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说课材料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说课材料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说课材料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说课材料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

(C波段)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

修订说明

为指导和规范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和技术升级工作,统一组网

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状态,进一步提高雷达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气象业务应用和发展需求,根据天气雷达技术发展状况,中国气象局组织对1997年发布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进行了修订完善。

主要修订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部分性能参数,增加了雷达

保障和培训方面的内容,同时对雷达的自动在线标定、易维护性、保

障维护时效、故障定位诊断、随机文件和仪表、机内状态监控、厂家

的保障培训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修订工作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

中心牵头承担,高玉春、潘新民、黄晓、柴秀梅、陈大任、周红根、

高克伟、陈玉宝、蒋小平、徐俊领、雷茂生等同志参加了修订,张培昌、葛润生、张沛源、王顺生、李柏、李建明、苏德斌、李建国、张

建云、蒋斌、陈晓辉、陆建兵等专家进行了指导。

目录

1. 前言

2. 新一代天气雷达(C波段)系统总体性能规格需求

3. 雷达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

4. 雷达信号处理机功能规格需求

5.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

6. 雷达输出产品功能规格需求

7. 系统检测、标校功能规格需求

8. 系统与外部通信联接的性能规格需求

9. 保障性需求

10. 培训需求

11. 系统性能评估

1 前言

1.1 《气象事业发展纲要(1991-2020年)》明确指出,“2000年前将大力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加速多普勒天气雷达软硬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业务试验基地;2020年前将进一步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参数天气

雷达和激光雷达等的研制,发展具有通信功能的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其他地基遥测遥感手段,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尺度气象监测网和气候监测网”。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并投入气象业务使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

1.2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1994-2010)》明确指出,“新一代天气雷达应该是一个能够定量估算回波强度、径向速度、谱宽和降水物相态等信息的全

相干系统。主要选用S和C两种波段,选取全相干体制。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主

要定量探测和测量对象,包括降水、热带气旋、雷暴、中尺度气旋、湍流、龙卷、冰雹、冻雨、冻结层、融化层等,并具备一定的晴空回波的探测能力”。

1.3按照《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增补站点布局方案》对建立培训、研发和保障体

系的要求,根据《气象事业发展纲要(1991-2020年)》、《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

展规划》、《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增补站点布局方案》,对《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性能要求》进行了修订,它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基本结构、各子系

统的性能等提出了要求。

1.4 为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性能进一步满足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在灾害

性天气监测、预警中发挥作用,修订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修订后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分S波段、C波段两种,分别作为S波段和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设计生产、考核、验收的基本依据。

2 新一代天气雷达(C波段)系统总体性能规格需求

2.1 对台风、暴雨、飑线、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有效监测和预警是新一代

天气雷达系统的重要任务。上述灾害性天气的空间尺度分布跨度较大,从台风的

几百千米到龙卷的几百米,这就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对不同尺度天气进行有

效监测的距离范围应有一定差异,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应不小于400千米,而对雹云、龙卷气旋等小尺度强天气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

的距离应不小于150千米。受降水对电磁波衰减的影响和制约,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的重点是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针对灾害性天气有效监测的需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总体性能应具有足够强的探测能力。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由发射功率、天线增益、接收机灵敏度等雷达参数综合确定,新一代天气雷达在200千米处的最小反射率因子应不大于7dBZ。应具有良好的角分辨力和距离分辨力,可以在距离雷达150千米处识别雹云中尺度为2~3千米的核区,或判别尺度为10千米左右的龙卷气旋。同时该系统运行中应具有低脉冲重复频率的

远距离监测模式,避免在监测中出现二次回波现象,干扰对强天气的监测。

2.2 定量测量大范围降水是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该系统结合少

量地面雨量站网,应能对200千米半径范围内的降水量分布和区域降水量进行较

准确的估测,在水文和防汛抗洪中发挥重大作用。为适应这一气象业务需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具有相当稳定的发射、接收系统,接收机应具有95dB左右的宽动态范围,适应对降水回波功率进行较准确的测量。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还应具有对雷达主要性能参数进行监测和标校的装置,具有优良的地物消除处理装置,对降水回波强度实现精确估测,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及时对回波数据处理,提供大范围的降水量分布。

2.3 强天气造成的灾害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风害,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采用相干

发射、接收体制,具有获取降水区中风场信息的能力,监测恶劣天气带来的风害也是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主要业务需求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对降水区内风场信息的获取距离应不小于200千米,对造成风害的强天气监测和识别的距离应不小于150千米。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具有频率稳定度相当高的相干发射、接收机和精度较高的多普勒信号处理器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准实时地提供较准确的径向速度分布数据,尽早识别台风、飑线、龙卷、下击暴流等造

成风害的灾害性天气。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开发对以上灾害性天气的自动识别

功能,并将径向速度分布反演为较直观的二维或三维风场分布图像提供给用户使

用。考虑到灾害性天气带来的风速常超过30米/秒,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对径向风速测量的范围应不小于36米/秒。受脉冲重复频率的限制,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需采用速度退模糊技术,扩大对径向风速测量不模糊的区间,以满足上述测距和测速区间的要求。由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强,在监测远距离目标强度信息时,可采用低脉冲重复频率的探测模式,减少二次回波出现的机率;在测量风场分布时,须选用较高脉冲重复频率,减少速度模糊现象,但这时会出现二次回波的干扰,应当采用新技术消除径向速度分布中出现的二次回波干扰。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充分注意选择合适的脉冲重复频率及速度退模糊方法,以满足测距范围和测速区间的双重要求。

2.4 强天气出现前对环境风场的监测有助于对强天气发生、发展的预测。新一代

天气雷达应具有一定的晴空探测能力,获取风暴前环境风场的信息,经过处理得出晴空时边界层风场结构和中低高度的垂直风廓线,预测未来天气的演变。折射指数涨落对电磁波的衍射形成了晴空回波,夏季湿润季节强天气临近时,晴空回波信号增强很多,可以从其返回信号中获取风场信息。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在湿润季节特别是风暴临近时,用低仰角扫描应能探测到超过80千米距离范围的晴空回波,获取环境风场分布信息。进行VAD观测时应能获取高达3~4千米的垂直风廓线结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需要有强的探测能力,稳定度很高的相干系统和优良的多普勒信号处理器,以满足这一要求。

2.5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是功能强的智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系统除应实

时地提供各类降水天气的回波图像分布信息外,还应具备准实时地对各类灾害性天气进行自动识别、追踪的能力,对冰雹、龙卷气旋、飑线、强风切变、下击暴

流等恶劣天气提供多种监测、预警产品。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除应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撑,所提供的智能型应用软件应适合国内天气特点,并应具有开放型的结构,用户可根据当地强天气的特点对软件做适当修改,使其产品能符合当地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软件结构应具有可升级和可开发能力,可以根据软硬件发展而升级或不断地充实和接纳最新的科研

成果,以完善其功能。

2.6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是气象业务布网使用的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

定性、可维护性和全天候的连续工作能力。特别是在恶劣天气环境下要保证工作,提供灾害性天气的信息。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设计中,要根据国内环境、供电和安装等具体条件,严格地制定各项技术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分机、整机在组装过程中要严格进行各项参数性能指标测试和各种例行试验,严格执行出厂验收、现场验收、业务验收等各项程序,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顺利地投入业务使用。

2.7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是气象业务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在新一代天气雷达系

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注意到与气象业务运行的其他设备系统的协调,在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各种图形图像产品规格规范上取得协调和衔接。尤其是在监测的气象产品通信、传输上充分应用其他气象业务系统的功能。

2.8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是21世纪初期气象部门天气雷达站网的主要设备,在

充分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到元器件的国产化,要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来购置系统所需的元器件。专用件自行制作时也要按照国内有关标准,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元器件的供给,尤其是主要消耗性器件要国产化,确保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在气象业务中长期地使用。

2.9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主要由雷达发射机、接收机、伺服系统、信号处理器、

数据处理与显示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有机的联系构成一整体。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具有自检、标校能力,及运行监测、故障告警和自保的能力。

2.10 新一代天气雷达可采用由单部雷达、多部雷达及全国雷达组网进行观测的

工作方式,提供的雷达产品不仅是单部雷达的产品,还包括多部和全部雷达产品组网生成的产品,因此必须保障全网运行雷达的数据质量,做好全网雷达的统一标校工作,包括时间、回波强度、定位指向等。

3 雷达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

3.1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为全相干体制的天气雷达系统,其子系统包含天线、

天线罩、伺服装置、相干发射/接收机等分机。雷达发射机应采用全固态调制速

调管放大链方式,发射功率应不小于250kw,具有两种发射脉冲宽度,以使雷达具有较高的距离分辨力和较强的探测能力。雷达脉冲发射重复频率可采用参差重复频率发射方式,以扩大测速不模糊区间。雷达接收机采用中频数字化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雷达天线采用旋转抛物面的反射体和中心馈电方式,具有高增益、低旁瓣的主波束,波束宽度不大于1°。天线罩采用刚性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风、抗腐蚀的能力和对电磁波低损耗的性能。天线伺服装置宜采用可编程全数字化闭环控制形式,具有操作员优先权控制和维护状态时手动控制功

能;并具有参数测量和故障自检、自保装置,提供对系统的自检、保护和标校。

3.2 雷达子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3.2.1 雷达监测的空间范围

强度监测距离400km

强度测量距离200km

速度监测距离速度测量距离200km 150km

方位角扫描范围0~360

仰角扫描范围-2~+90

3.2.2 雷达测量性能

分辨力和精度:

内容分辨力精度*

距离150m 50m

方位角0.1o0.2o

仰角0.1o0.2o

测高100m

200m(100km) 300m(100~200km)

*精度用均方误差表示。

参数测量范围、分辨力和精度:

内容范围分辨力精度*

强度-10~+70dBZ

(降水模式)

-28~+28dBZ

(晴空模式)

0.5dB 1dB

速度36m/s 0.2m/s 1m/s

谱宽16m/s 0.2m/s 1m/s

*精度用均方误差表示。

3.2.3 综合雷达的各项参数,在200千米处雷达探测的最小反射率因子应不大于

7dBZ。

3.2.4 为适应雷达测速不模糊区间(V

N

)为36米/秒、测速距离为200千米的需求,雷达应采用参差重复频率发射方式,来扩大测速不模糊区间,其参差重复频率的比值应不大于3/4,尽量减少误差。

3.2.5 为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地物对消能力达到46dB以上,除了要求雷达信号处理器中采用高阶的滤波器外,雷达整机的相位稳定度(用相位噪声衡量)应不大于0.3°。

3.2.6雷达系统可采用相位编码等技术,以消除二次回波,提高雷达的数据质量。

3.2.7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为5300~5500MHz,具体频点与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协商。

3.3 雷达各分机性能指标

3.3.1 天线罩

射频损失(双程)0.3dB(5400MHz)

引入波束偏差0.03°

引入波束展宽0.03°

直径≥5.5 m

抗风能力(阵风) 60m/s能工作

80m/s天线不受损坏

3.3.2 天线

反射体直径 4.5 m

增益43dB(5400MHz)

波束宽度 1.0°

第一旁瓣电平 -29dB

远端付瓣(10°以外) -40dB

极化方式线性水平

馈线损耗 1.5dB

3.3.3 天线伺服装置

天线扫描方式PPI、RHI、体扫、任意指向

天线扫描范围、速度PPI 0~360o连续扫描,速度为0~36o/s可调RHI -2~30o往返扫描,速度为0~12o/s可调体积扫描由一组PPI扫描构成,最多可到30个PPI,仰角可预置

天线控制方式a、预置全自动

b、人工干预自动

c、本地手动控制

天线定位精度方位、仰角均应0.2°天线控制精度方位、仰角均应0.1°天线控制字长14位

角码数据字长14位

3.3.4 发射机

脉冲峰值功率250kw

发射窄脉冲宽度发射宽脉冲宽度0.8或1μs2或2.5μs

脉冲重复频率300~1300Hz (窄脉冲)

300~450Hz (宽脉冲) 参差重复频率比2/3、3/4

发射占空比0.002

速调管寿命5000小时

发射机输出端极限改善因子优于49dB

发射机频谱特性符合相关规定中对所占频谱的要求

3.3.5 接收机(含数字中频)

频综短期(1ms)频率稳定度10-11

ADC速率48MHz

动态范围95dB

噪声系数4dB

最小可测灵敏度-107dBm (1μs)

-110dBm (2μs)

相位编码频综具有相位编码受控功能

接收机输出I、Q

3.3.6 系统相位噪声0.3°。

3.3.7 接收系统动态范围85dB

3.4 雷达整机应能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连续工作。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600小时,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应不大于0.5小时。具体连续工作时间见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及维护的相关规定。

3.5 雷达工作环境要求

雷达工作环境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雷达各分机进行例行环境实验时其温度、湿度要求如下:

高温低温湿度

室外装置+50℃-40℃95~98%(30℃时) 室内装置+40℃0℃90~96%(30℃时) 计算机终端设备+30℃+10℃80%

雷达系统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高度上应能正常工作。

雷达系统应尽量使用市电工作,电源电压三相380V(或单相220V),在电源电压变化10%,频率变化 5%的情况下,雷达能正常工作。

雷达设备应具有防水、防霉、防盐雾、防风沙的性能,适应在海拔3000米下的高山以及沿海地区和岛屿工作。

雷达系统应具有较强的防雷击能力,天线罩设有避雷器,保护系统安全,应

符合新一代天气雷达防雷规范。

雷达系统应具有市电滤波和防电磁干扰、无线电频率干扰的能力,符合电磁容性(EMC),电磁干扰(EMI),无线电频率干扰(RFI)的国际标准。

4 雷达信号处理机功能规格需求

4.1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器应是高集成芯片的智能型信号处理器。它

接收到雷达子系统输出的I、Q信号后,进行脉冲对处理(PPP)和傅里叶谱分析(FFT),再将得到的回波功率进行距离订正后得到回波强度(Z)、平均径向速度(V)、速度谱宽(W)的估算值。同时信号处理器也向雷达子系统提供时钟信号,同

步整个系统的运行,并向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提供数字化的方位角、仰角、Z、V、W数据和时钟数据。

信号处理系统应按照要求,可输出PPP处理方式的数据和FFT处理的数据。具有相位编码和解码处理能力。

4.2 雷达信号处理器输出的Z、V、W应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力和较高的精度。

库长库数探测距离logZ 125m、150m 对应最大距离3600、3000 450km

I 125m、150m 对应最大探测距离2000、1700 250km

Q 125m、150m 对应最大探测距离2000、1700 250km

4.3 信号处理器对信号强度的估算,距离上采用分库累积平均,每一个距离库进

行4次以上的取样信号累加,方位角上采用滑动累积平均,综合距离平均和方位

角平均,其有效平均次数超过32次,对信号强度的估算精度不低于1dB,当天线扫描速度不大于3周/分时,数据分辨率不低于1度。信号处理应具有距离订正和标校功能。信号强度估算值经过处理后,输出数字化的回波强度估算值(dBZ)或数字化的信号强度估算值(dBm)。

4.4 信号处理器对径向速度、速度谱宽的估算采用脉冲对处理算法,对数字化的

I、Q信号,首先分别在距离库内进行算术平均,平均次数不小于4次,以减少涨落,然后对相同距离上距离库平均的I、Q数据进行处理,处理脉冲对数应不小于32对,以保证真实谱宽为4米/秒的情况下估算径向速度不低于1米/秒。当天线扫描速度不大于3周/分时,V数据分辨率不低于1度。

4.5 信号处理器对径向速度、速度谱宽的估算应具有适应参差重复频率发射时进

行处理的能力。

4.6 信号处理器对I、Q信号的处理,应具有全程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能力,产生强度、速度和谱宽数据,并能对整个系统相干情况、地物对消能力进

行检测。

4.7信号处理器应具有对回波信号中地物杂波进行对消处理的能力,地物对消处

理的方式可以在时域中进行,也可在频域中进行。信号处理器对地物对消的能力应达到46dB以上,对消处理在Z、V、W估算之前进行,带阻槽口半宽度为0~0.2V N,槽口功率抑制深度30~50dB,分4~6级可选。

5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

5.1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是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直接面向用户的窗口,它承担

了对雷达获取的Z、V、W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数据质量控制及数据预处理、二

次产品生成和显示及原始数据、产品数据存储等功能。同时,还承担了对整个雷达系统工作参数的预置、观测方式选择等功能。为实现以上功能,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可由商用工作站与微机构成的局域网承担,也可由高档微机组成的局域

网承担,大体可由产品生成、服务器、显示终端、用户终端等几部分组成,局域

网应当和现代业务网络相联接。

5.2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应具有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工作参数预置功能,控

制雷达的工作状态、扫描方式、信号处理流程、产品生成的种类及数据存档方式等,它应设置的工作参数大体如下:脉冲重复频率、参差重复频率、脉冲宽度、

天线扫描速率、库长、累积次数、地物抑制通道选择、噪声电平、SQI阈值、扫描方式(PPI、RHI、立体扫描等)。

5.3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探测方式应由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进行选择和控

制,进行PPI扫描探测时,可进行探测仰角及显示距离范围的选择;进行RHI 探测时,则可选择探测的方位角,显示距离和高度范围;进行体积扫描时,可选

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如晴空、大面积降水、对流性降水等)。除系统本身带有缺省的扫描模式外,应当设立至少两种用户可定义的扫描模式。扫描的仰角设定最大为30个,仰角的范围为-0.5°~90°。

5.4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雷达探测的原始数据进行采集,

形成原始数据文件,同时实时显示回波图像,提供给观测人员分析使用和对系统

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5.4.1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对雷达原始数据以极坐标的形式从雷达信号处理器

中进行实时采集,包括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仰角、方位、时间以及各种

参数数据。强度数据应经过噪声阈值、距离订正、标校等处理,以回波强度(dBZ)数据存档,数据分辨力应不大于0.5dBZ,径向速度数据需经过SQI控制、退模

值相一致,速度糊、去二次回波等预处理后存档,数据取值的最大范围应与V

N

谱宽数据的最大取值范围应与1

V N值相一致。

2

5.4.2 原始数据应有四种类型,单强度PPI、三要素PPI、三要素RHI、体积扫描。不同类型原始数据的文件名,应由文件命名格式中的最后一个字符区别。原始数据文件格式应由文件头和记录组成,文件头中应包括雷达站名称、代码、地点、

经纬度、海拔高度、开始观测时间及雷达各项参数;记录头中应包括时间、仰角

和方位角;记录的数据应按距离库的顺序依次排列。每一个库中的数据应包括强度、速度、谱宽等参数,同时应当有雷达数据观测时的系统状态参数和标定的结果。

5.4.3 实时显示应以极坐标方式进行,显示与天线转动同步。显示方式有两种,

PPI和RHI。进行三要素观测时,应同时显示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的分布

图像。以伪彩色编码方式表示强度、速度、谱宽的大小,回波强度应采用16种彩色和色调表示,径向速度显示则应用15种彩色和色调,其中要设一种彩色表示零速度区,朝向雷达、离开雷达各用7种等级。速度谱宽显示可采用12个等级编码,也可采用16个等级编码。

5.5经过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后的原始数据,按照产品设计需求经过处理形成多种

二次产品,提供给各类用户调用,是对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在雷达数据处理部分,从信号处理器输出后形成的原始数据,应采取径向数据流传输方式,向第三方编制的应用程序发送数据,其中含有状态信息和标定结果,

便于快速的产品处理,提高产品显示的时效。

5.5.1 二次产品按数据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数据产品和图像产品两类。数据产品以

数据方式存储和传输,根据产品的性质选择数据排列方式和数据格式。图像产品以图像形式存储和传输,可使用通用图像数据排列方式和格式。

5.5.2 二次产品的生成应有两种工作方式,全自动方式和人机交互方式。全自动

方式时,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根据观测流程和产品生成表,自动生成所有基本产品和选项产品,生成图像产品文件和数据产品文件并存档,同时按产品分发表向用户传输。人机交互方式时,由用户查阅所有原始数据文件、产品数据文件和图像数据文件,选择调用。

5.5.3 二次产品的显示应建立在Windows、Linux操作平台上,其数据产品和图像产品的显示规范应符合有关规定。

5.5.4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原始数据和数据产品、图像产品将以文件的形式进

行存储,原始数据文件的数据格式参见 5.4.2。数据产品和图像产品的文件格式可自行设计,但其显示应适应气象业务平台的规范要求。

5.6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的硬件结构应具有灵活性,可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完

成,也可根据任务和其它原因选择。单机结构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所用计算机应采用国内较通用型号的计算机,以提高硬件设备的通用性,便于维修和更新。

计算机中应配有相应的开发环境,以便使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具有可开发的条件,应具有与操作系统相适应的C语言或Fortran编程器及各种需要的库。

5.7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的系统软件应以C语言或Fortran语言编写。系统便于二次开发,可增添功能和删改不需要的部分,提高系统的时效。各种参数和流程应该以制表的形式出现,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设置和改变,增强系统的可开放性。

6 雷达输出产品功能规格需求

6.1应用雷达探测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变换、计算等步骤,产生出的数据和图

像称为产品。根据某种需求,安排计算处理得出的产品有着一定的气象意义。根据产品的计算处理和气象上的意义,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产品应具有以下几

类:基本数据产品、物理量产品、风场反演产品、强天气识别产品、预报产品等。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业务中的广泛深入使用,产品将不断地丰富。

6.2 基本数据产品是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基本产品,它主要将雷达观测到的数

据,不变化其数据的属性,在多种不同的坐标中表现出来,应有PPI、RHI、CAPPI、VCS等产品。

6.2.1平面位置显示(PPI)

6.2.2距离高度显示(RHI)

6.2.3等高平面位置显示(CAPPI)

6.2.4任意垂直剖面显示(VCS)

6.2.5局部多层CAPPI显示

6.2.6 垂直最大回波强度显示(CR)

6.2.7 为方便用户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设有将 6.2.1-6.2.6等各种产品的图像转换成等值线显示的功能。等值线要求平滑、连续,符合气象上常用等值线绘制原理。

6.3物理量产品是指由雷达获取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经过一定

的处理,转化为气象上常用物理量,进而导出的图像和图形产品。

6.3.1回波顶高显示(ETPPI) 是运用不同彩色和色调表征某一回波强度(dBZ)、回波顶高分布的图像。应用体积扫描获取的回波强度三维分布数据制作,图面标注中应给出雷达体积扫描的区间及能获取回波顶高度的限制。

6.3.2雨强显示(RZ) 是由回波强度(Z)经过Z—R关系转化为雨强(R),给出雨强分布的图像产品。Z—R关系通常采用Z=AR b表示,A、b两系数可由用户设置,缺省时A=200,b=1.6。用户可根据当地降水中微物理特性确定A、b系数。用户可以运用当地雨量站资料对此产品进行对比、验证,作出更符合当地使用的修改。

6.3.3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显示(VIL) 是反映降水云体中垂直液态含水总量分

布图像的产品。在一定的滴谱分布条件下,云体中液态含水量(M)和回波强度(Z)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雷达获得三维回波强度分布后,可直接转换成液态含水量

分布,对液态含水量从地面到云顶进行累积,进而得到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分布,它有助于对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判别。

6.3.4雨量累积显示(PA) 是在RZ产品上扩展的另一种产品,对雨强随时间的累积可得出累积时间间隔内的雨量,进而给出雨量分布的图像。雨强累积成雨量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2分钟,雨量累积计算方法应符合气象资料处理原则。

6.3.5河流流域降水总量是根据 6.3.4得出的雨量累积分布(PA),对各个河流流域的雨量进行累加得到的。由于河流流域的降水分布有时会超过单部雷达监测范围,需要组网雷达数据来估算;同样应设有使用地面雨量站资料对此产品进行校

正的功能。

6.4自动识别产品由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能获取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速度

谱宽三类数据分布及其变化,可以根据各类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结构的模型,设计制作多类灾害性天气的自动识别软件。自动识别产品的制作关键是模型的设计

算法、设计和实例的检验。同时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地性较强,产品的普适性较差,使用此类产品易造成较大的虚警或漏报。设计此类产品需提交模型设计、

算法设计和检验报告,经中国气象局主管部门批准后投入使用。可以开发的自动识别产品有以下数种:中尺度气旋自动识别、龙卷涡旋自动识别、风暴路径自动识别、雹云自动识别、暴雨自动识别、下击暴流自动识别。

6.5 风场反演产品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获取的径向速度分布数据,在某些假

定条件下,通过反演可以获取垂直风廓线(VAD)、二维水平风场(TVF)、垂直剖面二维风场(VVF)及三维风场等。系统可提供此类产品供用户试用,但必须提供

算式、软件设计、检验报告。

7系统检测、标校功能规格需求

7.1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是大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为保证其运行正常可靠,并

具有较好的可维修性,系统应设置较多的检测装置。在雷达子系统的各分机、信号处理子系统等处应设有内设检测设备—BITE(Built-in Test Equipment),以监测各分机的工作状况和工作参数,并能在数据处理和显示子系统中显示监测信息,

系统工作不正常时报警,必要时能对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在雷达子系统的重要部位应设有自保装置,当出现工作不正常时,自保装置启动,保护系统的安全。

7.1.1 雷达子系统应设有BITE,一方面对各分机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如温度、湿度、通风量等,特别对是发射机内的调制器、速调管的强迫冷却状况进行检测;

另一方面对雷达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如天线扫描方式、扫描速度、发射机的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各分机供电的电压、电流等。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给数据处

理与显示子系统。

7.1.2 信号处理器内也应设有BITE,除了检测各路电压、电流外,还可监测其工作状态,如距离库长的选择、滤波通道的选择、SQI门限的选择等,同时将检测的信息传送给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

7.1.3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应设有专门的接口装置,以采集各分机送来的检测

信息;并应设有专门显示终端,以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检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方便系统检修,缩短维修时间。

7.2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作为一个测量系统,用于对降水天气进行测量。系统应

设有专门的机内仪表和附属仪表,用于对系统进行标校,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7.2.1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提供进行天线方位角、仰角标校的装置和操作方法,保证系统空间定位准确。

7.2.2 发射/接收分机应设有机内稳定的信号源,用于对接收系统的特性进行检

测,对回波强度测量支路进行准确定标。信号源也应提供可调初相位的稳定相干信号,对测速支路进行定标。整个系统检测可自动进行,方便经常性的检验。

7.2.3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配备较准确的附属测量仪表,如功率计、信号源、

频率计、雷达综合测试仪等,以便对系统的发射频率、发射功率、接收机最小可

测灵敏度、噪声系数、脉冲宽度等主要参数进行准确测量,进而对回波强度测量定标。同时系统也应配备高压测量、示波器等维护设备必须的仪表。

7.2.4 信号处理器对回波强度、径向速度等量的估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

测量准确性和精度,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应设计模拟检测设备和模拟检测方案,

对信号处理器的估算进行检验。

7.2.5 系统相干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测速精度和地物对消能力,新一代天气雷达系

统应提供对系统相干进行检测的方法,提供发射脉冲延迟信号,对收发系统进行稳定性测试。该方法应易于系统的日常检验。

8系统与外部通信联接的性能规格需求

8.1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监测到的灾害性天气信息、降水信息及各类生成产品,

应能够及时地传送到各级用户,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文件名符合相关传输系统的要求。径向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符合TCP/IP协议。

8.2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数据和产品应能采用多种途径,传送给当地气象台等

局地用户。

8.2.1 新一代天气雷达应有能满足雷达信号处理器输出的原始数据实时传输的高

速通信口。当雷达产品生成单元设置在当地气象台,而雷达站远离气象台时,雷达站应能将雷达信号处理机输出的原始数据高速地传送给气象台,传输速率不低于1.6Mb/s。

8.2.2 局地用户一般应通过当地局域网获取雷达产品,特殊情况下也可从雷达产

品生成单元获取雷达产品。

8.2.3数据传输线路要有无线网络备份,当有线数据传输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

转换到无线网络传输,保证数据的及时上传。

8.3需要在全国共享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和产品通过有关网络传输。

8.4 雷达产品生成单元提供的通信协议应与现代气象业务网传输方式相一致

8.5 雷达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与雷达系统的工作应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同时运

行,也可独立工作。

9保障性需求

9.1组件

组件为雷达设备的可更换单元(LRU),在大型组件中应划分出最小可更换单元,并对最小可更换单元进行划分。

9.2现场更换要求

现场更换一般情况下为组件一级,对于大型组件,应提供最小可更换单元。

9.3诊断程序

应提供可现场/远程控制的诊断程序,程序应可以判断95%的组件故障和检测99%的组件性能。可通过有关接口,如LAN,电话线进行远程诊断。

9.4信号流图

应提供系统每个组件及其内部最小可更换单元的信号输入/输出波形和参数,以及其他重要部件的参数。

9.5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随机文件中应提供细致的说明书、使用手册、系统维护

手册、标校手册等,为系统的日常标校提供支持。提供的电路原理图,应当到元

件一级,便于系统的检修。以上随机文件提供纸质和电子版。

9.6备件

应对系统备件采用条形码管理方式,每个部件都应具有唯一的部件号和流水号。当备件中的个别元件采用新型号时,应当对整个备件的输入/输出关系无任

软件系统功能说明书

文档信息: 项目组成: 文档变更历史: 相关文档: 审核结果:

目录

1简介 1.1 背景 中测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软件测试,公司规模为70人左右,其部门包括人事部、财务部、研发部、销售部等。公司的人员类型有以下几种:普通员工、部门经理、人事部成员和总经理。其中人事部有一个人事经理,三个人事助理。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员工资料、管理员工考勤、计算员工薪资和业绩评定等。大部分涉及对敏感数据修改的工作都仅由人事部完成,如计算工资、修改考勤记录;并且有些只有人事经理才可以处理,如定制部门、指定员工的基本薪资等。普通员工可以通过 Web 浏览自己的基本资料、考勤信息、薪资信息和请假记录等。员工也可以通过Web 提出请假和加班申请,如果所属部门的经理审批通过,人事部就可以登记在案。人事经理默认拥有人事助理的所有权限,部门经理默认拥有普通员工的所有权限,总经理默认拥有部门经理的所有权限。 1.2 目标 该文档描述人事管理系统的详细功能定义,并对模块划分、业务流程进行了定义。所有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其他团队成员都应该以该文档作为产品的功能定义,并衍生出其他文档。 2功能描述 WEB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项目进行管理,并提供了相关人事职能 2.1 登陆部分 2.1.1登陆 登陆界面如所示。登录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并单击“登录”按钮,完成登录过程。 图2.1 登陆页面 功能说明: ●登录名/密码 ●登录名必须是本单位数据库中已经设置好的登录名,否则登录时会提示出错 ●读取浏览器端的Cookie值,如果员工以前登录过,则自动显示上次的登录名,光标 定位在“密码”文本框。若以前没有登录过,则光标停留在“登录名”文本框,且文本框显示空白 ●密码长度不得超过20个字符,超过以后限制输入。可允许的字符至少要包括数字 (0~9)、大写字母(A~Z)和小写字母(a~z)。但在这个登录页面,密码没有受到限制。 在这里如果密码不正确,则无法进入系统。限制密码格式是在后面的“修改登录密码” 模块涉及的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 模板

XX项目 设计规格说明书 (仅供内部使用)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XX年XX月XX日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件与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功能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1 的算法与程序逻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XX项目 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机构公开信息

版本历史

1.引言 该文档主要包含功能性需求分系以及功能用例图,也包括了一些对用户界面的要求,该系统运行所需环境和产品质量需求。 1.1. 文档目的 该文档重点描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功能用例图,能够供读者更好的了解该系统;其中,非功能需求方面,用户界面要求主要是为了是系统的界面更加统一规范,软硬件环境需求以及产品质量需求是为了保证提供给用户尽量完美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1.2. 文档范围 本文档包含一下几部分: 1. 产品介绍 2. 角色功能划分 3. 产品范围 4. 产品的功能性需求 5. 产品的非功能性需求 1.3. 文档读者对象 该文档适合开发人员、项目经理、用户、文档的编写人员阅读。 1.4. 参考文档 列举了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时所参考的资料或其它资源。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综合介绍 这一部分概述了正在定义的软件,主要是功能的概要介绍。

1.6. 产品介绍(功能介绍) 该系统包含8各模块:超级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组织管理、权限管理、考试管理、资源共享通讯录和系统管理;我的办公桌模块,主要是对各重点模块的简要显示;行政管理该模块包括公共通知、公共计划、记事本、员工考勤和组织机构;个人助理模块,该模块包括通讯录、短消息、日程安排和个人信息管理;个人邮箱,该模块包括配置邮箱和收发邮件;公共信息模块,该模块包括资源下载、在线考试和公共通讯录;人事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档案管理、档案查询和数据维护;销售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和供应商管理。 1.7. 产品范围 OA办公自动化系统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进销存等管理于一体的商业企业管理软件系统。本产品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该产品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办公需求。 1.8. 用户介绍 确定你觉得可能使用该产品的不同用户类并描述它们相关的特征。有一些需求可能只与特定的用户类相关。 1.9. 角色功能划分 XXXXX拥有XXXX功能的权限。 XXXXX拥有XXXX功能的权限。 1.10.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确定影响开发人员自由选择的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为什么成为一种限制。 1.11. 假设和依赖 列举出在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影响需求陈述的假设因素(与已知因素相对立)。这可能包括你打算要用的商业组件或有关开发或运行环境的问题。你可能认为产品将符合一个特殊的用户界面设计约定,但是另一个S R S 读者却可能不这样认为。如果这些假设不正确、不一致或被更改,就会使项目受到影响。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案例

软件开发方向 “成绩管理系统”软件需求规约 安博教育集团 二零零八年十月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引言 (5) 1.1 目的 (5) 1.2 文档格式 (5) 1.3 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5) 1.4 范围 (6) 1.5 术语 (6) 1.6 参考文献 (6) 2 系统概述 (6) 2.1 概述 (6) 2.2 功能 (6) 2.3 运行环境 (7) 2.4 假设与依赖 (7) 3 系统特性 (8) 3.1 系统角色 (8) 3.2 学生管理 (8) 3.2.1 增加学生信息 (8) 3.2.2 修改学生信息 (9) 3.2.3 删除学生信息 (9) 3.2.4 导入学生信息 (9) 3.3 教师管理 (9) 3.3.1 增加教师信息 (9) 3.3.2 修改教师信息 (9) 3.3.3 删除教师信息 (9)

3.3.4 导入教师信息 (9) 3.4 课程管理 (10) 3.4.1 增加课程基本信息 (10) 3.4.2 修改课程基本信息 (10) 3.4.3 删除课程基本信息 (10) 3.4.4 维护课程学生信息 (10) 3.5 成绩查询 (11) 3.5.1 学生查询成绩 (11) 3.5.2 教师查询成绩 (11) 3.6 成绩分析与统计 (11) 3.6.1 考试成绩表 (11) 3.6.2 班级各科平均成绩表 (11) 3.6.3 年级成绩排名表 (11) 3.7 系统维护 (12) 3.7.1 数据字典维护 (12) 4 非功能性需求 (12) 4.1 性能需求 (12) 4.2 安全性需求 (12) 4.3 可用性需求 (13) 4.4 用户文档 (13) 4.5 其它需求 (13) 5 外部接口需求 (14) 5.1 用户接口 (14) 5.2 硬件接口 (14)

信息安全服务软件-使用说明书

信息安全服务软件 说明书 1.引言 本软件使用说明书是为了指导信息安全服务软件的使用操作,同时为本软件系统的测试提供必要的信息。 本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读者都包括以下人员: a. 代码编写人员 b. 测试人员 c. 概要设计人员 d. 其它对信息安全服务软件感兴趣的人员。 2.软件概述 2.1目标 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期间可能遭遇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为保证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网络及应用服务的持续正常运行,信息安全服务软件依靠有关信息安全事件相关标准,通过提供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来加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网络安全性,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扫描服务、安全巡检服务、安全预警服务以及周到的突发应急响应服务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增强技术设施抵抗非法攻击的能力; ?集中精力维护信息系统的持续可用; ?提高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的认识; ?快速发现企业的信息安全漏洞,通过有效的防护方法,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水平,降低安全风险; ?维持企业形象、赢取客户信任。 2.2功能特点 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功能特点: (1)本软件系统的开发采用了C/S结构,技术成熟,使得该系统具有高可靠性、较强的拓展性和维护性; (2)该系统支持并发用户数较多。响应时间仅在2s左右,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出众的性价比。 (3)同时本软件在预检结果的准确度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可信性。开发人员在网络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数据访问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等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使得系统安全性极高; 3.运行环境 3.1硬件环境 服务器端:CPU以Intel的型号为准,可以采用AMD相同档次的对应型号,内存基本配置4G 客户端:CPU为Core i3-2100 3.10GHz(标准配置),内存为4 GB(标准配置),磁盘存储为500 GB(标准配置)。 3.2软件环境 所需软件环境如下: 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windows2003,vista等。推荐windows xp。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doc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编写目的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社会,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迫使人们起用新的管理方法来管理。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因此,教务管理系统也以方便、快捷、费用低的优点正慢慢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将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彻底的解脱出来,提高效率,减轻工人人员以往繁忙的工作,减小出错的概率,从而使人们有更多时间来学习和享受生活。 ?背景说明 ●该产品的名称为教务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的目标:出于本系统实学校学生管理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本系 统得设计目标将最终定位于完成以上所诉的系统主要业务的基本模型上。 ●本系统管理的对象单一,都是在校学生,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 性,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因此,比较适合采用数据库管理。在技 术难度方面,由于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相关参考文献,特别是网上资料, 特别是参考其它程序的功能,因此完全可以实现。 ●需求如下: 1.要求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2.要求有良好的权限管理; 3.原始数据修改简单方便,支持多条件修改; 4.方便的数据查询,支持多条件查询; 5.在相应得权限下,删除数据简单方便,数据稳定性好; 6.计算机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7.在相应的权限下,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改等基本操作。 8.能较好的支持中文数据,良好的国际化界面; ●参考资料 该项目参考资料大多来自书本《软件工程》和一些网上资料。2.概述 ?功能概述 1)系统登陆界面

网上订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实验报告□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需求工程 实验名称:用例文档 实验地点:太原理工大学虎峪校区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417学号:2014005993 学生姓名:曹旭清 指导教师:王建珍 2017年5月3日 目录 1. 引言............................................................................................................................................. 1.1目的................................................................................................................................. 1.2定义................................................................................................................................. 登录模块:......................................................................................................................... 用户注册模块..................................................................................................................... 购物车模块:..................................................................................................................... 订单模块:.........................................................................................................................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公告模块:......................................................................................................................... 1.3参考资料......................................................................................................................... 2.系统总体概述............................................................................................................................. 2.1产品标识......................................................................................................................... 2.2产品描述......................................................................................................................... 系统属性............................................................................................................................. 开发背景............................................................................................................................. 产品功能............................................................................................................................. 2.3用户的特点..................................................................................................................... 3.系统功能用例图......................................................................................................................... 1. 引言 1.1 目的 网上订餐在当今社会还不怎么流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订餐必定日趋走向成熟化,并被广大的市民所接受,尤其是被当代的大学生所接受。所以开

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格式

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格式 2008年03月28日11:08:00 chenguang79阅读数:1993 1.引言 1.1编写的目的 /*说明编写本说明书的目的 1.2背景说明 /*给出待开发系统的全名及项目提出者,开发者,及用户。同时说明该软件系统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1.3术语定义 1.4参考资料 /*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全部资料以及资料的来源。 2. 任务概述 2.1功能概述 /*简要叙述本系统预计实现的主要功能及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好用图表明。 2.2约束条件 /* 简要说明对系统设计产生影响的限制备件,如管理模式,硬件限制,技术或工具的制约等。 3.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3.1 数据流图 3.1.1 数据流图图形 /*将需求分析构造的数据流图按层次逐层画出。 3.1.2加工说明 /*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一个加工,按编号,加工名,输入流,输出流及加工过程逐一说明。 3.2 数据字典 /*本节对数据流图中使用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文件的内容及组织结构逐项说明. 3.2.1 数据项说明 3.2.2数据结构说明 3.2.3文件说明 4 系统接口 4.1 用户接口 /*说明人机交互界面的用户需求,如屏幕格式,报表,菜单的格式与内容及功能键定义。 4.2 硬件接口 /* 说明本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的接口信息的内容,格式以及运行软件的硬件设

备特征。 4.3 软件接口 /*说明本软件系统与其它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规格,支持软件应明确其版本号。 5. 性能需求 5.1 精度要求 /* 说明输入/输出数据以及传输数据的精度要求。 5.2时间特征 /* 定量说明系统应达到的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传输转换时间,计算时间的特征值 5.3灵活性 /* 说明本软件在需求发生变化时(操作方式,精度要求,时间特征等)的适应能力。 6 软件属性 6.1 可使用性 /* 规定系统的某些特殊需求,如检查点设置,恢复方法和重启动方法,以确保软件可使用。 6.2 系统安全性 /* 规定系统为保证运行安全,信息安全面而采用的技术措施,如密码,防病毒,防黑客等。 6.3 可维护性 /* 规定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将采取的措施。 6.4 可移植性 /* 规定程序以及挡方面军的兼容性,扩充性的约束。 7 其它需求 7.1 数据库需求 /*对数据库的静态结构,动态组织,访问信息的方式,使用频率以及数据的存储等方面提出需求。 7.2 系统操作要求 /*列出系统所要求的正确或特殊的操作方式,如用户的操作方式和系统的后援和恢复操作。 7.3 故障及其处理 /* 尽量烈列出能够预测的系统故障(包括软硬件及其它系统),并指出故障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8 附录

软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格式

软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格 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NBC 可视化协同办公系统 使用说明书 北京阳 光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文档控 制 修改记录 *修改类型分为A —AddedM —ModifiedD —Deleted 审阅人 存档

目录

1概述 1.1背景 系统的开发背景和编写这个手册的目的。 1.2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描述软件所能使用的领域以及使用对象等。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与该产品有关的已发表的资料 文档中所引用的资料,所采用的软件标准或规范或业务规则 编号资料名称简介作者日期出版单位网址简介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缩写、术语解释

2系统综述 2.1系统结构 结合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提供该软件的总体结构图表。2.2系统功能简介 结合本软件的开发实际逐项地说明本软件所有具有各项功能。 2.3性能 给出一般情况下的运行性能指数等。 2.4版权声明 声明版权所有者以及盗版应承当的法律责任。 3运行环境 3.1硬件设备要求 列出本软件所要求的硬设备的最小配置,如: 1、处理器的型号、内存、硬盘容量; 2、所要求的外存储器、媒体、记录格式、设备的型号和台数、联机/脱机; 3、I/O设备(联机/脱机); 4、数据传输设备和转换设备的型号、台数。 3.2支持软件 说明为运行本软件所需要的支持软件,如: 1、操作系统的名称、版本号; 2、程序语言的编译/汇编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 3、数据库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 4、其他支持软件。

XXX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应用系统 XX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单位: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需求概述 (1) 2.1.目标 (1) 2.2.运行环境 (2) 2.3.关键点 (2) 2.4.约束条件 (2) 3.需求规格 (2) 3.1.软件系统总体功能/对象结构 (2) 3.2.软件子系统功能/对象结构 (2) 3.3.描述约定 (2) 3.4.功能或对象的描述 (3) 3.4.1.功能或对象1 (3) 3.4.2.功能或对象n (3) 3.5.性能 (4) 3.6.外部接口 (4) 3.7.数据 (4) 3.7.1.空间数据 (5) 3.7.2.非空间数据 (5) 3.8.操作 (5) 3.9.可使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5) 3.10.故障处理 (5) 3.11.算法说明 (6) 4.尚未解决的问题 (6) 5.支持信息 (6)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a.说明待开发产品或项目(以下简称产品)的名称。 b.列出此开发任务的提出者、开发者、用户等。 c.说明本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原文。 1.4.参考资料 a.本文件中引用的属于本开发产品的其他文件。 b.本文件中引用的其他文献、资料以及软件开发标准。 2.需求概述 2.1.目标 a.本产品的开发意图、应用目标及作用范围(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 b.本产品的主要功能、处理流程、数据流程及简要说明。 c.表示外部接口和数据流的系统高层次图。说明本产品与其他相关产品的 关系,是独立产品还是一个较大产品的组成部分(可用方框图说明)。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

保密级别:S 资料编号:SRS-[产品代号] -[序列号] 版本:V[*].[*] [产品型号名称(二号字体)] [部件型号名称(可选、小二号字体)]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共11页 编制: 审核: 审定: 会签: 批准: XXXXXXXXXX公司 [****]年[**]月[**]日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范围 (2)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2) 1.4参考资料 (2) 2项目概述 (3) 2.1产品描述 (3) 2.2产品需求 (3) 2.2.1功能需求 (3) 2.2.2性能需求 (4) 2.2.3可服务性需求 (4) 2.3用户及用户特点 (4) 2.4一般约束 (5) 2.5假设和依据 (5) 3用例描述 (5) 3.1用例1 (5) 3.2用例2 (6) 3.3用例n (6) 4外部接口需求 (7) 4.1用户接口 (7) 4.2硬件接口 (7) 4.3软件接口 (7) 4.4通信接口 (8) 5设计约束 (8) 5.1其他标准的约束 (8) 5.2硬件的限制 (8) 6属性 (8) 6.1可用性 (8) 6.2安全性 (9) 6.3可维护性 (9) 6.4可转移\转换性 (9) 6.5警告 (9) 7其他需求 (9) 7.1数据库 (9) 7.2操作 (10) 7.3场合适应性需求 (10) 8附录 (10)

[说明:本模板中的蓝色字体与橙色字体为说明性文字,在最终提交的文档中请删除这些说明性的文字。]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 范围 说明: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说明软件将干什么,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说明软件产品不干什么; c.描述所说明的软件的应用。应当: 1)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所有相关的利益、目的、以及最终目标。 2)如果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说明存在,则应该使其和高层次说明中的类似的陈述相一致(例如,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软件设计说明书

软件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1.3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设计概述 2.1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范和辅助工具。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详细需求分析 包括: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详细性能需求分析 ?详细资源需求分析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包括: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4总体方案确认 着重解决系统总体结构确认及界面划分问题。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对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及层次进行确认,对应用系统、支撑系统及各自实现的功能进行确认,细化集成设计及系统工作流程,特别要注意因软件的引进造成的系统本身结构和公司其他系统的结构变化。包括: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格式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完成人:实践第五组 班级:2013级软件1班 完成时间:2016-03-29

目录 1 导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 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 术语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 引用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 参考资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1.6 版本更新信息................................................................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系统定义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项目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项目要达到的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系统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应用环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功能规格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系统用户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系统功能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 系统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1 系统高层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2 教师基本信息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2教师成果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3 教学文件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4 归口课程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5 课程组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6 规章制度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7 学生精英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8 公告管理用例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数据需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1)

XXX系统或XXX项目 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版本信息 注:状态可以为N-新建、A-增加、M-更改、 对方的所得税说明:版本信息必须更新,审核人和审核时间也必须审核后填写,审核人要求部门经理级别以上。否则开发测试可拒绝评审。审核业务功能是否有遗漏、业务流程是否符合规划、关键业务逻辑是否有合理 目录

1.关于本文档 1.1.内容说明 说明:此处描述的是文档说明,产品需求文档更新需要走修订模式,下次更新前先接受修订,并且每次更新必须更新版本号和版本记录。 例子: 本文档用于描述苏宁开放平台物流状态服务系统的需求定义。包括各个需求的功能描述,处理逻辑规则,界面定义,与其它功能的关系,与其它系统的接口等各个方面的定义。是苏宁物流状态服务系统唯一的全面需求定义文档。 本文档将根据需求管理流程和要求,随系统功能变化进行及时的修订和更新,以确保本文档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因此在阅读使用此文档时,请注意从项目的文档管理系统中获取最新版本。 1.2.名词解释

1.3.参考文档 《系统需求定义规范使用说明》 2.系统概述 2.1.业务背景 说明:此处描述业务背景,不可裁剪,清晰的业务背景描述能更好的帮助研发和测试理解产品需求,明确业务测试场景,此部分是产品需求定位的核心导向。 例子一:电子面单的业务描述 随着电子商务服务和物流服务信息化飞速发展,包裹运单号成为快递公司串联快递单、订单、商家、商品等各种信息的枢纽。相比之下,传统纸质面单价格高、信息录入效率低、信息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劣势已愈发凸显。我司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电子面单在自营物流上的应用,经过长期的的磨合和积累,目前将我司的应用经验推广到社会物流上,让社会上愿意与我司物流合作的伙伴,也同样享受到我司电子面单服务。 例子二:LSQ的业务描述 物流作业状态服务存在不足 1)服务无标准不统一 需物流作业的各渠道订单,作业状态转化为文案描述处理的逻辑系统多,且处理规不统一, -B2C自营订单,逻辑在B2C,数据源在OMS -菜鸟平台/4PS平台订单状态展示,逻辑在LAPI,数据源在LAPI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案例)

软件开发方向“成绩管理系统”软件需求规约 二零零八年十月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引言 (5) 1.1 目的 (5) 1.2 文档格式 (5) 1.3 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5) 1.4 范围 (6) 1.5 术语 (6) 1.6 参考文献 (6) 2 系统概述 (6) 2.1 概述 (6) 2.2 功能 (7) 2.3 运行环境 (8) 2.4 假设与依赖 (8) 3 系统特性 (9) 3.1 系统角色 (9) 3.2 学生管理 (10) 3.2.1 增加学生信息 (10) 3.2.2 修改学生信息 (10) 3.2.3 删除学生信息 (10) 3.2.4 导入学生信息 (10) 3.3 教师管理 (11) 3.3.1 增加教师信息 (11) 3.3.2 修改教师信息 (11) 3.3.3 删除教师信息 (11) 3.3.4 导入教师信息 (11) 3.4 课程管理 (12) 3.4.1 增加课程基本信息 (12) 3.4.2 修改课程基本信息 (12) 3.4.3 删除课程基本信息 (12) 3.4.4 维护课程学生信息 (12) 3.5 成绩查询 (13) 3.5.1 学生查询成绩 (13) 3.5.2 教师查询成绩 (13) 3.6 成绩分析与统计 (13) 3.6.1 考试成绩表 (13) 3.6.2 班级各科平均成绩表 (13) 3.6.3 年级成绩排名表 (14) 3.7 系统维护 (14) 3.7.1 数据字典维护 (14) 4 非功能性需求 (14) 4.1 性能需求 (14) 4.2 安全性需求 (14) 4.3 可用性需求 (15)

软件系统需求说明书

专 组号:小组成员: 完成时间:

目录 1.系统概述 (3) 1.1. 系统功能简介 (3) 1.2 系统用户角色 (3) 2.理由 (3) 3.项目范围 (3) 4.系统假设 (3) 5.系统定义 (4) 6.用户场景 (5) 7.用户用例 (5) 7.1 用户用例步骤 (5) 7.2系统需求 (9) 7.2.1 功能需求 (9) 7.2.2 非功能需求 (12) 8.文档历史 (14)

1.系统概述 1.1. 系统功能简介 教务处工作人员根据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学生提交的信息修改进行审核,,系统优先级高; 档案管理员添加、查看、删除、修改学生的基本信息, 系统优先级高; 老师查看自己所管班级的学生的信息, 系统优先级高; 学生修改、查看自己的某些信息, 系统优先级高; 1.2 系统用户角色 2.理由 由于现在的学校规模在逐渐的扩大,设置的专业类别、分支机构及老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于过去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当前学生信息管理的服务性能要求。本报告对于开发新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设计与合理的安排,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更清晰的理解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业务需求,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与界面,确定该软件设计的限制和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对开发计划进行了总体的规划确定开发的需求与面临困难的可行性分析。 3.项目范围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具有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学生实行统一的管理,可以方便的进行增添、查询、修改、删除学生信息的工作。为了使本系统成功达到用户的要求,需要在2012.12.28之前完成本系统的开发测试,并写提交相关的技术文档。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及时获得用户的最新需求以便于本系统的完善。 4.系统假设 本项目的开发时间为2012.9.9—2012.12.28 开发人员人数:3人 技术文档写作人员人数3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