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洋务运动_历史_初中_孙洪强_3137000787

【教学设计】洋务运动_历史_初中_孙洪强_3137000787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引导学生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责任感与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从1840-1919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和斗争,主要经历了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场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为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重点: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突出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企业名称、创办者、特点以及作用等。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重大地位。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局限性很大,已有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影视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通过史料、图片等创设背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调查问卷和小组访谈,学情分析结果如下:

1.知识上的不足,全班48%同学通过电视剧了解的,同学们对历史真相与艺术加工混淆不分。

2.对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认识不足,95%学生认为洋务运动的出现是偶然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知道洋务运动出现是必然的,能说出原因的更少。

3.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比较肤浅,学生都知道李鸿章这一人物,但都片面认为他是卖国贼,不知道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4.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不足,特别是对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分析不到位。认识存在片面和绝对化,缺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看待问题。

针对上述学情,我通过史料链接和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对于相关事实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符合初中生好奇,求知欲强和乐于探究的心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概念,需要增加图片视频资料来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增加大量图片史料,相信有事实依据后的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挖掘史料信息和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2.通过分析图片和史料研习,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通过实例举证和史料研习,评价洋务运动

创办的企业作用。

3. 通过史料论证和观看视频,对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正确评价,提高学生全面

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

【评价设计】

根据“评价设计优先于教学设计”的理念,达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设计了四个评价活动:

1.为了实现对洋务运动背景的评价,设计了活动探究:炮口下的震撼——夕阳西下的清朝,通过阅读历史简表后的学生展示活动,进行课堂评价活动,90%以上学生完成理解层面的学习任务。

2. 为了实现对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评价,设计了:技术突围的尝试——近代化的晨曦环节,通过史料研习创设问题,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进行学生的即时性评价,90%以上学生完成知识层面的学习任务。

3. 为了实现对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设计了:裱糊匠的自白——自强终成一梦环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问题探究,进行成果展示,90%以上的学生完成理解层面的学习任务。

4. 为了实现对目标三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了:留给历史的沉思——中华的复兴梦环节,通过学生畅谈感悟,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责任感与自觉性。

【教学过程】

导入:19世纪60年代,一个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华民族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夕阳西下的清王朝分化出一批另类人物,他们主导了一件亘古未有的大事,给陈腐的清王朝吹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我们首先进入第一板块,从一个人物说起:

奕?,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代表清政府同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

问题1:了解这些后,我想请同学们给他一个评价语。

可就是这样一个卖国贼,在万寿山上亲眼目睹火烧圆明园的熊熊大火,“痛哭无以自容”。同样情形也出现在另外一个大臣身上:曾国藩接到《北京条约》的文本时,“阅之不觉呜咽”;

问题2:这里我想请问大家:材料中火烧圆明园的熊熊大火指的什么事件?怎样理解曾国藩和奕?的哭泣?

其实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唤醒了一批中国人“知耻进乎勇”他们处于深深的忧虑之中,正如李鸿章所说:“中国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问题3: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图表,从你的视角来分析他们为何要进行改

革?(设计意图: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内忧外患导致本已衰老的清政府更加虚弱,是时候静下心来诊断一下了,这时李鸿章展示的一则日记,似乎提醒了大家。

问题4:日记作者认为清朝在面对中外敌人的战斗中,一直失利的原因是什么?改变的方法是什么?

由此李鸿章提出了他的洋务方略:

问题5:结合材料分析,李鸿章认为清朝需要学习西方的什么?不需要学习什么?

问题6:李鸿章的建议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认可,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应运而生,请同

学们阅读诏书,总结洋务运动的目的、代表人物。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这样总结近代中西差距:

问题7:材料认为中国与敌人的差距在哪些方面?

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李鸿章的见识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存在着不足,不过单纯的技术突围,真的不能够复兴中国吗?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板块。

这是洋务运动期间的重大事件:

问题8:根据以上事件和阅读课本大字2—4自然段知识,归纳洋务派办洋务的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只海军。

4.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这场"自强"、"求富"运动,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动。下面我们选取四个项目,感受那段挣扎中的前行。

项目一:江南制造总局

问题9阅读材料思考:

1.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还是民用?

2.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企业的生产内容?产生了那些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总结这一企业的不足。

由于这些军事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军事工业创办不久后,在燃料、资金、运输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辅助军事工业,洋务派又开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项目二:轮船招商局

问题10 阅读材料思考:

1.轮船招商局属于军事还是民用?

2.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企业的主要从事什么业务?材料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正当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时,清朝遇到了新的问题,从外国请来的技师,听不懂中国话,没法交流,他们带来的制造枪炮的书,没有人能看明白。培养一批翻译人才提到了议事议程,因此,洋务派又开始介绍西学,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项目三:京师同文馆

问题11阅读材料,结合课本30页第一段思考:

1.依据材料一思考,奕?认为熟悉外国语文文字的途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京师同文馆可以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

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洋务派开始筹划海军,最具代表的是北洋海军。

项目四:北洋海军

问题12结合图片材料思考:

1.你知道图中的博物馆位于哪里吗?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那一支海军的覆灭?这支海军是在哪一运动中建立的?

2.刘公岛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什么意义?

1895年,甲午战败,中国悲伤的一年,斥巨资打造的北洋海军,并没有实现御敌于国门外

的目标,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破产了,这一年72岁的李鸿章步履蹒跚,欲哭无泪,发出了如下的感叹。

观看视频《裱糊匠的自白》思考问题:

问题13结合图片材料思考:

(1)文中的“破屋”是指什么?

(2)爽手扯破这一破屋的事件是什么?

(3)李鸿章自诩为“裱糊匠”,但也有人称其为“开拓者”。你怎么看?

问题14设问: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有一种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过李鸿章显然还是低估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所作出的努力,还是1895年,孕育希望的一年,三个知识分子怀揣理想,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课堂小结]

1、对照目标进行知识回顾,我的目标完成了吗?(同桌交流)

2、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