子有机物在25℃吸附实验发现吸附容量q 和平衡浓度c 之间具有如下关系:c c q 21+= ,这个关系符合下列哪种吸附等温曲线( ) A 、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方程 B 、朗缪尔(Langmuir)方程。 C 、亨利方程。 D 、 Bet 方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 1、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____技术___、措施和____政策____。 2、 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利用环境工程基本技术原理,通过_____工程___手段,实现污染物的_____高效___、快速去除。 3、 环境工程原理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_____微观___过程分析看本质,通过_____数学___表达进行定量解析。 4、若质量为m 、体积为V 的流体进入某静压强为p 、面积为A 的截面,则输入系统的功为____pV____,这种功称为_____流动___功,即是流体的静压能。 5、 根据伯努利方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若存在能量损失,且无外功加入,系统的总机械能沿流动方向将逐渐____减少____。 6、 分子扩散过程由分子的____微观____运动而导致的,只有在固体、静止流体或层流流动的流体中才会________发生。

(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 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 课程类型:实验课程 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 二、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设计单元电路引导 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通过预设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小故障,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学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Goals The course will 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n ability. Student will be able to apply the electronic theory and thus improve the students’ hands practically by designing the circuit unit. Also, They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by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faults in the experiments. These teaching activities will enhance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 1.1、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研究意义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为直线的截距,1/n为直线的斜率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3.1仪器与器皿: 恒温振荡器1台、分析天平1台、分光光度计1台、三角瓶5个、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5个、移液管 3.2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2、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5、10、20、30、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47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 (2)、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水中亚甲基蓝含量,同时测定水温和PH。 2、将活性炭粉末,用蒸馏水洗去细粉,并在105℃下烘至恒重。 3、在五个三角瓶中分别放入100、200、300、400、500mg粉状活性炭,加入200ml水样。 4、将三角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上震动1小时,静置10min。 5、吸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并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计算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吸附量。 五、注意事项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