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选修课校本教材 (1)

高中美术选修课校本教材 (1)

高中美术选修课校本教材 (1)
高中美术选修课校本教材 (1)

宝坻一中美术选修课校本教材:

《古代中国画赏析》

宝坻一中美术组编

前言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中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政治素养,可以让人形成良好的个性,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部已经决定,要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学校要开好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悠悠华夏,文明绵长永续,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中国绘画。大美嘉图,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和雨露,浸润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美术教研组以本次校本艺术教材的编写、成印为契机,在今后的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本着尊重需求、尊重差异、尊重发展的原则,逐步建构融个性化和多样化、综合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形成富有宝坻一中特色的校本艺术课程文化,以全面提升我校艺术教育的质量。

目录

第一讲、顾恺之 (4)

第二讲、吴道之..........................................................................................5—6 第三、四讲、张萱、周昉..............................................................................6—7 第五讲、韩滉.............................................................................................7—8 第六讲、王维 (8)

第七、八讲、荆浩、关仝..............................................................................8—10 第九、十讲、董源、巨然 (10)

第十一讲、顾闳中.......................................................................................10—12 第十二讲、黄筌..........................................................................................12—13 第十三讲、范宽 (13)

第十四讲、马远..........................................................................................13—14 第十五讲、张择端.......................................................................................14—15 第十六讲、梁楷 (15)

第十七讲、赵孟頫.......................................................................................15—16 第十八讲、吴镇、黄公望、倪瓒、王蒙............................................................16—19 第十九讲、沈周、文徵明..............................................................................19—20 第二十讲、唐寅..........................................................................................20—21 第二十一讲、徐渭.......................................................................................21—22 第二十二讲、仇英、陈洪绶...........................................................................22—23 第二十三讲、八大、石涛..............................................................................23—25 第二十四讲、任伯年 (25)

第二十五讲、齐白石…………………………………………………………………………25—26 第二十六讲、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26—27

第一讲春蚕吐丝

顾恺之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中国画家。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呢?难道在顾恺之以前,中国没有画家吗?当然不是的。只要有作品,就有画家存在。只是古代的画家,在陶罐上、墙壁上画画。他们画得很好,也画得很快乐,可是他们并没有把名字流传下来。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不重视画画的人,所以他们的名字都失传了。也许,画画的人只要自己画得快乐就够了,并不在乎名字是否流传罢!总之,一直要到顾恺之,我们才有了有名字的画家,也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和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也许因为书读得多的关系罢,顾恺之的画就和别人不一样。他能够把一个旧的题材重新构图,用新的方法表现,他也能够根据当时人的文章,创造新的绘画。

顾恺之大概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受

推崇的画家之一。

顾恺之留下的作品中,最受重视

的一件是《女史箴图卷》。

“女史”指的是在宫廷里的妇女,“箴”

是规劝的格言。“女史箴”原来是西晋

时代,一个叫张华的文人写的文章,

用来给宫廷里的妇女阅读,使她们知

道什么是妇女们应该遵守的道德。顾恺之看了张华的文章之后,就把文章中描写的内容,一段一段画成了画,一共有十二段。

有一段是描写汉朝的女官冯婕妤。她陪同汉元帝到花园中玩,不料一只黑熊跑出了兽槛。在惊险的时候,冯婕妤很勇敢地挡住黑熊,保护了汉元帝。有一段描绘一个人在镜子前梳妆。文字却说:人们大都只知道修饰外表,却不知道美化内在的德性。“女史箴”是提倡道德的一卷绘画。

我们仔细看一下,可以发现,画中的线条的确像“春蚕吐丝”一样,在空中循环婉转,非常均匀而优美。顾恺之画的女性,身材非常修长,裙子的下摆比较宽,使每一个人物的造型都很稳定。这些画里的人,

和我们在前面的壁画中见到的人物不一样。女史箴中的人物大都是宫廷贵族,衣服都很宽大华丽,身上有许多装饰用的飘带,给人一种高贵端庄的感觉。

顾恺之另外一张以文章为依据的作品,就是《洛神赋图》。

“洛神赋”原来是曹操的儿子——曹植的一篇文章,描写他在洛水河边,看到美丽女神的景象。

“洛神赋”写得非常美,把人们幻想中的女神,用文字形容得十分令人向往。顾恺之就以这篇中国的文字名著为依据,用绘画来表现了。慢慢展开这张画,可以看到曹植和他的侍从站在洛水岸边,远处河面上的女神正凌波而来。女神驾着六龙拉动的车子,四周有旗帜飘扬。最后是曹植乘坐华丽的大船,在洛水上寻找洛神。这篇有名的文学名著,由顾恺之用具体而形象化的方法画了出来,使文学上的想像,转变成美术绘画上的形象。

顾恺之启发我们:当我们阅读一首诗或一篇文学作品之后,也可以把文字中的感受用绘画表达出来。

顾恺之好像对画女性的角色特别有兴趣,“女史箴”和“列女传”都是以女性的美为主题,不仅希望描绘女性外在形体的美、表情上的美,更希望能借此传达出女性内在品德上的美。因此,他的绘画可以说是以有教养的女性为题材的。

古代的中国人常常用绘画来歌颂有道德,有功勋的人。他们相信:为这些有品德的圣贤,有功业的帝王、将军画像,可以借着这些人像,影响一般的人,使一般的人看了这些图画,不知不觉地效法圣贤的行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顾恺之生存的时代,恰好就是这种观念流行的时代。所以,他的《女史箴图》、《列女传图》,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你相信常常看一个伟人的画像,也会影响你的行为吗?

在生活中,有没有你特别佩服的人?:中国人把自己佩服的人称为“偶像”。你愿意为你的“偶像”画一张像吗?

或者,你愿意用顾恺之的方法,把一篇你喜欢的故事改画成绘画吗?

第二讲吴带当风

人们说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光辉的一页。吴道子,生活于盛唐时期,约生于7世纪90年代,卒于785年以后,是古代最富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曾学习著名书法家张旭,贺知章的草书,后改学画。吴道子原本是唐玄宗时代,一个替寺庙画壁画的画工。他在长安、洛阳所画的壁画,一共有三百多幅。吴道子因为画得好,名声传进了宫廷,就被皇帝召进宫,让他做了官,要他替宫廷画一些历史画。

吴道子因为原本是民间画家,所以表现的技法比较自由,不像宫廷画家那么小心翼翼。他在寺庙墙壁上画的,多半是有教育意义的宗教画。画中人物都用线条勾勒,线条非常生动有力。在很大的壁画上,几

尺长的线条,好像被风吹动,在空中飞扬一般。所以,一般人称吴道子画的线条是“吴带当风”。

“吴带当风”和“春蚕吐丝”的差别在哪里呢?

“春蚕吐丝”表现比较均匀、缓慢的节奏;可是,“吴带当风”似乎具有狂风暴雨的速度,气势很大。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现在看到的摹本,但是,也可以看到画面上都是飞动的线条。每一根线条都有几次转折变化,的确像被风翻动的衣带。

其实,在敦煌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具有吴道子风格的作品。例如,一○三窟的“维摩居士”,完全用白描线条勾画。一层一层的衣纹,全是流畅的线条。这都是“吴带当风”的影响罢。

第三、四讲丰满唐风

胖美女在唐代最盛行。这个时期的人们认为妇女以胖为美,越胖越美。仕女画中的美女个个都有肥硕丰满而健康的体形。

张萱,盛唐画家,曾为画直,实即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题材有贵公子,鞍马,宫苑等。

张萱的有另一件名作《捣练图》。现在保存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一卷,就是宋代大画家宋徽宗赵佶的临本。

《捣练图》是描

写宫廷妇女整理丝

布的情形。

卷首的部分是

四个妇女,手中拿着木杵,正在一个大槽中捣丝。她们的服装非常华丽,衣裙上都用金线勾描出很细致的花纹。头发梳成高髻,插着很多镶了珠宝的饰物。中段是两个妇女对坐,正在缫丝或缝纫。旁边有一个女仆,用扇子煽火炉。炉中有燃烧的木炭,火势很旺。

由炉火带出了第三段的画面:两个妇女拉着一匹线布;中央一个妇女,手上拿着熨斗,熨斗中装了烧红的炭,正在利用熨斗的热,熨平丝布。旁边有一个侍仆背对画面。另有一个无事可做的小孩子,在丝布上钻来钻去。这幅《捣练图》,表达了唐代宫廷仕女的家庭生活。十几个人物,分成三段,活泼地传达了工作的程序,也描绘了唐代宫廷仕女的服装,颜色雅致,图样精细。

像《捣练图》这样的宫廷仕女图,用的颜料非常讲究,多半是用矿石磨成粉做成的。这种颜料,经过了一千年,色泽还是非常艳丽,并不褪色。

张萱之后,唐代另一位画仕女图出名的画家是周昉。周昉的年代要比张萱晚一些。经过了安史之乱,唐朝已由初唐、盛唐、转入中唐,国势也衰微了。

周昉有名

的《簪花仕女

图》,描写的是

宫廷妇女悠闲

的生活。

图画开始一段,画的是两名妇女相对而立。其中一名,手中拿着指尘,正在逗弄一只小狗。

她们的头发梳得很高,这是唐朝流行的发式。头发上还戴了一朵很大的花。她们的衣服是很薄的丝绸,半透明的外衣下,还可以看见底下衣裙的花纹。这都表现了唐代画家高超的技巧。第二段是一个衣着华丽的妇人在庭园中间逛,手中拈着一朵红花。她的前面有一只鹤,后面跟着一名手持纨扇的宫女。最后一段是两名妇女和一只小狗,走到花朵盛开的庭园中游玩。另外还有一名妇女,手中拈着一只蝴蝶。

这一幅《簪花仕女图》是最典型的唐代宫廷仕女绘画。这幅画,色彩十分艳丽,画面中充满宫廷的宝贵和悠闲气氛。许多人觉得这张画中的仕女很像电影中看到的日本女人。其实,那是日本受到唐朝仕女服装和化妆术的影响,后来一直保留下来的缘故。改变的,反倒是中国妇女自己了。例如画中妇女的眉毛,画法很特别,叫做“蛾眉”。这种化妆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影响了日本女性。

这一类宫廷仕女图,在唐代形成一种绘画风尚,自然也影响到了民间。我们在敦煌发现的帛画上,也看到一些仕女画,风格技法和周昉《簪花仕女图》中所画的仕女,非常相似。

第五讲韩滉爱牛

唐代有很多画马的画家,画牛的画家却不多。韩滉画的《五牛图》是其中有名的一幅。画马和画牛很不一样。马的个性刚烈,速度很快,反应也比较灵敏,所以画马的画家,多半喜欢捕捉马的矫健特性,表现马的奔跑或嘶叫。可是牛的个性,几乎和马完全相反。牛的行动迟缓,有勤劳、忍耐和顺从的天性,反应也比较慢。

在韩滉的《五牛图》中,第一头牛是大黄牛,从右向左行进。它身驱庞大,步伐缓慢,脸上露出温和可爱的表情。第二头牛身上有黑白斑。它昂首向前行进。第三头牛最有趣,牛头意外地转向画面,像是要和我们打招呼一样。正面的动物很难画。韩滉把牛的臀部画得比较高,表示出身体的长度。

你如果要画一只正面的猫,你会怎么画呢?

再说第四头牛。它虽然继续向前行进,却回过头来,

并且还伸出红色的舌头,表情很好玩。它脖子下的皮很

多,一层一层的,都被韩滉画了出来。第五头牛是最后一头。它有点不高兴的样子。有人说,它是因为被人类装上了鼻环和笼头,行动受人控制,不再是一头自由自在的牛,所以表示出不高兴的样子。

你可以比较一下:韩滉的《五牛图》所用的线条比较粗,这种粗重的线条,使画面产生一种缓慢的感觉,像牛;再看韩滉的《照夜白》,线条速度比较快,很能表现马的灵活矫健。

如果你要画家里养的猫,你会用哪一种线条呢?

第六讲诗与画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大诗人变成了大画家。

你听过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叫王维吗?他的诗非常有名,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传诵。可是,他不只是诗有名;他的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呢!

王维(701~761),字摩诘,著名诗人。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以琴诗绘画自娱。苏轼评价他的作品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特别是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维是一个文人,读过很多书、诗和文章,文笔非常好。他做过官,可是后来不喜欢政治,不喜欢宫廷的生活,就到山里去隐居,过很淡泊自在的日子。

王维画过《伏生授经图》,描写一个中国古代用功读书的老先生,不断努力把古人的学问、知识传授给后人。画面上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盘膝坐在蒲团上,靠着几案,右手拿着一卷书,左手正在指点,好像老师对学生讲书。案上有笔、砚等文具,地上还有一大卷书。老先生那么老,看起来又瘦又丑,也没有华丽的衣服。可是,王维觉得,画画并不是要炫耀美丽的色彩,也不是一定要去画帝王的尊贵和宫廷仕女的艳丽。他觉得,一个努力读书的人,一个努力教书的老师,也可以是很多的绘画题材。

你也可以试试看,在不同年龄,不同身分,不同职业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独特的美。

一般来说,王维是中国“文人画”的鼻祖。“文人画”就是读书人画的画。这种画,不用太多颜色,不像宫廷画那么艳丽。他们用的主要是墨,所以画面看起来很淡雅。苏东坡说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就是说:因为王维本身是诗人,读过很多书,所以他的画中富有诗意,境界很高。

王维晚年隐居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写了很多歌咏山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就仿佛一张画。他的山水画影响也很大:用淡墨画山水,使得以后一千年间,画山间多用水墨,而不用青绿了。

第七、八讲峻险山水画意浓

传说是五代一个叫荆浩的画家的《匡庐图》,就是这种大山垂直陡立的代表。荆浩,字浩然,河南沁

阳人,是一位博通经史的士大夫。唐末社会动乱,他隐居于太行山中,自号洪谷子。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感受,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气势宏伟而壮观。

大山,大水,巍峨,高远,楼阁掩映,飞瀑流泉,在五代画家荆

浩的传世名作《匡庐图》(如右图)前,无法不让人惊讶于描绘的精到

和磅礴的气势,图中虽表现江南庐山,却没有江南山川的柔媚之气,

而是以雄奇的笔力描绘出了北方山水的神韵。披图幽对,只见雕梁画

阁,精彩飞扬;大山阔水,气度泱泱,山峰重峦叠嶂,壁立千仞,水

泊苍苍茫茫,深远辽阔,是典型的“全景山水”样式。

这种大气又不失精微的画面效果,一方面是因为画家具有“忘笔

墨而有真景”的胸襟,另一方面是画家通过“远取其势、近取其质”

的表现方法来得到的。画家巧妙的安排下:画,上留天,下留地,近

处写水、舟船、行人,山脚画楼阁,山中作古寺,册顶多置松树、密

林,向上画幅的中间,危峰重叠,以湍急的飞瀑反衬山峰的高大险峻。

以大面积的描绘取其气势。右面山中、水边各有一条山中小道,曲折

蜿蜒深入峰后,逐渐将景致推向远方,峰入云中,水与天接。山为主体,水为映衬,一边密集,一边空疏,层次分明。山石圆中带方,以刮铁皴法画出,局部刻画强调了山石的质感。

荆浩因为逃避战争,所以就隐居在山西的太行山里。

他画画非常用功,常常带了纸笔,在山里写生,一次一次地观察,把山的各种神貌都捕捉到,回家以后,再依着写生的画稿来创作。

我们可以看出来,五代以后,山水画已经和唐代的青绿山水很不一样了。

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廊。

可是五代的山水画,岩石的部分,除了轮廊以外,还有用毛笔慢慢擦出的一些阴影,使岩石看起来的有粗糙的表面纹理。这种画法,使山石看起来更厚重,更有体积的感觉。

这种用比较干的毛笔,在岩石上做出的纹理,就叫做“皴”。“皴”是皱纹的意思。后来中国画山水的画家,都用到“皴”。

荆浩有一个学生叫关仝,住在陕西一带,他刻苦认真地揣摩专研荆浩的艺术,终于青出于蓝。他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关仝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使人看后身临其境,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宋人认为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被称为“关家山水”。他也画高峻的山脉。北方比较寒冷,所以他画的树木,也大多是枯树,很少画树叶。

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到唐末五代,都是人物画居于首位的,自荆浩之后,真正把山水画推向了中国画的首位并使之成为中国画的主干。所以,荆浩的山水画是前无古人的,他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他的山水画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第九、十讲南国山水情

我们刚才提到,山水风景会影响到画家的风格。在北方的荆浩和关仝,都以画高峻的大山出名,岩石

也比较方正坚硬。

可是南方的画家就很不一样。江南河流很多,地势也比较平缓;

气候温暖,草木也很茂盛。因此,五代时的南方画家,像董源,画

出来的山,多半是圆圆的土坡,很少陡直的感觉,也没有坚硬的石

块。土壤肥厚,树木茂密,水气氤氲,就是南方董源绘画的特色了。

董源,字叔达,钟陵(今江苏南京)人。在南唐任北苑副使,

能作山水,人物,龙水,但尤以画山水著称。他生于山明水秀的南

方,“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他的《潇湘图》,画的土山就是标准的江南风景。

画面有很多水平的沙洲,沙洲上有芦苇。江面宽阔,有船只来

往,岸上还有人送行。

董源为了要表现平缓的土坡,所以常用向两边斜披的皴法,被

称为“披麻皴”。

董源的学生巨然,是一个和尚,他也用“披麻皴”画画。他的《秋山问道图》(如右图),画的虽然是直立的大山,但是仍然由土坡构成,而每一个土坡里的纹理都是用“披麻皴”。

这一段时间,北方的荆浩、关仝,南方的董源、巨然,都开创了中国山水水墨画的技法,成为后来很多画家的学习对象。因此,有人就把这四个人的姓连起来,称为“荆、关、董、巨”,表示五代山水的重要。

我们发现,那个时期,山水画大概也都还画人物,只是画得很小,不容易发现而已。

后来,中国的画家越来越觉得大自然太伟大了,人真是很渺小。因此,在山水画里,人物的比例也越来越小。到了元朝,山水画里甚至连人都不画了呢!

第十一讲生活既真实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时南唐画院待诏。他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透逸

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的风貌。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分裂的年代,而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意境的追求和对情趣的探索,使山水画与花鸟画得到新的发展,预示着绘画将由叙事状物转向抒情达意的更高层面。五代人物画也更为精进,融汇了秦汉的纯朴豪放,魏晋的隽永含蓄,逐渐将大唐的恢宏绚丽淡化疏朗简雅的风尚。然而人物画并未能摆脱“宣教化、助人伦”的世俗功能,要求生动地再现实的事件和人物,在客观上直接促进了写实技巧的发展。从古代人物画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还可以通过那些或浓丽丰腴、或柔淑温婉的生动形象了解那个时代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境界。

据《宣和画谱》记载,《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的宅第窥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画中的主要人物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出身北方豪族,避难来到南唐,李后主欲命其为宰相,而韩熙载见国事日非,不愿担当此任,遂终日纵情声色,与宾客作长夜之饮,画中的其他人物也大多真有其人,如状元朗粲、和尚德明等,都是韩常的常客。画卷里,韩熙载虽放浪形骸,但始终双眉紧锁,难掩忧心忡忡。桌案都比较低矮,正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过渡时期,琵琶箫鼓、秀墩床榻,室内的陈设器物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点。现实主义的题材要求画家深入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目识心记,悉心体会,然后艺术地再现,把自然形态上升为艺术形态。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就是指对象技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图》的内涵。

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夜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古人善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历经岁月的

磨砺依然璀璨夺目。《夜宴图》多处采用了绯红、朱吵、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古人作画,专尚用笔,在准确地把握了对象的形体特征以后,用笔除了勾画出对象的外在轮廓之外,同时具有表达对象本质的要求,线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在东方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用笔的变化概括起来说是“轻重疾徐,偏正曲直”八个字,实践起来却是千变万化,全凭画家妙悟,自然灵变。《夜宴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人物衣纹组合丰富有变化,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第十二讲虫草也传情

黄筌(?~965年),字要叔,成都人。曾随唐末入蜀的著名画家刁光胤学画。他擅长花竹翎毛,亦能画佛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17岁他即为宫廷画家,历经王氏、孟氏两朝,主持画院直至宋灭西蜀为止,历时四十余年,受到统治者的欣赏。西蜀宫殿壁屏风大都出于黄筌父子之手,他们的画卷还被作为与其他政权间交聘的礼物。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

五代以后,一方面,有画家去画非常高大雄伟的山水画;另一方面,也有画家去画非常细致的花鸟、草虫。

你想想看,一幅大山水画,里面有巨大的山脉、河流,有大树、房屋和人物,真是复杂得不得了。

可是,如果你很专心地去看一只小鸟,看它的喙,它小小的眼睛,它身上色彩艳丽的羽毛,它有脚爪,会发现那也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呢!

山水画很大,好像要把宇宙世界都画进去。花鸟草虫的画很小,却也同样画出大自然的复杂性。

黄筌留下一张写生的画稿。画中有各种鸟,

有停止的鸟,有飞翔的,有低头吃东西的鸟,姿

态都不一样。

他也画了各种乌龟,画了天牛、蝗虫、蝉、蜜蜂、

果蝇……等。

这些昆虫那么小,我们从来就不曾注意,黄

筌却很认真地观察它们。黄筌的这幅写生画稿,

看起来像是科学家的生物研究报告,有一种科学

的精神在里面。我们如果是住在城市里,看大山大河的机会比较少,不妨用黄筌的办法,在家中养一些小动物,拿它们做写生的对象。它们也会使你觉得:即使在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也有很多的东西好观察的!

黄筌的花鸟草虫画,在宋朝非常流行,也变成中国绘画中很重要的一种题材。

第十三讲与山传神

范宽,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活动于北宋早期,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尚在,为人处世宽厚疏放。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范宽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中,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雨、不同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终于创造出了与李成不同的壮美景观,又擅画雪景。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他有一张有名的画叫《溪山行旅图》。

这张画的正中央,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大山站立着,

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

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

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

你见过瀑布吗?

瀑布是一道泉水从高山悬崖上直落下来。因为速度

很快,水到了下面已经飞散成细小的雾气。所以,这张

画上,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开了后面的大山

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山丘是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

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四周被树木包围

着。山丘下方是一条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

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向前行走。

这张画是中国山水画里最有名的杰作之一。

画面很大,山势雄伟,使人看了,觉得有一种顶天

立地、堂堂正正的样子。这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

写细致的人物、驴子、建筑物时,却又一点也不马虎。

这就是宋人“格物”的精神罢。

第十四讲宋人马一角

马远,字遥父,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南宋光宗、宁宗时为画院待诏。靖康之变马家南迁。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又超过了他的前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量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蒙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因为江南多河流,南宋的画家对河流的水波特别注意。

你看,南宋的大画家马远,就用了十二幅画,描写水在不同地方、不同季节的波纹:有微风吹动的平缓水波,有阳光闪耀的湖水,有激流溅射起来的波流。

这就是宋人的“格物”精神。

他们不放弃对任何一个细节的观察。因此,我们认为完全一样的“水”,到了马远的笔下,竟然也千

变万化了。

马远用这样认真的研究精神,创作了许多珍贵的画。

他的《踏歌图》(如左图),描写中国古代农村百姓一面踏步,一面唱歌的

风俗。

这张画后方背景部分的山峰,都非常陡峭,是用斧劈皴画出来的。

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来,南宋马远画的山,和北宋范宽的山很不一样。北

宋的山巨大雄壮。南宋的山很秀气,画面上多了秀多的空白。

马远画的树也很特别。他喜欢把树枝拖得很长,所以有人称他画的树枝为

“马拖枝”。

这种细长的拖枝,使树看起来好像在风中摇摆。

把诗写在画上,叫做“题画诗”。这种“题画诗”是宋朝人的发明。中国人因此创作了世界上唯一把诗和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

从此以后,中国的画家,不但要会画画,也还要会作诗。要把诗题在画上,书法也要很好看。因此,“诗”、“书”、“画”三样都要练习,做画家越来越难了呢!

第十五讲画中世俗

张择端是山东东武人,曾攻读儒业,后学画,擅长画建筑车

船风俗题材,一度在宫廷画院任职,后来又在社会上卖画。

宋代描写城市居民生活最有名的一张画,就是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如左图)。

《清明上河图》,绢本,墨笔淡着色,长527.8厘米,高

25厘米。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

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清明是春天的清明节,上河是指宋代首都汴京(今天的开封城)。

这幅画非常长。画卷从郊外开始:一些春天刚刚抽芽的老树,围绕着村落房屋,有一些人马在赶路。

逐渐靠近河边,有大船在装货、卸货,在供旅游喝酒吃饭的酒馆。房屋也从郊外的草房,变成瓦片屋顶的房子,感觉上更近城市了。巨大的商船要穿越拱桥,桥上挤满了行人,桥的两边还有商贩,有挑担的商人,有驴马驮着大袋的货物然后城门出现。出入城门的,有许多牛车,还有似乎是和塞外做生意的骆驼队伍。城门里有高大的楼房和许多商店。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摊贩摆在路边。这张《清明上河图》像电影一样,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宋朝京城的生活,连每一家商店卖的不同货物,都可以分辨得出来。

我们今天如果要把我们居住的城市,一点不遗漏地画出来,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罢。

所以,每一个人看到张择端这卷《清明上河图》,都不禁肃然起敬。因为画中任何一个小部分,可能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画。何况又是这样长的一卷画,画中有上千上百个人物,形容这幅画耗掉张择端一生的时间,也不算过分罢。

第十六讲洒脱仙人梁楷

宋朝人也画佛像、菩萨、罗汉,可是画起来是一般老百姓的样子了。

南宋有一位叫梁楷的画家,画了一张非常有趣的“仙人”(如右图)。

这个仙人一点也不威严,倒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大大的肚子,秃头,脸

上一副糊涂样子,看起来很可爱。

这个“仙人”是很随意地用墨泼在纸上画的,不用工整的线条,所

以一般人就叫他“泼墨仙人”。

这种画用笔不多,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画家要有很准确

的观察,才能够用很少几笔,呈现对象的神态。这种画在宋代以后慢慢

流行起来,叫做“写意画”。

梁楷为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的画院待诏,祖籍为东平

人,好饮酒,绘画技艺高超,院中人无不效伏。皇帝曾赐予金带,但他挂于院中而去,他自号梁风子。是一个放任不羁的人物。他所画人物、山水、花鸟并精,既能作精妙严谨的图画,又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特别是后者技巧上有着重要创造,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第十七讲赵孟頫

中国传统绘画,从诞生之始,就与传统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时曰:“二骨法用笔是也”,“骨法用笔”居于第二位,可见其重要。由于传统绘画和传统书法所使用的都是笔墨纸砚等工具,以及传统的审美,即对笔墨线条的偏爱所至,使得传统绘画与传统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书画之间的关系,最著名的是赵孟頫提出的“以书入画”说。赵孟頫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第一次把书法的因素直接形象地移入绘画。他强调在绘画中从追求线条自身内在富于生命力的角度去把握它,一反南宋时代那种追求感官刺激的作法。他在《研北杂志》中云:“唐之画,实描山水,盖刻画中有飞动之意,后人所难能也。”他强调用线条的自身力量去捕捉山水之神韵。这样赵氏为绘画中线条的解放寻求了一个好机会,使线条在绘画中不仅作为表达事物形体的语言,又有更深层地表现画家心绪的机会,从而画家的心绪能直接由那“一笔”而挥发出来。这无疑极大地开拓了绘画的表现性。画家们也可随心所欲的发泄呢。

元代的画家,继承发扬

了赵孟頫“以书入画”的主

张,并把表意性的绘画推向

了高峰。

这种书法的线条,即笔

墨在绘画中独立化的倾向,

使得绘画在观念上发生了

转变:从为物传神的再现性

风格开始向借物传神的表现性风格转变。表现在画面上,使得作者在绘画中情感的抒发更有了寄托,并走上一条“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有限洞照无限”之路。它区别于南宋绘画中那种强调特定时空内的观念,使中国画的鉴赏趋于玄秘高难。

第十八讲元四家

▲吴镇——山水中的宁静

吴镇(1280~1354),字中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工诗文,善草书,擅

画山水竹石,家境贫寒。所以,吴镇的生活很穷苦。他起初是靠替人算命来维

持生活的;后来因为书画有名,才逐渐有人来求画。

他有一卷很有名的《渔父图》(如右图),用类似秃头的毛笔来画山,他画

的山,有一种厚重的感觉。他又用秃头点来画山头的小树、石上的青苔。画面

非常安静:有一两艘渔船靠岸停泊,渔人在船上抱膝睡觉。

元朝的文人画家,像吴镇这样,大多是远离城市的隐士。他们不喜欢政治,不喜欢太吵闹的城市。他们住在安静的山水里,看山上的白云,水中的游鱼,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元代的文人画也就是要把这种心情传达给看画的人。

在忙碌中生活的人,可以借着这些画,感觉到山水之美,重新得到心灵上的安静。

▲黄公望——平凡中的伟大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中年为吏,后因事入狱,获释后活动于江浙富春、杭州、松江、苏州等地。为传真教道士,精通词曲,性格豪放。

黄公望和吴镇一样,也在追求山水中的宁静。

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住久了的文人画家,看到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日出日落,是花开花谢,是叶子落了又重新发芽的景象。这些自然界的循环,逐渐使一个文人画家了解到,宇宙的一切变化是多么自然。

因此,宋朝亡了以后,原来很悲哀、很愤怒的文人,因为在山水中住久了,就慢慢从悲哀中安静下来。

他们发现山水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无论人间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变化,山水都还是默默无语。

这种安静、平凡,就是元代文人画要追求的境界。

黄公望用一生来追求安静、平凡。

我们初看黄公望的画,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平凡的样子。

可是,慢慢看下去,我们会发现:“平凡”是一种智慧。有智慧的人都不炫耀自己,不夸张,不自大,好像自然中的山水一样。我们觉得山水伟大,山水却从来不发一言呢!

黄公望最有名的一幅《富春山居图》,是花好几年的时间画成的。

他在富春江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所以很容易就画出景物的特色。然后,他又把这一卷很长的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富春山居图》(如左图)的用笔,比吴镇要流

利得多,也更富变化。我们欣赏的时候,会觉得那

些山峰有时靠近,有时推远,有时就在面前,有时

又远在天边。

这种长卷形式的绘画,是中国人独有的创造,

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景。

我们一路看下去,就好像坐在船上看风景,沿

江两岸,都是黄公望画下的富春山景色。

黄公望这卷,《富春山居图》,因为太有名了,后来就有不少人抢夺它,不少人伪造,更有人坚持死后要拿它烧来陪葬的。很幸运的是,几百年来,这张画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使我们可以看到黄公望“平凡”中的伟大作品。

▲倪瓒——简易中的静谧

元四大家的第三位是倪瓒。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其家为江南富户,信奉全真教,筑有园林轩阁,储藏古器物及书画名迹,交纳江南文人,读书作画,生活优越安适。

倪瓒是一个古怪的画家,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的趣事。例如,他非常爱干净,总是不断地洗澡、洗房子、洗家具,甚至连院子中的树也要洗。

倪瓒不仅讨厌政治,讨厌城市的热闹,甚至连人都不喜欢。他的画中从事不画人。

倪瓒的画,画面特别简单干净,常常只是一段山坡,一两株细细瘦瘦的树,一抹淡淡的远山。

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面上擦出淡淡的墨痕。后来很多人学倪瓒的画法,墨也用得很少。有人形容这样的画叫“惜墨如金”,意思是说珍惜墨好像珍惜黄金一样。

倪瓒的画,给人一种寒冷寂静得多。元代的文人在山水里住久了,不食人间烟火,好像已经完全听不见城市人群吵闹的声音了。他们听见的只是风声和水声。

▲王蒙——山水中的动感

在绘画上,一种画风发展到极端,常常就会有另一种画风来制衡。

倪瓒之后,另外一位画家王蒙,就完全不同了。王蒙(?~1385年)字叔明,湖州人,王蒙是赵孟頫的外甥,因此在绘画上也受到赵孟頫的影响。

他的画,很不同于元代另外三位大画家的作品。

第一,他又开始用颜色了,甚至有时候颜色用得很多,很浓。

第二,王蒙的画比较复杂,画面很满,不像倪瓒留了那样多的空白。

我们来看看王蒙的名作,《具区林屋》。这张画,画面全是用很细密的皴法画出来的山石。这种皴法被称为“牛毛皴”,又多又密,好像画面都动了起来。他在画里画了很多有红色树叶的枫树,还用很多细线勾出水波纹。

我们站在这张画前面,一下子不知道要看哪里,好像到处都是好看的东西,令人目不暇给。

王蒙喜欢把画面拉得很长,使山峰一层一层,重重叠叠地向上升去。

他的《青卞隐居图》最有这种效果,画面被山堆满,好像一片正在运动的云。

元四大家,吴镇、黄公望、倪瓒都在追求山水的安静;唯有王蒙,不断地在很高很长的画面上,画不安定的、运动的山。

事实上,王蒙的晚年已经是明朝了,元代隐居的文人时代也结束了。王蒙本人也和倪瓒不一样,他比较参与政治,也和社会有较多的来往,已经从山里走回社会,不再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了。明代以后的绘画,大都不再有文人隐士的画风,出现了城市居民的趣味。

第十九讲明代文人画之沈周和文徵明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他出生于诗画及收藏世家,本身兼长诗书画,终身不仕。

当然,在元代十分盛行的文人画,并没有因此消失。有一些明代的画家,十分崇拜黄公望和吴镇。他们以黄公望、吴镇做榜样,继续努力发扬文人画。例如沈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沈周是明代文人画的领导人物,他非常用功,留下的作品很多。

他的诗、书法都很好,是一个标准的文人画家。

沈周一生崇拜元代的文人画。他的大部分作品,用笔很接近吴镇,给人一种安静和平的感觉,好像从来不急不忙,非常安闲。

他有时也学倪瓒的用笔,例如《策杖图》的廉洁。

画面上那些细瘦的树,以及用比较尖锐的线条画出来的山石,都是倪瓒的风格。

画中有一个人,戴了大斗笠,手提拐杖,在路上漫步。

这是标准的元代文人画风格。

不过,沈周既然生活在明代,虽然深深崇拜元朝的文人画家,终究是逃不过明代入世精神的影响。

沈周有一组写生册页,画了很多有趣的小动物。

他画了一只猫,有圆圆的身体,蜷缩成一团,另外还有小驴子等等。这些画,可以看出沈周的另外一面,不少明代画家,也画了很平凡的小动物、蔬菜、水果等等题材。这都是明代绘画题材转向市级生活的证明

文徵明也是明代一个重要的文人画家。他的书法非常有名,诗也写得很好,可以说也是一个“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画家。

在宋代和元代之后,明朝的一般画家,常常为了学习前代大画家的作品,不断模仿临摹,结果牺牲了自己的风格。

文徵明和沈周,都是很努力学习前代作品,同时又能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家。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例如,文徵明七十九岁画的一张《古木寒泉》,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他在一张很长的纸上,画了古老的松柏,枝叶相互交叉纠缠,透露出苍劲挺拔的气势;右边一道泉水,从上直泻而下。

从这张画,可以看到文徵明的画法功力,尤其是松树枝干的线条,腾空飞舞,简单像写字一样。

第二十讲家喻户晓之唐伯虎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日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中没酒钱。”

▲唐寅

从宝贵高逸到市井民间

“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从小攻读诗书,才华横溢,准备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29岁时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却因一件科场行贿案被牵连入狱。从此他看破世情,绝意功名,以风流荒诞的生活态度,饮酒赋诗,乘兴作画,玩世不恭,以致在民间流下了“三笑因缘点秋香”一类的逸事佳话。这种生活态度,完全打破了宋元文人士大夫高逸化的形象,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心境的暗转。就绘画而论,其态度也是如此。与宋元士大夫的“自娱”观不同,他公开提出其绘画在自写胸臆的同时,也是用于谋生的工具,所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也许,正因为为卖画为生,所以需要画家具备多方面的绘画才能,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画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买主的多方面需要。

唐寅于人物、山水、花鸟均擅长,其画风学周臣、青出于蓝,同时又受到沈周的影响,在传统上取法南宋刘松年一路,兼学元代赵孟頫,画得秀润缜密,严谨而不失韵度,率意中透出工致。于吴门画派画家中,自树一帜。

人物画在唐寅的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仕女形象,注重造型优美。其人物画的作风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水墨淡写,另一种工笔重彩,但二者的艺术氛围都是文静的,绝无浙派的浮躁霸悍之气。《秋风纨扇图》是唐寅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此图描绘一位手执纨扇的侍女,身材苗条,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下方湖石坡地,几枝修竹摇曳风中,加强了萧索的气氛。画法兼工带写,人物的勾勒,湖石的渲染,极其熟练,流利而又洒脱。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汉成帝妃子班婕妤失宠,供养太后行长

美术校本课程教材

美术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绘画时尚,全面构建学生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世界,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一、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三、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具体目标如下: 1、能欣赏、评述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欣赏价值观,并且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了解基本的技法理论,如色彩、构图等技术理论。 4、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基本的造型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和运用各种美术信息及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6、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

第三部分活动安排 根据上述目标,根据中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本课程主要安排如下: 1. 吸收各班的美术爱好者和学习美术的佼佼者,以鼓励和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2. 多介绍课外的美术知识来丰富学生,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便平时能带动其他同学去学习美术,并为班级设计板报。 3. 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大量接触美术作品,培养美术尖子生,使学生对美术较精,能够参加美术的各种比赛。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 一、我的朋友 1.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 2.活动背景: 通过长期观察朋友的行为举止,画出某种情境中的朋友。 3.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1)课前观察朋友; (2)构思情景、朋友特点; (3)铅笔构图。 第二课时 (1)水彩笔描绘 (2)同桌交流,评价 (3)全班鉴赏

美术校本课程教材

白果树中心小学校本教材

前言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

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美术校本课程计划

美术校本课程《趣味剪纸》计划 姓名:徐涛 时间:2011年3月

美术校本课程《趣味剪纸》计划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乐的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剪纸为“剪书”或“窗花”。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所以根据本学期学生年龄 特点,我在选材方面作了调整选择了剪纸。 一、指导思想: 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我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积极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景。 二、内容及目标: 1、认知:了解剪纸的发展、工具、步骤及表现手法、技法、种类 2、操作:能熟练使用剪刀,明确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不同的折纸方式,会用折画-剪的方法剪双喜、树木叶子花鸟鱼昆虫动物图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简单的人物、服装、建筑、灯笼、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中渗透剪纸的相关知识。

剪纸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种,,本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用剪刀、刀刻的能力。我根据不同学年设定了不同内容与要求。为了让家长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课程中有哪些收获,在学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时,我会将其缩封好后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看看学生的作品,更进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课程。 三、设计剪纸课程活动目标: 小学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四、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

美术校本课程总结

美术校本课程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美术校本课程心得体会 时光流逝,转眼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个性品德的目的。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在这个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从四方面总结了这学期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体会: 一、切实的学习计划 我们的兴趣小组成立初,首先决定在每个班中选拔一些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让他们接受绘画方面的系统训练;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兴趣引导他们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 主要从绘画方面着手,以基础课程线描、色彩为主。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

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足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组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觉得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兴趣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唯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总之,美术兴趣小组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他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增强了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剪纸》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

第一章剪纸简介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工具/原料 彩色宣纸、剪刀、订书机、缝纫机、刻刀 剪纸刻法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步骤/方法 步骤1:纸张选取、选用特制的彩色宣纸,质地要求平整、柔软、色纯、不反光、质感强、纤维细腻。普通大红纸易退色、质脆、表面粗糙,不适合做艺术剪纸,但用于窗花,既鲜艳又经济。毛边纸系竹子纤维机器制作,比宣纸粗糙,价位较低,适合于普通艺术剪纸。

步骤2:图案打印、将选好的剪纸图案打印或复印,根据图案大小将15-20张宣纸剪下来,四周留出一厘米的空间。初学者15张为宜,熟练后可达到20张。入门容易,学精较难,普通的窗花,学习几天就可以,但是,高档艺术剪纸,就要看悟性了。 步骤3:纸张压制、用钉书器,最好用缝纫机将一沓宣纸和样稿钉(缝)在一起。然后用重物压24小时,便于刻制。一套优质的剪纸工具,是完成艺术作品的关键。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材料 子美外国语小学校本课程 “艺绘风”美术社团 社团名称:艺绘风美术社团 负责老师: 路婞妍 活动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40—4:20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创意儿童画》《衍纸画创作》 授课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周四下午2:40—4:20 授课教师:路婞妍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特色建设成果,我校的《衍纸画》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本着一切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成为行为求真、品德向善、身心尚美的。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美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儿童画》和《创意衍纸画》的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

教学实际,仔细斟酌和比对各种版本的教材,结合自身的专业,内化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建更加实效和针对性强的绘画校本课。 2.学生发展目标:在绘画校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激发创作精神,加强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习质疑与探究,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周边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拓展教师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2)在自信作画中,加强合作交流,既表现个体的水平,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在美术训练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人格完善。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每周美术特色的学习,和组织参加各种、各类美术类的比赛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美术特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美的知识教育,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美术校本课程 巧用地方资源活学国家教材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格子的世界巧做窗棂 教师:吕家堡中学谢智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懂得欣赏小街里仿古的各构件(如:门、窗、廊、檐)。2、分析仿古窗格的特点,以及其中的装饰美感。 3、利用折、挖、剪、刻等技巧,能用纸质媒材塑造仿窗棂的平面造型作品。 教学实录: 一、欣赏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条小街,与高楼林立的闹市相比,它格外与众不同,总能让我流连忘返。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街? (课件展示) 2、师生欣赏小街,边看边思考:小街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师小结:初次见到小街,你们会被黑瓦灰墙,整齐的石板,古典的六角宫灯所吸引。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千姿百态、造型丰富的木格子,窗面,门板,回廊,前檐,都留下它们的影子。总之,展现了一个多彩的格子世界。 二、探究学习: 1、再赏这些木格构件,留心观察: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形状?学生看后交流。 (课件展示)

师小结: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物象图案 2、分析这些方格的造型特点: 对称式:图案上下、左右、对角一样。 重复式:把一个图案反复出现几次。 自由式:灵活安排图案,自由组合。 3、拓展:窗框的外形也很有趣,除了这常见的方形,也可以用其他形状,如:足球场形、花瓶形、扇形、圆形、菱形等。(展示) 4、试一试:你有什么样的构思?请几位同学在异形的外框李设计窗棂,师生赏析,交流。 三、制作表现: 1、师:小街里的这些棂格,大都采用深色,而且是木制结构,所以它的仿古特色非常和谐、浓郁。看老师是如何用纸质材料表现这些格子世界的?(课件展示) 2、视屏展示制作方法。一种拼贴法:准备外框和等宽的纸条→拼摆造型→粘贴整理 一种剪刻法:构思画图→直接挖剪→整理完成 色彩搭配:可以选择单色、套色,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好。 强调:外框和图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制作时,互相连接,不能脱节。3、学生制作,要求:运用纸质材料,选择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完成窗棂的平面作品。 4、展示作品,评价: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仿古墙壁上。 四、拓展:古时传统棂格图案。(课件展示)

(完整)美术校本课程总结,推荐文档

美术校本课程“绘画与梦想”总结 张惠 七年级美术校本课程由本人指导,本学期校本课程学生跟上学期一样,积极性很高。通过这学期的美术校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凭借阵地,拓展课程资源。 结合学校活动、校外比赛,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绘画与梦想的课程,学生在融洽的富有创意的氛围中学得兴趣盎然,提升了对美的感受力。 二、辅导有序,记录详实到位。 我们保证每节课的训练时间,要求每位学生,通过临摹、创作、展示、交流等形式,以深化他们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及艺术素养的提高,也为学校准备了一支优秀的美术特长生队伍。本学期我们不断收集美术作品,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得以快乐成长。 三、丰富活动,提供实践平台。 我们通过愉悦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人格品质。 四、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本学期我安排的是用综合方法绘画,运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材料,结合撒盐法、油水分离法、干湿混合法、喷点法、揉搓法等等特殊画法,有力的激发了学生兴趣,孩子们的画稚拙有趣。艺术节上,孩子们画的各种各样、五彩斑斓,但都是他们用心画出来的。 五、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本学期的美术校本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和基本方法等,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六、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工具有限,时间有限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本着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2011年6月

高中美术选修课校本教材_(1)

宝坻一中美术选修课校本教材: 《古代中国画赏析》 宝坻一中美术组编

前言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中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政治素养,可以让人形成良好的个性,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部已经决定,要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学校要开好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悠悠华夏,文明绵长永续,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中国绘画。大美嘉图,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和雨露,浸润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美术教研组以本次校本艺术教材的编写、成印为契机,在今后的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本着尊重需求、尊重差异、尊重发展的原则,逐步建构融个性化和多样化、综合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形成富有宝坻一中特色的校本艺术课程文化,以全面提升我校艺术教育的质量。

目录 第一讲、顾恺之 (4) 第二讲、吴道之………………………………………………………………………………5—6 第三、四讲、张萱、周昉……………………………………………………………………6—7 第五讲、韩滉…………………………………………………………………………………7—8 第六讲、王维 (8) 第七、八讲、荆浩、关仝……………………………………………………………………8—10 第九、十讲、董源、巨然 (10) 第十一讲、顾闳中……………………………………………………………………………10—12 第十二讲、黄筌………………………………………………………………………………12—13 第十三讲、范宽 (13) 第十四讲、马远………………………………………………………………………………13—14 第十五讲、张择端……………………………………………………………………………14—15 第十六讲、梁楷 (15) 第十七讲、赵孟頫……………………………………………………………………………15—16 第十八讲、吴镇、黄公望、倪瓒、王蒙……………………………………………………16—19 第十九讲、沈周、文徵明……………………………………………………………………19—20 第二十讲、唐寅………………………………………………………………………………20—21 第二十一讲、徐渭……………………………………………………………………………21—22 第二十二讲、仇英、陈洪绶…………………………………………………………………22—23 第二十三讲、八大、石涛……………………………………………………………………23—25 第二十四讲、任伯年 (25) 第二十五讲、齐白石…………………………………………………………………………25—26 第二十六讲、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26—27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 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4题,每题7分,共28分) 27.参考答案 28.参考答案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选修其中的若干模块。 (2)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20%。 (3)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29.参考答案 (1)在农村或偏远地区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在缺乏器材的情况下,可以了解摄影相关的知识和摄影方法,如摄影、摄像作品中的对角线、垂直线、水平线、S形和三角形构图,摄影中的光圈、焦距、景深和快门等。 (2)利用摄影相关的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学生的参考书、教师参考书或相关影像资料等,可供教师为学生讲解和展示时提供真实可见的图片及视频,便于学生理

解。在缺乏器材的情况下,通过欣赏和练习,自主地分析摄影、摄像中美术语言的运用,挖掘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尝试运用“构成、空间、时间、行为、声音、光线和符号”等基本的媒体要素及视觉表现语言对摄影摄像艺术进行赏析。 (3)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工具,辅助相应摄影的影像资料,进行模拟摄影教学,让学生在无器械的情况下掌握基本的摄影方法及技巧。 (4)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等,展开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帮助学生学习摄影摄像相关知识中公教师提供。 30.参考答案 (1)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2)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要淡化评比与选拔,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3)重视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动态评价模式强调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评价发展的适宜性;以案例反思模式强调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以讲师团经验分享模式实现优质人力资源的整合:以个人特色展示模式重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功能;以个人规划生涯模式促进教师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中公教师提供。 三、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参考答案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作者:————————————————————————————————日期: ?

校本课程材料 子美外国语小学校本课程 “艺绘风”美术社团 社团名称:艺绘风美术社团 负责老师:路婞妍 活动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40—4:20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创意儿童画》《衍纸画创作》 授课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周四下午2:40—4:20 授课教师:路婞妍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特色建设成果,我校的《衍纸画》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本着一切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成为行为求真、品德向善、身心尚美的。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美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儿童画》和《创意衍纸画》的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教

美术校本课程新定稿版

美术校本课程新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日照实验高级中学美术学科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美术校本课程 ——素描几何体、静物、头像;彩画 年级: 2010 级 学科:美术教研室 编者:王平军、孙峰、陈丁、孙小琳 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素描几何体教学教案…………………………………第二章素描静物教学教案……………………………………第三章素描头像教学教案……………………………………第四章水粉画教学教案………………………………………

第一章素描几何模型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三、知识要点 1.观察方法: “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素描大师揭示了这个观念问题,即素描不是再现形体,而是表现形体,表现对形体的看法,是代表着作者对物象的观察思考、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 (1)概括地观察:把复杂的物象概括在简单的几何形里,把不规则的边线概括成直线,感受物象的整体大形。 (2)立体地观察:素描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出三维或多维的立体形象,正确分析立体物象的边线透视方向,表现在平面上时要理解其中的空间关系。 (3)联系地观察:每组物象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物体相邻近的边线,对应的边线都需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才能分辨,比较就是联系地看。只有反复地比较才能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线描校本课程

绘画校本课程

目录前言 第一单元认识点、线、面第二单元点、线、面的运用第三单元白描花卉临摹 第四单元线描风景画

前言 美术校本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介于我校开展美术校本课程的情况,针对初学绘画的学生进行线描造型基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线描,是用线条来描绘事物,它是绘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线条又是最能概括提炼事物的外形轮廓,即很抽象,又特别具体。线描画能激发和发散思维,可以从生活的原型中找到艺术的源泉。线条作为意志神奇的符号,以直线,曲线,折线为形式,通过起伏,回转,放射等运动方式,可以在画面生产生或刚或柔,或疏或密,或畅快或持重,或平静或跳跃的效果。在纸上画时,仿佛置身幻想的境界里,欣赏着世间万物。 线描画用到的工具有:铅笔,橡皮,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以及一些彩色工具等。 教师在线描画引入初中美术学科特色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有思考有实践有研究有反思,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加速到质的飞跃,《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线描画一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能培养其做好的耐心和毅力,磨练孩子的意志。通过线描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引导学生画线描画,不但可以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引导他们争取观察事物,善于发现美,大胆表现美,然后将技法形象的深入浅出的游戏般的潜移默化地融会其中。

线描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是锻炼绘画技巧和搜集素材进行创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线描绘画把自己用眼睛观察到的事物生动的表现出来,并能将自己的感受、理解融合进创作对象之中,再现物体的美感。 第一单元 认识点、线、面 点、线、面这三种元素是人类在绘画发展历程中运用的永恒语言。点,作为绘画艺术中的最小视觉元素和语言元素,它的产生是必然的。“点”在现代几何图形中没有长、宽、厚的限制,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点,是两线的相交处。但从造型意义上说,却有其不同的含意。点,必须有其形象存在才是可见的。因此,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它对画面产生的视觉冲击,对活跃画面气氛,平衡画面组成显得那么不可或缺。它是画家在创作画面时,从具象到抽象,从复杂的视觉世界中提取出来的最为简单的视觉语言元素。“点”在画面上的突出抹掉了空间在画面上的价值,使得空间变得更加意象了,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点”的各种形式的排列可以产生不同肌理效果的“面”,这时点作为装饰绘画里略显单一的表达语言开始活跃起来,这是“点”作为画面语言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段,同时也是艺术家的一种思维组合形式的体现。作为装饰画面里最小的语言单位,“点”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流露,同时“点”作为一种符号,也就传达给我们一种独特的视觉信息,就像一段悦耳乐曲的音符,传达着一种视觉的慰藉。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意义;加深对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2、通过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分析现象、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校本课程的体会

乡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校本课程的体会 宁夏泾源县第三小学于香莲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原则,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地方内容或结合教材内容融入本地可利用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建立三级课程体制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为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点亮学校的办学特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开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其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尝试中,我校注重将教师、教材和地区资源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校本美术课程资源走上了多元开发的道路。我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都在考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与学生课堂相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怎样与校外资源相结合等问题。现就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谈几点想法与体会: 一、结合教学实践,开发乡土美术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泾源教育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校回族学生

居多,回族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回族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因为要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教育起关键作用,一种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该文化的拥有者学习知识和将知识代代相传的能力。我们的学生对于肯德基、麦当劳非常熟悉,而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却大量存在一无所知的现象,这是可怕和可悲的。 二、结合教材,有机渗透民间、乡土美术资源 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单元间有机地结合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优秀美术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在教材中有机渗透民间、乡土美术资源,每个教师根据自己所处地域、学校的实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要求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传承民族艺术的责任和决心,也就是做有心人。 三.以本地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乡土美术创作。 家乡的自然资源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但往往不被我们重视和利用。当我们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运用到乡土美术创作中时,当一件件富有创意、漂亮的有着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同学们才发出由衷的惊叹,“哇!原来这些都是宝啊!”以家乡自然资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国画课程有效实施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鼓励学校在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备受关注。我校本着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把中国画教学列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之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笔墨为手段,以主观对客观 的认识为指导思想,助人伦、成教化,是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借用鲁迅先生《播布中国美术》中的播布一词,是指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传授、弘扬中国画艺术。开设国画课程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国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现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在课程开设上必须要创新,从一个“点”展开教学 初中美术必修课《美术》模块包括素描、水粉、水彩、国画、版画等内容。课本以介绍性的教学形式编写,授课只能以常规教学形式进行,学生也只是大概的了解绘画基础。这样的“满把抓”,倒不如专门掌握其中之一,也就是要编写适合自己的校本教材。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一门专业就要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和开设课 程的科学性。国画按表现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按内容分为人

物、花鸟、山水三类,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都学效果不佳。开课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要求,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也不能过于简单。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掌握起来的难易程度,我们前九课时开设工笔花鸟;后九课时开设写意山水,以达到短、频、快的实效目的。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临摹一直是传统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方式是由教师提供范本,学生临摹。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得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一幅画,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则以与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面对如此反复、枯燥的技法训练,何谈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别说对中国画的热爱。要认清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要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重点培养他们的技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显然,前者指“写意”,后者指“工笔”。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所谓“工”,即工整细密一体的画法,笔墨和设色力求缜密细微。工笔画尤其考验一个人细心的观察力和耐心,然而不能光心细,还得胆大,要敢于创新。 1、临摹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初学国画,临摹是必须的,仿摹别人的实践经验,纳为己用,然后才能创新。不以传统为基础的

版画校本课程

泾川县玉都中学美术校本教材(一)版画 学科:美术 编者:体艺组王欢平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知识篇 第1课版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2课版画兴趣的启蒙 第3课介绍版画 第二单元技能篇 第4课单色版画 第5课黑白纸版画 第6课吹塑纸版画 第三单元实践篇 第7课认识版画 第8课吹塑纸版画(奇妙的手纹)第9课纸版画——(动物) 第10课综合纸版画

前言 版画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国美术教育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版画课。如前苏联、保加利亚、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版画教育都很有特点。被誉为“版画之国”的日本,十分重视版画教育,把版画列为必修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多彩。动脑、动手,开拓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社会收益十分突出。我国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国少年版画学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版画活动组织。国家教委在90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版画逐步在校园兴起,被人们熟悉起来。目前,新《标准》体现的课程改革的本质问题是课程的综合化,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大势所趋。新《标准》还提出转变旧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单一、被动和陈旧向多样化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版画在创作过程中,除了学生的自主构思外,很重要的是画、刻、印这样的操作性极强地过程,体现了新《标准》的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版画教学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则理所当然的成为新《标准》的实验田,有广阔的前景。

第1课版画教育的理论基础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 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 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 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 美情操,完善人格。”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出台 和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结构及评价体系作了全面的改革。版画教学,由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学习方式,在新《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不但不会削弱,甚至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版画教学相对现行的新《标准》在许多地方可体现出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在多方面可以找到它们的交融点和生命力。 版画的创作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图画和手工的综合课程。此时期,臂力较弱,手腕和手指的配合还欠精确,感觉比较笼统,概念模糊,往往会形成画、刻、印全过程中很多偶然效果,正是这些偶然的因素使得版画产生一种天真稚拙、纯朴自然的童趣,这是成人版画和其它画种都难以得到的。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设

评价是一个多样而漫长的过程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王分鑫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中提出了合理的评价。美术评价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而且在作业评价中也有体现。其中两点提到了评价体系,可见评价在其中的重要。 我们评价一堂美术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生作业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也是评价的内容之一。的确,小学生美术课上的作业是小学生美术课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等。所以美术课中作业展示部分往往成为美术课的高潮和画龙点睛部分,教师常常借助一节课中最后的几分钟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再次阐明本堂课的要求和精神。因此,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美术教师的重视。以下就是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评价方式 自然,美术作业的评价方法除了我上面列举的类型外,还可能有其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比如,我们还可在班级学习专栏中,特设美术画廊,定期展览优秀学生或绘画水平进步较大的学生的作业。我相信,只要我们美术教师依据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原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有心人,多研究、勤探索,一定还会有更新更好的作业评价方式来为我们的教学增色添彩的! 当然,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展恰当有效的美术教育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

兴趣和美术素养,还能推动教师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美术的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希望今后的美术基础教育能充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生在美术课上能体会到艺术带给他们的愉悦,能使教师与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学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表现的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在学校过程中,教师的职能是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弄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以情动人,心与心的交流,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因人而异,尊重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成长档案与无等级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评价学习过程的多元化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维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始终是成年人,思维方式与孩子不尽相同。别人的意见,常常正是自己疏忽的。孩子们互相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教师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单位:石河子第十六小学授课教师:胡晓萍 时间:2017年9月

美术校本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美术校本课程是学校的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丰富的美术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才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艺术展示的空间,发展展示自己的才能,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扮靓我们的校园。 活动内容:美术活动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本学年,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计划在活动课程中主要以儿童画辅导教学为主,书法辅导教学为辅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为: 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绘画的基础,主要以儿童画为主,从最基础的开始训练绘画的基本技能。 三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从中挑选出部分优秀的同学进行书法方面的培训。 五——六年级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主要是以生活原形为基础,学习其他优秀的作品,进行成品的作品创作和临摹训练,为参加校、区等各部门组织的比赛做准备。。 活动时间按排: 每周二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活动的具体措施:由基础开始,逐渐增加内容和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指导。 1、儿童画方面 从构图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构图的准确能力,对设色能力进一步进行技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主要以临摹为主,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新训练。 通过活动尽量准备通常参赛的作品规格的作品,争取平时的活动作业即作品,为将来的参赛做准备。如果参赛中有特殊的主题要求和特殊的规格,在接到通知后按照通知要求另行准备作品。力求在比赛中取得学校满意的成绩。 2、书法方面 书法是一门慢功学科。书法教学主要进行楷书——隶书的学习,老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争取在本学年独创作品,新生的书法教学主要是从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以及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书法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学习阶段的不断积累和多加练习。 3、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绘画进度,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综合评价作品的活动,使其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