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与评审要点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与评审要点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与评审要点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与评审要点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与评审要点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PSG) 目标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Identify Patients Correctly)

医院建立一种方法来改进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评审要素:

1.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标记确认患者身份,不准使用病房号或床号。

2.在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前要确认患者身份。

3.在抽血和其它标本采集前要确认患者身份。

4.进行治疗和检查前要确认患者身份。

5.制度和程序在医院所有场所得到执行。

目标2:促进有效沟通(Impro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医院建立一种方法,用以改善服务提供者之间交流的有效性。

评审要素:

1.接收者要记录下完整的口头/电话医嘱或检验结果。

2.向指令发出者复读完整的口头/电话医嘱或检验结果。

3.指令发出者核对复述者记录的医嘱或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确保制度和程序在全院得到一致地执行。

目标2.1医院制定并落实执行通报危急值的流程。

评审要素:

1. 医院明确定义各种诊断检查的危急值数据。

2. 医院明确界定危急值结果发出报告负责人及应接收报告的对象。

3. 医院明确定义需记录于病历上的数据内容。

目标2.2医院制定并落实执行交接的流程。

评审要素:

1.病人交接时,医护人员传递标准化的内容。

2.标准化的交接班表格、工具及方法,以辅助交接过程的一致性及完整性。

3.追踪并运用病人交接班的信息,以促进提升病人交接班的安全性。

目标3:改进高警示药物使用安全(Improve the Safety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

医院制定提升高警讯药品安全性的流程并落实执行。

评审要素:

1. 医院根据内部特定资料,制定高警讯药品清单,包括外观相似及读音相似的药品。

2. 医院执行提升高警讯安全使用的策略,包括特殊存放、医嘱、备药、给药及监控等。

3. 全院统一高警讯药品的标示、存放及储藏方式。

目标3.1医院制定安全使用高浓度电解质溶液的流程并落实执行。

评审要素:

1. 医院制定有防止高浓度电解质溶液误用的流程。

2. 除非临床需要,不可在病房区存放高浓度电解质溶液。

3. 病房区存放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应标示清楚,并采用安全方式储存。

目标4:确保手术的部位正确、术式正确及病人正确(Ensure Correct-Site, Correct Procedure, Correct-Patient Surgery)

医院制定并落实有关手术的相关流程,以确保部位正确、术式正确、病人正确。

评审要素:

1. 医院对于手术及侵入性措施,使用一致且可辨识的标记方式。

2. 手术及侵入性措施的部位标记应由执行该项措施者进行标记,且有让病人参与标记流程。

3. 执行手术或措施前,医院使用查检表及其他方式记录,确认知情同意书内容合适;部位正确、术式正确及病人正确;所需数据、器材设备就绪,是正确且可正常使用。

目标4.1医院制定并落实在手术室内划刀前执行”Time-out”流程,以确保手术的部位正确、术式正确及病人正确。

1. 在手术或侵入性措施开始前,全体手术团队应对将实施手术或侵入性措施执行Time-out并记录。

2. Time-out内容应包括正确的病人识别、正确部位及侧别、同意书,确认上述流程已完成查核。

3. 进行手术时,包括在手术室外执行侵入性医疗和牙科措施,全院

使用统一的流程,以确保部位正确、术式正确及病人正确。

目标5: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Reduce the Risk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医院采用有实证依据的手部卫生指引,并落实执行以降低照护相关的感染风险。

评审要素:

1. 医院采用最新公布且有实证依据的手部卫生指引。

2. 医院在全院实施有效的手部卫生项目。

3. 全院依据手部卫生指引,落实执行手部清洁及手部消毒程序。

目标6:降低病人跌倒伤害风险(Reduce the Risk of Patient Harm Resulting from Falls)

院内制定并落实为降低病人跌倒而造成伤害的相关措施

评审要素:

1. 医院制定流程以执行所有住院病人评估,门诊病人依据病人的状况、诊断、环境或所在区域属于跌倒高风险进行评估。

2. 医院制定评估标准,以此标准定义病人是否为高危跌倒个案,并对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落实执行初步及后续评估、再评估及预防措施。

3. 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被评估为高危跌倒病人状况及场所的跌倒风险。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版)解读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版)解读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院医疗质量得持续改进,切实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中国医院协会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得基础上,结 合当前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得实际,编制《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使目标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在2017年2月17日至18日召开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六周期会上,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对2017版十大目标进 行了解读。 患者安全与共同责任 ○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了严肃得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5%~15%得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得感染,而ICU更高,达到40%。欧洲国家发生得医院感染事件,每年在500万例左右。 ★用药错误。美国每年有150万人遭遇用药错误。 ★手术差错。国内媒体曾报道,患者右脚有病,左脚却挨刀。 ★交接错误。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一项关于药物重整得报告显示,据估计在药物重整工作中发生药物交接得错误率可能高达70%。 ★不良注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3%得乙肝由不良注射引起。 ★相关患者安全事件案例,不胜枚举…… ○我国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得现实意义

随着医院管理理念得进步、患者自主意识得提高,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行业同仁与社会各界得高度关注,我国加强患者安全保障得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得发展中国家,我国得医疗机构担负着艰巨得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在中国,加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安全就是医疗质量得前提与基础。患者安全就是医院管理得重要内容。没有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无从谈起,医院管理没有意义可言。在当前医院改革发展得新形势下,必须从新得高度、新得视角充分认识患者安全问题。 ★持续改进与提升患者安全意义重大。患者安全对于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维护社会与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得意义。患者安全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得坚持与努力。 ★患者安全就是医患双方得共同责任。患者安全充分体现患者得权利与以患者为中心得服务理念。不仅就是医务人员与患方,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相关社会团队等都就是推进患者安全提升得中坚力量。 患者安全得十大目标 ○基本原则:以循证为基础,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与国际可比性得原则。 ○研究方法:理论层面:第一、整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发布及典型国家与地区得实践经验。第二、成立核心专家组,特邀国内外患者安全有关专家作为咨询专家。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

患者安全目标措施

患者安全目标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实施CHA《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 实施CHA《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1.临床科室 2.手术室 3.药房 4.血库 5.临床实验室 6.病理科 7.医学影像科 8.理疗科及针灸室 9.供应室10.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电生理检查)11.其他科室等科室(部门)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即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四)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处李岩 写在课前的话 患者安全是医学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一个经典而又古老的课题,也是医疗质量和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说它经典,因为患者安全是各国政府和医学研究人员聚焦的重大目标;说它古老,因为患者安全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凸显出“人命关天”的尊严。 一、患者安全目标产生背景 (一)患者安全定义 患者医疗安全( patient medical safety )即医疗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过失、医疗设备问题、管理不善等单一或众多原因引起的医疗缺陷,造成患者病情、身体、心理和精神不利影响或损害等后果。 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病人在诊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 第二,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由于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过失或医疗行为过失给病人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属于不安全。 (二)患者安全目标产生背景 1 .重大医疗事故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美国三大严重医疗事故,震惊全社会,国会要求行政部门予以重视与改革。

Betsy Lehman 事件: 1994 年发生在波士顿 Dana Farber 肿瘤研究中心,因注射 4 倍于正常剂量的环磷酰胺导致乳腺癌患者 Betsy Lehman 心跳骤停而丧生。 Willie King 事件: 1995 年发生,因手术通知单上将左右下肢错误书写,结果将健康侧下肢误截肢 Ben Kolb 事件: 1995 年发生在弗罗里达州马丁纪念医院,误将肾上腺素当成局麻药利多卡因导致实施耳鼻喉科小手术的 7 岁患儿 Ben Kolb 死亡 2 .调查结果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医学研究所 ( Institute of Medicine , IOM) 为联邦政府医疗服务方面的主要咨询部门 震惊国内外的两篇著名报告发表: 《孰能无错:构建更安全的医疗保健系统》( 1999 年):美国每年住院病人有 4.4 万~9.8 万人死于可预防的不良事件( preventable adverse events ),约 7 千人死于药物差错。 《跨越质量裂痕: 21 世纪新的医疗保健系统》( 2001 年):建议彻底重建医疗服务系统、改进服务质量并提出一整套建设性的构建和完成这个目标的关键步骤,围绕三个互补性活动提高患者安全: (1) 预防差错,( 2 )公开错误,( 3 )减轻错误影响。 3 .第一套国家患者安全目标 2002 年 4 月医疗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 JCAHO) 在医院评审标准中,提出了第一套 6 项国家患者安全目标: ( 1 )改进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 2 )改进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有效性; ( 3 )改进使用高度警惕药品的安全;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2014-201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国医院协会)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细目如下: (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细目如下: (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细目如下: (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2011年患者安全目标

20**年患者安全目标 背景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WHO 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2005年患者安全国际联盟提出了患者安全未来六大行动计划。根据文献报告,发达国家医院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达3.5%--16.6%,其中70%的不安全事件导致暂时性失能,14%导致死亡。目前我国患者安全工作同样面临诸多的挑战,医院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并通过了成立患者安全国际联盟(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 Safety)的决议。 2004年9月,首届患者安全国际联盟大会在我国上海召开。会后,世界各国按照WHO 的倡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病人安全,自200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发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提升医院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便于各类医疗机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实践,参考了JCAHO等文献资料和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工作的经验,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重点明确的项目,中国医院协会提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 2006年10月21日,中国医院协会以医协会发[2006]第027号文公布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八大目标),并同时公布了实现这些安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二十八条措施)。 我国的安全目标是在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在深入分析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也符合当前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医院管理年的要求。 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给药治疗前查、服药注射处置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核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这“三查七对”是医疗安全的根本,严格执行这些最基础的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我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 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 ?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 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一、 提咼用约安全。 1.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 ?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 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 ?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

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 ?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 ?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

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 ?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 .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 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附件: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主控部门:医务部护理部 1.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1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1.2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要求: 1.2.1腕带管理: (1)急诊、住院患者均需佩戴识别身份的腕带: (2)腕带标识清楚,需注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住院号、性别、药物过敏名称等信息,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急诊昏迷、神志不清的无名氏患者佩戴的“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姓名。 (3)佩戴腕带前需核对患者信息。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保证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患者出院时及时取下腕带。 1.2.2识别方法 (1)院内所有场所都应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2)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3)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1.2.3在以下情况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 (2)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检验科等医技检查科室等任何与患者有关的诊疗活动。 (3)在交接患者的关键流程中,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1.2.4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1)患者门诊就诊、入院身份核对 1)门诊挂号处:患者需持有效身份证明挂号,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2)入院患者身份核实要求: a)所有类型患者身份(医保、市外医保、农合、自费)入院前均须核对。 b)门诊入院患者由入院登记处负责核对,急诊入院患者由急诊护士核对,方能办理入院手续,并在《入院证》反而记录核对情况;因故未能当时进行身份核对(未带证件、病情重等),由门、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陕西省友谊医院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措施和登记制度。 (四)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用反问时查对方法,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五)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的】 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措施】 (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三)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四)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五)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六)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人人知晓。 (七)发挥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九)有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十)用药安全应认真做到“五准确”药名准确、病人准确、剂量准确、途径准确、时间准确。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的】 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只有紧急抢救时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与数据报告。 【主要措施】

JCI-国际医院患者安全目标(英文版)

医院患者安全目标 the Patient Safety Goals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 to improve accuracy of patient identifications 目标二增进有效沟通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verbal and/or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among caregivers 目标三改善高警讯药品的安全性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 目标四确保正确的手术部位、操作和患者 to ensuring correct-site, correct-procedure, and correct-patient surgery 目标五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 to reduce the risk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目标六降低患者因跌倒受到伤害的风险 to reduce the risk of patient harm resulting from falls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accidental injury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to encourage patients to participate in patient safety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to report patient safety incidents actively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版)解读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 版)解读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切实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中国医院协会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编制《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 版)》,使目标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在2017年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六周期会上,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对2017 版十大目标进行了解读。 患者安全和共同责任 O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了严肃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5%~15%的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而ICU更高,达到40%欧洲国家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每年在500万例左右。 ★用药错误。美国每年有150万人遭遇用药错误。 ★手术差错。国内媒体曾报道,患者右脚有病,左脚却挨刀。★交接错误。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一项关于药物重整的报告显示,据估计在药物重整工作中发生药物交接的错误率可能高达70%。 ★不良注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3%的乙肝由不良注射引起。 ★相关患者安全事件案例,不胜枚举…… O我国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患者自主意识的提高,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

行业同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加强患者安全保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拥有近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机构担负着艰巨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在中国,加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无从谈起,医院管理没有意义可言。在当前医院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充分认识患者安全问题。 ★持续改进和提升患者安全意义重大。患者安全对于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患者安全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患者安全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患者安全充分体现患者的权利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是医务人员和患方,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相关社会团队等都是推进患者安全提升的中坚力量。 患者安全的十大目标 O基本原则:以循证为基础,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和国际可比性的原则。 O研究方法:理论层面:第一、整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发布及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第二、成立核心专家组,特邀国内外患者安全有关专家作为咨询专家。 方法学层面:第一、参考借鉴国际患者安全相关研究的系统测量与评估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陕西省友谊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 度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措施和登记制度。 四)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用反问时查对方法,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五)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的】

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措施】 (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三)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四)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五)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六)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人人知晓。 (七)发挥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九)有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十)用药安全应认真做到“五准确”药名准确、病人准确、剂量准确、途径准确、时间准确。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的】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只有紧急抢救时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与数据报告。 【主要措施】 (一)只有在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保留安瓿,事后应准确记录。(二)在接到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它检查)结果时,接到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对擅自执行口头医嘱行为视为违规,一经发现将给以处理。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的】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服务质量。 【主要措施】 (一)有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危急值”报告途径可靠且检验人员(最佳设置“临床检验医师” )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三)“危急值” 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四)“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五)对属于“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国 际 病 人 安 全 目 标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JCI) 标准、要求、测量要素和解释 编号标准要求测量要素解释 1 准确确认病人身份医院要建立改进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 1 多部门共同协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 2 制度和程序要求使用两种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不准使用病人房间 号、床号或特定区域代码。 3 在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前要确认病人身份。 4 在抽血和其它临床检验标本前要确认病人身份。 5 在进行治疗和操作前要确认病人身份。病人身份搞错事实上可以发生在诊断和治疗的任何场合。病人可能是在镇静状态、意识不清或没有充分集中注意力;也可能是在住院过程中更换床位、房间或病房;或病人因听力障碍或其他情况都可能导致在正确确认病人身份时出现差错。该目标具有双重意义:第一,确认个体的可靠身份作为人要准备接受治疗或服务的确切对象;第二,核对提供的服务和治疗与病 人相匹配。 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制定制度和程序来改进病人身份确认的方法,尤其是在给药、输血或血制品;抽血或其它临床检验标本时;或在提供治疗或操作时要准确确认病人身份。制度和程序要求至少使用两种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如病人姓名、病历号、出生日期、手腕条形码或其它方式。病人房间号、床号或特定区域代码不能用于病人身份确认。

制度和程序明确规定在医院内所有场所都要使用两种不同的身份确认方式,如门诊、急诊和手术室。对身份无法确认的昏迷病人也应包括在内。在制定制度和程序时应多部门共同协作,确保在所有可能的 情况下都能准确确认病人身份。 2 改善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医院要建立改善医务人员之间的有 效交流措施。 1 多部门共同协作制定制度或程序,确保在口头或电话交流时准确进行口头和电话交流。(见AOP.5.4, AOP.6.4, MMU.4, ME 1, 和 MMU.4.3, ME 1) 2 医嘱或检验结果接听者要记录完整的口头或电话医嘱或检验结果。 (见MCI.19.2, ME 2) 3 医嘱或检验结果接听者要复读完整的口头或电话医嘱或检查结果。 4 发出医嘱或检验结果人员要确认医嘱或检查结果。有效的交流是及时、正确、完整、不含糊,并使接听者明白,这可以减少差错并能改进病人安全。交流可以通过电子、口头或书面形式。最容易出错的信息交流是通过口头或电话下达的医嘱(假如当地法律法规允许)。其次是报告重要的检验结果,如临床检验科电话通知病房,报告临床 危急检验结果。 医院要多部门协作共同制定口头或电话医嘱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信息

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安全】中国医院协会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5月31日,2019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奋进新时代,质量新水平”为主题,重点围绕医疗质量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聚焦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各地4000多位医院管理者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共同分享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先进经验。 患者安全是大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路平发布了《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并进行了解读。患者安全目标是倡导和推动患者安全活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中国医院协会从2006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之普适性、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参照: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1 政策 这是根据JCI标准第一章(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IPSG) )制订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各部门就其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并监督其执行。 2 目的 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JCI认证标准对国际病人安全目(IPSG)标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 标准 3.1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IPSG.1):正确识别病人 3.1.1 JCI要求: 3.1.1.1 要求1: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时,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而且病人的床号不能用来作为病人的识别码。 3.1.2医院政策: 3.1.2.1 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手腕带上(女性 为粉红色,男性为蓝色);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与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入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女性为红粉色,男性为蓝色);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这些信息包括在病人的就诊卡中,在每一个门诊工作站中都查到这些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1.2.2 放射科、检验科、放疗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科室的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符合 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但科室内部必须统一,并在科室相关的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3.1.2.3 在病人的血袋、药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或打印出)病人的识别码,以便与病人进行 核对。 3.1.2.4 在给病人挂号、治疗、用药、输液、输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标本时要对病人的识别码进行 核对。在给病人进行看病、开处方或医嘱、开检查及写病历等情况也要注意核对,避免弄错病人。 3.1.2.5特别注意:病人的床号和房间号不能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使用,只用于指引和寻找病人。3.2国际病人安全目标(IPSG.2):有效改善相互沟通 3.2.1 JCI要求:有效改进内部沟通 3.2.1.1要求2:在工作中如果需要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接到各类的紧急口头报告时、必须有 一个口头确认过程,护士或接听报告的人首先要把别人告诉你的信息写下来,要有书面记录,然后要大声重述一遍口头医嘱的全部内容、各类检查紧急的口头报告内容,对方要确认无误。 3.2.2 医院相关政策: 3.2.2.1 医院允许在病人抢救、中深度镇静治疗、手术时使用口头医嘱。在紧急情况下,在医师不 能够立即到达现场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使用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下不准使用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原则上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医嘱,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下级医师请示上级医师后,上级医师在电话中下达的医嘱要由值班医师或管床医师下达书面医嘱或口头医嘱后护士才能执行,而且值班医师或管床医师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相关内容。

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

卫生部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主要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1.临床科室 2.手术室 3.药房 4.血库 5.临床实验室 6.病理科 7.医学影像科 8.理疗科及针灸室 9.供应室10.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电生理检查)11.其他科室等科室(部门)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即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四)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1.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诊所、妇幼保健院、体格检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以有创(身体侵入)治疗为服务手段的医疗、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与评审要点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与评审要点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PSG) 目标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Identify Patients Correctly) 医院建立一种方法来改进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评审要素: 1.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标记确认患者身份,不准使用病房号或床号。 2.在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前要确认患者身份。 3.在抽血和其它标本采集前要确认患者身份。 4.进行治疗和检查前要确认患者身份。 5.制度和程序在医院所有场所得到执行。 目标2:促进有效沟通(Impro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医院建立一种方法,用以改善服务提供者之间交流的有效性。 评审要素: 1.接收者要记录下完整的口头/电话医嘱或检验结果。 2.向指令发出者复读完整的口头/电话医嘱或检验结果。 3.指令发出者核对复述者记录的医嘱或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确保制度和程序在全院得到一致地执行。 目标2.1医院制定并落实执行通报危急值的流程。 评审要素:

1. 医院明确定义各种诊断检查的危急值数据。 2. 医院明确界定危急值结果发出报告负责人及应接收报告的对象。 3. 医院明确定义需记录于病历上的数据内容。 目标2.2医院制定并落实执行交接的流程。 评审要素: 1.病人交接时,医护人员传递标准化的内容。 2.标准化的交接班表格、工具及方法,以辅助交接过程的一致性及完整性。 3.追踪并运用病人交接班的信息,以促进提升病人交接班的安全性。 目标3:改进高警示药物使用安全(Improve the Safety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 医院制定提升高警讯药品安全性的流程并落实执行。 评审要素: 1. 医院根据内部特定资料,制定高警讯药品清单,包括外观相似及读音相似的药品。 2. 医院执行提升高警讯安全使用的策略,包括特殊存放、医嘱、备药、给药及监控等。 3. 全院统一高警讯药品的标示、存放及储藏方式。 目标3.1医院制定安全使用高浓度电解质溶液的流程并落实执行。 评审要素: 1. 医院制定有防止高浓度电解质溶液误用的流程。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的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 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一、择期手术须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 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 晓的情况下进行,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 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查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药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看似、听似药 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

医疗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物的使用规范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流程和制度。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感染 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 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 保临床操作的安全。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 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遵循医院感 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落实医院感染检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六、严格执行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一、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二、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明确“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如临 床检验至少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等涉及患者生命指征变化需要即可干预的指标。 三、定期检测评估“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版)解读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切实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中国医院协会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编制《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使目标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在2017年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六周期会上,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对2017版十大目标进行了解读。 患者安全和共同责任 ○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了严肃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5%~15%的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而ICU更高,达到40%。欧洲国家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每年在500万例左右。 ★用药错误。美国每年有150万人遭遇用药错误。 ★手术差错。国内媒体曾报道,患者右脚有病,左脚却挨刀。 ★交接错误。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一项关于药物重整的报告显示,据估计在药物重整工作中发生药物交接的错误率可能高达70%。 ★不良注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3%的乙肝由不良注射引起。 ★相关患者安全事件案例,不胜枚举…… ○我国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患者自主意识的提高,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行业同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加强患者安全保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机构担负着

艰巨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在中国,加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无从谈起,医院管理没有意义可言。在当前医院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充分认识患者安全问题。 ★持续改进和提升患者安全意义重大。患者安全对于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患者安全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患者安全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患者安全充分体现患者的权利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是医务人员和患方,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相关社会团队等都是推进患者安全提升的中坚力量。 患者安全的十大目标 ○基本原则:以循证为基础,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和国际可比性的原则。 ○研究方法:理论层面:第一、整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发布及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第二、成立核心专家组,特邀国内外患者安全有关专家作为咨询专家。 方法学层面:第一、参考借鉴国际患者安全相关研究的系统测量与评估方法。第二、开展两轮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广泛听取医院管理者、一线医护人员、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十大目标。推动患者安全持续改进,重在抓好落实43项核心条款。落实十大目标,应以医务人员为核心,加强管理为关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