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名词与解释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名词与解释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名词与解释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名词与解释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名词及解释

一、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

架空输电线路主要由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线路金具、杆塔、基础、接地装置几部分组成,部分杆塔还有拉线。

1、导线:悬挂在杆塔上,用于传导电流、输送电能的设备。它通过绝缘子串悬挂在杆塔上。

2、避雷线:避雷线又称架空地线,悬挂于导线之上。它的作用是防止雷击架空导线,并在架空导线受到雷击时起分流作用,对导线起耦合和屏蔽的作用,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3、绝缘子:用来支持或悬挂导线和避雷线,保证导线与杆塔间不发生闪络,保证避雷线与杆塔间的绝缘。

4、线路金具:线路金具是输电线路所用金属部件的总称。它是用于悬挂、固定、保护、接续架空线或绝缘子以及在拉线杆塔的结构上用于连接拉线的金属器件。线路金具可以分为线夹、连结金具、接续金具、保护金具、拉线金具等。

5、杆塔:杆塔用来支撑架空线路导线和架空地线及其他附件,并使导线与导

线之间、导线和架空地线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保证导线对地面和交叉

跨越物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6、杆塔基础:杆塔基础的作用是支撑杆塔,传受杆塔所受荷载至。它将杆塔

固定于地下,以保证杆塔不发生倾斜、下沉、上拔及倒塌。

7、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引下线组成,其作用主要是将雷电流引入,保

证线路具有一定的耐雷水平。

8、拉线:用来平衡杆塔的横向横向荷载和导线力,减少杆塔根部的弯矩。它

用来加强杆塔的强度,承担外部荷载的作用力,以减少杆塔的材料消耗量,降

低杆塔的造价。

二、常见的线路金具类别

1、线夹:线夹用来握持架空线。

(1)悬垂线夹:与悬垂绝缘子串相配合使用的线夹。

悬垂线夹的用途是:把导线悬挂、固定在直线杆悬式绝缘子串上,选用U 型螺丝结构。

(2)耐线夹:与耐绝缘子串相配合使用的线夹。

螺栓型耐线夹的用途是:把导线固定在耐、转角、终端杆的悬式绝缘子串上,选用倒装式结构,其优点是尺寸大小、重量轻、配件少、握力大。

2、连接金具:所谓连接金具是用来连接导线与绝缘子,或是连接绝缘子与杆

塔横担的金具。对其要:转动要灵活,连接要可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腐

蚀性能,维护,施工要方便。属于连接金具的有:碗头挂板,球头挂环,U型挂环,二联板等。

3、接续金具

所谓接续金具时用来接续断头的导、地线的金具,对其要能够承受一定的

拉力,并有良好的接触面。例如接续导线的各种铝钳接管,接续钢绞线的钢压

接管,以及耐杆上用于连通导、地线的并沟线夹等。

并沟线夹有钢、铝两种,分别适用于避雷线和导线的跳线接续。铝并沟线

夹因接触面小,且为敞开式,易受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侵蚀,故只能于清洁地区

轻负荷的小截面导线上。

4、保护金具:

保护金具分电气和机械两类,其用来减轻导地线的振动,以及防止导地线

因振动而断股和损伤。如保护架空线的防振锤、阻尼线、护线条,保持子导线

间距的间隔棒、绝缘子串的电气保护金具均压屏蔽环,以及重锤等。

(1)防振锤:安装于架空线上用于抑制架空线路上的微风振动,保护线

夹出口处的架空线不疲劳破坏。

(2)间隔棒:使分裂导线的子导线之间保持一定几何布置的装置,主要

作用是维持分裂导线的间距,防止子导线之间的鞭击,抑制次档距震荡,抑制微风震动。间隔棒有刚性和阻尼式两大类。阻尼式间隔棒的活动关节中嵌有胶垫,能有效消振。

(3)均压屏蔽金具:安装与导线与绝缘子串之间的一种电气保护金具,用来控制绝缘子和其他金具上的电晕和闪络的发生。常用的有均压环和屏蔽环等。

(4)、重锤:悬挂于悬垂线夹之下,用于增大垂直荷载,减少悬垂串的风偏,防止悬垂串上扬。

5、拉线金具:

其用来作为拉线的连接和承受拉力,楔型线夹、UT线夹、钢线卡子、拉线U形环、双拉线联板等。

三、杆塔的分类:

(一)、根据杆塔在线路中的作用,杆塔分为以下几类:

1、直线杆塔:又称中间杆塔,用于线路的直线段,其数量最多,约占杆塔总

数80%。在正常情况下,直线杆塔主要承受架空线、悬垂绝缘子串、金具等的质量。

2、耐杆塔:主要永爱承受正常运行和断线事故情况下顺线路方向的架空线力,保证不到杆,限制事故围的扩大。

3、转角杆塔:用于线路的转角处,主要承受两侧架空线产生的角度力。

4、终端杆塔:是线路进出线的第一集杆塔,一侧作用的是架空线正常力,另

一侧是较小的松弛力,终端杆塔一般还兼做转角塔,因此承受较大的荷载,材

料消耗量和造价也就较大。

5、跨越杆塔:位于线路与河流、山谷、路的交叉处,具有悬点高,荷载大,节后复杂,耗钢量及投资高等特点。

6、换位杆塔:用来完成架空线的换位的杆塔。

(二)、根据杆塔的形状,杆塔可分为:上字型杆塔、三角形杆塔、干字型杆塔、门型杆塔、拉V型塔、猫头型杆塔、酒杯型杆塔、鼓型杆塔、伞形杆塔。(三)杆塔型号中各种代号的意义:

在送电线路中,常用汉语拼音字母及数字代号来表示杆塔型号。

1、表示杆塔用途分类的代号

Z——直线杆塔;ZJ——直线转角杆塔;N——耐杆塔;J——转角杆塔;D——终端杆塔;F——分支杆塔;K——跨越杆塔;H——换位杆塔2、表示杆塔外形或导线、避雷线布置型式的代号

S——上字型;C——叉骨型;M——猫头型;Yu——鱼叉型;V——V字型;J——三角型;G——干字型;Y——羊角型;Q——桥型;B——酒杯型;Me——门型;Gu——鼓型;SZ——正伞型;SD——倒伞型;T——田字型;W——王字型;A——A字型;

3、表示杆塔的塔材和结构(即种类)的代号

G——钢筋混凝土杆;T——自立式铁塔;

X——拉线式铁塔(不带X者为无拉线)

4、表示杆塔组立方式的代号

L——拉线式

自立式可不表示。

5、表示分级的代号:

同一种塔形要按荷重进行分级,其分级代号用脚注数字1、2、3……表示。

6、表示高度的代号:

杆塔高度是指下横担对地的距离(米),即呼程高,用数字表示。

7、工程中杆塔型号的表示方法:

四、铁塔基础的型式:

铁塔基础根据铁塔类型、地形地质、施工条件以及承受荷载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现浇混凝土基础(分配筋和无筋两大类)、装配式基础(通常采用镀

锌角铁组成格构形基础)、桩式基础(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锚杆基

础(岩石基础)等,多用现浇混凝土基础。

1、原状土基础

利用机械(或人工)在天然土(岩)中直接钻(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注于基坑而成的基础。通常指岩石锚杆基础、岩石嵌固基础、掏挖基础、挖孔桩等。

(1)岩石基础

通过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在岩孔的胶结,使锚筋与岩体结成整体的岩石锚杆基础;利用机械(或人工)在岩石地基中直接钻(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注于岩石基坑而成的岩石嵌固基础。

(2)掏挖基础

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入人工掏挖成型的土胎一次浇注成型的基础,称为掏挖基础。上部按普通基础开挖、底板在原状土掏挖的基础称为半掏挖基础。

2、大开挖基础

(1)混凝土台阶式基础(又称为刚性基础、阶梯基础)

基础底板的台阶高宽比不小于 1.0,基础底板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基

础(简称台阶基础)。

(2)钢筋混凝土板柱基础(又称为大板基础、柔性基础)

立柱和底板均配置受力钢筋、底板的台阶宽高比不小于 1.0(不宜大于 2.5)的基础,简称板柱基础。当基础的立柱与基础底板不垂直时简称斜柱基础。

(3)筏板基础(又称为大板基础、联合基础)

铁塔四个基础主柱用一个底板连成整体的基础。

3、其它不常用基础

(1)桩基础

由基桩或连接于桩顶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桩基础分为单桩基础和群桩基

础。输电线路中多使用灌注桩基础。承台底面位于设计地面以下与土体接触,

则称为低承台桩基;承台底位于设计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2)装配式基础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预制构件拼装组合而成的基础。

(3)重力式基础

抗拔稳定靠基础的自重、不考虑基础上部土体抗拔作用的基础。

(4)复合式沉井基础

上部为混凝土承台,下部是薄壁钢筋混凝土沉井联合组成的基础,称为复

合沉井基础。

(5)预制基础

采用工厂化一次性预制而成的(如电杆的底盘、拉盘、卡盘等)基础。

(6)偏心基础

上部传力方向与基础底板重心之间有个偏心距,该基础称为偏心基础。

五、几种常见的档距:

档距:相邻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称为档距。

1、连续档(距):两基耐杆塔之间的若干基直线杆塔构成的档距。

2、孤立档(距):两基耐杆塔之间没有直线杆塔,其档距称为孤立档(距)。

3、水平档距:杆塔两侧档距的算术平均值,即l h。

4、垂直档距:相邻两档距间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即l v。

5、代表档距:我们把大小不等的一个多档距的耐段,用一个等效的假想档距来代替它,这个能够表达整个耐力学规律的假想档距,称之为代表档距或称为规律档距。

6、临界档距:在档距由零增大至无限大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一个档距:气温的作用和比载的作用同等重要,最低气温和最大比载时架空线的应力相等,即最低气温和最大比载两个气象条件同时成为控制条件。两个及以上气象条件同时成为控制条件的档距称为临界档距。

7、次档距:间隔棒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次档距。

六、线路巡视分类:

线路巡视:为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本体、附属设施以及线路保

护区出现的缺陷或隐患,并为线路检修、维护及状态评价等提供依据,近距离

对线路进行观测、检查、记录的工作。根据不同的需要,线路巡视可分为三种:正常巡视、故障巡视、特殊巡视。

1、正常巡视:线路巡视人员按一定的周期对线路所进行的巡视,包括对线路

设备(指线路本体和附属设备)和线路保护区(线路通道)所进行的巡视。

2、故障巡视:运行单位为查明线路故障点,故障原因及故障情况等所组织的

线路巡视。

3、特殊巡视:在特殊情况下或根据特殊需要、采用特殊巡视方法所进行的线

路巡视。特殊巡视包括夜间巡视、交叉巡视、登杆检查、防外力破坏巡视以及

直升机空中巡视等。

4、线路事故预防:架设在野外的架空输电线路,长年经受自然条件和四周环

境的影响,输电设备易发生雷害、鸟害、污闪、冰闪和外力破坏等事故,在运

行中应加强巡视和维护,预防事故的发生。

七、线路特殊区段(线路运规)

输电线路的特殊区段是指线路设计及运行中不同于其他常规区段、经超常规设

计建设的线路区段。特殊区段包括以下情况:

1、大跨越:高压送电线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跨越大江大河或海峡港湾。由

于跨越宽阔水面的送电线路档距大,许多河流或海峡还有通航要求,需要特殊

设计。一般而言,跨距1000m 以上,直线跨越塔塔高100m 以上,有通航要求,需特殊设计的送电线路称为大跨越段送电线路。

2、多雷区:雷电活动频繁、线路易遭受雷击的杆塔区段。

3、重污区:线路重污染区段,一般按c、d级污区设计。

4、重冰区:线路冬雪季节覆冰严重的区段。一般重冰区设计冰厚大于20mm。

5、微地形区:为形区域中的一个局部狭小的围。微地形按分类主要有娅口型

微地形、高山分水岭微地形、水汽增大微地形、地形抬升微地形、峡谷风道微

地形等。

6、微气象区

是指某一大区域的局部地段。由十地形、位置、坡向及温度、湿度等出现特殊

变化,造成局部区域形成有别十大区域的更为特殊目‘对线路运行产生影响的

气象区域。

7、采动影响区:

地下开采引起或有可能引起地表移动的区域。

8、易受外力破坏区:输电线路及其铁塔易遭受外力破坏的区域。

9、鸟害区:输电线路附近鸟类活动频繁,线路易遭受鸟害的区域。

10、山火易发区:输电线路附近易发生山火的区域。

11、滑坡沉陷区:地质环境脆弱、易发生滑坡、沉陷的杆塔区段。

八、电力设施保护相关名词

1、输电线路保护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一定距离,并垂直与地面所形

成的两平行面的区域。

2、电力线路设施保护的围:《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电力线路

设施的保护围:架空电力线路的杆塔、基础、拉线,接地装置、导线、避雷针、

金具、绝缘子、登杆塔的爬梯和脚钉,以及导线跨越航道的保护设置障碍、巡

视检修专用道路及辅助设施等”。

九、线路测量相关名词

1、观测档:架线时进行弧垂测定档的档距称为观测档距。

架空线弧垂观测档选择的原则是:

(1)紧线段在5档以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

2、中心桩:用来控制线路的走向,根据设计坐标放出。中心桩是打在轴线上

的桩,通过中心桩,可以知道线路是否偏位。

3、中心桩位移:输电线路杆塔的中心就在线路的杆位中心桩上。但当线路发

生转角时,转角耐杆的中心就要在线路转角的位置向转角侧移动,使杆塔中心

位置与线路杆位中心在转角的角平分线上有一定的距离,即业所称的杆塔中心

位移。

4、钉标桩:定线测量中的观测点及观测目标点都需要钉桩,一般都是用木桩。

5、线路杆塔桩复测:线路经过交底后,现场有些标志桩偏移或丢桩等情况。

所以在开工伊始,要会同原设计部门对线路上各杆塔桩基杆塔桩间的档距进行

一次全面复测。

6、杆塔基础分坑测量:把杆塔基础坑的位置测设到线路指定的杆塔位上,并

钉木桩作为开挖的依据

7、杆塔定位:根据选定的线路路径,在平断面图上合理安排杆塔位置的工作

称为杆塔定位。

8、线路平断面图:由线路沿线(线路中心线向两侧扩展一定距离)的平面图

和纵断面图组成,是线路测量人员的测量结果,平断面图通常是按照一定比例,将现场测量的有关数据描绘在专用的方格纸上。

十、线路施工相关名词:

1、非力放线:先用人力展放导引绳或牵引绳,然后用人力或机械展放导、地线,导、地线在放过程中基本不受力故称之为费力放线。

2、力放线:力放线即用力机、牵引机等设备,在规定围悬空展放导、地线的施工方法。

3、施工安装:是将输电线路的各个组成部分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安装作业,包括:土石方、基础、杆塔、架线、接地装置等五个工序,通常将这五个工序综合成三大基本工序:基础、杆塔、架线。

4、操作杆塔:耐段一端的耐杆塔用来紧线操作称之为操作杆塔。

5、锚线杆塔:耐段一端的耐杆塔用来挂线称之为锚线杆塔。

6、导地线展放:输电线路架线施工中导地线展放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即人力放线和力及机械牵引放线。

7、人力放线:是以耐段为施工区段,根据线长和接头位置,将线盘分散运至布线所选位置,支起线盘后用人力牵引展放。

8、力放线:在某一选定的放线区段,两端分别放置力机、牵引机,在力机施工一定力的情况下,由牵引机通过牵引钢绳进行导电线展放。

9、紧线:将展放后的导地线在施工区段的一端进行固定,在另一端用绞磨通过紧线牵引绳和滑轮组将导地线收紧,按照观测档的计算弧垂将导地线调整至满足弧垂的要求。

十一、其他名词:

1、影响线路的气象条件的三要素:风、覆冰、气温

2、保护角:避雷线的保护围常以保护角来表示。避雷线和外侧导线间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即为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保护角越小,保护越可靠。杆塔

上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为一般为20°~30°。500kV及以上送电线路,有时小于20°,在山区高雷区,甚至可以采用负保护角。

3、电晕:超高压输电线路表面的电场强度很高,以至超过周围空气的放电强度,使空气电离形成局部放电,这种现象称为电晕。

4、铁塔根开:指相邻或对角主角钢基准线的距离。

5、杆塔呼称高度:铁塔最下层导线横担下平面至铁塔最长腿的基础顶面的垂

直距离。简称呼称高。

6、杆塔高度:杆塔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高度。

7、泄漏距离:绝缘子钢脚与钢帽间,沿瓷裙表面轮廓的最短距离就叫泄漏距离。一串绝缘子的泄漏距离就是这一串绝缘子串中每片绝缘子泄漏距离之和。

8、泄露比距:电气设备外绝缘的泄漏距离与所在电力系统额定线电压的比值。

9、接地电阻:就是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再经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所

遇到的电阻,它包括接地线和接地体本身的电阻、接地体与的电阻之间的接触

电阻以及两接地体之间的电阻或接地体到无限远处的电阻。接地电阻大小直接

体现了电气装置与“地”接触的良好程度,也反映了接地网的规模。

10、污闪:指电气设备绝缘表面附着的污秽物在潮湿条件下,其可溶物质逐渐

溶于水,在绝缘表面形成一层层导电膜,使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大大降低,在电

力场作用下出现强烈放电现象。

11、跳线:连接承力杆塔(耐、转角和终端塔)两端导线的引线,称为跳线,

也称为引流线。

12、分列导线:一相导线由多根(有2根、3根、4根)组成型式,称为分裂导线。他相当于加粗了导线的“等效直径”改善导线附近的电场强度,减少电

晕损失,降低了对无线电的干扰,及提高送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13、导线的初伸长:当导线初次受到外加拉力而引起的永久性变形(沿着导线的轴线伸长),称为导线的初伸长。

14、线间距离:两相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15、悬挂点高度:导线悬挂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导线悬挂点高度。

架空线的应力:架空线单位截面上的力称为架空线的应力。

16、弧垂:导线上任意一点到悬挂点连线之间的铅垂距离称为导线在该点的弧垂,常用字母f表示。最大弧垂出现在什么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常见的对于高差不超过10%的相邻杆塔之间的导线最大弧垂,出现在档距中央。

17、施工弧垂:档距两端架空线悬挂点的连线的中点至架空线路的垂直距离。

18、最大弧垂:架空线的最大弧垂是指架空线在无风气象条件下的垂直平面弧垂的最大值。最大弧垂可能在最高气温或最大比载时出现。

19、耐段:相邻两基耐杆塔之间这段称为耐段。

20、导线的换位:输电导线大多是“水平排列”、“三角形排列”或二者的结合。由于导线对地电容的存在,对大多数长距离输电的线路来说,导线三相的

容抗值不相等,这就给三相平衡、继电保护的整定等带来麻烦。为保证三相导

线对地容抗的一致,在电力建设时,人们将三根导线相隔一段距离就变换一下

位置,这就是导线的换位。

21、导线的排列方式:架空输电线路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并架或多回路并架输

电线路。由于线路回路数的不同,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单回路输电线路导线的排列方式有三角形、上字形、水平排列三种方式。

双回路并架或多回路并架的输电线路,导线排列方式有伞形、倒伞形、六角形

四种方式。

22、架空线路振动形式:按频率和振幅可分为微风振动和舞动,采用分裂导线

的线路,振动形式为次档距振动。

23:微风振动:振动的频率较高(约10~20Hz),而振幅较小。

24、舞动:舞动为频率(周期约为几秒钟一次)很低而振幅(可达几米)很大

的振动。

25、次档距振动:指相邻间隔棒之间次导线的振动,其频率(1~2Hz)和振幅(5~10cm)均介于前两种振动之间。

限距:导线各点对地及其他设施(包括地面、最高水面、建筑物、电力线、通

讯线、树木等)的安全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及导线对杆塔的最小距离,称为限距。

26、架空线路的比载:架空线路的比载是指单位长度架空线上所受的荷载折算到单位截面积上的数值。其常用单位是N/m·mm2或Mpa/m。作用在架空线上的荷载主要有自重、冰重、风荷载等,相应地有自重比载、冰重比载、风压比载

和覆冰风压比载等。根据作用方向的不同,比载分为垂直比载、水平比载和综

合比载。

27、应力弧垂曲线(机械特性曲线):在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经常用到架空线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应力和弧垂值。为了使用方便,需要将各种气

象条件下架空线的应力和弧垂随档距的变化用曲线来表现出来,这种曲线称为

应力弧垂曲线,也称机械特性曲线。

28、安装曲线:为方便线路施工和维护单位观测检查弧垂,需要制作架空线在

自重和无风气象条件下的弧垂随温度和档距变化的曲线,称为安装曲线,也成

放线曲线。

29、断线力:因架空线断线,断线档的相邻档架空线所具有的水平力,称为架

空线的断线力。

30、架空线的过牵引: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1946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分) 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分)。 第五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第六章休息与活动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2

习题集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

建筑设计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的要求确定。 A.防火安全 B.地区降雨量 C.地区日照条件 D.水文地质条件 2、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来体现的。 A.建筑色彩的统一变化 B.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 C.装饰材料的颜色变化 D.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 3、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mm 左右。 A.550 B.600 C.700 D.500 4、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住宅、学校 B.火车站、体育馆 C.展览馆、陈列馆 D.幼儿园、住宅 5、民用建筑物的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 A.利用走道两侧门上亮采光 B. 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 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C.走道两侧墙上开高窗采光 D. 用灯具照明 6、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 医院、办公楼、中小学 B. 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C. 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 D. 医院、展览馆、图书馆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 韵律 B. 均衡 C. 统一 D. 对比 8、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A.建筑功能 B.建筑技术 C.建筑形象 D.经济 9、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要求。 A.室内采光 B.室内通风 C.室内保温 D.立面装饰 10、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医院、中小学、办公楼 B.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C.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二、名词解释 1、开间 2、大厅式组合 3、高层建筑

4、耐火极限 三、简答题 1、简述建筑单体测绘的内容。 2、建筑平面组合主要应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 3、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确定矩形平面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尺寸应考虑哪些要求? 4、确定民用建筑中门的位置应考虑哪些问题? 四、论述题 1、在进行平面组合时,如何处理建筑各部分之间的主次关系、内外关系以及联系与分隔? 2、如何按功能要求进行建筑平面组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光学显微部分 1.图像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结构特征分析。 2.衍射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及晶格常数。 3.成分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 4.光学显微镜按照成像原理可分为几何光学显微镜,物理 光学显微镜,信息转换显微镜。 5.光的波粒二象性:按照量子理论,光能量是由一束具有 极小能量的微粒即“光子”不连续的输送着,表明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 6.自然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波)振动方式:垂直于光的 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任意振动 7.偏振光振动方式:只在垂直于光的平面内的某一方向振 动(自然光经过某些物质的反射、折射、吸收或其他方 法,使它只保留某一固定方向的光振动) 8.光性均质体: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与 振动方向均不会改变,因而只有一个折射率值 9.光性非均质体: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因而 折射率值有多个,一般发生双折射现象,即自然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 10.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物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11.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矿物属于光性非均质体。 12.数值孔径为N.A. = n sin θ(n:镜头介质折射率θ:光 圈半角孔径),数值孔径表征了物镜的聚光能力,放大 倍数越高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对于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13.正交偏光镜:下偏光镜和上偏光镜联合使用,并且两偏 光镜的振动面处于相互垂直位置。 14.如果在正交偏光镜的物台上不放置任何晶体光片时,视 域是黑暗的,为什么? 因为:光通过下偏光镜,其振动方向被限制在下偏光镜的振动面PP内,当PP方向振动的光到达上偏光镜AA时,由于两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光无法通过上偏光镜,所以视场暗。 15.消光现象:晶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 消光现象。 16.全消光现象:均质体以及非均质体垂直光轴切片,不改 变偏振方向 17.四次消光:非均质光率体切面均为椭圆,则椭圆长、短 半径四次重合消光,其余则有部分光通过。 18.四次消光是非均质体的特征。 19.偏光显微镜属于透射显微镜,用于透明晶体的观察。 20.金相显微镜属于反射式显微镜,用于不透明物体的研 究。 21.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 22.显微分析分辨率:仪器分辨两个物点的本领。仪器能分 辨两个物点间的距离或角度越小,则分辨率越大。 23.分辨率极限:最临近两个物点间的距离以及角度 24.瑞利判据 瑞利判据相邻物体的距离为r 25.提高分辨率的途径:更短的波长、更大的折射率、增大 孔径角 衍射部分 5、X射线的产生原理: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他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X射线、中子流)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6、X射线管原理:钨丝发热释放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轰击阳极靶,电子突然减速,产生X射线及热能,X射线通过窗口射出为实验所用。 7、X射线谱由两部分叠加而成,即连续谱和特征谱。 8、连续谱的产生:由于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巨大,这些能量巨大的电子撞向阳极靶的撞击条件和碰撞时间不一致,因而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波长的连续谱。 9、连续谱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10、特征谱的波长一定、强度很大。 11、特征谱的产生:当管电压超过一定值V k(激发电压)时才会产生,只取决于光管的阳极靶材料,不同的靶材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谱线。特征谱线又称为标识谱,即可以来标识物质元素。 12、为什么特征X射线的波长为一定值?对于某一固定物质,各原子能级所具有的能量是固定的,跃迁时所转化成的光子能量为一定值,根据原子结构壳层理论,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也为一定值。 15、吸收限:μm与λ关系曲线中出现的跃增,是原子所俘获的光子量恰好等于该原子某壳层(K,L,M…)电子的结合能,光子被物质大量吸收,吸收系数就发生突增。在曲线的突变点处的波长称为吸收限。 7、外标法原则上只适用于两相物质系统的含量测试;内标法适用于多相体系。 电子显微部分 8、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由衍射效应和球差决定。 9、电磁透镜的几何像差: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差。又可分为球差与像散。 色差: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像差。 10、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与远轴区对电子束的会聚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物点散射的电子束经过具有球差的电磁透镜后并不聚在一点,所以像平面上得到一个弥散圆斑,在某一位置可获得最小的弥散圆斑,成为弥散圆。还原到物平面上,则半径为 rs=1/4 Cs α3 rs 为半径,Cs为透镜的球差系数,α为透镜的孔径半角。所以减小透镜的孔径半角可减少球差。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可减小孔径半角来减少像散。 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通电的短线圈就是一个简单的电磁透镜,它能造成一种轴对称不均匀分布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电子在磁场作用下将作圆锥螺旋近轴运动。而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被聚焦在主轴的某一点。 1、透射电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系统、真空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2、透射电镜中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电子束 3、透射电镜中聚光镜的作用是会聚电子束。 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分辨本领。 4、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的推导 5、选区电子衍射:是指在物镜像平面上放置一个光阑(选 区光阑)限定产生衍射花样的样品区域,从而分析该微 区范围内样品的晶体结构特性。 6、扫描电镜的特点 7、扫描电镜成像的六种物理信号概念 8、背散射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 9、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亮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凸起 处。 10、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暗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凹处。 11、吸收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少。 12、样品的质量厚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吸收系数越大。 13、扫描电镜的构造:六个系统组成: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扫描系统、信号收集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 系统和电源系统。

201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 方法、复习经验指导 一、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6力学与建筑工 程学院 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89人左右 081300建筑学 8 接收推免生比例 或人数:4人左右 01中西建筑文化研 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中 外建筑史④514建筑设计(共6小时) 报考本专业只能 在北京报名点

(1163 )报名考试 02建筑形态构成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中外建筑史④514建筑设计(共6小时) 03建筑设计方法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中外建筑史④514建筑设计(共6小时) 04人居环境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中外建筑史④514建筑设计(共6小时) 05历史建筑与环境 保护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中外建筑史④514建筑设计(共6小时) 二、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 考试科目 政治 外语 专业一 专业二 总分 建筑学 38 38 57 57 302 三、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科目名称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620中外建筑 史 《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620中外建 筑史《外国建筑史》 陈志华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620中外建 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教 材编写小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14建筑设 计 《建筑设计初步》 罗文媛 清华大学出版 社 514建筑设 计 《建筑设计基础》 王崇杰 建筑工业出版 社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完整word版)建筑设计基础试题(附有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建筑设计基础》期末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公共建筑空间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下列哪项不在其中()。 A.使用空间 B.辅助空间 C.过渡空间 D.交通空间 2.下列()项有误。 A.10层以上的住宅为高层 B.住宅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 C.公共建筑超过24米时为高层 D.公共建筑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 3.在居住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木门是()。 A.推拉门 B.弹簧门 C.转门 D.平开门 4.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设计规定,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宽度不应小于0.9m B.坡道两侧应设扶手 C.坡度不应大于1/8 D.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m 5.户内通往起居室、卧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A.0.9 B. 1. 0 C 1.2 D 1.1 6.“尺度”的含义是() A.要素的真实尺寸的大小 B.人感觉上要素的尺寸的大小 C.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的关系 D.要素给人感觉上各部分尺寸大小的关系 7.可持续能源的基本特征是() A.不间断、高效、无污染 B.可重复利用、经济、寿命长 C.清洁、安全、永久性 D.清洁、廉价、稳定性 8.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的使用年限() A.20 B.50 C.100 D.200 9.以下柱式中哪一个不是古希腊时期创造的() A.塔斯干式 B.多立克式 C.科林斯式 D.爱奥尼式 10.车流量较大的基地,其连接城市道路的出入口位置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 A.60m B.70m C.80m D.90m 11.消防车道的宽度B和道路上空遇有障碍物时的净高H分别应符合()A.B≥3.5 H≥3.5 B.B≥4 H≥4 C.B≥3.5 H≥4 D.B≥4 H≥3.5 12.以下哪些属于低层住宅的有点() a,适应性强 b,结构简单 c,利于通风采光 d,节约投资 A.a,b,c B.b,c C.a,b,d D.a,c,d 13.下述何为点式住宅的突出优点()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球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一、 题型介绍 1.填空题(15/15) 2.名词解释(4/16) 3.简答题(3/21) 4.计算题(4/48) 二、复习内容 1.名词解释(Chapters 2-4) 热传导: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热传导。(依靠物体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热对流:指流体不同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把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依靠流体质点的宏观位移而传热)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能量并能明显引起热效应的辐射现象称为热辐射。(不借助于媒介物,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温度场:某瞬时物体内部各点温度的集合,称为该物体的温度场。 稳态温度场: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 导热系数:在一定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热射线:能被物体吸收并转变成热能的部分电磁波。 光谱辐射强度(E λ):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表面向半球空间辐射从d λλλ+到波长间隔内的能量。 辐射力(E ):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的全波段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力。 立体角:以球面中心为顶点的圆锥体所张的球面角。 角系数:任意两表面所组成的体系,其中一个表面(如F 1)所辐射到另一表面 上的能量占其总辐射能量的百分数,称为第一表面对第二表面的角度系数,简称角系数,记为12?。

有效辐射: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称为物体的有效辐射。 照度:到达表面单位面积的热辐射通量。 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 空间热阻:由于物体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的不同,以致一物体发射的辐射能不可能全部到达另一物体的表面上,相对于全部接受辐射能来说,有热阻的存在,称为空间热阻。 表面热阻:由于物体表面不是黑体,所以它不可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它表面上的辐射能,相对于黑体来说,可以看成是热阻,称为表面热阻。 光带:把具有辐射能力的波长范围称为光带。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 含湿量:1Kg的干空气所携带的水蒸气的质量。 湿球温度计:在普通温度计外包裹湿纱布,湿纱布的一端浸入水中,使得纱布保持湿润,这种温度计称为失球温度计。 露点:当未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或含湿量不变时,湿空气冷却到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露点。 平衡水分:当物料表面水蒸气分压与湿空气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物料的含水量不再随与空气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此时物料的含水量就是该空气状态下的该物料的平衡含水量。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干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温度、速度以及与湿物料的接触状况都不变。 发热量(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时所放出的热量。 结渣性:煤在燃烧的高温状态下灰分的粘结能力。 闪点:当有火源接近时,若出现蓝色的闪光,此时的油温称为闪点。 燃点:油温继续升高,用火源接近油表面时在蓝色闪光后能持续燃烧,此时的油温称为燃点。 着火点:油温达到一定程度,油表面蒸气自燃,此时的油温称为着火点。 爆炸浓度极限:当空气中燃料油蒸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或温度升高到一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 医院、办公楼、中小学 B. 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C. 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 D. 医院、展览馆、图书馆 2、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 韵律 B. 均衡 C. 统一 D. 对比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A.建筑功能 B.建筑技术 C.建筑形象 D.经济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要求。 A.室内采光 B.室内通风 C.室内保温 D.立面装饰 5、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医院、中小学、办公楼 B.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C.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6、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的要求确定。 A.防火安全 B.地区降雨量 C.地区日照条件 D.水文地质条件 7、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来体现的。 A.建筑色彩的统一变化 B.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 C.装饰材料的颜色变化 D.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 8、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mm 左右。 A.550 B.600 C.700 D.500 9、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住宅、学校 B.火车站、体育馆 C.展览馆、陈列馆 D.幼儿园、住宅 10、民用建筑物的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 A.利用走道两侧门上亮采光 B. 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

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C.走道两侧墙上开高窗采光 D. 用灯具照明 11、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要求确定的。 A.使用功能 B.物质技术 C.经济条件 D.空间的艺术效果 12、大厅式组合不适用于()。 A.火车站 B.影剧院 C.展览馆 D.体育馆 13、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宽最小为()mm。 A.1000 B.900 C.700 D.600 14、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 A.住宅 B.学校 C.展览馆 D.幼儿园 15.建筑外部形象包括()及()两个部分。 A.统一 B.体型 C.变化 D.立面 16、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 疗养院 17、建筑立面中的()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可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A.台阶 B.窗 C.雨篷 D.窗间墙 18、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设计阶段。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下列建筑物的交通部分称为建筑物中的交通枢纽。( ) A.走廊、过道 B.楼梯 C.电梯 D.门厅、过厅 20、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 )。 A.900mm B.600mm C.1500mm D.1200mm 21、在建筑设计阶段中,初步设计阶段是() A.依据 B.基础 C.核心 D.草案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强度: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以少量粉末物质加入金属液中,促进形核以改善金属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相:相是指金属或合金中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结构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 组织:组织是指用金相观察方法,在金属及其合金内部看到的涉及相或晶粒的大小、方向、形状、排列情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情况. 铁素体:铁素体是指碳溶于α-Fe中而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奥氏体是指碳溶于γ-Fe而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化学式近似于Fe3C。 珠光体:珠光体是指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状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莱氏体:莱氏体是指高碳的铁基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碳化物所形成的共晶体。 低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是指在727o以下,由高温莱氏体中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则由珠光体和渗碳体呈均匀分布的

复相组成的机械化合物。 同素异晶转变:金属在固体状态岁温度的变化从一种晶格转变成另一种晶格的过程叫同素异晶转变。 热脆:当钢材在1000oC-1200oC进行热压力加工时,由于共晶体熔化,从而导致热加工时开裂。这种金属材料在高温时出现脆裂的现象称为“热脆”。 冷脆:一般磷在钢中能全部溶于铁素体中,因此提高了铁素体的强度和硬度,但在室温下却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产生低温脆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盒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马氏体: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退火: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退火。 正火:正火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oC-50oC,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淬火是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包吃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灭菌法: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胸以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办法。 斯伯尔丁分类法: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病人使用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指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皮肤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黏膜消毒:指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阴道及外生殖器等黏膜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非无菌物品: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清洁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病人不应进入的区域。 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两通道: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保护性隔离:是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入院护理:是指病人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的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士为病人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入院程序:是指门诊或急诊病人根据医生签发的住院证,自办理入院手续至进入病区的过程。 卧位:即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舒适卧位:是指病人卧床时,身体各部位与其四周环境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主动卧位:即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 被动卧位:即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即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 出院护理:病人经过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稳定、痊愈需出院或需转院(科),或不愿接受医生的建议而自动离院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