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 绪论+疾病概论 知识点

病理生理学 绪论+疾病概论 知识点

病理生理学 绪论+疾病概论 知识点
病理生理学 绪论+疾病概论 知识点

绪论

病理生理学包括疾病概论、病理过程和系统病理生理学。

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疾病概论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由于自稳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称之为疾病。

病因学: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致病因素: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特征性改变的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

致病因素的常见病因:

1.生物性因素:

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寄生虫

感染性疾病

侵入的门户和定位:如肝炎病毒,新冠肺炎病毒

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与病原体致病力强弱、侵入宿主的数量、侵袭力、毒力等有关,与宿主的抵抗能力有关

可以变异

2.理化性因素+环境因素

3.营养性因素

4.遗传性因素:

基因突变—>分子病例如:血友病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例如:两性畸形

遗传易感性—>多基因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糖尿病

5.先天性因素:

妊娠期用反应停。

6.免疫性因素: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青霉素过敏)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免疫缺陷病(AIDS)

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影响(促进/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比如机体抵抗力、营养状态、年龄、性别等。

疾病的诱因:加速,促进(如慢性肝炎,慢性心衰时应注意控制诱因,避免病情加重)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疾病的一变规律:

自稳调节机制紊乱(内环境失衡,例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

损伤与抗损伤(两者同时存在,决定着疾病的转归。)

因果交替

局部和整体(尿毒症可能会引起肾性骨病)

疾病的基本机制:

神经机制:流行性乙型脑炎,肝功能障碍,有机磷中毒,高血压等

体液机制:高血压

细胞机制:直接破坏;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细胞器功能障碍(线粒体)。例如肝炎,疟疾,汞中毒

分子机制:分子病——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例如酶缺陷、血浆蛋白异常、受体病、膜转运障碍

基因病——由基因突变、缺失、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疾病的结果:死亡和康复。取决于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对比。

传统死亡观:

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濒死期、临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

现代死亡观:

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大脑半球、间脑、脑干)机能不可逆的永久性的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为首要标志

2.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3.瞳孔散大或固定

4.颅神经反射消失

5.脑电波消失

6.脑血流停止(血管造影)

病理学绪论

绪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病理学是: A.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研究疾病的发病学 D.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2.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活组织检查 B.尸体解剖检查 C.细胞学检查 D.动物实验 3.下列哪种不属于活检范围: A.内窥镜钳取组织检查 B.局部组织切除检查 C.痰液涂片检查 D.肿块摘除检查 4.着重形态、结构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是: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人体解剖学 D.人体生理学 5.着重机能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是: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人体解剖学 D.人体生理学 6.下列哪种不属于病理过程:

A.发热 B.水肿 C.缺氧 D.肺炎 7.以下哪种属于病理过程: A.肺炎 B.肝炎 C.肾炎 D.炎症 (二)多项选择题: 1.临床上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有:A.活组织检查 B.尸体解剖 C.细胞学检查 D.动物实验 2.下列哪些属于病理过程: A.水肿 B.发热 C.炎症 D.缺氧 3.属于活检的范围是: A.痰液抹片 B.子宫颈刮取物涂片 C.手术切取病变组织 D.内窥镜钳取病变组织 4.属于细胞学检查的范围是: A.痰液抹片 B.子宫颈刮取物涂片 C.手术切取病变组织

D.内窥镜钳取病变组织 5.下列哪种属于细胞学检查的范围: A.胸水和腹水 B.切取的组织 C.宫颈刮取物 D.痰液抹片 6.病理学的检查方法有: A.尸体解剖 B.活组织检查 C.动物实验 D.脱落细胞学检查 二、填空题: 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规律的科学。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等。 3.病理学根据研究的方向分为;两门学科。 4.侧重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是。 5.侧重机能代谢方面的研究是。 三、名词解释: 1.病理解剖学: 2.病理生理学: 3.活组织检查: 4.尸体解剖: 5.细胞学检查: 6.免疫组化: 四、问答题: 1.什么叫尸体解剖? 2.什么叫活组织检查? 3.什么叫病理学?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研究生总学时数:36学时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 2.掌握受体异常的信号转导异常; 3.熟悉G蛋白异常在疾病中作用; 4.熟悉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节;通过G蛋白调节;通过可逆磷酸化调节)信号对靶蛋白的调节。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cAMP-PKA通路;通过抑制型G蛋白(Gi),抑制AC活性,导致cAMP水平降低,导致与Gs相反的效应通过Gq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DAG和IP3;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MAPK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通路离子通道途径) 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 受体数量的调节受体亲和力的调节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一、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改变;信号转导蛋白功能改变—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抵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 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改变,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改变。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2.高血压心肌肥厚(激活PLC-PKC通路;激活MAPK家族的信号通路;使细胞内Na+、Ca等阳离子浓度增高)。 3.炎症(导致炎细胞激活和放大的信号转道通路:LPS受体介导的激活炎细胞的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NF-KB;激活多种磷脂酶信号转导通路;激活MAPK 家族成员;TNFα受体和IL-1受体介导的炎细胞的信号转导。参与炎症反应的粘附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信号转导与炎症的调控:抗炎因子的作用;受体水平的抑制物;糖皮质激素(GC)的抗炎作用)。 4.其他疾病。 第二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2.熟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机制和调控; 4.熟悉细胞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与调控 1.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 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 答案 ]D 2.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 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A 3.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B 4. 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 答案 ] E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发热 B. 水肿 C. 缺氧 D. 心力衰竭 E. 代谢性酸中毒 [ 答案 ]D 6. 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 .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 . 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 . 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 D . 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答案]A 7.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 . 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 .疾病 D .动物实验 E . 发病条件 [ 答案 ]D B型题 A. 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 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 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 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E. 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8.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9.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10. 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 答案 ]8D 9B 10C C型题 A. 呼吸功能衰竭 B.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 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12. 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 答案 ]11B 12A 二、填空题 1. 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 _________ 。 [ 答案 ] 概论 2. 基本病理过程,又称________ 。 [ 答案 ] 典型病理过程 3.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_________ 。 [ 答案 ] 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4. 病理生理学是着重从________ 和________ 角度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科学。 [ 答案 ] 功能代谢 5. 疾病概论主要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 两部分。 [ 答案 ] 病因学发病学 6.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 ___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的变化。 [ 答案 ] 功能代谢结构

病生教学大纲

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 1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 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学科性质。 3掌握健康、疾病、原因、条件、死亡、脑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等概念及相应的英语词汇; 4熟悉病因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制,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何为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有哪些? 2.疾病、健康和亚健康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3.何为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有哪些?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仅供参考) 1、掌握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及英文,2种脱水的病因, 机制, 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水中毒、盐中毒的概念及原因、机制, 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分类,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正常钾的代谢过程。 3、了解正常水钠代谢,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防治原则,等渗性脱水,常见几种类型水肿,水肿的治疗原则。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 重点和难点: 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概念,2种脱水的病因, 机制, 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仅供参考) 1. 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 SB和AB, BE, AG等指标的含义、正常值、相互2. 掌握血液pH值, PaCO 2 之间的关系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意义。 3. 掌握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和机制。 4. 掌握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以及 如何运用四种代偿公式对双重酸碱平衡紊乱做出正确判断。 5. 熟悉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和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与分析判断方法。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Chap0: 绪论 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D A. 病理反应 B. 病理表现 C. 病理障碍 D. 病理过程 E. 病理状态2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E A. 临床观察 B. 形态学观察 C.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D.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E. 动物实验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C A.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B.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C.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 A. 动物实验研究 B. 推理判断 C. 临床实验研究 D. 流行病学调查 E. 临床观察病人5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D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6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E A. 细胞病理学 B. 器官病理学 C. 医学生理学 D. 疾病病理学 E. 实验病理学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C A. 诊断疾病 B. 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C. 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D.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过程 E. 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 8病理生理学是E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C.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D.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E.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9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E A. 19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 C. 20世纪中叶 D. 20世纪前叶 E. 19世纪后叶10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 流行病学调查D.推理判断 B. 动物实验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 实验。 4. 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 病理状态D.病理障碍 B. 病理过程E.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A. 器官病理学D.疾病病理学 B. 细胞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 C. 实验病理学 [答案]C [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 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A. 19世纪前叶D.20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E.20世纪中叶 C. 19世纪后叶 [答案]C [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 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 A. 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E.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答案]D [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8. 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国家是 A. 中国D.美国 B. 德国E.俄国 C. 东欧 [答案]E [题解]同第6题题解。 9.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 诊断疾病D.研究疾病的归转 B. 研究疾病的表现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 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绪论与疾病概论

第一章绪论 二、是非题 1 病理生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同,但研究对象不同。× 2 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机能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制。√ 3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手段是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 三、单选题(A 型题) 1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D A 某种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B 几种疾病的某些共同的症状和体征 C 二种以上疾病所共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D 二种以上疾病所共有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E 各种临床综合征 2 病理生理学是:D A 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 B 研究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C 研究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D 从机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科学 E 研究疾病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科学 3 病理生理学任务是:C A 研究疾病早期的代偿调节机制 B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C 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 D 鉴别疾病的类型 E 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变化 4 下述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 A 肺炎 B 休克 C 缺氧 D 发热 E 水肿 5 病理生理学的最主要研究方法是:B A 临床疗效观察 B 动物实验研究 C 病史分析 D 病例讨论 E 病因调查研究 四、多选题(X 型题) 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ABC A.缺氧、水肿、水盐代谢紊乱 B.酸中毒、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 C.休克、DIC、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异常 D.肾衰、心衰、呼衰、肝衰 E.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细胞调亡异常 2、病理生理学是一门ACD A联系临床与基础的“桥梁”学科B内科的总论C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 D与多个学科相关的边缘性学科E“内外妇儿”四门临床课程的总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二、是非题 1 同一病理过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病可以包含几种病理过程。√ 2 判定机体死亡的标志是呼吸和心跳完全停止。× 3 化学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往往具有器官系统选择性。√ 4 致病的先天性因素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 5 健康和体格健全不是同义词。√ 三、单选题(A 型题) 1 疾病的概念是指C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34 学分: 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 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 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外科学总论 1、绪论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现代外科学的内容;外科学范畴的相对性。 【熟悉】欧美外科学发展的简史;传统医学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机制并结合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及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规律以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但是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情况,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和应用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教学计划,病理生理学教学共安排87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8学时,实验课为29学时,主要以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口腔医学等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 第一章绪论 目的: 1.掌握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3.了解病理生理学进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应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再通过科学思维运到患病 的机体,从而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其性质为一门与基础医 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 2.病理生理学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动物实验或复制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其基本研究方法, 从群体和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研究结果, 为探讨疾病的病因,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3.病理生理学作为一独立新兴学科,随着整个医学实践的需要逐渐发展的,目前已由中国科协批准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协会。病生 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 1.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熟悉疾病和健康的概念 4.了解疾病经过、转归和机体的衰老 主要内容:

病理生理学理论纲要-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一、健康健康(Health)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二、疾病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Homeostasis)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三、亚健康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 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亚健康的表现形式:疲乏无力,精神不 振;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社会性表现为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 第二节病因学 病因学(ete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cause),又可称为致病因素。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因此也可以说, 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决定了疾病的特异性。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 生物性因素(二) 理化性因素 (三) 营养性因素(四) 遗传性因素 (五) 先天性因素(六) 免疫因素 (七)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包括: 易感因素:体内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诱发因素:体外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改变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因的致病力,它们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也不总是引起疾病的必须因素,但是它们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病因作用的后果。 第三节发病学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分配:计划学时 54;理论课学时 54 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 6 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 2004 年 5 月 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 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 100% 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 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8 年《新编病理生理学》(第 1 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9 年 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 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 1 学时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 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 ( 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什么是病理过程 2.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病理生理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等【课程代码】11100224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一、课程简介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任务是从功能与代谢变化来探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发病规律和基本病理机制,科学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医学生通过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掌握疾病时功能代谢变化的共同规律,为临床医学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疾病防治开辟新思路和新方向。 教材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金惠铭教授和王建枝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任务、地位与内容。了解主要研究方法及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 第二章疾病概论 掌握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疾病原因的两个特征:依赖性及决定疾

病的特异性。 熟悉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规律(或辩证关系)指导后续的学习内容。熟悉疾病发生的神经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的概念(或含义)。 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死亡的标志及概念,了解判断死亡的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了解水、钠的正常代谢及调节。掌握各种水钠代谢障碍的概念。 熟悉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及各种水钠代谢障碍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低钠血症—着重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等容量性低钠血症—ADH分泌异常综合症;高钠血症—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低钠血症—水中毒。 熟悉各类脱水的病因,掌握对机体的影响;掌握体液变动规律,注意脱水的主要部位,尤其是低渗性脱水易发生循环衰竭和发生细胞水肿的原因。了解各类脱水的防治原则。 熟悉水中毒的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体液变动中注意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均下降,液体量均增加,引起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细胞水肿。了解轻症或慢性水中毒与重症或急性水中毒的不同临床表现,颅内压升高和脑疝的危险,了解水中毒的防治原则。 熟悉ADH分泌异常综合症的病因,体液量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对机体影响的特点。 掌握水肿的概念,了解水肿的分类。 掌握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即组织间液生成大于回流:与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和淋巴回流障碍有关;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即体内钠水潴留: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有关。熟悉与组织间液生成增多相关因素有关的病因,熟悉造成钠水潴留的各项因素的主要原因。 熟悉水肿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正常钾代谢的特点和生理功能,熟悉血钾浓度与体钾含量关系;掌握低、高钾血症的概念,低、高钾血症原因和低、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对神经、肌肉组织,对心血管系统,对肾脏及反常性酸性

病理生理学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主要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 正常人体患病人体疾病诊治形态结构解剖、组织病理解剖学功能代谢 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学临床各科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 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 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 肺原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 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health)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 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 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 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 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 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2.理化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噪声等 ★化学性因素:无机及有机物、动植物毒性物质 3.营养性因素指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4.遗传性因素因遗传物质改变引起 ◆基因突变:主要是由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所引起 ◆染色体的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总数或结构的改变 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 5. 先天性因素指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6.免疫性因素 ★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指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7.其他因素:主要指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三) 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1.概念: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2.条件在疾病中的作用: ①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因素; ②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通过增强或削弱病因的致病力或增强或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的概念: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发病学(pathogenesis)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 前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

病理生理学总结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 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 体征。 三、亚健康(Subhealth)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 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 状态或“第三状态” 病因学(Etiology)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2.物化因素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Pathogenesis)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 疾病转归 (一)康复(rehabilitation)(二)死亡(Death)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brain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 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 二、体液渗透压 l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 三、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正常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正常血清钾浓度:3.5~5.5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四、.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 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 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_202005031616532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 第1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牛、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病理过程。是指在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例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等。一个基本病理过程可存在于许多疾病过程中,一个疾病过程中又可以先后或同时出现多个基本病理过程。 (3)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衰竭和脑功能不全等。 3、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⑴动物实验(最主要野修耳.左老個Z ⑵临床观察 (3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4)循证医学 1、健康与疾病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第2章疾病概论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有学者称为诱发病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引起疾病发生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体内外因素。 (1)病因分类: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2)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3)原因与条件的关系: ①可以相互转化; ②原因是必有且特有的,条件是非必有但是有影响; ③有病因存在不一定发病,并不是任何疾病需要原因和条件同时存在(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条件即可引起机体的创伤、中毒等)。 3、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_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学科。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3)应尽量支持和加强抗损伤反应,减轻和消除损伤反应,并注意避免抗损伤反应过度所造成的损伤,以使病情稳定或好转。 4、转归: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 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5、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1)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前三条是必要的,后三条有一条即可判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