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考题解答

思考题解答

思考题解答
思考题解答

部分思考题解答

1、气体的平衡状态有何特征?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还有分子热运动吗?与力学中所指的平衡有何不同?实际上能不能达到平衡态?

答;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和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内部也没有化学变化等任何形式的能量转换,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对气体来说,系统状态的宏观参量有确定数值,系统内部不再有扩散、导热、电离或化学反应等宏观物理过程发生。

气体处于平衡态时,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运动着,只不过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宏观上的密度均匀,温度均匀和压强均匀。

与力学中的平衡相比较,这是两个不同的理想概念。力学中的平衡是指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单纯静止或匀速运动问题。而热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但组成系统的分子却不断地处于运动之中,只是与运动有关的统计平均量不随时间改变,所以这是一种热动平衡。

平衡态是对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情况的概括和抽象。实际上,绝对的完全不受外界条件变化影响的平衡状态并不存在。

2、一金属杆一端置于沸水中,另一端和冰接触,当沸水和冰的温度维持不变时,则金属杆上各点的温度将不随时间而变化。试问金属杆这时是否处于平衡态?为什么?答:金属杆就是一个热力学系统。根据平衡态的定义,虽然杆上各点的温度将不随时间而改变,但是杆与外界(冰、沸水)仍有能量的交换。一个与外界不断地有能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所处的状态,显然不是平衡态。

3、水银气压计中上面空着的部分为什么要保持真空?如果混进了空气,将产生什么影响?能通过刻度修正这一影响吗?答:只有气压计上面空着的部分是真空,才能用气压计水银柱高度直接指示所测气体的压强。如果气压计内混进了一些空气,则这种气体也具有一定的压强。这时,水银柱高度所指示的压强将小于所测气体的真实压强,而成了待测气体与气压计内气体的压强之差。

能否在刻度时扣除漏进气体的压强,而仍由水银柱的高度来直接指示待测气体的压强呢?也不行。因为水银气压计内部气体的压强随着温度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对不同压强和不同温度的待测气体测量时,内部气体的压强是不同的。所以,不可能通过修正而得到确定不变的刻度。因此,气压计上端必需是真空的。

4、从理想气体的实验定律,我们推出方程,(1)对于摩尔数相同但种类不同的气体,此恒量是否相同。(2)对于一定量的同一种气体,在不同状态时此恒量是否相同?(3)

对与同一种的气体在质量不同时,此恒量是否相同?答:方程中,。表示某种气体的摩尔数,R 是普适气体常数。

(1)相同的不同种类气体,其恒量也相同。w w w .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2)m 一定的同一种气体,在不同状态时,不变,恒量仍相同。

(3)同一种气体(M 相同)在质量m 不同时,

将随的不同而改变。

可见,此方程在质量变化时,是不适用的。5、有人认为:“对于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如果同时符合三个气体实验定律(波意耳—马略特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中的任意两个,那么它就必然符合第三个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对的。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P 1不变时,设状态从P 1V 1T 1变到P 2V 3T 2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然后再作一等温变化,T 2不变,由P 1V 3T 2变到P 2V 2T 2

,根据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得:两式联立得

,所以

那么,体积不变的话,即,则这正是查理定律。

6、人坐在橡皮艇里,艇浸入水中一定的深度,到夜晚大气压强不变,温度降低了,问艇浸入水中的深度将怎样变化?

答:人和艇的重量即为艇所排开水的重量。因此,白天和夜晚艇所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于艇内所充气体的量不变,大气压不变,则所充气体的压强P 也不变(忽略橡皮艇本身弹力的变化)。因此,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可见,当夜晚温度T 降低后,充气橡皮艇体积V 便缩小。为了使艇排开水的

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到了夜晚,艇浸入水中的深度将增加。

7、1摩尔的水占有多大的体积?其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假设水分子之间是紧密排列着的,试估计1厘米长度上排列有多少个水分子?并估计两相邻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水分子的线度?答:1摩尔的水具有分子数个,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所以1

摩尔水的体积为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每个分子占有体积为V

1

把水分子近似作为立方体,则其线度大小近似为

1

厘米长度上排列的分子数为

8、一年四季大气压强一般差别不大,为什么在冬天空气的密度比较大?答:对理想气体来说,总是适用的。假定M 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对一定体积V 来说,当压强P 不变时,温度越低,则m 越大。换句话说,把空气近似看作理想气体,当温度低的冬天,大气压强P 差别不大时,空气的密度比较大。

9、(1)在一个封闭容器中装有某种理想气体,如果保持它的压强和体积不变,问温度能否改变?

(2)又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封闭容器,装着同一种气体,压强相同,问他们的温度是否一定相同?答:(1)在封闭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满足气态方程。可见,在P 、V 不变的条件下,T

保持不变。

(2)两容器内装同一种气体(即M 相同),在压强P 、体积V 相同时,若两容器内气体的质量m 不同,则他们的温度便不同。

10、把一长方形容器用一隔板分开为容积相同的两部分,一边装二氧化碳,另一边装着氢,两边气体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如图所示。如果隔板与器壁之间无摩擦,那么隔板是否会发生移动?答:隔板的移动完全取决于两边气体的压力,由气态方程可知,在m 、T 、V 相同时,摩尔质量M 小的气体压强大于摩尔质量M 大的气体的压强。因此,图中所示的容器中,氢的摩尔质量小于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所以氢气的压强大于二氧化碳的压强,隔板将向二氧化碳一边移动。11、两个相同的容器装着氢气,以一玻璃管相接通,管中用一水银滴作为活塞。当左边容器的温度为0℃而右边为20℃时,水银滴刚好在管的中央而维持平衡(见图)。(1)

当左边容器的温度由0℃升到10℃时,水银滴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2)

如果左边升到10℃,而右边升到30℃,水银滴是否会移动?(3)

如果要使水银滴在温度变化时不移动,则左、右两边容器的温度应遵循什么规律?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答:水银滴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压强相等。

(1)左边容器的温度从0℃升高到10℃时,左边氢气的压强增大,于是,水银滴将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向右移动,直至右边气体因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到与左边压强相同时为止。水银滴在中央偏右的地方达到新的平衡。

(2)对一定量的气体(m 一定)在温度升高时,若体积不变,则压强的增量为ΔP=(m/MV)RΔT。现假定两边气体的体积相同,则当温度的增量相同时,压强增量ΔP 取决于两边氢气的质量,质量大的一边压强增量大,将使水银滴向另一边移动。根据题意,左边0℃和右边20℃时,水银滴在中央,处于平衡,两边的压强和体积相同。由PV =(m/M)RT 可知,左边温度低,则质量大。因此,当两边温度增量相同时,左方压强增量大于右方,故水银滴仍将向右方移动。

(3)根据题设条件,温度变化只要满足关系式

T 左/T 右=273/

(273+20),

则V 左=V 右,水银滴不动。12、一容器中装着一定量的某种气体,试分别讨论下面三种状态:

(1)

容器内各部分压强相等,这状态是否一定是平衡状态?(2)

其各部分的温度相等,这状态是否一定是平衡态?(3)各部分压强相等,并且各部分密度也相同,这状态是否一定是平衡态?

答:一个封闭的容器内各部分气体具有相同的温度和压强,并且不随时间而改变,通常就称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1)因为P=nkT,当容器内各部分气体压强相同时,各部分气体仍可能具有不同的温度和密度,因而系统不一定是平衡态。

(2)

同样道理,各部分温度相同时,如果各处密度不同,压强也可以不相同,所以系统也不一定是平

衡态。(3)P =nkT 中,各部分压强P 相同,密度处处相同,则各处的温度T 也相同,因而系统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13、如果气体由几种类型的分子组成,试写出混合气体的压强公式。

答: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不发生化学变化)总压强等于组成该混合气体的各种成分的气体单独占有该容器的分压强P 1,P 2,P 3。。。。。。之和。

P =P 1+P 2+P 3+。。。。。。+P i +。。。。。。

=(m 1/M 1+m 2/M 2+m 3/M 3+。。。。。。+mi/Mi +。。。。。。)RT/V

这就是道尔顿分压定律。式中m 1,m 2,m 3。。。。。。mi,M 1,M 2,M 3。。。。。。Mi 分别为各种气体的质量和相应气体的摩尔质量。

14、对于一定量的气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玻意耳定律);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查理定律)。从宏观来看,这两种变化同样使压强增大,从微观(分子

运动)来看,它们有什么区别?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答: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来,对一定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使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则单位时间内与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增多,器壁所受的平均冲力增大,因而压强增大。而当体积不变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也不变,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热运动加剧,热运动速度增大,一方面单位时间内,每个分子与器壁的平均碰撞次数增多;另一方面,每一次碰撞时,施于器壁的冲力加大,结果压强增大。

15、两瓶不同类的气体,设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但气体的密度不相同,问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压强是否相同?

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有关

。因此,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w 相同时,

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由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压强公式

,表明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w 相同,但当它们的密度n 不同时,则压强就不同。

16、怎样理解一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如果容器内仅有一个分子,能否根据此式计算它的动

能?答:一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是一个统计平均值,表示了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其中任意一个分子在任意时刻的平动动能无确定的数值,但在任意一段微观很长而宏观很短的时间内,每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都是3/2kT 。也可以说,大量分子在任一时刻的平动动能虽各不相同,但所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总是3/2kT 。容器内有一个分子,将不遵循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统计规律,而遵守力学规律,这时温度没有意义,因而不能用w=3/2kT 来计算它的动能。17、附图表示,氢和氧在同一温度下,按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得到的分子按速率分布的两条曲线,试讨论各表示哪一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答:相同温度下,最可几率为f(e)

只与摩尔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M

大者

v p 小。由此可见,虚线是表示v p 较小的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实线描述了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

18、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就氢分子和氧分子比较,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是否每个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速率大?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答:我们不能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来取代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是遵循统计规律,并非每个分子每时每刻都以同样的速率运动。因此,同一温度下就平均平动动能相同的氢和氧来说,不能说每个氢分子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速率大,只能比较它们的平均速率。

19、计算气体分子算术平均速度时,为什么不考虑各分子速度的矢量性?

答:我们引进的物理量要有利于描述现象的基本特征,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讨论气体分子算术平均速度是研究大量分子运动的平均效应,如果考虑其矢量性,那么在平衡状态,分子沿任一方向的运动不比其他方向的运动占优势,分子的平均速度将为零。因此,不能反映分子运动情况。所以,一般教科书中讲的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指分子运动速度的大小,是指速率。

20、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容积不变,当温度增加时分子运动得更剧烈,因而平均碰撞次数增多,平均自由程是否也因此而减小?

答:根据平均自由程的计算公式对于一定量的气体,体积不变,n 就不变,故λ不变。至于说温度升高,运动加剧,因而平均碰撞次数会增加,两次碰撞之间平均间隔时间减小了,是否会使自由

程减小?可以这样看,,温度升高了,减小了,而却增大了,。因此,平均自由程不因温度升高而减小。

21、如果氢和氦的温度相同,摩尔数也相同,那么,这两种气体的

(1)

平均动能是否相等?(2)

平均平动动能是否相等?(3)内能是否相等?

答:(1)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说明温度相同时,自由度数i 不同的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不等。氢为双原子分子,氦为单原子分子,因此,氢的平均动能比氦大。

(2)平均平动动能只与温度有关,一个分子的,温度相同时,氢和氦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相等。(3)理想气体内能,虽然氢,氦的温度相同,摩尔数m/M 也相同,但由于自由度数i 不同,故两者内能不相等,氢比氦的内能大。

22、如果盛有气体的容器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容器内的分子速度相对于这坐标系也增大了,温度也因此而升高吗?

答:如果这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气体的温度不会升高。盛有气体的容器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只是使大量分子热运动上附加了定向运动,这个定向运动没有加剧分子的热运动,因为它是有序运动,没有转化为分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23、装有一定量气体的容器以一定的速度运动着,容器的器壁是用绝热材料做成的。如果容器由于和外界摩擦而使运动突然停止,体积保持不变,那么,里面的气体的分子的运动将发生变化。问当气体再达到平衡状态时,温度是否增加了?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答:由于容器突然停止,容器内气体的平移将转化为杂乱无章的热运动,使分子热运动加剧。由于器壁与外界是绝热的,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气体温度便升高了。

24、试指出下列各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

(2

(3

(4

(5

)(6

答:各式都表示热学系统在平衡状态下,一定温度时的一种能量表示式。其中

(1)是物质分子在温度T 时每一个自由度上的平均能量。

(2)是一个物质分子在温度T 时的平均平动动能。

(3)

是温度T 时,自由度为i 的一个物质分子的平均总动能。。(4)

是温度T 时,1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5)

是温度T 时,m/M 摩尔的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6)

是温度T 时,m/M 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25、从分子热运动的观点怎样解释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与自由度i 以及温度T 成正比?

答:从分子运动论可知,在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对理想气体来说,除分子间碰撞的瞬时外,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每一自由度的平均动能为,故i 个自由度上各种运动的

动能总和即为内能。所以T 一定时,其内能与分子的自由度数i 成正比。绝对温度也是理想气体分子每一个自由度平均能量的量度,T 越大,分子在每一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越大,故对定量的气体,i 一定,它的内能也越大,和T 成正比。26、有两个容器,底面积以及口径都相等,如图所示。各装着质量相同和温度相同的水,现把它们放到电炉中去加热,问哪一个容器中的水容易沸腾?为什么?

答:容器底面积相同,即和电炉的接触面积也相同,可近似地看成具有相同的热源,水面空气的温度也近似相同。那末,虽然是同质量,同温度的水,由于图(b

)中水的高度低,因而它的温度梯度大,根据图(b )容器中传热快,其中的水就容易沸腾。27、小两个肥皂泡,用玻璃管连通(如图),问其中哪一个肥皂泡将要缩小?缩到怎样的程度为止?答:小肥皂泡不断缩小,大肥皂泡不断增大。这是由于小肥皂泡中空气的压强大,因而空气不断从小肥皂泡流入大肥皂泡(因为泡内外气体压强差,α为表面张力系数,△p 与曲率半径R 成反比)。因此,这一现象说明,吹制玻璃器皿或小孩吹泡泡,开始吹时,压强要比较大,吹大后要减小。当小泡缩小到半球面形状后,还要继续缩小,但这时曲率半径反而增大,当它和大泡曲率半径相同时便趋于稳定。

28、麦克劳气压计能否用来测量蒸汽压强?为什么?

答:麦克劳气压计测量待测气体真空度时,根据玻意耳定律得,其中α、V 为仪器的常数,h 为被压缩后的待测气体的压强。由于蒸汽在压缩时一般回凝结,从而不遵从玻意耳定律,既。所以,麦克劳气压计不能用来测量蒸汽压。29、分析下列两种说法是否正确?(1)

物体的温度愈高,则热量愈多?(2)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内能愈大?

答:在一定的状态下,物体的内能有确定的值,它是状态的但值函数。热量是过程,不是状态量,离开热

交换过程是毫无意义的,它是与传热过程相对应的能量交换的一种量度。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1)物体温度愈高,反映系统内分子运动愈剧烈,并不一定表明她向其他系统放出很多能量。不能说温度愈高,热量愈多。如绝热系统,热量为零。

(2)对确定量的理想气体来说,温度愈高,则内能越大。如果不是理想气体,还要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位能,温度升高,热运动动能增加了,但体积变化可使分子间的势能降低,则内能仍可能减少。

30、小球作非弹性碰撞时会产生热,作弹性碰撞时则不会产生热。气体分子碰撞是弹性是弹性的,为什么气体会有热能?

答:小球作非弹性碰撞时产生热,是小球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即小球损失的机械能变为小球微观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当小球弹性碰撞时,小球宏观运动动能无损失,小球分子又没有获得其他任何能量,所以不会产生热。

气体分子所以有热能,是气体分子本身总是处于不停息的杂乱无章的运动之中,这种分子运动动能就是热能。分子之间的弹性碰撞,不涉及宏观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之间的能量转换问题。

31、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对理想气体内能的意义作下面的几种理解是否正确?

(1)

气体处在一定的状态,就具有一定的内能。(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内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3)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具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值。(4)当理想气体的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改变。

答:(1)气体处于一定状态,它具有确定的温度,因此,对给定的气体就具有一定的

内能。(2)对应于某一状态的内能是不能直接测定的。我们用绝热方法可以测定两个状

态的能量差,但不能测定某一定态的内能值。我们通常确定的内能是与绝对零度时的内能差,显然绝对零度时系统的零点能无法直接测定。

(3)对应于某一平衡状态,有确定的温度,因而给定系统具有确定的内能,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值。

(4)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内能不一定跟着改变。如理想气体作等温变化,压强和体积变化了,但因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也不变。

32、系统由某一初状态开始,进行不同的过程,问在下列两种情况中,各过程所引起的内能变化是否相同?(1)

各过程所作的功相同。(2)

各过程所作的功相同,并且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也相同。答:(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E+A

当各过程所作的功相同,而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 不同时,引起的内能变化仍不同。

(2)同理可知,内能的变化相同。

33、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微小变化的数学表达式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dQ=dE+dA

试就我们讨论过的简单过程分别说明:

(1)

系统在哪些变化过程dQ 为正?在哪些过程dQ 为负?(2)

在哪些过程dE 为正?在哪些过程dE 为负?(3)能否三者同时为正?能否同时为负?

答:(1)等容升压、等温膨胀、等压膨胀等简单过程中,dQ 为正。等容降压、等温压缩、等压压缩等简单过程中,dQ 为负。

(2)等容升压、等压膨胀、绝热压缩等过程,温度都升高,所以内能增加,dE 为正。

等容降压、等压压缩、绝热膨胀等过程,温度下降,所以dE 为负。

(3)等压膨胀时dQ 、dE 、dA 同时为正,等压压缩时,三者同时为负。

34、摩尔数相同的三种理想气体:氧、氮和二氧化碳,在相同的初状态进行等容吸热过程,如果吸热相同,问温度升高是否相同?压强增加是否相同?答:等容吸热过程中,系统不对外作功,它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由内能公式△E=(mi/2M)R △T 可见,内能增量相同时,摩尔数(m/M )相同的理想气体,自由度数不同,则温度的升高量△T 也不同。氧、氮是双原子分子,通常取I=5;二氧化碳是三原子分子,通常i=6。所以,氧和氮的温度升高相同,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量小些。初始状态相同,摩尔数相同,故三种气体分子数的密度n 相同。温度变化时,压强也变化,△P=nk △T ,从而氮和氧的压强升高量比二氧化碳的升高量大。

35、两个一样的气缸,在相同的温度下作等温膨胀,其中一个膨胀到体积增为原来体积的两倍时停止;另一个则膨胀到压强降为原来压强的一半时停止。问它们对外所作的功是否相同?答: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作等温膨胀时,当压强为原来的一半时,P 1V 1=(P 1/2)V 2,V 2=2V 1,即体积增为原来的两倍。可见两个气缸内气体的末状态相同。等温过程中,系统对外作功A=(m/M )RT ㏑(V 2/V 1),两个气缸内m/M 、T 、V 2/V 1都一样,所以,对外作的功A 相同。

36、有摩尔系数相同但分子的自由度数不同的两种理想气体,从相同的体积以及相同的温度下作的等温膨胀,且膨胀的体积相同。问对外作功是否相同?向外吸热是否相同?

如果是从同一初状态开始做等压膨胀到同一末状态,对外作功是否相同?向外吸热是否相同?答:等温膨胀时△E=0,系统吸收的热量都用来对外作功Q=A-(m/M )RT ㏑(V 2/V 1)。

根据题设条件,两种气体等温,摩尔数相同,始末体积之比又相同,所以两种气体对外界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都是相同的,与自由度数无关。

如果是等压过程,系统对外界作的功为A =P (V 2-V 1),它只与气体压强和始末体积之差有关。因此,自由度数不同的气体在题设条件下,对外作的功相同。至于向外界吸收的热量与C P 有关,达到相同的末状态下,自由度数大的气体的定压摩擦热容C P 也大,所以,两种气体因分子自由度数不同,吸收的热量也不同。

37、理想气体的C P >C V 物理意义怎样?等压过程中内能变化能否用dE=(m/M )C P dT 来计算?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答: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 P =C V +R ,表示在等压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一度时,多吸取8.31焦耳的热量用来反抗外力而对外界作功。

等压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对外作功,一部分变为气体内能的增量。dQ=dE+dA =(m/M )C P dT

∵dA=PdV=(m/M )R dT

∴dE=dQ-dA=(m/M )(C P -R )dT

=(m/M )C V dT

因此,只能用dE =(m/M )C V dT 来计算等压过程中内能的变化,不能用dE=(m/M )C P dT 来计算内能的变化。

38、为什么气体的比热容的数值可以有无穷多个?什么情况下气体的比热容为零?什么情况下气体的比热容为无穷大?什么情况下是正?什么情况下是负?

答:通常把单位质量的某种其他温度升高1℃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气体的比热容,它与热量一样是过程量。对一定量气体,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其变化过程可以不同,则系统对外所作的功也不同,从而吸收的热量也不同。因为变化过程可有无限多个,所以,比热容也就有无限多个数量。

当变化过程是绝热过程时,dQ=0,因而不论系统温度升高还是降低,不与外界交换热量,则比热容为零。如果等温过程,无论吸收多少热量,系统温度不变,则比热容为无穷大。如果等温膨胀,即从外界吸热,比热容为正无穷大;如果是等温压缩,即对外放热,比热容为负无穷大。在多方过程中,气体热容公式为

式中n 为多方指数,r 为比热容比。因为r>1,所以,如果n>r 或n<1,比热容C 为正,即系统温度升高时,从外界吸热如果1

答:绝热压缩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作的功使系统内能增加即温度升高。当缓慢压缩时,各处气体密度可以

认为是均匀的而很快的压缩时,靠近活塞处气体密度大,压强也大。所以压缩至同样体积的过程中,快速压缩时外界对系统作的功多,系统温度增量很大。

40、气体内能从E 1变到E 2,对于不同的过程(例如等压、等容、绝热等三种过程),温度变化是否相同?

吸热是否相同?

答: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它对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来说,从E 1到E 2,不问什么过程,温度变化相同。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E+A ,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除使内能增加外,还要对外作功;等容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内能;绝热过程不吸热。显然,理想气体内能从E 1到E 2时,不同的过程,吸热不相同。

41、两条等温线能否相交?能否相切?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答:等温过程中,状态方程为PV=常数。则得等温线的斜率为。假设图(a )中,不同的等温线相交于Q ,则交点处P Q 、V Q 值是唯一确定的,在同一点上两条曲线的斜率相同,说明他们在该处重合。因此,这两条曲线要么是一条曲线,要么在该处相切,决不能相交。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 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 (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 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1、答:结果分别如下: (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5)加热太快,将导致熔点偏高。 2、答:为了减少误差。要达到此要求,不可将已测样品冷却固化后再作第二次测定。每次应更换新的样品管,重新测定。 3、答:这说明两个样品是同一化合物。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 在氧弹里加10mL 蒸馏水起什么作用 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 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dm -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 mol ·dm -3 NaOH 溶液相当于 J(放热)。2.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和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1℃较合适。 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f f f f B T T T K m ?=-=和310B B f f A W M K T W -=??g 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 ?T f 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 估算实验测定结果的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的程度和搅拌速度、寒剂的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

思考题作业

传染病防治新知识作业 思考题: 1.试述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期的临床意义? ①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而异,短的仅有2~4h(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长的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如麻风病)。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例潜伏期亦有长短,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此时病人已有传染性,例如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等。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a.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b.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c.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2d。 d.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5d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 e.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②临床症状期。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有些疾病在此期可有多种途径排出病原体。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除血液外,唾液、汗腺、乳汁等均可排出病原体,增加污染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使易感者获得感染。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未进行隔离与治疗,作为传染原的意义较大。个别病例如从事饮食工作则可导致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排出病原体的时间长,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可忽视。

③恢复期。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但有些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为传染源。有些疾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更长,甚至可终身作为传染源,例如伤寒慢性带菌者。 ④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称传染期。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传染期短的疾病其续发病例呈簇状出现,每簇病例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例常陆续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2.针对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其免疫状态应分别进行如何处理? 接触者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接触者的免疫状态分别进行处理。(1)应急预防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其接触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的预防接种。例如在麻疹爆发时对接触的易感儿童可接种麻疹活疫苗,对体弱儿童可接种胎盘球蛋白。(2)药物预防。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采用药物预防。例如用乙胺嘧啶、氯喹预防疟疾,一般多用于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或特殊职业人群。(3)医学观察。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应每天视诊,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人,但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4)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指定的地点,在医学观察期同时应限制其活动自由。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课后思考题答案1

第一章 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 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为了便于热工计算,选一个稳定的参数作为基础,方便计算。(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干空气不发生变化,水蒸气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干空气作为基准是不能发生变化的) 2、如何用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来表征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答:含湿量表示空气的干湿方法: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指标,换言之,取对应于1Kg干空气所含有水蒸汽量。(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的方法: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之比。(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3、某管道表面温度等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试问该表面是否结露? 答:该表面不会结霜。因为判定是否结霜取决于是否在露点温度以下,当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是不会结霜的。 4、有人认为:“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空气湿球温度”,对否? 答:错,空气湿球温度是空气与水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而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水蒸气温度(空气的干球温度),所以是错的。 8、写出水温为t w时水的汽化潜热计算式。 解:汽化潜热的计算式为:r t=r0+1.84t w-4.19t w=2500-2.35t w 10、为什么喷入100摄氏度的热蒸汽,如果不产生凝结水,则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答:这种情况叫等温增焓加湿,当蒸汽温度为100摄氏度时,热湿比等于一个常数ε=2684,该过程近似于等温线变化,所以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化工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为什么要使高位水槽的水保持溢流? 答:保持溢流可使流体稳定流动,便于读数,同时伯努利方程只在流体稳定流动时才适用。 2、操作本实验装置应主意什么? 答:1)开启电源之前,向泵中灌水 2)高位水槽水箱的水要保持溢流 3)赶尽玻璃管中气泡 4)读数时多取几组值,取平均值 实验二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与测定 1、在实验中测定的雷诺数与流动形态的关系如何?如果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请分析理由 答:1)层流时,理论与实际符合 2)过渡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稍有偏差 偏差分析:(1)孔板流量计的影响 (2)未能连续保持溢流 (3)示踪管未在管中心 (4)示踪剂流速与水的流速不一致 2、本实验中的主意事项有那些? 答:(1)保持溢流 (2)玻璃管不宜过长 (3)示踪管在中心

实验三节流式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1、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流速较大或较小时,流量系数C并不稳定,所以性能并不很好 2、实验中为什么适用倒置U型管? 答:倒置的U形管作压差计,采用空气作指示液,无需重新装入指示液,使用方便 实验四连续流动反应器实验流程图 1、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答: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示踪法。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 2、模型参数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模型参数N的数值可检验理想流动反应器和度量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返混程度。当实验测得模型参数N值与实际反应器的釜数相近时,则该反应器达到了理想的全混流模型。若实际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偏离了理想流动模型,则可用多级全混流模型来模拟其返混情况,用其模型参数N值来定量表征返混程度。 3、实验中可测得反应器出口示踪剂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此曲线下的面积有何意义? 答:一定时间内示踪剂的总浓度。 4、在多釜串联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流体流量和转速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实验? 答:为使三个反应釜均能达到平衡。 实验五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1、实验误差主要来源那几个方面? 答:1)读数不稳定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 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 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H /并回 答以下问题: (1) 各H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动=H /冲-H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2 2 u d l H f ??=λ与 管长l 呈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 H 2222d c u u =22 ab u ρcd p ρab p 2 2 u d l H f ??=λ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m) ;C 点处的管径d=(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 .036004 16.0360042 2=???=???=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c 半 (m/s )

作业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税收筹划基础 参考答案: 1. 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2. (1)(答题要点) 第一,不违法性 第二,事先性 第三,风险性 (2)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对多次犯有前两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未经处罚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犯有以上罪行的,判处罚金,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 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欠缴税款数额较大,是指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得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就是系统?哪些就是环境?系统与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得样品、燃烧丝、棉线与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得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得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得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得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就是如何确定得?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得体积与内部氧得压力确定来样品得最大用量。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得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得关键因素就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与环境间得热交换就是影响本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得关键:药品得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与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得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得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得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得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J(放热).2、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得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得平均温度与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就是偏高?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就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与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f偏大,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得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得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得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得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得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得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得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就是稀溶液得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得量既能使溶液得凝固点降低值不就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就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得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得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估算实验测定结果得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得程度与搅拌速度、寒剂得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得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就是采取突然搅拌得方式与改变搅拌速度

第三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3-1 简述传感器的定义,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者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传感器的组成 能够完成预变换的单元称为敏感元件,而转换元件是能够将感应到的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学物理量,电信号经测量电路放大、整形、转换后送显示器显示,或记录,或处理,辅助电源负责传感器的电源供给。但是并不是所有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有一部分传感器不需要起预变换作用的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光敏器件等。 3-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有哪几种分类 答: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检测系统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它提供物联网系统赖以进行决策和处理所需要的原始

数据。 传感器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传感器按输入信号(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 按输出信号分类分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膺数字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四大类;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若干类。 3-3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 答: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智能传感器的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传感器的组成 智能传感器具有如下功能: ⑴自补偿和计算,例如,温漂补偿; ⑵自诊断功能,例如,故障自诊断; ⑶复合敏感功能,单个传感器可测量多个参数,并可进行信息融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I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 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 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 2. 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 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的平均值。 [实验三]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全)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思考题解答 (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γ p Z +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1.1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 当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