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体环境中的早期阅读

集体环境中的早期阅读

集体环境中的早期阅读
集体环境中的早期阅读

《集体环境中早期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一)对早期阅读价值的再认识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开端,处身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和纷繁庞杂的信息更替,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每个人提供了最大的生存保障。而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作为学习的基础、教育的根本,与我们国家倡导的“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建设高度相关。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在美国、英国的幼儿园,阅读占到课程的80%以上。哈佛大学的一项关于3——19岁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所有学业成就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

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

(二)对早期集体阅读的效应的认识

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阅读困难产生因素的研究发现,导致儿童阅读困难产生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学,其中环境和教学导致阅读困难产生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早期集体阅读的效应有关研究告诉我们,学前期集体的早期阅读活动至少可以发生三种效应:

(l)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布兰·维尔,1994)

(2)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3)在适合幼儿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婴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以便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莫拉,1986)因此,我们将早期阅读活动定位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就是有

效发挥幼儿园集体环境的优势,培养幼儿、教师阅读的兴趣,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也就是基本阅读能力。运用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文学素养,培养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最终使幼儿、教师喜欢阅读,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使幼儿、教师养成中终身阅读的习惯,提高语言水平,提高审美力,丰富情感。最终,他们将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

(三)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儿童阅读的传统,但是当代中国儿童阅读的开展还存在着大量不利因素,导致我国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儿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

起始阅读年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进入独立自主阅读的年龄差异: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性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阅读障碍:虽然汉语阅读在阅读障碍发生率上比英语国家低,但是根据专家对城市儿童的测量,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也在6—8%左右。

阅读量差异:美国一年级儿童每年读30,000字,低能力一年级儿童大约读16,000字,高能力儿童大约读44,000字。中国一年级儿童每年读4,900字,少于美国儿童的1/6。在中国,高能力和低能力儿童的阅读量相当。

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落差极大:有的4岁儿童能读名著,而有的10多岁的儿童却不能完整的读书,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认为: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是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最主要的问题。

(四)南京市语言组研究现状

儿童阅读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的理念。孩子形成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伴随着生命的始终。学前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早期阅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

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对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对一个个优秀绘本的阅读中会自然的进行“爱”的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们南京市语言教研组已经进行了五年的“集体环境中的早期阅读”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幼儿共同分享阅读了大量的优秀绘本图画书,同时,将这些优秀的绘本图画书运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在全市乃至全国进行了多场的现场观摩和讲座活动,得到了好评。以此为基点,我们自然的运用这些图画书中的“多元”价值,设计并进行了以提升教师教育素养的“参与式的教培活动”。让参与者在享受阅读的喜悦中拉近了自己和幼儿的距离,以图画书为桥梁,使处于不同生命状态的成人和孩子真正与图画书中的角色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宣泄,找到了现代人情感表达的入口和出口。同时,一些组员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自己的园本课程进行了《运用童话剧进行早期阅读的研究》、《构建家、园、传媒三方合作的系统操作的研究》、《农村儿童阅读习惯培养》等研究。

南京市语言教研组成员是南京市各个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的,共计有五十多人,在组内进行此课题研究对全市幼儿早期阅读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我市发展为有内涵的文化名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界定

集体:集体就是许多人在其中工作、学习或生活的有组织的整体。苏联社会心理学家比较一致地认为集体具有以下4个本质特征:①集体是人们为了达到社会赞许的某个目标而形成的联合体;②这种联合体具有自愿的性质,但决不能把这种自愿性理解为集体形成的自发性,因为群体不单单是由外部情况决定的,对参加群体的个体来说,群体已经成为一种在共同活动基础上积极建立起来的关系系统;③集体的最重要特点是整体性,表现为它总是活动的某种系统,具有自己的组织、职能分工、一定的领导和管理机构;④集体是成员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保证着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成员的个性发展和集体的发展协同进行、互不抵触,即个性的发展是随着集体的发展而发展的。

课题里的“集体”就是儿童阅读所处的环境——幼儿园内(可是市内任一幼

儿园);我们组织幼儿阅读活动的方式是“集体形式”的;南京市语言教研组成员是南京市各个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的,有南京市名师、市幼教学科带头人、幼教教研员、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共计有五十多人,是一个相对松散的教学研究的组织。我们教研组织形式就是包括以上人员的集体形式,延伸到每位市组成员所在区、片、幼儿园的研究团体。

早期阅读:0—6岁的学前儿童(个体)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学习、生活), 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环境)等,主动获取(相互作用)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中的信息,从图式符号、文字中建构意义(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和元语言的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我们早期阅读研究的场所在幼儿园内,故我们研究的对象是3—6岁儿童。

集体环境中早期阅读:在幼儿园内进行的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也就是集体情境下的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园集体情境下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实践研究,探寻适合中国(南京)儿童的幼儿园集体环境下小、中、大班阅读目标,教育实施形式、阅读环境、阅读材料、阅读形式、指导策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也就是基本阅读能力。通过有效的集体教研方式,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师阅读兴趣,培养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提高教师的审美力,丰富情感,提升真、善、美的能力。还包括市组成员所在区、片、幼儿园的早期阅读实践研究。

三、现有研究成果

1.梳理近五年市语言组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已成文。

2.中心组成员发表:

<1>《从胡萝卜火箭的研究过程看早期阅读研究》2008年4月《早期教育》教师版。

<2>《《反思早期阅读活动:蜘蛛先生要搬家》2005年5月《早期教育》。

<3>《早期阅读:花园里有什么》2007年6月《早期教育》。

<4>《《从有限中创造无限》2008年第2期《金陵女子教育》

3.中心组成员参与出版的书籍:

<1>《走进整和课程教师》南师大、宁谊出版社

<2>《幸福的种子》南师大出版社

<3>《ƒ《早期阅读新方案》南师大出版社

<4>《渗透课程小班语言——南师大出版社

<5>《教学活动设计、亲子游戏《别再多管闲事了,波兹》《东方娃娃》绘本亲子版

4.省、市获奖论文十余篇。(略)

四、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1.智能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每一智能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符号系统反映出来的。

2.各项智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每一能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信息传递接受的途径以及发展的过程。

3.各项智能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4.多元智能强调的是多元化看待智力的思想,而不是几种固定的智力特点。

5.智能反映的是生理和心理的潜在能力、先天因素。教育环境、文化特点都会对其发展有影响。

(二)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与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支架

式教学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了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基本知识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

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幼儿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

(三)全语言教育理论

古德曼(1986)最早给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全语言教育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新的语言教育观念。简单地说,全语言教育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儿童合作学习的过程。

(四)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理论

这是基于现代认识学习论的教学模型,有六个教学步骤(略);三段:理解知识、巩固与转化、应用;两支:陈述性知识的教与学、陈序性知识的教与学。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关系的原理;反映了现代认识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学习思想;能较满意地解释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异同等。“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型与传统教学模型的明显区别在于:第一,传统教学模型着眼于教师的行为,新的教学模型着眼于师生双向活动。所以严格地说,该模型也应被称为“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该模型认为,学习有自身的独立过程。教本无独立过程,它是学习的外部条件,为学服务。离开了学,就没有教。第二,传统教学模型没有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新的教学模型反映了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自第5步开始,学与教分为两支,一支代表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一支代表陈序性知识的学与教。所以可以进一步把新的教学模型概括为“六步三段两分支教与学”模型。

五、研究假设

3—6岁儿童正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实施早期阅读活动能为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做好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实施早期阅读活动有利于幼儿形成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使幼儿对阅读活动感兴趣、能够自主阅读,为幼儿终身的、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研究对象

南京市各幼儿园进行早期阅读活动的3—6岁儿童。

七、研究目标

1.对南京市幼儿园早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充分发挥市组成员在各自幼儿园的引领作用,研究出适合我市区域性的早期阅读经验,推进我市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发展。

2.对幼儿园集体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活动进行研究,探寻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下小、中、大班阅读目标、教育实施形式、阅读环境、阅读材料、阅读形式、指导策略。

3.研究幼儿园集体情境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的有效教研形式,培养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高教师阅读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提高教师的审美力,丰富情感,提升真、善、美的能力。

八、研究内容

1.通过文献法、访谈、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幼儿园早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幼儿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进行早期阅读活动的价值、优势与不足。

①早期阅读集体环境教育中幼儿教师调查。从教师对早期阅读概念、早期阅读价值、在早期阅读教育中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②早期阅读集体环境教育中阅读文本调查。从早期阅读文本的南京市场提供及应用现状和早期阅读文本的创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③早期阅读集体环境教育中幼儿现状调查。从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与文本的互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进行调查分析。

2.通过文献检索、教师观察、操作,收集、整理与创编适合集体阅读环境下的早期阅读读物,编制幼儿园集体阅读环境下的早期阅读读物书单。

3.幼儿园集体环境下小、中、大班阅读目标、教育实施形式、阅读环境、阅读材料、阅读形式、指导策略研究与实践。

4.集体环境下早期阅读教研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本课题设置以下5个子课题:

1、幼儿园集体环境下小、中、大班阅读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2、幼儿园集体环境下的教育实施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3、幼儿园集体环境下阅读环境、阅读材料、阅读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4、幼儿园集体环境下指导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5、集体环境下早期阅读教研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九、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开展此项研究的现状,以此为基点确立本课题研究的切入口与研究价值。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各方资源人员密切合作,针对课题活动中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立足于促进教师成长,关注幼儿发展,改革教研方式,行动中贯穿教师乐教,幼儿乐学的理念,建构集体阅读环境,通过实践——反思——改进整理、创作出适合的教材与活动方案。

调查、访谈法:编制调查、访谈问卷,对南京市幼儿园早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我市幼儿早期阅读现状、幼儿园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现状,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宜的对策。

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有计划的观察、随机观察,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动机、专注性,了解不同的环境、活动形式、内容对幼儿的影响,建立幼儿早期阅读个案,为幼儿早期阅读特征的整理提供感性资料。

案例法:从教师撰写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引导教师对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增进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经验总结法:教师从各自研究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进行理性思考,课题

组形成研究报告。

十、研究步骤

1.课题论证阶段:2007年9至2008年3月

(1)梳理近五年市语言组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开展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可利用的资源。

(2)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组建课题组,宣传发动,明确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明确研究的方向、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4)编辑文献资料汇编1本。

(5)邀请相关专家开题。

2.课题研究阶段: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

(1)调查研究。设计问卷对南京市幼儿园早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幼儿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进行早期阅读活动的价值、优势与不足。

(2)各子课题负责人撰写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证。

(3)根据研究制度,各子课题成员根据研究内容,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

(4)采用教育观察、调查研究法,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成果进行及时的整理或调整。

(5)每年8月进行课题的阶段小结工作,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

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09年7月至在2010年7月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2)组织课题研究汇报会,总结研究工作,展示研究成果。

(3)编著研究成果集。

(4)举行课题成果鉴定会。

(5)举行课题成果推介会。

十一、保障条件

主持人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喜爱教育科学研究,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在此基础上,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市一、二、三等奖为研究打下理论、实践基础。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区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业务园长、园长培训班,有丰富的农幼儿教师培训经验。曾获得市“十五”期间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市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自2001年以来,参加市语言组活动,是市语言核心成员,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承担活动主持并进行专题讲座。热爱幼儿教育工作,在从事幼儿教研期间,能明确目标,以提高教师教育技能为抓手,以教师梯队建设为主线,教研活动开展的创新、实在、有效,教师们在各种活动中稳步成长,已有的与该课题相关的成果在幼教核心刊物发表。

参与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成员的马建宁教师是南京市名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积极创新的开拓能力,多次对全市、全区开公开,示范课,获得省、市、区级多项荣誉称号。撰写了多篇具有一定价值的教科研论文,并将新的教育观念整合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特别在幼儿语言、美术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在南师大幼儿教育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注重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紧密融合,积累了较深厚的教育教学的功底,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将“异质同构”的教育理念自然地融合进教师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其余子课题承担人员均为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有幼教教研员、园长、业务园长,都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均有很强的研究、反思、总结能力,是课题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南京市语言教研组每学期定期活动8次,每个课题组成员会在子课题负责人的召集下定期活动。每学期许卓娅、郑荔、华希颖等南师大教授定期参加活动和指导,不定期邀请特级教师、名师参加到研究活动中。

南京市幼儿园语言教研组组员每学期缴纳活动费,各子课题不仅是我们课题的子课题更是各子课题负责人幼儿园内的课题,对课题研究有经费、物质、时间的保障。在前五年的研究中,我们定期邀请知名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购买资料,对有贡献者进行奖励,并添置相应的课题研究材料和设备,为课题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十二、预期成果

1.南京市幼儿园早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2.幼儿园集体阅读环境下的早期阅读读物书单。

3.幼儿园集体阅读环境下的早期阅读活动方案、案例集与光盘。

4.《集体环境中早期阅读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5.集体环境中早期阅读经验集。

6.总报告,编著《集体环境中早期阅读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宝良、李凤英《学前儿童汉语普通话语音意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4月

2.王海珊、冯晓霞《3-6岁幼儿言语目的性的发展特点》,《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7月

3.陈亮、朱德全《幼儿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指导原则及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0月

4.季红《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2月

5.王林锋、靳玉乐《幼儿园“故事中心课程”教学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1月

6.佘雯、周丽丽《幼儿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1月

7.《石家庄市学前儿童家园英语学习环境现状调查与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5月

8.《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5月

9. 凯瑟琳.斯诺《在早期预防儿童阅读困难》

10.周兢主编《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11.肯·古德曼《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文本阅读训练二分析环境描写

精准训练二分析环境描写 前提示 小说环境题主要是针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作用考查的。答好这类题,要从三个角度考虑:1.明确环境描写的显性作用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显性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反映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掌握这些常识,有利于我们解答环境描写题。 2.注意环境描写的“塑造”功能除了一般的显性作用,环境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促使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等具有重要意义。“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在解答高考试题时,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苦恼 [ 俄]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儿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课时冲关十八小说阅读训练环境描写练习案

课时冲关十八 小说阅读训练(二)环境描写 [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洗礼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 “去催催吧,波利特。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照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 “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小说的环境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样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庄,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3讲 了解环境手法完胜环境类题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包括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手法及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综观近年来命题趋势,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两种形式呈现。 一、“3步骤”解答环境特点概括题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的?请简要分析。(《小哥儿俩》) (2)(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东坛井的陈皮匠》) (3)(2012·江苏卷)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邮差先生》)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生活”“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环境特点概括题解答“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

新高考语文突破 小说阅读(环境类题)

专题突破练25小说阅读(环境类题) (时间:30分钟满分: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6分) 古镇人家 袁省梅 古镇的街道短,窄,布局是独特的T字形,黑瓦灰墙的房屋看上去拥挤,却不显纷乱,倒是挺安静的。近年来,是越发地安静了。短短的老旧的小巷子,斑驳的墙壁,坑洼的石板路,盛不下年轻的眼光和心思。镇上的青壮年坐船,或者坐火车、汽车,去上海,去宁波、杭州,或者更远的地方打工,头也不回地走了。石板巷就更安静了。 周嫂子带着孙子小宝,叽叽咯咯的笑闹,从早上直到夜幕裹了古镇,给小巷子带来许多的热闹和欢笑,石板巷就泠泠叮叮地氤氲开一片一片的温暖和生机。 刘叔家和周嫂子住邻居,门挨着门,却没有周嫂子家热气腾腾。这是刘叔说的。刘叔说周嫂子跟孙子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刘叔的老伴早逝,儿子儿媳带着孩子在城里。刘叔看着周嫂子家的热闹,七拐八弯的皱纹里就多了许多的东西。 刘叔叫儿子把孙子送回来,他照看。刘叔心说,孙子回来了,他家也像周嫂子家一样热气腾腾。 可是,儿媳妇不愿意。儿媳妇说,孩子两岁多了,快上幼儿园了,到了乡下,染一身的坏习惯,还说满嘴的乡下话。刘叔知道,儿子已经把孩子的户口买到城里了,他们,也在城里买下了房子。孩子到了去幼儿园上学的年龄,交上一笔钱,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了。刘叔只是不明白,家里有啥不好的?况且,镇上的幼儿园也挺好。刘叔把古镇说得天好地好,孙子也没回来。 刘叔就跟以前一样,落寞地蹲在门边,秃鹫般佝偻着背,看着周嫂子跟孙子一起玩闹。有时,也跟着笑两声。有时,周嫂子回去做饭,刘叔就给孩子讲故事,说儿歌,都是很久以前看过的说过的,一说,刘叔也没想到,竟然都在嘴边,能说好多。 有一天,周嫂子去街上买菜,嫌带着孙子累,就把孙子托付给刘叔照看一会儿。刘叔好的好的答应着,飞快地从家里拿来了饼干和八宝粥,都是儿子给他买的,他给周嫂子的孙子小宝吃。吃完,喝完,也不知他从哪儿找出铁环和陀螺,在巷子里教宝宝玩滚铁环、抽陀螺。宝宝跟着刘叔比跟着周嫂子还要开心。周嫂子回来,宝宝不跟她回去,小尾巴一样跟着刘叔,爷爷爷爷叫得欢。 周嫂子不好意思,做了阳春面包了饺子,就端一碗给刘叔送去,烧了鱼虾,也要给刘叔送半碗。 没几天,周嫂子和刘叔的事就在小镇上传开了,人们的话题自然集中在刘叔和周嫂子的身上,这个房挨房檐靠檐的小镇上到处在传播着这条新闻。 人们说,一个寡,一个孤,正合适。 人们说,没准,这俩人早都在一起了。 说什么的都有,而且是越说越暧昧,越说越生动,细枝末节地演绎开了。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教案

《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学习方法问题探究法、阅读感悟法、练习归纳法 课前预习 1.回顾曾经阅读过的作品中精彩的环境描写,课堂分享,一起赏析品味这些精彩的片段,初步探究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2.阅读2014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2011江西卷《晚秋》,完成后面的习题。 | 课堂活动 1、课堂分析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2013山东卷《活着》相关题目; 2、合作探究归纳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堂流程 一、探究活动一——经典回顾 (经典回顾——初步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考下面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1.鲁迅《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2、鲁迅《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为刻画人物服务/烘托人物形象 3..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这时天空却起了变化,风雪初起)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作者再次描写了风雪,雪势正大。)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雪更大了。) (

2016-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学案

学案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学案略语】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查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重。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你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小说阅读环境类题

专题突破练8 小说阅读(环境类题) (时间:45分钟满分: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5分) 古镇人家 袁省梅 古镇的街道短,窄,布局是独特的T字形,黑瓦灰墙的房屋看上去拥挤,却不显纷乱,倒是挺安静的。近年来,是越发的安静了。短短的老旧的小巷子,斑驳的墙壁,坑洼的石板路,盛不下年轻的眼光和心思。镇上的青壮年坐船,或者坐火车、汽车,去上海,去宁波、杭州,或者更远的地方打工,头也不回地走了。石板巷就更安静了。 周嫂子带着孙子小宝,叽叽咯咯的笑闹,从早上直到夜幕裹了古镇,给小巷子带来许多的 热闹和欢笑,石板巷就泠泠叮叮地氤氲开一片一片的温暖和生机。 刘叔家和周嫂子住邻居,门挨着门,却没有周嫂子家热气腾腾。这是刘叔说的。刘叔说周嫂子跟孙子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刘叔的老伴早逝,儿子儿媳带着孩子在城里。刘叔看着周嫂子家的热闹,七拐八弯的皱纹里就多了许多的东西。 刘叔叫儿子把孙子送回来,他照看。刘叔心说,孙子回来了,他家也像周嫂子家一样热气腾腾。 可是,儿媳妇不愿意。儿媳妇说,孩子两岁多了,快上幼儿园了,到了乡下,染一身的坏习惯,还说满嘴的乡下话。刘叔知道,儿子已经把孩子的户口买到城里了,他们,也在城里买下了房子。孩子到了去幼儿园上学的年龄,交上一笔钱,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了。刘叔只是不明白,家里有啥不好的?况且,镇上的幼儿园也挺好。刘叔把古镇说得天好地好,孙子也没回来。 刘叔就跟以前一样,落寞地蹲在门边,秃鹫般佝偻着背,看着周嫂子跟孙子一起玩闹。有时,也跟着笑两声。有时,周嫂子回去做饭,刘叔就给孩子讲故事,说儿歌,都是很久以前看过的说过的,一说,刘叔也没想到,竟然都在嘴边,能说好多。 有一天,周嫂子去街上买菜,嫌带着孙子累,就把孙子托付给刘叔照看一会儿。刘叔好的好的答应着,飞快地从家里拿来了饼干和八宝粥,都是儿子给他买的,他给周嫂子的孙子小宝吃。吃完,喝完,也不知他从哪儿找出铁环和陀螺,在巷子里教宝宝玩滚铁环、抽陀螺。宝宝跟着刘叔比跟着周嫂子还要开心。周嫂子回来,宝宝不跟她回去,小尾巴一样跟着刘叔,爷爷爷爷叫得欢。 周嫂子不好意思,做了阳春面包了饺子,就端一碗给刘叔送去,烧了鱼虾,也要给刘叔送半碗。 没几天,周嫂子和刘叔的事就在小镇上传开了,人们的话题自然集中在刘叔和周嫂子的身上,这个房挨房檐靠檐的小镇上到处在传播着这条新闻。 人们说,一个寡,一个孤,正合适。 人们说,没准,这俩人早都在一起了。 说什么的都有,而且是越说越暧昧,越说越生动,细枝末节地演绎开了。 刘叔是在好多天后才从人们的眼角嘴边寻思到了一些异样。他嘿嘿笑,不管不理那些闲话,看见宝宝了,还是一颠一颠地给宝宝拿饼干拿八宝粥,带宝宝叠纸飞机抽陀螺。宝宝哪知道世相?也还是像小尾巴一样跟着刘叔在石板路上这头跑到那头。 周嫂子害怕闲话,却拗不过宝宝,只好不等刘叔开门,就带着宝宝去另一条巷子玩。若是听见刘叔在门口,她就关了门,不让宝宝出去。 刘叔看出了端倪,就把给宝宝叠的纸飞机、扎的毽子放到周嫂子家门边,躲到门里,从门缝看周嫂子和宝宝,听他们在巷里的说笑,他也悄悄地跟着不出声地笑两声。这种不出声偷偷的笑,让人感觉格外心疼和无奈。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指导(最全)

小说阅读“作用题”答题指导 辉整理2017、1、9 高考小说作用题回顾 1、“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全国课标卷1)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说明。(《峡谷》)(全国课标卷2)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活着》卷) 4、“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瓦》卷) 5、“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未婚妻》卷) 四级循环答题思路: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小说作用题基本分类: 情节作用题 人物作用题 环境作用题 标题作用题 某个物象作用题 手法作用题 情节作用题 答题思路: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倒叙)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4)引出另一个情节; 5) 使情节一破三折,波澜起伏,曲折引人; 6) 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7)补充交代上文容(补叙)丰富文章容(插叙)。 8) 照应题目; 9)巧设伏笔,照应前文情节,前后呼应 10)结尾或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或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陡生波澜震撼人心引人思考。或戛然而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真题回放: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的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谈谈你的见解。(2011年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8分)【答案示例】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指导(最全)

小说阅读“作用题”答题指导 刘辉整理 2017、1、9 高考小说作用题回顾 1、“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全国课标卷1)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说明。(《峡谷》)(全国课标卷2)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活着》山东卷) 4、“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瓦》福建卷) 5、“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未婚妻》湖南卷) 四级循环答题思路: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小说作用题基本分类: 情节作用题 人物作用题 环境作用题 标题作用题 某个物象作用题 手法作用题 情节作用题 答题思路: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倒叙)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4)引出另一个情节; 5) 使情节一破三折,波澜起伏,曲折引人; 6) 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7)补充交代上文内容(补叙)丰富文章内容(插叙)。 8) 照应题目; 9)巧设伏笔,照应前文情节,前后呼应 10)结尾或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或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陡生波澜震撼人心引人思考。或戛然而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真题回放: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的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谈谈你的见解。(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8分)【答案示例】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社会环境虽然不是考查的重点,但其作用仍不可忽视。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小说阅读考查的角度主要有

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 二、复习预习 1.分析社会环境特点的途径: (1)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透过人物活动的场所,弄清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3)把握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如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4)从文本中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描写中理解环境的特殊特点。 2.概括社会环境最好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它有时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有时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做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 (4)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题模式: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提示:在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注意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在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 考点/易错点2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暗示人物身

小说阅读常考题目及答题思路

一、标题: 小说标题的含义(双层或多重)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来分析含义。 1.表面意义和内在意义。 2.指代意义和比 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形象更加鲜明) 2.概况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故事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景,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紧凑)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感情基调。1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与小说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与小说主题的关系:揭示(表现、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5.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三、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是言行,间接写主人公;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描写手法的作用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品质精神特征推动情节发展 四、环境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从环境本身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展现地域风光;③暗示社会环境;④渲染(营造)气氛,奠定基调。 2.从情节角度思考:①推动情节发展或暗示情节;②为下文内容作铺垫、埋下伏笔;③与某内容呼应;④作为情节的线索 3.从人物的角度思考:①介绍人物身份地位; ②揭示人物心境,烘托、衬托人物性格;③暗示人物命运。

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5. 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高考语文阅读题小说阅读 :分析环境描写(答题框架和规范答题)

分析环境描写题题组训练 一、对点题组 (一)高考题组 (200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原文第五段) 1.指出该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结合我们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再联系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细致的分析。 (2010·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注]。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小说阅读环境作用题4

高三语文复习课 小说阅读之环境 ——环境作用题 主备人李旦丹二次备课及授课人李旦丹 1.高考小说命题指向的四个关键词是? 阅读《魔盒》,回答: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 【学习目标】 1.探讨小说中“环境作用题”的方法 2.规范答题思路,学会全面、准确答题 【学习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 二、知识点回顾 ⒈环境分类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2环境的命题指向 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环境的作用有哪些? 例题1:《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

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 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题目: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小结:社会环境一般有哪些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④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小说阅读知识(标题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2014-2015学年下学期2014级语文阅读资料 整理人:李海霞审核人:语文组 2015.06.30 小说标题的作用 要恰当地理解小说标题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一下小说创作者拟题的思路和技巧。 【小说拟题技巧】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题目的考点】 在练习题或考题中,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名师大讲堂》P206《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 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2009年揭阳二模《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从而达到教育干部们廉洁奉公、抵制腐败的反腐倡廉教育效果的参观活动。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2009年深圳二模《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2009年梅州一模《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如《《名师大讲堂》P192《天职》:“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

小说阅读专题三题型二环境描写分析题

题型二环境描写分析题 ——境由心生,妙笔生花 把握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把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它的主要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 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 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 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 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 的认真考察。 边练边悟(2011·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