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意见

关于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意见

关于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意见((威发16号)



中共威县县委
威县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意见
(2009年12月12日)

为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升位,县委、县政府在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确保这一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意见。
一、工业发展现状及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初步形成了棉花加工、汽摩配件、皮毛皮革、建材装饰等四大行业。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仅有204家,从业人员约7000人,实现税收仅4000多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1家,从业人员约2300多名。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99亿元。工业经济的落后,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2008年工业化率仅为16.1%,城镇化率为22.96%,全县人均GDP为5354元。三产比例严重失调,2008年我县三产比例为42.7:27.3:30,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1.96个,全县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纳税超300万元的工业企业,没有一家国家或省级名牌企业。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太小,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弱,财政贡献率低;二是工业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形不成特色支柱产业;三是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四是大型骨干企业少,缺少叫得响的品牌企业。我县工业的严重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重大意义

1、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是实现威县跨越升位的客观要求。工业是兴县之基、强县之本、富县之源,是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威县的落后根源在于工业化水平低,在于三次产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在于工业项目的严重缺乏。威县要实现升位崛起,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工作中,必须把实施工业突破作为第一方略,真正把精力更多地向工业集中,资源更多地向工业汇集,政策更多地向工业倾斜,全力谋求工业的重大突破,以工业突破带动全局突破,从而增强经济实力,推动威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2、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强力支撑。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没有工业的突破发展,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威县城镇化率较低,缺乏特色和品位,服务功能不完善,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为城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城镇建设的活力,并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是构建和谐威县的根本途径。工业是转移农民、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工业的突破发展,就没有农业的产业化,就难以实现农业的新发展,农民收入的新增加;没有工业的突破发展,就没有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就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威县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投入严重不足,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很低。切实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发展工业、做强企业,唯此才能增加就业,提高群众收入;才有更多的财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越发展、升位崛起”为目标,以工业化统领全县经济发展全局。立足优势资源及现有基础,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构筑产业支撑,培育产业集群,提升综合实力。通过5年不懈努力,力求工业在总量、结构、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推进威县跨越发展,实现升位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13年,全县人均GDP达到10780元,年均增速15%;工业化率达到41.2%,年均增长5.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34%,年均增长2.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5:46.5:33.0;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5.95亿元,年均增速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9亿元,年均增速48.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千人拥有市场主体达到20.68个,年均增速11.56%;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纳税5000万元的支柱企业达到3家;争创省级名牌企业达到6家,国家级名牌企业2家。经过5年努力,实现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目标。
三、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工作

重点

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把握主攻方向,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在扩大开放招商、推进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工业突破引擎

1、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果。采取灵活多样、高效管用的招商方式,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强化专业招商。采取部门整合一批、社会招聘一批等方式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把最年轻、有能力、懂政策、会谈判的优秀人才充实招商一线,实行动态管理、市场运作等模式,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先锋官”。突出企业招商。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尽快发展壮大。重点推进与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集团的合资合作,凡与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集团成功合资合作的,县政府给予特别奖励。同时,健全完善招商项目的认定核查、重大项目促成、督查调度、考核奖惩等机制,客观真实地反映招商引资成果,提高项目引进的实效性。

2、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经济外向度。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培育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到2013年,培育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50家,其中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5家。


3、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实现融资多元化。通过大力培育和扶持,打造一批规模型龙头企业。聘请国内知名的顾问公司,对其进行规范性的股份制改造、包装、运作,实现在国内或国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我县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4、激活用好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和项目的对接,积极鼓励社会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联合设立商业性的投资担保公司、企业互助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以满足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突破平台

1、科学规划。聘请高资质设计院所专家,认真做好县城工业区及乡镇工业园的规划,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分区,科学布局、规范发展,为园区建设提供有力指导。


2、超前建设。牢固树立“项目未建、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借鉴“政府出资、分期付款”的融资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区路、电、水、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现高质量的“七通一平”。整合各部门资金集中投向乡镇工业园,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乡镇工业园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到2011年,力争县工业区进入省级工业园区行列。
(三)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培育工业突破主体

在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同时,从现有企业中精心筛选50家重点企业,实施骨干企业“再造工程”。一方面,认真落实“三条红线”规定,对重点企业实行“封山育林”;另一方面,县政府成立帮扶现有企业扩张升级领导小组,对50家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帮扶,定期研究企业扩张中的困难和问题,出台政策措施,协调帮扶现有企业扩张升级。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县每个支柱产业都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导力量。
(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挖掘工业突破潜力

1、改造提升棉花产业。我县棉花资源丰富,是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以县城工业区5平方公里的棉花产业园为平台,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加盟,完善棉花加工—棉纺—织布—印染—服装,及棉秆、棉籽、棉粕、油脂等综合利用产业链,挖掘棉花加工潜力,实现多环节增值。同时,对现有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加快馨帛集团、德隆棉业等重点棉纺企业技改扩能,进一步提升棉花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努力实现建设国家重点棉纺织基地的目标。

2、改造提升汽摩配件产业。汽摩配件产业在我县起步较早、摊点较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实力。顺应汽摩零部件工业全球化的趋势,瞄准世界技术前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战略伙伴,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汽摩配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性能,精心打造品牌和群体优势,争取向整车生产进军,增强我县汽摩配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

营格局。

3、努力培育医药化工产业。以县城工业区及七级、赵村、章台等乡镇的现有医药化工企业为依托,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兽药、医药中间体、铝银汞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纳税率高、竞争力强、经济支撑力强、市场空间广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医药化工项目,构筑新品开发、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相配合的产业体系,制定优惠政策,使之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立县主导产业。

4、努力培育装备制造产业。抢抓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大力开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批汽车、机电轴承、电线电缆、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业项目。引导和促进我县现有汽摩配件企业向制造整车进军,重点培育、扶持服务,努力打造冀南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5、努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棉花、畜牧、蔬菜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将产品做精做深。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潜能和优势,广泛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全力支持产业发展。

6、努力培育商贸物流产业。围绕建设华北新兴商贸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着力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建立以骨干龙头企业和大型购物广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为支撑,各类中小流通企业和特色市场为补充,各种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贸物流体系,推动城乡市场、内外贸易、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与物流配送联动发展,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提高我县商贸物流业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工业经济和商务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对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六大产业,县委、县政府将聘请专家搞好产业规划,实行一个产业“一位牵头领导、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重点扶持、全力服务,努力实现主导产业结构多元化。
(五)强力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1、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对我县

初步形成的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棉花、汽摩配件等传统产业,做大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建立产业项目导向目录。导向目录为动态性目录,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做出调整。

2、工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和重点。按照规模调大、技术调高、产业链条调长的原则,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新产品开发。重点是鼓励、引导企业拉长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鼓励引导产业整合和关联行业联合发展。支持棉花加工、汽摩配件、皮毛皮革、医药化工等同行企业联合重组,发挥集中优势。鼓励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参股或兼并重组。对在产业整合和关联行业联合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县政府将给予一定奖励。

(六)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鼓励企业管理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人事、用工、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股权结构改革,引导企业加快增资扩股步伐,尽快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到2013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全覆盖。


2、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县重点企业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其它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到我县工业区或乡镇建设中试基地和科研机构的,县政府将视其规模和研发能力,给予一定奖励。

3、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市场开拓等途径大力发展和开发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争创驰名商标,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政策和措施
(一

)土地政策

1、工业项目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出让底价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格即6.6万元/亩,出让期为50年。对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给予一定的技改、环保等配套资金奖励,奖励办法按照威发〔2009〕8号文件执行。

2、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财税贡献额度大,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明显的项目,土地出让可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

3、鼓励投资商按县统一规划进行土地“包片开发”、建设“区中园”,如建设标准厂房、服务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可以出租、出让或转让。其中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
(二)税收及奖励政策
1、对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税收奖励政策,按照威发〔2009〕8号文件执行。

2、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工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工业主导产业及重点企业培育、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投资补贴与贴息、重点特色产品研发、企业人才引进等,以及用于奖励贡献突出的有关部门、乡镇、工业企业、优秀企业法人代表。

3、对工业项目使用失地农民达到用工总数30%的,3年内,土地使用税由县财政按税额的30%奖励给企业。

4、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开发进行奖励。对创立省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并经验收合格后,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经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经认定为省级以上新产品的工业企业,给予3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取得ISO9001:2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信息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工业企业,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荣获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荣获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5、对纳税大户进行奖励。对纳税大户,按照纳税额多少给予以下奖励:⑴年纳税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包含下限,下同),且比历年最高纳税额增长5%以上;年纳税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且比历年最高纳税额增长10%以上;年纳税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

3000万元以下,且比历年最高纳税额增长15%以上,以上三类按年度纳税额的1%予以奖励,并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符合条件的子女就业。⑵年纳税总额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且比历年最高纳税额增长20%以上;年纳税总额在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且比历年最高纳税额增长25%以上;年纳税总额在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且比历年最高纳税额增长30%以上,以上三类分别给予15万、10万、5万元奖励,并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符合条件的子女就业。
(三)金融政策

1、加强和改善对中小工业企业的金融服务。完善中小工业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工业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工业企业贷款抵押不足的矛盾。

2、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银企对接项目推介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3、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实体采取合法信贷、项目入股等方式,参与工业项目建设。

4、制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考核办法,根据银行对县内工业企业的支持情况,在行风评议、财政资金专户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特别对银行信贷投入等工作业绩突出的,制定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5、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国家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优惠政策,设立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工业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更多的融资担保服务。综合运用资本准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四)人才政策

1、经县政府批准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或年上缴税金2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招录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根据投资和贡献情况,在全额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给予加分照顾,考试合格者,经县编委会研究批准,由县人事劳动部门予以办理财政全额事业单位工作关系,保留档案工资。在企业连续工作满4年后,可回原分配单位工作。继续留在企业的,经人事劳动部门批准,除在企业领取赢得薪酬外,4年内,县财政为其发放档案基本工资。


2、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特殊岗位、特种技术和特别优秀人才,打破地区和行业工资标准,采取高薪聘任制、年薪制等多种激励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3、把工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训纳入政府人才计划,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每年选派若干名理工类大学生到工业企业就业,代缴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用,其他待遇参照大学生村官执行。

4、设立工业企业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县财政列支部分培训教育经费,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培养人才。

5、人事劳动部门建立本地劳动人才信息档案库,发挥原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作用,积极牵线搭桥,定期举办人力资源需求对接会,为工业企业用人搭建平台。
6、保障企业用工自主权,需协助招工的,县人事劳动部门提供无偿服务。

7、对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创业、居住、对外交流、培训进修、成果转让、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五)对奖励政策制约条件和要求

1、制约条件。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奖励:①企业欠缴当年职工社会保险金的;②违反财会制度、有重大偷骗税行为或欠缴当年税金的;③当年有拖欠职工工资行为的(含农民工工资);④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⑤有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

2、考核依据。①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情况,以县统计、财政、税务部门认定数据为准;②社会保险资金缴纳情况,以财政、人事劳动部门提供的依据为准。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工业突破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四大班子分管和联系领导任副指挥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工业促进局,负责组织实施、督查考核及协调处理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形成分层次、分系统推进工业突破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工经联桥梁和

纽带作用,及时发现和反映行业情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二)强化协调推动。建立工业突破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工业突破推进会,专题研究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重点企业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企业代表参加的工业企业发展专题会议,及时听取和解决工业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强重点工业企业调研工作,及时把握企业发展信息,正确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建立现场办公会议制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视情设立专门的临时机构(如棉花加工、建材装饰、汽摩配件、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办公室),对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实行一名县级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产业办公室)的分包责任制,“一对一”的进行服务、协调和指导,促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强化“以工业为重、以企业为重”的观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工业发展大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当好工业突破的参与者、服务者、推动者。加强对工业突破工作的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工业、支持工业突破”的社会氛围,宣传表彰促进工业发展、服务工业突破的先进典型。

(四)严格组织考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工业增速、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及投资总量等关键指标,特别是工业突破目标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按月公布各类指标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工业突破进度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县委、县政府每年将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各类奖惩。同时,把对工业突破实施情况的考核,列入县对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领导干部的使用挂钩。
六、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七、本意见由县工业突破指挥部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