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第2版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第2版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第2版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第2版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1.服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服务作为非实物的使用价值,和一般商品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⑴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

⑵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⑶服务的异质性

⑷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⑸服务的所有权不可转让性

⑹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

2.服务业是怎样分类的?其发展趋势如何?

答:㈠服务业的分类:为了明确不同服务业的经济性质、揭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与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服务业进行了以下分类:

⑴服务业的理论分类:a.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分类;b.以功能为基础的分类

⑵服务业的统计分类:a.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b.世界贸易组织分类法;c.我国服务业的统计分类

㈡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⑴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⑵服务业对工农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⑶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3.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

答: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服务的提供国称为服务的出口国,服务的消费国称为服务的进口国,各国的服务出口额之和构成国际服务贸易额。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服务输入和输出活动。广义的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出输入和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

4.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⑴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⑵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

⑶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⑷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⑸贸易保护方式更具有刚性和隐蔽性;

⑹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为什么能得到迅速发展?

答:⑴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⑵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⑶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⑷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

⑸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⑹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6.简述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一般来说,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的发展和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各国执行的各种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政策等。

7.如何把握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答: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服务贸易活动(关系)的规律性。而研究内容是国际服务贸易历史和现状、国际服务贸易成因及其发展条件、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国际服务贸易协调。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与统计

1.什么是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其依据是什么?

答: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是一种操作性的应用分类,其根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一规定和统一使用的各国国际收支账户形式,是以与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是否相关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2.什么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逻辑分类?其分类出发点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国际服务贸易的逻辑分类是一种理论分类,注重于经济理论的一致性,理论上的严密性和合理性,但在操作上有难度,只能用于理论研究。分类的出发点是国内经济和经济理论,追求理论的严密性与合理性。其分类要点是把国际服务贸易分为:与有形货品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核心服务贸易,与有形货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的国际追加服务贸易。

3.评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与逻辑分类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答:⑴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分类的优点是:其概念内涵较为全面,便于操作实践,为概念外延的扩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淡化了广义与狭义国际服务贸易的区别。其不足之处在于:不符合生产力三要素理论,模糊了国际服务业跨国投资的界限,造成各国对待国际服务贸易的态度产生分歧。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分类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法,它从实际操作出发,侧重于分类的方便和实用性,适用于以服务贸易流量进行的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外延等。

⑵国际服务贸易逻辑分类有效地弥补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分类的缺陷,其优点在于:明确区分了概念上的差别;方法科学,符合一般国际经济学理论;有利于反映国际服务贸易的实际结构;实现了国际分类与国内分类逻辑上的一致性。但其实际应用性较差,重要性不断下降,不能很好地反映当代国际经贸关系的综合性特点。它适用于区分服务贸易和服务业投资、研究国内经济模型、反应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实际和协调国际分类与国内分类等。

4.目前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依据是什么?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目前主要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方法有BOP统计和FAT统计。

⑴国际收支统计(BOP统计)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基于国际收支数据制定的《国际收支手册》(BOP)第5版的要求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在目前国际上对服务贸易的统计中,BOP统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第一,按照BOP统计的原则,国际服务贸易致使国民与非居民的服务性交易,其反映的主要是跨境交易,而对当今世界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务贸易却没有进行反映。第二,BOP虽然提供了一种对服务贸易进行分类的标准,但它与《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所规定的分类标准无论是在项目个数还是在统计内容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传统的BOP统计无法适应《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下新的划分方法。

⑵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FAT统计)反映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交易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所有东道国其他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与其他第三国之间的交易,其核心是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易。FAT统计的主要特点有:①核心是非跨境交易;②对象是绝对控股企业;③内容广泛,以经营活动状况为主;④包含广义和狭义的统计;⑤弥补了其他统计方法的不足。但它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如①统计过程中调查回收率低;②调查覆盖面不均;③统计方法创新性不够等。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1.有关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三种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⑴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一样都是跨越国境的商品(劳务)交换活动,其产品形式有差别,但实质相同。因此,建立在国际货物贸易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从根本上也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⑵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以美国经济学家菲科特库迪(G.Feketekuty)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因为同实物商品相比,服务商品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不足以用来分析与服务贸易相关的问题。

⑶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修正与拓展:该种观点一方面肯定比较优势理论基本原理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承认具体理论在解释国际服务贸易上的缺陷,主张在利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国际服务贸易时,必须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与拓展。

2.如何理解服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⑴服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服务商品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服务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不以物品资格而以活动资格供给的特别的使用价值,它不采取实物的形式,不作为物而离开服务者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它与劳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只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被消费,从而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⑵服务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的、得到社会表现的一定量的抽象劳动。服务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的凝结性、社会性和抽象性等决定的,服务商品价值决定具有同货物商品相同的特征。

3.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涵。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越是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越高,产业结构中的农业所占的份额越少,制造业、服务业所占份额越高;反之亦然。

4.迪尔多夫如何论证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有效性?

答:迪尔多夫(1985)认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内核适用于服务贸易,但具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时存在局限性,并提出修正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因此他率先利用传统的2×2×2的H-O模型和服务的互补性,要素移动的服务贸易,含有稀缺要素的服务贸易三个方面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对标准的H-O模型中的个别要素进行修改,成功地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服务贸易。

5.迪尔多夫模型与萨格瑞模型之间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两者模型都以H-O模型为基础;同样都是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都认为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

不同点:迪尔多夫认为在他的含有一种商品和一种服务的模型中,可从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服务要素贸易、不可移动要素的贸易等三方面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剖析;而萨格瑞将技术差异引进H-O-S模型,并进行修正,分析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同时认为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不但存在,而且技术转移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客服了迪尔多夫模型的局限性。

6.分析生产区段和服务链模型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答:生产区段和服务链模型对企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收益的增加和要素分工的益处,以及如何促使企业转向通过服务链连接各个分散生产区段的新型生产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一系列协调、管理、运输和金融服务组成服务链,并且当生产过程逐渐分散到由不同国家的生产区段合作生产时,对国际服务链的需求就会明显上升,从而诱发国际服务贸易。

7.请简要阐述钻石模型。

答:波特的钻石模型强调了国内因素对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同时侧重政策应用价值,强调国家在决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它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一国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包括: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厂商策略(企业结构和行业竞争)。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

1.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答:服务贸易作为一国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它对一国国内经济增长、经济利益及其分配以及对国际贸易条件变化都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⑴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外资引进;

⑵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⑶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带动货物出口;

⑷不良影响:①由于世界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尚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服务贸易自由化会扩大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使它们的债务问题更加恶化,冲击并扼杀其服务业的发展,加重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减慢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它们的对外依赖度更严重;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行业仍属“幼稚”行业,如这些行

业被开放并参与国际竞争,往往在竞争中遭遇抑制甚至倒闭,这会导致大量失业,国家主权和安全难以保证,最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2.如何理解服务贸易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答: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服务贸易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还要看它与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发动机”的实现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被满足的程度如何。

⑴稳定的出口市场是服务贸易“发动机”启动的外部条件;

⑵服务贸易动力的转换是服务贸易“发动机”持续运转的内部动力;

⑶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于促进其结构转型;

⑷资本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结构转型的关键。

3.服务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有哪些表现?

答:⑴服务贸易开辟了新的国际市场领域,吸引着更多的厂商试图从事服务产品的提供和出口,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限制着每个理性的厂商必须根据自己的边际成本状况审慎选择目标市场。在这种条件下,国际市场的吸引以及消费者对高端差异产品的偏爱会促使厂商在实力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雇用技能较高的工人,以提升产品档次从而获得更多收益,这种自发行为本身将会促进新技术的使用,为技术进步提供新的原动力。而技术进步又会使生产技术得到普遍提升,从而使更多的厂商能够有机会进行出口生产。

⑵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深入,贸易壁垒不断被削减,厂商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限制持续降低。因此,也会使更多的厂商会有机会参与出口,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并因此而受益。同样,国际市场的技术竞争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会进一步推进出口厂商对技术的偏好,并可能对技术创新者给予垄断利润。

4.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经济有何影响?

答:对于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服务业FDI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即表现为正面的外溢效应和负面的内敛效应。

⑴正面影响:外溢效应

①服务业FDI为东道国提供了更多的资本,为东道国资本流量带来净增量,有利于缓解资本短缺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供给缺口。

②服务业FDI带来了先进技术、知识与技能,包括诸如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硬技术以及管理、营销等软技术。但是,服务业中包含的技术组合不同于制造业,FDI并非是服务业获得硬技术的主要途径,而软技术却是转让知识和技术的主要形式。

③与制造业相比,跨国公司服务业投资对东道国服务业直接出口的拉动还十分有限,但是它对东道国服务业间接出口的竞争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内涵先进理念和管理的服务业FDI也有助于改善生产性服务供给的结构、规模、效率和质量,促进东道国当地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④服务业FDI为东道国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⑵负面影响:内敛效应

①大部分服务业FDI旨在开拓市场,寻求非交易性活动,并有可能以对外支付的形式进行利润汇出,所以,不仅可能对增加外汇收入无任何作用,反而可能对国际收支造成负面影响。

②东道国相关行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外资服务机构将与东道国本地企业更加激烈地争夺人力资源。

④服务业FDI还可能带来风险。如果东道国政府管理控制不善,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可能在体制方面给

本国经济带来严重动荡;如果在管理公用事业和私有化时缺乏有力控制,有可能导致私人垄断;此外,因为各国在社会文化背景上差异极大,外资在这些领域的运转容易造成冲突和伤害。

5.试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答: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进一步实现经济现代化都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⑴有利于各国更快,更好地发展国际经济社会。由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日益加深,各国服务市场逐步扩大开放,是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

⑵有利于加快各国服务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各国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有序地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通过引进的竞争机制,作为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变经营机制的推动力,迫使服务部门,转变经营机制,加强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⑶有利于各国商品与服务的出口。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有力地支持各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

⑷有利于引进利用外资。扩大开放各国的服务市场,特别是让外资银行、保险、电信、运输等服务业进入各国市场以后,将大大改善各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⑸有利于提供劳动就业机会。不论在哪个国家,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如服务业那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服务部门来吸收富余劳动力,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是莫大好事。当然,扩大开放各国的服务市场,电信服务业,保险业,银行业,航空运输业等服务部门,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短期内,会受到较大的外来压力。

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1.实施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⑴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主张在服务业方面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应扩大其经济及出口中服务所占的份额,其他国家则应开放本国的服务市场,而发展其他部门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或当各国在不同的服务行业拥有比较优势时,各自集中提供自己所擅长的服务以与别国的其他服务相交换,进行服务业的内部贸易。

⑵贸易保护的最重要最流行的依据是保护幼稚工业,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新生或幼嫩阶段,就象初生婴儿一样,而同类工业在发达国家已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如果允许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话,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工业肯定被打垮被扼杀,永远没有成长起来的希望。如果政府对其新建工业实行一段时间的保护,等“新生儿”长大了,再取消保护,那么它就不但不怕竞争,还可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工业匹敌了。

2.简述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贸易自由化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既反映了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同时又反过来维护和促进了经济基础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时要考虑一下因素:

⑴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⑵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⑶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⑷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⑸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⑹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力与应尽的义务;

⑺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中,都面临在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利益与服务贸易利益三者之间进行权衡或抉择的问题。

3.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是如何分类的?各种类别的含义是什么?

答:1.人员移动的壁垒。这主要涉及到各国移民限制的法律。由于各国移民法及工作许可,专业许可的规定不同,限制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例如,规定有一定的投资额和股权额,才可移民或暂时入境提供服务;要求雇佣东道

国工作人员,暂时入境只能是高层管理人员;外国服务者须熟悉东道国语言和法律,专业人员接受东道国教育和培训并取得其考试机构的资格证书。

2.资本移动的壁垒。这主要涉及的是商业存在问题,即东道国是否允许外国企业在本国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3.服务产品移动的壁垒。这涉及到市场准入的限制,即东道国允许外国服务者进入本国市场的程序。这类限制常规定服务供给的最高限度,当外国服务者提供的服务超过限度时,完全阻止外国服务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只使用本国服务,如有的国家坚持刊登的广告须在其境内制作和拍摄;要求外国货运者对所运货物须向东道国保险公司投保。

4.信息移动的壁垒。由于信息传递模式涉及到国家主权、垄断经营和国家公用电信网、私人秘密等敏感性问题,因此各国普遍存在各种限制,如技术标准、网络进入、价格与设备的供应、数据处理及复制、储存、使用和传送、补贴、税收与外汇控制和政府产业控制政策等限制或歧视性措施。而这些措施还不只阻碍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因信息流动又是金融、旅游、运输、仓储、建筑、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者提供服务的先决条件,故其同时制约着其他服务贸易的进行。

4.完善的保护政策衡量指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并请列举目前衡量贸易政策保护程度的主要指标。答:⑴完善的保护政策衡量指标应具备四个特征:

①可比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政策范围内,衡量指标在国家之间或商品之间可进行比较;

②可解释性,衡量指标表达的含义应简单明了;

③准确性,衡量指标应相当准确,不会引起异议;

④可操作性或可重复性,衡量指标不但可以被不同国家的人们操作,而且易于操作和重复检验。

⑵目前,衡量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保护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三种:名义保护率、有效保护率和生产者补贴等值。

①名义保护率,是衡量贸易政策保护程度最普遍使用的指标;

②有效保护率,包括一国工业的投入品进口与最终品进口两者在内的整个工业结构的保护程度;

③生产者补贴等值,是用来测算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其他与分析相关的政策变量的保护程度的一种衡量指标,它是对政府各种政策包括支持、税收和补贴等的总体效应进行评估。

5.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具有什么特点?

答: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政策障碍,与国际货物贸易壁垒有着不同的特点。

⑴规范的对象不同。货物贸易壁垒针对货物产品;服务贸易壁垒针对服务过程,较为对“人”(自然人、法人等)的资格与活动进行限制。

⑵涉及面广泛。服务贸易壁垒措施由国内各个部门制定。涉及面广,缺乏统一协调,规范庞大繁杂。

⑶灵活隐蔽,选择性强,保护力强。除了保护商业利益外,还强调以国家的安全与主权利益等作为保护目标。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 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 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 察其的液位高度H /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H /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 动=H / 冲-H /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 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 以看出2 2 u d l H f ? ?=λ与管长l 呈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 H 2222d c u u = 22 ab u ρcd p ρab p 2 2 u d l H f ??=λ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 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m) ;C 点处的管径d=(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ππd Vs u c 半 (m/s ) C 点全开时的流速: 393.0012.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c 全 (m/s ) 实验二:雷诺实验 1. 根据雷诺实验测定的读数和观察流态现象,列举层流和湍流临界雷诺准数的计算过程,并提供数据完整的原始数据表。 答:根据观察流态,层流临界状态时流量为90( l/h )

希尔《国际商务》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全球化 1.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全球化 1.初识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转向一个更为一体化与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 2.市场全球化 (1)含义 市场全球化是指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它使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嗜好和偏爱正在趋同于某些全球标准,反之,这种趋同也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全球化。 (2)主要的全球化市场 ①由于全世界对工业品和原材料的普遍需要,因此工业品和原材料市场是主要的全球化市场。 ②各国消费者嗜好与偏爱的差异阻碍了消费品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因此,消费品市场并不是当前主要的全球化的市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主要原因 ①技术创新降低了通信成本; ②运输业的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扩大了市场范围; ③跨国人员的大量流动,带来了消费者口味和偏好一定程度上的趋同; ④全球通信网络和全球媒体正在创立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4)现状 跨国公司的同业竞争,相互抢占国际市场,使全球市场的多样性被更大的一致性替代。 3.生产全球化 (1)含义 生产全球化是指企业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降低总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2)主要原因 ①运输成本下降,使得生产在地理上按区域分布变得更为经济; ②受惠于技术革新的成果,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实际成本大大下降; ③因特网已成为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 ④商用喷气式客机的发展也有助于许多国际企业将其世界范围内的各营运点结合在一起。 这些发展使企业有可能创建和管理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生产系统,并进一步推动生产全球化。

化工原理思考题汇总

实验五,填料塔 1.风机为什么要用旁通阀调节流量? 答:因为如果不用旁通阀,在启动风机后,风机一开动将使系统内气速突然上升可能碰坏空气转子流量计。所以要在风机启动后再通过关小旁通阀的方法调节空气流量。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吸收过程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 答:实验数据表明,相平衡常数m很小,液相阻力m/kx也很小,导致总阻力1/k y 基本上为气相阻力1/k y 所决定,或说为1/k y 所控制,称为气膜控制。 3. 在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有液封装置?液封装置是如何设计的? 答:塔底的液封主要为了避免塔内气体介质的逸出,稳定塔内操作压力,保持液面高度。 填料吸收塔一波采用U形管或液封罐型液封装置。 液封装置是采用液封罐液面高度通过插入管维持设备系统内一定压力,从而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内或介质外泄。 U形管型液封装置是利用U形管内充满液体,依靠U形管的液封高度阻止设备系统内物料排放时不带出气体,并维持系统内一定压力。 4. 要提高氨水浓度(不改变进气浓度)有什么方法?又会带来什么问题? 答:要提高氨水浓度,可以提高流量L,降低温度T a 吸收液浓度提高,气-液平衡关系不服从亨利定律,只能用公式 进行计算。 5. 溶剂量和气体量的多少对传质系数有什么影响?Y2如何变化(从推动力和阻力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气体量增大,操作线AB的斜率LS/GB随之减小,传质推动力亦随之减小,出口气体组成上升,吸收率减小。

实验六精馏塔 (a)在精馏操作过程中,回流温度发生波动,对操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馏出物的纯度可能不高,降低塔的分离效率。 (b)在板式塔中,气体、液体在塔内流动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操作现象? 答:4种:液泛,液沫夹带,漏液 网上答案:5种 a、沸点气相Δ=0 b、沸点液相Δ=1 c、气-液相 0<Δ<1 d、冷液Δ>1 e、过热蒸汽Δ<0 (c)如何判断精馏塔内的操作是否正常合理?如何判断塔内的操作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答:1)看显示的温度是否正常 2)塔顶温度上升至设定的80摄氏度后,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处于稳定状态(d) 是否精馏塔越高,产量越大? 答:否 (e)精馏塔加高能否得到无水酒精? 答:`不能, (f)结合本实验说明影响精馏操作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包括操作压力、进料组成和热状况、塔顶回流、全塔的物料平衡和稳定、冷凝器和再沸器的传热性能,设备散热情况等 第二种答案:1.进料组份是否稳定2、塔釜加热器热源是否稳定键; 3、塔压控制是否稳定 (g)操作中加大回流比应如何进行?有何利弊? 答:加大回流比的措施,一是减少馏出液量,二是加大塔釜的加热速率和塔顶的冷凝速率. 加大回流比能提高塔顶馏出液组成xD,但能耗也随之增加。 (h)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塔顶采出率太大而造成产品不合格时,要恢复正常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降低采出率,即减小采出量 答:降低采出率,即减少采出率. 降低回流比 (1)什么是全回流?特点? 在精馏操作中,若塔顶上升蒸汽经冷凝后全部回流至塔内,则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全回流。全回流时的回流比R等于无穷大。此时塔顶产品为零,通常进料和塔底产品也为零,即既不进料也不从塔内取出产品。显然全回流操作对实际生产是无意义的。但是全回流便于控制,因此在精馏塔的开工调试阶段及实验精馏塔中,常采用全回流操作。 (3)在精馏实验中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当出现回流现象的时候,就表示塔的操作已稳定。就可以测样液的折射率了。 (4)什么叫灵敏板?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正常操作的精馏塔当受到某一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回流比、进料组成发生波动等),全塔各板的组成发生变动,全塔的温度分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可能用测量温度的方法预示塔内组成尤其是塔顶馏出液的变化。 在一定总压下,塔顶温度是馏出液组成的直接反映。但在高纯度分离时,在塔顶(或塔底)相当高的一个塔段中温度变化极小,典型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这样,当塔顶温度有了可觉察的变化,馏出液组成的波动早已超出允许的范围。以乙苯-苯乙烯在8KPa下减压

化工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3.答案:p= 30.04kPa =0.296atm=3.06mH2O 该压力为表压 常见错误:答成绝压 5.答案:图和推算过程略Δp=(ρHg - ρH2O) g (R1+R2)=228.4kPa 7.已知n=121 d=0.02m u=9 m/s T=313K p = 248.7 × 103 Pa M=29 g/mol 答案:(1) ρ = pM/RT = 2.77 kg/m3 q m =q vρ= n 0.785d2 u ρ =0.942 kg/s (2) q v = n 0.785d2 u = 0.343 m3/s (2) V0/V =(T0p)/(Tp0) = 2.14 q v0 =2.14 q v = 0.734 m3/s 常见错误: (1)n没有计入 (2)p0按照98.7 × 103 pa计算 8. 已知d1=0.05m d2=0.068m q v=3.33×10-3 m3/s (1)q m1= q m2 =q vρ =6.09 kg/s (2) u1= q v1/(0.785d12) =1.70 m/s u2 = q v2/(0.785d22) =0.92 m/s (3) G1 = q m1/(0.785d12) =3105 kg/m2?s G2 = q m2/(0.785d22) =1679 kg/m2?s 常见错误:直径d算错 9. 图略 q v= 0.0167 m3/s d1= 0.2m d2= 0.1m u1= 0.532m/s u2= 2.127m/s (1)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7.02×103 Pa p A-p B=0.5gρH2O +(ρCCl4-ρH2O)gR R=0.343m (2)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2.13×103 Pa p A-p B= (ρCCl4-ρH2O)gR R=0.343m 所以R没有变化 12. 图略 取高位储槽液面为1-1液面,管路出口为2-2截面,以出口为基准水平面 已知q v= 0.00139 m3/s u1= 0 m/s u2 = 1.626 m/s p1= 0(表压) p2= 9.807×103 Pa(表压) 在1-1面和2-2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Δz = 4.37m 注意:答题时出口侧的选择: 为了便于统一,建议选择出口侧为2-2面,u2为管路中流体的流速,不为0,压力为出口容器的压力,不是管路内流体压力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压力与剪应力的方向及作用面有何不同 答: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指向流体的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2、试说明粘度的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单位是N·S/m2即Pa·s,也用cp,1cp=1mPa·s,物理意义为: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及压力有关 3、采用U型压差计测某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压差计的读数与U型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有关吗?答:无关,对于均匀管路,无论如何放置,在流量及管路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流动阻力均相同,因此U型压差计的读数相同,但两截面的压力差却不相同。 4、流体流动有几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流型有两种,层流和湍流,依据是:Re≤2000时,流动为层流;Re≥4000时,为湍流,2000≤Re≤40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5、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雷诺数表示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反映流体流动的湍动状态 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层流没有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7、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气体三个区域。 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若管径一定而流量增大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层流时W f∝u,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2倍,完全湍流时Wf∝u2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4倍。 9、圆形直管中,流量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径增加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

国际贸易题库第七章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题库--第七章服务贸易 一、单选题 1 服务贸易的交易对象是------。 (1)服务商品(2)机器设备(3)货币资本(4)货物商品 2从WTO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称为------。 (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性存在(4)自然人流动 3 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服务贸易的方式不包括------。 (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法人流动(4)自然人流动 4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部门不包括------。 (1)国际旅游(2)国际经济援助(3)国际租赁(4)国际咨询 5 一缔约方的法人在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设立机构,提供服务并取得收入,这种服务类型称为------。 (1)商业存在(2)境外消费(3)过境交付(4)自然人流动 6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简称是-------。 GATT (2)GATS (3)TRIPS (4)MAI 7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最大的两块是------。 (1)运输与旅游(2)通讯服务与建筑服务 (3)金融服务与广告、宣传(4)咨询与电影、音像 8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大致可以看作是------。

(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 (2)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 (3)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 (4)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例 9 就世界范围而言,国际货物贸易额------国际服务贸易额。 (1)大于(2)小于(3)等于(4)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10 我国在国外工程承包所带动的人员流出可以归为------。 (1)自然人流动(2)商业存在(3)境外消费(4)过境交付 二、判断题 1 1980年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2 按2004年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大于国际货物贸易总额。 3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大致可以看作是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 4 可从关境确认服务是否过境。 5 服务贸易生产与消费通常不可分割。 6 WTO成员可以通过制定复杂苛刻的技术指标体系等方式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 7 国际服务贸易保护的隐蔽性比货物贸易高。 8 相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而言,中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的排名更高。 9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服务贸易的金额已超过国际货物贸易的金额。 10 《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划为12类,其中包括金融服务。

王志魁《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化工原理实验—超全思考题答案

实验6 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⑴ 流体通过干填料压降与式填料压降有什么异同? 答: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填料时产生的压降主要用来克服流经填料层的形状阻力。当填料层上有液体喷淋时, 填料层内的部分空隙为液体所充满,减少了气流通道截面,在相同的条件下,随液体喷淋量的增加,填料层所持有的液量亦增加,气流通道随液量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填料层的压降将随之增加。 ⑵ 填料塔的液泛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填料塔的液泛和填料的形状、大小以及气液两相的流量、性质等因素有关。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 流下,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⑸ 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两方面分析吸收剂流量和吸收剂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答: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A N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2y 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m y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a k m a K y y = 1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2y 降低,而平均推动力m y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a k m a K y y = 1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⑹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兼而有之? 答: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 ⑺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⑻ 在实验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认为是积液现象,能观察到何现象? 答:当气相流量增大,使下降液体在塔内累积,液面高度持续上升,称之为积液。 ⑼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⑽ 为什么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校正流量计的读数(氨和空气转子流量计)? 答:流量计的刻度是以20℃,1atm 的空气为标准来标定。只要介质不是20℃,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 详解 第1章全球化 1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 Describe the shifts in the world economy over the last 30 year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shift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based in Great Britain? North America? Hong Kong? 答:(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 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达国家在稳步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尤其是日本;二是小型

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对国际企业而言,这种情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国家和西方的国际企业实质上已有所接触,现在则提供了极多的出口与投资机会。 (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对英国和北美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英国和北美的公司可能会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设立分公司。 对中国: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市场,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香港有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与英国和北美企业竞争。但是,英国和北美国家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对香港的新兴产业带来冲击。 2“假如你准备在大的多国企业中工作,研究国际商务很有必要,但对准备进入小企业工作的个人而言则毫不相干。”试评价这一说法。“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fine if you are going to work in a larg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but it has no relevance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going to work in smaller firms.”Evaluate this statement. 答:这一说法不正确。国际商务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中型和小型多

余劲松《国际经济法》(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法)【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法 7.1复习笔记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与特征 (1)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各种类型服务的跨国交易,它们既可以发生在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国土之间。国际服务贸易法就是调整服务跨国交易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2)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列举了其所适用的四种类型的服务:跨境服务、过境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存在。 (3)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有:①无形性、同步性;②国际服务贸易主体的国际性;③政策问题多于法律问题;④法律调整的国内倾向。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简称GATS) 1.GATS的宗旨 GATS的宗旨是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有关服务贸易原则和规定的多边框架。考虑到各国服务法规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在互利以及权利义务总体平衡的基础上,开展多边谈判,以促进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2.一般义务和原则 (1)最惠国待遇 和《货物贸易总协定》一样,GATS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上也允许存在例外:①提供给

邻国的优惠;②豁免清单;③成员方参与的经济一体化安排;④政府采购服务的法律、条例和规定。 (2)透明度 GATS要求每一成员设立一个或几个咨询点,以便利于向其他成员提供不妨碍其法律实施或不违反其公共利益或不损害其商业利益的各种信息,包括:①其所采取的一切影响本协定实施的所有措施;②其参与或签字的国际协定;③新颁布的法律、条例、行政命令及其修改;④限制服务贸易的商业性惯例;⑤可对服务贸易产生扭曲的补贴等等。 (3)资格的认可 (4)公平竞争 (5)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 3.一般例外 和《货物贸易总协定》一样,GATS也规定了对一般义务和原则的例外,包括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 (1)GATS第14条规定了一般例外,包括为维护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所必需的措施;为保障人类、动植物生命、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为保障与本协定不相抵触的法律和条例的实施,如反欺诈、防止违约以及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等。 (2)第14条附则所规定的安全例外与《货物贸易总协定》第21条规定的安全例外基本相同,即为了国家基本安全利益而实施的直接或间接供给军事部门使用而提供的服务除外。 4.具体的自由化承诺 GATS具体承诺的义务包括:(1)市场准入;(2)国民待遇;(3)逐步自由化。 5.争端的解决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

化工原理第二版 第1章蒸馏 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 80.1 85 90 95 100 105 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 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 *,由于总压 P = 99kPa,则由x = (P-P B *)/(P A *-P B *)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 衡t-x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 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 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 2.正戊烷(C 5H 12 )和正己烷(C 6 H 14 )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3.3kPa 下该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C 5H 12 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K C 6H 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 5H 12 (A)和C 6 H 14 (B)的饱和蒸汽压 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 P B * = 1.3kPa 查得P A *= 6.843kPa 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 【参考答案】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数量,用e 表示。名义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国外货币的价格,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用国外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或地区)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用ε表示。与名义汇率相比,实际汇率更能说明一国(或地区)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如果本国产品的价格用本币表示为P ,某一国外产品的价格用外币表示为f P ,国内居民持有本国货币要购买国外商品,在国外生产商只接受外币来交换其商品的条件下,本国居民应该先用本币以名义汇率e 购买该外币,然后用该外币以f P 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这样,一单位国外商品用本币单位数量来表示就等于f eP 。由此可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 P e P ε=。 2.实际汇率与净出口关系如何表达? 【参考答案】 实际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净出口。一般来说,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一国的国民收入、进出口的商品相对价格、关税、进出口商品量限额等因素。由于实际汇率是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对于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出口和进口。对于进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国外商品和服务就变得相对便宜,故进口正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对于出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商品会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抑制了出口,故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汇率变动。 由于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从总体上来看,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用图形表示:

3.在固定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以下我们用图形具体分析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首先,分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资本完全流动下,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当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那么将引起总需求的扩大,结果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见下图。IS 曲线由1IS 移至2IS ,IS 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此时,中央 银行为了维持汇率不变,增加本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右移,即由1LM 移至2LM 降低均衡汇率,直至均衡汇率降低到固定汇率水平*e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得小国经济的汇率水平固定在所承诺的水平上,但产出水平提高,即从1Y 增加到2Y 的水平。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尽?为什么?如何检验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 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 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2.以水为介质所测得的?~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3?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不能,因为Re二du p仏与管的直径有关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到最大,为什么? 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3)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泵进、出口压力表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

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混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2.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低或偏高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 答:一般来说,第一组实验的第一点△ A A q会偏高。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计量桶上升1cm 时停止计时,但是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3?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重量的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半? 答: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过滤压差、过滤介质的性质、构成滤饼的 颗粒特性,滤饼的厚度。由公式K=2I A P1-s, T=qe/K可知,当过滤压强提高一倍时,K增大,T减小,qe是由介质决定,与压强无关。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1.将实验得到的半经验特征数关联式和公认式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答:答:壁温接近于蒸气的温度。 可推出此次实验中总的传热系数方程为 其中K是总的传热系数,a是空气的传热系数,02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3是铜管的厚度,入是铜的导热系数,R1、R2为污垢热阻。因R1、R2和金属壁的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 tw,于是可推导出,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对于此实验,可知壁温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压力与剪应力的方向及作用面有何不同 答: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指向流体的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2、试说明粘度的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单位是N·S/m2即Pa·s,也用cp,1cp=1mPa·s,物理意义为: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及压力有关 3、采用U型压差计测某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压差计的读数与U型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有关吗? 答:无关,对于均匀管路,无论如何放置,在流量及管路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流动阻力均相同,因此U型压差计的读数相同,但两截面的压力差却不相同。 4、流体流动有几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流型有两种,层流和湍流,依据是:Re≤2000时,流动为层流;Re ≥4000时,为湍流, 2000≤Re≤40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5、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雷诺数表示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反映流体流动的湍动状态 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层流没有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7、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气体三个区域。 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若管径一定而流量增大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层流时W f ∝u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2倍,完全湍流时Wf ∝u 2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4倍。 9、圆形直管中,流量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径增加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 10、如图所示,水槽液面恒定,管路中ab 及cd 两段的管径、长度及粗糙度均相同,试比较一下各量大小 11、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流体流量时,随流量的增加,孔板前后的压差值将如何变化?若改用转子流量计,转子上下压差值又将如何变化? 答:孔板前后压力差Δp=p 1-p 2,流量越大,压差越大,转子流量计属于 截面式流量计,恒压差,压差不变。 12、区分留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扬程与升扬高度、工作点与设计点等概念 答:气缚:离心泵启动前未充液,泵壳内存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远小于液体的密度,产生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叶心处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此时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 气蚀:贮槽液面一定,离心泵安装位置离液面越高,贮槽液面与泵入口处的压差越大,当安装高度达到一定值时,泵内最低压力降至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液体在该处形成气泡,进入叶轮真空高压区后气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1单项流动阻力测定 (1)启动离心泵前,为什么必须关闭泵的出口阀门? 答:由离心泵特性曲线知,流量为零时,轴功率最小,电动机负荷最小,不会过载烧毁线圈。 (2)作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时,先要把泵体灌满水以防止气缚现象发生,而阻力实验对泵灌水却无要求,为什么? 答:阻力实验水箱中的水位远高于离心泵,由于静压强较大使水泵泵体始终充满水,所以不需要灌水。 (3)流量为零时,U形管两支管液位水平吗?为什么? 答:水平,当u=0时柏努利方程就变成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Z l P l ? :?g =Z2 P2;g,当P l = P2 时,Z I = Z2 (4 )怎样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5)为什么本实验数据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答:因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作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6)你在本实验中掌握了哪些测试流量、压强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测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压强用U形管压差计,差压变送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的大小,转子可以上、下浮动。U形管压差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差压变送器,将压差转换 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由毫安表读得,再由已知的压差~电流回归式算出相应的压差,可测 大流量下的压强差。 (7 )读转子流量计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读时,眼睛平视转子最大端面处的流量刻度。如果仰视或俯视,则刻度不准,流量就全有误^^。 (8)两个转子能同时开启吗?为什么? 答:不能同时开启。因为大流量会把U形管压差计中的指示液冲走。 (9 )开启阀门要逆时针旋转、关闭阀门要顺时针旋转,为什么工厂操作会形成这种习惯?答:顺时针旋转方便顺手,工厂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关闭阀门,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当然阀门制造商也满足客户的要求,阀门制做成顺关逆开。 (10)使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使用前先通电预热15分钟,另外,调好零点(旧设备),新设备,不需要调零点。如果有波动,取平均值。 (11)假设将本实验中的工作介质水换为理想流体,各测压点的压强有何变化?为什么?答:压强相等,理想流体u=0,磨擦阻力F=0,没有能量消耗,当然不存在压强差。 Z j +P/? +uj/2g =Z2 +u;/2g , T d1=d2 二U1=U2 又T Z1=Z2 (水平管)P1 = P2 (12)离心泵送液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阀调节改变?往复泵的送液能力是否也可采用同样的调节方法?为什么? 答:离心泵送液能力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阀开度来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从而使工作点改变。往复泵是正往移泵 流量与扬程无关。若把出口堵死,泵内压强会急剧升高,造成泵体,管路和电机的损 坏。 (13)本实验用水为工作介质做出的入一Re曲线,对其它流体能否使用?为什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1)

第一章:流体流动 二、本章思考题 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 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 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 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 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 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 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Re将如何变化?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 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d/ 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f h与流速u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f h与2 u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f h与u的几次方成正比?

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 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 三、本章例题 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已知贮槽直径D 为3m ,油品密度为900kg/m3。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 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 后,贮槽中排放出 油品的质量。 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 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设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高度,槽内油面相应下移H 高度。不管槽内油面如何变化,压差计右侧支管中油品及整个管内水银体积没有变化。故当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后,油柱高度没有变化,仍为h1,但因右侧水银面也随之下移h ,而左侧水银面必上升h ,故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变为(R-2h ),槽内液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变为(H1-H-h )。 当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后,选左侧支管油与水银交界面为参考面m ,再在右侧支管上找出等压面n (图中未画出m 及n 面),该两面上的表压强分别为: g h H H p m 01)(ρ--= ( ρ为油品密度) 1-1附图 m

化工原理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六章传热 问题1.传热过程有哪三种基本方式答1.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问题2.传热按机理分为哪几种答2.传导、对流、热辐射。 问题3.物体的导热系数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答3.与物态、温度有关。 问题4.流动对传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儿答4.流动流体的载热。 问题5.自然对流中的加热面与冷却面的位置应如何放才有利于充分传热答5.加热面在下,制冷面在上。 问题6.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有哪两个答6.过热度、汽化核心。 问题7.工业沸腾装置应在什么沸腾状态下操作为什么答7.核状沸腾状态。以免设备烧毁。 问题8.沸腾给热的强化可以从哪两个方面着手答8.改善加热表面,提供更多的汽化核心;沸腾液体加添加剂,降低表面张力。问题9.蒸汽冷凝时为什么要定期排放不凝性气体答9.避免其积累,提高α。 问题10.为什么低温时热辐射往往可以忽略,而高温时热辐射则往往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 答10.因Q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它对温度很敏感。 问题11.影响辐射传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1.温度、黑度、角系数(几何位置)、面积大小、中间介质。 问题12.为什么有相变时的对流给热系数大于无相变时的对流给热系数 答12.①相变热远大于显热;②沸腾时汽泡搅动;蒸汽冷凝时液膜很薄。 问题13.有两把外形相同的茶壶,一把为陶瓷的,一把为银制的。将刚烧开的水同时充满两壶。实测发现,陶壶内的水温下降比银 壶中的快,这是为什么 答13.陶瓷壶的黑度大,辐射散热快;银壶的黑度小,辐射散热慢。 问题14.若串联传热过程中存在某个控制步骤,其含义是什么 答14.该步骤阻力远大于其他各步骤的阻力之和,传热速率由该步骤所决定。 问题15.传热基本方程中,推导得出对数平均推动力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答15.K、qm1Cp1、qm2Cp2沿程不变;管、壳程均为单程。 问题16.一列管换热器,油走管程并达到充分湍流。用133℃的饱和蒸汽可将油从40℃加热至80℃。若现欲增加50%的油处理量, 有人建议采用并联或串联同样一台换热器的方法,以保持油的出口温度不低于80℃,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答16.可行。 问题17.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逆流总是优于并流并流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17.逆流推动力Δtm大,载热体用量少。热敏物料加热,控制壁温以免过高。 问题18.解决非定态换热器问题的基本方程是哪几个 答18.传热基本方程,热量衡算式,带有温变速率的热量衡算式。 问题19.在换热器设计计算时,为什么要限制Ψ大于 答19.当Ψ≤时,温差推动力损失太大,Δtm小,所需A变大,设备费用增加。 第七章蒸发 问题1.蒸发操作不同于一般换热过程的主要点有哪些 答1.溶质常析出在加热面上形成垢层;热敏性物质停留时间不得过长;与其它单元操作相比节能更重要。 问题2.提高蒸发器内液体循环速度的意义在哪降低单程汽化率的目的是什么 答2.不仅提高α,更重要在于降低单程汽化率。减缓结垢现象。 问题3.为什么要尽可能扩大管内沸腾时的气液环状流动的区域 答3.因该区域的给热系数α最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