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学导论纲要

材料学导论纲要

材料学导论纲要
材料学导论纲要

“材料学导论”复习纲要

一、绪论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1、掌握材料,材料的强度,功能陶瓷,结构陶瓷,耐火度,荷重软化温度,玻璃,成网离

子,水泥,水泥的安定性,水泥熟料等概念

材料:人类用来制造有用器件,构件或物品的物质。

材料的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功能陶瓷:利用声、光、电、热、力等直接效应及耦合效应的先进陶瓷。

结构陶瓷:具有力学性能及部分热学性能和化学功能的先进陶瓷。

耐火度:耐火材料在无荷重时抵抗高温而不熔化的性能。

荷重软化温度:耐火材料在持续升温条件下,承受恒定载荷而产生变形的温度,它表示了耐火材料同时抵抗高温和载荷两方面作用的能力。

玻璃:玻璃是指熔体经过冷却,因黏度增大所得到的具有固体机械性质和一定结构特征的非晶态固体物质。

成网离子:玻璃结构与晶体类似,具有三维连续网架形式,网络中一个氧原子最多同两个形成网络的正离子M相连接。成网正离子在多面体的中央,这些多面体通过顶角上的公共氧以氧桥相连而形成三维连续网架。但这种网架不像晶体那样有序,而是完全无序的。

水泥:凡细磨成粉末中加入适量水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沙石等材料牢固的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

水泥的安定性: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制品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能。

水泥熟料:以石灰石、粘土、铁质原料为主要原料,按适当比例配成生料,烧至部分或全部熔融,并经冷却而获得的半成品。

(1)材料:定义: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有用得构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材料、信息、能源被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材料科学:是在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关材料成分、组织与工艺流程对于材料性质与用途的影响规律的知识与运用。

材料工程:是指运用材料科学的理论和经验知识,为满足各种特定需要而发展、制备和改进各种材料的工艺技术,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材料的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性能、使用效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根本任务:揭示材料组分、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设计、合成并制备出具有优良使用效能的材料,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材料日益增长的需要。

(2)材料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形变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材料的机械强度可

分为:拉伸强度(抗张强度或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扭转强度、疲劳强度等。

(3)材料的应用:材料的应用需要考虑几个因素:材料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价格。

(4)材料在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见现有复习资料。

2、陶瓷材料显微结构中各相的特点。

答:陶瓷的显微结构中主要存在三相:玻璃相、气相、晶相

(1)晶相:是陶瓷材料的主要组成相,晶相由原料带入或玻璃相析晶形成。晶相分为:主晶相和次晶相,主晶相是构成材料的主体,其性质、数量及结合状态,直接决定材料的基本性质。陶瓷是由各向异性的晶粒通过晶界结合而形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形状受到成分、原材料颗粒大小与形状、晶型及工艺制备方法的影响。

(2)玻璃相:是一种低熔点的非晶态固体,是材料在高温烧成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或熔融冷却形成的。

玻璃相的作用:充填晶粒间隙、黏结晶粒,提高陶瓷的致密的、降低烧成温度、改善工艺,抑制晶粒的长大。

(3)气相:又称为气孔,大部分气孔是在工艺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材料的许多性能与气孔的含量、形状、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气孔也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往往有可能扩展成裂纹,导致材料强度大大降低,耐磨性变低。

3、普通陶瓷中三个主要原料及其作用。

(1)普通陶瓷中三个主要的原料:长石、黏土、石英

(2)作用:

石英:是耐高温的骨架成分,赋予制品高的强度、耐热、耐蚀等特性

黏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与结合性,调水后成为软泥,能塑造成型,烧后变得致密坚硬。长石:作为助溶剂能溶解一部分黏土分解物及部分石英,促进成瓷反应的进行。并降低烧结温度。

4、陶瓷为何要烧结,其目的是什么?

答:在高温下,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

5、压电效应及压电陶瓷的制备。

答:压电效应:

压电体受到外机械力作用而发生电极化,并导致压电体两端表面内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其电荷密度与外机械力成正比,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压电体受到外电场作用而发生形变,其形变量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具有正压电效应的固体,也必定具有逆压电效应,反之亦然.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总称为压电效应。

压电陶瓷的制备流程:配料混合、预烧、粉碎、成型、排胶、烧结、被电极、极化测试等过程。

6、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和材料特点。

定义:是玻璃的受控晶化而制得的多晶固体,也称为玻璃陶瓷

制备工艺:配合料制备、玻璃熔融、成型、加工、微晶化处理、再加工。

材料特点:微晶玻璃与陶瓷的不同是微晶化过程的晶相全由一个均匀玻璃中的晶体生长而产生的,而陶瓷中的晶相则是在制备陶瓷组分时引入的。微晶玻璃与玻璃的不同之处是其大部分是晶相,而玻璃则是非晶态。

微晶玻璃的应用:

(1)机械力学材料:利用微晶玻璃耐高温、抗热震、热膨胀性可调等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制造出满足机械力学要求的材料。

(2)光学材料:应用低膨胀和零膨胀微晶玻璃对温度变化特别不敏感,使其可在随温度改变而要求尺寸稳定的领域得到应用。

(3)电子与微电子材料:利用微晶的膨胀系数低,可制备微晶玻璃基板、电容器、薄膜电路和厚膜电路。

(4)化学化工材料:利用微晶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广泛用于控制污染和新能源等材料的开发中。

(5)建筑材料:作为新型绿色装饰材料,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建筑装饰材料。

7、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化学键及性能。

定义: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主要化学键及材料性能:

在晶体结构上,无机非金属的晶体结构远比金属复杂,并且没有自由的电子。具有比金属键和纯共价键更强的离子键和混合键。这种化学键所特有的高键能、高键强赋予这一大类材料以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基本属性,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及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和压电性。

8、说明特种陶瓷与普通陶瓷的原料、工艺、结构和应用等各方面的区别。

(1)在原料上,突破了传统陶瓷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界限,特种陶瓷一般以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等为主要原料。

(2)在成分上,传统陶瓷的组成由粘土的成分决定,所以不同产地和炉窑的陶瓷有不同的质地,由于特种陶瓷的原料是纯化合物,因此成分有人工配比决定,其性质的优劣有原料的纯度和工艺,而不是由产地决定。

(3)在制备工艺上,突破了传统陶瓷以炉窑为主要生产手段的界限,广泛采用真空烧结、保护气氛烧结、热压、热等静压等手段。

(4)在性能上,特种陶瓷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如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导电、绝缘、以及在磁、电、光、声、生物工程个方面具有的特殊功能,从而使其在高温、权机械、电子、宇航、医学工程各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9、光纤的导光原理及结构特点。

光导纤维:是指以光信号的形式传送光束或图像,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玻璃纤维。

结构:内层(纯玻璃光芯)、外包层(低玻璃折射率的包层、内芯是光传播部分)、涂覆层大部分的光纤包层外还有一层,它一般是一层或几层聚合物,它的作用是防止纤芯和包层受到震荡而影响光纤的性能。

10、材料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按性能特点如何分类?

材料按化学组成分类: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材料按性能分类: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材料按发展过程分类:传统材料、新型材料

材料按用途分类:航空航天材料、信息材料、电子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工电器材料、机械材料、农用材料、日用品及办公用品材料。

①高分子材料:是通过若干高分子链聚集以及高分子链与其他添加组分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分子量大,质轻;优良的加工性能,导热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好;功能的可塑性好,出色的装饰性,但易老化;可以延压成膜、纺制成丝,可制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产

生巨大的粘接力及巨大弹性等。

②金属材料:有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形成的,并具有一般金属特性的材料称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及塑性;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熔点较高。

③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上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等四大类,其主要化学组成均为硅酸盐类物质。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等,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压电性。

④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与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多相固体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有的性能。比重小,比模量和比强度大;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电绝缘性好等特点。

传统材料的特征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但环境污染严重;而新型材料是建立在新思路、新概念、新工艺、新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以材料的优异性能、高品质、高稳定性参与竞争,属高薪技术的一部分;投资强度较高,更新换代快,风险性大,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一旦成功,回报率也较高,且不以规模取胜。结构材料则主要利用材料力学性能;而功能材料主要利用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

11、材料科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科学研究的内容是:四要素:材料的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性能、效能。

材料的结构和成分:是指每个特定的材料都含有一个以原子和电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结构体系,对于大多数材料,所有这些结构尺度上化学成分和分布是立体变化的,这是制造该种特定材料所采用的合成和加工结果。

合成与加工: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新排列,在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所有尺寸上对结构进行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该种特定材料所采用的合成和加工的结果。

性能:是材料功能特性和效用(如:电、磁、光、热、力学等特性)的定量度量和描述,材料的性能表示了其对外界刺激(如:电场、磁场、温度场、力场等)的整体响应。

材料的效能:是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表现,包括环境影响、受力状态、材料特征曲线,乃至寿命估算等。

13、普通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各种玻璃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主要化学成分: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的成型方法:成型方法可分为:热成型、冷成型

吹制法(空心玻璃等)、压制法(烟缸、水杯等)、压延法(压花玻璃等)、浇铸法(光学玻璃等)、拉制法(平板玻璃、玻璃管等)、离心法(玻璃棉等)、烧结法(泡沫玻璃、工艺玻璃等)、喷吹法(玻璃徽珠等)、浮法(平板玻璃等)、焊接法(仪器玻璃等)等。

14、水泥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什么?

定义: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性材料,通常称为水泥。

按水泥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水硬性矿物的不同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及少熟料和无熟料水泥等。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质原料、黏土质原料两大类

石灰质原料:提供CaO (石灰石、白垩)等。

黏土质原料:提供SiO2、Al2O3及少量的Fe2O3(黏土、黏土质页岩、黄土等)

硅酸盐水泥的熟料主要成分:主要由氧化钙(CaO)、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和氧

化铁(Fe2O3)四种氧化物组成,他们通常在熟料中的百分含量之和在95%以上,同时,熟料中含有5%以下的少量氧化物,如氧化镁(MgO)、硫酐(SO3)、氧化钛(TiO2)、氧化磷(P2O5)以及碱等(Na2O、K2O)。

15、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材料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包括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

科技方面: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材料与光纤维材料的出现,加速现代文明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经济方面: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先人较早发现了了铜的制备方法,从而以铜作为流通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军事方面:随着现代各种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材料的迅猛发展,材料性能不断增强,各种军事装备武器如飞机、坦克、导弹等军事打击能力大大增强。

1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材料专业的理解和将来有关材料知识的预期?

在我看来,材料专业是现代其它工业发展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缺乏材料学的发展,其它的工业大部分是无根之水难以发展甚至存在。材料学科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依我之见,未来的材料行业将是复合材料以及一些新型材料如石墨烯等的天下,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工业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材料难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所以一些新型材料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金属材料

1、了解金属晶体材料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

体心立方结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各结点和中心处。

面心立方结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各结点和面的中心处。

密排六方结构: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上下两个六方面的中心以及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在这两个六方面的中间还均匀分布着三个原子。

晶体结构结构特点:

2、金属晶体结构缺陷的定义、类型及成因。

定义:在晶体结构中,总的来说,其结构是较为完整的,但是存在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即晶格缺陷。

缺陷类型: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点缺陷:其特征是在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仅引起几个原子范围内的点阵结构不完整。例如:空位、间隙原子等

线缺陷:其特征是在二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在另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大,这一类缺陷主要是位错。

面缺陷:其特征是在一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外二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大,如晶界、亚晶

界、孪晶界等。

点缺陷的成因:与材料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材料的高温动力学过程等有关。

线缺陷的成因:线缺陷的产生及运动与材料的韧性、脆性密切相关。

面缺陷的成因:面缺陷的取向及分布与材料的断裂韧性有关。

3、合金、合金中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的定义、及其特点等。

合金: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基体加上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和在一起所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特点:多数合金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低于任一组分金属,有的抗腐蚀能力强。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特点: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体结构的晶格格点上。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不是占据溶剂晶格的正常结点位置,而是填入溶剂原子间的一些间隙中。

特点: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的分布可以是随机的,即呈统计分布;也可以是部分有序或完全有序,在完全有序固溶体中,异类原子趋于相邻,这种结构亦称为超点阵或超结构。

4、纯金属与合金的冷却曲线的异同

相同点:纯金属和合金都会在某一温度点开始结晶。

区别点:纯金属的冷却曲线都有一水平阶段,表示其凝固点。合金的冷却曲线都没有水平阶段,但有两次转折,两个转折点代表的温度代表两个临界点,表明合金的结晶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的。温度较高的临界点是结晶开始的温度,温度较低的临界点是结晶终了的温度。

5、金属结晶过程及有关概念的定义、特点等

凝固:材料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是材料宏观状态的变化,凝固后得到的固体为晶体的转变称为结晶。它是一种相变,而凝固成非晶态固体的不属于相变,常称为非晶转变和玻璃化转变。

金属结晶过程:总是从形成一些极小的晶体开始,称这些极小晶体为晶核。此后,液体中的原子不断向晶核聚集使晶核长大,同时液体中会不断有新的晶核形成并长大,直到长大到每个晶核相互接触,液体消失为止。

6、铁碳合金的分类和特点

(1)纯铁:铁属于过度族元素。在一个大气压下,它于1538℃融化,2738℃气化。在20℃时的密度为7.87g/cm3

①铁的同素异晶转变,铁具有多晶型性。

铁在冷却至1538℃时,结晶为δ-Fe,它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当温度继续冷却至1394℃时,δ-Fe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当温度继续降至912℃时,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在912℃以下,铁的结构不再发生变化,这样一来,铁就具有三种同素异晶状态,即δ-Fe,γ-Fe,α-Fe

②铁素体与奥氏体: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常用符号F或a表示。

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晶格,常用符号A或者γ表示,铁素体和奥氏体是铁碳相图中十分重要的基本相。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基本相同,居里点也是770℃,奥氏体的塑性很好,但它具有顺磁性。

纯铁的塑性和韧性很好,但其强度很低,很少用作结构材料。纯铁的主要用途是利用它所具有的铁磁性。工业上炼制的电工纯铁具有高的磁导率,可用于要求软磁性的场合,如各种仪器仪表的铁芯等。

(2)渗碳体: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碳量为6.69%,可以用符号C表示,是铁碳相图中的重要基本相。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约为800 HB,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渗碳体于低温下具有一定的铁磁性,但是在230℃以上,铁磁性就消失了,所以230℃是渗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度,称为转变。根据理论计算,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

7、金属材料的性能简介

课本P36页

8、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伸长曲线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1)开始的Fp阶段,载荷F与伸长量△L为线性关系,并且,去除载荷,试样将恢复到原始长度。在此阶段试样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载荷超过Fe之后,试样除发生弹性变形外还将发生塑性变形。

(3)当载荷增大到Fe之后,拉伸图上出现了水平线段,这表示载荷虽未增加,但试样继续发生塑性变形而伸长,这种现象称为“屈服”,s点称为屈服点。

(4)当载荷超过Fb以后,试样上某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由于其截面缩小,使继续变形所需载荷下降。

(5)载荷到达Fk时,试样在缩颈处断裂。

9、金属材料凝固与结晶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凝固后得到的固体为晶体的转变称为结晶。

区别:材料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是材料宏观状态的变化,所得物质可以是晶体或非晶体,而只有所得物质为晶体时,才称之为结晶。

10、匀晶转变、共晶转变和包晶转变的异同

匀晶转变:是指结晶都是从液相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

共晶转变:是指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

包晶转变:是指一定成分的液相与一定成分的固相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形成一种新固相的过程。

11、二元金属相图的分类及每一类的特点

匀晶相图:特点为组成合金的两组元在液态时完全互溶,在固态时也完全互溶。

共晶相图:特点为二组元在液态完全互溶,但在固态下只能有限溶解。

包晶相图:特点为二组元在液态完全互溶,固态形成有限固溶体,并具有包晶转变。

共析转变相图:特点为二组元液态无限互溶,结晶时形成无限固溶体γ,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γ相发生分解。

形成稳定化合物相图:特点为是在相图中有一个代表稳定化合物的垂直线(单相区、成分固定),垂足代表化合物的成分,垂直线的顶点代表其熔点

12、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共析反应的异同点

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析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包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外一种固相的反应过程。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相同点:反应都是在恒温下发生,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具有特定成分的相,都处于三相平衡状态。

不同点: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析反应是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而包晶反应是一种液相与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

13、简单了解一些新型合金材料、特点及应用领域等

钛合金:由于其硬度大、耐酸碱的腐蚀,因此可用于发展航空飞机的机体材料等;

耐热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属于新型合金,广泛应用于卫星、航空航天,

镍钛合金:记忆合金.有自己独特的物理特性,随温度变化会引起外形的改变,同时具有记忆能力,能恢复至原来形状,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和电子工程等领域。

14、简单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强度: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为抗拉强度极限(σb)、抗弯强度极限(σbb)、抗压强度极限(σbc)等。强度有多种判据,工程上以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最为常用。

塑性:指金属材在静态载荷作用下,产生永久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通常以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示。

硬度: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指标,是指金属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金属材料的硬度是在硬度计上测定的。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有时还采用维氏硬度法。

韧性:分为冲击韧度、断裂韧度

冲击韧度:机械零部件在服役过程中不仅受到静态载荷或变动载荷的作用,而且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载荷作用。测定方法则是采用冲击吸收功、脆性断面率、侧膨胀值等用于评价。断裂韧度:是用来反映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即抵抗脆性断裂能力的性能指标。

15、碳钢常规热处理的种类,并能够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

碳钢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等。

** 退火: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

(1)退火:将钢加热到高于或低于熔点的温度,保温后随火炉冷却的方法

(2)正火:将钢加热到A c3或A c3以上30 – 50摄氏度,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3)淬火:是将钢热到A c3或A c3以上30 – 50摄氏度,保温后在水或油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4) 回火:将淬灭后的钢在重新加热到A c3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后冷却下来的方法

(5)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三、聚合物材料

1、掌握单体、聚合度、结构单元、链段、构象、塑料、橡胶、硫化剂、胶粘剂等概念

单体: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类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

聚合度: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单个结构单元数目

热塑性聚合物:加热时可以熔融,冷却后又凝固成型。再加热可在熔融且不改变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结构单元:构成大分子链的基本结构单元,又称链节。

链段:整个大分子链可看作是若干个个键的段落自由链接而成的,这种段落成为链段。

构象:在分子内旋转作用下,大分子链具有很大的柔性,可采取各种可能的形态,每种形态所对应原子及链的空间排列称为构象。

玻璃化温度:由玻璃态到高弹态的转变温度。

2、熟悉聚合物的结构式

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尼龙-66、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天然橡胶、丁苯橡胶

3、聚合物的结构

近程过程:包括大分子键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连接方式,空间构型,序列结构及大分子链几何形状。

远程过程:包括大分子链的分子量大小和大分子形态(构象)两方面。

聚集态结构:非晶态结构,晶态结构,聚合物取向态结构,聚合物液晶态。

4、试述非晶态聚合物的三种力学状态

5、试述聚合物的性能特点

强度:在各种外力作用下,高分子材料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压缩、弯曲、抗冲击韧性、耐疲劳强度等是衡量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指标。

高弹性:处于高弹态的聚合物表现出高弹性能。一般来说,所有线型分子的高聚物都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链段的热运动,而整个分子链不能进行热运动,即为无序的排列。

黏弹性:聚合物的粘弹性是指聚合物既有黏性又有弹性的性质,实质上是聚合物的力学松弛行为。

高电阻率;耐热性、热传导;热膨胀;易老化;大多数易燃、可燃。

性能特点:

(1)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性稳定百,不会锈蚀;

(2)耐冲击性好;

(3)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

(4)绝缘性好,导热性低;

(5)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

(6)大部分塑料耐热性差,热膨胀率大,易燃烧;

(7)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

(8)多数塑料耐低温性差,低温下变脆,容易老化;

(9)某些塑料易溶于溶剂

塑料的成型方法:

1.挤出成型

2.注射成型(加料,塑化,注射冲模,保压,冷却固化和脱模)

3.压延成型

4.模压成型

5.吹塑成型

6.浇铸成型

8、橡胶的配方组成,并说明各组分的作用

①生胶和再生胶:重要组成部分

②硫化剂:使橡胶发生交联

③硫化促进剂:促进硫化,减少硫化剂用量或硫化时间

④硫化活性剂:减少促进剂用量或缩短硫化时间

⑤防老剂:防止和延缓橡胶老化

⑥补强剂:提高橡胶力学性能

⑦填充剂:增加制品溶剂而降低成本(常用炭黑)

⑧增强材料:增强制品机械强度

⑨其他配合剂:着色、发泡等等

9、橡胶制品的生产工艺

①塑炼②混炼③压延④压出⑤成型⑥硫化

10、简述胶黏剂的胶接机理

定义:靠胶粘剂将物体连接起来的方法称为胶接。

11、举出你身边几种功能高分子的例子,并说明其功能原理及应用

离子交换树脂、高吸水性树脂、感光性高分子、导电高分子等

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两性离子交换树脂等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水处理、食品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化学工业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含有强亲水性基团并具有一定交联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高吸水性树脂应用:卫生巾、尿不湿、柔软隐形眼镜、抗血栓材料、人造皮肤等

感光性高分子:是指具有感光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感光性高分子的应用:广泛应用到印刷行业:PS胶印版、感光树脂凸版、凹版及丝网印刷等。

导电高分子:两大类:结构型(本征型导电高分子)、复合型

结构型:聚乙炔、聚对亚苯、聚吡咯、聚苯硫醚、聚噻吩、聚苯乙炔、聚苯胺

复合型: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中高分子基质有塑料、橡胶等,填料:炭黑、碳纤维、金属粉、金属镀层和纤维以及金属氟化物等。

四、复合材料

1、了解复合材料结构与特征。掌握:复合材料、基体、增强体、界面、界面效应、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晶须等含义

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的材料通过材料设计和复合工艺而成的新型材料。

基体:基体相是在复合材料中是一种连续相材料,它把改善性能的增强材料固结成一体,并起到传递应力或功能的作用。

增强体: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于整个连续相中的分散相,起承受(结构复合材料)和显示功能(功能复合材料)的作用。

界面: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接触所构成的界面,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体有明显差别的断相——界面相(界面层)。

界面效应:

(1)传递效应:界面可将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承受的外力传递给增强相,起到基体和增强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基体和增强体之间结合力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和磁场尺寸稳定性等。

(4)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剂)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弹性、低膨胀性、耐热性和冲击性等。

玻璃纤维:是由熔融的玻璃经快速拉伸、冷却所形成的纤维。主要成分SiO2和Al2O3

碳纤维:是有机纤维在惰性气氛中经高温碳化而成的纤维化碳化合物。它是一种“比人发细、比铝轻、比钢强”的新型特种纤维。

晶须:由高纯单晶生长而成的短纤维

复合材料界面类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2、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分类

分类:

结构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导电导磁功能复合材料、换能功能复合材料、阻尼吸声功能复合材料、屏蔽功能复合材料、摩擦磨耗功能复合材料

发展趋势:

(1)降低成本:原材料、成型工艺、设计

(2)复合材料的研制

(3)功能复合材料

(4)智能复合材料

(5)仿生复合材料

(6)环保型复合材料:宏观复合向微观复合发展、多元混杂复合和超混杂复合方向发展、以结构复合材料为主,向结构复合材料与功能复合材料并重的方向发展、被动复合材料向主动复合材料发展、常规设计向仿生方向发展

3、复合材料基体类型与作用

4、复合材料增强体类型与作用

5、复合原理与混合法则

复合原理:根据增强体几何形状和尺寸主要有两种形式:颗粒、纤维(晶须)

混合法则:混合定律是一种加权平均值方法来预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多种性能。σ=σ?+σ?

c f f m m

混合定律

7、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增韧机理及纤维增强遵循原则

机理:

①纤维增韧:单向排布长纤维增韧、多维多向排布长纤维增韧、短纤维、晶须增韧

②颗粒增韧:相变增韧、裂纹转向与外加应力

纤维增强遵循原则:

(1)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应远高于基体

(2)纤维与基体之间拥有一定的界面结合强度

(3)纤维的排列方向与构件的受力方向一致。

(4)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应匹配。

(5)纤维与基体不能发生使结合度降低的化学反应

8、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性能与特征

9、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特征

10、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与特征

11、功能复合材料与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12、分析下列表格、理解复合材料、基体、增强体概念。

武汉理工材料概论重点

Definition 材料的定义: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the surrounding world consist of discrete partic les, having a subm icr oscopic size. Atomic structure and the nature of bonds(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metals and their alloys (metallic bonding 金属键) —organic polymer s 有机聚合物(c ovalent bonding and sec ondary bonding 共价键和二次键) —c er am ic s (ionic bonding and covalent bo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力学性能 Which r eflect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s, defor med by a set of forc es (概念) Four basic types of stresses : tensile, c ompr essive, shear ,tor sion (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 Physical properties:物理性能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s subj ected to the action of temper ature,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or light. 电性能Electric properties 磁性能Magnetic pr operties 热性能Ther mal pr operties 光性能Optic al pr operties Chemical properties:化学性能 Which char acterize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 in a reactive environment. (概念) The four basic aspects of materials scienc e and tec hnology ar e: manufacturing processing, structure,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s 结构-性能-工艺之间的关系: First, the processing of a materi al aff ects the structure, second the origin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determine how we can process the material to produce a desired shape 一、METAL:(金属) 1、金属最显著的特性:good conductors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热导性,电导性) 2、性能:are opaque to visible light; are hard, rigid; can undergo plastic deformation; have a high melting temperature 3、金属的晶体点阵: crystal structur e(晶体结构): body-center ed c ubic structur e , fac e-center ed cubic structure , hexagonal close-pac ked structur e(体型、面型,六角形放射状)4、properties of alloys(合金的性能):(more carbon ,more brittle.) have relatively high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good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nonmagnetic properties 5、铸铁概念:c ast iron, essentially an alloy of ir on, carbon and silic on, is c omposed of ir on and fr om2 to 6.67 percent c ar bon, plus manganese, sulfur, and phosphorus, and shaped by being c ast in a mold. 6、The types and properties of cast iron ;white cast iron( hard , brittle ) , gray cast iron (brittle ,withstand large compressive loads but small tensile loads ), alloy cast iron , nodular or ductile cast iron (good castability ,toughness, good wear resistance ,low melting point ,and hardenability ), malleable cast iron (strength ,toughness, ductility ,and machinability) 7、carbon steels(碳钢):low carbon steels(含碳0.05~0.32%);medium c ar bon steels(含碳 0.35~0.55%);high c ar bon steels(含碳0.60~1.50%)8、不锈钢:ther e are thr ee types of stainless steels: --the martensitic types;the ferritic types ;the austenitic types 9、advantages of using Al: one-third of the weight of steel ;good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 strength-to-weight ratio ;can be given a hard surf ace by anodizing and hard coating ;most alloys are weldable ;will not rust ;high ref lectivity ;can be die cast ;easily machined ;good f ormability; nonmagnetic ;nontoxic and one–third of the stif f ness of steel. 10、c opper is known for its high ther mal (热导性)and electric al conductivity. 11、crystal structure : body-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barium), 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copper), hexagonal close-packed structure (z inc) 二、CERA MIC(陶瓷) 1、The property of ceramics (陶瓷的性质) Extreme hardness(硬度高) Heat r esistanc e Corrosion r esistanc e Low electrical and ther mal conductivity Low ductility (brittleness) 2、Porosity(孔隙度) Open porosity: refer s to the network of por es in a material that is open to the surfac e and into whic h a liquid such as water can penetr ate if the part were submer ged in it。 Closed porosity: refers to those pores that have bec ome sealed within the gr ain structur e 。 Pores affect the strength of ceramics in two ways:(影响强度的毛孔陶瓷两种方式) ①、they produc e stress c onc entr ations. Once the str ess r eaches a critic al level, a crac k will for m and

智慧树知到《材料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材料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材料让我们成为人,而我们用语言赋予材料生命,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2、材料与人类发展:“材料-时代”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3、“物质-有用的物品就是材料“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4、材料学的基本思想是? A:尺度之上 B:应用为王 C:物质 答案:尺度之上,应用为王 5、“材料是一种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材料”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 1、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A:0.77% B:2.11% C:6.69% 答案:0.77% 2、亚共析钢加热成奥氏体后冷却转变成 A:珠光体+铁素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答案:珠光体+铁素体 3、将铁碳合金加热成奥氏体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式,称为 A:回火 B:退火 C:淬火 答案:退火 4、生铁、熟铁、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Fe,但他们之间的性能差别显著,主要原因是其中()不同 A:珠光体含量 B:硬度 C:含碳量 答案:含碳量

5、金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A:面心立方 B:体心立方 C:秘排六方 答案: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秘排六方 第二章 1、生产普通陶瓷的主要矿物原料是 A::石英、粘土、长石 B:高岭土、碳酸盐 C:粘土、石英、烧碱 答案::石英、粘土、长石 2、陶瓷坯料采用可塑成型的方法手工成型时,需要控制其含水量在()范围之内,以保证坯体良好的塑形效果。 A:15~25% B:28~35% C:7~15% 答案:15~25% 3、构成敏感陶瓷的主要物质属于()类。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答案:半导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

第1节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 1.1.1材料科学的内涵 材料科学就是从事对材料本质的发现、分析认识、设计及控制等方面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揭示材料的行为,给予材料结构的统一描绘或建立模型,以及解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科学的内涵可以认为是由五大要素组成,他们之间的关联可以用一个多面体来描述(图1-1)。其中使用效能是材料性能在工作状态(受力、气氛、温度)下的表现,材料性能可以视为材料的固有性能,而使用效能则随工作环境不同而异,但它与材料的固有性能密切相关。理论及材料与工艺设计位于多面体的中心,它直接和其它5个要素相连,表明它在材料科学中的特殊地位。 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结构与性能。为了深入理解和有效控制性 能和结构,人们常常需要了解各种过程的现象,如屈服过程、断裂 过程、导电过程、磁化过程、相变过程等。材料中各种结构的形成 都涉及能量的变化,因此外界条件的改变也将会引起结构的改变, 从而导致性能的改变。因此可以说,过程是理解性能和结构的重要 环节,结构是深入理解性能的核心,外界条件控制着结构的形成和 过程的进行。 材料的性能是由材料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材料的结构反映了材料 的组成基元及其排列和运动的方式。材料的组成基元一般为原子、 离子和分子等,材料的排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组元间结合类型的 影响,如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等。组元在结构中不是 静止不动的,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如电子的运动、原子的热运动等。 描述材料的结构可以有不同层次,包括原子结构、原子的排列、相 结构、显微结构、结构缺陷等,每个层次的结构特征都以不同的方 式决定着材料的性能。 物质结构是理解和控制性能的中心环节。组成材料的原子结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的运动情况对材料的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电子结构会影响原子的键合,使材料表现出金属、无机非金属或高分子的固有属性。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某些高分子材料在空间均具有规则的原子排列,或者说具有晶体的格子构造。晶体结构会影响到材料的诸多物理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等。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组成,但二者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强度、硬度及其它物理性能差别明显。当材料处于非晶态时,与晶体材料相比,性能差别也很大,如玻璃态的聚乙烯是透明的,而晶态的聚乙烯是半透明的。又如某些非晶态金属比晶态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蚀性能。此外,在晶体材料中存在的某些排列的不完整性,即存在结构缺陷,也对材料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研究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时,除考虑其内部原子排列的规则性,还需要考虑其尺寸的效应。从聚集的角度看,三维方向尺寸都很大的材料称为块体材料,在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上尺寸变小的材料叫做低维材料。低维材料可能具有块体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质,如零维的纳米粒子(尺寸小于100nm)具有很强的表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等,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金属颗粒是电的绝缘体和吸光的黑体。以纳米微粒组成的陶瓷具有很高的韧性和超塑性。纳米金属铝的硬度为普通铝的8倍。具有高强度特征的一维材料的有机纤维、光导纤维,作为二维材料的金刚石薄膜、超导薄膜等都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 1.1.2 材料科学的确立与作用 (1)材料科学的提出 “材料科学”的明确提出要追朔到20世纪50年代末。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0千克,11月3日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重500千克。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的“探测者1号”人造卫星仅8千克,重量比前苏联的卫星轻得多。对此美国有关部门联合向总统提出报告,认为在科技竞争中美国之所以落后于苏联,关键在先进材料的研究方面。1958年3月18日总统通过科学顾问委员会发布“全国材料规划”,决定12所大学成立材料研究实验室,随后又扩大到17所。从那时起出现了包括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2)材料科学的形成 材料科学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如下五个方面的基础发展: 各类材料大规模的应用发展是材料科学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19世纪电动机的发明,使材料在新品种开发和规模生产等方面发生了飞跃,如1856年和1864年先后发明了转炉和平炉炼钢,大大促进了机械制造、铁路交通的发展。随之不同类型的特殊钢种也相继出现,如1887年高锰钢、1903年硅钢及1910年镍铬不锈钢等,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得到大量应用,随后铝、镁、钛和稀有金属相继问世。20世纪初,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如1909年的酚醛树脂(胶木),1925年的聚苯乙烯,1931年的聚氯乙烯以及1941年的尼龙等,发展十分迅速,如今世界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论体积产量已超过了钢。无机非金属材料门类较多,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一些传统材料资源丰富,性能价格比在所有材料中最有竞争能力。20世纪中后期,通过合成原料和特殊制备方法,制造出一系列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功能材料和先进结构材料。如电子陶瓷、铁氧体、光学玻璃、透明陶瓷、敏感及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等。先进结构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 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 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业的开端(P25)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 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2012级《材料科学概论》试卷 A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泰山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2012级 材料化学专业 (本)科 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 《材料科学概论》试卷 A (试卷共5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材料学就是研究材料的 、 、 、 之间关系的科学。 2、结构材料常见的失效形式: 、 、 、 。 3、晶体分 大晶系, 种布拉菲格子。 4 、钢号“20”表示含碳量 %的碳素钢。 5、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 、 和 以改变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6、复合材料按增强体分 、 、 7 、晶体缺陷分为三种: 、 、 。 二、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 1、铸铁中的合金元素Cr 属于阻碍石墨化元素。 ( ) 2、磷在钢中溶于铁素体内,产生“热脆性”。 ( )

3、键能高的材料,线膨胀系数小。() 4、石灰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 5、水泥标号是根据水泥水化3天的抗压强度确定的。() 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越细,材料强度越高。() 7、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石墨/铝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比强度、比模量。() 8、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消耗量最大的一类复合材料。() 9、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物理方法。() 10、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三、简答题(每题 5分,共 30 分) 1、复合材料主要性能特点?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强化的条件?

3、提高陶瓷材料强度及减轻脆性的途径? 4、什么是退火及正火?作用是什么? 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类型及界面结合形式? 6、材料的分类?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材料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1.定义 物质经材料合成或材料化后才成为材料,材料具有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状态的物质。 2.分类 材料按物理化学属性可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按用途可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按状态可分为:气态、固态和液态。 3.材料的几大效应 (1)材料的界面效应 材料的界面有晶界、相界、亚晶界、孪晶界等。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化学、电化学性能都与材料的各种界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材料的形变、断裂与失效过程,起源于各种界面的占了大部分,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也基本上都与界面有关。界面的研究在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材料的界面有以下几种效应。 A.分割效应。是指一个连续体被分割成许多小区域,其尺寸大小、中断程度、分散情况等对基体力学性能及力学行为的影响; B.不连续效应。界面上引起的结构、物理、化学等性质的不连续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电阻、介电特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 C.散射和吸收效应。界面处对声波、光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各种波产生的散射和吸收,影响材料的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冲击性等; D.感应效应。界面产生的感应效应,特别是应变、内部应力及由此产生的某些现象,如高的弹性、低的热膨胀性、耐热性等。 界面问题涉及界面两侧原子的对势、电子态和电子结构、界面原子键合的性质、结合能、界面两侧晶体结构和界面晶体结构的关系、界面切变模量、界面位错形核与反应、环境对界面过程的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界面的热力学、界面偏析、界面扩散、界面化学反应等都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纳米材料的界面及其新的效应、复合材料的界面更是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2)材料的表面效应 晶体表面也是材料界面的一种,只是材料的固体表面和周围介质(气体、液体)的界面。材料表面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未饱和键,并且由于结构的不对称而造成晶格畸变,所以材料表面都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表面能,而且具有强烈降低其表面能,力求处于更稳定能量状态的倾向。(3)材料的复合效应 复合材料具有的复合效应主要有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线性效应有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相抵效应等;非线性效应有相乘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等。一般结构复合材料具有线性效应,但很多功能复合材料则可利用非线性效应创造出来,最明显的是相乘效应。(4)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 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材料,在某一低温状态下经过塑性变形后,通过加热到这种材料固有的某一临界温度以上时,材料又恢复到初始形状的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材料称为形状记忆材料。 (5)材料的动态效应 各类材料的失效大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加强对失效动态过程的分析研究,才能更深刻地揭示材料的失效机理及其控制因素。 (6)材料的环境效应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重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1.根据材料的化学组成,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生态环境材料的三要素为先进性、环境协调性、舒适性。 3.生态环境材料可分为原料无害化材料、绿色环境过程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高资源生产率材料。 4.按照断口颜色分,铸铁可以分为灰铸铁、白口铸铁和马口铸铁。 5.按照化学类型,贮氢合金可以分为AB5型、AB2型、AB型、A2B型。 6.减震合金的分类:孪晶型、铁磁性型、位错型、复相型、复合型。 7.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显微维氏硬度、肖氏硬度 法。 8.按研究的尺度,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宏观组织结构、显微组织结构、原子(分子)排列结构和原子中的电子结构。 9.塑性变形方式:位错运动、孪晶、蠕变、粘滞性流动。 10.选矿的主要方法有:手工选矿法、重力选矿法、磁选法、浮选法、联合选矿法。 11.从工艺角度看,冶炼可以分为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冶炼。 二、判断题:(所给的是正确表述)(每题1 分,共6 分) 1.用洛氏硬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HRC、HRB、HRA 表示出来的硬度无法比较。 2.σmax/гmax 越大,脆性越大。 3.刃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螺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 4.位错属于线缺陷。 5.防锈铝合金,不可以采用热处理强化,而是采用冷加工变形硬化。 6.冷变形温度比淬火温度高。 7.工业高纯铝,数字越大,纯度越高。 8.固溶体的晶质类型跟溶剂保持一致。 三、简答题:(每题4 分,共16 分,8 选4) 1.什么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答:是用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对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的资料、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环境吸收和消耗能力等环境负担性进行评价、定量该过程、产品或事件的环境合理性及环境负荷量的大小。 2.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的区别? 答:

材料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 特种陶瓷—材料的结构—.材料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失效—特种陶瓷— 硅酸盐水泥—热处理—纳米材料 判断题 1. 低碳钢的硬度及塑性均比高碳钢的高。错 2. 橡胶是在高弹态下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对 3. 玻璃是一种晶体材料,它具有透光性、抗压强度高、但脆性大的特点。错 4. 位错、空位、间隙原子都是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错 5. 什么是材料?如何进行分类? 材料是指人类社会可接受、能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或物品的固体物质。 6. 什么是材料的成分?什么是材料的组织?什么是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成分是指组成材料的元素种类及其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w),也可以用粒子数分数表示。材料的组织是指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能反应各组成相形态、尺寸和分布的图像。材料的结构主要是指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7.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材料成分,结构,工艺,性能。 8. 传统陶瓷坯料常见的成形方法及生产工艺? 9. 什么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具有哪些性能特点? 高分子材料是由可称为单体的原料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合成的。力学性能:最大的特点是高弹性和黏弹性。电性能: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为绝缘体。热性能:绝热性。 10. 什么叫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为哪几类? 复合材料指由两种或更多种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可分为基体相和增强相。按基体分为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

11. 陶瓷由哪些基本相组成?它们对陶瓷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晶体相、玻璃相、气相。 12. 简述提高陶瓷材料强度及减轻脆性的途径? 13. 按照用途可将合金钢分为哪几类?机器零部件用钢主要有哪些? 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和许多小类。 轴,齿轮,连接件。 14. 材料典型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什么叫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将其加热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回火。 15. 什么是特种陶瓷?阐述其与传统陶瓷的区别 特种陶瓷是以高纯化工原料和合成矿物为原料,沿用传统陶瓷的工艺流程制备的陶瓷,是一些具有各种特殊力学、物理或化学性能的陶瓷。 16 .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光刻概述

《微电子学导论》课程报告题目:光刻工艺概述 姓名:王泽卫 学号:2011700214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17日

光刻工艺概述 摘要:从半导体制造的初期,光刻就被认为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发展的驱动力。直到今天,集成电路正致力于把更多的器件和组合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在半导体制造业发展的五十年来,正像摩尔定律所阐明的,相比于其他单个技术来说,光刻对芯片性能的发展有着革命性的贡献。本文将从光刻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目前先进的光刻工艺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关键词:光刻原理、光刻工艺流程、先进光刻工艺 一、光刻概述 (一)光刻的概念及原理 光刻就是利用照相复制与化学腐蚀相结合的技术,在工件表面制取精密、微细和复杂薄层图形的化学加工方法。在光刻的过程中,使用光敏光刻胶材料和可控制的曝光在硅片表面形成三维图形。光刻过程的其他说法是照相、光刻、掩膜、图形形成。总的来说,光刻指的是将图形转移到转移到一个平面的任一复制过程。因此,光刻有时就是指“复制”。 光刻的原理就是利用光致抗蚀剂(或称光刻胶)感光后因光化学反应而形成耐蚀性的特点,将掩模板上的图形刻制到被加工表面上。在光刻的过程中,为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刻图形,对光刻提出了几点要求:高分辨率;光刻胶高光敏性;精确对准;精确的工艺参数控制;低缺陷密度。 (二)光刻胶 光刻胶也称为光致抗蚀剂,它是由感光树脂、增感剂和溶剂三部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光刻胶主要用来将光刻掩模板上的图形转移到元件上。 根据光刻胶的化学反应机理和显影原理,可将其分为: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负性光刻胶把与掩膜版上图形相反的图形复制到硅片表面。正性光刻胶把与掩膜版上相同的图形复制到硅片表面。 根据所能形成的图形的关键尺寸可将其分为:传统光刻胶(包括I线、G线和H线)和深紫外光刻胶。传统的光刻胶只适用于线宽在0.35μm和以上的硅

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 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 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业的开端(P25)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 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1·3 现代旅游 一、现代旅游(二战的结束为现代旅游发展的起点)迅速发展的原因(P33)

材料科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子间的键合可分为化学键和物理键两大类。其中化学键包括离子键、金属键和共价键。 2.铁碳合金可按含碳量来分类,含碳量低于2.11%的为碳钢(含碳量低于0.0218&的为工业纯铁),含碳量大于2.11%的为铸铁。 3.以锌为唯一的或主要的合金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黄铜。 4.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质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5.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不同,把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6.陶瓷的微观结构是指晶体结构类型、对称性、晶格常数、原子排列情况及晶格缺陷等,分析京都可达数挨。 7.陶瓷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如金相显微镜、体式显微镜等)或是电子显微镜(SEM/TEM)下观察到的陶瓷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就是陶瓷的各种组成(晶相、玻璃相、气相)的形状、大小、种类、数量、分布及晶界状态、宽度等,观察范围为微米数量级。 8.高聚物的静态粘弹性行为表现有蠕变、应力松弛。 9.聚合物在溶液中通常呈无规线团构象,在晶体中呈锯齿形或螺旋形。 10.制作碳纤维的五个阶段分别是拉丝、牵伸、稳定、碳化和石墨化。 11.复合材料通常有三种分类法,分别是增强材料、基体材料、纤维材料。 12.所谓纳米材料,从狭义上说,是有关原子团簇、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薄膜、纳米碳管和纳米固体材料的总称。从广义上说,纳米材料是指晶粒或晶界等显微构造等达到纳米尺寸(<100nm)的材料。 13.信息材料是指与信息技术相关,用于信息收集、储存、处理、传输和显示的各类功能材料。 二、名称解释: 1.加工硬化:金属随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2.热处理:p67 3.白口铸铁:p81 4.玻璃相:p127 5.晶体相:p126 6.气相:p128 7.结构陶瓷:p117 8.功能陶瓷:p118 9.球晶:p164 10.取向:高分子链在特定的情况下,沿特定方向的择优平行排列,聚合物呈各向异性特征。 11.液晶态:p165 12.复合材料:p175 13.碳纤维:p181 14.拉挤成型:在牵引设备下,将浸渍树脂的连续显微或其织物通过成型模加热使树脂固化、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方法。 15.干法缠绕:是采用经过预浸胶处理的预浸沙或带在缠绕上,经加热软化至粘液态后缠绕到芯模上。16.智能材料:p221 17.超导现象:p228 三、简答题 1.固态金属具有什么特征?P5 2.简述含碳量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答: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3.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P76 4.简述铝及铝合金的特点及应用。P97 5.特种陶瓷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的区别是什么?P116 6.玻璃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127气相的形成原因是什么?P128 7.反应烧结和热压烧结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P135 8.简述陶瓷材料烧结前干燥的目的?P132 8.成型对坯料提出哪些方面的要求?烧结应满足哪些要求?P132~133 9.简述增强材料(增强体、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填充:廉价、颗粒状填料,降低成本。例:PVC中添加碳酸钙粉末。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提高复

《材料学概论》题库资料复合材料部分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部分题库 填空题 复合材料按复合效果可分为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使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或组元) ,通过 ___ 而成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性质分可分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及陶瓷基复合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中常用作防弹背心的材料主要有芳纶纤维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玻璃纤维常用作增强体,缺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及易受机械损伤。 碳纤维常用作增强体,缺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及价格较高。 芳纶纤维常用作增强体,缺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复合材料的加工主要有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及颗粒复合材料加 工。 晶须是含缺陷很少的 ________ 材料。 结构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要求有 __ 复合材料界面相的作用有 ___________ 、_ 复合材料增强体的作用有 ___________ 、_ 判断题 混合材料就是复合材料 () 草梗合泥筑墙是古代利用复合材料的见证 复合材料的组成是性能的唯一决定因素 ( 复合材料组成中增强体起增加强度、改善性能的作用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所起的作用包括保护纤维、 碳纤维比强度高,肯定可以作为防弹材料 晶须是含缺陷很少的单 晶纤维材料 粉末压制成型属于复合材料加工范畴 晶须是直径 0.1?10m 长径比 颗粒增强体也称为刚性 颗粒增强体( 延性颗粒增强体主要为金属 颗粒( 芳纶纤维具有吸湿性() 碳纤维具有抗氧化性,生产过程中无需防护( 玻璃 纤维耐磨性差,在混合过程中应注意防护( 芳纶纤维大量次价键的存在赋予其高比强度和比模量(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高抗冲击性能,可以作为防弹背心材料( 碳纤维抗氧化处理中最好采用添加陶瓷材料( ) 爆炸连接工艺属于层状复合材料制备范畴( ) 手糊工艺是复合材料加工制备中较为简单的工艺( 纳米复合材料是复合材料发展的新方向( ) 选择题 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上,下列哪一项是与古代复合材料发展相对应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1. O 及传递作用等。 分配载荷 () () 5?1000单晶纤维材料

计算材料学讲稿-6

第一次课绘制简单分子 一、画一个苯酰胺 目的:介绍Materials Visualizer中画结构的工具。 用到的模块:Materials Visualizer 化学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种类的小分子和中间物。所以容易的创建模型对建模环境都是很重要的。苯酰胺是典型的小分子结构。以下通过建立他的结构来学习Materials Studio。下面是要建立的苯酰胺的结构: Benzamide 1.创建3D文档: 从菜单中选择File | New...打开New Document对话框。选择3D Atomistic Document(三维原子文档),按OK。建立了一个三维窗口,工程管理器中显示建立了名为3D Atomistic Document.xsd的文件。在工程管理器这个文件名上右击鼠标,选择Rename改名。键入my_benzamide的新名字,按回车。选择File | Save 命令,或按标准工具条中的按钮。在my quickstart文件夹(每个工程都对应一个同名的文件夹)中建立了名为my_benzamide.xsd的文件。 2. 改变到Ball and Stick球棍模型显示方式。 三维窗口中右击鼠标,选择Display Style,打开Display Style对话框,在Atom 选项卡上设置。Materials Studio能在任何显示方式下添加原子。 3. 画环和原子链。

在草画工具条上单击Sketch Ring 按钮,鼠标移到三维窗口。鼠标变为 铅笔行状提示你处于草画模式。鼠标榜的数字表示将要画的环包括的原子数目。可以通过按3-8的数字键改变。确保这个数字为6,三维窗口中单击。画出了一个6个C原子的环。如果安装ALT键单击,产生共振键。 现在单击草画工具条Sketch Atom 按钮,这是通用添加原子工具,可加 入任何元素,默认加入C原子。如下在环上加入两个C原子。在环上移动鼠标,当一个原子变为绿色时单击,键的一端就在这个原子上,移动鼠标再单击就加入了一个C原子,再移动,并双击。这样在环上加入了两个原子。另一种结束添加原子的方法是在最后一个原子位置单击,然后按ESC键。注意,新加入的原子的化学键已经自动加上。 注意:你可以按Undo 按钮取消错误操作。 4、加入氧原子。 按Sketch Atom按钮旁的向下按钮,显示可选元素,选择氧Oxygen,在支链上移动鼠标,当变为蓝色显示时单击,这个原子就有了一个化学键,移动鼠标并双击。加入了O原子。在3D窗口工具条上按按钮,进入了选择模式。 5. 编辑元素类型。 单击链末端的C原子,选定它。选定的对象用黄色显示。按Modify Element按钮旁的箭头,显示元素列表,选择Nitrogen氮,选定的原子就变为了氮原子。单击三维窗口中空白地方,取消选择,就可以看到这种变化了。 6.编辑键类型。 在三维窗口中在C和O原子中间单击选定C-O键。选定的键以黄色显示。按下SHIFT键,单击其它三个相间的键。现在选定了三个C-C键和一个C-O键。 单击Modify Bond 按钮旁的向下按钮,显示键类型的下拉列表,选择Double Bond双键。取消选定。 7. 调整氢原子和结构 现在可以给结构自动加氢。单击Adjust Hydrogen 按钮,自动给模型加入

广告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广告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广告概论 广告概念:是指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 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广告构成要素: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代理商)、广告发布者(广告媒介)、广告目标受众、广告文本等,其中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是广告运作的主体。 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广告构成要素:广告信源、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信宿等。 八个基本要素:信源(传者)、信宿(受众)、编码、译码、讯息、传播渠道(媒介)、反馈、噪音。 广告的分类:一、按照广告诉求方式分类:理性诉求广告、感性诉求广告 二、按照广告媒介的使用分类:印刷媒介广告(平面媒体广告)、 电子媒介广告、 户外媒介广告、 直邮广告(DM广告)Direct Mail 销售现场广告(受点广告or POP 广告)Point of Purchase 数字互联媒介广告、 其他媒介广告 按照整合营销传播的观点,正对目标受众的活动区域 围,还可将广告分为:家中媒介广告,途中媒介广告, 购买地点广告 三、按照广告目的分类:产品广告、企业广告、品牌广告、观念 广告 四、按照广告传播区域分类: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地区性 广告 五、按照广告的传播对象分类:工业企业广告、经销商广告、消 费者广告、专业广告 广告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应用广告学

第二章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口头广告是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 古代中国广告:口头/实物/标记/悬帜/悬物/灯笼/旗帜/招牌/音响广告 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印刷实物——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板“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尼罗河的古城底比斯的文物 宗教驱动——政党驱动——商业驱动 德国古登堡——铅活字印刷 欧洲近现代广告——以英美为中心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英国威廉凯克斯顿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印刷报纸《报道式新闻报道》德国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报纸广告——《每周新闻》英国托马斯阿切尔 最早的报纸广告专栏——《伦敦报》 最早的广告杂志专栏——《The Weekly Account》 1841 伏尔尼帕尔默美国费城第一家广告代理公司 1869 美国费城艾尔父子广告公司具有现代广告公司的基本特征 纽约是公认的世界广告中心之一麦迪逊大街美国广告业的象征 第一部广告法规——《印刷油墨法规》 第三章广告学与相关学科 心里学在广告学中的运用 ●刺激反应原理 ●异质性原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原理 ●时尚的原理 有助于强化条件反射四要素 预报性、独特性、吸引力、关联性 第四章现代广告业 现代广告业和一般服务业的区别:1、广告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是一种商业性的付费传播活动2、广告服务所产生的效应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个层面,3、其具有科学化和艺术化交错的特点4、广告业属于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三密集型产业,广告业利用自身三密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