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读王德清之《中外管理思想史》

浅读王德清之《中外管理思想史》

浅读王德清之《中外管理思想史》
浅读王德清之《中外管理思想史》

浅读王德清之《中外管理思想史》

作者简介

王德清,教授,男,1950年8月出生。1963年至1966年在四川德阳第二中学读书,1968年至1969年在德阳寿丰小学教书,1970年至1973年在德阳孝泉师范学校读书,1973年至1978年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西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教研室主任,全国教育管理学会会员,全国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民盟西南大学副主委。

目前主要从事管理学原理、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少数民族教育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较多,近年来独立撰写、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6部,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及论文200余万字。承担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近10项,现正主持着一项国家级和两项部省级科研课题。获5项。

主要著作有:

《中外管理思想史》专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管理心理学》专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企业管理学》专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专著主编华夏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学校管理学》教材独立撰写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战略意义及政策保障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现代管理学原理》专著独立撰写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实用学校管理学》教材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学校管理原理》专著独立撰写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教育社会学》专著第二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一、本书内容概要

本书以历史进程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梳理了中外古今管理活动、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线条,展示了人类自国家产生之后从事管理活动及形成管理思想的壮观历程,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秦汉至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当代管理思想、中外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和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20世纪中下叶,Management管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从西方世界传到了中国,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出现了“欧美中心论”。其实,中国早在夏朝就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管子》则是世界上较早的一部以国家宏观管理为主要特色的管理理论著作。作为中国古代军事管理理论代表作的《孙子兵法》也早已被无数企业家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之中。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有关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学说和主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管理型”文化。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先秦时期,秦汉至宋元时期及明清时期三个阶段。

1) 先秦时期

东周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时期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产生及萌芽阶段。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诸如《周易》、《尚书》、《诗经》等书里,我们还只能整理出我国有成文史以来流传与阶级社会初期的一些基本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发展到春秋战国至秦王朝建立之初这个阶段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促使各学派阐述各自不同的治国、治家、修身、养性的主张,如儒墨道法、兵农名杂,还有纵横家、阴阳家等。这些学派对中国后世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秦汉至宋元时期

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到了汉朝,中国的管理思想已经慢慢开始制度化。经过南北朝到唐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到达了盛世,国家体制及各种管理制度趋于定型。在宋元两朝的400年间,统治者管理思想立足于维持国家统一。在管理思想上表现为:一方面讲集中,求统一,力求实现“协和万邦”、“四夷宾服”、“仁政王道”的理想,管理活动大多是围绕着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3) 明清两代

尽管这两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鼎盛时期,从明代中叶开始在封建经济机体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从统治者的管理思想来看,并无在重大的创见面世。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进入了衰落阶段。

三、“以人为贵”的儒家管理思想

正如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所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周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力治者也。”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之中。虽然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各自不同,但从根本上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出一套治国安邦的万全之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兼容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人本观。这种“人本观”带有鲜明的“人学”色彩,与现代管理理念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潮有着十分相似的趋同性。儒家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于管理系统的中心地位。也就是说,管理是一个“修己安人”的过程,一切管理都以“修己”作为起点,达到“安人”的目标。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最高纲领,也是这种人本观的理论基础。中国的统治者很早就悟到“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论语·尧曰》),孔子主张富民、教民(见《论语·子路》),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孟子·尽心下》)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民为邦本”、“使民以时”、”民贵君轻”等民本主义形成了中国管理的重要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管理国家的准则。

儒家管理思想不仅发现了“人”,而且揭示了人的普遍性质——仁,注重人的价值。“仁”是儒学的精粹所在,它是一种社会管理伦理学说,这要比西方的思想早2300多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首。因此有“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的说法。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用仁义去管理经济,用仁政来发展管理,而开拓管理旨在富乐民生,仁者无敌基于管理成功。用仁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人类之爱的管理思想。他用爱人观念加强血缘联系,消除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中庸也属于仁爱的管理思想的一种表现。它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推行“仁”的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王朝能够统治异常持久的重要原因。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子的管理思想核心是“仁政”,“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仁政”是孟子从管理伦理层面探讨安人的社会管理问题时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他的管理思想中包含着较丰富的社会分工成分。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劳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行政管理体系,由此就确立了一批专门从事行政管理的管理者—官吏。他主张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和关心被管理者的利益,管理者应“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和“与民同乐”。这是一种人伦观与管理观有机结合的管理思想,它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孔子有关安人的社会管理、管理的方法和民生的管理等思想。

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

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一方面,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一直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随着封建主义制度的消亡,带着深刻封建烙印的儒家管理思想也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慧眼,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儒家思想的基本观念,确有其不容置疑的成就和价值。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对历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是要应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本身既有的各种资源,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儒家的人性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道德性,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一整套的人才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的和“刚柔相济”、“宽严结合”的领导原则指导原则,以“阴阳互补”的方法论为指导,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儒家的核心理念,诸如仁爱、人本、和谐、太和、中庸、诚信等等与当代某些科学管理思想十分相近。同时,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能割裂传统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活动也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适应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都必须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由此可见,有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将儒家管理思想很好地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从小受到家庭儒家思想熏陶的李嘉诚,他把“仁爱”二字作为他的治企之本,“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人是企业系统构成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而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确立人本管理理念。企业要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人特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强调重视员工的自身价值并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群体价值。企业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善于选择贤才,

通过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锻炼员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儒家倡导“为政以德”。作为一名现代企业管理者,李嘉诚讲求道德形象,而不是以权力压人。李嘉诚说,企业管理中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基本原则,那便是要让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让他们喜欢你。你对人好,人家便会对你好;做起事来心悦诚服,工作自然卖力。西方管理者认为,经营不景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裁员的方法压缩成本。儒家思想则倡导有难同当,倡导集体责任感。李嘉诚认为,商人追求利润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到唯利是图的地步,不能缺乏必要的道义、同情。正是这种“人性化的理念”使李嘉诚族下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都能安心愉快地工作,极少跳槽。其实,不裁员,也是竞争力,也是凝聚力,也是发展力。李嘉诚“以人为本”的中国式管理魅力使他的企业在当今人才竞争中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吸收儒家思想的“中国式管理”对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绩效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儒家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上的延绵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它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之中,长期传承在社会生活中。它之所以生生不息,推动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以展,是因为它是优秀的;它之所以有阻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而受到挞伐,是因为它有不可忽视的糟粕。只有本着毛泽东所倡导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批判地继承儒家的管理思想中带有普遍性、一般规律性的核心价值,才能形成有利于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文化,促进中国现代社会的管理进步。

五、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便有了管理活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所以,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因地而异、异时而异。任何管理理论、管理思想都是变化发展的。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管理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不同时代的管理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历史继承性。“实践出真知,历史出理论”。我们现在学习管理思想史就是要在立足于民族本位、时代本位的基础上,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所谓:向历史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从古人和外民族

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把外国管理文化本土化,把本国管理文化现代化。因此,学习中外管理思想史,把握管理思想演变的规律和发展方向,是学习本书的意义所在。如埃及谚语所说,“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

读王立群《历史从未走远》有感,读史的意义

读王立群《历史从未走远》有感,读史的意 义 导读:本文是关于读王立群《历史从未走远》有感,读史的意义,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史的意义 ——读王立群《历史从未走远》有感 原创:王端 初次拜读王立群先生的大作,大概是十年前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刚刚兴起的那阵儿吧。如果没记错的话,所读的王老的第一本书当是他在《百家讲坛》的扛鼎之作——品读《史记》系列中的品读汉武帝。 相比于有些玩世不恭的易中天和有故作深沉之嫌的于丹,在当年那批"爆红"的"学术明星"中,朴实谦逊的王立群先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位。那时正在上高中的我,可以说正是通过王老的品读史记系列丛书,才终于逃出了历史教科书的桎梏和各种小说演义的忽悠,初次窥见了真正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 光阴似箭,作为日前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点评嘉宾,王老在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又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恰巧,我在某日闲逛书店时突然发现了一本王老的新作——《历史从未走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 说是新作,其实也是旧文。本书正是王老在2006年担任《百家讲坛》主讲以来,将十年间重读《史记》《宋史》的八十余篇读

史心得汇编而成的一部读史札记。在本书中,王老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他朴实平易,而又不乏独到见解的讲史风格,他用浅近的白话将史书上文言记载的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故事活灵活现的重现在我等后学末进面前,最后再来上一两句轻松诙谐却又一语中的的评述,让我等读者在将历史故事一目了然的同时,也留有深思的余韵。 作为一个三脚猫的历史爱好者,我也曾不知多少次思考过我们今人再去品读历史,学习历史的意义。 记得在很多年前,大概是中学时当历史课代表那阵儿吧。那时觉得了解历史,说起哪个朝代,哪个人物总是自己知道的,仿佛是件很牛逼的事情:譬如倒背如流地跟好友们说着刘玄德的五虎上将的时候,譬如洋洋得意地告知小伙伴们梁山好汉第一百零八位乃是金毛犬段景柱的时候……如果每次历史考试还总是名列前茅的话,更觉得是一件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 后来,读书稍多一点了,我开始渐渐发现真正的历史和教科书上所讲的以及故事书上所说的原来并不一样。那时,探寻历史的真相,由其是机缘巧合之下读到一些被当局刻意隐瞒的真相的时候仿佛如获至宝一般。于是,满足人类发自本能的偷窥欲又成了我不断阅读和了解历史新的动力。譬如看到陈独秀曾经竟然因为嫖妓被北大开除过,得知原来抗日战争期间我D不过是在"七分发展,两分应付,一分抗日"的时候,便好似得窥贵妃出浴的那般满足和窃喜。 再后来,终于开始渐渐发现,原来历史上各个时代所发生的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1000字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和鸟兽虫鱼说话的人——《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1000字:一看书名,我以为是与《指环王》同类的魔幻小说,最近太累,周末读一本魔幻小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打开书的扉页,看到一个标题“和鸟兽虫鱼说话的人“,作者劳伦斯,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方始明了原来是一本科普书。此书名来源于一个传说,无所不能的所罗门王凭借一只戒指能够与鸟兽沟通,却无意间听到一只夜莺说王的妃子爱上了别人,孤傲的王一怒之下,毁掉了稀世的指环,(王者一怒是否灾难降临?)其实不然,王自欺的选择了耳不听心不烦的生活。从此,再也无人能读懂动物的心思,人类就完全主宰自居的活着了。 所以我想作者以《所罗门王的指环》命名这本书,是想告诉读者,他可以与动物交流,但是却不需要任何的魔法。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动物沟通。 书中记录了作者观察各种动物的经历,比如昆虫,鸟类,鱼,猴子,作为博物学家,他观察动物的视角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作者能够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他养的鸟是自由的野生的鸟类,可以在他们家的房间里到处飞行,猴子也是自由出入房间,孩子小的时候,怕危险的动物伤到小孩,把小孩放在笼子里。作者的父母,妻子,能够认同他把各种动物带回家,并且自由放养,很是令我佩服。需要忍受动物

的粪便与各种破坏,毫无疑问需要足够强大的耐心! 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西方教育中平等的理念,对孩子的尊重,使得孩子对自然界的尊重,进而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惯,即使从事研究也是在不破坏动物本身生活习惯的前提下,来观察研究动物的自然生活状态。读后感·其中有一段关于养鱼的描述,印象颇深,在玻璃缸底部铺上干净的沙子,然后在里面种上几株普通水草。小心地倒进去几升自来水,然后把整个鱼缸放到向阳的窗台上。等水变清澈了,水草也开始生长,就放进去几条小鱼。还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带上一个大罐头瓶和一张小网,到附近的池塘去,拿着网在池水深处来回捞几次,你就会得到大量的趣味生物了。一个鱼缸就可以营造出一个世界,坐在鱼缸边,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无论对孩子对成人都是从大自然中学习的过程吧。 读完这本书,不禁想起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与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昆虫记》主要记录描述了各种小昆虫,这本《所罗门王的指环》描写的范围更丰富了,大自然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很多知识。只是我们现在把知识都局限在书本中了,包括我们的生活也离自然越来越远,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中,把自己与自然隔离开了。 文明与进步的同时,最原始的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本关于自然界的科普书值得孩子读一读。作者:随遇而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王旦荐官阅读答案

篇一:王旦荐官阅读答案 篇二:王旦荐官阅读答案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数月,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帝尝示二府《喜雨诗》,旦袖归曰:上诗有一字误写,莫进入改却否?王钦若曰:此亦无害。而密奏之。帝愠,谓旦曰:昨日诗有误字,何不来奏?旦曰:臣得诗未闲再阅,有失上陈。惶惧再拜谢,诸臣皆拜,独枢密马知节(1)不拜,具以实奏。且曰:王旦略(2)不辩,真宰相器也。帝顾旦而笑焉。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宜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拜枢密史,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使任,岂可求哉?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寇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真贤能,无如呆(3)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遂不问。《宋史王旦传》 [注](1)知节:官职名称。(2)略:隐瞒。(3)呆( i):痴愚。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除寇准武胜军节度使除:解除b、甚得许大度量许:这样、如此c、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诏格:公文格式d、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谢:感谢2、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旦真宰相器也的一组是[ ]①而密奏之②惶惧再拜谢③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④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⑤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⑥将相使任,岂可求哉?吾不受私请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的《喜雨诗》误写了一个字,王旦事后对王钦若谈起此事,其意希望有人进宫请皇上改过来,王钦若阳一套阴一套,把这事歪曲密报皇上,使皇上对王旦很恼火。b、寇准多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坏话,王旦很宽厚,他一方面反躬自责,一方面又极推祟寇准,认为寇准这么做是为人忠直。c、寇准私下里托人请王旦为他在皇上面前说话,让他当宰相。王旦断然拒绝了他,寇准内心怨恨,后来了解真相后,更愧叹不已。d、准大办生辰宴席,皇上得知后,大怒,询问王旦的看法时,他念及旧情,在皇上面前替寇准巧妙化解,使其免受处惩。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2)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参考答案1.a2.c3.d4.(1)寇准在枢密院把事情向皇上禀报了,王旦被责罚,只是叩拜谢罪,公堂的官吏都被处罚了。(2)皇帝全部说出王旦推荐寇准的原因。寇准发出惭愧的感叹,认为自己赶不上王旦。二: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寇准数短

王立群读宋史10

十、请君入彀 赵匡胤虽然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政权,但是当时后周地方上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都处在观望之中,其中,心怀异志的不少,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的造反,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赵匡胤部署得当,李筠的造反很快被镇压下去。而与李筠同时,还有一个人也蠢蠢欲动,他还派遣自己的心腹秘密联合李筠,意欲对大宋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但是与李筠不同的是,李筠是主动站出来挑战大宋王朝的,这个人的起兵有点被赵匡胤逼迫的意味,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与赵匡胤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李筠在北方叛乱时,南方有一个人,这人就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李筠叛乱是因为他有五条资本。 李重进的资本呢? 四个:一是身份,他是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的妹妹的长公子,这是外甥,是特殊身份,说明他的血缘近,超过柴荣,这个身份导致郭威传位时,做过一番专门的安排。因为李重进比柴荣年纪大。郭威在正式场合搞了一个仪式,把李重进与柴荣叫来,把大臣叫来,让年长的李重进向新皇帝磕头。这是周密的安排,这意味着李重进承认传位给柴荣,李重进做了,认了周世宗柴荣。 二是忠诚,认了柴荣后,李重进对柴荣忠心耿耿,然后立下赫赫战功。

三是职务,李重进在柴荣为国君时,担任的是后周禁军中的侍卫司最高长官,指挥使。周世宗任命李重进为侍卫亲军的总指挥,与赵匡胤平起平坐,二人同时掌管禁军。 四是影响,这人战功卓著,忠心可鉴,身居要职,所以粉丝众多,这四条决定了李重进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绰号是黑大王,脸黑,能打仗,在周世宗三征淮南时,南唐时的人取了这个外号。李重进有自己的优势,是这四点,但是他在关键时,出了点问题。周世宗柴荣早逝后,由七岁的柴宗训继位,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令,让李重进兼任了淮南节度使,官府在扬州,平时不在开封,在扬州办公。这跟赵匡胤差得远了,侍卫亲军的指挥使,怎么安排到扬州办公呢?历史没有记载。 当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掌握侍卫亲军的李重进远在扬州镇守,虽然掌握重兵,但鞭长莫及,这当然给赵匡胤坐上天子的宝座提供了良机。所以很显然,李重进并不是赵匡胤集团的人,那么对于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影响、又手握重兵的李重进,坐上天子宝座的赵匡胤会如何处理与他的关系呢? 赵匡胤一当皇帝,第一道命令就是免去李重进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官职。殿前司的人跟着赵匡胤进了领导班子,侍卫司的人不幸,一把手李重进在扬州,二把手韩通是唯一被杀的,侍卫司遭到重创,全部换成自己的人。李重进得了个中书令的虚衔,李重进上了表,要求进京拜见新皇帝。二人相当熟,按当时的规矩,地方节度使进京,表明承认新君。一般情况下是高兴的。最怕的是不来的。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康拉德洛伦茨著的《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以描写动物而著名,可以说是一部动物小说。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二章《道德与武器》中的一段话:我们并未从自然界得到武器,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武器。未来哪件事情会更容易呢?是研发武器,还是培养与之同步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些禁忌,我们人类肯定会因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毁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建立这些禁忌,因为我们不能依赖本能。&ls总有一天,两个交战的集团会发现,他们都有可能将对方消灭。当整个人类分为敌对的两个阵营时,这一天可能来临。我们应该像鸽子那样,还是向狼学习?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rs这一段话我认为是洛伦茨在本书中写的做好的话,也是最富有哲理的话。 这段话用了鸽子和狼作比喻,鸽子在对手落败后会毫不留情的杀死对手,而狼恰恰相反。这正

暗示着我们人类,当我们为了利益,为了心中贪 婪的欲望,分别成立两个敌对的阵营,并且有能 力消灭对方时,我们该何去何从?这是对现代人 的警告,也是对人类前景的担忧和无奈。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是薛之谦的《动物世界》。在这首歌中,人们唾弃动物,嘲笑动物,当贪婪 膨胀到极限时,人们发现,最愚蠢的其实是他们 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尝不是这样呢?1990 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不就是伊拉克的总统为 了获取更多的石油来赚取暴利,才侵略科威特, 最后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其进行毁灭式 打击的吗?堪称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大的二战,也是因为法西斯希特勒的梦想是统治全球而入侵 波兰最后导致二战的发生。这一切都是因为两个 字---贪婪造成的,贪婪是所有人心中的魔鬼。 由以上事件得到的启发是:人不要过于贪婪, 适可而止,如果再不遏止的话,贪婪可能会使人 类走向灭亡。

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一语文2017.4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 ①zì()情②殷()红③静mì()④面面相qù() 2.诗文.默写。(8分) ①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②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③每归私第,,读之竟日。 ④,但余钟磬音。 ⑤油蛉在这里低唱,。 ⑥,更造崩山之音。 ⑦,禅房花木深。 ⑧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3.文言文解释。(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吾于何逃.声哉 ③诎.右臂支船④其两膝相比.者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了。 B.海面上到处是渔船,入夜,渔火点点,星罗棋布 ....。 C.奥运“祥云”火炬所经之处,“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口号络绎不绝 ....。 D.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 ...非.。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6.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地说:“” A.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 B.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 C.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 D.就你特殊!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时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 二、阅读与赏析(38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夜过鉴湖戴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7.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一片蒲帆正饱风”一句中“饱”字用得妙,请简要赏析。(2分) ②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王旦①雅量可敬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②有事送密院③,违诏格④,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选自《宋史?王旦传》)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 《王立群读宋史》将评述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等五位北宋皇帝的生平故事,通过五位皇帝将北宋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大事贯穿起来,力图重新再现一千年前北宋的繁华风采。《宋太祖》既不同于正史的严肃晦涩,也不同于演义、影视作品的杜撰戏说、漫无边际;它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做到了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王立群读宋史(一)陈桥兵变王立群读宋史(二)皇 业肇基王立群读宋史(三)关键先生王立群读宋史(四)木牌蹊跷王立群读宋史(五)世宗托孤王立群读宋史(六)疑窦丛生王立群读宋史(七)百炼成真王立群读宋史(八)开国大事王立群读宋史(九)玩火自焚王立群读宋史(十)请君入毂王立群读宋史(十一)杯酒释兵权王立群读宋史(十二)煞费苦心王立群读宋史(十三)集 权集权王立群读宋史(十四)雪夜定策王立群读宋史(十五)一箭双雕王立群读宋史(十六)锦城烟雨王立群读宋史(十七)兵发两川王立群读宋史(十八)平定蜀乱王立群读宋史(十九)孟昶之死王立群读宋史(二十)平蜀总结王立群读宋史(二十一)百官读书王立群 读宋史(二十二)可乘之机王立群读宋史(二十三)挥师河东王立群读宋史(二十四)巫宦之国王立群读宋史(二

十五)势如破竹王立群读宋史(二十六)风花雪月王立群读宋史(二十七)进退失据王立群读宋史(二十八)万事俱备王立群读宋史(二十九)六路并进王立群读宋史(三十)李煜进京王立群读宋史(三十一)迁都之争王立群读宋史(三十二)斧声烛影王立群读宋史(三十三)非常事件王立群读宋史(三十四)匪夷所思王立群读宋史(三十五)太祖誓约王立群读宋史(三十六)反贪倡廉王立群读宋史(三十七)为国守财王立群读宋史(三十八)双面胶皇帝王立群读宋史(三十九)千里送京娘王立群读宋史(四十)任人评说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一)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一)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 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视槐树为神的象征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1)槐树(特别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2)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道行日深,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得到了龙王的水珠,最后得道成仙。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二是器物之用,须得适时,错过时机,有用便会化为无用,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烧火之外,别无可取,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然;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亦是令人感佩,明知会遭到惩罚,仍热心指点求教者。《唐山县志》载:“神槐在泜河东岸。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有神示梦于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今已植砥障矣。厥明视之,岸畔果有槐生焉。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3)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说江西饶州鄱阳县(今波阳)有一槐花巷,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却老干虬枝,枝叶蔚茂,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随了多少雨雪风霜,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因秀才白天惠顾,怜悯赞叹,故特来致谢.庆历四年五月,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陈服后腹内绞痛,吐泻不止,全家人为之不安。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外面响起叫门声,说是巷内邻居槐娘,特前来送解药。陈因怕槐树精作崇,不敢开门接受。《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交战失利,公主夭亡被遣。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

2012年百家讲坛

2012年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 10.0 主演:王立群 开始播放时间:2012-8-24 状态:第20集 剧情:主讲人简介: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著名学者、《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秉承一贯的个人讲史风格,在吸收宋史专家学者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浩如烟海的大量文献中提要钩玄,以通俗易读、条分缕析的方式呈现给听众、读者。《宋太祖》既不同于正史的典重严肃、晦涩遮掩,也不同于演义、影视的杜撰戏说、漫无边际;它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它既能登入大雅之堂,亦能进入百姓之家,做到了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嫁接。从历史的杂乱中拂去尘埃迷雾,《宋太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通俗的语言形式,带您重温一段被曲解的历史,正视一个“被委屈”的帝王。 历史是过去,但历史从来都不会“过去”,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就是现实。历史至少给后人提供两种资源:一,历史是有规则的,有规律的,历史一直在重复,在很多方面不断重复,鉴往知来,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理;二,历史本身就是现实的资源,她完全可以成为现实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汤因比的愿望在距宋代一千余年后的今天完全有可能会变成现实。因为作为一国之国民,必须对本国之历史略有所知,必须对本民族之历史,保持一种温情与敬意(钱穆观点),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了自己的根,才能够站在历史的最高点。《王立群读宋史》系列,恰逢开封市委、市政府此项盛举,是此项盛举的先声,必定对打造开封市大宋文化产业等产生重要的推动意义。

宋史·王旦传

宋史·王旦传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遂不问。 翻译: 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寇准却专说你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当然是这样的了,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多年,难免在政事上有许多缺失,寇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寇准的忠直,这就是臣之所以一再保荐他的原因啊。”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我不能接受你私下的请求”寇准心中很不愉快。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寇准担任镇守一方要职中,在过生日时,建造山棚举办盛大宴会,服装用品奢侈且超过规格,被别人奏报。皇帝发怒,对王旦说:“寇准办事按皇帝的规格,可以这样吗?”王旦慢慢地回答说:“寇准确实有德有才能,不会如此无知!”真宗皇帝随即明白,说道:“我知道了,这正是他的无知。”就不再过问此事……

王立群读宋史6疑窦丛生

王立群读宋史6疑窦丛生 公元959年6月,周世宗在病重之中仓促安排了后事,规划了后周未来的天下,给他年仅7岁的儿子安排了一个三方辅政的格局,然后无奈地走了。在这个辅政格局中,赵匡胤成为殿前都点检,掌管军事大权,第二年的正月初四,陈桥兵变,赵匡胤从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就变成了大宋的开国之君。令人费解的是,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是完全被动接受黄袍,还是他准备充分、自编自演了这部贺岁大剧呢?虽然赵匡胤本人和宋代的史书里都再三声称,他是稀里糊涂地当上皇帝的,然而,这次兵变却疑窦丛生。这次兵变更像是一次蓄谋已久、准备周密的闹剧。 陈桥兵变的八大疑点:第一:一是想想陈桥兵变怎么发生的。北汉与契丹要来攻,初二副都点检出发了,初三赵匡胤也出发了,初四就回来了,转了一圈,好像是把部队拉出去一下,初五改了年号,所有的事办完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契丹与北汉到底有没有入侵后周一事。这事诡异。可靠的文献记载的有,但也有记载的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赵匡胤拉练一下,是为了去对付人家,人家入侵的军队没打,怎么办?“契丹与北汉军皆遁”,这是《宋史》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说没打,就遁去。气势汹汹地来了,一仗都没打,赵匡胤一披黄袍,就遁去了。目前看法两派,认为有的,根据是《旧五代史》等,记载了这次入侵。这几个重要文献来源是哪儿,史源的问题。《旧五代史》北宋初年修的,是赵匡胤下令修的,不可靠。《宋史》《续

资治通鉴长编》依据的是《国史》是北宋第三个皇帝真宗时修的。<国史>依据的又是《太祖实录》,这就麻烦了,分《旧录》《新录》。赵匡胤及后来弟弟继位,把历史改了两次,儿子修时,老人故去了,当事人没了,所以现在看到的东西不太可靠。《契丹国志》是南宋编的,是根据《旧五代史》《通鉴》《续资治通鉴》这些材料来编,更不可靠了,这是第一个问题。《辽史》应该相对可靠,是契丹人写的,不必考虑忌讳,记载的是辽国出现惊天大案,王子谋反,平定,审查,祭拜天地,忙得一塌糊涂,别说来打,自己都忙不过来,根本没记出兵后周的事,后人对此就有了疑问。这到底怎么回事?一种说法是边疆谎报了军情,一查不对,是镇州定州守将传的信息,这人不是赵匡胤的人。从开封到陈桥驿四十里,这四十里,来回拉练一次,根本没北去,所以有人认为没有谎报。镇州守将常感念周世宗,跟赵匡胤不一心了,定州甚至企图谋反。他们谎报,不太可能。不过也有其他人谎报的可能,赵匡胤可以从其他途径来,制造一个困难,制造一个出兵的机会,拉出军队才行。必须有人来报,得找人报才行。所以可以认定入侵这事是虚构的。再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谎报?简单,在殿前司与侍卫司相当时,不能发动政变。调兵权在韩通手中,只有有军情,才能带出军队。所以北汉与契丹的入侵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够聪明的了。 根据王立群老师的分析,关于北汉和契丹的入侵是赵匡胤谎报军情,为自己发动政变创造条件。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就连发动政变前的流言和赵匡胤的醉酒都让人生疑。

所罗门指环读后感300字

People who often blame themselves can often get forgiveness from other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所罗门指环读后感300字所罗门指环读后感600字1 先说语言这一块,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无论是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神奇动物们各不相同的姿态,例如调皮的鹦鹉科卡,在老太太们喝茶时像直升机般的把糖粉卷到她们的脸上;例如水鼩在探索路线时聪明地用胡须试探,然后猛冲一段距离;例如寒鸦在空中如石块般坠落,飞时又像飞絮般轻盈……正是有了这些多姿多彩的描写,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我印象最深的是《契约》这章,写狗与人类之间一种神秘奇妙的联系,就好似签订了契约般。狗对主人是忠贞不渝的,书中讲到两种原因:他们对首领狗的忠诚转移到了人身上,对母亲的依赖之情会得以永久保留。狗又分为狼性犬和豺性犬。豺性犬是容易被诱拐的,“只要谁手里有杆枪,猎犬都会跟着他走”,显然,养一只豺性犬要做好随时丢失的心理准备。它们也容易被驯服,但狼性犬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它已经是你的狗,那么就再也不会对别人有感情。虽然它们不一定会听主人的话,但会为主人赴死。豺性犬也是好的,他们会讨人的欢心,也是有情感的。有一只狗能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你,这是很让人羡慕的。

我最喜欢的一部以狗为主角的影视剧,是《忠犬八公的故事》。讲的是小狗八公,在一次主人外出时极力挽留,却失败了。主人站在演讲台上,突然倒了下来,谁也没有预料到,唯独八公。之后它天天到火车站旁的花坛上等,等待他的主人会有那么一天,微笑着走向他。 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的两只小狗,虽然没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壮举,但在我的心中却是很重要的伙伴。有它们的陪伴,不会觉得孤单。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有了想让自己的家变成动物园的冲动,或许我该好好养一只动物了。 所罗门指环读后感600字2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康拉德·洛伦茨著的《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以描写动物而著名,可以说是一部“动物小说”。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二章《道德与武器》中的一段话:“我们并未从自然界得到武器,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武器。未来哪件事情会更容易呢?是研发武器,还是培养与之同步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些禁忌,我们人类肯定会因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毁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建立这些禁忌,因为我们不能依赖本能。……‘总有一天,两个交战的集团会发现,他们都有可能将对方消灭。当整个人类分为敌对的两个阵营时,这一天可能来临。

《宋史十讲》一书的评价

一本经典宋论——评邓广铭先生《宋史十讲》 近日,我读完了邓广铭先生的《宋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虽然我只是并不细致的看了一遍,对许多内容还有不解之处,但我仍能从中感受到大师的魅力与历史的精彩。邓广铭先生字恭三,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邓教授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此后倾毕生精力从事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辽金史的教学与研究。1945年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1950年起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革”后,出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并曾先后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被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 《宋史十讲》为邓先生宋史论文的选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按专题课的形式编排。作者不仅对宋代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赵匡胤、太宗即位之谜、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岳飞、辛弃疾等进行了考查与评价,而且对北宋的开国和皇位继承、北宋的家法和政治改革运动、北宋的募兵制度与当时积贫积弱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南宋初年对金斗争中的问题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作者不但从宏观上对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和文化政策的关系以及宋学予以论述,并对宋学和理学加以辨析,纠正了自己以前的提法,而且对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周敦颐的师承与传授以及朱熹和陈亮关于王霸义利的争论等具体问题详加阐释。另外,作者还对北宋中叶一群失意官僚的聚会餐以及王安石与蔡京的饮食进行描述,再

声律发蒙学习

声律发蒙 明·兰茂 一东钟 天对日,雨对风。九夏对三冬。祥云对瑞雪,滴露对垂虹。杨柳池塘风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天高地迥,水阔山重。云深雾暝,露重霜浓。月楼三弄角,烟寺五更钟。画阁晴春帘卷翠,玉堂清夜烛摇红。诗酒琴棋,功名外清闲富贵;风花雪月,笑谈间散淡疏慵。 碧天云,沧海月。玉井冰,瑶池雪。心地圆明,性天澄澈。树正影无偏,源清流自洁。睡爱珊瑚枕面凹,醉嫌琥珀杯心凸。星拱北,斗柄东。探虎穴,步蟾宫。日乌月兔,风虎云龙。皓齿歌金缕,红妆捧玉钟。风弄竹声金琐碎,月移花影玉玲珑。天水相涵,单舸撑来明镜里;云山掩映,群鸦飞入画图中。 步蟾宫:晋卻诜举贤良对策列最优,自谓“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故后称登科为折桂。由于传说月宫有桂树、蟾蜍,故又称登第者为步蟾宫。日乌

月兔:旧时称日为金乌,月为玉兔。风虎云龙:《易》:“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后以风虎云龙指明君贤臣的意气相投。金缕:曲调名。宋梅尧臣《一日曲》诗:“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琐碎:琐屑、零碎。唐韩愈《城南联句》诗:“竹影金琐碎,泉音玉淙琤。” 二支思 经对史,赋对诗。礼义对文辞。聪明联睿智,孝友对仁慈。苏武不降心似铁,潘安未老鬓如丝。芳春永夏,美景良时。鸾交凤友,燕子莺儿。游蜂粘柳絮,戏蝶绕花枝。兰苑春风香旖旎,竹轩秋月影参差。花馆嘲风,展放愁眉开笑口;梅窗映雪,频呵冻手捻吟髭。 览圣经,观贤传。入金门,朝玉殿。去佞除奸,褒贤赏善。龙墀拜宠恩,凤阁陪佳宴。禄俸难酬父母恩,功名务遂男儿愿。闲评论,细寻思。堪笑乐,莫嗟咨。香焚宝鼎,酒泛瑶卮。笔扫龙蛇字,胸藏锦绣词。烟锁柳眉颦浅黛,露垂花脸婉凝脂。骥困盐车,逢伯乐方能识也;鲋潜辙水,遇庄周未必怜之。

初中语文《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阅读分享

少年正是读书时 ——《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阅读分享 【教学目标】: 1.能以默读、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方法读整本书——《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查询豆瓣、百度、知网等网络资料,分析三本书的语言特点,并能用思维导图、美篇等形式表现出来; 3.能感受到散文、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小说语言的区别。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查询豆瓣、百度、知网等网络资料,分析三本书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能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读书心得; 能感受到散文、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小说语言的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提醒:请听课老师扫描二维码加微信群、关注公众号。 一、导入 同学们,近期咱们精读了第五单元《猫》《动物笑谈》这两篇课文,自读了丰子恺、夏丏尊等名家写的关于猫的散文。此外咱们还读了这三本书。 在这一系列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都是关注动物的文章,散文、说明文、小说作为不同的文学体裁,在语言方面有何区别呢? 名家的散文,我们已经品读过了,领略到了散文语言的魅力。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享《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这三本书。前期在阅读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重点关注并思考了 两个问题:1.“我以怎样的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2.“本书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接 下来啊,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汇报,着重分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友情提醒:分享的部分内容,已经上传到公众号,请大家点开链接浏览,同时倾听分享。 二、《昆虫记》 有这样一本书,人们称之为“昆虫的史诗”,这本书便是——《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用了近20年时间写成的一本关于昆虫习性的书。谁来和我们说说,你读了《昆虫记》之后的感受呢?简单点,一句话或者三两个词语,就可以了。 下面由请张思雨、白鑫文小组分享《昆虫记》。 ……(说明文的思维导图、《昆虫记语言的准确性》思维导图) 这一小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汇报了他们的阅读过程、阅读感受。 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深入细致,他对科学认真的态度,投射到他的文字中,是那么严谨准确,我们仿佛能看到他写作时字斟句酌、字雕句镂的模样。对于这样的偏重说明的文体,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最要紧的。然而,作品中光有准确严谨的语言,未免会过于枯燥单调,如果配以生动、幽默的语言,那就再好不过了,这点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诠释。 三、《所罗门王的指环》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单篇文言文阅读 主题1 人物传记 一、[2020唐山路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①,虽在暗室②,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③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④,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⑤,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节) 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 ④佣赁:受雇为人做工。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遍治.郑氏治: (2)妻子 ..困乏妻子: (3)生徒为市.宅市: (4)卒.不知何许人也卒: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2分) 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A.科举制的创立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的并立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4.“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战国 B.汉朝 C.北宋 D.明朝 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下列中国古代发明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6.《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子

弹),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下列哪一重大发明的应用()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成果的逐渐发展与推广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火药在军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庆典、庙会等场合,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燃放物的使用得特别多,在中国古代,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发明④火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9.如果给“汉字与日本文字、印刷术与文艺复兴、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拟一个主题,下面哪一个最合适()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B.领先世界的中国文化C.中华文明与西方的现代化 D.科技发明引领社会发展10.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