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1课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地理在显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可见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中习题

(2)谈谈你的居住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4、学习小结

(1)知识总结

指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2)方法小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举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而且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

5、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1)、解开地理之谜

与生产建设

(2)、地理与风土人情

与日常生活

(3)、知识、应用

6、作业布置:

练习册习题

教学反思:

第2课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1)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

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

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

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平面方向”)

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师: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

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

练习:学生分组全作、讨论转换表达的形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1︰3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千米0 20 40

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指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活动第2题,计算实际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练习:比较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完成表格

中国地图北京及其附近地区

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魇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互动4: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然后抢答题目。

明确:我们熟悉了图例、注记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达标反馈:

(1)填空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把地图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表示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2)计算:把实际距离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绘制在30厘米的图纸上,该选用多大的比例尺?(1︰2000 000)

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从甲地到乙地图上距离为4.5厘米,请问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45km)

(1)内容总结:请一名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2)方法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读图、比较、计算、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

三、作业

比例尺的比较

四、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1、学会看地图;

2、学会搜集地理信息;

3、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4、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五、教学反思:

第3课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1)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学习地理应注意搜集身边的地理信息。电视中的各种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都传递着许多地理信息,我们要逐步学会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途径、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课前热身

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位同学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并且分组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搜集的最多。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提示: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再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最后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或生活圈子,从实践中去学习。

2、四边互动

互动1:教师对学生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然后提问:

(1)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连续发生地震?

(2)为什么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发生水、旱灾害?

(3)为什么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橘,北方却不行?

(4)为什么吐鲁番的哈密瓜那么甜?

(5)为什么南极洲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

明确: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和规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对比、分析、综合、观察、联想等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

互动2:要学好地理,我们单靠坐在教室里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周边的环境,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学会观赏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游园、滑雪、探险、狩猎、海滨休闲、水上漂流等。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教师用投影出示讨论问题:

1)你曾经外出到过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时间如何安排?

5)旅行路线如何?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选一两名代表汇报。

进一步提问:野外旅行要准备好哪些物品呢?

明确:地图、指南针、笔记本、望远镜、照相机等。

强调:还要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地理摄影、地理素描、地理标本制作等技能。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只要留意就会学到很多正在使用的地理知识。

四、达标反馈

讨论:学生分组设计一条附近地区野外旅行线路,内容包括:地点、旅行线路、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学生先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学好地理,懂得了学习地理的方法途径,进而发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方法小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法学习。

六、作业

设计一条最好的旅行路线,最好的地图,进行一次野外旅行。

七、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学好地理的途径、方法:

1、学会看地图;

2、学会搜集地理信息;

3、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4、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教学反思:

第4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1)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演示能力。

2、通过用乒乓球制作简单的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在远古年代与现代时期对地球开头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经度、纬度以及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列表比较

教学准备

地球仪、经纬网仪等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生活在巨大的地球上,我们自身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你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出示课题)

二、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地球仪,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小地球仪,提名学生描述地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地球是个球体。提问:你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生答:如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大草原上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马匹,然后逐渐看到整个马群。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地球的真实形状如何准确地描述?地球窨有多大?请同学们围绕这引起问题自学课本P14-18。

互动1:在远古时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范围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哪些片面的认识呢?明确:麦哲伦在1522年9月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多媒体显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及相关的文字配音,让学生观察。

提问: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明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这部分内容。

互动2:地球到底有多大?你能用具体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明确: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提问:我们为什么说地球赤道略鼓呢?

明确: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比地球的极半径长21千米。

同学们计算一下:1)中国的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积相当于几个中国大?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珠穆朗玛峰的多少倍?

互动3:要掌握巨大地球的详细情况将会很难,于是人们就根据地球的开头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再制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找出以下内容:

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然后教师指一名学生上前淙指出这几部分内容。

师:地球旋转时,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什么?(地轴。地轴是假想的轴)

互动4:教师用手指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运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按什么方向转动的呢?

明确:地球按自西向东运转方向运动。

提问: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呢?(请一名学生在下图标上箭头)

明确:

并要求学生说明左图是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右图是从南极上空看按喱针方向转动。

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并能从南北极上空去辨认地球的自转运动。

互动5:学生利用地球仪并阅读教材P16-18,分小组全作探讨以下内容

纬线经线

概念

形状

指示方向

教师合作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讨论完后汇报,教师指正答案,并结合经纬网仪一一强调。

教师出示表格二,组织学生继续讨论:

纬度经度

度数范围

0°纬线的名称

经纬度的划分

平分半球的度数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讨论时教师出示专门标有经线经度的图片和专门标有纬线纬度的图片。

学生讨论完后汇报,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这条经线圈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用多媒体显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观察。

四、练习

五、学习小结

第5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2)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经纬网的概念。

2、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演示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在远古年代与现代时期对地球开头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教学难点

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列表比较

教学准备

地球仪、经纬网仪等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经线?它指示什么方向?什么是纬线?它指示什么方向?

2、指示东西方向的纬线与指示南北方向的经线相互交织所成的网络叫做什么?

(经纬网)(出示课题)

二、课前热身

教师设问:如果一艘船在海上遇难,如何向外人告诉自己所在的位置?

展开小组讨论,然后选两三名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报告自己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三、合作探究

1、提问:如果有一位同志要找到某位学生的座位,先找到了教室然后怎么找?

生答:然后找出该学生在第几组第几个。

点拨:要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也是类似的道理,找出该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就得知该点的地理坐标。

互动1:出示经纬网图,要求学生说出各点的地理坐标。

在经纬网上要读出某一点经纬度,要先读出或分析该点是南纬还是北纬,是东经还是西经(说明: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如果是0°经线或0°纬线,应写成0°经线或0°纬线。同样,180°经线不要写成东经180°或西经180°。

互动2:投影显示下列经纬网图,要求学生不仅说出各点的经度,而且还找出各点所属的半球。

强调: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使学生在会读经纬网上某点的地理坐标的基础上,会辨别该点所属半球,懂得经纬网可以确定各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互动3:投影出示下列一幅经纬网图,说出图中各点的经度和所属半球。

学生分组讨论各点的坐标及所属半球。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上辩认某点的位置时,要注意图上出现的同心圆为纬线,射线为经线,射线相交的点为极点,要分清极点是南极还是北极。

四、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P21“活动”1、

2、3

2、投影出示练习题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指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强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2)方法归纳:本节课主要让同学们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学会协作解决问题。

六、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有一个人双脚分别站在180°经线两侧,他说:“我一只脚站在东半球,另一只脚站在西半球”。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一只脚站在东半球,另一只脚站在西半球”呢?

2、实践探索

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查阅地图,找出北京、张家界两座城市所属的经纬度,还可以查阅你感兴趣的城市所属的地理坐标。

七、板书设计

经纬网

1、经纬网:经线、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络。

2、用途:明确任何一点的位置确定各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八、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两幅经纬图,各注上相应的经度、纬度,并加上四点,自己再写出这四点的经纬度及所在的半球。教学反思:

第6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3)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2、能够准确的计算出经度和纬度。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经纬网计算出经纬度。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在远古年代与现代时期对地球开头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教学难点

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经度和纬度。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列表比较

教学准备

地球仪、经纬网仪等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经线?它指示什么方向?什么是纬线?它指示什么方向?

2、指示东西方向的纬线与指示南北方向的经线相互交织所成的网络叫做什么?

(经纬网)(出示练习题)

第7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三个概念,掌握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地理分布及各洲的分界线。

3、区分海、洋、海峡三个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名称、面积大小、分布及各大洋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将复杂的地图用几何简图勾勒出来,培养学生处理知识化难易的能力。

2、通过展开“大洋自述的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丰富的想像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体验到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从中领悟爱护地球的思想。

2、通过绘制简图、拼图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七大洲与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概况。

教学难点

1、查找各洲之间的分界线。

2、理解赤道穿过的大洲与大陆。

教学准备

地球仪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地球仪)同学们看到一个什么物体在转动?(地球)你发现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的海洋)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分布。

二、课前热身

师:原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地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你能解释这个说法吗?

生: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内容。

(2)出示地球外貌图后讲述:我们通过观察地球外貌图得知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我们能用一个形容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吗?(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如果用百分比形容海陆面积比各占多少?(海洋71%,陆地占29%)

互动1:

(1)地球上的陆地被系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较大的块叫什么?(大陆)

(2)面积较小的地块叫什么?(岛屿)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什么?(大洲)

(4)全球共分为几个大洲?(七个大洲)

互动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哪两个大放的大陆连成一块?把它们合称什么?(亚、欧两洲大陆连成一整块,合称为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魇一块大陆。)

互动3:

谁能上前来拿着大陆的轮廓模型按面积大小排队?(通过排队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

互动4:

提示:出示七大洲分布图,每四个人为一小组,讲座七大洲的分布特征。

引导:呈南北对称分布的大洲有哪些?(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北美洲与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与大陆分别有哪些?(前者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后者有非洲、南美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有哪些?(南极洲)

明确: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下,有助于准确识记各洲的位置。

互动5:

提示:要求学生四个人为一小组,全作绘制七大洲的几何简图,然后选几名代表将自己绘制的简图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检查是否正确。再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然后要求学生将七大洲名称填入简图中,最后教师提示正确的填法。

明确:让学生学会将复杂地图化难为易,准确识记大洲的分布。

互动6:

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图2-23,图2-45,图2-25,查阅各洲的分界线。

明确: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接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互动7:

师:你们发现大洲与大洲之间除了以运河、山脉等作为分界线外,还以什么为分界线?(海洋)

师: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地球上有几大洋?

明确:洋又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在2000米以上,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的面积比大洋要小得多,海峡是沟通两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地球上的大洋共分为四大洋。

互动8:

提示:学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指出四大洋所在的位置。

将全班同学生分成四大组,钭每大组的学生分别改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然后分组合作进行“自述”的演讲活动。

点拨:太平洋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大西洋“S”形,第二大洋;印度洋属第三大洋;北冰洋最小最浅,纬度也最高。

互动9:

提示:每大组选一名代表领走自己所属的轮廓模型,并按面积大小排队。学生排队后再按顺序将自己的名称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把大洋名称填入勾勒的几何图中。

明确:让学生掌握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并准确训记相应的位置。

四、达标反馈

选十一名同学分别拿一张模型,拼成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图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地理分布、各大洲的分界及各大洋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

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地理分布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习题

八、教学反思:

第8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1)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地形的特征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3、熟悉海底地形。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你认为我们这里的地形如何?根据自己的见识说说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原因是什么?

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二、课前热身

请同学们看地图册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什么地形吗?

明确:陆地地形虽有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有五种,它们分别是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外貌作初步的描述。

(2)学生自学教材P27-29。

2、四边互动

互动1: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要求学生讨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明确:海拔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A点海拔500米,B点海拔1500米,C点海拔-500米。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如果示A、B两点的相对高度(1500-500=1000米)。

强调:前者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后者是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课堂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五大组,并将每大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地形名称,然后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的特征,最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明确:通过列表比较,准确辨别各种地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自述活动让学生熟悉各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同点

平原低(200米以下)平坦广阔地面起伏小

高原较高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较高(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地面崎岖不平

丘陵较低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互动3:(1)结合查阅图2-45,思考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明确: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2)这两大地带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山脉呢?

明确: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第二大山脉带主要是东西方向延伸,由喜玛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互动4: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知识,分组讨论,查阅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明确: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中国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

互动5:了解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后,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是什么模样吗?

明确:(1)海底地形中的大陆架是开发海洋资源最重要的地带。

(2)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3)大洋中脊火山活动比较剧烈。

三、达标反馈

1、填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进距离,叫做(海拔)。地球表面最高的地方——珠穆朗峰,海拔8848米;最低的地方——死海,湖面为-400米。那么地球陆地表面最大相对高度是(9248)。

(2)已知某一山坡上甲地比乙地高40米,乙地的海拔为80米,那么甲地海拔高度是(120)米。

(3)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叫(平原)。

(4)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叫做(大陆架)。

2、读图题(图略)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海拔:甲(1500)米,乙(550)米,丙(0)米。

(2)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950)米,乙、丙两地相对高度是(550)米。

五、学习小结

指名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七、作业布置

练习册习题

八、教学反思

第9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2)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面的高低起伏可用等高线表示在平面上。

2、理解等高线,会读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图。

3、指导学生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辨认山脊、山谷等地形。

二、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等高线示意图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美丽的图片,你能从图片上看到什么呢?(山脉、河流、平原、湖泊、海洋等)我们知道图片上有多种地形,有众多山脉,我们能从这幅图上读出山脉或其他地方的海拔吗?能读出地形的坡度变化、地势高低吗?(无法读出各处的海拔,也无法判断地势坡度的变化)那么我们如何将海拔、坡度、地形直观地描绘出来呢?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将海拔、坡度、地形名称直观地表示在平面上。

二、课前热身

(1)出示与以上内容对应的平面地图,讨论:这幅地图上与幅图比较,有什么明显不足?

明确:这幅平面地图不仅没有海拔高度,而且无法判断地形的起伏变化。

(2)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用等高线表示)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什么是等高线?有何特征?你能读出任何一条线的海拔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30-31的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1)什么是等高线?

明确: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等高线。

(2)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等高线的特点吗?

互动2:看下列两幅等高线图:(课件展示)

甲、乙各表示什么地形?

明确:甲表示盆地,乙表示山地。要判断属哪一类地形,必须读出各条线的海拔高度。

互动3:提问:陆地上地形的高度可用等高线表示,那么海洋中的深度如何表示在平面上呢?

明确:用等深线表示。

提问:什么叫等深线?计算深度从哪里为起点?

明确:海洋中深度想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为等深线,深度起点应该从海平面开始,采用负值。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就能准确分辨一幅地图的高低起伏。

互动4:阅读教材中图2-40。

较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因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没有色彩变化而显得单调。如果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寻么看起来直观清晰。这种地形图叫做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阅读教材图2-41。

明确:分层设色地图一般有着色规律: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度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互动5:等高线是如何反映坡度变化的呢?

明确: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坡度变化:一般等高线越稠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四、达标反馈

选择题:

1、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C)

A、地图种类

B、海陆分布

C、等高线原理

D、比例尺大小

2、以下不属等高线的特点的是(D)

A、闭合的

B、曲线

C、不相交的

D、均为图形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为封新生线,且数值外大内小,其地形是(B)

A、山顶

B、盆地

C、山谷

D、山脊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数条等高线合在一起的地形是(D)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五、学习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会认识等高线,理解等高线,会读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图。

六、板书设计

学看地形图

等高线的概念:陆地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的特点:闭合的、曲线、不相交。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反之亦然。

七、作业布置:课堂练习

八、教学反思: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3)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面的高低起伏可用等高线表示在平面上。

2、理解等高线,会读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图。

3、指导学生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辨认山脊、山谷等地形。

二、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等高线示意图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完整word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 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 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套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全套教案

七年级学科地理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 理知识教学设计授课人 年级

主备人教学内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 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 次 备 课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与学生谈论地理 1。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 (1)地理和日常生活: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和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习俗。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2)咨询相关人员;(3)在线查阅数据等2.学习地理,为了生活得更好,第一网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自然的朋友;(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全面分析问题;(4)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经纬度(图1.7 P5) (1)纬度: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的圆(2)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设的地球旋转轴(4)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5)经纬特征: 特殊点状特征长度特征经线为半圆,两条对应的经线形成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两个等长的半球,其经线为等长纬线圈,每条纬线的纬度与纬线圈相同,长度相等,在赤道上最长。向两极缩短并收缩到东西方向的一个点

表示南北方向[6]特殊经度和纬度(1)特殊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度,它是纬度的起点,北纬由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由字母S代表的南纬,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纬度-是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度是中低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度 0°经度——也称为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东经用字母e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它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子午线-大约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90 XXXX年(约365天)相同(4)特征: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为66.5°(5°)。现象是: (1)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2)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4)在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太阳和热量是不同的,即形成春、夏、秋、冬 [6]分为两个时期: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四季(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则相反): 3年4月和5月都是春季;六月、七月和八月这三个月是夏天。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是秋天。冬天是12个月、1个月和2个月 ×kb1.co m3,地图 1,地图基本要素(地图3) (1)比例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赤道0 低纬 中纬高纬60o@ 90oN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A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 五带的划 分: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 … 2、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 符号:东E 西W 。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 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向北越来越大为 南纬。符号:南S 北N 。 北寒带 北极圈(°N ) 南极圈(°S ) 北回归线(°N ) 南回归线(°S ) 赤道(0°) |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3)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 (4)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5)经纬网 A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确定度数。根据横纬纵经的原则,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经纬度。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首先回忆符号:东E西W;南S北N。然后根据度数变化规律确定符号。(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a)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b)[ (c)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3、地图三要素 (1)方向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2)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4、学看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所标示的数字就是这些地方 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公式:相对高度=高处的高度— 低处的高度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赤道0 低纬 中纬 中纬高纬 高纬60oN 30o 30oS 60oS 90oN 90oS 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卫星照片。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6)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 (3)经纬网 A 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 )确定度数。(横纬纵经)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 (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 数越大,纬线越短。 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 相等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 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 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 南北极圈(66.5°)、30°和60°、 两极(90°)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 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 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 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最新最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电子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案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 (一)揭开地理之“谜”1、自主学习: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5)、小麦是耐旱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总课时:1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培养学地理情感,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地理及地理与我们的关系。 学法: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 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预习:】 看书2-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一、解开地理之“谜”:我们生活在之中,就在我们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对生活的。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展示了各地不同的种族与民族、语言与服饰、文化与宗教、民情与风俗。 【课堂练习:】 1、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 ) A、辩认方向 B、风土人情 C、心想事成 D、预报天气 2、在干旱地区的自然状态下难以种植的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3、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4、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的原因是() A、很洁净 B、比较亮眼 C、白色代表吉祥 D、防沙隔热 【巩固练习:】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请你说说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地图 1、地图三要素 (1)方向 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 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表示方式:a 、数字式 如1:100 000或1/100 000 b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 、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识记图1.24 一些常用图例 地球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 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比 例 尺 范围、内容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修正完全答案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 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_____,较小比例尺是_______。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5、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4—21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 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 c 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 5、纬度的划分: 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是90°N,南极的纬度是90°S。 ③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 6、低纬度范围是0°— 30°;中纬度范围是30°— 60°;高纬度范围是60°— 90°。 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 8、经度的划分: ①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线,其经度为0度。 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的180°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50°E和130°W、140°W和_______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个经线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2—25页) 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之所以称为地球,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对海洋了解很少。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 尺、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 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 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

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 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七上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 走向等。 !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①,较小比例尺是②。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山东地图,一个画聊城地图 & 表示范围表示内容 比例尺的大小 山东省地图 聊城市地图~ 11.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选用_ __的比例尺; 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13.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重点图:课本P10 1-19,P112附录二) ?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课时1节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 风土人情的关系。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 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 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 方案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 (1)、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了解。 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方案一:让学生读课本第四页的两副图。提问: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一副是足球比赛,另一副是西班牙斗牛) 它们分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学生读第五页的图,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方案二: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83142

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卫星照片。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 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6)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 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赤道0 低纬 中纬 中纬高纬 高纬60oN 30o 30oS 60oS 90oN 90oS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 (3)经纬网 A 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 )确定度数。(横纬纵经) (b )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 ,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 ,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 ,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 B 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赤道0低纬中纬中纬 高纬高纬60oN 30o 30oS 60oS 90oN 90oS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A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五带的划分: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 2、地球仪 (1 )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 符号:东E 西W 。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向北越来越大为南 纬。符号:南S 北N 。 (3)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4)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 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5)经纬网 北寒带 北极圈(66.5°N ) 南极圈(66.5°S ) 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 赤道(0°) 北温带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地理教案》 湘版 (七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3)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3)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6)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4) 第一节认识地球 (14)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26)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32) 第四节海陆变迁 (42)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45)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45)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48)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51)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54)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58)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58)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62)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70)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78)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87)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87) 第二节国际合作 (91) 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94)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 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 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 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 1、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 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第一章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即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野外定向:指南针定向法:将指南针平放,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北极星定向法: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太阳定向法: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确定方向。 2、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注意: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 厘米) (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数字式:如1:100000 或1/100000 线段式:如文字式:如“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 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就是比较它们分数值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表示范围表示内容 中国地图(图A)小大简略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图 B) 大小详细 内容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尺小围大内容略)。 应用:画小范围,如学校,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画大范围,如世界,要选用较小的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地图上代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如图B中的表示 首都,表示运河。②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相关概念 (1)海拔: 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2、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2)同一幅等高线地图,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和缓。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 (1)山顶:等高线闭合,海拔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2)盆地:海拔周围高中间低。 (3)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4)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5)鞍部:两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6)陡崖:等高线重叠处。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上)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 东南、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 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①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也叫0°纬线。 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3.经度与纬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