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2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2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2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2人民版必修1

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相结合,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重大问题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但是,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颁布“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法图示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

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

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讲授新课】

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

1、由分裂走向统一

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习过的相关历史知识)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以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我们经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也由此开始。由于周王室实力衰落,无力控制各地诸侯,造成诸侯长期混战,给人民代来了深重的灾难。经过500多年的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只剩下了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主要的诸侯国。

此时的秦国国力逐步强盛,在长期的战争中多次打败东方六国,逐渐取得了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但还没能统一。

那么统一的重担最后由谁承担了起来呢??

生:秦王嬴政。

师:他上台的时候,秦国的实力空前加强。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的个人领导才能;人民渴望统一;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样,在秦王政的指挥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亡了东方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嬴政是怎样灭六国的。

(PPT展示灭六国过程)战争方式是远交近攻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段材料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段材料讲的就是秦朝的疆域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小问题。

2.秦的疆域(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

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这是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也是当时强大国力的体现。同时,为了加强与北部的联系以及快速调动军队和物资,秦朝还修筑了“直道”,被称为古代的高速公路,这些都加强了北部边防。

二是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修筑灵渠目的: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展示灵渠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秦灭六国以后,秦军也展开了统一岭南地区的战略攻势。秦军的军事行动遭到当地越族人民的顽强抵抗,其中导致秦军失败的重要因素是运输困难。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经过激战,终于平定岭南。秦在岭南地区设置郡县,实行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三是将西南夷纳入版图之中五尺道(展示五尺道的图片,并简单介绍)

(附资料: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bó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这样,经过秦帝国的长期征战,不但平定了六国,而且对周边地区也实行了有效的政治控制,最终形成了一个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的大国。

3.秦统一的意义

师:请同学归纳一下秦统一的意义。

生:略。

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正式建立起来。秦王朝统一的完成

1、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使政局趋于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3、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秦的政治制度

师:秦灭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时代,又开疆拓土,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统一中国的重任。但是,这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好比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而真正要完成统一的重任还有更加艰巨的事情要做,这就是如何保存住和巩固住第一阶段军事斗争胜利的成果。这是一项比单纯军事进攻要困难得多的工作,搞不好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丧失胜利果实。这就是所谓“得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请问同学们,你觉得在军事统一后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巩固统一,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来维护统治。首先是

皇帝制度

阅读材料与思考:

材料一秦统一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思考:“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有何特点及影响?

生:(略)

师:由来:先秦时期,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业绩、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当然不愿意再与那些手下败将一样称“王”取荣,他决定选取一个新的足以显示其前无古人的功绩和至高无上地位的名号。他认为自己的权势与功德已经超越了三皇五帝,单纯的“皇”或者是“帝”已经不能显示出他的尊贵了,于是确立了“皇帝”的名号,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皇帝制度虽然是由嬴政创立,但是皇帝也继承了一些旧的政治制度,比如宗法制和世袭制。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

影响:开辟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先河,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

三公九卿制

师:中央王朝“日理万机”,只靠皇帝一人,自然难以处理全部繁复的政务,必须选拔一些人才来辅助他。哪么他都设立了哪些官员来辅助自己呢?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板书: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根据以前秦的官制,经过调整、改进和扩充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比较完备且颇有工作效率的官僚机构。

(结构图)重点讲三公的职能。九卿可以一带而过,也可不提。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第三,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官员职位不能世袭。

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

地方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海内为郡县)

师:阅读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之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问:根这三段文字,分别出自王绾、李斯、秦始皇。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最后争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秦始皇最后选择了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

1.形成与演变

为适应地主阶级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体制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沿用。

2.基本内容(结构示意图)

3.特点:①郡县等地方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 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

4.影响: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师: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分封制,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区别?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思考。

生:略

师:

通过比较得出郡县制和分封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进一步得出结论郡县制为什么取代了分封制,它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郡县制使得中央的政令可以逐级下达到基层直接统治全国,消除了封国制度下贵族世袭官职、分别统治部分土地和人民的割据状态,所以舍弃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三、汉承秦制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汉承秦制”。西汉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发展,具体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地方行政制度上由郡县制转向实行郡国并行制。

2.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设置监察机构,加强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改革选官制度。

总结: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课堂小结】

1、秦朝的统一

统一六国扩大疆域及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

2、秦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经济、政治、文化这三方面要结合初中知识)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积极:⑴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

⑵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消极: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农民起义

秦的灭亡

【板书设计】

一、秦的统一

1、统一六国

2、秦的疆域

3、秦统一的意义

二、秦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特点和影响

2、中央

三公九卿制特点,影响

3、地方

郡县制形成与演变,内容,特点,影响(重点是与分封制比较)

三、汉承秦制

【课堂练习】

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2.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疆域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密切地方间联系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在秦郡中负责监察的官职是

A.郡守

B.郡尉

C.监御史

D.郡丞

5.设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郡

B.道

C.乡

D.里

6.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7.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8.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材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中历史出现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等名词,学生尤感陌生。 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原始材料等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 2、了解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之处。 2、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秦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创建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评价秦王朝采取的“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手段,认识严酷的思想文化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的迅速灭亡并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

2015-2016高中历史 专题一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习题 人民版必修1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过程。 (1)灭六国: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北伐匈奴: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此后,秦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 (3)南征岭南:灭六国后,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公元前214年,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平定了岭南。秦在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4)通“西南夷”:秦朝在当时被称之为“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在其中部分地区委任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央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秦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巩固、扩大疆域,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应用示例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A) 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海内为郡县 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郡县制的建立。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3.特点及影响。 (1)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题(有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一、选择题 1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A.秦国B.韩国C.燕国D.楚国答案:A 2秦国灭掉韩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19年D.公元前215年答案:A 3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A.蒙恬B.李斯C.商鞅D.屠雎答案:A 4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 A.湘水和离水B.长江和湘水C.黄河和海河D.汉水和离水答案:A 5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A.郡—县(道)—乡一里B.郡一乡一县(道)一里 C.县(道)—郡一里厂乡D.郡一县(道)—里一乡答案:A 6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答案:C 7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内史,主管………………………………………………()

A.国家财政B.礼仪教育C.皇室财政D.宫廷修建答案:A 8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A.协助皇帝助理万机B.主管军事C.协助丞相负责监察D.主管教育答案:B 9我国封建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挟书律”是在………………………………()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汉惠帝时D.光武帝时答案:C 二、非造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 参考答案: (1)观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论据:商周时期都因分封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通过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 ) 2.国务院组成人员中,除总理外,其他人员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C ) 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B.市辖区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A ) 4.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B ) 5.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B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C ) 7.邓小手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精兵简政原则 C.市场经济要求 D.中国实际(D ) 8.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9.乡镇每届政府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 A ) 10.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主要标志是(C )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基层民主 11.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B ) 1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法规的前提是 A.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B.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10名代表提议 C.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D.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代表联名提议(C ) 1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史晓亮 一、课程标准分析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它上承夏商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下启从汉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因此从结构上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课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块:一、秦始皇的统一,二、百官公卿,三、郡县制。从内容上,本节主要介绍新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论性很强,新的概念短期内不易被绝大多数学生完全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为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高一年级5、6班。正定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5、6班又是重点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初中历史掌握得比较好。关于秦朝统一的内容,他们都非常熟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秦朝中央官职的主要构成以及郡县制的建立。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皇帝制度的特点等。 (3)能够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展现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部分史料的展示并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渐渐掌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郡县制产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理解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六、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图示法。PPT上有文字、地图、图片和史料。运用讲授法主要讲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配合讲授法的运用。地图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为讲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中央集权制度做铺垫。运用了多张图片,分别有不同的作用。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是为了导入,秦始皇像和虎符图片是为了增加讲解的趣味性,配合对皇帝制度特征的解读。运用多处史料,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使讲解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图示法的运用,利于学生对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朝政府组织等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从李白的《古风》和秦陵兵马俑的图片导入。找同学朗诵《古风》的前两句,体会秦王统一六国的恢弘气势。放映一张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感受秦军的威武,顺利过渡到本课的第一个子目:六国毕,四海一。 2、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讲秦朝统一。 1、首先讲解当时有利于统一的因素: 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②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秦统一六国自身的因素: 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习题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一.选择题 1.“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2.《汉书·贾山传》载:“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4.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行政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比封国小 6.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7.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8.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让谁担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缺乏可委如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C.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9.《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定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 10.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关系最相近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度 1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二.简答题(材料略) 1.秦王朝实行郡县制(李斯所谓安宁之术)的特点与影响? 2.皇帝制度的特征与本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精修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而言,属于同一类型(理解) 国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即中国特色(问答) 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民主集中制 (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回忆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第一部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而且还包括由它产生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狭义上讲,仅指它的全体会议,而不包括它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书上狭义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代表总额不超过3000人(1986年修改为不超过3000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一)最高立法权

(二)最高任免权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细节) (三)最高决定权 (四)最高监督权 (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会议开幕需达到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 法律草案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 (1)全国人大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必须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对其他法律草案的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表决方式采用的是法律草案一次性表决,而非逐条表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从属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全国大人有权罢免常委会组成人员。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在全国人大补选之前,由委员长暂时代理国家主席职位。 现行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委会辞去常委会的职务。 人大常委会有哪些职权? (一)国家立法权 (二)法律解释权 (三)监督权 (四)决定权 (五)任免权 (六)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七)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中国的行政区域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一般的行政区域,即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镇等; 二、民族自治地方,即省一级的自治区,省级与县级之间的(地级)自治州、县一级的自治县; 三、特别行政区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征求意见稿) 教务处编印 二〇〇九年六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编号:4341047 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 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浦兴祖主编,2005年版。 开课院系:公共事业管理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该课程主要介绍当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等。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了解行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做出努力。授课时要做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既要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又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绪论(讲课2学时) (1)掌握政治制度的涵义 (2)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理解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4)理解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课8学时) (1)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掌握民主集中制原则 (3)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和工作程序 (4)理解如何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 3.选举制度(讲课4学时) (1)掌握选举制度的原则 (2)熟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3)理解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4.国家行政制度(讲课8学时) (1)掌握行政与行政制度的内涵 (2)了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机构设置 (3)熟悉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4)理解行政机构改革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原因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 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 解析:选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极力推广分封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解析:选C 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解析:选C 依据所学,秦朝郡县制下,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荐,故A项错误;秦朝时采用“殿最”制考核官员,而非世代镇守,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县令由皇帝任命,而非郡守任命,故D项错误。 4.(2019·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 1、“六王毕,四海一” (1)、“六王毕” 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②展示李白的《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什么历史事件? ③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和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 [过渡]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2)、“四海一” ①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说一说秦始皇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②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 ③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师: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2、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设问: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 (1)、地方——郡县制

A013000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Institution 课程编号:A0130003 学分:3学分 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研究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教材:聂月岩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开课系所: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当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形成、历史沿革、基本框架、现状、运行情况以及改革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解、分析政治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什么是政治制度; (2)理解:政治制度与其他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联系; (3)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二)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7)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2.课程重点、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掌握: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 (三)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 (2)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3)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2.课程重点、难点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国家元首的概念;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 (2)理解: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3)掌握: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四)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的发展 (2)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3)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 (4)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选举制度的概念、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 (2)理解: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特殊代表团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3)掌握: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五)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设计】 一、课前探究 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 “六王毕,四海一” “六王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46 制定单位:政治学教研室 执笔者:罗理章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之一。共32学时,2学分。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对我国的国体、政体及主要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从制度层面和经验层面上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来研究这些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研究这些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逻辑联系,以推进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2)了解和熟悉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公共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作出努力。(3)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培养优秀政治人才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史,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来自于政治学原理,在教学内容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国政治制度史有一定衔接。 4.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4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2 第三章选举制度 3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4 第五章国家行政制度(下) 2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制度 3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3 第九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4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doc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 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 2.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 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 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 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 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 4.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 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C.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 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

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6.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7.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课时规范练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时规范练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邢台月考,6)下面为秦国部分著名人物的原籍和主要事迹。据此表可知() A.楚国是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国家 B.战国时期的人才都流向秦国 C.重用外来人才助推秦的崛起与统一 D.秦国的统一策略具有连续性 2.(2019河北廊坊期中,8)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王室与政府已完全分开 B.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C.三公九卿均是国家政务官 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3.(2019吉林吉林三模,2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4.(2019广西南宁一模,25)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5.(2019广东茂名二模,25)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

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6.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 A.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 B.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 二、非选择题 7.(2019山东临沂月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 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主 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 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 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 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 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2)秦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