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6对*5 计算:10*1 问答8*5个论述20*1

第一章: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

缺性和社会有效性

2.自然环境:广: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狭: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

3.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第二章:

MAB: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监测及培训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国际计划。

PVA:种群生存力分析

PSF: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

MVP: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种群大小:种群的数目或生物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个体数目或生物量

粗密度:是指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

生态密:是指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如调查样地仅有一半面积

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分裂、出芽、结籽、生产等哪一种方式。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死亡率:最低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前者是种群在最适环境下,其个体由于年老而死亡,即都活到了其生理寿命;而后者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即多数或部分个体死于捕食者、疾病、不良气候等因素

迁入:是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

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

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群落

确定性绝灭:由无法逃避的环境变化和力量造成的对许多物种的绝灭,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森林砍伐和冰川作用

随机性绝灭:由一些通常的、随机性的环境变化或干扰(削弱而不毁灭)造成的。被削弱的种群所面临的绝灭危险将大大增加;种群越小,这种随机性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这种干扰所表现的脆弱性就越大。

年龄金字塔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增长型种群2.下降型种群3.稳定型种群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

1、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面积越大,种绝灭率越小,生境多样性越大,种丰富度越大。

从生境的角度看,选择较大的生境碎块作为保护区:(1)不同的物种要求不同面积的生(2)大的生境碎块可成为相邻的小块生境中的边缘种群提供迁入者的种源;(3)如果大的生境碎块得不到保护,它将进一步碎裂。

从生境的边缘效应方面看:缓冲带。

保护区最小面积的确定,还应顾及到保护区的价值、保护目的和目标以及对保护区进行何种层次的管理。

2、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更好

理由:在小面积的生境块上,种—面积关系的斜率通常很大(>0.35),并且所含的种库的比例也很小。

小保护区之间在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通常很高(》0.5),且物种定居的种库的有效大小小于地区性种库

不足:未涉及保护区所包含的物种数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参数:(1)物种定居能力的梯度;(2)不同的小保护区在种类组成上的重叠程度;

几个分散的小保护区通常比一个具相同总面积的大保护区有更大的生境多样性,因而有更大的种丰富度。

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距离越近越好

4、自然保护区之间用通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

5、避免半岛效应,自然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自然生境呈现明显的岛屿化:物种绝灭——自然保护区——拯救濒危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岛屿化的后果

自然保护区一般有较明确的界线,外围景观与保护区内部存在差异。表现岛屿化。岛屿化后果多方面,主要包括:

1、样本效应的降低

样本效应:一个10km2的保护区,开始时可能会失去周围100 km2生境中所见到的每10个物种中的3个(Wilcox,1980),这种最初的排除作用为样本效应。

(1)样本效应大——许多物种得不到保护;建立较多的小保护区,样本效应小——保护区孤岛化程度高——长期岛屿化

(2)样本效应大幅度下降,标志着周围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丧失——应不断定期检测Z值的变化,升高则岛屿化程度加大

2、短期岛屿化效应

岛屿化首先受害的物种是保护区中那些直接依赖外源和散布的物种,他们将随着临近生境的消失而立即丧失——短期岛屿化效应

3、长期岛屿化效应

4、动物区系的崩溃

大多是体型大或高营养级的物种。最初为丧失率高,然后是指数式下降,渐渐达到新平衡*岛屿化的对策

(1)斑块动态学:关注隔离区内部的迁入——绝灭的动态学。认为未来的任何保护区都可能很少存在外部迁入源,自然保护应考虑保护区内部物种的迁入和绝灭。

(2)确定“最小动态面积”,结合物种迁移和绝灭的特性,以及生境斑块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规律,来确定“最小动态面积”。

(3)进行更多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计算

计算公式:Ne=(NK-2)/((K-1)+V/K) K:为每个亲本后代的平均数V:为每个亲本后代数的方差

1、通过对北苍鹰48个巢的调查,估算出K=3.4,V=2.32,要求维持一个世代杂合性损失率小于或等于1%,请计算北苍鹰种群的最小生存种群数目。

答:杂合性损失率= 1/(2Ne)=1%

Ne=1/(2×0.01)=50

Ne=(NK-2)/(K-1+V/K)

N=46

最小生存种群为46。(雌雄均为23只)

2、假设某国家公园的马鹿种群中,每100只中必须有10只雄鹿,并令Ne=50,请计算马鹿种群的最小生存种群数目。

答:m=0.1

Ne=4m(1-m)N=50

最小生存种群中所需的雄性个体的最低数:mN=13.9≈14

最小生存种群为140。

第三章

1978年IUCN提出了保护区的分类、目标和标准,提出10个保护区类型(国际自然保护区分类)

1.科研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2.受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禁猎区

3.生物圈保护区

4.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

5.自然纪念地/自然景物地

6.保护性景观

7.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地

8.自然资源保护区、

9.人类学保护区

10.多种经营管理区/资源经营管理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

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

野植物类型

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五大连池火山

古生物遗迹类型

自然保护区结构

1、核心区

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核心区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核心区内可允许进行科学观测,在科学研究中起对照作用。不得在核心区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更不允许修建人工设施和进入机动车辆。应禁止参观和游览的人员进入。

2、缓冲区

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它有两方面的作用:

●1、是进一步保护和减缓核心区不受侵害。

●2、可允许进行经过管理机构批准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活动。>500米

3、实验区

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在保护好物种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原则下,可进行以下活动和实验:

?1、发展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建立试验的苗圃、繁育基地、树木园、植物园和野

生动物饲养场。

?2、建立科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测站、标准地、实验室、气象站、水文观察点、物候

观测站,收集数据和资料对生态系统进行对比和研究。

?3、进行大专院校的教学实习,设立科学普及教育的标本室和展览馆及陈列室、野外

标本采集地。

?4、进行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再循环方面的实验研究。

?5、旅游活动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从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面积的大小、科研的价值、感染力、潜在的保护价值、土地有效性和稀缺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和评定。

1.生态评价

(1)典型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某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应能表现出当地自然地貌的特点。

(2)自然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未受或很少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地区,充分表现出自然现状、自然构造和自然特征。

(3)稀有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某种群落或稀有动植物种群集中分布地和避难所,而其它地区则很难见到。

(4)脆弱性:自然保护区的脆弱性,表现在生境、群落和物种对环境改变的敏感程度。一般地说,脆弱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5)多样性Diversity:和生产实践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

(6)面积的大小

(7)科研的潜力

(8)感染力

(9)潜在的保护价值

(10)有效性

2.管理水平评价

3.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自然保护区的命名:

双名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省、地名+自然保护区”。如云南省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湖南省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等。

三名制:

省名、(+县名)+保护对象名称+自然保护区如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第四章:

我国区划:一、东北山地平原区二、蒙新高原荒漠区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四、青藏高原荒漠区五、西南高山峡谷区六、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七、华东丘陵平原区八、华南低山丘陵区

第五章

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1.纯自然保护型、

生态经济效益较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匮乏,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处于封闭状态,自身发展能力薄弱。

优点:纯自然保护型经营管理模式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缺点: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保护区的深层次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型

强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协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型

开放式的自然保护思想、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方向和建设趋势

自然保护区效益评价:

1、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

3、国际上效益

可耗尽的自然资源:不具更新能力,如矿产资源

可更新自然资源:通过自然的或人为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可更新

贮存:对自然资源经济分析的开始阶段,可利用资源的总量;

流动: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净增量和净较少量

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地貌: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

?水文:江河、胡伯、泉水、海洋。

?气候:气温、日照、风、湿度

?生物:独立为旅游资源;结合成综合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

?文化传统

?体育与娱乐

?饮食和购物

旅游密度:

资源密度,即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

旅游空间密度,即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所接待的旅客量与其空间面积的比值。

旅游人口密度,即接待游客活动量接待当地人口数量的比值。

旅游经济密度,即接待游客活动量与接待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旅游开发水平之间的比值。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是指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求,又保持不破坏旅游资源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

第七章

森林燃烧:森林中任何可燃物(有机)在氧化时放热和发光的化学反应

森林火灾的预防:

一、群众性护林防火工作

?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

?宣传工作

?有效防火制度

?严格控制火源

二、森林防火技术措施

?1、生物和生物工程防火:

?营造各种类型的防火林带(速生耐火、枝叶稠密、含水量高)

?调整林分结构,增加和调节林分的垂直郁闭

?生物方法,减少林地可燃物积累

?防火林带树种应具有抗火能力强、适应性强、常绿、树冠结构紧密、栽培容

易、生长快等特点。

?2、以火防火

?3、开设防火线

?4、开设防火沟

?5、建立防火站

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

?火险天气预报——引起火灾的可能性的天气条件

?林火发生预报——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火行为预报——蔓延速度、能量释放、火强度等

灭火方法:

?隔离可燃物使可燃物不燃——隔离法

?隔离空气——窒息法

?降低可燃物温度——冷却法

灭火后看守:

灭火后,组织少量人员在火场边沿看守火场和开辟阻隔带,阻止火势发展,不让火势向重要地段蔓延,等待黎明有利扑火时机再组织强攻。

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之辩;人类能否超越自然??

?人对生物圈的适应——人不能脱离生物圈

?人体及生理功能具有忍受限度,地球臭氧保护作用

?人体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分布存在适应性

?人对生物圈的改造(过快)

?劳动改变物质存在形式,扩大对生物圈的适应范围,改造与适应的矛盾与统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自觉的调节与控制

?人对生物圈的控制:逐步具备,局部控制

?确定正确的控制目标

?建立社会生态系统稳态反应的优化结构

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 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立的“33211”工作重点指的是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O2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按规划内容分为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指标;按规划目的划分,可分为: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4、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按其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5、循环经济的三大理论支柱是:复合生态、人类生态和产业生态。 6、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7、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8、进行规划方案费用的比较评价,通常可采用净效益和费效比等评价准则。 9、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 10、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 11、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12、环境评价中,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13、环境规划的重点是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14、目前,我国总量控制可以分为3类:①容量总量控制,②目标总量控制,③行业总量控制。 15、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 SO2和烟尘是主要污染物。 16、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17、土地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18、乡镇环境规划的体系按行政隶属关系和规划范围可分为县域环境规划和镇区环境规划两个层次。 19、环境规划范围的界定是以整体意义上的环境为基础,应该逐步覆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 20、我国的七大水系是指: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淮河、松花江、太湖。 21、综合决策技术方法在未来环境规划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包括:系统模拟与预测技术、规划方案优化技术与决策分析方法、规划实施评估方法。 22、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技术方案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技术方案 为科学全面地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 样性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查清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现状,掌握自然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为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完整、准确地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一、技术目标 通过为期两年的调查,基本摸清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自然要素情况;掌握区内动植物物种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掌握各类森林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及演替情况;掌握“三有”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充实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科研监测数据;调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社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技术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调查: A.调查范围: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地利用、土壤、自然景观、地质遗迹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B.调查指标:地质构造类型及分布地点、海拔高度(尤其最高与最低海拔高程点及千米以上山峰海拔)、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年均气温、绝对最高与最低温、活动积温、气候突变、年均降雨量、河流分布与年径流量、水质状况等。

C.调查方法:自然地理环境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专家咨询、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气候、水文等可采用实际测量和气象站收集等方法。 2、社区发展调查: A.调查范围: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人口、土地利用、威胁因子等。 B.调查指标: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社区及周边地区人均GDP、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交通状况、文化教育、通讯电力、水域利用类型及面积、保护区受威胁现状等。 C.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资料调研、走访调查等方法。 3、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 A.植物:调查范围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等高等植物以及地衣、大型真菌等低等植物;以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等为调查重点;调查指标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物地理区系、种类组成、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群落优势种、盖度、频度、物候期、生活力等。 B.动物:调查范围包括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兽类等脊椎动物以及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昆虫等低等无脊椎动物;以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为调查重点;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动物地理区系、种类组成、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生境状况、生态位、重要物种的生态习性等。

第六章 重要敏感区环境影响 分析

第六章 重要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与本水库项目有关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包括3处:濮阳县黄河湿地声级自然保护区、沿西环线和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1 工程与重要敏感区域的位置关系 渠村引黄闸以东下游2.3km即为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以黄河为界,主要区域位于黄河北岸以北和黄河大堤南侧以南区域,渠村引黄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见图6-1。渠村引黄闸2005年改造,管设计引水流量100m3/s,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7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调节水库南边界距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北边界最近距离为42km。 工程距离较近的饮水水源保护区有工程南部2.5km的“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和工程东部1.5km的“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84眼井)”,与水库位置关系见附图20。 6.2 重要敏感区域环境现状 6.2.1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黄河下游的上段,位于濮阳县南部黄滩区,涉及习城、郎中、渠村三个乡镇,全长12.5km,总面积33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300公顷,缓冲区面积1100公顷。该段内物种繁多,生物类型多样,是黄河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段之一,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区内已知脊椎动物208种(鸟类162种,兽类20种,两栖类9种,

爬行类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大鸨、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种(大天鹅、小天鹅、黄嘴白鹭、乌雕、灰鹤、呗额雁、灰雁等),属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23种(灰雁、苍鹭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18种(中白鹭、豆雁、赤麻鸭等),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23种(琵嘴鸭、普通燕鸥等)。在已知的50种水禽中,豆雁、绿头鸭、斑嘴呀、普通秋沙鸭分布广、数量大,都在6000只左右。在该区越冬的大天鹅、白鹭、苍鹭数量亦不少,冬季仅一个集中群就有200只,至少有3000只分布在该区。 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9科253属484种及变种,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数的12.2%。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7种;裸子植物仅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5科249属476种及变种,占全省被子植物总科数40.9%,总属数的23.9%,总种数的13.0%。 在484种维管束植物中,木本植物有25种,草本植物45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1种。另有黄河区域特有黄河虫实、荷花柳。 河流湿地包括河道、核心沙洲、芦苇沼泽、滩地、鱼塘、荷塘等湿地资源。 6.2.2 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河南省政府批复(豫政办[2007]125号)的《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与项目较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和“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84眼井)”。 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一级保护区为开采井外围100米的区域。二级保护区为北至黄河路南沿,西至化工一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

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 简介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

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 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报告doc

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报告 篇一: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 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 前言 1、概述 2、自然环境 2.1地质地貌2.2水文2.3气候 3、生物资源 3.1植物资源 3.2动物资源(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3昆虫资源 3.4菌类资源 4、旅游资源 5、社会经济状况 6、经营管理 7、评价与展望(该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景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参考文献

要求 每人从划定的区域范围内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阅资料并撰写简单的考察报告,重点介绍该保护区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国家级重点保护名录》、《省级重点保护名录》) 选择其中一个做PPT,并讲解。 篇二: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第一章保护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由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4个湖泊组成。保护区总面积98700hm2,其中湖泊湿地面积85300hm2。为便于区划和管理,根据湖泊自然地理特点,将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为Ⅰ区和Ⅱ区,Ⅰ区为华阳河湖群,由相互通连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3个湖泊组成,面积74300hm2,地理坐标:N29052/—30015/,E115019/—116033/;Ⅱ区为菜子湖,面积24400hm2,地理坐标:N30043/

—30058/,E117001/—117009/。 表1-1-1 安庆沿江保护区湖泊湿地基本情况表单位:hm2 2 湿地的形成及演化 2.1地质构造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庆沿江平原。在大地构造上,该区域位于扬子台坳中部的东段—沿江拱段褶带。其褶皱构造最明显的特点是作NE—SW向延伸的“S”型构造,近似NE方向的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构造之一。三叠纪之前接受巨厚沉积(XX—7000M)。中生代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致使大别山、皖南山区强烈上升,长江沿岸下降,形成诸多断陷沉积盆地。特别由于对老的构造骨架的继承性,新构造运动继续使本区经历一个间有上升的缓慢而不均匀的沉降过程,这种沉降至今未止,从而形成今日长江沿岸的构造地貌轮廓。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破碎带对皖江平原内的地貌形态影响亦是很大。如宿(松)—枞(阳)断裂带,明显成为沿江丘陵与平原岗地的天然分界线。 沿江平原西狭东阔,大致在铜陵以西受皖西、皖南两山约束,宽度一般只有30— 50km,成为谷地;在铜陵以东逐渐开阔。安庆沿江谷地

保护湿地的意义

保护湿地的意义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全世界湿地约有5.14亿平方千米,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中国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 11.9%,落后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排名世界第四位。 2010年5月份,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通过中巴资源卫星,对1400余幅陆地卫星影像图进行数据处理。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近20年间我国的湿地总面积减少11.46%,由1990年的36.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32.4万平方公里。因此,保护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形势不容乐观。 湿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被誉为“地球之肾”。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善的动植物群落。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1)调蓄水量和调节气候:湿地一般位于本地区的低凹处,含有大量持水性良好的泥炭土和植物及质地粘重的不透水层使其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它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用较长的时间将水排出。2) 独特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类型: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内,然后沿食物链从绿色植物转移到昆虫、小型鱼虾等食草动物,再进入水禽、两栖、哺乳类等食肉动物,最后,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进入再循环,部分积累起来;而能量由于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机最后的分解作用,大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3)良好的珍惜动物栖息地: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它适于各类生物,如甲壳类、鱼、两栖类、爬行类、兽类及植物在这里繁衍,当然也特别适于珍惜鸟类的生栖。4)净化污水: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生态、生化过程,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包括了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硝化、反硝化、营养元素的生物转化和微生物分解过程。 湿地还具有很高的价值:1、生态价值:即前面的功能; 2、经济价值: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水资源、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条件。3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景观和旅游价值和教育和科研价值。综合来说,湿地对于物种保护,维持生态多样性以及为人类创造经济利益等都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人们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导致湿地问题十分严重,已经影响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突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6-01-26 次数:208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段西起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59"~35°05′01"东经110°21′49"~112°48′15"。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水禽。 保护区在199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河南三门峡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孟津黄河湿地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洛阳吉利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门峡黄河国有林场”、“孟州市国有林场”的基础上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68000hm2核心区面积20830hm2缓冲区面积8900hm2实验区面积38270hm2。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共低、高等植物有743种其中藻类植物118

种苔藓植物27种维管束植物598种。黄河两岸山坡、堤坡等陆地分布着天然草本植物、灌木以及农作物和少量人工营造的防护林、经济林等;湿地分布的植物主要为天然草本植物和农作物。区内湿地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区系成分相互渗透区内已知175种鸟类中其中天鹅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头鹤、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有大天鹅、灰鹤等31种。还有中日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83种中澳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22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它不但具有河流湿地特征同时还具有库塘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特征。保护好黄河湿地生态对大量栖息繁衍于其中的生物物种和黄河湿地特有的生态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对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排涝、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以及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保护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 下一条: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湿地保护项目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项 目 建 议 书 编制单位: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日期:2008年7月19日

1 项目概况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多种效益,被称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等。此外,湿地与文化、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其生物多样性保存价值、美学及文化遗产价值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现状、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碧塔海自然保护区2005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普达措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展及其这一区域内社区居民的生产活动成为这一地区主要潜在的环境压力和威胁。因此,对保护区内湿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监测,是探明生态旅游对该保护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以及社区的生产生活,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目的。(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地区,中国重要湿地的密集分布区) 1.1项目名称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1.2项目性质 新立项目 1.3项目类型

环境保护项目 1.4项目承担单位 迪庆旅游投资公司普达措分公司 1.5项目主管单位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 1.6项目科技支撑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西南林学院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1.7项目报告编制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1.8 项目实施地点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1.9项目实施目的 有效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湿地资源 1.10项目任务 (1)进行湿地资源调查 (2)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3)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4)进行旅游活动对动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5)进行环境本低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6)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战略 (7)完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然保护区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黄石公园--1872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为什么要建立保护区:1.人类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又是资源的消耗者和破坏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既要不断提高生产力,又要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避免资源的枯竭,就必须研究和监测人类活动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找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环境与人类之间保持协调平衡的规律。2.要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以及自然资源的影响,选择一定面积有代表性的地域,作为人类观察和了解自然的“天然实验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十分必要的。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把这种有代表性地域具体化、形象化的做法。 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分类:①耗竭性资源(有限):A:再生性资源:森林、作物、牧场及饲料、野生及家养动物、水产渔业、土壤B:非再生性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煤石油等。②非耗竭性资源(无限):A:恒定资源:太阳能、原子能 B:易误用及污染资源:大气、广义的自然风光。 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 自然资源的价值:在其自然再生能力之上,人类为维护、恢复、增殖自然环境所应该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直接劳动时间和间接劳动时间。 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使其免遭退化、破坏和污染。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存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保留自然历史遗迹和地理景观。)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为了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研究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条件和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规律,找出合理利用资源的科学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展示生态系统的原貌、物种基因库、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公众教育的博物馆、旅游活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自然保护区的效益: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的保存、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环境监测等)社会效益(由于自然保护区能够作为向公众介绍、传播和展示自然保护事业所做工作的良好场所,因而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感染力)经济效益(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有效管理,使保护区本身和周围地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比如生态旅游的开展) 自然保护区学: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职能、规划设计、管理及物种恢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研究内容: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有关的基本理论研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原理和规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和方法;自然保护区各论。研究方法: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相结合;系统学的方法;调查研究。 第二章 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一、伦理(规范)原理①伦理基础: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整体,由自然和人类组成;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的物种都具有固定的生存权利;可持续发展是所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②伦理的原理:有机体的多样性是好的;生态复杂性是好的;进化是好的。二、功能原理①进化原理(核心是物种):物种是相互依存的;许多物种是高度特化的;关键种的灭亡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广泛适应性物种的引进可能会减少多样性②生态学原理:生态和演替阶段持续的时间依赖其规模的大小;爆炸减少多样性;种群的存活能力依赖其种群的大小;自然保护区对于大的稀有生物存在内在的失去平衡的危机。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人与自然的关系):1.生态学上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内部有自我调节能力。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其三大功能。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因此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5.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为什么要保护湿地

为什么要保护湿地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世界湿地日 湿地国际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了第6届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了1997-2002年战略计划。1996年10月常委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1998年10月常委会决定更换会标。1999年5月在哥斯达黎加召开了第7届缔约方大会。大会决定编纂一套工具书,正式确认国际鸟类组织、世界保护联盟、湿地国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公约的伙伴组织。 2005年2月2日是第9个世界湿地日。湿地公约常委会将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定为:“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其主要目的是倡导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有识之士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各种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在保护和丰富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进而促进更好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湿地的作用: 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 (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 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单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诸如青藏高原湿地、蒙新高原湿地、云贵高原湿地;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湿地也被开辟为旅游目的地,如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建有标本馆和观鹤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据有关资料记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的游客和访客多达50多万人次。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21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陕西黄河湿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包括陕西省域内的黄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陕西一侧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含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良好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可使游客在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和文化熏陶,能更好地提高广大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助于推动湿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受湿地和生态旅游这2个学科研究进程的影响。自1983年生态旅游概念首次被提出至今,湿地一直出现在生态旅游研究中。Christopoulou等曾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首先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因为湿地最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最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社区参与功能。湿地生态旅游追求旅游经济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逐渐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湿地周边社区的关注。 一、湿地生态旅游的概念 湿地生态旅游是指以湿地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旅游模式,诸如“海滨游”、“湖泊游”、“水乡游”、“休闲垂钓”等等。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湿地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目标,使湿地生态旅游延伸为绿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乃是一种伙伴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二、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历史

北林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1、据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指什么? 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根据保护对象,我国自然保护区如何分类? 3、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主要有哪些?* 科学研究; 自然过程的保护; 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保存; 环境效益的保持; 自然和文化景色的保护; 旅游和娱乐; 教育; 自然生态系统资源的持续利用; 文化和传统特征的保持。 4、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面临哪些问题? (一)条例的僵化与不现实:几乎所有的保护区的实验区都有人居住和农耕,违反了立法(二)资金不足 (三)社区发展压力巨大 5、什么是再引入?如何实施再引入工作? 再引入:在一个物种的历史分布区内的一部分区域(该区域内此物种已经消灭或灭绝)重新

建立该物种种群的一种尝试。 1.立项前的准备 1)可行性分析和背景研究 确定物种的分类学地位 种群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种群生存力分析 2) 以往的再引入项目的回顾与总结 3)释放地点的选择与评估 历史分布区,确保物种重引入地区长期受到保护,分析该地区物种以前衰退的原因 4)释放种群的选择 最好来自野生种群 圈养或者人工种群,种群统计学和遗传学 5)社会经济和法律保障 2. 计划、准备和释放阶段 政府机构和土地拥有者的统一,与国内、国际保护机构进协调,专家指导 确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设计释放前和释放后监测项目 免疫接种 运输计划 释放测量 当地公众教育 3. 释放后工作 直接或者间接进行所有个体或者释放个体的监测,种群数量统计、生态学和行为学、个体和种群的长期适应进化进程研究、收集死亡个体、死亡原因调查、维持大众教育 6、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是什么? 就地保护(in situ preservation, on-site preservation)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的保护。 易地保护(迁地保护)(ex situ preservation, off-site preservation)。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它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 7、野生动物管理中容纳量的含义? 野生动物管理中的容纳量:一定空间范围内,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能够维持的特定质量的最大种群饱和数量。 8、掌握几种野生动物调查的方法。 野生动物种类调查 ?通过以往调查及向猎人访问座谈而获得; ?通过现场调查和长期观察而获得 野生动物区系调查 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 栖息地:栖息地或生境是动物生活和繁殖的场所,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是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

自然保护区学考试用

自然保护区学考试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绪论 1、自然保护区学是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职能、规划设计、管理及物种恢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 2、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给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自然保护区性质: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研究基地;是自然保护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建设,是保护、发展和研究野生生物资源及自然历史遗产的主要场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种源的储存地(基因库)。 ?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一“美国黄石公园” 4、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名称的由来和含义,性质、类型、作用和职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简史,及其在现代科学、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②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及划分原则和标准。 ?③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原理,物种基因的保存及其繁殖驯化。 ?④科学系统与管理体系,包括立法、条例及档案管理。 ?⑤科教宣传作用,包括自然科学博物馆。 5、自然保护区学中的几个重要原则 ?(1) 在组成结构上具有非均一性和镶嵌性。 ?(2) 主要单元是生态系统。 ?(3) 主要功能单位是种群。 ?(4) 有年限上的区别。

?(5) 是一个经济实体。 ?(6) 在时向上保持连续性 6、196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功物资源的指示》。这是中国第一个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性文件。 7、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自然保护区在地区和类型分布上均不合理。 ?2、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统计工作混乱。 ?3、经费短缺,渠道不畅 ?4、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识不足。 ?5、土地权属未完全解决,依法治区观念淡薄 8、发展趋势: ?1.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 ?2.强化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 ?3.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4.推进“一区一法”,严格依法管理 ?5.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科技含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是高度集中的有序系统,不是各种因素的松散聚集;是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的,并不断趋向于稳定的平衡。 1、生物圈的形成

保护湿地的倡议书

保护湿地的倡议书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让我们一起保护世界上的湿地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希望能够帮到您! 保护湿地的倡议书一 亲爱的同学们: 什么是湿地湿地就是陆地上有水、有草、有鸟和有鱼类赖以生存的地方,那里碧水蓝天,鸟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互相嬉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着,这里是小动物们快乐的天堂,在这里可以聆听到天籁之音,那种境界,就是任何人也会被陶醉的。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滥杀动物,导致湿地大片大片的消失,让动物们无家可归,天空中的小鸟有气无力地划过天空,伴随着几声凄凉的叫声,没有水的鱼儿在干涸的池塘里蹦上蹦下,在水中流着悲伤的眼泪。 现在,我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湿地,关注湿地,保护生态,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为了不让鸟儿再悲伤,为了不让鱼儿再流下眼泪,让我们保护湿地,让大自然恢复生机和活力,请不要再砍伐树木了,再也不要滥杀无辜的小动物了,它们也有权利享受大自然赐予它们快乐生存的空间和自由,善良的人们快献出一点点对大自然的关心和爱护,关注湿地,保护生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

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保护湿地的倡议书二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今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提供物产、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的美称。同时湿地是濒危鸟类、候鸟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 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在我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把湿地保护纳入了祁连县发展规划,在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设立了湿地管理中心和黑河源湿地管理局两个内设保护机构,建立了《祁连县湿地保护管理办法》,修改完善相关湿地保护制度,确定了祁连县湿地保护政绩考核指标。XX年10 月我县收到了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