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最喜欢的城市——大连市

我最喜欢的城市——大连市

我最喜欢的城市——大连市
我最喜欢的城市——大连市

我最喜欢的城市

——大连市

大连市

一、市情简介

大连,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辖区面积13,237 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69 万人(2011年5月)。大连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也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大连城市环境绝佳,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为“世界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最高奖,曾被江泽民同志题词为“北方明珠”。大连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年会)常驻举办城市。

二、历史沿革

大连地区至少有17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早在6000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开发了大连地区(青铜时代石棚文化莱国人逃亡辽东)。自战国时期燕昭王在辽东设置“辽东郡”以来,一直到秦汉时期,大连地区都属辽东郡辖区。西汉时期大连地区设置“遝氏县”,三国时期又改称“东遝县”。唐朝初期,大连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的辖区。辽代时大连地区属东京辽阳府的辖区,为汉区实行汉法。大连地区在魏晋时称三山,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在清朝时因为清政府东北封禁政政策而处人烟稀少的状态,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于今大连湾北岸建海港栈桥、筑炮台、设水雷营,才成为小镇。1897年,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当时沙俄设计师揣着法国巴黎的城建图纸想在东方再造就一个以广场为主的城市,于是就来到了中国大连,给她起名“达尔尼”,意为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

1905年,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尔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

三、产业发展情况和主要企业简介

大连2011年GDP6100亿,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6690432人,人均91175元,约为13468美元,超过上海的10827美元、天津的10399美元和北京的10377美元。

(一)工业

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有许多工业企业是中国同行业的骨干企业: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大连造船厂)具有百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造船综合企业;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大连造船新厂)是中国最大

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拥有30万吨级大型船坞,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造船业的“旗舰”;大连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为30万吨;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功率内燃机制造厂家,中国使用的内燃机车50%以上出自这个厂,有些产品还远销国外;大连重工〃起重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连起重机厂是中国生产起重运输机械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厂。此外,还有大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轴、大钢等著名企业。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和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规划重点,大连正在建设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型石化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为支撑,新型材料、服装、家具、饮料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二)金融

大连金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外资银行较集中的城市之一。已有19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连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在连金融机构已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结算网络。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大豆期货市场,2004年期货成交额超过5万亿元,成交量占全国的58%。塑料期货已成为世界最大交易市场。2011年2月30日落户大连的东北亚现货商品交易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现货商品交易所,还将于大连市东港商务区建一座全国级的总部大厦。2011年,大连在金融上已经和香港、上海建立起金融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发展三地的金融中心的建设,被媒体称为“沿海金三角”。

(三)展览业

大连的展览业异军突起,成为大连的新经济增长点。星海会

展中心设施先进,1996年落成以来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和汽车、家电、家具、五金、大连国际会展中心渔业、电子通讯产品等展会300多个,累计成交额1000多亿元。仅2004年就举办大型展会56个,实现成交额285亿元,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将已投入使用。达沃斯,这一世界性盛会06年来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达沃斯夏季会议已在大连举办两届并将常驻大连。大连在建的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4.3公顷,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2010年将建成,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

(四)农业

大连自然资源丰富,素有“苹果之乡”、“水产品基地”等美誉。品质优良的苹果、黄桃、樱桃、葡萄等水果和鲜美可口的鲍鱼、对虾、海参、扇贝、螃蟹等海珍品远销海外,虾夷扇贝、海胆、刺参和裙带菜的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90%以上。农业以粮食、水产、水果生产为主实行多种经营,形成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五大优势产业。

(五)商贸

大连商业繁荣。全市商业网络发达,现代商贸业态发展迅速,国有商业、民营商业、外资商业相互促进,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连锁店等交相辉映。全市有青泥洼、天津街和西安路、长春路、和平广场等商业区,商业网点15.5万个,国际水准的大型商业设施50多个。大连商场是中国十大商场之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国有零售商业企业集团。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隆、马来西亚的百盛、瑞典宜家、法国迪卡侬等都已落户大连。开始实施电子商务、信贷消费等现代营销方式。大连正在

向现代化国际商都迈进。

在大连购物,应首先着眼于富有浓郁“大连味儿”的海鲜、水果、工艺品及服装饰品。主要特产有:海参、海带、鲍鱼、对虾、扇贝、香螺、红虾酥心糖等。

(六)港口建设

大连港水域面积34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5平方公里,保税港面积6.88平方公里,集装箱吞吐能力1600万标箱,港区铁路总长160余公里。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核心港区陆域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大港、黑嘴子、甘井子、大连湾、鲇鱼湾、大窑湾等港区。现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84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4个。辽宁省政府将在未来5年向大连港注资100亿元,并确定由大连港整合辽宁沿海的全部港口,把大连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主枢纽港。

四、旅游景点简介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6个月。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每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融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享誉海内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兴产业。

著名景点:金石滩、旅顺、冰峪沟、星海湾、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老虎滩四维影院、圣亚海洋世界、森林动物园、滨海路、女骑警、大型节庆活动、大连海鲜、大连紫檀阁、现代博物馆、自然博物馆.

我的家乡是哈尔滨,我最爱的城市也是哈尔滨。但是大连市是我很喜欢的城市,他的环境以及客观因素都是非常适合我的。我常常憧憬在那样一个魅力的城市,有我的未来,有我的事业,有我美好的回忆。

大连的战略分析

2011年 6月 10日 1 大连城市定位的历史沿革战略分析 城市定位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准的城市定位能够使城市的发展在空间上的达到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实现这个城市的最佳发展状态。大连的发展依赖于每一次准确的城市定位。 1.1国防工业城市 全国解放前夕,大连就成为我党我军重要的兵器工业基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淮海战役胜利后,总前委的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人民群众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取得的。”乃至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大连的军工企业同样为保家卫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一切都围绕着“准备打仗”的那个年代,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出于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大连在中国历史的坐标上被定格于国防工业城市。这样一个双重的城市定位,既体现了这座城市在国防上的战略地位,也反映了它在当时国家工业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台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都是诞生在这里。直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大连,不仅是国内举足轻重的重化工业基地,消费类轻型工业也同样具有一席之地。从当时颇受国人青睐的“三转一拧”,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到后来市场上紧俏的洗衣机、电视机等,大连都曾制造出来过。可以说,那时的大连无愧于“国防工业城市”的称号,也正是遵循这一科学的定位,大连这座城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1.2国际性城市 1984年,大连被确定为全国十四个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把大连这座城市推上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推上了国际社会的舞台,于是大连便有了国际性城市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还将大连冠之以北方香港、国际名城、国际商都、国际物流中心等等,从而给国际性城市的定位增添了更多的美好愿景。2002年,“大大连”的定位则反映出改革开放中的大连意欲实现更大、更强、更富、更美的强烈愿望。国际性城市标志着这座城市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1.3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出台,让在经济体制转轨

大连2020年城市规划---文本资料

大连2020年城市规划 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修编后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4105平方公里陆域被纳入城市规划区大连城市规模向北扩大了 国务院不久前已对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作出批复,原则上同意修编后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按照这个规划,全市陆域面积13538平方公里中的4105平方公里,被纳入城市规划区。 大连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城市规划区在金州以南为26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长海县、冰峪沟地区和碧流河库区等地。在城乡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山体等自然分隔,形成由中心城区、新城区、金州城区和旅顺口城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布局。我市为此将控制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的发展规模,到2020年,市内4区加上旅顺口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5万人以内,同时有序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周围各组团转移。到2010年,这5个区的实际居住人口将被控制在31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62万平方公里以内。 大连城市规划特点 大连早期采用了欧洲古典及日式建筑风格,以广场、林荫大道、放射型道路为主要特征,街巷规模较小。建国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城市功能布局进行了调整,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构成“蓝天、碧海、青山”的特色风貌和景观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城在林中”的滨海园林旅游城市。 《发展规划》在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从大连实际出发,本着科学性、超前性和导向性的

原则,重点对城市功能、发展目标、城市规划范围、城市发展方向、城镇体系、航运中心和产业基地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和调整。《发展规划》将大连的城市功能定位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我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还提出,要深入实施国际化、信息化、科教强市、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奋斗目标,2005年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奠定基础,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还对中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控制,引导中心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新市区、次中心城市疏解。规划到2020年,大连市总人口数达8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85%。发展规划中对原规划区范围内未做调整,重点调整了城区范围。将城区范围扩大到金州以南的2567平方公里用地内,比原总体规划增加了2000平方公里。通过构筑“一个中心”,建成“四个基地”,全面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两区三带”(主城区、新市区;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带、大丹高速公路经济带、长山列岛及周边的海洋经济带)的产业体系总体布局。 1.城市功能 《大连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城市功能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我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2.城镇体系布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主,合理发展卫星城,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发展群。 规划大连市将形成由一个中心城市、三个次中心城市、七个小城市、十一个重点镇、二十八个建制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网络,构成沿两条轴线(一条为渤海沿岸的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一条为黄海沿岸的大丹高速公路)呈“V”形放射状组团式空间格局。 大连中心城市按照“西拓北进”的思路,西拓至旅顺、北进至金州,构筑“两城”的空间格局,“两城”即主城区与新市区。 3.港口规划空间布局 以“一岛三湾”港口为核心,以双岛湾、长兴岛深水港为重点,以瓦房店、普兰店、旅顺港口以及庄河、长海港口为支撑,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为环绕的港口集群,发挥区域性港口的集聚优势,带动渤海、黄海港口集群参与国际港口间的竞争。 大孤山半岛、大窑湾、大连湾、鲇鱼湾即“一岛三湾”是大连港口空间布局的核心港区。 4.交通规划 规划到2020年,大连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公路网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4.1.1结构布局 在大连的早期城市规划中,结构布局采用巴洛克的手法,强化形式构图,用城市规划的物质形式来表达殖民者的统治意志和政治理想。巴洛克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法是布置放射形道路系统,连接城市的广场及其它重要节点。 1899年沙俄进行的大连规划中将大连分为三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行政区在今胜利桥以北,是沙俄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欧罗巴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铁路以南,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两个部分;中国人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 1899年大连规划对巴黎进行了借鉴,或者说是对巴黎规划进行片段式地模仿。这种借鉴并不仅限于对明星广场本身的模仿。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布局,也与巴黎改造有诸多类似之处。大连以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为城市主轴线,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核心,在从欧洲市场(今胜利广场附近)到大连港前的半圆形广场(今港湾桥广场)这一主轴线上串联四个主要广场,共同构成轴线上的空间序列。在主轴线以北,从大连站前广场放射出四条道路分别与主轴线上的四个广场相连。此外,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起点,隔海以大和尚山为对景,向东北方向规划出一条景观林荫道。 4.1.2路网组织 1899年沙俄时代大连市的总体规划,主要指的是行政区和欧罗巴区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的道路骨架形如蛛网,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心地点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广场之间,以直线干道相联系。每个中心向外辐射若干干道,有多层环形道路将辐射路相连。 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战胜占领大连,日本殖民者除了坚持完成1899年沙俄大连规划以外,还对大连进行大规模的新区规划建设。日本殖民者曾分别在1910年、1911年、1913年多次追加市区面积。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满足城市人口“急速膨胀”的实际需求,1919年开始了市区规划和地域规划的编制,与沙俄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美学秩序有所不同,日踞时期的大连规划采用了方格网规划。这种规划更易于城市土地快速开发,可以更好地帮助殖民者建立有条理的聚居区,同时也可以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此基础上,仅加入少量放射线和相对独立的广场,以部分延续东部沙俄规划区的空间特征,保持适当的呼应关系。 不同网格交界处的变化—即是城市形态上发生在突变的、可见的网格方向变化,或是城市设计中网格图形的斜向扭转。大连主城区形态独特,东西两个部分先后由俄日规划者设计,东侧为沙俄规划,采用放射同心圆的路网结构,西侧为日本规划,采用方格网结构,两部分并置,形成双心双结构,规模都较

大连城市精神

浪漫优雅豁达热情传承开拓 大连一中王富辉 城市精神实际上是这座城市“人”的精神。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人”的精神还得先看“人”所生活的环境。 大连地处辽南,依山临海,风暖天蓝,风光独好。旖旎优美的半岛小城注定让大连人那份浪漫优雅的情怀与生俱来。 这份浪漫与优雅的情怀第一个表现便是“爱美”。大连人爱美,爱穿,讲究衣着,在衣服上花多少钱都不心疼计较,所以服装生意在大连很好,大连有自己的服装节。 第二种表现是洁净。大连人似乎比其他城市人更爱干净,家里要讲究窗明几净,外面要看重卫生环境。大连的城市居住环境的整洁明丽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那些“魅力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奖都蒙了这洁净环境的惠,大连的路面真的很难找到纸屑和树叶的,大连的环卫工人有自己的奖励基金。 如果说蜿蜒有致的秀山赋予了大连人浪漫与优雅的情怀,那么辽阔激越的大海则赋予了大连人豁达热情的性格。 大连人的豁达从那一口海蛎子味的方言就能听出来:“盛碗三(酸)菜!”“败(别)泡了!”“撒么(四下观望)什么呀?”“轻点得瑟(不安分,活跃)!”…… 陌生人在大连问路,尽可放心,不用交问路费,也不会遭白眼;买东西也不会因为谈完价不买而被追出二里地;市场上白菜什么的差个毛八分的,没关系,拿走;那东西都不是一斤一斤向外卖的,都直接10块钱8斤…… 大连人的豁达与热情都带着点北方人的豪气。 大连人有自己的习俗与文化,他们在传承的同时不断进取开拓,故而他们的生活总是充实而常新的。 大连人喜欢穿,喜欢足球,喜欢象棋,喜欢广场,喜欢徒步走,喜欢大秧歌,喜欢玩滚子,文艺台的“步步为赢”就是大连市民每天守着盼着的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 大连人喜欢吃焖子,吃酸菜,吃地雷(一种咸菜),吃海鲜。大连的餐馆,没有海鲜是开不起来的。当然,其他的吃的、用的,广州的、新疆的;美国的、非洲的,大连也全有,因为豁达,所以包容,所以兼蓄,在这里,应有尽有。 大连人的开拓精神常伴着一种时尚。 大连人不骑自行车,都打的,开私家车,坐快轨,坐轻轨,坐快速公交BRT,它们基本都有自己专用通道。大连人正在努力的新目标是建成接通海峡两岸的海底隧道。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热情好客的习惯传统使得大连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勇于开拓的大连人构想了领跑国内的主题旅游,发掘与培育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大连的旅游业正魅力无限。 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了大连经济发展的高附加值,大连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软件园,汽车厂,核电站,英特尔,STX,达沃斯,……大连正在以一种永不停息的步伐向世界迈进! 浪漫优雅,豁达热情,传承开拓,这是大连人的精神,也是大连的城市精神!

关于大连市城市空间规划与开敞空间的分析研究

关于大连市城市广场绿地 与开敞空间的分析研究 城市与环境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07级王世贤 学号:20071136010019

关于大连市城市广场绿地与开敞空间的分析研究 人类所做的城市规划一方面要保障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减少城市建设及其相关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意识保护和恢复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包括规划在内的各种人工手段努力创造出更为接近自然的城市环境,以缓解过度人工化的环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城市规划的种理念需要通过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具体落实。而作为大连市的城市规划主要特色的是大连的广场,同时各大广场又连接了大连的交通网,结合教材《城市规划》第十章内容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我将结合图片对大连市的几个较有特色的广场进行简单介绍: 一、星海广场: 星海广场,10多年前这里是垃圾场,现在规划建成了大连乃至全国知名的海滨广场。它建于1997年6月30日。中心广场面积4.5万平方米,广场中心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围绕华表的的汉白玉石柱高12.34米,各自托起的是一盏宫灯。广场中心仿效北京天坛圜丘的设计,由999块四川红大理石铺成,大理石上刻着天干地支、24节气和12生肖,广场内圆直径199.9米,外圆直径239.9米,环绕广场周围的是大型音乐喷泉,从广场中央大道中心点北行500米是会展中心,南行500米是蓝色的大海,中央大道红砖铺地,两侧绿草如海。

从开敞空间的设计来讲,星海湾广场设计与建设的诸多方面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巧妙结合,是广场文化地充分发挥,它用综合的方法提高了市民的舒适程度。作为星海湾广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10年前垃圾场所改造而成的,而城市规划的第一方面正提到了这一点。另外一点,在于星海湾广场有着大片的绿地,它为市民提供休息与游览的活动空间,这里也必须提到它的功能:1、提供户外活动场所,它成了旅游者喜爱的参访目的地,是城市居民清晨锻炼身体、傍晚散步的好去处2、改善城市景观,它与不远处的贝壳博物馆互相辉映,烘托出幽邃的气氛,形成有效的视觉缓冲与隔离。3、提供心理安定剂,绿化的环境和令人心旷神怡的城市景观对缓解过度的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降低噪音。另外几点,星海湾的局部绿地对大连的整体影响不是那么重要,这里就不再提及了。而作为大连的标志,它又有着特殊的广场文化,每年一次的大连国际马拉松起点,大连啤酒节,还有08年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点,以及种种美丽的风景文化。当然,我也要提几点我的看法,现在在海边规划建设这么多高层住宅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而且也影响了广场文化的发展,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在其范围内加速发展广场文化。使其成为文化广场,而不是住宅小区里的“大花园”。 二. 友好广场: 它是圆形封闭性环岛广场。位于市中心商业娱乐区,东邻中山广场,西接胜利广场,北靠天津街商业街,它建于50年代,是为了纪念中苏友好而命名的。广场四周有许多电影院和娱乐场所及西餐厅。

大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文本预览: 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设计要求: 1、各类建筑物从道路红线退缩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性质、功能以及所处地段道路的级别确定,建筑退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规划设计条件要求,其退线距离不得小于(表1.1)所列值,并同时符合满足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城市高压线规划走廊宽度(见表1.2)日照、消防、环保、防空、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表1.1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标表 表1.2 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 2、依据建筑设计有关规定,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群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除已审定的方案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3、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如下:(1)隧道外边线外测50米;(2)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及线路轨道边线外侧30米内;(3)出入口、变电站等构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30米内。如在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内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必须征得轨道交通运营 单位的同意,并报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4、住宅项目总图涉及挡光影响的用地周边现状建筑物檐口及±0.00绝对标高需由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实测后标注于总图上,并经该勘测单位盖章确认。 5、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应按《大连开发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报批办理导则》执行(应同时满足国家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6、居住区配套公建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相关要求配置。 7、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应按《大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执行。 8、居住项目要求在用地内规划出垃圾处理点及相应场地(在总图中注明)。 9、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建筑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住宅部分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提供户型比例测算报告)。 10、总图应标注用地平衡表、经济技术指标表、建筑一览表及简要说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具体表格格式见表1.3、1.4、1.5、1.6 表1.3 用地平衡表 4.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参见表1.8 表1.4 经济技术指标表 表1.5 建筑一览表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是京津的门户,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贸易口岸,海陆空交通便利,工业部门齐全,农渔产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活跃,使这座海滨名城享有“服装城”、“足球城”和“旅游城”等诸多美誉。本文从大连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对大连市进行了调查。 一、大连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也随之对大连的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连”之名源自于1898年沙俄强行租借旅大地区之后,曾取名“达列尼”(俄文意为遥远的,其读音与“大连”谐音)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大连,于1905年2月11日起正式称为大连市。到上个世纪40年代,大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近代港口城市,人口由本世纪初的4万多增加到近70万。 1934年,大连都市规划区域方案编制完成,具体范围为:以作为城市都心的常磐桥(现青泥洼桥)为中心,以16公里为半径,其范围内的大连市、老虎滩会、岭前会、小平岛会、周水子会、革镇堡会、南关岭会、大连湾会等共一市十一会为城市规划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用地19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22万人,规划年限至1976年。这是大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很多设想具有前瞻性。不久,二战爆发,日本忙于战争,这部了规划没有得到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国的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从1957年起开始了对大连的规划建设。当时,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海港、铁路为媒介的运输业。后来的发展证明,港口仍旧是大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在当时规划中没有认识到。大连市在1990年编制了《大连市城市规划调整》,对城市性质未作调整,但提出了远景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性城市”。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规划区界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等,第一次将大连城市的概念确定下来,提出大连城市的结构是组团式结构的带状城市,并将各组团的功能明确下来,便于各城区的规划和发展。规划增加了新市区的构想,明确提出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窑湾港区,湾里、董家沟建设新市区。第一次将城市发展战略纳入规划文本中,使大连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提前实施。 二、大连市的发展现状 1、大连的交通 大连交通通信便捷,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具有较强运输能力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连港水深港阔,不冻不淤,是闻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现有泊位7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大连港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和石油转运港口,承担了中国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200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标箱。海上运输网络密集,不仅有通往上海、天津、烟台、威海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的客运航线,还有通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大连至烟台的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大大缩短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货物运输距离。大连陆路交通十分便捷。铁路与华北、东北铁路网相联;公路线四通八达,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连至丹东的高等级公路“黄海大道”、大连至旅顺的“旅顺南路”等成为活跃大连经济的交通动脉;市区内公交便利,轨道交通、无轨电车、公共汽车路线密布,并具有世界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大连空港——周水子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开通了上百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中国东北

大连轨道交通规划(附图)

一、大连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概要 大连市城轨交通规划研究始于1982年。2005年,市规划部门会同相关专业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在OD调查与综合交通规划得基础上,编制完成大连市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为262、9公里,包括总长71、3公里中心城区地铁线与总长191、6公里组团间快轨线,并预留发展线。 (一)中心城区地铁线3条,总长71、3公里,分别就是: 1号线:南关岭-河口(旅顺南路-黄浦路-中山路-富国街-西安路-华北路-促进路-山东路-南关岭),为贯穿城市南北方向得地铁线,全长27、4公里。 2号线:东海公园-辛寨子-南关岭(南关岭-后革-张前路-红旗路-黄河路-五一路-中山路-人民路-东港),为贯穿西部南北与南部东西方向得地铁线,全长35、4公里。 5号线:站北广场-虎滩新区,为贯穿城市东南部得地铁线,全长8、5公里。 (二)中心区城区快轨线3条,总长147、8公里,分别就是: 3号线:大连站-金石滩,就是连接了中心城区与金港区方向得快轨线,全长49、1公里 4号线及旅顺北线:南关岭-旅顺,就是连接了中心城区与旅顺北线方向得快轨线,全长58、4公里。 旅顺南线:由河口-旅顺开发区,全长40、3公里。 (三)其它快轨线(金州区及机场联络线)3条,全长43、8公里,分别就是: 金州东线:3号线开发区站-金州区九里,线路长14、3公里。 金州西线:地铁2号线姚家站-金州区金渤海岸,线路长19、5公里(其中新机场支线长6、5公里)。 金州机场联络线:联接金州东线、金州西线至新机场,线路长10公里。

地铁1号线:

地铁二号线沿途路线: 工程拟建地铁正线长度21、174km,其中主线长18、104km,支线长3、070km,全部为地下线路。线路与南关岭车辆段连接线长度1、551km,其中地上地下过渡段长度1、013km,高架线长度0、390km,地面线长度0、148km。 共设置车站17座(含支线车站1座),分别为:姚家、南关岭、后盐(支线)、华北路、泉水路、中华广场、千山路、松江路、东纬路、促进路、春光街、香工街、沙河口火车站、兴工街、西安路、功成街、会展中心,平均站间距离1、264km,全部为地下站。车辆段及综合基地设在南关岭。 4座换乘站个别层有双岛式设计 地铁有换乘站4座,南关岭换乘站:南关岭火车站位于华北路与东北路交口西侧,与国铁新大连站车站地铁2号线及规划4号线换乘,车站与哈大客运专线站房合建,采用地下一层双岛式站台形式。 地下一层为站台层,地上一层为综合换乘大厅,其功能一方面就是地铁客流出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铁与地铁及各地铁线之间得客流换乘。 东纬路换乘站:东纬路站换乘方案考虑本线车站为地下二层,规划4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两线车站进行十字交叉站台换乘。 西安路换乘站:车站与地铁2号线车站岛一侧十字换乘,地下一层为公共站厅层及2号线站台层(侧式),地下二层为地铁1号线站台层。 后盐换乘站:本站为双层岛式车站,与既有3号线车站形成换乘,地上为站厅层,地下为本项目支线站台层。 80公里时速全天运行16小时 列车编组采用6辆编组。根据大连市居民乘车规律,考虑到中心地区地铁线路,确定运营时间为6:00~22:00,全日运行16小时,其余时间全线停运,进行设备检修与线路维护。 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额定载客量为230~250人。全线设主变电站两座,分别位于松江路南400m山东路西侧与西南路与马栏河相交处东北角。项目共占地742亩,其中永久占地584、5亩,临时占地157、5亩;控制中心及主变电所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约为45亩。由于起终点穿越市区,拆迁主要为房屋以及道路、电力、通信线路、给排水管线等改移。工程总投资979509、8万元。

大连市区位因素分析(完整)

1、位置概况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市分为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 海县)和6个区(中山区、西岗 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 顺口区、金州区)。另外,还 有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 放先导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和花园口经济区。 2、气候条件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3、交通状况 现有海运航线108条,其中外贸航线84条,内贸航线24条,基

本覆盖全球主要航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全年航班起降10.7万架次;航线总数达到163条,其中国内航线141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2条,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8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大窑湾北岸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港城一体化建设工程有序推 进。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工 程完成围填海面积约15平 方公里。国际物流园区建设 加快,香炉礁物流园区四大 功能区划基本实现;大连港 冷链物流园完成70万平方米布局,成为中国唯一集保税港、专业冷藏船泊位、集装箱码头以及港口后方冷库群于一域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 4、2014年大连市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0亿元以上,增长6%左右,人均1876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6800亿元,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自营出口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0.8亿元,下降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0%和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10.5%;万元GDP能耗下降3.8%。虽然经济发展出现波动,但实体经济发展平稳,就业、物价始终保持稳定,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1)工业发展状况

大连市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技术规定

大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设计要求: 1、各类建筑物从道路红线退缩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性质、功能以及所处地段道路的级别确定,建筑退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规划设计条件要求,其退线距离不得小于(表1.1)所列值,并同时符合满足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城市高压线规划走廊宽度(见表1.2)日照、消防、环保、防空、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表1.1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标表 表1.2 市区35-500KV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 2、依据建筑设计有关规定,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 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群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除已审定的方案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 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3、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如下:(1)隧道外边线外测50 米;(2)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及线路轨道边线外侧30 米内;(3)出 入口、变电站等构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30 米内。如在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内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必须征得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同意,并报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4、住宅项目总图涉及挡光影响的用地周边现状建筑物檐口及± 0.00 绝对标高需由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实测后标注于总图上,并经该勘测单位盖章确认。 5、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应按《大连开发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报批办理导则》执行(应同时满足国家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6、居住区配套公建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相关要求配置。 7、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应按《大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执行。 8、居住项目要求在用地内规划出垃圾处理点及相应场地(在总图中注明)。 9、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 平 方米以下住房建筑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住宅部分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提供户型比例测算报告)。 10、总图应标注用地平衡表、经济技术指标表、建筑一览表及简要说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具体表格格式见表1.3、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论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论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摘要:城市文脉是城市建筑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时空关联。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探讨重塑城市文脉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文脉;要素。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文脉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当下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中,我们越发地感觉到各个城市正在朝着“千城一面”的模式演化,已经很难叫人清楚地辨认城市之间的差别。只有那些隐藏在重叠大厦间的老街区和标志性建筑物,才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古老历史,才显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其中,标志性的建筑物往往是一些纪念性质的雕塑、体量相对单一的桥梁、亭台水榭,这类建筑物由于使用功能存在而被人们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且在长时间内会继续保持其生命力; 而古老的街区在城市建设发展当先的前提下,就面临着改造甚至消失的危险,尤其是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历史老街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商业聚集力,更是被诸多外来投资商看作是积累财富的宝地。但是,每个有生命力的城市无不是建立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的,正因为不同的历史,才造就了每个城市不同的格局,正如胡同文化之于北京,弄堂文化之于上海,古都文化之于南京。如何保持和继承城市建筑的原有传统,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正日益引起建筑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城市文脉的角度入手,分析形成城市特色的各种要素。 1城市文脉构成要素 1.1城市的自然环境 城市的地形、地貌和山水等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表现在,它与城市其它要素共同作用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城市会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同时各地的建筑形式、材料、色彩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可以令山水名胜与城市共同构成优美的外部形象特征。如名城常熟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作为自然环境的水系在城市的景观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苏州的水巷、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北海、中南海、都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环境相同,城市的特色就是通过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有机结合共同体现出来的。 1.2 城市的空间结构

大连市规划17号令

觅法首页> 法律法规> 地方法规> 辽宁省> 大连市人民政府 【法规名称】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 【颁布部门】大连市人民政府【法规文号】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颁布日期】2002-04-03 【实施日期】2002-06-01 【是否有效】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批准部门】【批准日期】 【失效日期】 【全文】 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物间距规划设计 第三章挡日照的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业经2002年3月25日大连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永金 二○○二年四月三日 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经济、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保护居民基本的生活环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大连市城市内从事建筑物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及县(市)、旅顺口区、金州区的规划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辖区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审定、处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 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间距符合本规定,但小于建筑防火间距及卫生间距时,须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筑物间距规划设计

第五条 沿城市主、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30米)新建的多层和点式高层建筑,不考虑其对道路另一侧原有建筑的挡日照影响。 第六条 位于市级公共中心和副中心区以及县(市)、区级公共中心区内住宅的卧室和起居室的主要采光窗,在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第七条 新建多层建筑,除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情形以外,按下列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控制建筑物间距: (一)对原有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卧室,中小学教室,医院医疗病房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7; (二)对原有住宅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 (三)新建多层建筑的山墙面对原有建筑物长边时,山墙宽度小于或等于12.5米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0。山墙的宽度大于12.5米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 第八条 新建高层建筑,除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情形以外,按下列条件控制建筑物间距: (一)对原有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卧室,中小学教室,医院医疗病房主要采光窗,在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得小于3小时; (二)新建点式高层建筑与原有住宅的距离不得小于40米。 第三章挡日照的处理 第九条

大连文化

大连文化 大连概况: 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 大连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开发了大连,1899年开始称大连。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对大连地区进行了侵扰。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大连在近代史上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劫,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 大连环境绝佳,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大连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夏季达沃斯的常驻举办城市,拥有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2014年6月,中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正式设立。 大连文化特点:(闯关东、日俄文化、地域文化) 一、闯关东 如果说清政府于19世纪开埠造就了当时的移民城市上海,改革开放造就了移民城市深圳,闯关东造就代表的移民城市则是大连。 大连在闯关东浪潮中拥有其特殊性: 1.人口组成得到极大的改变,其程度在东北的各城市中是数一数二的。闯关东之前,大连人口仅20万人左右,而闯关东之后,大连人口增加了几倍。 2.山东后裔的比例很高,这一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的东北城市,截止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山东人后裔的比例约占大连总人口的60%左右。 3.大连是在闯关东之后,唯一的一个被改变了口音的城市,大连话又称为胶辽官话,或者莱语。这是因为大量的烟台、威海移民进入大连,以聚集地的形式

大连城市规划

城市建筑景观——结课论文(1) 题目:“人性化’’场所-解析大连城市道路景观 专业:建筑学硕士 学号:1121051038 姓名:孟宪伟

摘要:从大连市特定的文脉结构切入,从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交通、用地规划协调发展;凸显自然景观、体现文化传承;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连城 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最后指出,城市道路景观不应仅限于纯物质景观的秩序美,而是要形成能包容城市流动人群相关活动的、符合人们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人性化” 场所。 关键词:“人性化”场所城市道路景观大连 城市道路景观,从城市建筑学的理论范畴来讲,是指城市道路空间中被人们感知的道路本体、沿街建筑、街道家具、绿化、标识、广告等视觉形态物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人类的行动、感知能力往往通过某些方式影响或作用于物质化的客体景观,与人类关联的城市道路景观所包含的意义远不止于客体的外在表象,还与地域、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存在着内在联系,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记录。因此,广义的城市道路景观概念不但包含狭义的“景”,还包含人的感知结果“观”以及人在景中实现“观”的过程——社会生活,涵盖了城市道路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形态以及它们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坐落在辽东半岛南端的海滨城市——大连,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开放色彩的城市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在“城市经营”的理念下,大连的“城市文化”作为资本参与运作,近年来,大连市进行了城市道路景观环境的综合整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景观建设以“人性化”为目的,整合各景观要素,赋予景观场所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表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媒介,使人们能从体验的综合景观中识别并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获得归属感。 1特定的文脉结构 吴良镛院士指出,从人居环境到自然环境,都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城市环境而言,文脉结构不仅是指历时性的纵向承传关系,也指共时性的横向环境联系。城市文脉结构包括基地、周围环境、古迹维护、生态景观等多重元素。”简言之,文脉是指能对景观施加影响的任何外部条件。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道路景观的形成受城市特定的文脉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大连的城市处于丘陵地带,仅市区内的丘陵地约占1/2,海拔多在200~500m之间,相对高度在50~200m之间,按我国地形分类,属“低丘陵”地带,自然起伏的地形是塑造大连城市道路景观特色的最有利因素。大连的青山碧海也为城市道路景观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市固有的自然文脉在城市道路景观的塑造上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限定。这种限定永远存在.如果合理利用,限定会使存在变成永远,赋予城市道路景观一个极为特殊的识别性。大连是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城市,经历了4个不同时期:1898年~1905年帝俄租界时期;近代城市1905年~1945年日帝侵占时期;1945年~1954年中苏共管时期;1954年以后新中国时期。沙俄统治时期,沙俄工程师克拉尔和萨哈罗主持的大连市城市规划在风格上搬用了欧洲的“广场和放射形道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