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月9日会计准则培训(17页版本)

11月9日会计准则培训(17页版本)

11月9日会计准则培训(17页版本)
11月9日会计准则培训(17页版本)

2014企业会计准则

立信广东分所 熊伟

熊伟简介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分所合伙人,中国注册会计师(CPA)、中国注册税务师(CTA)、国际会计师全权会员(AAIA)、保险公估师(IAD)。 现任广州市财政局第一届特约财政监督员、广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GAPUI )第四届财经委员会理事。 具有15年证券审计、咨询业务的丰富经验,曾先后主持多家上市公司、已申报IPO 材料企业的股份制改组、上市申报、再融资、年度审计、财税顾问工作。此外还曾负责多家大中型国有、外资企业的财务咨询、顾问、培训服务。

目录

●准则修订背景

●A+H 股公司2013年报新准则执行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案例专题 ●优先股、永续债会计处理讨论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报表、附注影响分析 ●总结

2014企业会计准则 修订背景

修订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信息资源在更广泛的区域、群体分享。

中国目前制定准则的原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等效。

为什么要趋同、等效? 为什么不是一致?

序号

修订或新增的企业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正式稿发布日期

对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注

1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 ——公允价值计量 2012-5-31 /2014-1-28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2011年发布) 2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

——财务报表列报(2014修订) 2012-5-31 /2014-1-28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2011年修订+2012有限修订)

3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2014修订) 2012-10-18 /2014-1-29 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2011年修订)

4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 ——合并财务报表(2014修订) 2012-11-27 /2014-2-2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2011年发布+2012有限修订)

5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 ——合营安排

2012-11-27 /2014-2-2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2011年发布+2012有限修订+2014年5月有限修订)

6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 ——长期股权投资(2014修订) 2012-11-27 /2014-3-19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单独财务报表(2011

年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第 28 号——在联营企

业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2011年修订) 7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2012-11-26 /2014-3-27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2011年发布+2012有限修订)

8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 ——金融工具列报(2014修订) 2012-11-27 /2014-7-11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

(2011年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

金融工具:披露(2011年修订)

修订背景

https://www.doczj.com/doc/9a8624535.html, 7 中国会计准则 ICASl 存货 CAS l2债务重组 CAS 23金融资产转移 CAS 34每股收益 CAS2长期股权投资

CAS 13或有事项

CAS 24套期保值 CAS 35分部报告 CAS 3投资性房地产 CAS l4收入 CAS 25原保险合同 CAS 36关联方披露 CAS 4固定资产 CAS l5建造合同 CAS 26再保险合同

CAS 37金融工具列报

CAS 5生物资产 CAS 16政府补助 CAS 27石油天然气开采 CAS 38首次执行企业

会计准则 CAS 6无形资产

CAS l7借款费用

CAS 28会计政策、会

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

CAS 39公允价值计量

CAS 7非货币性资产交

CAS l8所得税

CAS 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CAS 40合营安排

CAS 8资产减值 CAS 19外币折算 CAS 30财务报表列报

CAS 41在其他主体中

权益的披露 CAS 9职工薪酬

CAS 20企业合并 CAS 31现金流量表

CAS lO 企业年金

CAS 21租赁

CAS 32中期财务报告

CAS 11股份支付

CAS 22金融工具确认

和计量 CAS 33合并财务报表

修订背景-中国背景

趋同有好处,但在中国非常有挑战

1、国际准则过于原则性

造成人员对某一事项判断不一致(一致性太差),在中国执行难,操作空间大。 2、中国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还没有根本性变革,产生了很大挑战 3、实际操作困惑

国外适用的规律在中国是否可行?

修订背景-中国背景

1、国际准则过于原则性

涉及“代理安排”的收入全额确认

/净额确认?

票据背书、贴现、保理等业务,是否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修订背景-中国背景 2、我国管理体制挑战 财务、会计的区别? 例如:企业财务通则

除财政部会计司制定会计准则外,其他部门、地方政府的规定如何处理? 例如:

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偿款处理 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 国有冶金矿山企业 发展专项资金 ~~~~

修订背景-中国背景

3、实际操作困惑 如:公允价值

目前的绝大部分估值模型都是外国人创造的,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2014企业会计准则

2013年报A+H 股执行情况分析

总体年报分析 我们对2014年3月4日-4月1日期间披露的43家A+H 股上市公司2013年报、相关公告进行了分析:

一、2013年执行了那几项新准则 二、涉及追溯调整的情况

三、会计政策变化的公司董事会决议情况 四、会计政策涉及的公司说明与会计师报告

总体年报分析

一、2013年执行了那几项新准则

公告提及执行6项的:中国铁建、中国人寿等8家

公告提及执行5项(不含长期股权投资)的:海螺水泥、海通证券等26家

公告未提及具体项目的:中国石化、鞍钢股份等9家

总体年报分析 二、涉及追溯调整的情况

涉及长投和可供出售重分类:金风科技、东方航空、潍柴动力、江西铜业等4家

涉及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海螺水泥、中集集团、华电国际等3家

涉及合并报表-结构化主体: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2家

涉及设定受益计划等职工薪酬:中国铁建、经纬纺织、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

总体年报分析

三、公司董事会批准情况

没有说明董事会情况的:20家

有董事会决议(单独议案):13家

有董事会决议(并入财务报告批准议案):10家

四、会计师专项说明

披露会计师出具专项报告的会计政策变更专项说明的:11家

总体年报分析

针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董事会决议举例: 1、金凤科技(单独议案)

主要影响:长投和可供出售重分类 2、招商银行(并入年度报告议案) 主要影响:职工薪酬

总体年报分析

会计师出具专项报告的会计政策变更专项说明举例:1、中国铁建(设定受益计划等职工薪酬追溯调整)

2、青岛啤酒( 2013年制定并执行补充退休福利计划,当期执行)

3、海螺水泥(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

2014企业会计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及合并报表 案例分析

1.购买净资产负数的股权案例

2.分步多次购买股权案例

3.一揽子交易的合并案例

计量举例

正式举例前必须回顾的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框架与新旧变化 长期股权初始计量概念

几个“价值”概念的划分

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 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 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直接费用(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

引言

30

1 总则(1-4) 总则(1-2)

2 初始计量(5-6) 初始计量(3-4)

3 后续计量(7-18) 后续计量(5-16) 4

披露(19)

5 衔接规定(19)

6 附则(20)

初始计量——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

资形成方式

对价方式初始计量方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

制下控

股合并

合并方支付现金、

转让非现金资产、

承担债务

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账面

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价值之间的差

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

益性证券作为合

并对价

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账面

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

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

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非同一

控制下

控股合

购买方付出的资

产、发生或承担

的负债、发行的

权益性证券的公

允价值之和

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

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

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

认金额。

多次交

易分步

实现企

业合并

个别财务报表中

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

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合并财务报表中

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

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

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

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

初始计量——企业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形成方式

对价方式初始计量方法

企业合并以

外其他方式

取得的长期

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取得长

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

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

方式取得的长期股

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为发行权益性证

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等的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

行直接相关的费用,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该部分费

用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

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

股权投资(删除)

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

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以债务重组方式取

得长期股权投资

初投资成本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2号——债务重组》的原

则确定。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方式取得长期股

权投资

初投资成本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的原则确定。

正式举例前必须了解的几个概念

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成本)

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

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

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直接费用(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

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

初始计量初始计量

科目账面价公允价账面价公允价

货币资金100 100 银行借款500 500

应收账款200 150 应付款200 200

存货200 250 负债小计700 700

土地500 1500 股本200

留存收益100

权益小计300

资产合计1000 2000 负债及权益合计1000

几个概念的划分

被投资单位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公允价

按成本法评估价值2000万,按未来收益现值法评估价值3000万

初始计量

科目账面价公允价账面价公允价

货币资金1,000 1,000 银行借款5,000 5000

应收账款2,000 1,500 应付款2,000 2000

存货2,000 2,500 负债小计7,000 7000

设备5,000 6,000 股本1,000 (股票市价

每股30元)

留存收益2,000

权益小计3,000

资产合计10,000 11,000 负债及权益合计10,000

投资单位甲集团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1、以账面价值2000万的存货+500万现金。

2、发行股票100万股(100*30=3000万),发行费用100万

科目账面价公允价账面价公允价

货币资金1,000 1,000 银行借款5,000 5000

应收账款2,000 1,500 应付款7,000 7000

存货2,000 2,500 负债小计12,000 12,000

设备5,000 6,000 股本1,000

留存收益-3,000

权益小计-2,000

资产合计10,000 11,000 负债及权益合计11,000

被投资单位A公司账面报表及评估情况如下

1、购买净资产负数的股权

经收益法评估100%股权价值100万元。

1、拟收购其100%股权,货币支付100万元。

2、拟收购其20%股权,货币支付20万元。

相关法规

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第十二条 投资方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方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方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1、购买净资产负数的股权

2、分步多次购买股权

内容 日期 收购股比 累计股比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公允价值 每股股价 总市值 (股本总额1000) 当次对应

股比市价(支付价款) 累计股比

对应时点

市价

B E

C a A

投资1 2013年 7月1日 4% 4% 100,000 120,000 150

150,000 6,000

6,000

投资2 2014年 7月1日

6% 10% 110,000

132,000 160

160,000 9,600

16,000

投资3 2015年 7

月1日 15% 25% 120,000

144,000 180

180,000 27,000

45,000

投资4 2016年

7月1日 45% 70% 130,000

156,000 210

210,000 94,500

147,000

投资5 2017年 7月1日 20% 90% 140,000

168,000 250 250,000 50,000

225,000

注:股本为1000。非同一控制下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的子公司股权——在合并报表层面视作为权益交易处理

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

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特殊交易的处理1 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方实施控制的

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

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

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综合收益等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收益。

特殊交易的处理2

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交易

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特殊交易的处理3

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丧失控制权的——一次性交易

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同时冲减商誉。

与原有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入当期损益。

特殊交易的处理4.1

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丧失控制权的——分步交易

判断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

如不属于一揽子交易,按照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属于一揽子交易: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原有子公司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对于丧失控制权之前的每一次交易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有该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损益。

特殊交易的处理4.2

一揽子交易的判断

这些交易是同时或者在考虑了彼此影响的情况下订立的。

这些交易整体才能达成一项完整的商业结果。 一项交易的发生取决于其他至少一项交易的发生。 一项交易单独考虑时是不经济的,但是和其他交易一并考

虑时是经济的。

特殊交易的处理4.2 甲、乙、丙三家集团为互不关联的集团。甲集团持有A 公司60%股份,形成控制。

A 公司、乙集团、丙集团分别持有

B 公司25%股权,B 公司其余股份为其他分散小股东持股。

B 公司为独立法人公司,主要业务、资产分成三大部分(上海宝钢工厂、上海长宁工厂、苏州分公司)。

最终商业目的:以上海宝钢工厂业务作为实体,甲、乙集团共同成立50%、50%合营公司。上海长宁工厂出售给丙集团,苏州分公司业务留在A 公司。其步骤如下:

1、A 公司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B 公司。3月1日

2、A 公司将上海长宁工厂业务出售给丙集团。7月31日

3、A 公司以上海宝钢工厂业务出资成立全资C 公司。7月31日

4、A 公司将C 公司股权100%出售给甲集团。11月30日

5、乙集团向C 公司增资,实现甲、乙各持有50%股权。12月31日。

?2月1日-11月30日,A 公司是否应合并C 公司报表、B 公司的宝钢、长宁工厂业务?

甲集团

苏州分公司

25%

60%

25%

乙集团 丙集团

A 公司

B 公司

上海宝钢工厂 (分公司) 上海长宁工厂 (分公司)

25% 1、初始状态

甲集团

上海宝钢工厂 (分公司)

55%

50%

乙集团

丙集团

A 公司

C 公司

(新成立)

上海长宁工厂 (分公司)

苏州分公司

50%

2.5%

2.5%

2、最终状态 2014企业会计准则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一、引言

目录

●背景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背景背景

背景背景

具体操作模式如何?

这种形式符合中国银行监管体系么?

恒大放权益,银行放什么科目?

任何公司都能这么做吗?

背景

背景

2014年3月17日,财政部为进一步规范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出具《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2014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办法共9章,70条,包括总则、优先股股东权利的行使、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非上市公众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交易转让及登记结算、信息披露、回购与并购重组、监管措施和法律责任、附则等。

背景 背景

2014率先发布优先股预案的8家上市公司(截止2014年6月),尽管公司身处行业不同,在方案条款细节上也有所不同,但是在一些“关键性”条款上,这5家上市银行和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则保持了一致 ●发行方式--均为非公开发行 ●都将优先股划为了权益 作为权益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债务结构,不影响之后的债务融资,而且由于负债本金和相应的利息并未增加,资金却大幅增加,在报表的净资产、资产负债率、利息现金保障倍数以及息税前利润等指标上都会显示出进一步的改善。”

目录

●背景及框架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企业发行的优先股、永续债(例如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认股权、可转换公司债券等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适用范围

目录

●背景及框架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总体原则

金融负债的定义 权益工具的定义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总体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与37号准则一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金融负债,

是指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

1.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权益工具

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剩余权益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发行方应当将发行的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

1.该金融工具不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方,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2.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的,如该金融工具为非衍生工具,不包括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义务;如为衍生工具,企业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结算该金融工具。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能否分类为权益工具的核心 判读:

1、能否无条件的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2、以发行方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是否符合“固定对固定”原则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区分

1.通过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结算。

如果企业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以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一项合同义务,则该合同义务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有些金融工具虽然没有明确地包含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义务的条款和条件,但有可能通过其他条款和条件间接地形成合同义务。

如果发行的金融工具将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结算,那么该工具导致企业承担了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义务。如果该工具要求企业在潜在不利条件下通过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结算(例如,该工具包含发行方签出的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结算的期权),该工具同样导致企业承担了合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发行方对于发行的金融工具应当归类为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区分

2.通过自身权益工具结算。

如果发行的金融工具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需要考虑用于结算该工具的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是作为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替代品,还是为了使该工具持有人享有在发行方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如果是前者,该工具是发行方的金融负债;如果是后者,该工具是发行方的权益工具。

目录

●背景及框架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复合金融工具

企业应当对发行的非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评估,以确定所发行的工具是否为复合金融工具。企业所发行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同时包含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工具成分。

企业发行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同时包含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工具成分的,应于初始计量时先确定金融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包括其中可能包含的非权益性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再从复合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中扣除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作为权益工具成分的价值。

目录

●背景及框架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重分类

由于发行的金融工具原合同条款约定的条件或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已发行金融工具重分类。

发行方原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自不再被分类为权益工具之日起,发行方应当将其重分类为金融负债,以重分类日该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重分类日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权益。

发行方原分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自不再被分类为金融负债之日起,发行方应当将其重分类为权益工具,以重分类日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计量。目录

●背景及框架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金融工具投资方(持有人)考虑持有的金融工具或其组

成部分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投资时,应当遵循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和本规定的相关要求,通常应当与

发行方对金融工具的权益或负债属性的分类保持一致。

例如,对于发行方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非衍生金融工具,

投资方通常应当将其归类为权益工具投资。

目录

●背景及框架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主要会计处理

原则:

对于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

含“债”,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都应当作为发行企业的

利润分配,其回购、注销等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

对于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

含“股”,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原则上按照借款费用进

行处理,其回购或赎回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

益。

发行方发行金融工具,其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

用,如分类为债务工具且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应当计入

所发行工具的初始计量金额;如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应

当从权益中扣除。

主要会计处理

账务:

发行方对于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在“应付债券”科

目核算。“应付债券”科目应当按照发行的金融工具种类

进行明细核算,并在各类工具中按“面值”、“利息调

整”、“应计利息”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发行方

发行的符合流动负债特征并归类为流动负债的金融工具,

以相关流动性质的负债类科目进行核算,本规定在账务

处理部分均以“应付债券”科目为例)。

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增设“4401其他权益工具”科目,

核算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种

金融工具。本科目应按发行金融工具的种类等进行明细

核算。

主要会计处理

报表: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实收资本”项目和“资本公积”项目之间增设“其他权益工具”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并在“其他权益工具”项目下增设“其中:优先股”和“永续债”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发行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和永续债的账面价值。

在“应付债券”项目下增设“其中:优先股”和“永续债”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发行的分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和永续债的账面价值。

主要会计处理

附注: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单独附注项目,披露发行在外的所有归类为权益工具或金融负债的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的详细情况,包括发行时间、数量、金额、到期或日续期情况、转股条件、转换情况、会计分类以及股利或利息支付等信息

目录

●背景及框架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复合金融工具 ●重分类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 ●主要会计处理 ●衔接规定

衔接规定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规定发布前企业对金融工具的处理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如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则采用未来适用法。

2014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报表、附注影响及其变化分析

引言 中国证监会在2014年4月18日新闻发布会,“关于上市公

司2013年年报财务信息披露跟踪分析情况的通报”对以下方面提出了意见:”财务报表项目分类不当,报表列报存在错误”。

如部分公司将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或认定为现金等价物。 部分公司应交税金为借方余额,但仍以红字形式列报为负债,未重分类为资产列报(如立讯精密、旗滨集团、江苏宏宝、冠城大通、天一科技、国机汽车等)。 部分公司将预付工程款、设备款视为预付账款列报为流动资产(如立讯精密、旗滨集团、冠城大通等)。

Page84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新旧准则框架差异

1 总则(1-3)

总则(1-3)

2 基本要求(4-15) 基本要求(4-11)

3 资产负债表(16-29) 资产负债表(12-25)

4 利润表(30-34)

利润表(26-28)

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35-36)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9-30)

6 附注(37-43) 附注(31-35)

7 衔接规定(44) 8 附则(45)

新准则对报表的影响-合并报表变化 新增:

合并资产负债表:递延收益、其他综合收益

合并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及其明细,并划分归属母公司股东及归属少数股东)、综合收益总额 营业外收入下单列“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删除:

合并资产负债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更名: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新准则对报表的影响-单体报表变化 新增:

资产负债表:递延收益、其他综合收益

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及其明细)、综合收益总额

营业外收入下单列“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更名: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新准则对报表的影响-其他

1、企业如有下列情况,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或增设相关项目:

(1)企业如有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及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应当在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存货”项目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之间增设“划分为持有待售的资产”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及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的期末余额;如有划分为持有待售的的处置组中的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负债项下“其他应付款”项目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之间增设“划分为持有待售的负债”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负债的期末余额。。

新准则对报表的影响-其他

1、企业如有下列情况,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或增设相关项目:

(2)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具有重要性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项目和“应收票据”项目之间增设“衍生金融资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负债项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项目和“应付票据”项目之间增设“衍生金融负债”项目,分别反映企业衍生工具形成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

新准则对报表的影响-其他

1、企业如有下列情况,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或增设相关项目:

(3)企业如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实收资本”项目和“资本公积”项目之间增设“其他权益工具”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并在“其他权益工具”项目下增设“其中:优先股”和“永续债”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发行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和永续债的账面价值。在“应付债券”项目下增设“其中:优先股”和“永续债”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发行的分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和永续债的账面价值。如属流动负债的,应当比照上述原则在流动负债类相关项目列报。

新准则对报表的影响-其他

2、若企业未发生追溯应用会计政策或追溯重述、或者重新分类财务报表项目,则删除“上年年初余额”栏。

3、财务报表的列报项目调整的,附注中出现的项目名称也相应调整。

新准则对附注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二、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 五、 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十二、 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二、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二、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 五、 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新准则对附注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二、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二、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 五、 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十二、 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二、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

新准则对附注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五、 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十三、 母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五、 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十二、 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2014企业会计准则

总结

总结

一、新增及修订新准则

修订: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列报、金融工具列报

新增: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合营安排、公允价值计量 二、背景及原因 国际趋同、中国国情 三、主要变化内容

四、2014年三季度季报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

总结

1、职工薪酬

明确职工的定义和范围。

薪酬4分类,引入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会计处理规定。 非货币性福利统一按公允价值计量。

进一步明确了离职后福利(例如退休工资、养老金计划),对于承诺发放的退休工资在任职期间确认为职工薪酬费用。 离职后福利中新增了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规范,明确对设定受益计划进行精算,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量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确定费用归属期间,精算利得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总结

2、长期股权投资、合营安排、合并财务报表

控制定义的修改,合并范围的变化。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核算范围变化(三无投资、共同经营) 权益法运用完善:被投资方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股权变动的特殊处理:分步追加投资分步减少投资,母公司与合并报表的不完全一致处理。

合并程序的细节变化,特别是对业务合并的要求

合营安排进行了新定义、分类,并对共同控制进行界定,明确了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各参与方的会计处理方法。合营具体如何核算由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予以规范。

总结

3、公允价值计量

主要是对现有估值实务的汇总,大多数情况下不进行调整。 不要求追溯调整,比较报表中不一致的也不要求调整。 修订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序交易、转移负债。 统一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并改进了相关的披露。 增加了披露要求。

正式引入“计量单元”—资产或负债计量的最小单位,有利于公允价值的实务操作。

总结

4、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财务报表列报

其他主体中权益披露准则将分散在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披露要求进行了归集,并扩展了要求。 其他主体中权益披露准则明确结构化主体概念及披露要求 财务报表列报新增“其他综合收益”,在要求及列报发生了变化。

财务报表列报内容的细节变化,包括:强调财务报表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程度,充实了持续经营能力的有关内容,完善重要性定义和判断标准,扩充了财务报表抵消的规定等等。

2014年三季度季报中做好新颁布或修订的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于2014年陆续颁布或修订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其中部分准则于2014年7月1日生效。上市公司应分析准则涉及的相关会计政策变动对自身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在2014年三季度季报“重要事项”中,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说明具有重要影响的准则变动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已在2013年财务报表中提前执行新颁布或修订的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可以在“重要事项”部分说明该事实,无需按照本通知的要求披露相关影响。

2014年三季度季报做好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

如有问题,敬请指正,欢迎交流

邮箱:xiongwei@https://www.doczj.com/doc/9a8624535.html, xiongwei@https://www.doczj.com/doc/9a8624535.html, 电话:020-3801 0462

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 11 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 fasb 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 fasb 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二、具体章节评述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CPA会计新准则

财政部于2014年7月1日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该准则最大亮点之一是利润表中增设“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一、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现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的情况。即以后终究会归入损益类科目核算,只是当时业务还不适合直接归入损益核算, “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就是中转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处置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还包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部分。 2.长期股权投资指,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分两种情况: (1)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不是资本交易,是持有利得。因此,不论是在投资单位的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均应归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2)对子公司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有因子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而在合并报表中按权益法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才是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因权益性交易导致的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的变动使得合并报表按权益法相应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不是其他综合收益。 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记入所有者权益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及处置时的转出,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4.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二、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仍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例如: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贷方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变动仍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案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一直是业界较有分量的业务,“其他综合收益”核算涉及也较多,例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下“其他综合收益”明细科目的核算是新准则亮点内容,也最代表性,主要变化如下: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的,投资方应当按照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他综合收益。 投资方全部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投资方部分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处理并按比例结转。 例:A企业持有B企业30%的股份,能够对B企业施加重大影响。当期B企业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1200万元,除该事项外,B企业当期实现的净损益为6400万元。假定A企业与B企业适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投资时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亦相同。双方在当期及以前期间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因素。 A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时,其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920 其他综合收益 360 贷:投资收益 1920(6400×30%) 其他综合收益360(1200×30%)。

新会计准则常见问题解读(doc 11页)

新会计准则常见问题解读(doc 11页)

(3)”拨款转入”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中过渡。 2.”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1)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过渡。 (2)”权益法”下,享有被投资企业除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 (3)关联方交易时,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差额。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差额。 (5)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日公允值大于原账面值的差额。 (6)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包括的内容。 股本溢价属于投资者投资性质,属于准资本,上市公司资本公积中只有股本溢价可以转增股本。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新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一、为什么新准则对控制的子公司用成本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2006)的有关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将原准则(制度)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局限性有关,也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结果。 在权益法下,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子公司净资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子公司实现利润,母公司需要相应地确认投资收益,由此,母公司的当期利润提高。但是,母公司该部分利润并没有相应的实际的现金的流入支持,从而出现了母公司有利润(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而无现金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这就是权益法的一个弊端,它容易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阅读。 然而,权益法也有成本法所无法具有的优势,即权益法下,可以反映出母公司实际控制的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摘要]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宫、外延广泛的范畴,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国际化进程缓慢,规范的协调性差等方面。应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强化约束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不足;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一)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 1. 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账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与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 2. 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 (二)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

浅析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7年1月开始实施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确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大开方便之们 1、资产减值会计一直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2001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进一步挤掉上市公司资产水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上市公司政策选择的余地,上市公司不切实际地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亏损的上市公司,更是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避免ST和下市。新准则对减值损失的转回作了新的规定。在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时,同我国现行制度和准则仍保持一致,但在转回问题上,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大门,但是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2、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可能使公司盈余管理成本降低。原准则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非货币性

交易也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价值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其他目的,通过债务重组或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此外,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来操纵利润。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 3、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新会计准则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两个阶段,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并定期摊销。和以前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相比,大大降低了对当期利润的冲击。因此,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无疑会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调节空间。虽然新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变数较大,很难明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公司如何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达到了操纵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4、利用借款费用的相关规定,也可以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规定,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允许计入资产。由此,公司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打主意。例如,企业如欲提升业

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建议.doc

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不足及 完善建议 内容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资产减值准备问题较之旧的准则有了较大的改进。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基本理论入手,对新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了探讨,分析新准则依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差异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 年2 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 项基本准则和38 项具体准则),并自2007年 1 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企业在对资产作了减值测试并计算了资产可收回金额后,

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应当在取得资产可收回金额后,根据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相比较后获得。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是,遇到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在债务重组中抵偿债务等情况,同时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新准则中对资产减值规定的不足 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减少了会计操纵利润的空间,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促使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和业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笔者认为,新准则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

(完整版)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对《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的思考 姓名:杨辰 学号:32013030041 本人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 辅修学院: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唐立春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9相会计准则,其中的《企 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简称“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新准则共有6章25条,本文开头先对新准则的主要变化按照章节进行了相关的叙述。随后,根据个人对新准则的认知,将新准则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按照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分别加以叙述。接着,按照个人的理解,将新准则的主要变化分为九个点加以描述;按照新准则做出的规定,将其对企业的可能带来的影响粗略地分为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并浅析变化带来的弊端。在文章的末尾,本人谨以个人的视角,针对新准则的其中两个方面,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其带来的影响,并以个人的看法加以分析和叙述。 关键字:新准则固定资产变化影响 目录 1 引言 .............................................................................................................- 3 - 2 固定资产具体准则内容的变化 .................................................................- 3 - 3 新准则内容浅析 .........................................................................................- 4 - 3.1 固定资产的确认 ..............................................................................- 4 - 3.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5 - 3.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 5 - 3.3.1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 6 - 3.3.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 6 - 3.4 固定资产的处置 ..............................................................................- 7 - 3.4.1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 7 - 3.4.2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 7 - 4 新准则会计处理规定的主要变化 .............................................................- 7 - 5 新固定资产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 8 - 6 有关新准则的质疑 .....................................................................................- 9 - 6.1 关于固定资产确认的问题 ..............................................................- 9 - 6.2 关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 ....................................................... - 10 - 参考文献......................................................................................................... - 10 -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不足及完善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不足及完善 韩瑞红 (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山西分所,太原030002) 〔摘要〕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包括:资产组划分标准不明晰,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难度大,资产减值损失转 回存在问题,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外部监管难度大等。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健全财务预算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展资产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建立公司内、外部的 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关键词〕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不足,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4-0090-03 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即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在适用范围、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减值转回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尽管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许多不足。分析这些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对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大有裨益。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资产组划分、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资产减值信息披露、外部监管等方面。 (一)资产组划分标准不明晰。新准则针对一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但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划分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因此,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此外,和其他资产的减值相比,商誉的减值测试尤为困难。商誉要结合其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但这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操作性问题,如何认定所属的资产组十分关键,如果将商誉错误地分配给过小的资产组或者过大的资产组,将直接影响商誉的减值测试结果,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表。 (二)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难度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不健全,因此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具有较大难度。具体表现在:一是现金流量难预测。企业需要测算未来现金流量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这些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不仅受资产本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企业内部和外部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就固定资产而言,按大类可分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其他设备等,每一类又分为很多小类,如机器设备可分为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等。一个大型机械制造类企业,机器设备成百上千,有外购的、有自制的;外购的,又分为国产的与进口的;使用年限各不相同。由于受设备的技术状况、使用情况、质量状况、磨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按每一项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其难度可想而知,即使按资产组进行测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如,当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种类很多时,由于无形资产是通过有形资产来发挥作用的,如何剥离出每项无形资产未来的 〔收稿日期〕2008-06-10 〔作者简介〕韩瑞红(1970-),女,山西河津人,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山西分所注册会计师。90 ??

会计准则培训班结业试卷答案仅供参考

新会计准则培训班结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无形资产的论断中,正确的是(C)。 A.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应予资本化 B.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应予资本化 C.无形资产的研究费用应列入发生当期的费用 D.无形资产没有残值 2、下列有关固定资产的论断中,错误的是( B)。 A. 弃置费应列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B.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予资本化 C. 经营出租的固定资产应列入投资性房地产 D. 固定资产减值一旦认定不得转回 3、下列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中,新准则已经禁用的是(B)。 A.先进先出法 B.后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 D.移动加权平均法 E.个别计价法 4、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是(B)。 A、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房屋 B、闲置的房屋 C、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房屋 D、经营租赁租入的房屋 5. 某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扩建。该生产线原价为1800万元,已提折旧5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扩建生产线时发生扩建支出500万元,同时在扩建时处理废料发生变价收入30万元。该生产线新的入账价值应为(A)万元。 A、1570 B、1600 C、1800 D、1770 6、某企业出售一建筑物,账面原价 2100000 元,已提折旧 210000 元,出售时发生清理费用 21000 元 , 出售价格 2058000 元。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税率为 5%, 该企业出售此建筑物发生的净损益为 (B) 。 A、45150 元 B、44100 元 C、147000 元 D、168000 元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12分,每小题3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金融资产中不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有(BE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持有至到期投资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E.贷款和应收款项 2、下列各项中,属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有(ABCE )。 A.发行方或债务人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B.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C.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D.债务人认为无法偿还

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不足与改进

受客观原因影响,某民营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 齐,不能正确地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业务能力欠缺,财会人员成了简单的收款员$付款员和记账员,只会简单地收付款和记账,缺乏宏观的管理意识,使财务会计工作不能起到参谋作用,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差,不能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参考# 因此,应对民营企业财务会计中存在不足的改进,对会计人 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机制 %!& ,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管 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2 民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8N! 民营企业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民营企业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一些基础性的工 作不够扎实,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办理会 计事项# (!)登记会计账簿时各年度$各页之间的承$转手续不全, 未能按照要求标注%上年转入&$%结转下年&$%承上页&$%转次页&等,使人不能清晰地看出科目金额的年度和页码之间的转 结关系;填制会计凭证时各岗位签章不全#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却反映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出纳人员没有起到把关作用,只能简单地收付现金,不能主动地审核原始凭证# (")有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或重复列支费用的现象,表 现为:预付某供货商货款时,直接在生产成本列支,未通过%预付账款&反映,不能反映真实的债权债务;在按上级主管局规定计提%安全措施经费&时,借记%管理费用’’’安全措施经费&,贷记%其他应付款’’’安措经费&#而实际发生安全生产方面的支出又借记%管理费用’’’安措经费&列支,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而未冲销%其他应付款’’’安措经费&,重复列支费用,使得费用和负债水平失真,甚至有可能被税务部门视为恶意挤占费用#探望生病职工,发生费用报账时在%管理费用&列支,而不冲销%应付福利费&,同样是重复列支费用# (#)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为了图简单省事,不通过%应 收票据&科目,而是直接冲销%应收账款&,使得%应收账款&水不实,影响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基数#由于%应收票据&的变现能力要大大高于%应收账款&,如果不通过%应收票据&核算也不能体现真正的资产质量# ($)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而是直接在%管理费用’’’坏 账损失&中列支,且没有取得核销坏账损失应具备的材料;辅助登记账不按顺序号登记,随意性大,与正式账簿的对应性较差# 8N8 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务会计工作以 领导指示为准,随意性大;或者执行时打折扣,没有严肃对待#

方案-谈新基本会计准则中利得与损失的改进与不足

谈新基本会计准则中利得与损失的改进与不足 '“利得”与“损失”概念在各国 准则体系中都有出现,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各不相同。2006年2月15日,在 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基本准则”)中,首次将利得与损失正式引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国际会计准则中相关概念的比较,明辨我国新基本准则中的利得与损失并探讨其改进与不足。 一、利得与损失——国际比较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财务报表要素划分为十项,分别是: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业主投资、向业主分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得和损失是基本的财务报表要素。收入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不包含利得。对收入界定采用的是“流转过程观(Flow Process Approach)”,将收入视为一种流转过程,着眼于经营活动中资产的转化或流动。利得(Gains)是指“某一实体除来自于营业收入或业主投资以外,来自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于一切影响企业的其他交易、其他事项和情况的权益(或净资产)的增加” [①]。同样,费用也不包含损失。损失(Losses)是指“某一实体除因为费用和向业主分配以外,来自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于一切影响企业的其他交易、其他事项和情况的权益(或净资产)的减少”[②]。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其概念框架中,将财务报表的要素划分为五类,分别是: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其对收入的界定采用的是“流入量观(Inflow Approach)”,强调流入的结果。这里的收益要素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收入,指会计期间内正常与非正常活动中 利益的增加,包括了收入和利得。收入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利得是指满足收益的定义并且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项目。利得不是一个单独的基本要素,而是收益要素下的一个子要素。同样,费用包括了损失以及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损失是指满足费用的定义并且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业正常活动中产生的其他项目。损失作为费用要素下的一个子要素。 英国《财务 原则公告》中,将财务报表要素分为七项,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得、损失、业主投资和向业主分派。其中,利得(Gains)被定义为除了所有者投资增加以外所有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通过对比可知,这里的“利得”概念是广义的,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收益”要素概念,同样采用的是“流入量观”。它包括了美国的“收入”和“利得”,相当于美国有关“全面收益”的概念。与利得概念相似,其损失(Losses)的概念也是广义的,即向业主分派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包括了“费用”和“损失”。也就是说,报告主体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除了向所有者分派外,就是由损失产生的。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狭义的“利得” 是指企业除来自营业收入和对外投资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广义的“利得”包含了营业收入;狭义的“损失”是指企业除费用、分配的股利或支付的利息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广义的“损失”包含了费用。但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它们都包括了企业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事项,以及其他一切没有经过经营过程就导致的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利得与损失作为财务报表要素呈报,有利于全面地反映企业收益的变动,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准则,都将利得与损失定位于已确认标准上,即包含了已实现或未实现的权益变动。 二、利得与损失——新基本准则的改进与不足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基本准则以取代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原基本准则中规定的会计目标、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变动是对会计要素的修改与规范。在原基本准则中,会计要

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 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义 盛琼2007年6月 新准则中常用科目的变动情况: 新准则中的会计科目新增94个(其中特殊行业专用69个),取消10个,合并6个,分拆、更名、降级9个。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11.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2.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3.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4.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5.“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6.“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7.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8.“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9.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 一、整体印象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二、具体章节评述(一)关于第一章总则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三)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

会计准则4个问题的(DOC)

1、综合收益的含义。结合第30号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谈谈对综合收益的认识。 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与所有者之外的其他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综合收益的构成包括两部分: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其中,前者是企业已经实现并已确认的收益,后者是企业未实现但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确认的收益。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权益、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等;“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 综合收益体现了会计报表确认思想上的“资产负债观”,只要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化(除所有者与企业交易外),都属于其核算范畴,它不仅包括经常项目还包括非经常项目,既可能来源于经营活动又可能来源于投资、筹资等活动,既反映已实现收益又反映未实现但按准则规定已确认的潜在收益。 (一)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 一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处置导致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增加或减少。也包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以及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对于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进行摊销或于处置时转出导致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减少。 二是确认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导致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增加或减少。这里需区分两种情况:。 (1)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导致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增加,不是资本交易,是持有利得。因此,不论是在投资单位的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均应归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2)对子公司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有因子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而在合并报表中按权益法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才是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因权益性交易导致的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的变动使得合并报表按权益法相应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不是其他综合收益。 三是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以及其后续的转出。 四是境外经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增加或减少。 五是与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针对不确认为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所得税影响。 其他。如: (1)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导致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增加,及处置时的转出。 (2)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有效套期的部分,以及其后续的转出。 (二)不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况: 一是所有者资本投入导致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与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的增加。包括控股股东捐赠视为资本投入而确认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增加。 二是当期实现净利润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分配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减少。

2016会计继续教育小企业准则答案(20190429161415)

小企业会计准则 1 1.财政部于(2013 年1 月 1 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有()。 在证交所上市的小企业 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企业集团内的子公司 已经发行企业债券的小企业 3.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只能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错误) 4.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小企业会计准则》未做规范的,可以参照()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 2 1.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在小企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获取的利息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3.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计入其他业务支出。(错误) 4.小企业应当采用()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先进先出法 个别计价法 加权平均法 5.小企业对于周转材料,应采用五五摊销法来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6.下列各项中,属于小企业的非流动资产的有()。 固定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小企业会计准则 3 1.已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计入长期 股权投资的成本。(错误) 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小企业的固定资产()。 房屋机器运输工具器具 3.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更。(错误) 4.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正确) 小企业会计准则 4 1.小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5.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中不含相关的借款费用。(错误) 6.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10 年)。 7.小企业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下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不得低于( 3 年)。 8.小企业的职工薪酬包括()。 职工工资 职工福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9.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 小企业会计准则 5 7.小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8.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错误) 9.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错误) 10.营业税金及附加包含下列哪些内容(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 11.印花税和耕地占用税不通过“应交税费”账户核算,应全部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错误) 12.车船税和印花税都纳入国家预算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正确) 13.业务招待费应纳入(管理费用)。 14.不可税前扣除的营业外支出有(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 1 5.下列属于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的有()。 非上市小型金融机构 具有金融性质的小型基金 6.已经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从2013 年 1 月 1 日起需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错误) 7.下列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亮点之一的简化会计核算要求的选项有(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 8.下列不属于货币资金的选项有(存货)。 9.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确) 10.在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应取得的利息收入,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错误) 11.小企业外购存货成本有(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 12.存货毁损损失应计入的科目是(营业外支出)。 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 2 2.一次性全部处置某项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正确) 3.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在(实际发生)时确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