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孢子体(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

( 一)植物体型

1、植物体:大多数为多年生草本,少数木本(桫椤科树蕨等)。

2、根:为不定根,有吸收能力。

3、茎:根状茎(多数),少数直立地上气生茎。且根状茎因种类而异有鳞片或毛,出现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原始维管组织,通常无形成层。

木质部:主要为管胞,管胞呈次生

环纹、螺旋、梯纹加厚。

韧皮部:主要为筛胞、筛管和韧皮

薄壁细胞。

4、叶

从进化水平上分为小型叶和大型叶。低等蕨类植物均为小型叶;仅高等蕨类(真蕨类)为大型叶。

小型叶:由茎表皮突出而成,小,无叶隙和叶柄,叶脉单一

不分枝,多螺旋排列。

大型叶:由顶枝扁化而成,发达,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

枝,多簇生排列。

从形态上可分为单叶和复叶。

从功能上分为营养叶(不育叶)和孢子叶(能育叶)。

同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

异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完全不同。

注:小型叶、同型叶比较原始;大型叶、异型叶比较进化。

(二)维管组织

蕨类植物的维管组织分化程度不高,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木质部的分子大多由环纹、螺纹或梯纹管胞以及木薄壁细胞组成,仅少数具导管;

韧皮部主要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无伴胞。

绝大多数蕨类无维管形成层,没有次生结构,仅初生结构;极少种类如瓶尔小草属、水韭属等具形成层。

(三)中柱

中柱是维管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中的复合组织。它是由中柱鞘、维管系统、髓等组成。

中柱分为5种类型: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真中柱、散生中柱。

蕨类植物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具节中柱等。

原生中柱:是中柱类型中最原始、简单的类型。原生中柱的中央为木质部所占,其周围绕着呈圆筒形的韧皮部。此类中柱见于裸蕨类、石松类及其他植物的幼茎中。

管状中柱:木质部围绕中央髓形成圆筒状。若韧皮部在木质部的内外两边都出现称为双韧管状中柱,若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部表面则为外韧管状中柱。管状中柱在蕨类植物中普遍存在。

网状中柱:由于茎的节间甚短,节部位叶隙密集,从而使中柱产生许多裂隙,从剖面上看中柱被割成一束束。不少蕨类植物具有此种类型的中柱。

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或索状。蕨类中的木贼属及多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此类中柱。

散生中柱:在单子叶植物中,维管植物分散于茎内,此种中柱称散生中柱。

(四)孢子囊和孢子

1、孢子囊

小型叶蕨类:孢子囊着生在孢子叶的叶腋或腹面基部,孢子

叶密集呈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孢子叶

穗)。

大型叶蕨类:孢子囊集生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背的边缘、主

脉两侧,或沿主脉着生,或集生于特化的孢子

叶上。(水生蕨类孢子囊群生于特化的孢子

果)。

◆孢子囊壁外有环带和唇细胞

2、孢子

两面型孢子:肾形、单裂缝、两侧对称。

四面型孢子:圆形或钝三角形,三裂缝,辐射对称。

同型孢子:孢子大小形态相同。

异型孢子:孢子大小形态不同。

二、配子体(原叶体)

(一)配子体的形态和营养方式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很微小,生活期短,无根、茎、叶的分化,具单细胞假根。

分为两类:一类不含叶绿素,埋生于土中,与真菌共生,如松叶蕨类和石松类;另一类为绿色自养型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多为有背腹之分的叶状体,在腹面产生精子器(产生具鞭毛的精子)和颈卵器(产生1个卵子),如真蕨类。

(二)有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

蕨类的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其结构与苔藓植物相比,颈卵器相对退化,颈部较短,只有1个颈沟细胞;精子器多为球形,精子数目较少,精子多鞭毛。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均为卵式生殖,受精过程必须以水为媒介。

三、生活史及特点

有配子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的相互交替,孢子体世代占优势。

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生活史中受精作用须借助于水。

少数孢子异型,生活史中出现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

出现无孢子生殖和无配子生殖。

无孢子生殖:孢子体不经孢子而产生配子体(配子体2n),如蹄盖蕨、狗脊蕨。

无配子生殖:配子体不经过配子的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体(孢子体n),如贯众、肾蕨。

四、生境和分布

除海洋、沙漠外,在高山、森林、岩隙、溪沟、道旁均有分布,多喜生于潮湿的陆地,也有少数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极少数水生。

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为蕨类王国,约有2600种,仅云南一省就有1000多种。

五、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孢子体发达,出现真根和原始维管组织。

2、配子体多为叶状体,能独立生活。

3、生活史出现以孢子体占优势的世代交替,也常出现无孢子生殖和无配子生殖现象。

4、喜欢生长在阴湿、温暖的环境中。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分类原则

一、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1978)将蕨类植物门分成5个亚门,即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石松亚门(Lycophytina)、水韭亚门(Isoephytina)、楔叶亚门

蕨类植物的种类比较复杂,具有许多不同的性状,在蕨类植物分类鉴定中,常依据下列一些主要特征:

(1)茎、叶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2)孢子囊壁细胞层数及孢子形状;

(3)孢子囊的环带有无及其位置;

(4)孢子囊群的形状、生长部位及有无囊群盖;

(5)叶柄中维管束排列形式,叶柄基部有无关节;

(6)根状茎上有无毛、鳞片等附属器官及形状。

现代蕨类植物的分类原则为17项。

第三节蕨类植物的代表种类

一、石松亚门(Lycophytina)的代表种类

(一)主要特征

1、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2、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有原生中柱,木质部为外始式。

3、小型叶,具一条叶脉,无叶隙,为延伸起源,具叶舌或无。

4、孢子囊单生于叶腋或近叶腋处;孢子叶通常形成孢子叶球;孢子同型或异型。

5、配子体两性或单性。

(二)石松属(Lycopodium)

多年生草本,茎多呈二叉分枝,中柱通常为编织中柱,叶通常细小,钻形或披针形,螺旋状排列,无叶舌,无叶脉或叶脉单一。

孢子叶常聚生枝顶形成孢子叶穗,生殖枝远高出营养枝,孢子叶穗顶生直立。

孢子囊多为肾形,孢子同型。

配子体全部或部分地下生,与菌根共生,雌雄同株。

生活史

(三)卷柏属(Selaginella)

孢子体草本,有背腹之分,各式分枝,分枝处常生根托,根托无叶,顶端生不定根;

茎常具二至多个原生中柱,初生木质部具导管。

叶细小,鳞片状,排成4纵行,腹面两行较小,称腹叶或中叶,背面两行较大,称背叶或侧叶;叶腋处有叶舌。

孢子叶穗顶生,孢子叶明显的4纵行排成两性或单性的孢子叶穗;若为两性,通常上半部为小孢子叶,下半部为大孢子叶。

孢子囊有大小之分,孢子有大小(异型)。

配子体异型,退化,尤其雄配子体完全留在小孢子内发育。

二、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一)主要特征

1、孢子体具根、茎、叶分化,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之分,节间中空,茎上有纵肋。

2、小型叶,不发达,轮生成鞘状。

3、中柱由管状中柱转化为具节中柱,木质部内始式。

4、孢子囊生于特殊的孢子叶上(称孢囊柄)。

5、孢子同型或异型,周壁具有弹丝。

(二)问荆(Equisetum arvense)

多年生草本,茎表皮富含硅质,节和节间明显,节上轮生鳞片状叶,节间外表有纵肋。

有营养枝和生殖枝区分。营养枝节上轮生侧枝,而生殖枝通常无色,不分枝,孢子叶球单生枝顶;孢子叶六角型,盾状着生,孢子囊圆柱形。

孢子球形,含叶绿素,外围4条弹丝,有助于孢子囊的开列和孢子的散布。

配子体单性或两性,有背腹之分;下侧生假根,上部有许多带状裂片,精子器着生在带状裂片的顶部,颈卵器着生于带状裂片的基部。

精子鞭毛密集于一端。

三、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一)主要特征

1、孢子体:

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型千姿百态,大多为多年生草本。

茎绝大多数为根状茎。

叶为发达的大型叶,幼时拳卷,长大后分化出叶柄和叶片,为单叶或一回至多回羽状分裂式复叶,叶脉有分离型、中间型、网结型。

孢子囊着生在叶背或叶背边缘,形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叶穗;有囊群盖或无,孢子囊壁有多层细胞,也有壁薄,仅1层细胞有环带的。(环带有顶生、横行、斜行、纵行等)

2、配子体(原叶体):独立生活

多数配子体为绿色心形的叶状体。腹面上部近凹陷处生颈卵器,下部近假根处生精子器,精子螺旋状,具多鞭毛。

3、受精:必须以水作媒介。

(二)蕨(Pteridium aquilinum)

多年生植物,高达1米左右,孢子体分为根、茎、叶3部分。

茎为根状茎,生不定根,并被有棕色茸毛或鳞片。

幼叶拳卷,成熟后平展,叶片大,二回至多回羽裂。

茎内维管束为周韧维管束,外被维管束鞘包围。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背面边缘,囊群有1条纵裂的环带,环带除少数薄壁细胞外,多数内壁和侧壁均木质化增厚,有2个唇细胞。一般每个孢子囊内有孢子母细胞16个,产生64个孢子。

配子体为绿色,心形叶状体,腹面近凹处产生颈卵器,下部近假根处产生精子器,颈卵器仅颈部露出体外。

卵成熟时,颈口开裂,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分解为角质体,并部分流出体外,对精子有趋化性的刺激作用。

蕨的生活史为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

(三)其他习见真蕨亚门植物

1、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2、芒萁(Dicranopteris dischotoma)

3、铁线蕨(Adiantum capilius-veneris)

4、井口边草(Pteris multifida)

5、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6、桫椤(Alsophila sphinlpsa)

7、瓦苇(Lepisrus thunbergianus)

8、槐叶苹(Salvinia natans)

9、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第四节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一、药用

石松、海金沙、金毛狗、骨碎补、肾蕨、蕨、银粉背蕨、贯众、苹、槐叶苹等二、食用

蕨、紫萁、荚果蕨、菜蕨、桫椤等

三、指示作用

土壤指示蕨类:铁线蕨、凤尾蕨、芒萁等

气候指示蕨类:桫椤、巢蕨等

矿物指示蕨类:木贼等

四、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工业上的用途:石松等

农业上的用途:满江红等

五、观赏

铁线蕨、巢蕨、鹿角蕨、桫椤、荚果蕨、肾蕨等

观察植物日记大全

观察植物日记大全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观察植物日记大全(一) 今天傍晚,我和爸爸一起去田地观察植物。 我们先来到玉米地,爸爸撕下一片叶子给我看,然后指着叶子上的叶脉对我说:“儿子,你看它的叶脉,这种叶脉叫平行脉,它的根是须根系,这是单子叶植物的特点”。爸爸边说边让我看地里裸露的玉米根。我不知道单子叶植物是什么东西?爸爸又告诉我,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只有一片子叶,如玉米、大米、麦子等,它们种子的子叶都只有一片。而花生、大豆、豌豆等植物,它们的种子子叶有二片,那叫双子叶植物。我们边走边说来到一块菜地,爸爸拔起一颗小菜递给我,让我和刚才比较。爸爸说“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叫网状脉,它的根是直根系,它有一条主根。这是双子叶植物的特点”。爸爸接着告诉我:植物分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五种,我们刚才看过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所有开花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着,比如花生,种子外面还有花生壳包着。如果植物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那这种植物叫裸子植物,比如松树,柏树等 看完了被子植物,爸爸又带我去找蕨类植物。我们找了好长时间,终于在一幢房子后面的墙角发现了几株不知名的植物,爸爸把它折了

下来,递给我看。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它的名字,但知道它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没有种子的,它是靠孢子繁殖。爸爸还说等它有了孢子就带我来看,让我懂得什么是孢子。这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爸爸说“儿子,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吧”。我拔了一株蕨类植物的标本就和爸爸回家了。 到家后我拿着标本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蕨类植物,我问妈妈怎么知道的,妈妈说她是生物系毕业的,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就不用当科学老师了。这时候,爸爸叫我了,原来爸爸把几颗黄豆和荞麦泡在水里,让我比较它们的子叶。通过观察和比较,我已经能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了。 观察植物日记大全(二) 8月1日 前几天,我将家里的黑芝麻种植在了花盆里,想看一看芝麻能长成什么样子来。今天,我种的芝麻长出了嫩嫩的绿叶来。 8月6日 芝麻又长高了 8月12日 我种的芝麻长的绿油油的,真好看! 8月26日 不知道我种的花盆芝麻会不会结出黑黑的芝麻果实呢?如果能结果的话那真是太好了,那样的话我可以请外婆多吃吃我种出来的芝麻,这样外婆为我操劳而白的发就可以变黑了。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 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 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 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 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Subdivision Lycophytina石松亚门 Order Lycopodiales石松目 Family 1. Huperziaceae石杉科 Genus 1. Huperzia石杉属 2. Phlegmariurus马尾杉属 Family 2. Lycopodiaceae石松科 Genus 1. Lycopodium石松属 2. Diphasiastrum扁枝石松属 3. Palhinhaea灯笼草属 4. Lycopodiella小石松属 5. Lycopodiastrum藤石松属 Order Selaginellales卷柏目 Family 3. Selaginellaceae卷柏科 Genus Selaginella卷柏属 Subdivision Isoephytina 水韭亚门 Order Isoetales 水韭目 Family 4. Isoetaceae水韭科 Genus Isoetes水韭属 Subdivision Sphenophytina 楔叶蕨亚门 Order Equisetales 木贼目 Family 5. Equisetaceae木贼科 Genus 1. Equisetum问荆属 2. Hippochaete木贼属 Subdivision Psilophytina 松叶蕨亚门 Order Psilotales 松叶蕨目 Family 6. Psilotaceae松叶蕨科 Genus Psilotum松叶蕨属 Subdivision Filicophytina 真蕨亚门 Class Eusporangiopsida 厚囊蕨纲 Order Ophioglossales瓶尔小草目 Family 7. Helminthostachyaceae七指蕨科 Genus Helminthostachys七指蕨属 Family 8. Botrychiaceae阴地蕨科 Genus 1. Botrychium小阴地蕨属 2. Botrypus假阴地蕨属 3. Sceptridium阴地蕨属 Family 9. Ophioglossaceae瓶尔小草科 Genus 1. Ophioderma带状瓶尔小草属 2. Ophioglossum瓶尔小草属 Order Marattiales 观音座莲目

2020年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 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 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 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 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植物学与生药学(A)》课程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A)》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陈爵学号:714008228010 年级:14秋药学学习中心:杭州学习中心(萧 山)—————————————————————————————一、名词解释 1.性状鉴定: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形状,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 行鉴定的方法。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鉴别生药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之总结,故 又称传统经验鉴别。该法简单、快速、易行,是保证质量行之有效的重要鉴定 方法之一。 2.道地药材: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 3.原植(动)物鉴定:又称分类学鉴定、基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对生药 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4.晶鞘纤维(晶纤维):在纤维束外围有许多含有草酸钙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 称。这些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有方晶,如甘草、黄柏、葛根等;有的 含有簇晶,如石竹、瞿麦等。 5.挂甲:是指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6.维管束: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输导系统,为束状结构,贯穿于整个植物体的内部,具有输导、支持作用。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7.通天眼:指羚羊角全角呈半透明状,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8.二强雄蕊:花中具雄蕊4枚,花丝两长两短,如益母草、地黄等唇形科、玄参科植物的雄蕊。 9.定根: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有固定的生长部位,如:主根、侧根和纤维根。

蕨类植物图鉴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孢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孢子体多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配子体结构简单。蕨类植物门分为五个纲,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真蕨纲。 1、石松纲 孢子体多为二叉式分枝,小型叶,常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轮生,有或无叶舌,孢子囊有厚壁,单生于孢子叶腋的基部,或聚生于枝端成孢子叶球。 卷柏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形态特征 根: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有时高达数十厘米。 茎:主茎自中部开始羽状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棕色,不

分枝的主茎高10-20 (-35)厘米,茎卵圆柱状,不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2-5对,2-3回羽状分枝,小枝稀疏,规则,分枝无毛,背腹压扁。 叶: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叶质厚,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主茎上的叶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状排列,绿色或棕色,边缘有细齿。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齿,黑褐色。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中叶椭圆形,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具芒,外展或与轴平行,基部平截,边缘有细齿(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卷。侧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侧叶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圆状卵形,略斜升,相互重叠,先端具芒,基部上侧扩大,加宽,覆盖小枝,基部上侧边缘不为全缘,呈撕裂状或具细齿,下侧边近全缘,基部有细齿或具睫毛,反卷。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具白边(膜质透明) ,先端有尖头或具芒;大孢子叶在孢子叶穗上下两面不规则排列。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 主要价值 既可观赏,又可药用,全草有止血、收敛的效能。民间将它全株烧成灰,服可治疗各种出血症,和菜油拌起来外用,可治疗各种刀伤。培养成小盆栽,放置于电脑旁,由于卷柏的特性跟铁树差不多,能起到防辐射作用。有利于保护使用电脑者的健康与视力。 2、水韭纲 孢子体为草本,茎粗短似块茎状,叶具叶舌。 中华水韭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一、名词解释 1.无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2.小型叶大型叶孢子叶营养叶同型叶异型叶3.厚囊性二、判断与改错 1.卷柏的孢子叶不具叶舌。( ) 2.石松的叶为小型叶,茎上具毛和鳞片。( ) 3.卷柏的孢子无大小之分,为同型孢子。( ) 4.水韭是大型叶蕨。( ) 5.蕨类植物的茎都为根状茎。( ) 6.蕨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即原叶体。( ) 7.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 ) 8.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一般是孢子体占优势,但也有少数种类是配子体占优势。( ) 9.顶枝学说认为石杉类的小型叶起源于茎轴表面的突出体,叶脉是后来发生的。( ) 10.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真根。( ) 11.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仅为颈卵器。( ) 12.蕨类植物的孢子同型或异型。( ) 13.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 14.蕨类植物的同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两性,异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单性。( ) 15.松叶蕨亚门的植物具假根,而蕨类其它亚门植物的真根多为不定根。( ) 16.蕨类植物的茎除极少数种类(如桫椤科) 为木质茎外,其余皆为草质茎。( ) 17.蕨类植物的无性生殖器官为孢子。( ) 18.蕨类植物的叶有大型叶与小型叶、同型叶与异型叶、营养叶与不育叶之分。( ) 19.蕨类植物的叶有单叶、也有复叶。( ) 20.卷柏的大孢子囊萌发形成雌配子体,小孢子囊萌发形成雄配子体。( ) 21.植物界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维管系统的分化。( ) 2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皆呈心脏形。( ) 23.在真蕨亚门植物的叶片(能育叶)背面,一般用肉眼都可看到呈圆形、线形、肾形或其它形状的结构是孢子囊。( ) 24.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孢子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配子体很微小,分类中一般不予采用。( ) 25.蕨类植物的精子皆为多鞭毛,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 26.在真蕨亚门中,叶为单叶植物的幼叶拳卷,为复叶植物的幼叶不拳卷。( ) 27.蕨类植物的孢子叶与营养叶形状不相同的为异型叶,形状相同的为同型叶。( ) 28.卷柏的根托为外起源,可视为无叶的枝。( ) 29.真蕨亚门植物的单叶是小型叶,复叶是大型叶。( ) 30.紫萁(Osmunda japonica) 的叶为同型叶。( ) 31.蕨(Pteridium aquilinum) 的叶为单叶和同型叶。( ) 32.像卷柏和水生蕨类等异型孢子种类,配子体是在孢子壁内部发育的,已趋向于失去独立性的方向发展。( ) 33.现存蕨类中,除了极少数如水韭属和瓶尔小草属等种类外,一般没有形成层的结构。( ) 34.卷柏属植物横切面上,皮层和中柱由横桥细胞相连接。( ) 35.真蕨的孢子囊群着生在营养叶的背面或背面边缘。( ) 36.蕨类植物的大孢子萌发产生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成雄配子体。( ) 三、填空

药用植物学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第十章蕨类植物门 一、单选题 1.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 ( ) A.孢子体发达 B.孢子体退化 C.配子体发达 D.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E.配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称 ( ) A.原丝体 B.原叶体 C.原植体 D.外植体 E.颈卵器 3.蕨类植物的茎多为 ( ) A.根茎 B.块茎 C.球茎 D.鳞茎 E小块茎 4.紫萁的孢子叶卷缩成 ( ) A球形 B.针形 C.线形 D.扁圆形 E.三角形 5.卷柏科植物的叶常 ( ) A.互生 B.基生 C.二列对生 D.交互对生 E.轮生 6.下列药用植物来源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 ) A.银杏 B.海金沙 C.柏子仁 D.灵芝 E.松萝 7.下列药材来自于蕨类植物的是 ( ) A.麻黄与海金沙 B.昆布与海藻 C.绵马贯众与骨碎补 D.银杏叶与柏子仁 E.木贼与红豆杉 8.下列药材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A.麻黄 B.海金沙 C.白果 D.当归 E.天南星 二、多选题 1.来源于蕨类植物的生药是() A.松萝 B.海金沙 C.狗脊 D.灵芝 E.绵马贯众 2.以下植物以根茎入药的有() A.贯众 B.金毛狗脊 C.海金沙 D.石松 E.石韦 三、填空题 1.蕨类植物的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称为_____或__ ___;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称为_____或_____。

2.有些蕨类植物的营养叶和孢子叶是不分的,形状相同而且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称为_____,也有些蕨类植物的孢子叶和营养叶形状完全不同的,称为____ _。 3.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史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_____和_____都能独立生活;二是_____发达, _____弱小,亦能独立生活;所以蕨类植物的生活史是 _____占优势的_____世代交替。 4.蕨类植物门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个亚门,前4个亚门均为_____蕨类,也是一类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的种类甚少。真蕨亚门是_____蕨类,是地球上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最繁茂的蕨类植物。 5.石松科的主要特征是:陆生或附生,多年生草本,主茎长,呈匍匐状扩展,具有根状茎和不定根,叶呈_____片状。孢子叶穗集生于茎的_____,孢子_ ____型。 6.金毛狗脊属于_____科,其入药部位为_____。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下部小脉顶端.囊群盖裂成3瓣,形似___。 7.石韦的入药部位应是_____。 8.槲蕨的入药部位是_____,药材名为_____。 9.石松的入药部位应是_____,其药材名为_____。 10.生物碱存在于蕨类植物中。 四、名词解释 1.营养叶与孢子叶 2.同型叶 3.异型叶 4.孢子囊群 5.孢子同型 五、简答题 1.营养叶和孢子叶的区别。 2.同型叶和异型叶的区别。 3.楔叶亚门有哪些主要特点?※

蕨类植物复习题

蕨类植物复习题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五节“蕨类植物”复习题 第五节“蕨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无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 2.小型叶,大型叶,孢子叶,营养叶,同型叶,异型叶 3.厚囊性发育,薄囊性发育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卷柏的孢子叶不具叶舌。( ) 2.石松的叶为小型叶,茎上具毛和鳞片。( ) 3.卷柏的孢子无大小之分,为同型孢子。( ) 4.水韭是大型叶蕨。( ) 5.蕨类植物的茎都为根状茎。( ) 6.蕨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即原叶体。( ) 7.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 ) 8.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一般是孢子体占优势,但也有少数种类是配子体占优势。( ) 9.顶枝学说认为石杉类的小型叶起源于茎轴表面的突出体,叶脉是后来发生的。( ) 10.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真根。( ) 11.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仅为颈卵器。( ) 12.蕨类植物的孢子同型或异型。( ) 13.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 14.蕨类植物的同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两性,异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单性。( ) 15.松叶蕨亚门的植物具假根,而蕨类其它亚门植物的真根多为不定根。( ) 16.蕨类植物的茎除极少数种类(如桫椤科)为木质茎外,其余皆为草质茎。( ) 17.蕨类植物的无性生殖器官为孢子。( ) 18.蕨类植物的叶有大型叶与小型叶、同型叶与异型叶、营养叶与不育叶之分。( ) 19.蕨类植物的叶有单叶、也有复叶。( ) 20.卷柏的大孢子囊萌发形成雌配子体,小孢子囊萌发形成雄配子体。( ) 21.植物界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维管系统的分化。( ) 2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皆呈心脏形。( ) 23.在真蕨亚门植物的叶片(能育叶)背面,一般用肉眼都可看到呈圆形、线形、肾形或其它形状的结构是孢子囊。( )

庐山植物资源研究

庐山植物资源初探 摘要:庐山共有蕨类植物39科87属247种(含变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36科62属121种,观赏蕨类大约102种,土壤指示蕨类植物11科15属25种。庐山蕨类植物种的地理分布以东亚分布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显示出较明显的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将它们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和4种生态类型,同时该区的优势科、优势属较为明显,并探讨了该区蕨类植物在观赏、药用和食用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了一些合理开发利用蕨类植物的建议。关键字:蕨类植物;资源;庐山 全球有蕨类植物约112万余种,我国有2600余种,大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蕨类植物开始被人们接受并应用[2]。虽然有不少学者对庐山的植物资源和地理作过研究(黄义雄,1989;周兴文等,1999;常红秀等,1989),但是针对庐山蕨类植物开展系统的研究,至今还未见有详细报导)。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中国植物志编委会;江西植物志编委会,1993),对该区野生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用途进行了描述,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的蕨类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九江的南面,西临长江,东南滨临鄱阳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5b50c~116b10c,北纬29b28c~29b45c。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高度为1474m,相对高度1450m。 其地势起伏剧烈,地貌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山麓海拔在800 m以下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红壤、黄壤、山地黄壤;海拔在800~1100 m的植被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海拔1100 m以上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带,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壤偏酸性。气候上表现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特征:年均温度11.5e,极端最高温32e,极端最低温-16.8e,年降水量1834 mm,年平均蒸发量1008 mm,相对湿度80%。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和优越的气候等条件,为各种蕨类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繁衍场所。

蕨类植物复习题

第 1 页共3 页 蕨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无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 2、小型叶、大型叶、孢子叶、营养叶、同型叶、异型叶 3、厚囊性发育、薄囊性发育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卷柏的孢子叶不具叶舌。() 2、石松的叶为小型叶,茎上具毛和鳞片。() 3、卷柏的孢子无大小之分,为同型孢子。() 4、水韭是大型叶蕨。() 5、蕨类植物的茎部为根状茎。() 6、蕨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即原叶体。() 7、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 8、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一般是孢子体占优势,但也有少数种类是配子体占优势。() 9、顶枝学说认为石松类的小型叶起源于茎轴表面的突出体,叶脉是后来发生的。() 10、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真根。() 11、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仅为颈卵器。() 12、蕨类植物的孢子同型或异型。() 13、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束植物。() 14、蕨类植物的同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两性,异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单性。() 15、松叶蕨亚门的植物具假根,而蕨类植物其他亚门的真根多为不定根。() 16、蕨类植物的茎除极少数种类(如桫椤科)为木质茎外,其余皆为草质茎。() 17、蕨类植物的无性生殖器官为孢子。() 18、蕨类植物的叶有大型叶与小型叶、同型叶与异型叶、营养叶与不育叶之分。() 19、蕨类植物的叶有单叶,也有复叶。() 20、卷柏的大孢子囊萌发形成雌配子体,小孢子囊萌发形成雄配子体。() 21、植物界从蕨类植物开始才具有维管系统的分化。() 2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皆呈心脏形。() 23、真蕨亚门植物的叶片(能育叶)背面,一般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呈圆形、线形、肾形或其他形状的结构是孢子囊。() 24、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孢子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配子体很微小,分类中一般不予采用。() 25、蕨类植物的精子皆为多鞭毛,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26、在真蕨亚门中,叶为单叶植物的幼叶拳卷,为复叶植物的幼叶不拳卷。() 27、蕨类植物的孢子叶与营养叶形状不同的为异型叶,形状相同的为同型叶。() 28、卷柏的根托为外起源,可视为无叶的枝。() 29、真蕨亚门植物的单叶是小型叶,复叶是大型叶。() 30、紫萁(Osmunda japonica)的叶为同形叶。()

花卉种类大全

花卉种类大全| 花卉分类方法| 花卉如何分类 花卉的种类极多,范围广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还有苔藓和蕨类植物。其栽培应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花卉分类由于依据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 ◆依据生态习性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依据花卉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习性进行的分类,应用最为广泛。 ◆露地花卉 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全部生长过程,不需保护地栽培。露地花卉依其生活史可分为三类。 ⒈一年生花卉。 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即从播种到开花、结实、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一般春天播种、夏秋生长,开花结实,然后枯死,因此一年生花卉又称春播花卉。如风仙花、鸡冠花、百日草、半支莲、万寿菊等。 ⒉二年生花卉。 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这类花卉,一般秋天播种,次年春季开花。因此,这类花卉常称为秋播花卉。如五彩石竹、紫罗兰、羽衣甘蓝、瓜叶菊等。 ⒊多年生花卉。 个体寿命超过两年的,能多次开花结实。根据地下部分形态变化,又可分两类: ⑴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如芍药、玉簪、萱草等。 ⑵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变态肥大者。根据其变态形状又分为以下五大类 ①:鳞茎类,地下茎呈鱼鳞片状。外被纸质外皮的叫有皮鳞茎,如水仙、郁金香、朱顶红。鳞片的外面没有外皮包被的叫无皮鳞茎,如百合。 ②:球茎类。地下茎呈球形或扁球形,外面有革质外皮。如唐菖蒲、香雪兰等。 ③:根茎类。地下茎肥大呈根状,上面有明显的节,新芽着生在分枝的顶端,如美人蕉、荷花、睡莲、玉簪等。 ④:块茎类。地下茎呈不规则的块状或条状,如马蹄莲、仙客来、大岩桐、晚香玉等。 ⑤:块根类。地下主根肥大呈块状,根系从块根的末端生出,如大丽花。 ⒋水生花卉 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如睡莲、荷花等。 ⒌岩生花卉 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花卉。常在园林中选用。一般为宿根性或基部木质化的亚灌木类植物,还有蕨类等好阴湿的花卉。 ◆温室花卉 指原产热带、亚热带及南方温暖地区的花卉。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必须在温室内培养,或冬季需要在温室内保护越冬。可分为以下几类: ⒈一、二年生花卉。如瓜叶菊、蒲包花、香豌豆等。 ⒉宿根花卉。如非洲菊、君子兰等。 ⒊球根花卉。如仙客来、朱顶红、大岩桐、马蹄莲、花叶芋等。 ⒋兰科植物依其生态习性又分为: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一.填空题 1.蕨类植物的叶根据形态不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根据作用不同又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蕨类植物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 组织结构上有________的分化; 生活史中具有两种独立生活的植物体: ________和________。 3.薄囊蕨纲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目。 4.蕨的原叶体是它生活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代, 其染色体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生存的石松亚门植物分为两目, 即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产生同型孢子, ________产生异型孢子。 6.卷柏目与石松目的主要区别点是: 茎的节处生有________, 叶的基部有________, 孢子________。 7.蕨类植物通常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亚门。 8.人们利用红萍(满江红)作绿肥, 主要是由于它和_________门的__________ 属植物共生, 作用:_____________。 9.真蕨亚门根据(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分为3个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蕨植物复叶的第一回分裂的叶片称________, 其上能长出孢子囊的称________。 11.真蕨亚门与其它四个亚门的显著区别是具有________, 叶幼时________; 孢子囊常集聚成________。苹目、槐叶频目与真蕨目的最大区别点是生境为________生, 孢子囊群藏于特化了的________内, 孢子________。 12.真蕨植物孢子囊群通常生在________的________面, 水生蕨类孢子囊群通常生在特化的________内。 13.真蕨纲植物孢子囊群的着生位置和形状是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如: 紫萁的孢子囊群为________, 蕨的孢子囊群为________, 鳞毛蕨的孢子囊群为________。 14.孢子体不经过孢子而产生配子体的现象称________, 配子体不经过配子的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体的现象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登上陆地的裸蕨植物, 沿着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条路线演化出各类蕨类植物。 16.举出三种食用蕨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大植物(名称)的组合中蕨类植物属于哪一组: A. 孢子植物 B. 羊齿植物 C. 孢子植物 D. 羊齿植物 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有胚植物有胚植物有花植物 种子植物隐花植物维管植物孢子植物 维管植物颈卵器植物隐花植物颈卵器植物 2.蕨的孢子体世代染色体为2n, 下列结构中哪一个于孢子体世代: A. 原叶体 B. 孢子囊 C. 颈卵器 D. 假根

蕨类植物图鉴

蕨 类 植 物 门 蕨类植物,孢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孢子体多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配子体结构简单。蕨类植物门分为五个纲,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真蕨纲。 1、石松纲

孢子体多为二叉式分枝,小型叶,常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轮生,有或无叶舌,孢子囊有厚壁,单生于孢子叶腋的基部,或聚生于枝端成孢子叶球。 卷柏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形态特征 根: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有时高达数十厘米。 茎:主茎自中部开始羽状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棕色,不分枝的主茎高10-20 (-35)厘米,茎卵圆柱状,不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2-5对,2-3回羽状分枝,小枝稀疏,规则,分枝无毛,背腹压扁。 叶: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叶质厚,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主茎上的叶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状排列,绿色或棕色,边缘有细齿。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齿,黑褐色。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中叶椭圆形,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具芒,外展或与轴平行,基部平截,边缘有细齿(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内卷。侧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侧叶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圆状卵形,略斜升,相互重叠,先端具芒,基部上侧扩大,加宽,覆盖小枝,基部上侧边缘不为全缘,呈撕裂状或具细齿,下侧边近全缘,基部有细齿或具睫毛,反卷。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具白边(膜质透明) ,先端有尖头或具芒;大孢子叶在孢子叶穗上下两面不规则排列。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 主要价值

蕨类植物图鉴

蕨类植物图鉴

蕨类植物门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形态特征 根: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有时高达数十厘米。 茎:主茎自中部开始羽状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棕色,不分枝的主茎高10-20 (-35)厘米,茎卵圆柱状,不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2-5对,2-3回羽

状分枝,小枝稀疏,规则,分枝无毛,背腹压扁。叶: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叶质厚,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主茎上的叶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状排列,绿色或棕色,边缘有细齿。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齿,黑褐色。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中叶椭圆形,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具芒,外展或与轴平行,基部平截,边缘有细齿(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内卷。侧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侧叶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圆状卵形,略斜升,相互重叠,先端具芒,基部上侧扩大,加宽,覆盖小枝,基部上侧边缘不为全缘,呈撕裂状或具细齿,下侧边近全缘,基部有细齿或具睫毛,反卷。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具白边(膜质透明) ,先端有尖头或具芒;大孢子叶在孢子叶穗上下两面不规则排列。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 主要价值 既可观赏,又可药用,全草有止血、收敛的效能。民间将它全株烧成灰,内服可治疗各种出血症,和菜油拌起来外用,可治疗各种刀伤。培养成小

植物分类学概述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一、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不同的分类系统对生物划分是不同的 二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菌界)六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 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最久。 对初学者更适用。 二、植物界各类群的已知种数(引自长治学院电子教案) ?藻类植物——3万种; ?菌物植物——10万种; ?地衣植物——0.25万种; ?苔藓植物——2.3万种; ?蕨类植物——1.2万种; ?种子植物——23.5万种 三、二界系统中植物界包括的类群:

四、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五、植物的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下面还可设亚级单位、族、组等。种下还可设品种、变种、变型等。(例: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成员有共同的祖先,基本一致的共同遗传基因库,有极相似形态特征 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没有生殖隔离。 藻类 菌类 地衣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细菌 粘菌 真菌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六、植物命名法规和双名法 为了避免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造成交流的不便,对植物命名特别作出的国际通用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的学名须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其它非正规的名字作为地方名、俗名等。 中名是在中国的某权威植物志等书刊上统一使用了的中国地方名,一种植物的中名也只有一个。 拉丁学名包括2个词,属名和种加词,属名为所属的上级单位—属的拉丁名词,种加词是表示此种的某个特征的形容词,或拉丁化了的形容词。正规的种的学名后面还须附上命名人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例如: 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或Linn.) 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鹅掌楸的学名为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大白菜的学名为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芥菜的学名为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命名人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2021年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欧阳光明(2021.03.07)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 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 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 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 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分布:适于温和湿润,

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松叶蕨Psilotum nudum 松叶蕨科 别称: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松叶蕨科松叶蕨属。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 木贼Equisetum hyemale 木贼科 别名:笔竿草、笔筒草、笔头草擦草、锉草、接骨草、节节草等,木贼科木贼属。分布:木贼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原植物喜潮湿,耐阴,常生于山坡潮湿地或疏林下,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均有分布。北半球温带其他地区也有。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木贼科 别名:笔管草、笔筒草、笔头菜、笔头草、寸姑草等,木贼科木贼属。分布:生活在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东北、西北、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根常为不定根,吸收能力较强。 2、茎常为根状茎。 3、叶多从根茎上长出。根据起源及形态特征分为小型叶和大型叶;根据功能又分为孢子叶和营养叶。 4、维管系统贯穿于蕨类植物的茎、叶等各部,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输导系统。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最粗略的分类是分为小叶型(拟蕨类)和大叶型(真蕨类)两大类。其中拟蕨类的叶是由茎的表皮突出分枝分枝而成,无叶隙和叶柄,只有单一不分枝的叶脉。真蕨类叶有叶柄,叶脉多分枝。 我国蕨类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将蕨类分为5纲。随后,又列出了“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表”。 三、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从系统演化角度看,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趋于复杂、多样,但较之被子植物又显得简单,这可能与地球上的发生、演化与其他植物、动物(如昆虫)发生学或生态学的相互关系有关。 蕨类植物不产生艳丽的花器,不产生果实,因而无需制造吸引传粉者而合成多种有色物质和芳香物质,但却产生多种三萜、甾体(蜕皮激素)从而给侵蚀者以惩罚,相对而言,作为防御物质的生物碱稀少。 黄酮类、酚类、甾体类及含氮化合物被认为是蕨类植物有价值的分类学特征。 1、黄酮类:分布广泛,多具生理活性,最常见的有芹菜素、芫花素、木犀草素等。 2、生物碱类:石松属中含有石松碱、石松洛宁,从石松科植物中分得的石杉碱甲(huperzine A)能防治老年性痴呆症。 3、酚类:二元酚类及其衍生物在大型叶的真蕨中普遍存在,如咖啡酸(caffeic acid )、阿魏酸(ferulic acid )及氯原酸(chlorogenic acid)具有抗菌、止痢、止血和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多元酚特别是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在鳞毛蕨属植物中常有存在。 4、萜类及甾体类:普遍含有三萜类化合物。 四、主要药用植物 1、卷柏(还魂草)Selaginella tamaricina(Beauv.)Spring :卷柏科。全草(药材名:卷柏)为或血化瘀药,能活血通经;卷柏炭能化瘀止血。 木贼Hippochaete hiemale (L.)B?erner. 地上部分(药材名:木贼)能收敛止血,利尿,明目退翳。 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sef.为木贼科木贼属。地上茎常绿,基部多分枝,枝中空,有纵棱脊6-20条,狭而粗糙,含有硅质的疣状突起1行,或有小横纹,节间基部的叶鞘筒状,长约2倍于径,叶鞘齿短三角形,灰色,近膜质,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全草入药,有明目退翳、清热利尿之效,主治骨髓炎、小便不利等症。 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紫萁科。营养叶绿色,孢子叶小,黄褐色,狭线形,边缘生有大量孢子囊,孢子绿色。根状茎粗短,被众多的叶柄残基所包围,不定根棕褐色。根状茎及叶柄残基(药

蕨类植物图鉴(终审稿)

蕨类植物图鉴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蕨 类 植 物 门 蕨类植物,孢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孢子体多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配子体结构简单。蕨类植物门分为五个纲,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真蕨纲。 1、石松纲 孢子体多为二叉式分枝,小型叶,常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轮生,

有或无叶舌,孢子囊有厚壁,单生于孢子叶腋的基部,或聚生于枝端成孢子叶球。 卷柏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形态特征 根: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有时高达数十厘米。 茎:主茎自中部开始羽状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棕色,不分枝的主茎高10-20 (-35)厘米,茎卵圆柱状,不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2-5对,2-3回羽状分枝,小枝稀疏,规则,分枝无毛,背腹压扁。 叶: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叶质厚,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主茎上的叶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状排列,绿色或棕色,边缘有细齿。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齿,黑褐色。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中叶椭圆形,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具芒,外展或与轴平行,基部平截,边缘有细齿(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内卷。侧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侧叶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圆状卵形,略斜升,相互重叠,先端具芒,基部上侧扩大,加宽,覆盖小枝,基部上侧边缘不为全缘,呈撕裂状或具细齿,下侧边近全缘,基部有细齿或具睫毛,反卷。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