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从2000年车型起)

安全气囊电气线路图如图

2-2-75~图2-2-78所示。

熔丝支架:

(a)微型中央电器盒:

(b)

熔丝颜色:

30A-绿色

25A-白色

20A-黄色

15A-蓝色

10A-红色

7.5A-棕色

5A-米色

熔丝支架上的保险从23号位置开始,在电

路图上标有号码223,依次类推。

图2-2-75 熔丝支架、微型中央继电器盒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棕色gn=绿色bi=蓝色gr=灰色li=紫色ge=黄色D-点火开关

F138-安全气囊/带滑环的回位环螺旋弹

J218-仪表板内组合处理器

J234-安全气囊操纵单元

K75-安全气囊警报灯

N95-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31-副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53-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1

N154-副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2

T2a-插头,2孔,黄色,左侧A柱分线器

T2e-插头,2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2ac-插头,2孔,黄色,在仪表板右后部

T5d-插头,5孔,黄色,转向开关装饰板后

T5e-插头,5孔,在方向盘内

T10aw-插头,10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32-插头,32孔,蓝色,在组合仪表板上

-接地点,左侧A 柱下部

-正极连接(15),在仪表板线束内

-连接(58s),在仪表板线束内(开关照明)

图2-2-76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张紧器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棕色gn=绿色bi=蓝色gr=灰色C22- 安全气囊抗干扰电感线圈

E3-警报灯开关

F145-开关:左后座安全带

F146-开关:右后座安全带

J234-安全气囊操纵单元

J429-中央门锁操纵单元

K-自诊断接头

N196-左后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

N197-右后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

T1d-插头,1孔,棕色,,右侧A柱分线器

T10av-插头,10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16a-插头,10孔,自诊断接头

-连接(自诊断K线),在仪表板线束内

li=紫色

ge=黄色

图2-2-77 前座侧面安全气囊、后座安全带张紧器

ws=白色sw=黑色E224-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切断开关

F158-安全带张紧器开关1

T10av-插头,15孔,灰色,左侧A柱分线器

-接地点,左侧A柱下部

ro=红色br=棕色gn=绿色bi=蓝色gr=灰色li=紫色ge=黄色J234-安全气囊操纵单元

K145-副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关闭警报灯

K198-后座中间安全带张紧触发器

T2ce-插头,2孔,黄色,在后座中间

T8l-插头,8孔,在仪表板右后部

T10av-插头,10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

-接地连接2,在仪表板线束内

-接地连接3,在仪表板线束内

拔下插头时,短路跨接生效

*折叠式后座椅

**非折叠式后座椅

#两种都可能

图2-2-78 后座中间安全带张紧器、后坐侧面安全气囊

七、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带EDS电子差速锁和ASR驱动防滑装置)电气线路图(从2000年车型起)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带EDS电子差速锁和ASR驱动防滑装置)电气线路图如图2-2-79~图2-2-83所示。

熔丝支架:

(a)

微型中央电器盒:

(b)

熔丝颜色:

30A-绿色

25A-白色

20A-黄色

15A-蓝色

10A-红色

7.5A-棕色

5A-米色

熔丝支架上的保险从23号位置开始,在电路图上

标有号码223,依次类推。

图2-2-79 熔丝支架、8孔继电器盘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说明书

吉利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安装维修培训 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OO三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节SRS气囊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安全气囊的概念 SRS气囊系统的功用 SRS气囊系统的发明 SRS气囊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SRS气囊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SRS气囊系统的种类 SRS气囊结构组成 SRS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SRS气囊系统动作过程 SRS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 第三节吉利吉利汽车跑车SRS气囊系统SRS气囊系统主要结构 产品主要技术说明 接线图和端子说明 安装和调整 故障诊断与维修 SRS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 运输和储存 SRS气囊系统的报废

第一节SRS气囊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一、安全气囊的概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是辅助安全带的一种被动安全防护装置(Sa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是辅助防护系统中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一种装置,因为气囊属于安全装备之一,所以一般都称为“安全气囊”。 在设计上,SRS气囊系统是汽车安全带的辅助装置。只有在使用安全带的条件下,SRS气囊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作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8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SRS系统与坐椅安全带共同使用的保护效果最佳,可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员的伤亡人数减少43%~46%。遗憾的是人们误认为配装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就能绝对保证安全,以致于造成一些原可避免的伤害和纠纷。事实上,安全气囊系统是辅助坐椅安全带而起辅助防护作用的,其确切地名称应为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 二、SRS气囊系统的功用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将急剧变化,驾驶员和乘员就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而向前运动,并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构件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在车辆事故中,导致驾驶员和车内乘员遭受伤害的主要原因是二次碰撞。车速越高,惯性力就越大。为了减轻或避免驾驶员与乘员在二次碰撞种遭受伤害,汽车上装备了坐椅安全带和SRS气囊系统等被动保护装置。在这些装置中,坐椅安全带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保护装置,特别是三点式安全带,其保护效果极为显著。为此,我国公安部和交通部已明文规定:自1993年7月月1日起,所有轿车和中小客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面部或胸部可能与挡风玻璃或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前排乘员可能与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后排乘员可能与前排坐椅发生二次碰撞,当汽车遭受侧面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可能与车门、车门玻璃或车门支柱发生二次碰撞。设计SRS气囊系统的宗旨是: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短暂时间(约120ms)内,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如图。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利用气囊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囊背部排气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doc 9页)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doc 9页)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从2000年车型起) 安全气囊电气线路图如图2-2-75~图2-2-78所示。 熔丝支架: (a)微型中央电器盒: (b) 熔丝颜色: 30A-绿色 25A-白色 20A-黄色 15A-蓝色 10A-红色 7.5A-棕色 5A-米色 熔丝支架上的保险从23号位置开始,在电 路图上标有号码223,依次类推。 图2-2-75 熔丝支架、微型中央继电器盒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棕色gn=绿色bi=蓝色gr=灰色li=紫色ge=黄色D-点火开关 F138-安全气囊/带滑环的回位环螺旋弹簧 J218-仪表板内组合处理器 J234-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K75-安全气囊警报灯 N95-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31-副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53-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1 N154-副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2 T2a-插头,2孔,黄色,左侧A柱分线器 T2e-插头,2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2ac-插头,2孔,黄色,在仪表板右后部 T5d-插头,5孔,黄色,转向开关装饰板后 T5e-插头,5孔,在方向盘内 T10aw-插头,10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32-插头,32孔,蓝色,在组合仪表板上 -接地点,左侧A柱下部 -正极连接(15),在仪表板线束内 -连接(58s),在仪表板线束内(开关照明)图2-2-76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

图2-2-77 前座侧面安全气囊、后座安全带张紧器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E224-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切断开关 F158-安全带张紧器开关1 J234-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T10av-插头,15孔,灰色,左侧A柱分线器 -接地点,左侧A柱下部 -接地连接2,在仪表板线束内

安全气囊知识“四要点”(通用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气囊知识“四要点”(通用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安全气囊知识“四要点”(通用版) 安全气囊,顾名思义是保障驾车人和乘客安全的。安全驾驶中,安全气囊是不会起作用的,但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正面碰撞,安全气囊就会自动弹出,起到保证生命安全的作用。所以,了解和细心维修爱车的安全气囊也是您不可忽视的一件事。 要点一:安全气囊是一次性产品。 在碰撞引爆后,安全气囊就不再具有保护能力,需送回维修厂家重新更换一个新的气囊。重新安装一套新气囊包括感应系统和电脑控制器,因车型不同,安全气囊的价格也不相同。 要点二: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 因为气囊会在紧急状况下引爆,如果在安全气囊附近放置物品,物品会被引爆的安全气囊抛射出去,会对驾驶员及乘车人带来更严重的伤害。另外,在室内安装CD、收音机等附件时,要遵守厂家的

规定,不要随意修改属于安全气囊系统范围内的零件和线路,以免影响气囊正常工作。 要点三:儿童使用气囊时更要注意。 目前很多气囊都是针对成年人设计的,包括气囊在车内的位置、高度等。气囊在充气时,可能给前排儿童造成伤害。因此,行车时建议把儿童安排在后排并固定好。 要点四:注意安全气囊的日常维修。 车辆的仪表盘上装有安全气囊的指示灯,在正常情况下,点火开关转到ACC位置或者ON位置时,警告灯会亮大约四五秒钟进行自检,然后熄灭。若警告灯一直亮着,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应立即维修,以免出现气囊失灵或误弹出的情况。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 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 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 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

(汽车行业)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汽车行业)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实践报告 题目/实践名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和诊断维修 专业/班级汽车检测和维修,08103 学生姓名王海龙 学号04 企业指导教师穆伟东 校内指导教师夏英慧 起止时间2010-6至2011-4 实习单位壹汽—大众汽车有限X公司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第壹部分绪论 1.引言 (3) 2.壹汽—大众汽车有限X公司概况 (4) 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相关介绍 (5) 1.安全气囊的作用 (6) 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6) 3.安全气囊的分类 (7) 第三部分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全气囊的组成和元理 (8) 2.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4) 3.安全气囊使用注意事项 (15) 第四部分收获和体会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1953年.J.W.HETRICK取得了第壹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可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且开始实施。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Abstract In1953J.W.HETRICK.kUSA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samewillbethe mostworthyofrecord,oneyear.Therearethreereasons:FirstChinesefromtimetotimeaccordingtothecycli calnatureofthespeciallaws,astheEleventhFive-YearPlanning,thesecondyear,thisyear'salwaystheecon omyin2002willbesimilartothatblowout,whilethetradingvolumeandthesaleofboththegreatermaturity; ThisyeartwoChinesebrandsstartedtostandupbattle,fromlosstoprofitaftersurgingduringthefirstessentia ltoconsolidateforces;3yearofthenewenergystrategyhasbeentheglobalautomotivemanufacturersacom prehensivedowntothepractice,oftenbegintoacceptthetestofacrucialyear.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和诊断维修 第壹部分绪论 1.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汽车的保有量迅速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从2000年车型起) 安全气囊电气线路图如图2-2-75~图2-2-78所示。 熔丝支架: (a)微型中央电器盒: (b) 熔丝颜色: 30A-绿色 25A-白色 20A-黄色 15A-蓝色 10A-红色 7.5A-棕色 5A-米色 熔丝支架上的保险从23号位置开始,在电 路图上标有号码223,依次类推。 图2-2-75 熔丝支架、微型中央继电器盒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棕色gn=绿色bi=蓝色gr=灰色li=紫色ge=黄色D-点火开关 F138-安全气囊/带滑环的回位环螺旋弹簧 J218-仪表板内组合处理器 J234-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K75-安全气囊警报灯 N95-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31-副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53-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1 N154-副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2 T2a-插头,2孔,黄色,左侧A柱分线器 T2e-插头,2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2ac-插头,2孔,黄色,在仪表板右后部 T5d-插头,5孔,黄色,转向开关装饰板后 T5e-插头,5孔,在方向盘内 T10aw-插头,10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32-插头,32孔,蓝色,在组合仪表板上 -接地点,左侧A柱下部 -正极连接(15),在仪表板线束内 -连接(58s),在仪表板线束内(开关照明)

图2-2-76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张紧器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棕色gn=绿色bi=蓝色gr=灰色li=紫色ge=黄色C22- 安全气囊抗干扰电感线圈 E3-警报灯开关 F145-开关:左后座安全带 F146-开关:右后座安全带 J234-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429-中央门锁控制单元 K-自诊断接头 N196-左后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 N197-右后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 T1d-插头,1孔,棕色,,右侧A柱分线器 T10av-插头,10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16a-插头,10孔,自诊断接头 -连接(自诊断K线),在仪表板线束内 图2-2-77 前座侧面安全气囊、后座安全带张紧器

(完整word版)汽车安全气囊教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 教案 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 姓名:董宇 指导教师:申荣卫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教案 教研室(系):汽车与交通学院第 1 次课 1 学时

安全气囊的定义: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时,为了减少驾驶员或前排乘客与方向盘或仪表板碰撞的可能性,在方向盘和仪表上张开一个气袋。 安全气囊的安装位置:驾驶员安全气囊、前排乘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侧气帘、前排膝部安全气囊等。 安全气囊的工作范围:正面安全气囊的有效工作范围——以汽车纵向轴线为基准,从方向盘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引出的两条左右各30°的直线。 提问学生,以下那种情况,安全气囊不会打开?引发学生思考,给出答案,得出结论。 安全气囊的工作条件:下列情况,正面安全气囊不工作——侧面碰撞、后面碰撞、侧翻。 (☆注意:了解学生对于这段知识的掌握情况,问:这部分内容明白了吗?) 2)讲述安全气囊的组成 问:安全气囊仅仅是一个气袋吗?它还包含其它部件吗?下面来讲述安全气囊的组成。 强调“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地讲解气囊系统的组成。 ○1气袋 问:气袋是怎么打开的?气袋里面是空气吗? 分析:气袋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充胀,充入其中的气体不是空气,而是氮气。那么,氮气从何而来?板书:安装位置 (直观演示) 板书:工作范围、工作条件 (Flash动画演示)(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板书:二、组成 (启发式提问,层层深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气袋 (直观展示) 板书:气体发生器

○2气体发生器 包括发火极、引发药柱、气体发生剂(叠氮化纳)、过滤器。 NaN3受热迅速分解产生N2 过滤器作用:冷却生成的气体过滤燃烧后的杂质 问:气体发生器由哪个部件控制?发火信号从何而来? ○3控制装置ECU 安全气囊的控制中心,接受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判断、检测, 当信号强度超过超过设定值的时候,ecu立刻发出点火指令。 分析:ECU如何采集碰撞信号?需要传感器 ○4传感器 板书:控制装置ECU 板书:传感器 (Flash动画) (视频引入) 板书:三、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指示灯常亮的检修与维护

安全气囊的检修与维护 虽然安全气囊的种类较多,但其基本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主要由碰撞传感器、SRS控制电脑、SRS指示灯和气囊组件四个部分组成组成,如图所示是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框图。 如图所示为威驰轿车安全气囊系统各部件位置。

一、碰撞传感器 (1)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机械式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一般安装在保险杠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知低速碰撞的信号。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密封的防振保护盒内。 当传感器中的重锤的移动速度高于某一特定车速时(称为TBD车速,其大小决定于汽车的特性),重锤便将其机械能量直接传给引发器使气囊打开。 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机械式传感器)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汽车正常行驶时,扭力弹簧将重锤、动触头定在上止点位置,

传感器没有触发信号给中央控制器。当汽车碰撞时,减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克服弹簧的扭力而使重锤产生运动,带动触桥转动,使动、静触头结合。此时,传感器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接通的信号,同时安全传感器也接通,CPU发出引爆安全带预紧器传爆管的指令,使安全带拉紧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2)安全传感器(机电式传感器) 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传感器是一个水银常开开关。安全传感器用来防止系统在非碰撞状况引起气囊的误动作,一般装在中央控制器内。当发生碰撞时,足够大的减速度力将水银抛上,接通传爆管电路。 (3)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电子式传感器) 电子式传感器对汽车正向加速度进行连续测量,并将结果输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内有一套复杂碰撞信号处理程序,能够判定气囊是否需要打开。如需要,微处理器便会接通点火电路,如果机电式保险传感器也闭合,则引发器接通,气囊打开。 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装在中央控制器内,用来感知高速碰撞的信

(完整版)安全气囊系统维修试题集答案

第五部分安全气囊系统维修试题集 填空题 1、汽车的安全系统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象制动系统属于_主动__安全系统;第二类象 安全气囊系统属于_被动__安全系统。 2、安全气囊系统必须与___安全带____配合使用才能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3、拆下来的安全气囊总成放置时必须使__装饰盖___面朝上。 4、气囊点火器的电阻值为_大约200__Ω。 判断题 1、安全气囊只能一次性工作,而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却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2、拆下来的安全气囊为了放置稳妥,应使较平整的一面即装饰盖面朝下放置在地面上。 (×) 3、当有几个拆下来的安全气囊放置在一起时应堆放整齐。(×) 4、安全气囊点火器的引线连接器内一般都设有短路片,是为了防止静电或误通电而造 成气囊误爆。(√) 单项选择题 1.在讨论气囊胀开时,甲说气囊胀开后,驾驶员一侧的气囊在1s后瘪掉;乙说从撞击瞬间起到气囊充满气为止的时间小于100ms。试问谁正确?(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2.在讨论气囊传感器时,甲说各传感器上的箭头必须指向汽车的后方;乙说一定不要将气囊传感器托架弄弯或扭曲。试问谁正确?( B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3.在讨论加速度计型气囊传感器时,甲说加速度传感器能感受撞击力和方向;乙说加速度传感器产生数字电压。试问谁正确?( A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4.在讨论安全气囊系统充气器时,甲说乘客一侧和驾驶员一侧的气囊尺寸相同;乙说气囊是用塑料做的。试问谁正确?( D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5.在讨论钟表发条式电气接线器时,甲说发条式电气接线器在保持充气器与气囊电气系统之间电接触的条件下,使转向盘仍能转动;乙说发条式电气接线器装在转向盘的上方。试问谁正确?( A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6.在讨论气囊控制模块(ACM)时,甲说ACM模块在点火开关开通时监测气囊系统; 乙说ACM模块控制仪表板上的气囊警告灯。试问谁正确?(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7.在讨论气囊系统警告灯时,甲说有些系统的这种警告灯,在发动机起动后应闪光7~9次,然后熄灭;乙说有些系统的这种警告灯在发动机起动时应该发亮。试问谁正确? (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8.在讨论气囊胀开回路时,甲说如果起爆传感器触点闭合,该传感器就接通充气器到地线的电路;乙说如果两个判别传感器的触点闭合,气囊就胀开。试问谁正确?( B )

安全气囊

汽车技术手册之一全面解析安全气囊 如果说现在有哪辆在市面上销售的车型还没有配置安全气囊,即便其他配置有多么的丰富,没有这项最基本的安全配置还是很难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确实,安全气囊以及与安全带一样成为了目前汽车消费市场上的主流安全配置,在消费者心中,安全气囊也成为了购买底线。现在我们就从安全气囊的诞生和发展角度来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这项重要的安全配置。 安全气囊确实很重要,以至于让发明汽车的奔驰和拥有诸多安全技术专利的沃尔沃至今还在争着当它的发明人。不过,载入历史中首个安全气囊发明者却是个美国人。来自美国海军的工程师John W. Hetrick在1952年设计出一款充气缓冲垫,并于1953年美国“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 stem;SRS)专利,这也就是如今安全气囊的雏形。有意思的是John W. Hetrick当时也服务于美国几大著名汽车企业,在他将这一想法告知企业高层后,得到的答复却是他们没有兴趣对安全气囊进行深入研究。

1971年福特将安全气囊装在一批实验车上,1974年通用汽车率先在市售车装上驾驶座安全气囊,之后在前乘客座也装上安全气囊,并可依撞击力道分两种充气模式,然而克莱斯勒前董事长李艾科卡在自传中曾说,70年代的顾客只想要大马力大车身的汽车,对安全配备并不感兴趣,安全带使用率也很低,所以安全气囊没多久就从市场中消失。

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制订《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FMVSS)第208条中,增加安装气囊的要求[3]。1995年,正式经由美国国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通过法案,提供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要求1995年起新车的标准配备需要有双气囊。1997年起,货车亦比照办理。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当设置于车辆前部的碰撞传感器检测到撞击时,会向气囊控制系统传回信号,待气囊控制系统分析得出需要启动安全气囊时,由气体发生剂配合点火装置组成的充气模块会迅速起爆向气囊进行充气。充气过程一般只需25-35毫秒。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前排驾驶员气囊,前排乘客气囊;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侧气帘和前排膝部气囊。

丰田卡罗拉_安全气囊电路

NOTICE:When inspecting or repairing the SRS, perform the ope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ecautionary instructions and the procedure and precautions in the Repair Manual for the applicable model year. D Malfunction symptoms of the SRS are difficult to confirm, so the DTC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when troubleshooting. When troubleshooting the SRS, always inspect the DTCs before disconnecting the battery. D Work must be started after 90 seconds from when the ignition switch is turned to the ”LOCK” position and the negative (–) terminal cable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battery. (The SRS is equipped with a back–up power source so that if work is started within 90 seconds from disconnecting the negative (–) terminal cable of the battery, the SRS may be deployed.) D When the negative (–) terminal cable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battery, the memory of the clock and audio system will be canceled. So before starting work, make a record of the contents memorized in the audio memory system. When work is finished, reset the audio systems as they were before and adjust the clock. This vehicle has power tilt and power telescopic steering, power seat and power outside rear view mirror which are all equipped with memory function. However, it is not possible to make a record of the memory contents. So when the work is finished,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explain this fact tot the customer, and ask the customer to adjust the features and reset the memory. To avoid erasing the memory in each memory system, never use a back–up power supply from outside the vehicle. D Before repairs, remove the airbag sensor if shocks are likely to be applied to the sensor during repairs. D Do not expose the steering wheel pad, front passenger airbag assembly, side airbag assembly, seat belt pretensioner, airbag sensor assembly, front airbag sensor assembly or side airbag sensor assembly directly to hot air or flames. D Even in cases of a minor collision where the SRS does not deploy, the steering wheel pad, front passenger airbag assembly, side airbag assembly, seat belt pretensioner, airbag sensor assembly, front airbag sensor assembly and side airbag sensor assembly should be inspected. D Never use SRS parts from another vehicle. When replacing parts, replace them with new parts. D Never disassemble and repair the steering wheel pad, front passenger airbag assembly, side airbag assembly, seat belt pretensioner, airbag sensor assembly, front airbag sensor assembly or side airbag sensor assembly in order to reuse it. D If the steering wheel pad, front passenger airbag assembly, side airbag assembly, seat belt pretensioner, airbag sensor assembly, front airbag sensor assembly or side airbag sensor assembly has been dropped, or if there are cracks, dents or other defects in the case, bracket or connector, replace them with new ones. D Use a volt/ohmmeter with high impedance (10 k?/V minimum) for troubleshooting the system’s electrical circuits. D Information labels are attached to the periphery of the SRS components.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notices. D After work on the SRS is completed, perform the SRS warning light check. D If the vehicle is equipped with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fer to the precaution in the IN section of the Repair Manual. 159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9-1所示为宝马(BMW)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构成及电路。图9-2是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的安全气囊系统,图9-3是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电路结构图,雷克萨斯IS400型轿车采用了驾驶员席和副驾驶员席都有安全气囊的双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见图9-4。

当汽车速度在30km/h以上受到正面碰撞(碰撞角度与汽车中轴线成30°角度之内)或侧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用碰撞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减速度即碰撞强度。SRSECU将碰撞传感器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指令接通安全气囊引爆管的工作电路,引爆管迅速爆炸燃烧,并引燃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十分剧烈,在瞬间产生释放出大量气体,经过滤冷却后充入折叠的安全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膨胀展开成扁球状。在驾驶员或乘员头部、胸部或身体因碰撞时的反冲力向前或向侧面冲去时,鼓起的气囊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或侧面车身硬件间成弹性缓冲气垫,利用气体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囊背面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吸收并分散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能量。气囊鼓起后很快就从气囊背面的小孔排出部分气体而变瘪,柔软的气囊表面就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胸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免受冲击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气囊内部充填的气体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反冲压迫时,能缓冲驾驶员或乘员受到的碰撞冲击力,避免了驾驶员头部和身体与汽车零部件的硬碰撞,从而减少驾驶员或乘员的伤害程度。但如果膨胀后有弹性的安全气囊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的反冲压迫时还不放气变瘪,则有可能因驾乘人员的头部埋在气囊中无法呼吸,憋气死亡。或内部有压力气体使有很强弹性的气囊将驾乘人员反弹回去,与汽车上其他零部件产生二次碰撞,造成驾乘人员的二次伤害。

汽车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详解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Airbag Restraint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由于现实的复杂性,有些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为了说明安全气囊的基本原理,这里首先说明汽车发生事故时造成乘员伤亡的原因。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的结果导致汽车速度急剧下降,速度从35km/h降到零的时间约150ms左右;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的碰撞称之为二次碰撞,由于惯性的作用,当汽车急剧降速时,乘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于是就发生了乘员和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了乘员的伤亡.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乘员扑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二次碰撞,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由于乘员和气袋相碰时,因振荡造成乘员伤害,所以一般在气囊的背面开两个直径25mm 左右的圆孔。这样,当乘员和气整相碰时,借助圆孔的放气可减轻振荡,放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可以很快地吸收乘员的动能,有助于保护乘员。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sensor)、电控单元(ECU)、气体发生器(inflator)、气囊(bag)、续流器(clockspring)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airbag module)。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并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当它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以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井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如图6,1.2所示。

上汽通用五菱荣光豪华型安全气囊概述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安全气囊相关介绍 (3) 二、全气囊的形式 (4) 三、安全气囊的原理 (5) 四、气囊元件作用简介 (7) 五、全气囊故障内容的读取、消码 (9) 六、全气囊的处理 (9) 参考文献 (11) 结束语 (12)

摘要 本论文主要讲解了在中国市场中占据很大市场的微型汽车,是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代表,主要分析在微型车中豪华型中的安全气囊的技术,也是最具有代表性,从构造、原理分析、故障处理等方面论述。 关键词 二次碰撞时钟弹簧故障代码 上汽通用五菱荣光豪华型安全气囊概述

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又由于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越来越拥挤。这就使得汽车事故频繁发生,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成为当今汽车设计和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的稳定性,制动的可靠性、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保护乘员的能力,主要有防撞式车身、安全带和辅助乘员的保护系统(,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由于汽车事故难以避免,因此被动安全显得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一、安全气囊概述 为了说明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在保护乘员方面的重要性,首先说明造成乘员伤害的原因。 当汽车和障碍物之间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的结果导致汽车速度急剧下降。例如,如果一辆汽车以50的速度与一个固定不动的障碍物正面相撞,则汽车至完全停止所需时间大约0.1s。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可发生的事情却相当多:在碰撞的瞬间,前护杠停止运动,但汽车的其他部分仍以50/h 的速度前进。随着车辆前部逐渐损坏,汽车即开始吸收动能并减速;在碰撞过程中,当开始减速慢下来时,内部乘员则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移动。于是就发生了乘员和方向盘、仪表板、风挡玻璃等之间的碰撞,造成了乘员的伤害。这种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的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1、被动安全装置:用来减轻事故导致的伤害程度的装置,如安全气囊、安全带、护膝垫、两节或三节式转向柱。 2、主动安全装置:车轮制动器、防抱死制动系统、刮水器与洗涤器、雷达车距控制与报警系统等。 3、一次碰撞: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 4、二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将急剧变化,驾驶员和乘员就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而向前运动,并与车内的转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构件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称为二次碰撞。在车辆事故中,导致驾驶员和乘员遭受伤害的主要原因是二次碰撞。 注:安全气囊的作用就是要减小司乘人员在二次碰撞中的伤害程度. 如果乘员未系上安全带,则他们会继续以50的速度前进,直到撞及车室内部物件才会停止。在此例中,乘员撞击车室内部的速度,与从三楼的窗户跳下撞击地面时的速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中心议题: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使存在的缺陷 解决方案: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缓冲气囊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典型的气囊系统控制电路示意图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气囊控制模块(ECU)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囊控制模块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主要是用来在在较短的时间内(30ms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产生的气体必须对人体无害,且不能温度太高,同时要求气体发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气体发生器主要有压缩气体式、烟火式和混合式三种型式。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一种气体发生器。包含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在内的模块(背面),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对它们进行拆解的。气体发生器内存储有氮化钠或硝酸铵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无毒无味的氮气占70%以上),充满气囊。而较新型的安全气囊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