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学校体育学试题 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 B 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学校体育学试题4答案

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终身体育 2、学校体育 3、绝对评价。 4、健康 5、课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2、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4、学校体育结构和学校体育功能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5、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二者是可以独立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 6、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7、竞技体育是不能够进入学校的。() 8、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9、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0、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须过多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 ( )、 ( ) 和 ( ) 等三个方面。 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 ) 和 ( ) 两个方面的组织形式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 ( ) 、( ) 、 ( ) 三个阶段。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它们是( ) 、 ( ) 、( )、 ( ) 、 ( ) 。 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 ( ) 、 ( ) 、 ( )、 ( ) 、( )。 6、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 ( ) 和( )五种。 四.选择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体育考试试题加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练习密度、运动负荷.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基础性、业余性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学生、教材5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说明、教材纲要体系和考核项目级标准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_多样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校内竞赛、校外竞赛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错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对)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对)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错)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错)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错)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对)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对)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错)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体育管理: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2.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运动负荷: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定性评价: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 5.预先考核: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所进行的考核。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体育心理学试题A B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学校体育学试题5,

5,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校体育目标(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3、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4、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课余运动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内容。(×) 2、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 3、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好高尚的道德情操。(×) 4、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5、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6、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7、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8、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9、学校体育中没有竞技体育的教学目标。(×) 10、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诊断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综合评价。(×)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和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三个过程。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是技艺性、情意性、 自然性、人文性。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体育课程评价阶段三个阶段。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1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 发展概况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 2.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 4."六艺"(西周) 5."六经" 二 填空:(每空0.5)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 )年 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 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 诗易 D :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 ()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 :唐 B ;宋 C :元 D :明 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 A :乾隆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颜元 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 A :1903 B :1913 C :1923 D :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恽代英 D :颜元 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 A :1950 B :1956 C : 1957 D :1958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 A :1955 B :1956 C :1957 D :1958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 A :1977 B :1978 C :1979 D :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 A :1990 B :1991 C :1992 D :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 :场外性 B :竞技性 C :技术性 D :基础性 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5分) 1.学校体育的主要特性是 ()()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八章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应激反应。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许愿、 抑郁、承认。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否认开始,经忧郁而达到解决和接受。 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运动员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

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C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A ) A不平衡B平衡 C放大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 A 否认B愤怒 C 抑郁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D )A直接B间接 C没关系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C )& A意志B自尊 C控制点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B )A否认B升华 C投射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二、选择 C 1、1979年在()举行的第()届全国心理学术年会上,设立了体育运动专业分组,这是我国体育运 动心理学第一次学术会议。 A天津、二 B上海、三 C、天津、三 D、上海、二 D2、第一世界大战后,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是()。 A、顾拜旦 B、亚里斯多德 C、巴斯 D、科曼.格里菲思 A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冯特 B、科曼.格里菲思 C、特里比特 D、汤姆斯 B4、( )年,科曼·格里菲思出版了《训练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本运动心理学专著。 A.1924 B.1926 C.1925 D.1927 A5、ISSP 是( )的简称。 A.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B. 心理学会 C. 体育心理学会 D. 中国运动心理学会 C6、1913年在()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专门会议,体育运动心理学进入了科学的行列。 A、萨马兰奇 B、基拉宁 C、顾拜旦 D、尤伯罗斯 A7、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为()。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2年 三、判断×√ 1、我国体育心理学5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60年代末期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体育心理学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60年代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标志现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的 诞生。() 3、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只包括对生物属性的作用和影响。(×)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名词解释 1、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 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与体育活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关系。 4、健康: 五、简答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两方面? 2、中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那些? 3、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赋予功能是什么? 4、体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答: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心理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心理等。二是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2、答: 3、答: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体育的赋予功能包括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激发社会成员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增进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和交流,创

最新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体能: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现为: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 答: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时的教法特点是:运用语言与直观方法;注意“分解”、“定位”、“阻力”、“助力”等方法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注意教师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以完整练习为主;注意运用讲解、示范以及“定向”、“领先”等方法的运用;适当加大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适当采用变换联系的方法;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自我评价能力。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教法特点是:运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2、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答:相同之处是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不同之处是:其他学科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有如下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自我观念: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信仰、情绪以及行为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核心性和多维性。 应激:也称“压力”,它是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直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二种主要成分。 心理耗竭: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个体无法对其有效应对,从而出现的过度心理疲劳和自身资源损耗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 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心理生理应激)的反应,是一种运动员难以保持正常训练和成绩的状态,并表现出某种回避应激的倾向。 过度训练:是指对训练压力的一种不适应的反应,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出现暂时下降的现象。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生物反馈训练: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如仪表读数)、听觉(蜂鸣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凝聚力:反映群体在追求其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形成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社交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社交一致性。 二、选择(5题,10分) 1. A 采用多维度的心理测验方法研究美国某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A.Morgan B.Griffith C.Auwede D.Richelson 2.16PF个性测验量表属于 B 量表。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 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合后分 D、先分后后 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 A、分开 B、相对靠拢 C、保持距离 D、保持较远 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 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 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 A、综合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渐进放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首先是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 3.____________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之下,于1890由德国生理学家沃格特年提出、由德国精神病家舒尔茨完成,后来又由舒尔茨的学生加以完善,并使之广为流传于各国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4.自生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思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气功中的____________是东方静默法的代表。 7.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9.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理论基 础上的。它的技术包括三个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模拟训练可分为____________模拟和____________模拟两大类。 11.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13.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14.模拟训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