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

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

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
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

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

1.首先要满足冲压件的使用要求:强度、刚度、导电性、导热性、重要性、耐腐蚀等。

2.满足冲压工艺条件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表面质量、板料的厚度。

冲压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能和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冲压板料的准备:

一般情况的毛毡都是较大的板料的带料,由剪板机按冲压工艺和工序情况进行剪切、剪成适合的形状、其中剪切的本要考虑的料的纤维方向。

冲压的材料材料特性

冲裁时材料分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弹性变形阶段:冲头刚接触板料的初始阶段,发生弹性变形。

<2>塑料变形阶段:冲头下行压力增大,发生塑变直到出现微裂纹。

<3>断裂分离阶段:冲头继续下行,压力增大,微裂纹扩展。重合、断裂、冲裁力逐渐下降。

弹性变形阶段:冲裁力逐渐升高。

塑性变形阶段:冲裁力达到峰值。

普通冲裁件的断面特征:

<1>塌角带由主单性变形阶段产生初始塌角,带动边塑性变形阶段。

<2>光亮带产生于塑性变形阶段,断面较光洁平整,是质量最佳的一段。

<3>断裂带撕裂造成的,表面粗糙而无光泽,并带有锥度。

<4>毛刺区产生微裂时便产生毛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特征与材料(板料材料)塑性的关系:

断面质量受冲裁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如:刃口间隙,刃口形状,锋利程度,冲裁力、润滑条件,板料质量(表面质量),板料种类(性能)。

冲压生产要求冲裁件有较大的光亮带,尺量减少断裂带区域的宽度。

材料塑性愈好,光亮带愈大,断裂带愈小,同时,圆角毛刺亦增大。

冲压模具制作技术要求

附件二:冲压模具制作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1、基准体系:采用GD&T图规定的定位基准。模具以设计基准点为主基准,保证设计、制造、检测基准三者相统一。 1.2、所有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可采用2D或3D进行设计,文件类型为*.dwg或*.prt、*.CATPart格式; 1.3、视图投影法:优先采用第一角法; 1.4、图幅要求:最大采用A0号图纸(图幅可加长); 1.5、图型比例:1:1、1:2、1:3、1:4; 1.6、图面文字:中文; 1.7、尺寸表示:公制; 1.8、标题栏和明细表:投标方的标准; 1.9、上模画法和方向:翻转向右; 1.10、对镶拼结构的镶块资料应单独出图,并标识清楚; 2、工艺方案图及模具结构图 2.1、工艺方案图 2.1.1 能充分反映冲压零件各工序的工作内容、冲压方向、送料方向,以及各工序所使用压机的规格等; 2.1.2 标示出各工序冲压方向、模具基准点、零件车身坐标值。当冲压方向相对零件车身坐标发生旋转时,应注明清楚; 2.1.3 各工序零件送出料方向及拉延工序补充部份的详细结构; 2.1.4 拉延(整形)工序CH孔、到位标记位置; 2.1.5 零件板材毛坯尺寸标注,中间工序的切边线; 2.1.6 废料切刀的布置位置及切边、冲孔废料的排除方式; 2.1.7 斜楔加工方向、加工范围; 2.1.8 顶杆布置图、废料流向示意及方案图中各种符号说明。 2.1.9 标明零件材料利用率。 2.2、模具结构图

2.2.1 模具图应充分表达模具的工作状态,反映零件的送出料方向、所用的压机型号、顶杆位置与顶杆行程等。 2.2.2 模具图应准确注明模具中心、机床中心。模具中心应加注车身坐标系坐标值。 2.2.3 每工序模具图应有工序内容简图。 2.2.4 模具结构中含弹簧/氮气缸的应有弹力工作示意图。 2.2.5 模具使用斜楔机构的应做出斜楔行程图及斜楔断面图。 2.2.6 模具如果配备气缸顶出机构,模具图中应附加气路图。 2.2.7 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及数模文件的命名规则如下: ×××(项目代号) -×××(零件代号) -×××(零件版本) –OPx/y(x表示10、20…;y表示总工序数,如共五序则为50)。 3、工艺数模 3.1、依据冲压零件3D数模,按冲压工艺方案图建立各工序的工艺数模,工艺数模中须完整表示出各工序线(如分模线、切边线、翻边线等),产品面与工艺补充面要用颜色或图层加以区分。 3.2、产品3D数据以CATIA V5 R18版本格式提供。投标方工艺数模提供的3D 数据格式为*.CATPart、*.prt或IGES。 3.3、所有零件在建模中的坐标要与工艺方案一致。 3.4、拉延成形零件须用Autoform或Dynaform分析软件对其进行CAE成形分析。复杂零件应对后工序进行回弹方面的仿真分析。对于外板零件要有合适的变形量(大于3%),CAE成形分析的最终结果由招标方确认。 4、模具结构通用要求 4.1、冲压模具必须按照招标方冲压生产线设备参数进行设计和制造。对于自动化生产线能实现自动夹紧、板料及零件的自动传输、零件连动生产等全自动生产过程;手工生产线,要保证取送件容易,操作安全方便。 4.2、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按5000件冲次为期限定期维护为前提。模具按30万件进行设计、制造。 4.3、模具高度 模具闭高尽量相同。

汽车冲压工艺

汽车制造的冲压工艺培训资料 培训讲师-倪慨宇2012年12月培训范围:冲压工艺、车间、工装管理员 主要内容及介绍: 1、冲压前期工作 1.1开卷--洗 2、汽车制造中的冲压工艺 2.1 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 2.2汽车覆盖件 2.2.1介绍 2.2.2覆盖件分类及工艺特性 2.2.3特点及要求 2.3覆盖件冲模 2.3.1拉延模 2.3.1.1工艺补充与拉延筋 2.3.1.2拉延质量及穿、冲工艺孔

2.3.2修边模 2.3.2.1修边模介绍 2.3.2.2修边模的分类 2.3.3翻边模 2.3.3.1翻遍模的介绍 2.3.3.2翻遍模的分类 2.4汽车制造冲压工艺的新发展2.4.1模块式冲压 2.4.2亚毫米冲压 2.4.3特种冲压成型技 2.4.4液压式成型技 2.4.5电磁式成型技术 2.5 A级曲面介绍

1、冲压前期工作(开卷----清洗) 第一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开卷工艺,所谓开卷就是将送到工厂中的钢板卷还原成钢板,同时对钢材进行表面的清洗并进行初步的粗裁剪。 在钢板出厂前,往往会涂有防锈油,同时运输期间外界的污染物物也会附着在钢板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导致车辆在喷涂和焊接上导致喷漆不均和焊点不牢,因此在冲压钢板之前需要清洗掉它们。同时清洗钢板必须使用专用的洗涤溶剂,不可用酸性或者碱性溶剂,因为酸性或碱性会给车用钢板造成损伤,影响车身的质量造成钢板腐蚀。 粗剪后的钢板就像上图一样将按照生产计划投放到各条生产线上。目前开卷工艺的生产频率可达60片/分钟,而粗剪的精度也可达到0.1mm,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相当。 2、汽车制造中的冲压工艺 2.1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 汽车制造中有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经塑性加工成形,冲压加工是完成金属塑性成形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最基本、最传统、最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之一。车身上的各种覆盖件(图片)、车内支撑件、结构加强件,还有大量的汽车零部

金属冷冲压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冷冲压件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新制冷冲压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2040 铜及铜合金板材

GB/T 2828.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3880 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 13914 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 13915 冲压件角度公差 TB/T 1979 铁道车辆用耐大气腐蚀钢订货技术条件 Q/CC02-008 金属冲压件未注公差 3 技术要求 3.1 原材料 3.1.1 冲压件使用的原材料,需符合GB/T 709、GB/T 2040、GB/T 3880、GB/T 4237和TB/T 1979等标准的规定,并符合对材料的供货状态或其它方面的 要求。 3.1.2 冲压件使用的原材料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将屈强比δb/δs≤0.7做为进

料的内控指标。 3.1.3 冲压件的原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它保证材料符合技术要求。当无质量证 明书或其它原因时,可按需要选择下列项目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a)检验材料表面缺陷、污痕、外廓尺寸、形状和厚度以及表面粗糙度; b)化学成分检验; c)机械性能检验:检验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 d)成形性能试验、弯曲试验; e)按规定进行其它特殊性能要求测定。 3.1.4 各类冲压件对材料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结构类型的冲压件对材 料的机械性能要求见表1。对于有复杂变形工序的冲压件则对材料有更多的要求, 如对加工硬化指数n值和塑性应变比r值的要求等,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冲压工艺培训资料全

汽车冲压工艺 Ⅰ、总的工艺流程 我们公司的生产线主要有四大工艺部门和一条检测线(及一些相关的职能部门)。四大工艺部门即机械部、焊装部、涂装部和总装部;检测线是对汽车的各项指标作一番检测,保证整车的质量,所担任的工作都很重要。 ★冲压: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得板材塑性成形,有时对板料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

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 Ⅱ、冲压工艺 汽车每一个车身片件,一般要利用多付不同的模具,通过多道不同的工序生产而成。下面主要介绍相关的生产冲压工艺。 前面我已经对冲压一词进行过解释,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得板材塑性成形,有时对板料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冲压加工的原材料一般为板材或带材,故也称板材冲压。 ★模具:汽车车身片件的生产有一个很重要的工装设备——那就是模具,什么叫模具呢?模具是一种专用工具,用于装在各种压力机上,通过压力把金属或是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零件的形状制品,这种专用工具即统称模具。模具有很多种,具体后面再讲。 ★塑性变形: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产生形状与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金属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所有的固体金属都是晶体,原子在晶体所占的空间有序排列。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金属中原子处于稳定状态,金属物体具有自己的形状与尺寸。施加外力,会破坏原子间原来的平衡状态,造成原子排列畸变,引起金属形状与尺寸的变化。 1、假若除去外力金属中原子立即恢复到原来稳定平衡的位置,原子排列畸变消失,金属完全恢复了自己的原始形状和尺寸,则这样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继续增加外力,原子排列的畸变程度增加,移

冲压工艺分析流程及要点

冲压工艺分析流程及要点 说明: 本规范为TG0数据设计指导。 该系列设计规范用于指导结构功能说明、结构布置与 尺寸控制的正向设计,尤其是在没有标杆车的状态下 的正向开发;基于本规范完成结构数据TG0版的设计 开发。 本规范是TG0版数据的设计指导。 [键入文字]

内容 一.冲压SE宏观流程 二.冲压SE流程详解 三.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四.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点五.根据冲压方向做成型工艺补充,压边圈按要求尽量平缓过渡光顺,并将修边线展出。调整分模线平滑光顺 六.根据项目提供信息及材料进行成型工艺模拟 七.对成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此过程需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监督完成,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要求进行反复模拟验证 八.根据结果分析要求对该产品优化,并提出相应的ECR。(ECR格式和内容待商定) 九.经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确认结果分析无误后,可开始进行UG建型。并开始正式UG 数据模拟计算并分析结果 十.根据结果进行局部小修改,直到模拟结果没问题,将数型数据交给精算人员进行PAM精算。根据PAM精算结果进行局部修改,同时准备后续翻边整形的粗算及数型数据。并交给精算人员进行精算 十一.准备工艺数型,根据要求完成数型优化和层的摆放 十二.制作DL图,并优化二维图 十三. 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审核完工艺数型和DL图后,可提交给项目助理整理并最终按节点交付材料 注意:红色字体为推荐值

冲压SE分析流程及要点 一.冲压SE宏观流程: 1. 接到数据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分析工艺数据宏观缺陷。 2. 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3. 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 点,此过程根据分析结果需反复操作。 4. 根据冲压方向做成型工艺补充,压边圈按要求尽量平缓过渡光顺,并将修边线展出。调整分 模线平滑光顺。 5. 根据项目提供信息及材料进行成型工艺模拟。 6. 对成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此过程需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监督完成,根据模拟结 果分析要求进行反复模拟验证。 7. 根据结果分析要求对该产品优化,并提出相应的ECR。 8. 经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确认结果分析无误后,可开始进行建型。并开始正式数据 模拟计算并分析结果。 9. 根据结果进行局部小修改,直到模拟结果没问题,将数型数据交给精算人员进行PAM精算。 根据PAM精算结果进行局部修改,同时准备后续翻边整形的粗算及数型数据。并交给精算人员进行精算。 10. 准备工艺数型,根据要求完成数型优化和层的摆放。 11. 制作DL图,并优化二维图。 12. 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审核完工艺数型和DL图后,可提交给项目助理整理并最终按 节点交付材料。 二.冲压SE流程详解: A. 接到数据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分析工艺数据宏观缺陷。 在接受到客户输入的数据后,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会做一次全面的工艺审查并分序,包括工艺数据各个方面的宏观缺陷,之后将按人力和资源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当个人接到数据后,将数据打开开始通过观察和经验进行分析该数据的宏观缺陷。宏观缺陷主要包括: ①.数据有无造型缺陷。如缺面,多面,残面,未倒角,等其他面品缺陷。 ②.数据有无拉延缺陷。如负角,拔模角度小,圆角过小(简算最小R≥3t),尖点,三面包 角等成型缺陷。 ③.数据有无修边冲孔缺陷。如孔离边缘太近(小于3mm),立修角度小,立壁缺口,三面包 角无缺口,模具强度弱,缺口距离小于4mm等缺陷。 ④.数据有无后序成型缺陷。如翻边有负角,翻边后拐角无缺口,翻边干涉,翻边后有无冲孔 等缺陷。 以上所有宏观缺陷基本由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在全面工艺审查时已经提出,个人接到数据后在协助检查一下,务必做到问题提前发现,提前预防,在第一次ECR就将问题大部分消灭。 三.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在做完宏观缺陷分析后,就可以根据工艺评审表对该数据的分序进行理解,弄清楚该产品是按拉延还是按压型做,以及后序的排布,明白后序分模线在什么地方,拉延或者压型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做工艺补充。并确定是否对件。 四.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点,

锻钢通用技术要求.

日本工业标准(JIS G 0306) 1.适用范围 这份日本工业标准详细拟定了应用于生产制造、试验、检验的锻钢件的通用技术要求。注:在本标准中,{}中所给出的单位和数值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制,这里仅做说明。标准中的传统单位和数值应该被换算为1991年1月1日以后实行的国际标准制单位。 2.定义及分类 标准中主要条款的定义分类如下: (1)钢锻件:钢锭以及通过锻造、轧制或锻压等方法生产出来的钢材,采用冲压、锤击、锻轧、环形轧制等热加工工艺进行加工之后,通常再进行热处理以获取 特定的机械性能。 (2)轴类件:这类物体可以被加工成轴,比如直轴、台阶轴、法兰轴以及带轴的齿轮等,这些都有着圆形的截面,并且轴向长度大于其外径。 (3)筒形件:这类物体都是圆筒状,轴向长度大于其外径。筒状锻件都是中空的,但是这种中空不是由冲孔和机加工工艺做出。 (4)环形件:这类锻件都是环形,并且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其外径。环状锻件都需要经过锻造扩孔工艺,不是由冲孔和机加工工艺做出。 (5)饼状件:这类锻件包括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板件,并且轴向长度不大于其外径。这种板状锻件的最后工序都是墩粗,不是由剪切轴类材料的工艺做出。3.加工方法 3.1 钢锭 钢锭是由充分消除了内部缩孔和成分偏析的镇静钢加工而成。 3.2 锻造 采用压力、锤击、锻轧、环形轧制等热加工工艺对钢锭进行加工的方法。经过锻造、轧制或锻轧的钢材可以代替钢锭使用。 热加工工艺和锻造比的选定标准如下: (1)热加工 热加工应该作用到锻件的每一部分,并且逐渐均匀过渡到材料的芯部。通过热加工获得最终的形状和尺寸,并获得尽可能与锻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应力相适应的金属流线方向。(2)锻造比(1) 锻件锻造比的确定应该遵照以下标准: (a)对于轴类和筒状锻件,当只采用锻造加工时,主体截面部分大于3S,其它部分大于1.5S,当采用锻轧时,主体截面部分应该大于5S,其它部分大于3S。

冷冲压模具装配工艺规范

冷冲压模具装配工艺规范 操作者必须受过冲压模具装配的专业培训,并通过专业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才有资格进行冲压模具装配,在模具装配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程: 一、技术要求: .装配好的模具其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 .上模座的上平面与下模座的底面必须平衡,一般要求在长度上误差不大于上模沿导柱上下滑动应平稳、灵活、无阻滞。 .凸模和凹模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周围间隙应均匀一致;凸凹模的工作行程应符合技术要求; .对于圆孔凹模,在钻线切割工艺孔时,应一并将漏料孔钻出(若有因工艺问题不能预先钻出,则按工艺要求执行);装配好的模具,落料孔或出屑槽应畅通无阻,保证制件或废料能自由排出; .模柄的圆柱部分应与上模座上平面垂直; .导柱和导套之间的相对滑动平稳而均匀,无歪斜和阻滞现象; .钻孔、铰孔、攻丝的技术要求: 1)对需进行镗削加工的精密孔,在其预孔时应按下表留取镗削余量; 2)作固定销孔时,应按如下的要求执行: ①程序:先钻预孔(留~余量),然后扩孔(留~余量);最后铰削至所需的孔径要求(包括精度和粗糙度)。 ②原则: a.对于定位要求较高的模具(如两器端板冲孔切角模),其固定销孔钻,扩后应采用手工铰出,以保证精度要求;对于其它模具,可采用机铰方式铰出,但应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 . 对于淬硬件的固定孔,应在淬硬前在相应的位置上个铰预配镶件(材料钢)装上,然后再在镶件上制出销孔(要保证对中)。 .各零件外形棱边(工作棱边除外)及销孔,螺钉沉孔必须倒角; .冲裁模具,其凸凹模具在装配前必须先用油石进行修磨; .各种附件应按图纸要求装配齐备; .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尺寸需符合选用设备的要求,起吊零件安全可靠; .模具应在生产的条件下试模,试模所得制件应符合工序图要求,并能稳定地冲出合格的制件。

工艺技术要求

贵州贵铝华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工艺技术要求 签发: 2009年3月1日 NO:

工艺技术要求 编号:GLHX-CH-GY—2009 车间管理要求 1.车间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艺管理体系,要求职责明确,责任到人。2.车间应有完善的工艺技术文件、标准等,同时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工艺技术知识培训并有记录。 3.车间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检查并有记录。 4.交接班、生产过程责任卡等工艺记录应填写规范并收集齐全。5.车间每月至少清洁保持炉一次。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对设备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和隐患。包括工艺车、电子称、煤气 发生炉、煤气输送管道、熔炼炉、溜槽、铸机、轧机、风机、复绕机、循环系统等。 2.检查工器具是否齐全,是否完好。并对在生产过程中会与金属液 体发生接触的涂刷耐火材料并预热。 3.领出的精练剂、造渣剂需放在指定位置烘烤,结块的需烘干研磨好以便使用。 4.原料、工具器、辅料的领用需提前按领料制度领出并摆放在所定位置。 5.根据国家标准或合同协议对生产铝合金锭的成分进行配制。 生产铝合金锭 1.投入原铝

A、所进电解铝液、重熔用铝锭要严格符合生产计划、工艺技术规程要求,未经检验、过磅一律不能投入使用。 B、原料投炉前必须保证无钢带、油污、灰尘、水分、破布,纸屑等物品。 2.点火生产,调试火焰 A、点火程序: 打开炉门→启动风机→打开风阀吹洗3-5分钟→调小风阀,打开气阀(较小)→用明火点燃→调试火焰→关闭炉门→熔炼 B、调试火焰:观察火焰的颜色,如果火焰呈黄色则表明空气量不足,根据情况加大风压或减小气压;如火焰呈白色,表明空气量过多,根据情况加大气压或减小风压。如果车间内有呛人气味,应按照空气量不足的方法进行处理。 调火对能耗、烧损的控制影响很大,具体影响关系是: 煤气过大——能耗增加,熔化时间增长,烧损相应变大。 风量过大——烧损的增加,熔化时间增加,能耗相应增加。3.添加其它金属合金化 加料的顺序关系到熔炼时间、烧损、能耗,还会影响到熔体的质量以及炉体的寿命。正确的加料顺序必需考虑最快的熔化速度、最小的金属烧损以及准确的化学成分控制。 A、添加金属硅 a)、待炉内铝锭全部熔化,此时将敲成直径大小为20—50cm的硅颗粒平均分成二批,当铝液温度达到780℃以上时,投入第一批,用工具尽量使硅淹没在液面之下。继续升温,整个熔炼过程温度必须严格

最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学习指南 20 —20 学年第学期 机学生使用 任课教师:王芳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40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先修课:机械设计金属与塑料成型设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高等工业院校材料成型方向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二、教材处理 本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姜奎华主编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本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结构编排严谨。但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对所有教材内容一一详细讲解。所以应紧

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搞清模具设计的有共性的规律,从而能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参考书 1.刘建超、张宝忠主编.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3.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4.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6.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国家技术监督局.冲模模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8.许发越主编.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9.李天佑主编.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四、关于考试的说明 期末考试:100% 五、各次课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自我测验及作业

与冲压加工的国家标准

与冲压加工的国家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与冲压加工有关的国家标准(索引)GB/T 8176-1997 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13887-1992 冷冲压安全规程GB/T 13914-1992 冲压件尺寸公差GB/T 13915-1992 冲压件角度公差GB/T 13916-199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GB/T 15055-1994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GB/T 15825.1-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成形性能和指标GB/T 15825.2-1995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通用试验规则GB/T 15825.3-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拉深与拉深载荷试验GB/T 15825.4-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扩孔试验GB/T 15825.5-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弯曲试验GB/T 15825.6-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锥杯试验GB/T 15825.7-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凸耳试验GB/T 15825.8-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成形极限图(FLD)试验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JB/T 4129-1999 冲压件毛刺高度JB/T 4378.1-1999 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JB/T 4378.2-1999 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4381-1999 冲压剪切下料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JB/T 5109-2001 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JB/T 6054-2001 冷挤压件工艺编制原则JB/T 6056-1992 冲压车间环境保护导则JB/T 6541-1993 冷挤压件形状和结构要素JB/T 6957-1993 精密冲裁件工艺编制原则JB/T 6958-1993 精密冲裁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6959-1993 金属板料拉深工艺设计规范JB/T 8930-1999 冲压工艺质量控制规范JB/T 9175.1-1999 精密冲裁件结构工艺性JB/T 9175.2-1999 精密冲裁件质量JB/T 9176-1999 冲压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编制方法JB/T 9180.1一1999 钢质冷挤压件公差JB/T 9180.2-1999 钢质冷挤压件通用技术条件

封头冲压生产线技术要求(整线要求)

封头冲压生产线技术要求(招标) 一、设备实现主要功能: 封头冲压生产线需实现低噪音、全自动化生产,既可以适用卷料供料方式的连线的大批量生产,也可以适用于人机配合的小批量生产,配套收集废料装置将废料导入废料箱,具备定时提醒功能;具备快速换模功能,能够适应模具快速切换能力。生产线需满足甲方提供的不同零件不同工序的快速切换制造,切换时在人机界面调整相关参数即可。 1.1主要组成部分: 1台630T油压机、2台400T压力机、机器人自动传送线、卷料供给机、成套模具(甲方自备)、废料收集装置、电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各组成部件需设置过渡联锁装置。 1.2生产工艺: 3.0mm厚度零件生产方式:卷料供料——落料(400T冲床)——机器人搬运——涂油——机器人搬运——拉伸(630T油压机)——机器人搬运——切边(400T冲床)——机器人自动收料。 3.0- 4.0mm厚度零件生产方式:圆饼料供料——涂油——机器人搬运——拉伸(630T 油压机)——机器人搬运——切边(400T冲床)——机器人自动收料。 二、主要生产品种及规格(见下表): 零件名称零件特点下料尺寸工序数最小零件碟形封头400*400*3.0 3 最大零件碟形封头800*800*4.0 3 零件成型后直径规格370-600mm 三、关键工艺、质量要求: 序号工艺关键控制项具体要求备注1 工件表面质量不允许出现划伤、压伤等。 前后工序零件必须错开,不允许出现相互碰撞、挤 2 移送工件中的防护 压造成零件变形。 3 符合甲方零件工序满足每分钟至少4件的冲压频率

质量要求 四、设备总体要求及主要技术参数: 4.1 整线技术要求 封头自动冲压线由1台630T油压机、2台400T压力机、机器人自动传送线、卷料供给机、成套模具(甲方自备)、废料收集装置、电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组成。线体要求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模具快速切换,废料自动收集定时报警清运。 涂油操作要求:零件生产按照落料(400T冲床)——拉伸(630T油压机)——切边(400T冲床)工艺布局,在落料工序后需要对板材单面进行自动涂油,用于拉伸工序成型加工。涂油工作需自动化,油膜涂抹均匀,涂油量可以系统自动调整。 系统换模:要求所有冲床及油压机均配置快速换模系统,配置换模台车及自动的推拉机构、液压夹模器,整线模具切换时间小于10分钟。(备模时间不计入)信息化要求: 1、通讯交互方式:采用RS-232/RS-485或通用网络接口与甲方MES服务器实现数据互通; 2、通讯交互数据内容:生产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型号、产品编码、生产订单等)、设备报警信息(报警时间,报警原因等)、设备实时状态(设备开机停机状态、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产量等)、设备工艺参数(设备运转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值、负载参数等)。 4.2 400T压力机要求 要求压力机结构布局设计合理,机身全部采用钢板焊接,采用进口分体式离合刹车器或湿式离合器与制动器。选用进口液压式超负荷保护装置,电气采用PLC控制。机床能实现单机自动化冲压和多台机的联动成线自动化冲压。压力机安装、维修方便。外观喷漆均匀,美观大方,设备外观颜色按甲方提供色板。机床留有可加装各种保护装置的接口。 设备总体要求及主要技术参数: (一)基本参数(双曲轴) 1 公称力≥4000KN 2 公称压力行程≥9mm

钣金冲压零件工艺指南

钣金冲压工艺性优化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钣金冲压工艺性,优化产品设计中非产品功能需要的工艺,进而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推进“面向制造的设计”工作的开展。 二、性质:满足产品功能需要前提下的工艺优化 三、适应范围:车身所有冲压件的工艺性(除底盘件) 四、内容: I、冲裁基本工序 1.弯曲 1.1弯曲应该在靠近弯曲处设定正负半度以补充弯曲后的回弹。 1.2同一平面有多重弯曲时,应设置相同的弯曲方向。 1.3避免在大钣金件上设置小弯曲。 1.4低碳钢钣金件上,弯曲半径R≥1T,不锈钢等高强钢板R≥3T 2.扩孔 2.1两个扩孔边缘之间的距离L:L≥8T。 2.2扩孔边缘与件边缘之间的距离L:L≥4T。 2.3扩孔边缘与弯曲、翻边之间的距离L:L≥4T+R。 2.4扩孔边缘与成形状之间的距离L:L≥4T+R。 3.锥形孔 3.1最大深度L沿着硬件的角度方向满足,L≤3.5T。 3.2硬件与锥形孔的接触必须在50%以上。 3.3两锥形孔边缘之间的距离L:L≥8T。 3.4锥形孔边缘与弯曲、翻边部分之间的距离L:L≥4T+R。 4.凹点 4.1最大半径Rmax≤6T,其最大深度H≤0.5R凹内。 4.2凹点与孔的距离L: L≥3T+R凹内。 4.3凹点与材料边缘的距离L: L≥4T+R凹内。 4.4凹点边缘与弯曲的距离L: L≥2T+R凹内+ R弯 4.5两凹点之间的距离L: L≥4T+R凹内1+ R凹内2 5.凸座 5.1最大半径Rmax≤6T,其最大深度H≤0.5R凸内。 5.2凸点与孔的距离L: L≥3T+R凸内。 5.3凸点与材料边缘的距离L: L≥4T+R凸内。

5.4凸点边缘与弯曲的距离L: L ≥2T+R 凸内+ R 弯5.5两凸点之间的距离L: L ≥4T+R 凸内1+ R 凸内25.6V 形凸座的最大高度H: H ≤3T 。 6.翻边(包括翻孔) 6.1 不带缺口翻边部分的宽度W:W ≥2.5T+R 翻消除翻边应力的工艺缺口处翻边部分的宽度W:W ≥2T+R 翻翻边形式如下: A 形式不可取,宽度太窄;C 形式工艺性好,优先采用。C 形式与产品要求干涉时,采用B 形式工艺进行优化。 6.4翻边工艺缺口:是否需要加工艺缺口取决于翻边宽度和R 的比值(如下图) 6.5翻孔:最大翻孔高度按公式 Hmax=0.5D(1-K fmin)+0.43r d +0.72t 7.圆孔 7.1孔直径φ:一般钢板φ≥1T ;不锈钢等高强度钢板φ≥2T 。 7.2两孔边缘之间的距离L :一般钢板L ≥2T ;不锈钢等高强钢板L ≥3T 。 7.3 孔边缘与制件边缘之间的距离L :孔的直径10T ≥φ≥5T,应是L ≥2T ;孔的直径φ≤5T ,应是L ≥1.5T R

钣金件通用技术条件

钣金件通用技术条件 1.主题与范围 1、1 本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我公司钣金产品(箱、柜、操作台、架等)相关得技术要求。 1、2 本通用技术条件适用以金属板材、带材、标准型材、管材、金属丝材为原料,以剪切、冲压、 拉伸、折弯、拼焊等工艺方法成型得钣金件。 1、3 凡设计文件未明确技术要求得钣金件,均应按本通用技术条件得相应要求进行制造与验收。1、4 在某些工序中采用车削、洗削、刨切、钻孔等机械加工方法时技术要求可参照通用技术条件相 应条款或按GB1804公差与配合,GB1804形状与位置公差及相应得粗糙度选用。 2、钣金零件通用技术条件 2、1 总则 2、1、1 零件表面上不允许有裂纹、分层、裂口、锈蚀及深度超过零件最小厚度公差得压伤及划伤。 表面上得手汗迹、油痕、斑点、锈蚀、轻微得划伤、压伤等,允许在零件厚度公差范围内进行光滑修磨排除。 2、1、2 零件得内、外边缘应去除毛刺,板厚大于0、5毫米得金属制件要去锐边、倒角或制圆。2、1、3零件允许变薄后得板厚为钢板最小厚度得90%,其它材料变形后得板厚不得小于最小厚度得 85%。 2、1、4零件得表面上允许有模具及夹具留下得痕迹,但不就是剧烈得压伤或凹痕(这些地方得最小 厚度不得低于2、1、3条规定)。 2、2 钣金零件得公差 2、2、1剪切下料得尺寸偏差(表1) 剪切后得尺寸偏差及两对角线长度之差值应控制在表中偏差范围内。 (表1)mm 注:上述尺寸偏差对包容件应取正值,被包容件取负值。 2、2、2 普冲开角、冲孔得尺寸偏差 A) 开角尺寸偏差为+0、3毫米,冲孔孔径尺寸偏差为+0、3毫米。 B) 冲孔得中心距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

冲压件钣金设计规范

一冲压件的分类 冲压件按其主要工序可以分为: 拉延件:毛坯(板料)在拉延工序中,有很大的拉伸、压缩变形; 一般拉延件:她的拉延工序在有压边力的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大型覆盖件:它的拉延工序主要以双动压床为主; 外覆盖件:它的曲面是外形面的一部分,有外形设计给出数据。结构设计时充实与周边件的联结结构,分块与间隙;如车门外板,前围外板,侧围外板,顶盖等;内覆盖件:其曲面结构是根据功能、强度、刚度要求来设计。如车门里板、后围内板、地板等; 成型件:毛坯在成型工序中,材料有局部的拉延、压缩及弯曲变形,他的主要工序在无压边力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弯曲件(压弯件):毛坯在弯曲工序中,材料只有弯曲变形,基本无拉伸、压缩变形。有压弯、卷圆、滚压成型等工序。如支架、铰链等。 二点焊 点焊焊点直径,焊点间的最小距离,板件的最小搭(对)接边尺寸等与板件厚度之间的关系:

注: 1、板料厚度: 1)两层板焊接时,t为厚度小的板厚值; 2)三层板焊接时,厚板夹在中间时,t为薄板厚度值;薄板夹在中间时,t为厚板厚度值; 3)在两层板焊接时,厚薄板厚度之比不能大于3。在三层板焊接时,总厚不大于薄板厚度的4倍。 2、焊接方法的选择:

板料厚度在1.6以下,一般选点焊; 板料厚度在1.6—3.2,可选点焊或熔接焊; 板料厚度在3.2以上,一般选择熔焊; 3、焊点强度为剪切强度,板料的强度极限为30Kg/mm2。三最小冲孔尺寸: 孔与孔、孔与边缘的最小尺寸:

C: 大于或等于3-5t

外凸圆的最大翻边高度:

平板件的最小翻边高度: 翻边,拉延,成形时,最小内圆角半径: 落料的最小圆角半径:

锻压、冲压工艺标准精选(最新)

锻压、冲压工艺标准精选(最新) G6402《GB/T 6402-2008 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 G8176《GB 8176-2012 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 G8541《GB/T 8541-2012 锻压术语》 G12361《GB/T12361-2003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G12362《GB/T12362-2003 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G12363《GB/T 12363-2005 锻件功能分类》 G13318《GB13318-2003 锻造生产安全与环保通则》 G13320《GB/T 13320-2007 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13887《GB 13887-2008 冷冲压安全规程》 G13914《GB/T 13914-2013 冲压件尺寸公差》 G13915《GB/T 13915-2013 冲压件角度公差》 G13916《GB/T 13916-2013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G14999.6《GB/T 14999.6-2010 锻制高温合金双重晶粒组织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测定方法》 G15055《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G15825.1《GB/T 15825.1-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1部分:成形性能和指标》 G15825.2《GB/T 15825.2-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2部分:通用试验规程》 G15825.3《GB/T 15825.3-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3部分:拉深与拉深载荷试验》 G15825.4《GB/T 15825.4-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4部分:扩孔试验》G15825.5《GB/T 15825.5-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5部分:弯曲试验》G15825.6《GB/T 15825.6-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6部分:锥杯试验》G15825.7《GB/T 15825.7-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7部分:凸耳试验》G15825.8《GB/T 15825.8-2008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第8部分:成形极限图(FLD)测定指南》 G15826《GB/T15826.1~9-1995 锤上自由锻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G16743《GB/T 16743-2010 冲裁间隙》 G17107《GB/T17107-1997 锻件用结构钢牌号和力学性能》 G20078《GB/T 20078-2006 铜和铜合金锻件》 G20911《GB/T 20911-2007 锻造用半成品尺寸、形状和质量公差》 G21469《GB/T 21469-2008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一般要求》 G21470《GB/T 21470-2008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盘、柱、环、筒类》 G21471《GB/T 21471-2008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轴类》 G22131《GB/T 22131-2008 筒形锻件内表面超声波检测方法》 G25134《GB/T 25134-2010 锻压制件及其模具三维几何量光学检测规范》 G25135《GB/T 25135-2010 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规范》 G25136《GB/T 25136-2010 钢质自由锻件检验通用规则》

冲压工艺造型规范 20130407

目录 冲压工艺造型标准 序 号 目 录 页次 一、压料面 1、压料面设计注意事项 2、压料面设计准则 二、工艺补充 1、工艺补充注意事项 2、工艺补充设计准则 3、补充余肉 三、autoform典型的压料面与工艺补充设计过程 四、特殊工艺补偿方式 1、隆起补偿 2、过拉延 3、过翻边 4、收缩补偿 5、整型深度补偿 6、补料鼓包,局部造型处理 7、CH孔和到底标记的做法 五、拉延筋及破裂刀 1、拉延筋断面和过渡 2、拉延筋的设置方法 3、破裂刀 六、修边 1、修边尺寸展开计算方法 2、修边线的交接 3、局部修边困难处的型面处理案例 七、翻边整形 1、翻边整形回弹的预测及处理,think3实例 八、典型模面处理造型方法 1、拉延模模面造型方法 2、后续模具模面造型方法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压料面 一、压料面 1、压料面设计要点: a.保证拉延深度尽量均匀,触料状态无起皱缺陷 b.在能够保证制件充分变形的情况下拉延深度越浅越好 c.拉延面应该是可展的,形状尽可能简单,尽量避免双曲形状 d.压料面应保证制件有一定程度的拉延效应,好的拉延过程应该是坯料成型时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e.压料面形状复杂时模拟计算时要关注压边圈合拢状态,尤其对与外板制件。 f.厚板料的压料面设计需要注意压边圈和凹模镶块的角度,一般不要超过15度。 几种常见的压料面 注意压料面的设计保证 1.05L0>L1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1 压料面 2、压料面设计准则 a、压料面边界最少要比凸模外轮廓线大125mm(通常推荐扩200mm)或者比最终坯料线大70mm。 工艺分析师必须提供完整的型面使得模具设计者可以直接用来裁体。 压料面延伸部分标准如下: b、比内部压边圈型面边界大最少25mm, c、必须和压料面保证6度以内的相切 d、必须满足0.025的型面偏差 e、必须能和压料面缝合 分模线设计标准 ·压料面轮廓线应该在凸模分模线的基础上向外偏置3mm ·压料面轮廓线和分模线的内R角不能超过13.5mm ·分模线和压料面轮廓线必须谷光顺且无尖角。 ·分模线必须投影到合适的拉延凸模侧壁。 ·压边圈轮廓线必须投影到压料面和压料面延伸面上。 开口拉延压料面尺寸和分模线 ·当零件时一边或者两边开口拉延时,分模线应该按照如下图设计。 ·压料面边界比板料最外边大40得到。

冲压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冲压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受(1)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2年6月28日实施日期:2012年6月28日

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1.0目的及范围 2.0人员及人员素质 3.0设备、模具、工装 4.0存放、处理、运输 5.0缺陷分析、纠正、持续改进 第二部分: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0目的 2.0适用范围 3.0职责 4.0规定 5.0记录 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1.0目的及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冲压车间生产工段、班组生产过程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施、评审、考核的依据,此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2.0人员及人员素质 2.1生产操作者熟知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和权力 2.1.1操作者参与改进工作的意识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主动实施改进,配合改进试验工作; ●做改进记录并存档; ●主动交流、接收信息。 2.1.2操作者自检 ●通过目视、手摸、油石等手段按质量标准对制件控制表面、孔、面的质量,工艺内容等项目进行自检; ●做自检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自检率为100%。 2.1.3过程认可与点检 ●过程控制受控、有效、可靠、准确; ●人为可控因素的影响在控制范围内;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 ●做过程记录并存档; ●生产过程按标准化进行;

●生产前维修班组按点检标准对使用的设备、模具、辅助等进行点检与状态认可; ●做点检测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 2.1.4过程控制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 ●在控制图中,人为可控因素影响引起的曲线波动在UCL-LCL线之间并靠近CL线; ●当曲线波动超出UCL或LCL时,制定改进措施,跟踪改进工作。完成改进后进行检验,保证措施 有效; ●做记录并存档。 2.1.5终止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制件有质量问题时,立即停止生产并排除问题,在不能自行解决时,通 知专业人员处理;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3)做记录并存档。 2.2生产操作者具有保养生产设备和清理生产坏境的责任 2.2.1整齐与干净 ●生产用设备、模具、工装、辅具、工具、器具、附近、箱、饮水机、班组管理用品等按定置摆放、按要求保持清洁; ●工作场地清洁无杂物、污物; ●生产操作者衣着整齐、干净; ●废料入口处无堆积废料; ●制件不直接落地; ●板料、拉延模具用塑料薄膜覆盖; ●工位组织合理、最大限度符合人机过程。 2.2.2进行维修与保养 ●按计划定期、定时对生产用设备、模具、工装、天车、辅具、工具、附件等进行点检、保养、润滑、清擦、清点。 ●当生产用设备、模具、工装、辅助、工具、器具、附件等出现问题时,立即停止生产并排除问题,不 能进行解决时,报请专业人员处理。 ●做维修保养记录并存档。 2.3操作者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2.3.1生产过程指导、培训、素质证明(结果)《冲压车间操作规程》、《冲压安全操作卡》、《设备操作使用规程》、《模具使用规程》、《冲压件生产工艺卡》、《标准化操作卡》、《生产计划》、《冲压车间检验规程》、《质量过程控制 办法》、《冲压件装箱标识说明》、《生产现场管理办法》、《生产班组管理办法》、《TPM运行程序》、《生产过程停 歇记录办法》等作为生产过程指导文件用于指导生产全过程。 ●对员工上岗前进行生产过程指导的培训,并在工作中进行定期考核、再培训; ●就生产过程指导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 ●做生产过程指导培训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