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试题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试题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试题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试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2、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

3、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形成前期

(2)形成期

(3)发展期

2、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流行病学工作比较落后,但个别工作卓有成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成立了各级卫生防疫、防治机构。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传染病防制成效显著。对慢性病及非传染性疾病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病因及其防治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使我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跃上了法制的轨道。

(二)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包含五个特性:

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即疾病、伤害和健康。

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疾病分布;探索原因;落实防制措施。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5、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三)流行病学的应用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4、疾病自然史研究

5、效果评价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

1、群体特征流行病学的着眼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注意个体的发病情况。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3、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

5、社会医学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6、预防为主的特征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

(五)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一些社会学科密切相关,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

三、典型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

(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的发展源于人类与传染病流行长期斗争所积累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经验,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开始越出传染病的范围,逐渐涉及到慢性病及所有疾病。随后,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又扩大到人群健康,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流行病学这样界定自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A.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 疾病的病因

C. 疾病的防治措施

D. 流行病研究方法

E. 以上均是

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去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流行病学特有的分析性、实验性研究方法去探索和验证病因。在对疾病的病因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与此同时,流行病学不断总结各种实践经验,提炼疾病防治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创造并发展了流行病学自身特有的方法。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 传染病

B. 地方病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E. 疾病和健康状况

(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5)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6) 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

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研究疾病的病因

E. 以上均是

(7)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8)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

(9)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10) 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

A. 描述疾病的分布

B. 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

C. 提出病因假设

D. 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

E. 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11)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社会医学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名词解释

(12)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论述题

(13)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五、参考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E (4)D (5)B

(6)E (7)C (8)B

(二)多项选择题

(9)ABCD (10)ABCDE (11)ABCDE

(三)名词解释

(12)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四)论述题

(13) 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

布为起点的特点。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 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

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 ,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应 E.基础代谢 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 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 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 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脑脊液 E.房水 10.内环境的稳态 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 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现代流行病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 提要: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本章重点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包括学科的发展及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不同时期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目前的定义及研究领域的突破;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及在方法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最早发展起来的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从个体水平去研究疾病的表现、诊断与治疗,其目的是帮助病人早日痊愈。为了解疾病表现的内在机制,其后医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去研究疾病发生的机理,而预防医学则是从群体水平研究环境与疾病及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其目的是寻求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起初,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但随着学科的发展,目前流行病学已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但研究具体的防病策略和措施,而且能为其他群体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现代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日新月异。 第一节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学科的发展 1、学科形成前期:流行病学是人们在不断地同疾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在《史记》(2300余年前)中已用“疫”、“大疫”等来表示疾病的流行。同期,希腊著名医师Hippocrates用“流行病”来表示疾病的流行。这是关于流行病学的最初描述。中国早在唐代就设有“疠人坊”以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意大利于15世纪中叶规定外来船舶需在海港停留40天以检疫;中国在宋真宗时(公元234年)已用人痘来预防天花。这是流行病学的最初阶段,此期流行病学仅限于对疾病的简单描写与记载,缺乏系统的分析。 2、学科形成期: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病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体系。此期出现了许多堪称流行病学典范的工作。英国医师Jenner于18世纪末发明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英国Budd在1837年他的家乡发生伤寒流行时,通过深入现场做细致的人群调查,明确提出“伤寒是由特殊的毒物在人体内繁殖而引起”,“毒物随粪便排出”,“通过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流行”。而伤寒杆菌直至1880年才被发现。1844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公立医院第一产房年轻的产科医生Semmelweis面对大量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情景痛苦万分,他细心观察,通过群体调查分析后,否定了当时盛行的瘴毒学说,提出了产褥热是由于做尸检的医生因未洗净粘附在手上的尸毒而将其带入产妇体内所致。该成果比李斯特的无菌术早18年,比巴斯德的消毒理论早30年。1848年,伦敦医师Snow对当时伦敦的霍乱流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研究了伦敦的霍乱病例分布,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当年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水井的关系,提出霍乱病原存在于肠道,随粪便排出污染饮水,人喝被污染的水而感染发病。该结论比从粪便分离出霍乱弧菌早30年。这些是早年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成功范例。 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不局限于传染病。1747年,Lind对12名患坏血病的海员进行了分组的治疗试验,结果证实新鲜水果可预防坏血病。1778年,Pott根据扫烟囱工人阴囊癌发病率很高的现象证实了扫烟囱与阴囊癌发病的关系。1914~1917年Goldberger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6.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二、选择题 1.C 2.A 3.E4.D5.D6.B7.B8.B 第二章细胞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生理学英文练习题-第一章-绪论

CHAPTER 1 INTRODUCTION Summary Physiology is the study of how living organisms work. It is the science that describe the normal functions and their regular patterns of the living organisms. The vast field of physi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viral physiology, bacterial physiology, cellular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ogy, human physiology,and many more subdivisions. However, the Human Physiology is very important and basic biomedical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The body has thre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 which are metabolism, excitability and reproduction. The metabolism include material metabolism and energy metabolism. The material metabolisms of carbonhydrate, lipid, proteins etc. have mainly been learned in BIOCHMISTRY. The energy metabolism will be learned in the 7th Chapter in PHYSIOLOGY. The excit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term, the property of living organisms that permit them to react to stimuli is defined as excitability. Since the normal functions of organs or organ systems was emphasized, homeostasis is another very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concept. Homeostasis signifies a stable and constant status of the internal enviroment in the body of living organism. It is a dynamic balance of pH, osmostic pressure, temperature, ions concentrations, and so on. Homeostasis is a necessary for the normal functions of cells, organs and organ systems. Therefore, homeostasis is the soul concept of PHYSIOLOGY. The living organism needs to overcome the possible disorder caused by the metabolisms, then homeostasis could be maintained and the normal functions of the living organisms could be gone on. How to maintain the homeostasi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mechanisms to maintain the homeostasis. They are neural regulation, humoral regulation and auto-regulation. Three regulatory patterns exhibit different mechanisms and features. Feedback, a term borrowed from engineering, is a fundamental feature of homeostasis. Feedback regulation anticipates changes in a regulated variable, improves the speed of the body’s homeostatic responses, and minimizes fluctuations in the level of the variable being regulated. In the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 a change in the variable being regulated brings about response that tend to push the variable in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original change. The homeostasis could be maintained after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In positive feedback system, an initial disturbance in the system sets off a train of events that increases the disturbance even further. Some special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in the living organism are carried out by the positive feedback system such as processes of giving birth, blood coagulation, micturition. Definition 1.Physiology(生理学) 2.Acute experiment(急性实验) 3.Chronic experiments(慢性实验) 4.In vitro(离体)

2020年整理专升本—生理学试题库.doc

生理学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 A.物理变化的规律 B.细胞化学变化的规律 C.器官功能 D.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E.与环境关系 2.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血液 C.体液 D.细胞外液 E.组织液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4.机体机能活动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与其他调节相比,其特点是:

A.负反馈 B.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C.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D.有生物节律 E.有前瞻性 5.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B.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C.血糖水平维持相对稳定 D.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多 E.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6.皮肤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7.反馈信号是指: A.反射中枢本身发出的信息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强度 D.调定点的改变

E.中枢的紧张性 8.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分娩 9.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 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固定程序加强、加速、达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E.体温维持稳定 10.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二、名词解释 1.兴奋性2.阈值3.外环境 4.内环境5.稳态6.反射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生理学是以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医学 (1)动物实验:急性实验(在体实验、离体实验);慢性实验 (2)人体实验 3生理学研究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

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 、机体内存在三种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 1 )神经调节: 概念: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 reflex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2 )体液调节: 概念: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类型: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神经 - 体液调节。 特点: 缓慢、广泛、持久 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神经 - 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此时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 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神经 - 体液调节。 ( 3 )自身调节: 概念: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生理学题库 绪论

第一章绪论 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 一、填空题(7分) 1.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 参考答案是: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 2.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_______代谢和______代谢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是:物质能量 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是: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4.生理学的三个不同水平的研究是:______ 水平的研究、_______水平的研究和_______的研究。 参考答案是:细胞、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 5.所谓兴奋性就是生物体具有感受______,产生______的能力。 参考答案是:刺激兴奋 6.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参考答案是:神经肌肉腺体 7.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_______调节、_______调节和______调节。 参考答案是:神经体液自身 二、判断题(8分) 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结构以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2.生物节律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使机体对环境变化做更好的前瞻性适应。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正确 3.离体实验中,刺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时,可反射地引起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4.消化道内的消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之一。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5.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保持绝对恒定的。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6.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7.开环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单一的反射过程。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正确 8.条件反射活动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正确 三、单选题(52分) 1.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参考答案是:D 2.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参考答案是:C 3.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生理学是研究①________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②________的科学。 2. 生理学主要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3.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4. 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____代谢和②________代谢两个方面。 5.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6.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____。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②_____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③________的状态,称为④________。 7. 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④________。 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①____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②________。 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___反射和②___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馈调节控制有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两种类型。 11.可兴奋细胞包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_ 。它们受刺激时易发生 ④________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尿液 D.淋巴液 E.血液 2.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相对稳定 C.随机多变 D.绝对不变 E.剧烈波动 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A.分泌活动 B.收缩反应 C.电位变化 D.神经冲动 E.反射活动 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E.负反馈调节 5.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比较后得出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阈值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稳态 5.负反馈 二、填空题 1.刺激引起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衡量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兴奋性大小与呈反变关系。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两种。 三、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简述正、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四、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C A. 人体细胞的功能 B.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 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D A.新陈代谢B.兴奋性C.生殖D.内环境稳态 3.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 A.阈值 B.刺激强度 C.刺激作用时间 D.强度-时间变化率 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 B.反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5.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D 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6.条件反射的特征是:D A. 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7.内环境稳态是指(A)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8.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 B.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C.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 D.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1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绪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2.神经调节 3.体液调节 4.反馈 5.负反馈 6.正反馈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生理学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二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生理学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二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关于兴奋性的描述 错误的是:( ). ( ) A.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B.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C.阈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 D.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值愈大其兴奋性愈高 2、阈值是指( )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 B.刺激时间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C.刺激时间不变,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的最适作用时间 E.刺激时间和强度 -时间变化率固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关于内环境的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 B.揭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的规律 C.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D.有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E.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理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4、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 C.作用广泛持久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生理学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生理学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 )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 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 )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 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应 E.基础代谢 5、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 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组织液

流行病学习题及答案

. .. .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国外流行病学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是以________为研究对象,采用_________的研究,则是它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4.流行病学的实验方法和基础医学学科的试验不同,主要是前者的实验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2.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A.观察法B.建立数学模型C.临床试验 D.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是 3.流行病学属于什么畴 A.预防医学B.基础医学C.临床医学 D.生物医学E.医学统计学 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围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E.以上都不是

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 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 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 K 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 K 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 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 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

专升本生理学第一章绪论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学 2.兴奋性 3.阈值 4.内环境 5.稳态 6.反射 7.反馈 8.负反馈 9.正反馈 答案: 1.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该组织或细胞的兴奋性。 3.把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把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4.细胞外液是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5.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7.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8.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称为负反馈。 9.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二、填空题 1.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 、_____ 和_____。 2.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五个部分组成。 3.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即_____ 和_____ 。 4.生理学习惯上将_____ 、_____ 和_____称为可兴奋组织。 5.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内环境_____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 、_____ 。其中_____ 起主导作用。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_____ 。 答案:1.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适应性 2.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抑制 4.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 5.细胞外液、理化性质 6.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7.反射、反射弧 三、选择题 1.阈值指的是E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E.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自动调节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E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3.患者,女,56 岁。严重腹泻后出现深快的呼吸,化验血浆pH 值为6.9。患者肺通气量增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doc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刺激2.反应3.阈值4.兴奋性5.适应性6.内环境7.稳态8.反射9.反馈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 B.适应性 C.内环境稳态 D.生殖 E.兴奋性 2.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值 B.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 D.反应强度 E.刺激强度 3.内环境不包括()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液 D.消化液 E.脑脊液 4.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E.细胞内、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5.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数情况下,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 B.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 C.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 D.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 E.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四、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能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2.刺激引起的机体的变化称为反应。

3.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4.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为兴奋性。 5.适应性指机体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6.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8.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为反射,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由被控制部分向控制部分发送信息,并对控制部分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称为反馈。 三、选择题 1.C.2.A.3.D.4.A.5.B 四、问答题 1.答: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二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 由于内环境是机体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所以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的相对恒定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 单元 第一章绪论 教师姓名职称 所属 院部系 基础学科部教研室 生理 教学层次√专科□中专成教(□本科专科) 学 时 3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 本单元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机体的内环境: 3.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 熟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3 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内环境与稳态 4.生理功能的调节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难点]: 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正负反馈与前馈 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生理学的任务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2.兴奋性生物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内环境和稳态 1. 体液机体内的液体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四、生理功能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有适应意义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2.体液调节 是体液因素通过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途径送到全身各处,对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化学物质体液运输 3.自身调节 是指器官、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 五、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1. 负反馈: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制约或纠正作用的,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稳态 2.正反馈: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增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意义:加速生理过程 提出教学目标。 介绍生理学、生理学的发展及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应用讲授法,利用现代教育技 术平台和多媒体课件,采取图文 并茂的形式,突出重点。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小 结。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