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沂大学心理学小册子答案

临沂大学心理学小册子答案

临沂大学心理学小册子答案
临沂大学心理学小册子答案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

点。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

响的方法。

5.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简答题:

1.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就是在人脑的形成被反应事物的映像过程。(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有意识性,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分析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现象学观点

3.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

(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3)1897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论述题:

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物质载体

①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

②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

①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①表现为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

②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③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2.试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1)知为认知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思想等。

情为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意为意志过程,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他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名词解释: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3.错觉: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

4.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他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

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有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者知觉的组织性。

5.感受性:人脑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

6.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7.差别阀限:差别感觉阀限就是指能察觉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的量。

8.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时有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联觉:当某种器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器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种现象称为联觉。

10.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11.绝对阀限:刺激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觉察到。那种刚刚能察觉到的最小的刺激量称为绝

对阀限。

1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

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

13.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14.知觉的选择性:我们的感受器官接受信息是,不是对环境中所接触的一切刺激的一切刺激特征都悉数

接受,而是有选择的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这部分事物知觉的格外清晰,而对其他事物则感知模糊.

15.知觉的理解性:人对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知觉的这一特性被称为知觉的理解

性。

16.知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简答题:

1.感觉存在那些规律?

答:

(1)感受性与感觉阀限的规律性。

(2)感觉适应规律。

(3)感觉后像。

(4)感觉对比。

(5)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6)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7)联觉。

2.知觉具有那些特点?

答: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错觉有那些种类?

答:

(1)方向错觉

(2)线条弯曲错觉

(3)线条长短错觉

(4)面积大小错觉

(5)形重错觉

(6)方位错觉

4.感觉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怎样的?

答:信息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活动--------感觉

5.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阀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阀限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答: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阀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阀限,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E=1/R

差别阀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阀限也成反比关系。差别阀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反之,差别阀限越大,差别阀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低。

6.知觉的信息加工是怎样加工的?

答: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大脑的识别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分析、比较和决策。

7.知觉组织的规律是怎样的?

答:

(1)接近因素规律

接近因素规律认为时间或者空间上接近部分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在空间或者时间上彼此之间临近或者接近的对象倾向于一起被感知。

(2)素规律

相似因素规律认为在其他方面的特点相同的条件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做一个整体,在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3)完整倾向性因素规律

完整倾向性因素认为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使我们尽可能地吧图形看做是一个“完好”图形的趋向,即把不完全的图形视为完全的图形,无意义的图形看做有意义的图形,一个“完好的”图形是匀称、简单而稳定的。闭合仅是完整倾向

(4)好图形因素规律

好图形因素规律认为单纯的、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容易被看做是一个整体。

(5)好的连续因素规律

好的连续因素规律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共同的命运因素规律

共同命运因素规律认为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说的。向着相同方向变化倾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7)定势因素规律

定势因素规律认为定势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先前知觉的组织形式会对紧接着的知觉产生相同的影响。(8)经验因素规律

经验因素规律认为除上述诸因素外,过去经验是知觉整体化的重要因素

8.简述视知觉恒常性的各种表现

(1)大小的恒常性

(2)形状的恒常性

(3)明度的恒常性

(4)颜色的恒常性

9.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如何?

答:(1)联系:二者同属于认识过程,他们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感觉越丰富,知识越完整;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2)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只和单一的感觉器官相联系,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是由由事物的性质引起的,而知觉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大的知识经验。

论述题:

1.如何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答:(1)根据感觉阀限与刺激强度的关系组织教学

感觉阀限说明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刺激物必须到达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感知,要求教师的声音要适当。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要工整。

(2)象和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来组织教学

教师在制作模具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识别和观察事物,要突出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3)运用差别感受性规律组织教学

教师较多呈现两种刺激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充分利用差别感受性的规律,对差别感受性不强的孩子更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

(4)运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相互作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运用联觉规律

学生的感觉能激起他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可以运用联觉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意义。

2.如何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答:(1)运用知觉的整体性规律

教师关注的整体传授,不能局限于细枝末节。

(2)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教学中注意突出知觉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差别。

(4)利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通过加深理解来改善教学效果,而不应该片面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

3.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知觉对象,依存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是主义的选择作用。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需要、目的进行选择。

(2)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总是把所感知的事物的不同属性,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从整体上知觉事物/。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的。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三章注意

一:名词解释

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的发生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地注意。

4.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5.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

象上去的特征。

6.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

7.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

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二:简答

1.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答: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朝向一定刺激物,而同时离开其余刺激物的特点,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水平和强度。

2.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答: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两大方面:

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的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

3.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答:保持有意注意需要做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和培养。

4.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性质或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状态,注意的方法。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5.注意分配依赖的条件?

答:注意分配依赖的条件: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6.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

答: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分心又称注意的分散,其原因是指在注意的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主体疲劳或精神松懈,同时也与人的主体状态有关。

三:论述题

1.怎样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搞好课堂教学?

答:我们知道引起无意注意主要有两大方面的条件:

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的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

根据无意注意的这一规律,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刺激物特点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良好学习情绪,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地精神状态。为此,教师讲课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分心。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并是两种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化,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大的注意广度、持久的注意稳定性、较强的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能力,就可以保证心理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

要扩大注意的广度,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增加

知识储备,勤学多练。如在外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指导学生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语法规则,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此外,使学生了解当前活动的性质和要求,适当安排教学任务,也可以扩大注意范围。注意广度还受注意对象特点的影响,如果需要让学生注意较大范围内的教学对象,就应该使他们在排列组合上集中有序或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要增加注意的稳定性,就要防止注意的分散。一方面要保证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防止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另一方面就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意志力的锻炼,克服内部干扰。此外,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习态度,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是提高注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有实践意义。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有时需要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观察教师的演示。根据注意分配的条件,需要增强学生的听讲、书写、表达等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当它们达到高度熟练地程度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做到“一心二用”。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技能的分配,需要特别的训练,增强技能间的协调性。

注意的转移同人的先天的精神活动类型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学生进行注意的转移,在两种活动之间一定的信号或语言提示是必要的,在低年级课堂中甚至要给与命令式的要求。另外,活动安排也要力求合理,把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易使其过于兴奋的活动安排在前就可能妨碍学生对后继活动的投入。所以,先上体育课后上文化课是不合适的。当然,提高注意转移能力,根本上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行为的监控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服从教学安排,及时转换注意的对象。

第四章记忆

名词解释:

1、记忆: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的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人的心里发展的基础。

2、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重现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这种现象叫做遗忘。

3、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4、再认:记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过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5、记忆表象:被记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6、保持: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存储和保存的过程,人脑的保存量是相当大的。

7、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8、重现:经历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简答题:

1.为什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

(1)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能加强注意力;

(2)能根据不同部分材料的记忆效果分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2、遗忘的原因?

通常认为遗忘曲线由以下两种原因造成的:

(1)消退因素。即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加强而逐渐消弱导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因素。干扰现象由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3.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

(1)对原有材料记忆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材料头原来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

(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过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4.简述遗忘与干扰的关系?

(1)遗忘主要是由于先后学习的内容相互干扰而产生的。

(2)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干扰性越大。

(3)先后两种学习具有相等程度的相似性时,干扰最大;先后两种学习具有高相似性过或不相似性,则干扰较小。

5.简述影响再认与回忆主要因素?

(1)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对识记过的材料的巩固程度,是决定再认或回忆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2)再认与回忆中的线索。主要有信息本身的特点以及场合因素这两方面的线索。

(3)再认与回忆中的联想和思维。再认与回忆有时不能直接进行,必须借助思维与联想这一中间环节。(4)再认、回忆与情绪、情感的状态。再认与回忆过程有时会引发激烈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又是有利于我们对往事的再现,有时也会妨碍对过去经验的恢复。

八.论述题:

1、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2.简述为什么学习过后要及时复习?

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对新识记的材料,必须乘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识记不久的时间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复习之间的间隔要短一些;随着知识巩固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少一些,时间的间隔可长一些。

3.试述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的组织复习?

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健忘的有效途径。通过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的痕迹,巩固对新知识的保持,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复习的效果取决于合理的组织复习,以下是合理组织复习的条件。(1)要及时复习(2)要过度学习(3)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学习(4)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5)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6)要动员多种感官器官参加

九.案例分析

1.一个学生背一遍课文,他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地朗读。在读到10遍时,他能一次完全背诵。到此,为了让自己记忆的更牢,他继续地朗读了10遍。在他的观念里,即使能够背诵了,但朗读的次数越多,记忆的效果越好。请分析该学生记忆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忘。也是有一个限度的。但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刚好完全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这样算来,该生用在朗诵10遍之后继续朗读5遍即可。

2.一个学生拿着英语词典并按照英语词典中的顺序背用语单词。他发现,他发现,每次记忆过后总是容易将单词混淆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他的记忆方法出了什么问题?

在记忆之中存在着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现象。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英语字典中相邻的单词往往差别最小,这时候按照字典中单词的顺序背单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将会非常明显。

第五章思维与问题解决

一、名词解释

1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3动作思维:又称操作思维、实践思维,是凭借直观感知和实际动作所进行的思维。

4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在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的情况下,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方式。

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6抽象思维:也称为逻辑思维,是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7分析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规则,逐步分析与推倒,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与结论的思维。

8创造思维:以新异和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9问题解决:是在有特定目标但没有达到目标的手段的情景中,运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

10定势:又叫心向,是个体在先前心里华东中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心理准备状态

1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或功能是求同求优

12.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

13.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14.具体化是指将抽象概括形成的一般认识推广应用到具体事物上的心智操作

15.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个事物归入一定的顺序中,使之彼此发生一定联系的过程

16.创造想象是在开创性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四、简答题

1思维与感知觉有何异同?

思维与感知觉同属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知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特征的反映,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及其内部必然联系的反应,属于理性认识。同时,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又离不开感知觉所提供的感性支柱的支持,人们只有在大量感性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提出并检验种种假设,进而揭示感知觉所不能揭示的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

2想象有哪些形成方式?

想象过程是从已有表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元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结合,创造出新形象,它是对已有形象的分析与综合。一般认为,想象主要借助粘合、夸张、拟人化和典型化等方式来实现新形象的创造过程。

3.思维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简述之。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判断是确定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任何一种判断都是人们对事物间关系的反映,思维过程要借助于判断去进行,思维的结果也是通过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推理是指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每一个推理都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类型

4影响创造性想象的因素主要有:

①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②知识经验与表象的储备。③是否进行了积极的思维活动。④原型启发的作用。⑤灵感的作用。

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问题解决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起促进作用,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①动机和情绪

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们去解决问题的内部原因。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就动机性质而言,动机愈有意义,解决问题愈积极性顽强;就动机强度而言,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一条“倒转的U形曲线”,即动机过弱不能激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强度增加,解决问题的效率随之上升,直至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反而下降。因此,动机过强或者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研究表明,

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解决的问题的难度而变化。一般来说,越是解决复杂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情绪对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焦虑会抑制思维活动,从而阻碍问题解决;而愉悦和兴奋状态则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②知识经验

关于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的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西蒙等人对知识经验促进问题解决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③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和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问题当做问题的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和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通过联想能找到理解问题的新方法。

④定势

定势是个体在先前心理活动中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的这种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克服定势消极作用的办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按习以为常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就不能固执己见,需要立即从旧思路中退出来,积极寻求新的解决问题和办法。

⑤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事只能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他的其他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事物功能和用途的固定方法。能否改变事物的固有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需要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

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者材料,发现事物与问题情境之间的新关系,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称之为功能变通。功能变通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要培养功能变通的能力,一方面需要丰富的知识经验,要熟悉事物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善于打破常规去进行发散思维。

⑥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勤奋、乐观、勇敢、顽强、坚韧、果断、勇于进取和探索的人,能克服困难去解决许多疑难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一个鼠目寸光、畏缩、懒惰、畏难、拘谨、自负、自卑、遇事摇摆不定的人,往往会阻碍问题的解决。研究表明,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一般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心。

总之,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他们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地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第六章意志

名词解释

1意志: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调节个人的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

2意志控制:是指通过意志和行动上的努力,使事件的进程和结果与期望的目的相一致的过程。

3挫折: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导致预定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4失控:失控是指人在面临有威胁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对事件失去了控制能力,失控是意志行为遭受挫折的表现。

5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也成消沉,是个体在失控时的另一种反应,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简答题

1意志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答:(1)意志的自由程度具有相对性(2)意志通过行动表达(3)意志能调控行动(4)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2根据意志行动表现冬季冲突的特点主要类型?

答: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的特点,可以把动机冲突分为(1)接近-接近型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3)接近回避型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3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困难,在哪些情况下意志的行动会受到影响?

答:(1)要求个体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个体本身的懒惰、保守、悲观等消极的个性品质使个性个体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2)抉择阶段被暂时压抑的期望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重新抬头,使个体产生新的心理冲突(3)个体想到新的方法或手段可能与预定的目的或原有的计划发生矛盾,令人踌躇,干扰行动的的进程。(4)遇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而个体作出决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倒各种主客观条件,没有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缺乏应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人产生犹豫不决。

4失控后的反应主要是什么?

答:失控时,人们的反应虽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有寻找信息、对困难反应加剧、产生抗争或消沉、寻求帮助等行为反应。

5意志的品质主要有?

答: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6采取决定阶段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采取决定阶段也叫准备阶段,包括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式和方法、制定行动计划。

7执行决定阶段主要包括哪些阶段?

答:执行决定阶段包括开始行动、面临困难、处理挫折等环节。

8意志薄弱的特征主要是什么?

答:(1)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优柔果断和冒失(3)任性和怯懦(4)顽固或执拗

论述:提升意志力,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策略。

答:良好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锻炼培养的,其中基本的培养措施或策略有:

(1)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具体意志类型,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执拗的学生应重在培养意志的自觉性、目的性;对胆小怯懦的学生应锻炼其大胆、勇敢、果断的品质。对马虎草率的学生应培养沉着冷静的、踏实细心的品质。(2)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责任感。只有那些有远大目标和明确行为的人,才会不骄不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克服一切艰难,勇敢面对现实实现目的。(3)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获得丰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4)从小事做起,自我锻炼。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不可急功近利,应立足长远,使学生信念坚定,养成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规范做起、从平日的学习交往做起,养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良好习惯。(5)重视集体的力量,把教育对象融入集体中,通过互帮互助,实现机体的认同。通过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巩固和不断提升。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们在理智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情绪表现: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们情绪的过程

简答题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早,并且更多是玉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关系的体验;情感出现晚,更多是与社会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其次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情感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也可能不为情景所左右;第三,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很少有冲动性,且布轻易的流露出来。

2.简述情感的类别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

理智感。理智感是在理智活动中认识或者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简述生活压力玉情绪的关系

3、消极不良的情绪与生活压力是密切相关的。

4、长期处于威胁性刺激情境下的个人,有刺激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一直不能恢复平静,并且这种威胁性的次级情境已经成为当事人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事件,这种生活事件随时会使他在心里上感到很大的压力。

5、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生活的变故;生活的琐事;心理因素。

(3)简述表情的性质。

表情即情绪表现,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他们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事故情绪所特有的外显行为,也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部分表情具有先天遗传性,具有跨文化、跨种族的一致性,而部分表情又是后天习得的,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4)简述健康的情绪的必备条件。、

(4)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5)拥有宽广的胸怀

(6)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

(7)建议性格的锤炼

(8)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分析题:

1.简述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采用的应对方式

应急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时可才用的应对方式。

人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生理反映过程是运动、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首先是有机体通过自身生理技能的变化和调整做好防御性的准备;

其次是借助呼吸心率的变化和血糖的增加等调节内在功能,应对环境变化;

最后当刺激不能及时消除,持续的阻抗会使内在技能受损,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

第八章需要、动机、价值观

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紧张状态。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动机是有特定目标与在需要相结合而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明确的内在心理倾向

诱因:是指能引起机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正诱因负诱因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别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

简答题

ERG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

奥尔德费提出ERG理论他认为人有3个核心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所以称之为ERG理论。1)、生存需要是指人的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这层次的需要。相对应于马斯洛称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两项需要。2)、关系需要指维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需要。要满足社会和地位的需要就要和他人交往。相当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的外在部分。3)、成长需要是个人发展的内需部分。和马洛斯需要理论中的内部尊重因素和自我实现需要相对应。

4.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

(1)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更喜欢具有责任感,能够获得工作反馈和适度冒险性的环境。当具备了这些特征,高成就的人工作积极性就很高。

(2)高成就需要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尤其是在一个大组织中,高成就需要者感兴趣的是他个人如何做好,而不是如何影响他人做好。高成就需要者不I定是优秀的销售管理者。

(3)友谊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有权和较高的职位是高权力需要者的激励因素。(4)可以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具有较高成就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法加以培养。培训人员指导个人根据成就、生理和成功来思考,并以高成就者的方式行动:设计有个人责任、反馈和适度的冒险性的环境;t提供取得成就的榜样,刺激人们取得成功的愿望和行为。

3 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的功能是什么。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

4 从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可以看出:(1从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就越积极,学习效果就愈好 2)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他与任务的难度性质有关。3)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学习动机不是学习过程的认知变量,他不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保持与提取过程,既不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而是对学习过程期间届作用。

5.。。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啥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 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观点是什么?

心理学认为,普通人的动机来自于缺乏-----他力图满足自己对安全归属爱尊重自尊等的基本需要:健康人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他对发展、实现的潜力及能力的需要。。马洛斯把追求自我实现作为人类行为最高动力,而马洛斯的的理论中自我实现是个人在潜在能力的自我实现,而在这种潜在能力是一种生物性的,是一种类似泵能的生物性的行为,因而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他也不可能是完全受人类意识控制的。(5) 韦纳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主要是什么?

(9)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足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是,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产生的内疚则较少。

(10)在付出同样的努力时,能力较低者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11)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者则受到最低评价。因而,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

8 附属内驱力具有哪些条件?

1学生与长者在情感上具有依附性2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许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3享受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

9价值观包含的核心成分或因素只要是什么?

1信念2终极状态或行为3稳定价值观是高度概括化的观念结构,它是超越特殊情境的一般抽象物4选择价值的基本特征是两极性表现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不公正5指导6观念的一致7社会制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绝不是纯个人的体验,他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

10 斯瓦茨认为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1权力-社会地位与威望控制或支配他人及手段

2成就-符合社会标准或规范的个人成功

3享乐主义-感官享受

4刺激作用-兴奋新奇挑战生活

5自我取向-独立的思想与行为选择创造和探索

6普济主义-理解欣赏容忍对人类福祉及人性的保护

7仁爱心-维护与巩固人类的福利

8传统-尊敬承诺接纳传统习俗与观念

9依从-对扰乱或危及他人或社会的行为爱好和冲动的克制

10安全-安定协调自我人际关系与社会的稳定

人们的兴趣有相当大的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兴趣的指向性。它是指人对于什么事物感兴趣

2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人们的兴趣有相当大的差异

3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对事物感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

4兴趣的效能。是指兴趣在推动认识深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论述题

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主要包括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爱与归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与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地研究需要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的探讨了需要的实质需要的发生发展以及需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们的需要有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首先他看到了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

其次,在人的发展中,低级需要最早出现

再次这一理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充分调节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该理论不足之处在:

首先他把需要看做一种本能把需要的发展看做一种天赋趋势,对人的需要的社会性重视不够

其次,该理论是以追求个人存在价值为准则,较少考虑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制约关系

再次,这一理论依据观察和推理较多,但缺乏科学方法验证。

第九章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试分析性格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与能力有什么关系:性格、能力都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心理活动能够进行与能力有关,性格则是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态度,怎么样进行。联系:性格与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能过补偿能力的魔种缺陷。但不良的性格特征也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能力衰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会促使相应性格特征随之变化。

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及时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教师为什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又符合教育要求的,也有不符合教育要求的。教师要采取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利用有点去克服缺点;学生在学习或纪律方面出现的问题常常有性格上的原因教师找到这些原因,对症下药,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可以提高教育效果。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遗传的作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行程中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对性格的作用;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第十章气质

气质---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1.气质有哪些类型,各自的行为特征?

答:胆汁质--兴奋型:反应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急躁、直率、热情、易于冲动、精力旺盛。

多血质--活泼型:行动具有较高的反应性。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善于交际、灵活多变。

粘液质--安静型:反应低。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

抑郁质--抑制型:较高的感受性。感情深刻稳定、细致敏感、缄默迟缓、动作迟缓、行为孤僻。

2.气质和性格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

A--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是在社会环境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B--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则有积极和消极的特征之分

C--气质表现的范围较窄,而性格则较广

D--气质的变化慢,不易改变。性格的可塑性相对较大,改变要容易一些。

关系: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A--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C--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反过来,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气质或改变气质,使他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3.简述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

答:强而不平衡的人对应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的人对应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的人对应粘液质

弱型对应抑郁质

4.简述气质的职业适应性

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表现在两方面:

(1)个人的气质特点适应职业的需要。当个人的某些气质特点不适应工作需要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调整A--扬长避短 B 加强思想修养

(2)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要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以便使气质特征符合活动的要求。这样才有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胆汁质:适合从事困难较大的工作,如:社交,政治,经济军事,地质勘探推销节目主持演说等多血质:从事需要有表达力活动里组织力的工作

粘液质:从事安静独处有条不紊的工作或思辨力较强的工作

抑郁质:从事不需要过多与人打交道而需要较强分析与观察力,耐心细致的工作

论述题

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

答:(1)教育学生发挥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良好的品质

(2)对于不同气质的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

(4)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

(5)教育学生完善自己的气质。

第十一章智力

名词

智力: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完成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心理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适应能力等。

信度:测量的稳定性或一致性。

比率智商: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其实际年龄的比率,又称智商。

智力测验:是指以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在量表中每一项目上的反应进行评分,然后将个体的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从而间接鉴定个体智力的范围和发展水平的心理测量。

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

离差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表达式为“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S,公式中的Z代表标准分数,前面的X代表个体测验得分,后一个X代表团体的平均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智力理论:指心理学家对人类智力的性质和组成的系统解释。

头脑风暴法:是指围绕一个主题,集中讨论,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鼓励、相互补充,产生“共振效应”,最终获得创造性设想的创造技法。

简答

1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联系:(1)能力与智力同属于个性的范畴,即它们都是顺利地解决某种问题、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

特征。

(2)认识与活动总是统一的,认识离不开一定的活动基础;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与。所以能力与智力是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交叉关系。

(3)能力中有智力,智力中有能力。

区别:能力偏向于运动,它着重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它是保证顺利地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智力偏于认识,它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它是保证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

1.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智力与知识是两个联系紧密又各自独立的概念。

二者的区别在于其本质含义不同。知识是指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而智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包括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知识不等同于智力。

二者的联系体现为互为依存的关系。首先,知识是指智力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而智力高低,部分取决于相关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其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也是产生新知识的工具。最后,二者同时存在于一个认知活动中。知识是认知活动的材料或者结果,智力是从事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离开知识或智力,认知活动都无法进行。

2.智力群因素论的主要观点

智力可分为几种基本能力因素,它们的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整体。这些基本的能力因素包括:言语理解;词语流畅;数字运算;空间关系;联想记忆;知觉速度;一般推理。这些基本心理能力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3.吉尔福特三维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可以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探讨智力的结构,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客观对象产生知识的过程。其中,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这5个因素;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这4个因素;产物则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这6个因素。之后,吉尔福特相继把内容维度中的图形改为视觉和听觉,使其增加到五项,将操作维度中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使其由五项变为六项,智力结构的组成便由此增加到180种,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

4.戴斯PASS理论的主要观点

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1)注意—唤醒系统(2)同时—继时加工编码系统(3)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5.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所谓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这三个关键方面。

6.如何正确对待智力测验

要理性运用,切不可误用、滥用。即便进行必要的智力测验时,也要特别注意:首先,应从正规渠道接受标准的智力测验;其次,智商只具有参考价值,它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有限,也难以预测未来成就,而且智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

7.智力发展存在哪些个体差异

(1)智力水平高低及表现早晚的差异

(2)智力类型的差异

8.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

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认为,智力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普遍因素(G);第二层有言语和教育,以及机械和操作这两个大因素群;第三层有两个大因素群分别细分为几个小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因素群细分为言语、数量、教育等,机械和操作因素群细分为机械、空间、操作、运动等;第四层是小因素群细分而来的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9.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至少包括8种: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身体—运动智力;4)视觉空间之力;5)音乐智力;6)人际关系智力;7)自我认识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的智力开拓了视野,有助于启发教育工作者关注和了解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10.沙洛维和梅耶情绪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情绪智力包含四个主要成分:1)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2)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3)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4)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11.林崇德教授思维结构模型的主要观点

思维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是人类这一个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要探讨人类思维结构的组成,就要从人类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从人类思维本身整体和部分、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考察。根据这一原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结构应当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或结果、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思维的品质、思维中的认知与非智力因素。林崇德认为,可以根据思维结构模型来解释智力的结构。

论述

1.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

(1)创设合适的环境(良好的产前环境和产后物质、心理环境)

(2)进行科学的教育(适合对待早期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3)通过元认知训练培养智力。

2.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自己的智力特点。

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智力水平高低及表现早晚的差异

(2)智力类型的差异

3.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1)为自己创设或争取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

(2)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注重形成适合自我风格的学习策略、与同学合作讨论等。

(3)对自己进行实用创造技法的训练。

4.如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争取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

(2)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3)进行实用创造技法的训练

5.如何促进自我智力的发展。

由智力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知,创设或争取合适的环境,关注自我天性和内在需要,进行策略性的学习,是有效促进自我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创设或争取合适的环境。包括合适的物质、心理环境

(2)进行科学的、策略性的自我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

(3)通过训练自我的元认知培养智力

6.试运用一种或几种创造技法,对某一日常用品进行改进。

创造技法是人们通过长期研究与总结的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经过提炼而成的程序化的创造技法和科学方法。

1)缺点列举法。即有意识地列举现有事物的缺点,分析原因并改进,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方法。

2)希望点列举法。即针对某一事物,把各种各样的希望、梦想、愿望等都列举出来的方法。列举的希望点,就是有待创造的目标或方向。

3)特征点列举法,即对对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一一列出,然后探讨能否改革以及这样实现改革的方法。4)头脑风暴法,即围绕一个主题,集体讨论,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鼓励、相互补充,产生“共

振效应”。最终获得创造性设想的创造技法。

7.你赞成教师向学生坦诚自己的未知吗?为什么?

赞同。首先,老师被学生难住之后,承认未知是唯一的合适选择。因为教师不可能处处高于学生,也不应该不懂装懂或装腔作势地反诘学生。其次,教师勇于承认未知,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未知时的较真精神,这将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再次,教师承认未知,倡导同伴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若同伴亦不知,教师允诺事后解答和鼓励学生课后寻求有助于探索答案,有助于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

8.王先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做法是否有心理学依据?是否妥当?

王先生重视早期教育的态度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在具有正常遗传素质的基础上,若给婴幼儿适宜的环境和早期教育,其智力就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王先生的做法却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早期教育应该是轻松自然的教育,以丰富的户外和户内游戏为主导。王先生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学前儿童的身心承受能力,陷入了“拔苗助长”的误区。

临沂大学统计学概论期末考试考点(老师画的重点)

一.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1统计设计。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2.收集数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采用实验法,进行调查观察。3.整理与分析。运用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推断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4.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统计资料需要加以积累,进一步的加工,结合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和利用。 二.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是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统计数据是统计实践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的关系是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三统计的研究对象是总体,数量方面。具有以下特点: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四.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同质性是确定统计总体的基本标准,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统计总体还应具备大量性。统计总体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客观性;差异性。 五.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总体和单位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根据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量,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类。有限总体是由有限量的单位构成的总体。当总体单位数难以确定,其数量可能是无限时,便构成无限总体。 六.标志: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如工人的性别。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现,如年龄。 如果一个总体中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称之为不变标志。如果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不同时,称之为变异标志。 七.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统计指标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即指标的概念(名称)和指标的取值。 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称为数量指标。用绝对数来表示。 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 八.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标志的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2.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标志中,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3定义不同 联系: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最新版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题库358题(含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最好的一种 标准答案:0 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标准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5.简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案: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 (1)组合性智力 (2)经验性智力 (3)情境性智力 标准答案: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 (1)组合性智力 (2)经验性智力 (3)情境性智力 6.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 ?案例: ?玛莎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严重抑郁,功课成绩下降,终日萎靡不振,几乎不与别的同学交谈。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要注意到,玛莎是与男朋友分手不久后变得情绪低落的。抑郁常常与失落感有关。玛莎也许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失落感、气愤或抵触情绪变成了对自己的责备和怨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玛莎的抑郁出现之前,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成绩有所下降。当人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感情支持、友谊或认可等奖励时,他在学习及其他活动中的努力就会停止。当玛莎变得抑郁时,她的行为也会有所变化,而那些变得更为消极的行为会使她更不可能得到好成绩、赞扬和关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玛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她也许没有做好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困难的准备。如果在她的自我形象中才智和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她会是一个大的打击。与男友的分手也会使她感到自己无能。我认为,玛莎感到抑郁、脆弱和茫然,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受到打击而造成的。 ?认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玛莎的思维模式解释她为什么产生抑郁。她可能过于“放大”了近来她所遇到的那些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她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比如“如果我现在不能出人头地,将来就一事无成”等这类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抑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会给教育带来变革 –机能主义,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新教育运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基本目的是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是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情感教 育是教学的基本动力 ?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了解心理规律,比如注意的维持时间、两种注意的交替转换; –了解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第三章补充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一)语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二)表象 1.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2.表象的特征 形象性。头脑中保持的表象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的形式 浮现,和过去感知该事物时的形象非常相似。 概括性。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共有的特点,是一种 类化了的事物形象。 3.表象的意义 1)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广泛地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 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

临沂大学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专项评估实施方案[001]

临沂大学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专项评估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建设创新课程,检验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对每学期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和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监察处、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专项评估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学校专项评估领导小组),学校专项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考试与学籍学位主管任办公室主任。 在学校专项评估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若干个学校检查、验收、评估工作组(以下简称专项工作组),根据评估指标要求,具体对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进行评估、验收。 各学院要成立院长、教学副院长、学生学习与就业主管、公共课程主管、纪委书记、教学运行与教师事务助理、学习与学籍管理助理、系(教研室)主任等组成的学院专项评估工作小组。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根据创新课程建设要求,以《临沂大学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规范》、每学期学生学业考试工作安排及学校考试改革要求为依据,评估按照单项赋分、累计得分方式,总分达到75分为合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秀。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考试改革(25分)。主要包括本学院考试改革方案,对学校提出的机考、网考、长时间考试、过程考试模式等模式以及外出命题、题库命题、集体命题等响应程度,同时考察本学院考试改革的力度及措施等。 2、命题质量(25分)。主要考察是否有可行的单门课程考试命题方案、有完整的试题命题审核表,可操作性强、科学的评分标准等等,通过科学命题,使期末(学段末)成绩分布合理,成绩呈偏正态分布。 3、考试管理(25分)。主要考察考试组织、考前教育、考试安排、巡视、成绩管理等环节。 4、考试档案(25分)。主要考察试卷、成绩等档案规范情况。 评估以学院、公共教学部为单位。第四任期设立公共课程主管的学院所授公共课程按公共教学部单独评估,通识选修课由授课学院负责。 按照分项赋分的方式计算,每项下限为0,上限不超过该项分值。 三、评估时间安排及工作程序 1、新学期开学后1周前,各学院根据评估指标,对上学期各类考试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自评报告、档案目录、各类报道等材料在第二周周三前报送教务处。 2、自评合格的学院,在开学后在二周周三前向学校专项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提出评估申请。自评不合格或未按时提交评估申请的学院,按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不合格处理。 3、新学期开学后第三~四周学校专项工作组对提出评估申请的学院进行实地评估、验收,对相关项目打分,形成验收报告。 评估、验收的主要方式: ①教务处对各学院上学期报送的考试工作方案、命题工作方案、考试改革材料、考试总结材料、自评报告、各类报道等汇总、整理。 ②教务处根据各学院上学期全部成绩平均分布情况,按照与偏正态分布要求偏差程度,对本学院命题质量量化赋分。 ③专项工作组从上学期本学院所有开设课程明细(由教务处从教务管理系统成绩库中导出并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年数字信号处理及MATLAB试卷

A卷

一、[15分] 1、10 2、f>=2fh

3、()()()y n x n h n =* 4、1 -az -11a 或者-z z ,a 1 -z 或1-1-az -1z 5、对称性 、 可约性 、 周期性 6、191点,256 7、典范型、级联型、并联型 8、T ω = Ω,)2 tan(2ω T = Ω或)2arctan(2T Ω=ω。 二、[20分] 1、C 2、 A 3、 C 4、C 5、B 6、D 7、B 8、A 9、D 10、A (CACCB DBADA) 三、[15分] 1、(5分) 混叠失真:不满足抽样定理的要求。 改善方法:增加记录长度 频谱泄漏:对时域截短,使频谱变宽拖尾,称为泄漏 改善方法:1)增加w (n )长度 2)缓慢截短 栅栏效应:DFT 只计算离散点(基频F0的整数倍处)的频谱,而不是连续函数。 改善方法:增加频域抽样点数N (时域补零),使谱线更密 2、(5分) 3、 (5分) IIR 滤波器: 1)系统的单位抽样相应h (n )无限长 2)系统函数H (z )在有限z 平面( )上有极点存在 3)存在输出到输入的反馈,递归型结构 Fir 滤波器: ? 1)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n )在有限个n 处不为零; ? 2)系统函数 在||0 z >处收敛,在 处只有零点,即有限z 平面只有零点,而全部极点都在z =0处; ? 3)机构上主要是非递归结构,没有输入到输出的反馈,但有些结构中也包含有反馈的递归部分。 四、计算题(40分) 1、(12分)解: 解: 对上式两边取Z 变换,得: ()H z ||0z >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 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 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 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 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 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 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 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 不适合障碍

临沂大学教务处

临沂大学教务处 临大教字〔2013〕36号 临沂大学2013级新生入学测试组织方案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临沂大学2013级新生入学测试组织方案。 一、考试领导小组 组长:姜同松 副组长:刘恩允、白金山 成员:任庆大、黄永亮、张春国、高东兴、江兆林、谢楠、高进峰 考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高进峰任办公室主任,刘锋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考务管理 主考:刘恩允 副主考:毛红旗、林秋华、孙绍龙、全先庆、高进峰、周厚春、王明琦设巡视纪检组、宣传组、保密组、技术与后勤保障组、保卫组、考务办公室。 ㈠巡视纪检组

负责考风考纪的监督检查和各巡视组巡视人员的分工与协调。 根据本次考试工作需要,设立校级巡视组及学院巡视组。 1、校级巡视组 总负责人:任庆大 根据校区分布情况,学校成立4个校级巡视组 (1)巡视一组 组长:林秋华、董勤岭 成员:苗玉青、唐岭田、纪监1人 主要任务:负责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传媒学院巡视工作 (2)巡视二组 组长:孙绍龙、王明琦 成员:陈祥安、杨雪燕、纪监1人 主要任务:负责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信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巡视工作 (3)巡视三组 组长:高进峰、周厚春 成员:刘锋、韩凯、纪监1人 主要任务:负责商学院、物流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巡视工作 (4)巡视四组 组长:全先庆、杨洪杰 成员:江林森、魏可媛、纪监1人

主要任务:负责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巡视工作 2、校级巡视组职责 在学校巡视纪检组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①对考场、学生证件等抽查,对监考教师状态、考场状态、考场秩序等考试过程进行监控。 ②对各学院考试组织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③对特殊或重大情况进行监控。 3、学院巡视组 学院巡视组由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教学及学生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学院巡视小组,负责本学院的考试巡视检查工作。 ㈡宣传组 组长:黄永亮 职责:负责考风、考纪的宣传和广播,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㈢保密组 总负责人:任庆大 成员:周厚春、王明琦、邵珠峰、陈爱美、各学院教学办主任 职责:负责相关的试卷保密、保密人员的协调与管理。 ㈣技术与后勤保障组 组长:高东兴、孙涛 职责:负责电力保障、教学楼的协调与管理、各校区间的交通管理及协调、考试期间医疗服务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理咨询的定义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依据心理学的理论,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方法、技术,协助其维护、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人际过程。 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原则 保密原则道德中立原则时间限制原则设置边界的原则自愿原则收费原则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常见误区 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有精神病心理咨询等于思想工作心理咨询师应该告诉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咨询师等于救世主 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希望获得更好发展的人(全体大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疏导的人(心理困惑)存在一定心理问题需要提供专业帮助的人(个别有心理障碍) 需要求助心理咨询的情景 刚升入大学,对新环境适应困难与同学关系不和睦,渴望通过疏导改善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时,犹豫不定经历了失恋、单相思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心情压抑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学习压力大,但又不能自行调节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等 心理咨询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要有主动求助的动机要建立一个现实的心理咨询期望要打破“凡病需吃药”的老观念 心理问题的种类 心理困扰,由各种压力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其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不属于疾病范畴,可自我调整或求助得到恢复。 遇到心理困扰该怎么办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主动求助心理咨询 分类:人格与适应不良神经症精神病性障碍

焦虑症,以无明确原因的不安和紧张为主的一类神经症。 令人不安的认知。 表现:躯体反应,如坐立不安、发抖口干、胸闷、头晕等 逃避倾向 主要形态:广泛焦虑症惊恐发作恐惧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等 焦虑症治疗护理: 消除和减轻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 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短期、少量)。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着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症状。 表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睡眠及食欲障碍自杀的观念或行为!心境障碍治疗护理: 正确看待疾病,不避讳;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及时处理现实中的困难; 谨防心理危机事件。 精神分裂症,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表现:幻觉妄想言语紊乱情绪障碍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精神分裂症治疗护理:早发现早治疗; 坚持足量用药; 康复期需多方面帮助。 自我意识的内涵 意识,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能动反映。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2.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特征:整体性、意义性) 5.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6. 意志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问卷法(4)测试法(5)谈话法(6)个案法(7)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心理学的流派 1. 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特,铁钦纳(学生) 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 方法:实验省份 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 2. 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 代表人物:华生 容:反对研究意识,主研究行为 方法:客观实验 4.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专业 . .

临沂大学2018-2919第一学期管理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A卷)

临沂大学物流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管理学》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A卷) (适用于2018级物流管理专、2018级电子商务专时间120分钟) 1.某塑料制品企业一种原材料的年需求量为120000吨,单价为1万元/吨,单次订货费用为 4万元,每吨材料年保管费率为6%,计算该种原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年采购次数。 (本题10分) 已知:年需求量D=120000 一次订货费用:K=4万 材料单位价格:P=1万元/吨 每吨材料保管费用率:H=6% 经济订货批量EOQ= (5分) =4000吨(3分) 年采购次数=年需求量/经济订货批量=30次(2分) 2.某产品生产的固定费用为2700万元,产品单价为80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600元/台。 (1)计算其盈亏平衡点。(2)当年产量在12万台时,为实现目标利润40万元,最低销售单价应定在多少? (本题10分) 已知:固定费用F=2700万元 单位变动成本发V=600元 单位价格P=800元 则盈亏平衡点: 2700万/(800-600)=13.5万台(5分) 设最低售价为X (2700+40)/(X-600)=12 解得X=828.33元 最低售价828.33元(5分) 3.某工厂要决定下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某种电子产品的生产批量。预测未来市场有销路好、

销路一般和销路差三种情况;若该产品按大、中、小三种不同批量投产,则下个五年计划期内在不同的销售状态下的收益值如表所示,现要求用后悔值法确定合理批量,使该企业获得收益最大。 (本题10分) 后悔值表 根据最小后悔原则,应该选择中批生产方案。 本题10分。能正确计算后悔值,并采用最小的最大后悔原则,决策正确方案可得满分,不能正确计算后悔值或不能正确决策酌情扣分。 4.某机器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都要分别在A、B、C三种不同设备上加工。设 备生产能力,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设备时间,以及单位产品价格如下表所示。问该企业应如何安排生产,可使总的利润最大。 分)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建筑施工组织复习题

《建筑施工组织》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基本建度程序正确的是:( A ) A. 投资决策→设计→施工招投标→施工→竣工决算 B. 投资决策→施工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决 C. 设计→投资决策→施工招投标→施工→竣工决算 D. 设计→施工招投标→投资决策→施工→竣工决算 2.施工段,施工层在流水施工中所表达的参数为( A )。 A.空间参数 B.工艺参数 C. 时间参数 D. 一般参数 3.某流水施工过程,施工段m=4,施工过程n=6,施工层r=3,则流水步距的个数为( B )。 A.6 B.5 C.4 D.3 4.某工程由A、B、C三个施工过程组成,有2个施工层;现划分为四个施工段,流水节拍均为3d,试组织流水施工,该项目工期为( C )。 A.21 B.48 C.30 D.20 5.缩短工期也不能无限制增加施工班组内人数,这是因为受到(A. )的限制。 A.足够工作面 B.劳动力 C.生产资源 D.时间 6.某流水组中,设m=4,n=3,tA=6(天);tB=8(天);tC==4天。在资源充足、工期紧迫的条件下适宜组织(B )。 A.固定节拍流水 B.成倍节拍流水 C.流水线法 D.无节奏流水 7.某基坑大开挖,土方量32000m3,施工单位采用3台反铲挖掘机开挖土方,每台产量定额529m3,当工期规定在10天内完成,则安排( A )班次施工。 A.2 B.3 C.1 D.1.5 8.若工作的延误时间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小于总时差,说明此延误时间对后续工作(A ),对总工期( C )。 A. 有影响,但可不作调整 B. 有影响,必须调整 C.无影响,且不需调整 D. 虽无影响,但要调整 9.工作D有三项紧前工作A、B、C,其持续时间分别为:A3d、B7 d、C 5 d,其最早开始别为:A 4 d、B 5 d、C 6 d,则工作C的自由时差为( C )。 A.0 B.5 d C .1 d D.3 d 10.工作D有三项紧前工作A、B、C,其持续时间分别为:A3d、B7 d、C 5 d,其最早开始别为:A 4 d、B 5 d、C 6 d,则工作D的最早开始时间为( D )。 A.6 d B.7d C .11 d D.12 d 11.工作A有四项紧后工作B、C、D、E,其持续时间分别为:B3d、C 4 d、D8 d、E8 d,LFc 10 d、LFc12 d、LFD13 d、LFE15 d,则LFA为(D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冶金院校的前世今生(原14所冶金工业部院校的变迁)

冶金工业部,是国务院曾经的组成部门之一。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冶金工业部被撤销。前冶金部共有14所院校,其中3所划入教育部【北京科技大学(211工程)、东北大学(985、211工程);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另外11所归省市直属管理。冶金部属院校原来校名多带“钢铁”“冶金”字样,后来多数以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命名。 一、东北大学 【原名:东北工学院】 【学校所在地:辽宁沈阳、河北秦皇岛】 东北大学前身为东北工学院,简称东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具有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资格的高校。1987年在秦皇岛设立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成为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毕业证、学生证和学生档案等统一著名“东北大学”。1998年东北大学及秦皇岛分校划入教育部直属。 学校建有有18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 二、北京科技大学 【原名:北京钢铁学院】 【学校所在地:北京】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52年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山西大学六所著名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而成,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大、清华、钢老三”。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1988年,学校定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共计覆盖12个国家重点学科;有2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三、武汉科技大学 【原名: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冶金科技大学】 【学校所在地:湖北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00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原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心理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不是 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4、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 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 6、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 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 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 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 原理的思维。 13、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 15、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6、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们顺利 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18、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 式包括了个体独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 19、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 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 理特征。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