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头颈部解剖2

牛头颈部解剖2

牛头颈部解剖2

牛头颈部解剖 17

图17 牛头部正中矢状切面

1.上鼻甲

2.中鼻甲

3.下鼻甲

4.下鼻道

5.中鼻道

6.上鼻道

7.筛骨迷路

8.鼻骨

9.额前窦10.额后窦11.额骨12.下颌骨13.枕骨14.蝶骨(底蝶骨和前蝶骨)15.上颌骨的腭突(硬腭)16.腭窦17.寰椎18.枢椎19.底舌骨20.鼻端开大肌21.鼻唇腺22.切齿23.唇腺24.口腔舌下隐窝25.舌(颏舌肌)26.颏舌骨肌27.下颌舌骨肌28.咽鼓管咽口29.咽腔30.软腭(腭腺)31.会厌32.舌骨会厌肌33.肩胛舌骨肌34.下颌腺35.甲状软骨36.胸骨舌骨肌37.颈腹侧褶38.喉腔39.声襞40.环状软骨41.杓状软骨42.气管43.项韧带索状部44.寰枕背侧膜45.头背侧小直肌46.斜方肌和夹肌47.头背侧大直肌48.头后斜肌49.头长肌(右侧)50.头长肌(左侧)51.咽后内侧淋巴结52.头腹侧直肌、寰枕关节腔53.颈长肌54.食管55.大脑半球56.矢状窦、胼胝体57.穹隆58.丘脑间粘合59.视交叉60.小脑61.脑垂体62.中脑63.延髓64.脊髓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 1.上颌骨位置毗邻 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 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 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 а.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 c.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 上颌骨血供 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б.下颌管走形及规律 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 a 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 c 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7.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A 正中联合(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位置最为突出。) B 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的牙槽窝) C 下颌角(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则骨质更薄) D 髁突颈部(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8.面神经管走行 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9.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及外侧包绕的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构成 韧带 A 颞下颌韧带可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 B 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的作用 C茎突下颌韧带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血供颞浅动脉和上动脉(颈动脉分支)

局部解剖颈部要点总结

颈部 颈部分固有颈部和颈项,分界是两侧斜方肌的前缘之间与脊柱前方为固有颈部,前缘与脊柱后方之间为颈项。固有颈部分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颈部前区以舌骨分,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舌骨上区含颏下三角,左右下颌下三角。舌骨下区含左右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颈外侧区,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斜方肌前缘以及锁骨中1/3上缘之间,被肩胛舌骨肌分枕三角,锁骨上三角(锁骨上大窝)。 颈部浅层 颈部浅层有皮肤,浅筋膜,以及浅血管、神经、淋巴结等,还有一块浅肌。 浅层肌肉:颈阔肌。 在颈阔肌的深面有: V:颈前静脉:起自颏下,穿锁骨上间隙汇入颈外静脉末端或者锁骨下静脉。 颈静脉弓:是左右颈前静脉在锁骨上间隙中横行的吻合。 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汇合,沿胸锁乳突肌浅面 下行,在锁骨中点上2-5cm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 脉脚。 颈外静脉末端有一瓣膜但无法阻血液返流,下腔静脉梗阻时, 颈外静脉扩张,且与颈深筋膜紧密愈合,破裂不易愈合,导 致气体栓塞。 N:1、颈丛皮支: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丛麻醉。 颈横N:后缘跨胸锁乳突肌中份,分布颈前区皮肤。 锁骨下N:3支,分布肩,胸前壁上部,颈外侧区。 耳大N:分布耳廓以及腮腺皮肤。 枕小N:勾绕副N,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枕部以及耳廓背面。 2、面N颈支: 自腮腺下缘浅出,走行颈阔肌深面,支配颈阔肌。 颈部深筋膜: 在颈阔肌和浅筋膜深面的筋膜,包绕颈部的肌肉,血管,分3层,各层之间 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筋膜间隙。 1、浅层:封套筋膜: 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部还包绕二腹肌前腹和下颌下 腺,面后包绕腮腺,在胸骨上附着于前后缘,形成胸骨上间隙。 2、中层:气管前筋膜(内脏筋膜) 此筋膜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包绕咽喉部,食管颈部,气管颈部,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并形成甲状腺鞘,以及甲状腺悬韧带。 向下覆盖于气管前为:气管前筋膜。 向后覆盖颊肌和咽缩肌为:咽后筋膜。 气管前筋膜向上附着环状软骨弓,甲状腺斜线,舌骨,向下经气管 前方以及两侧入胸腔,与心包上部延续。 3、深层:椎前筋膜: 位于颈深肌群浅面,下续前纵韧带和胸内筋膜。包绕颈部深层肌群, 臂丛,锁骨下A V,隔N,颈交感干。 腋鞘:椎前筋膜向外下,由斜角肌间隙开始包裹锁骨下A V以及臂 丛,并向腋下走行形成。 颈动脉鞘: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A,颈内A、颈内V和N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一)头部 1.帽状腱膜: 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 2.头皮: 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上通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三层结构称为头皮。 3.颞间隙: →是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浅深两部 浅部位于颧弓上,颞筋膜浅深两层间,①容:颞中血管; 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骨膜间,①容:颞肌、颞深前、后血管和神经。 ②交通:通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 4.颞下间隙: →位于颞下窝,指翼外肌及周围的围。 上界—颧弓上缘;上壁—蝶骨大翼的颞下面构成;下界—翼外肌下缘;前壁—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下颌支后缘;侧界—翼突外侧板、翼上颌裂;外侧界—下颌支上半部、颞肌腱。

①容:翼外肌、血管、神经、脂肪等 浅部:上颌动脉及分支、翼丛 中部:翼外肌、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深部:颞深前、后神经、耳颞神经、鼓索、下颌神经及分支 ②交通:向上—颞间隙,经颅底孔洞—颅,前下—眶外间隙,外下—翼颌间隙,向外越下颌切迹—咬肌下间隙,向后经上颌血管—下颌后间隙,向经翼上颌裂—翼腭窝。 5.危险三角: 面静脉位于面动脉后方,它经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相通,经面深静脉与颞下窝的翼静脉丛交通,眼上静脉和翼静脉丛则与颅海绵窦交通;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细菌可随血液循环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感染,故临床上称鼻根至左右口角额三角形区域为“危险三角”。 6.腮腺囊: 由腮腺咬肌筋膜分两层包被腮腺浅深两面而成,腮腺囊的浅层致密,与腮腺附着较紧,且深入腮腺小叶间,因而腮腺炎症肿胀时受限而疼痛剧烈,腮腺囊的深层比较薄弱。 7.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

颈部解剖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颈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一般项目 1.实验名称:颈部解剖操作 2.实验者: C班6组 吴志军() 沙喜() 高志玲() 丁晓燕() 指导老师:于波 3.实验地点和时间:解剖楼105室 2015年10月31日 ) 二、实验目标 1.观察颈部浅层肌肉及血管位置及走形 2.观察颈部浅神经位置与走形 3.观察颈筋膜位置及其内部结构 4.观察颈部各区的境界及其内部结构 三、实验准备 实验室提供解剖器械,如:解剖刀、镊子、血管钳等。 四、实验步骤 1.尸体仰卧,肩部垫一木枕,使头部尽量后仰。做以下切口:正中切口: 沿颈前正中线,自下颌骨下缘中点沿颈前正中线向下切至胸骨颈静脉 切迹中点;上横切口:自正中切口上端,沿下颌骨下缘向外侧切至乳 突;下横切口:自正中切口下端,沿锁骨向外侧切至肩峰。剥皮并翻 向两侧; 2.; 3.沿锁骨将颈阔肌切断,向上剥离; 4.剥离浅层结构后,剖出封套筋膜;切断胸锁乳突肌在胸骨柄和锁骨上 的起点,向上翻开; 5.分离肩甲舌骨肌及胸骨舌骨肌,显露颈动脉鞘; 6.纵向切开颈动脉鞘,探查鞘内结构。

五、实验结果 1. 剥皮并翻向两侧,可见颈阔肌,该肌宽而菲薄,此肌起自胸大肌 筋膜、三角肌筋膜,越过锁骨斜向内上方,至于下颌下体下缘及 腮腺咬肌筋膜; 2. 在颈前正中线两侧浅筋膜内可见颈前静脉; 3. 在下颌角后下方,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寻找出颈外静脉。发现该具 尸体左侧颈外静脉较右侧明显增宽。 4.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找出颈丛皮支:追踪出耳大神经,枕小 神经,锁骨上神经,颈横神经由于处理不慎,无法追踪。 5.剥离浅层结构后,可见封套筋膜;向上翻开胸锁乳突肌,可见肩甲舌骨肌、胸骨舌骨肌;修洁肩甲舌骨肌及胸骨舌骨肌后,显露 甲状腺假被膜,剥离此被膜即可显露甲状腺;切开深筋膜浅层后, 显露下颌下腺,寻出一枚大小约1cm的下颌下淋巴结; · 6. 分离肩甲舌骨肌及胸骨舌骨肌后显露颈动脉鞘,在颈动脉鞘前壁 显露颈攀,追踪其分支,寻出舌下神经,副神经颈支; 7. 纵向切开颈动脉鞘,可见颈动脉位于内侧,静脉位于外侧,迷走 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探查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起始部探查颈动脉窦;将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分别向两 侧拉开,在两者深面寻找迷走神经干,在喉旁寻找喉上神经,喉 返神经,交感神经干。追踪出星状神经节。 六、讨论 此次由于解剖需注意的是由于颈部皮肤较薄,切口要浅,以免损伤颈阔肌。解剖难点:1)颈攀:颈攀位于颈动脉鞘浅层;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其中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形,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舌下神经,称颈攀上根;第2,第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颈攀下根。上下两根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攀。2)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为化学感受器,有调节呼吸的作用。此次解剖中两侧均能显露出该结构。3)星状神经节:是由第6,7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还包括了第2胸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 七、小结 通过这次的颈部的解剖、观察和辨认,我们对颈部的境界及其内部结构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颈部的层次结构和各脏器之间的毗

颈部肌肉解剖基础

精选文档 什么是颈部软组织损伤 发布时间:2008-06-06 16:55:17 来源:发布:上海西郊骨科医院一,骨科学对颈部筋膜颈筋膜包绕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系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于该处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引起颈部软组织疼痛,现将筋膜的分层简述如下: (一)颈浅筋膜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包绕全颈,在颈部前方围绕颈闷肌 (二)颈深筋膜可分浅、中、深三层,其中浅层及深层筋膜与颈部软组织疼痛有关连。 1. 浅层:也呈套状包绕颈部,并包绕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骨下肌群,形成肌鞘膜。 2? 中层:又称颈内筋膜,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 3. 深层:又称椎前筋膜,覆盖椎体及前方肌内的浅层,两侧达横突及斜角肌前面,并包绕臂丛神经。 (三)颈筋膜位于斜方肌菱形肌深面,盖住头夹肌、头半棘肌表面,向项部各肌之间,伸出肌间隔,构成肌纤维鞘。 二、颈部肌肉层次较多,但构成软组织疼痛症状的为。 (一)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及锁骨内上缘,斜向上止于乳突。一侧挛缩可形成斜颈。落枕等可引起该肌痉挛性疼痛,并可经筋膜延向附近组织。 (二)颈外侧深肌群前、中,后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该肌与第一肋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锁骨下动脉则通过前斜角肌与肋骨所形成的间隙,收缩时使颈前倾,并协助吸气。 (三)颈内侧深肌群I. 颈长肌:位于颈椎及第I? 3胸椎椎体前面,起于第1? 3 胸椎椎体、及第3? 6 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2~4 颈椎体及寰椎前结节,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使颈侧屈。 2. 头长肌:在颈长肌上方,起于第3? 6 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枕骨底部,作用同颈长肌。

麻醉解剖学之颈部局部解剖的“各种定位标志”

2011年5月三基三严学习 麻醉解剖学之颈部局部解剖的“各种定位标志” 主讲人:袁川 颈部介于头与胸和上肢之间。前方正中有呼吸道和消化管的颈段;两侧有纵行排列的大血管和神经等;后方正中有脊柱颈部。颈根部有胸膜顶、肺尖,以及颈和上肢之间的血管神经束。颈部肌肉可使头、颈灵活运动,并参与呼吸、吞咽和发音等。颈部淋巴结较多,主要沿浅静脉和深部血管、神经排列。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 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及上肢为界。 (二)分区 颈部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固有颈部和项部。固有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颈前区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二、表面解剖 1、舌骨hyoid bone 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上缘平第4 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 3、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 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 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又可作计数气管环的标志。 4、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期前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5、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其起端两头之间称为锁骨上小窝。 6、锁骨上大窝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是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门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1肋。 7、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是触诊气管颈段的部位。 (二)体表投影 1、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commmon carotid artery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的连线,即两动脉的投影线;甲状软骨上缘是二者的分界标志。 2、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右侧自右胸锁关节、左侧自锁骨上小窝向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的弧线,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