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Ⅱ学案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目标导航】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

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传粉和受粉。自然条件下,一般是。(2)具有易区分的,且能地遗传给后代。

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

→套袋→→套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纯种纯种

P(亲本)高茎×矮茎

F1(子一代)高茎

↓○

×

F2(子二代)高茎矮茎

个体数 787 277

比值

2.实验结果:

(1)F1全部表现为;

(2)F2出现现象,分离比为。

3.相关概念: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的不同。(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

(4)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的现象。

★思考与讨论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若F2共得到20株豌豆,其中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为什么?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存在的。亲本为纯合子的高茎(DD)和矮茎(dd),F1遗传因子组成为,由于D对d具有,F1表现为。(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中,即生殖细胞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F1最终产生含和的两种配子,比例为。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F2中有三种基因型:,数量比接近,有两种表现型,且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2.绘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注意规范写法)

高茎×矮茎

P

↓↓

配子

↘↙

高茎

↓○

×

3.相关概念:

(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

(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dd。

(4)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

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

①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②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③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②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的数值比约为。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即让杂交。

2.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3.预测测交实验结果:F1(Dd)能产生类型的生殖细胞。即含有遗传因子和含有。而隐性亲本(dd)只产生含有d的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测交后代是(高茎):dd(矮茎)为。

4.实验结果:(F1)Dd(高茎)×dd(矮茎)→Dd(高茎):dd(矮茎)=30:34≈。5.结论: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完全正确的。

★思考与讨论2:测交时为什么选择隐性性状的个体与F1杂交?五、分离定律: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做杂交实验可靠。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

3.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二、遗传规律中常用的符号及概念:

1.常用符号的含义

2.基本概念辨析

(1)花结构类:

①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

②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

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③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④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2)传粉类:

①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②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③闭花传粉:花在未开放时,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后花瓣才展开,即开

花。

(3)交配类:

①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②自交: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蕊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广义上讲,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③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④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这正交,则乙♀×甲♂为反交。(4)性状类:

①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如豌豆的高度、种皮的颜色、人的眼皮形态等。

②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③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④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⑤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遗传因子类:

①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②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6)个体类:

①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②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三、利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题:

1.显隐性的确定:

(1)根据定义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

(2)根据性状分离现象进行判断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来的性状为隐性,亲本性状为显性。(3)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大的性状为显性。

2.确定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正推和逆推:

解决上述各类问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考虑纯合子,特别是隐性纯合子

由于纯合子含有相同的遗传因子,因而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因子的组成及性状推断上有明显的推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如果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B_)。(甲图所示)

②如果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bb),则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b(乙图所示)

③如果子代中有纯合子(BB或bb),则两个亲本都至少含有一个遗传因子B或b。(丙、丁图)

BB×亲本 bb×亲本 _b ×_b B_ × B_

↓↓↓↓

B_(显性) _b bb BB

甲图乙图丙图丁图

正推类问题

逆推类问题

从表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均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③若后代状分离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

×aa

④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即aa×aa→aa

3.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纯合子、杂合子的区别

①纯合子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杂合子可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

②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

离。

(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①测交法: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为纯合子,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被测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子。4.分离定律中有关概率的问题:

(1)概率计算的基本运算法则

①加法原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两个事件互为排斥或交互事件,这种互斥事件的概率就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例如:人体肤色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一对夫妇遗传因子都是Aa,他们所生的孩子中,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多少?这对夫妇生的孩子中,表现型正常的有两种遗传因子:AA或Aa,出现的概率分别是1/4和1/2,那么表现正常的概率就是(1/4+1/2)=3/4。

②乘法原理: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这样的两个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例如:人类的双眼皮(B)对单眼皮(b)为显性。现有一对夫妇基因型均为Bb,则他们生一个单眼皮男孩的概率是多少?这对夫妇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是1/4,生一个男孩子的概率是1/2,那么生一个单眼皮男孩子的概率就是(1/4×1/2)=1/8。

(2)计算概率的方法

①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②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1/4,再生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③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例如: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④杂合子自交n代后,纯合子与杂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

当杂合子(Aa)自交n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AA+aa)所占比例为1-1/2n,其中AA、aa所占比例分别为(1-1/2n)×1/2。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100%。这就是自花传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

5.正确解释某种遗传现象:

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该病肯定是隐性遗传病。(如下图所示)

(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

6.指导杂交育种:

第一步:按照育种的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

第二步:根据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类型;

第三步:有目的地选育,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基因分离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优良性状是

隐性的,可直接在F2代中选种培育;如果优良性状是显性的,则必须从F2代连续自交,选择若干代(一般5~6代),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四、分离定律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原核生物或非细胞结构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细菌等原核生物和病毒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变化无规律。

(3)细胞核遗传

细胞核内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具有规律性,属于分离定律适用范畴,而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不具有规律性,不属于分离定律的适用范畴。

(4)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是指控制同一性状(包括相同性状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

1.对豌豆进行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

(1)去雄:选择亲本,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花蕾期)。

(2)套袋:在去雄的花上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传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头上。

(4)套袋:将人工授粉的花套上纸袋,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2.相对性状中的性状表现并不都是只有2种,也可能有多种性状表现,如人的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4种性状表现。

3.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的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如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1都是高茎。4.不完全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F1的性状介于显性亲本和隐性亲本之间,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花与白花杂交,F1表现为粉色花。

5.共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同一个体上显现出来,如红毛与白毛马交配,F1是两色掺杂的混花毛马。

6.书写遗传图解的一般步骤:

(1)每行前面要有相应的标题(如P、F1、配子等);

(2)写出亲本的性状,标出与性状相应的遗传因子组成;

(3)正确分离出配子;

(4)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写出子代遗传因子组成;

(5)标出子代的性状及其比例。

1.下图是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图解。

(1)图中P表示________,F1表示________,F2表示________,F3表示________。图中×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_。

(2)图中AA和Aa全是红花,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F1进行自花传粉,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其类型有________。

(4)根据F3性状表现,纯合子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能________遗传,杂合子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产生________。

2.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为了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后,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

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3.秃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控制的,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一非秃顶男人与一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结婚,生一男孩长大以后为秃顶。这个女人的基因型是

A.bb B.Bb C.BB D.BB或Bb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

5.豚鼠的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只黑色的豚鼠交配后,共产下4只豚鼠,其中2只黑色豚鼠,2只白色豚鼠。对这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豚鼠的白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后代比例不是3∶1,所以这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D.如果再生一只豚鼠,是白色雌鼠的概率是1/4

1.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2.假如有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和AA两种类型个体,Aa∶AA=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且子代全部成活。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

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

2 B.

5

8 C.

1

4 D.

3

4

3.小鼠的卷尾(A)和直尾(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科学工作者为了调查尾的形态,通过饲养小鼠并让其繁殖后代进行分析,随机选取数只卷尾雌鼠分别与不同的直尾雄鼠杂交,结果发现它们的后代雌鼠和雄鼠中,卷尾和直尾都是2∶1,则亲本雌鼠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

1

3 B.

2

3 C.

1

2 D.

1

4

4.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

1

4 B

1

3 C.

1

2 D.

3

4

5.种皮光滑的豌豆与种皮皱缩的豌豆杂交,F1全为种皮光滑的豌豆,F1自交后,F2中种皮皱缩的有248株,则种皮光滑的株数约为

A.248 B.992 C.495 D.744

6.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1∶2∶1

C.3∶5∶1 D.4∶4∶1

7.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6号和7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小孩的概率为

1

8

C.如果6号和7号生的第一个小孩患该遗传病,那么第二个小孩还患该病的概率为

1

4 D.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为

1

4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一、1、(1)自花闭花纯种(2)相对性状稳定

2、去雄授粉

二、1.3:1

2.(1)高茎(2)性状分离3:1

3.(1)同一种性状表现类型

(2)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3)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思考与讨论1:不一定。因为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统计出来的,若实验材料较少,则不一定得到这样的结果。

三、1、(1)遗传因子

(2)成对 Dd 显性作用高茎

(3)遗传因子配子 D d 1:1

(4)随机 DD Dd dd 1:2:1 3:1

2、D d Dd DD Dd Dd dd

3.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同不同

4.(1)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1:2:1 3:1

四、1、测交 F1与隐性纯合子

2、提出假说实验检验

3、两种 D的生殖细胞 d的生殖细胞 Dd 1:1

4.1:1

思考与讨论2:因为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取决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五、1、成对存在2、成对的遗传因子不同的配子

课堂过关检测参考答案:

1.(1)亲本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杂交自交

(2)显性基因具有显性决定作用

(3)两A、a(4)稳定性状分离

2.C 3.B 4.B 5.B

课后检测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为分离定律的实质,B项为发现问题的现象,C项为验证实验,D项为对现象的解释内容。

2.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自由相交类遗传题,应该用基因频率的方法来解答。亲代中A的基因频率占3

4,a的基因频率占

1

4,所以后代中基因型AA占

9

16,基因型aa占

1

16,共计

5

8。

3.答案:A

解析:由于是伴性遗传,卷尾雌鼠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X A X A、X A X a,而直尾雄鼠的基因型是X a Y,假设亲本雌鼠中纯合子的比例为X、杂合子的比例为Y,根据后代雌鼠或雄鼠中尾的性状比可得:(X+Y/2)∶(Y/2)=2∶1,则X/Y=

1

2。

4.答案:A

解析:据题分析可知该夫妇基因型为丈夫(T S T L)、妻子(T S T S),他们的子女中只有基因型为T L T S 的女孩才会表现长食指,概率为

1

2(T

L T S)×1

2(女孩)=

1

4。

5.答案:D

解析:种皮皱缩为隐性性状,所以F2中种皮光滑∶种皮皱缩=3∶1,所以种皮光滑的株数约为248×3=744。

6.答案:A

解析:因为AA∶Aa=1∶2,所以其子一代中AA=

1

3+

2

1

4=

1

2,Aa=

2

1

2=

1

3,aa=

2

1

4=

1

6。

7.答案:D

解析:因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3号的基因型为X B Y,4号为X B X b,所以两者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为

1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题型分析

第1章遗传的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相对性状的判断 判断依据是必须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类型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 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 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 然状态下为纯种(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授粉的过程:去雄(未成熟的母本)→套袋→人工受粉→套袋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操作及其目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A.花成熟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防止自花传粉 B.去雄后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C.人工授粉→进行杂交 D.授粉后继续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三、配子的种类 有性生殖的生物可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即卵细胞和精子。就雌雄配子的数量而言,一般雄配子的数目远大于雌配子,即精子远比卵细胞多,就配子的类型而言,每个配子只含一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例如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则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即D型和d型,且D:d=1:1 1.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自交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情况如下,正确的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4 C.AA∶aa=1∶1 D.A∶a=1∶1 2.遗传组成为Aa的杂合子豚鼠,一次产生了100万个精子,产生精子的类型及其中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精子数目为() A. A或a两种类型;50万个 B.仅含A一种类型;0个 C. AA和aa两种类型;50万个 D. 仅含a一种类型;100万个 3.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2.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本节在必修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之间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理解课文: 1 、你认识豌豆花的结构吗?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是随机均等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纯合子杂合子成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 存在的纯种高茎豌有成对的高茎遗传因子(DD ), 纯种矮茎豌豆有成对的矮茎遗传因子(dd )。 F1自交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所以在F1细胞 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显性 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应该是Dd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拓展视野、解题技巧: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②DD×dd→Dd(全为显性) ③DD×Dd→DD∶Dd=1∶1(全为显性) ④Dd×Dd→(1DD、2Dd)∶1dd=3∶1(显性:隐性=3:1) ⑤Dd×dd→Dd∶dd=1∶1(显性:隐性=1:1) ⑥dd×dd→dd(全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正推类型;二是逆推类型。常见解题方法有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1. 隐性纯合突破法: 即根据隐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型,比如白化病患者一定为aa,可推出他的双亲一定各含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推出双亲的完整遗传因子型。 2.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④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都为隐性纯合子。 3.配子的确定 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4.基因型的确定 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5.显隐性的确定 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6.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7.遗传概率的计算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教学设计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一)交配类型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是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F 1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 4.正交与反交: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为正交,则为乙父本,甲为母本为反交。 5.自交与自由交配辨析: (1)自交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如基因型为2/3AA 、1/3Aa 植物群体中自交是指:2/3AA ×AA 、1/3Aa ×Aa ,其后代aa =1/3×1/4=1/12。 (2)自由交配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是: ???2/3AA 1/3Aa ♂ × ♀??? 2/3AA 1/3Aa ,aa =1/3× 1/3×1/4=1/36,也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推算。 (二)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同一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4.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以上,这些基因就称作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仍然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类ABO 血型的决定方式:I A I A 、I A ⅰ→A 型血;I B I B 、I B ⅰ→B 型血;I A I B →AB 型血(共显性);ⅱ→O 型血。 (四)个体类 1.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2.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3.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 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 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 1)测交地概念 2)侧交地过程 思考: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 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 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 地分离比,你能确定 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 测交后代 ()() 测交比 2、分离定律地内容: 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 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 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 (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 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 (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 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 (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 (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

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 (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 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 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 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 (2)解题思路与方法 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 即Aa×Aa→3A__:1aa.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AA×AA或AA×Aa或AA×aa. 11、隐性纯和突破法 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 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 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 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 (用B、b 表示) 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 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 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 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 (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 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 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 (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 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引言: 同学们好!如果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那么孩子是什么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还记得发现这个定律的人吗?就是奥地利的孟德尔。他利用修道院一块儿不大的园地做了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终于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在众多的实验材料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豌豆呢?豌豆这种植物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自花传粉当中的极端情况叫做闭花传粉,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豌豆它是自己的雄蕊的花粉传到自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进行传粉受精,甚至于花儿还没有开,内部就已经完成了传粉,这样就可以保证完全按照实验者当初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实验,完全不会受到外来花粉的干扰,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其次更大的优点是在豌豆的身上我们能发现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我们在遗传学上把她它叫做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籽粒的圆滑和皱缩这就是一对相对性状。而籽叶的颜色黄色对绿色也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身上的这些相对性状都很容易识别在我们识别的时候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非常地清楚明白,基于这两个优点,孟德尔最终选择了豌豆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其实豌豆的杂交实验就是一次人工的传粉受精,当一朵花儿它还没有开放时也就是当它还是处于花蕾期的时候首先用剪刀把这朵花的雄蕊去除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去雄然后我们看但你花粉发育成熟时我们可以用一支毛笔把一朵花的雄蕊的花药当中的花粉沾一点然后把它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人工传粉受精,也就是让这两朵花所在的两株植物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再到接受花粉的这一方,也就是母本接触种子或者等种子种下去,在长成植株之后我们便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了。在在这个过程当中请大家注意接受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母本,而提供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父方。好了,有了这些知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看下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我们来看他研究的到底是哪一对相对性状?请看图,这幅图放映的就是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他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就是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首先使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叫做子一代,通常记做F1我们看到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豌豆没有一株是矮茎豌豆,因此我们就把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这个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而在子一代没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隐性性状。问题就来了,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性状,那么矮茎性状到底是永远的消息了呢?还是暂时的隐藏了,接下来我们再往下看让子一代自交,也就是进行一次自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称之为子二代,结果发现在子二代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也就是说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同时出现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由于孟德尔曾经在大学中接受过非常完善的教学训练,因此他就想到了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看一下统计结果是在子二代中高茎有787株而矮茎有277株,如果对二者进行一个比值的话那么比值大致接近于3: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3:1这样的一个数字究竟是一个偶然的结果呢?还是一个固有的规律呢?子一代自交后后代发生的这种性状分离到底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呢?我们暂且就把3:1这样一个数字叫做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没有停歇,他马上又开始对其他六对相对性状在,逐对进行同样的实验。都是首先让纯种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再进行自交,观察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我们来看一下,其他杂交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显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也就是均为子一代,只表现出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而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一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五、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959767554.html,][来源:学.科.网Z.X.X.K]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请同学们共 同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于遗传给 后代。)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回答: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 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讲述: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我们将 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 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后的情况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 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试验的过 程是这样的: 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 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 是黄色圆粒的。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2中,不仅出现了 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 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 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这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知识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知识点 考点点拨: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两对及两 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5)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2、 分解组合法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遗传规律。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挠,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因此,这类题我们可以用分解组合法来做。分解组合法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不需作遗传图解,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解题步骤: (1)、先确定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应用: [ 1]、求有关配子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 基因型为Dd 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D 、d 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D:d=1:1,而基因发现者 实验过程、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体现显性性状。 F1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 9:3:3:1 理论解释: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不同的遗传因子 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 合,产生四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目的:测定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如解释正确则理论应与实际结果一致 实验: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结论:杂交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既可证明对分离现象解释是正确的。 两对相对性 状遗传实验 测交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3课时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教法学法】 活动探究法、问题串法、讲解法、课件直观展示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引言:遗传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现象,但遗传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屈折,又是那么精彩绝伦。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获×符号需给学生讲清) 得植物纯种)(何时用○ 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 P:亲本、♀:母本、♂:父本、 F1:子一代、F2:子二代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4)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 A、I B、i三个基因,ABO血型是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因为I A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 A I A,I A i—A型血;I B I B,I B i—B 型血;ii—O型血;I A I B—AB型血。 4、个体类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②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注意①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不管有多少对纯合都是杂合子。 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知识点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材; 选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是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补充: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1)相对性状多、易于观察(2)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4)容易饲养(5)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等。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练习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姓名班级分数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2.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历了( )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3.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可能是( ) A.AB B.Ab C.Aa D.ab 4.属于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Dd B.AabbEe C.AaBB D.AAEEff 5.具有下列各组基因型的个体,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A EeRr、EERr B.eeRr、EeRr C.Eerr、eerr D.eeRr、EERR 6.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能形成配子的种类数为() A.4 B.2 C.8 D.6 7.基因型为RrYy的水稻自交,其子代中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A.3种、9种 B.3种、16种 C.4种、8种 D.4种、9种 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 )种 A.4 B.2 C.8 D.6 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 )种 A.8 B.4 C.16 D.6 10.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1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 B.eeffg 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1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13.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 yRr=1∶1∶1∶1∶2∶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 ×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一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 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 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 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 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阅读思考 讨论回答 引起思 考注 意,引 入新 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杂交P: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种子)(种子) (植株)(植株) 阅读 P9~P10 第三段, 思考时提 出的问 题。 以旧学 新

F1:(受精卵) 黄色、圆粒 (种子、100%) 2、F1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 (即:黄、圆 X 黄、圆) 同植株卵子精子 F2:种子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 9 : 3 : 3 : 1 )(二)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 3:1 ②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 ≈ 3:1 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杂交:纯黄、圆 X 绿、皱 P基因型(YYRR)(yyrr) 配子: YR yr F1: YyRr (黄色圆粒——种子) 2、F1自交植株 F1配子:♀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 ♂ 1/4 1/4 1/4 1/4 子彼此分离, YR 不同对的遗传 yR 因子可以自由 Yr 组合) Yr F2: YR(1/4)yR(1/4)Yr(1/4)yr(1/4) YR YYRR YyRR YYRr YyRr 思考为什 么会出现 1/16、 2/16、 4/16… (分离定 律) 学会棋 盘法和 分离法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公开课教案】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 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第一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高豌豆F1: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1 1 : 2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