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古文阅读

(含答案)

姓名:班级: .

班级: 姓名:

楚王好细腰

(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

昔xī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xié

息然后带,扶墙然后

起。比期年,朝有黧lí黑hēi

之色。(选自《墨子·兼爱中》)

昔:从前。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

好(h ào):喜欢。 士:大臣。 故:所以。

之:的。 皆:都。 以:用,用来。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 ī)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

黧(l 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色:面色;脸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楚灵王好士细腰( );(2)以一饭为节( )

(3)胁息然后带( );(4)比期年( )

2、给下列居中的“故” 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a 、故意

b 、所以,因此

c 、原因,缘由。

d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

(3)明知故犯(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译:

姓名:班级:

望梅止渴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魏武行役①(yì),失②汲③(jí)道,军④皆(jiē)渴,乃⑤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⑥(ráo)子⑦,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⑧之,口皆出水,乘⑨此得及⑩前源。——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注释】

①役:打仗

②失:丧失,失掉,没

③汲:水源

④军:喻指全军

⑤乃:就

⑥饶:富足,多

⑦饶子:果实结得多

⑧闻:听说

⑨乘:利用

⑩及:到了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2分)

(1)前有大梅林,饶子();(2)乘此得及前源()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魏武行役,失汲道。

译:

3、“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原意是。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

。我知道“望梅止渴”有一个近义词是。(3分)

班级: 姓名:

刻舟求剑

(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 ù契q 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zhuì

。”

舟止,从其所契q ì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

氏春秋》

涉:过,渡。 者:……的人。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吾:我的。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1)楚人有涉江者( );(2)遽契其舟(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5)求剑若此( );(6)不亦惑乎( )

2、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出人这种找剑的方法是对的,只不过船已经走了。

B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是说楚人找不到剑,很迷惑

C 、本篇故事说明办事不考虑客观条件繁盛的变化,死守老一套、不知变通,是行不通的。

D 、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他当时没有下去捞,这说明做什么事情都不鞥呢拖拉、等待,否则

就耽误了时机。

班级: 姓名:

夸父逐日

(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

夸父与日逐zhú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wèi 不足,北饮大泽z é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zhàng ,化为邓林。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2分)

(1)欲得饮( );(2)河,渭不足( )

(3)北饮大泽( );(4)弃其杖(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夸父与日逐(zh ú)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夸父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B 、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不了解

C 、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

意志。

4、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你从哪里能看出它的想象力?用一句原文回答。

(2分) 答:这句话是

班级:姓名:

读书有三到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训学斋规》

注释:

1.心不在此。此:这里。

2.决:一定

3.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余尝谓()

(2)心不在此()

(3)却只漫浪诵读()

(4)心到最急()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余”是第一人称代词,这样的词还有“吾”“予”。

B、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个设问句。

C、读书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D、本文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班级:姓名:

执竿入城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竖执之②,不可入,横执之③,亦④不可入,计⑤无所出。俄⑥有老父至⑦曰:“吾⑧非圣人,但⑨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⑾而入?”遂⑿依而截之⒀。———选自《笑林》

①者:代词,指??的人

②、③、⒀之:代词,指长竿

④亦:也

⑤计:办法

⑥俄:转瞬间,一会儿。俄而:少倾

⑦至:到

⑧吾:我

⑨但:只是

⑩何:为什么

⑾中截:从中间截断

⑿遂\依:就,于是\依照

1、字义解释(2分)

执()之()

至()截()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分)

班级:姓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夫(fú)(1)君子(2)之行(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4)无以明志(5),非宁静(6)无以致远(7)。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自《诫子书》【注释】:

(1)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澹(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5)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6)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7)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8)广才:增长才干。

1、“俭以养德”强调了在培养高尚品德方面的重要性。(2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学无以广才()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仁者爱人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选自《孟子·离篓下》【注释】:

(1)曰:说。

(2)异:不同。

(3)存:保有、怀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2)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3)以仁存心()

(4)人恒爱之()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七录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溥(pǔ)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选自《明史》

注释:

如是:像这样。

已:停止。

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斋:书房或学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翻译句子。(2分)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3、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2分)

鹿乳奉亲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双目俱①患②,思食鹿乳。郯子乃衣③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④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披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注释:

①俱:都.

②患:患有疾病.

③衣:穿.

④猎者:猎人.

一,解释划横线的字。(4分)

1.性至孝( )

2.去深山( )

3.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

4.山中带箭归( )

二、翻译(3分)

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三、郯子采用什么办法获得鹿乳?(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班级: 姓名: 朗读签字

楚王好细腰

(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

昔xī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xié

息然后带,扶墙然后

起。比期年,朝有黧lí黑hēi

之色。(选自《墨子·兼爱中》)

昔:从前。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好(h ào):喜欢。

士:大臣。故:所以。之:的皆:都。以:用,用来。一饭:每天吃一顿饭。节:

限制,节制。胁息:屏住呼吸。带:束带。比:等到,及至。期(j ī)年:一周

年。“期”表示一年(月)。黧(l 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色:面色;脸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楚灵王好士细腰( 喜欢 );(2)以一饭为节( 限制 )

(3)胁息然后带( 屏住呼吸 );(4)比期年( 一周年 )

2、给下列居中的“故” 选择正确的解释。

a 、故意

b 、所以,因此

c 、原因,缘由。

d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C );(2)故人西辞黄鹤楼( D )

(3)明知故犯( A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B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译:所以楚灵王的大臣每天都只吃一顿饭,然后屏住呼吸扎紧腰带,扶着墙才能

站起来行走。

姓名:班级:

望梅止渴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魏武行役①(yì),失②汲③(jí)道,军④皆(jiē)渴,乃⑤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⑥(ráo)子⑦,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⑧之,口皆出水,乘⑨此

得及⑩前源。——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注释】

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

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

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

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2分)

(1)前有大梅林,饶子(多);(2)乘此得及前源(到达)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魏武行役,失汲道。

译:曹操在行军途中,找不到取水的途径。

3、“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因而止渴。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我知道“望梅止渴”有一个近义词是画饼充饥。(3分)

班级: 姓名:

刻舟求剑

(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 ù契q 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zhuì

。”

舟止,从其所契q ì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

氏春秋》

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自:从。

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

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

下的地方。坠:落下。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

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6分)

(1)楚人有涉江者( 渡 );(2)遽契其舟( 用刀雕刻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落下 );(4)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里 )

(5)求剑若此( 像 );(6)不亦惑乎( 糊涂 )

2、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1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他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剑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像这样捞剑,不是很愚蠢吗?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 、出人这种找剑的方法是对的,只不过船已经走了。

B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是说楚人找不到剑,很迷惑

C 、本篇故事说明办事不考虑客观条件繁盛的变化,任然死守老一套、不知变通,是行不通

的。

D 、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他当时没有下去捞,这说明做什么事情都不鞥呢拖拉、等待,否则

就耽误了时机。

夸父逐日

(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

夸父与日逐zhú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wèi 不足,北饮大泽z é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zhàng ,化为邓林。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

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水。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

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邓林:地名,现在

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⑧未至:没有赶

到。⑨渴:他感到口渴。⑩弃:遗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2分)

(1)欲得饮( 得到水喝 );(2)河,渭不足( 足够 )

(3)北饮大泽( 大湖 );(4)弃其杖( 丢弃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夸父与日逐(zh ú)走,入日。 译: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未至,道渴而死。

译: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夸父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B 、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不了解

C 、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

意志。

4、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你从哪里能看出它的想象力?用一句原文回答。

答:这句话是,弃其杖,化为邓林。

班级: 姓名:

读书有三到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训学斋规》

注释:1.心不在此。此:这里。 2.决:一定 3.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余尝谓(曾经);(2)心不在此(这里)

(3)却只漫浪诵读(随意,无目的);(4)心到最急(重要,紧急)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译: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心思转到了读书上,眼睛和嘴巴难道不会跟着转到读书上吗?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文中的“余”是第一人称代词,这样的词还有“吾”“予”

B、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个设问句。

C、读书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D、本文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4

班级:姓名:

执竿入城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竖执之②,不可入,横执之③,亦④不可入,计⑤无所出。俄⑥有老父至⑦曰:“吾⑧非圣人,但⑨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⑾

而入?”遂⑿依而截之⒀。———选自《笑林》

①者:代词,指??的人②、③、⒀之:代词,指长竿

④亦:也⑤计:办法⑥俄:转瞬间,一会儿。俄而:少倾

⑦至:到⑧吾:我⑨但:只是⑩何:为什么

⑾中截:从中间截断⑿遂\依:就,于是\依照

2、字义解释(4分)

执(握,持)之(代词,它,代长竿)至(来到)截(截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夫(fú)(1)君子(2)之行(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4)无以明志(5),非宁静(6)无以致远(7)。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自《诫子书》

【注释】:(1)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4)行:指操守、品德、品行。(4)澹(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5)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6)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7)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8)广才:增长才干。

1、“俭以养德”强调了在培养高尚品德方面节俭的重要性。(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静以修身(静思反省);(2)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3)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远大目标);(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用静思反省来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用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把功名利禄看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仁者爱人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选自《孟子·离篓下》

【注释】:(1)曰:说。(2)异:不同。(3)存:保有、怀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品德高尚的人);(2)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不同)(3)以仁存心(把);(4)人恒爱之(持久,长久)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品德高尚的人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爱,是礼仪。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一直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一直尊敬他。

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做人应有一颗仁爱之心。

班级:姓名:

七录

(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

溥(pǔ)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选自《明史》

注释:如是:像这样。已:停止。

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斋:书房或学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所读书必手钞(通“抄”)②如是者六七始已(才)

③日沃汤数次(热水)④后名读书之斋曰(命名)

2.翻译句子。(4分)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像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为“七录”。

3、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一丝不苟(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天才出自勤奋”(用一句名言回答)(2分)

word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解析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巾)年老的妇人。[杵](ch u)棒槌。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 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① 神:灵性。②厮:相互。 1?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 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 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黄鲁直敬重苏轼 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②安敢失其序哉?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1,故事内容大意(常以寓言,成语故事出现) 2,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3,文中的重要词语意思 二,主要篇目 1,《杨氏之子》 2,《晏子使楚》 3《两小儿辩日》 4《学奕》 5,《滥竽充数》 6,《刻舟求剑》 7,《叶公好龙》 8《东施效颦》 9《矛与盾》 10,《鹬蚌(yu beng))相争》 1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 12《蜀鄙二僧》 13,《伯牙绝弦》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寓意: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己。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何氏献璧——《韩非子﹒何氏》 宝玉而题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译文:明明是宝石,却被人说成了石头,明明是忠贞的人,却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寓意:表现坚贞之人受人误解的痛苦。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晏子离开坐着的位子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北就成了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井底之蛙——《庄子﹒秋水》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寓意: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开阔眼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译文: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相关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蜀国的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前就雇条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 寓意: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浙江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往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一般。 寓意:本文描写了浙江潮的宏伟气势。

(完整版)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docx

1: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 [l í] 水患,逋[b ū]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 !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 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 注释 ] ①夔 (ku í) 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 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 (qu è) :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 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 (B) 到; (C) 登上; (D) 责骂。②“妻子贫 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 (B) 回到故乡; (c) 没有住房; (D) 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2: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 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 [ 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无以 _________②对 __________③为 __________ 2.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 ②禁之奈何 ?;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2.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 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 ɡài] 汲[j í] ,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 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 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 思考与练习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 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人买履[lǚ]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的字。 先自度.其足(度量)吾忘持度.(量好的尺寸) 2、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精选20篇

小升初备考文言文精选20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 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有亡.斧(丢失)(2)俄.而(不久) 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再过几天再看见他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诸葛亮传略 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扰乱:动乱。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刘表之子。⑤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吴会:吴国。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文化常识]“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 (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少________②逸________③殊量________④纳________⑤既_________⑥ ________ 2.翻译:①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③权既宿服仰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_________之战。 【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

小升初文言文习题50篇(一)

小升初文言文习题50篇(一) 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 (2)既毕,令间谍问曰 (3)魏王雅望非常

(完整版)小升初必背文言文阅读15篇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阅读15篇(六年级) 1.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2.日 时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3.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4.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6.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10.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目贵明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còu]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及意思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②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⑤群下:部下,属员。⑥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000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至V、往④约定的时间 (2)A (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妇亦/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求救声 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

D. 不能/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 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3. 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整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 一、轶事十则 (一)粟粥荠菜 宋,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荠(jì)菜,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 (二)不展家书 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 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 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 (三)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 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于之,在那里)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 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mén]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 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 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 二、翻译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