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频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

毕业论文

题目:射频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

学生姓名马超届 2012

学院经济管理系专业物流管理指导教师郭东阳职称讲师

射频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

摘要: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它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冷链物流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种新兴的以提供温度监测功能为主的射频识别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在射频识别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将其与冷链标签相结合,运用该技术对冷链物流的备环节进行了流程设计与改进,充分体现出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冷链物流;射频识别;温度标签)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意义 (1)

1.1.2研究目的 (1)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第二章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

2.1射频识别(RFID)技术概述频识别(RFID)技术概述 (3)

2.1.1射频识别(RFID))技术 (3)

2.1.1.1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概念 (3)

2.1.1.2射频识别(RFID)技术概述频识别(RFID)技术概述 (3)

2.1.1.3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组成 (3)

2.2射频识别(IUID)技术与条码技术的区别 (4)

2.3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的优势 (4)

2..2.2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意义 (5)

第三章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

3.1.1背景分析 (7)

3.1.2冷链物流系统详细流程设计 (8)

3.1.3.冷链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的优越性 (8)

第四章射频识别(RFID)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1RFID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2)

4.1.1成本问题 (12)

4.1.2隐私与安全性问题 (13)

4.1.3标准化问题 (13)

4.1.4产业联盟问题 (14)

4.2RFID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14)

4.2.1实现廉价标签 (14)

4.2.2解决安全问题 (14)

4.2.3制定“本土化”标准 (14)

4.2.4建立完整产业链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绪论:1)研究意义:

通过对大量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的系统整理,给国内的研究者提供研究依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据;通过对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定义的准确归纳,丰富国内的相关的研究理论:通过对给予RFID技术的冷链物流传统流程的改进和设计,推进射频识另J(RFID)技术与现代物流和冷链管理有效结合及共同发展,为实现最优供应链管理提供创新的研究视角。

2)研究目的

希望通过对国内外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领域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总结,通过研究RFID 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以食品的冷链物流为例,设计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物流的效率化的应用方案,以次为射频识另O(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方案设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

1)发展概述

国外研究现状

RFID系统在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应用。在研究方面从标签芯片设计、天线设计、射频模块设计、基带系统设计等组成射频识别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RFID系统特有的理论体系。从国内来讲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主要侧重于研究利用国外己有的组件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并且在许多场合获得了成功,同时国内在射频识别系统方面己在逐步着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芯片,这是RFID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另一方面,对于涉及RFID数据通信的一些基本问题研究较少,也较少能够见到通过对整个RFID数据通信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来研究RFID系统的性能。由于技术标准化的进展和IP网络对高效率信息传递需求的推动,RFID正向实用化迈进。此外IP网络和信息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RFID信息化和RFID 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FID主要可用于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AS)、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物流控制和管理系统及定位系统等,未来,如果RFID广泛地用于物流控制与管理系统中,将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

冷链物流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己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作为联邦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戈IJ(FSEP)。该规划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乳品、蜂蜜、鸡蛋、蔬菜水果加工业内也广泛应用。该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64个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的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此外,CFIA还向一个由加拿大农业联合会管理的规划;加拿大农场生产食品安全规划;(COFFSP)提供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在运输技术与装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欧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冷集箱与铁路冷藏车的配套使用,克服了铁路运输不能进行“门对门”服务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超过6亿立方英尺。

在信息技术方面,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冷链物流是在我国专业分工加快,需求专业化的市场细分背景环境下产生的,由于连锁经销体系的兴起,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自2004年冷链物流行业有了飞速发展,2005年底我国基本建成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首次构建全国范围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并贯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个“绿色通道”骨架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主通道,使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但冷链体系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完整构架;从事食品冷链运营者市场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食品冷链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等问题。

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根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案例》的相关介绍,国际著名市场调查公司ABI于2003年对RFID市场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将RFID的应用分为物流领域和非物流领域。根据现有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该调查预测,到2007年物流领域的市场快速发展,将占有市场份额的46%,达到数百亿美元。RFID技术已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冷链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特别是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对于物流仓储管理及配送工作中,出入库在平时作业中占很大的比例,将托盘上和包装箱上贴上RFID标签,在出入库口处安放阅读器,这样出入库时,利用叉车将货物送入(出),在出入口处无需停止进行动态扫描,在流程中捕获数据,阅读器可以远距离的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计算机根据所阅读到的信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

大大节省了出入库的作业时间。由于每个包装箱和托盘上都贴有RFID标签,进行盘点作业时,只需要利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经过所有货架,阅读器就自动获取所有标签上的信息,利用PC 机进行盘点记录。利用RFID技术将大大减少传统盘点作业中所出现和遗漏等差错,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减少重复劳动。

仓储环节是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RFID技术及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一书中就建议利用RFID技术,当配送作业的出入库效率提高以后,物流配送对货物的处理能力将大大提高,这样就可以增加每日的货物吞吐量,为物流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RFID技术可以动态的同时识别多个数据且识别距离较大的特点。在出入库作业过程中,验收和出入库几乎是同时完成,无需再同以往的先将货物堆放在收货区等待和扫描,而直接可以接货后验货入库和拣货后验货出库,这样大大减少了货物在仓库的搬运次数,降低了搬运所带来的设备费用和人工费用。

在《冷链物流运营实务——21世纪行业物流发展理论与实务系列》中就提出,RFID技术的核心是标签上的ERC(产品电子代码)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利用EPC可以实现对托盘、集装箱内货物等整个冷链上的货物物流跟踪和冷链的自动化管理,增加冷链管理的透明化程度。

研究方法与内容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流程分析的方法,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重组冷链物流流程。全文将冷链物流分为生产物流、加工物流、销售物流三个部分,以冷冻食品的冷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特征,以如何提高物流效率作为RFID技术应用方案设计的切入点,省略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从而达到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物流效率的效果。

研究内容

本论文分为五节内容,重点部分在第三节和第四节。第一节是绪论,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还有研究现状和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节是理论综述,主要根据对权威理论的研究、理解和总结,加入自己的观点,定义射频识另U(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以及归纳总结了射频识另U(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冷链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第三节是论文的重点和核心,主要内容就是“基于射频识另JJ(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流程设计"。整节分为四小节,首先是需求分析,从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着手,分析引入RFID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背景分析就是说明以冷冻食品(肉类)为代表作为全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第3节就是重点——流程设计,找到解决方案;最后一节是介绍了冷链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的优越性。第四节也是论文的一个重点。上一节已经设计出了利用RFID技术来改善冷链物流的方案,但是设计的方案只是在一切理想状态下去实施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而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限制因素会对RFID技术的应用造成影响,于是本节的中心就放在研究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说对制约射频识至JlJ(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实施的主要因素的探讨。最后一节,是总结与展望,对整篇论文内容的总结和对未来RFID技术的冷链物流应用的发展前景的期待。

第2章射频识别(IⅫID)技术和冷链物流

2.1射频识别(RFID)技术概述

2.1.1射频识别(RFID))技术

2.1.1.1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概念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或射频识别,它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技术的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

2.1.1.2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组成

一个最基本的射频识别系统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Tag orTransponder),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电子标签(Tag or Transponder):俗称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可以看作条形码的无线版本。电子标签具备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而且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

优点。

阅读器(Reader):是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互传信息,通常的情况是由读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收到的读写器的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读写器;阅读器的阅读距离,也称为作用距离,范围从O~100m左右不等。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的设备。一套完整的系统还需具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我们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对射频标签写入或读取其所携带的数据信息。由于标签的非接触性质,因此,我们还必须借助于位于应用系统与标签之间的读头来实现数据读写功能。

2.1.1.3射频识别(RFID)技术工作原理

在RFID的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表面或内部),当带有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品通过其可识别范围时,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中的约定识别信息取出来,从而实现自动识别物品或者自动收集物品标志信息的功能。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阅读器发射电磁波,而此电磁波有其辐射范围,当电子标签进入此电磁波辐射范围内,电子标签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将阅读器所发射的微小电磁波能量存储进而转换成电路所需的电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将存储的识别资料信息以电磁波的方式传送给阅读器作确认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射频识别(IUID)技术与条码技术的区别

在物流和零售领域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应用RFID技术。2004年1月,沃尔玛公司决定,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其他供应商也必须在2007年春季前满足这个要求。供应商们被这份命令急得牙根痒痒,但谁也不敢怠慢沃尔玛的要求,否则“你的东西就有可能被从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的货架上撇下来。”

据沃尔玛常务副总裁及信息总管林达·迪尔曼说:“研究表明,采用RFID技术的商场或大型超市补充脱销货物的效率比普通的高63%。"在RFID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沃尔玛每年可节省大约8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用人工查看条码所降低的劳动力成本。沃尔玛以敏锐的眼光预见到RFID时代的到来,这次RFID战略将使沃尔玛开始一场供应链管理的革命。这个过程中必须克服很多传统供应链与RFID供应链之间的冲突和困难,但是沃尔玛还是义无反顾的推进RFID战略,原因就是沃尔玛已经看到RFID技术的应用在未来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而且该技术必将取代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条码技术的位置。

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快速扫描。条形码依靠被动式的手工读取方式,工作人员需要手持读取设备一个一个去扫描,而RFID读取设备利用无线电波,可以全自动瞬间读取大量标签的信息;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而RFID阅读器可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

第二,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标签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准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化的形态发展,应用于不同产品。

第三,抗污染能力强和耐久性好。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而RFID 对水、油或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力。此外,条形码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特别容易受到折损,而RFID标签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第四,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而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标签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第五,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第六,数据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it,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000~3000bit,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兆字节。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七,安全性高。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或变造。

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RFID的应用领域

通过上一节分析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的区别,我们可以了解到RFID技术具有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作业精确性,加快处理速度,有效跟踪物流动态等几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因此现在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范围涉及各个行业。

RFID技术在物流运输行业应用最广泛,特别是随着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如何有效结合越来越受关注。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所以往往需要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温度管理。因此现在物流企业的一些运送冷藏冷冻食品的货车中,往往会放-N两个RFID标签,随时监测送货过程中的车厢内温度变化,进行实时货物追踪,保障食品的安全性。除此之外,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机场行李管理、医疗卫生业、图书馆系统、生产制造业等。

2冷链物流概述

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发展速度加快、企业成长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三大特点。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专业分工加快,需求的专业化带一市场的细分化,出现了诸如汽车物流、医药物流、烟草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等等更加专业的物流企业。由于连锁经销体系的兴起,

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使冷链物流急骤升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Cold chain)物流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由于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类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冷藏冷冻类物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冷藏冷冻类物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冷藏冷冻类物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对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形态也有着特别的要求。

目前冷链适合的食物包括以下几类:

冷藏食品:适于在O。C~7℃保存。比如:生鲜蔬菜(叶菜类、截切生鲜蔬菜)、果汁、牛乳、乳饮料,以及日配品(豆腐、乳制品)、加工肉品(香肠、火腿)等;冰温食品:适于在.2"C~2℃保存。比如:畜肉品(牛、猪、羊肉)、禽肉品(鸡、鸭肉)、水产品(鲜鱼、贝)等;冷冻食品、冰品:适于在.18℃以下保存。比如:冷冻肉类、冷冻果蔬冷冻调理食品(水饺、包子、比萨)、冰淇淋等;超冷链食品:适于在.50℃以下保存。比如:生鱼片等;特殊商品:药品等。

冷链物流的构成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1.冷藏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生产;2.冷藏加工:包括肉类、鱼类的冷却与冻结,各种速冻食品的加工等;3.控温储藏:包括食品的冷藏和冻藏,也包括果蔬的气调储藏;4.冷藏运输及配送:包括冷藏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区域配送等。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5.冷藏销售:包括冷冻食品的批发及零售等,近年来城市中超市己成为冷冻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我国自2004年冷链物流行业有了飞速发展,2005年底我国基本建成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首次构建全国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并贯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个“绿色通道”骨架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主通道,使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目前,我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为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年产量800万吨,乳品业以每年30%

的速度增长;水产品年产量4400万吨,并以4%速度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冷冻、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其中市场份额最大、发展最迅速的是预制食品。2002年预制食品销售额占冷冻食品销售总额的42%。冷冻肉制品和鱼类的销售额也强劲增长,在我国较大城市,冷却肉已占到人均年消费肉量的10%15%。冷藏蔬菜的发展也很快,随着保鲜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这种产品。因此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第一,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完整构架,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食品无法保证冷链运销,冷链发展滞后。我国的食品冷链,从整体而言,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还是从现有冷链基础设施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是在没有冷链物流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物流存在中断现象。因此,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第二,由于从事食品冷链运营者市场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介入的难度。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第三,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原有设备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甚至运输过程中由于损耗高,使整个物流操作成本占到易腐蚀成本的70%大大超过国际规定的50%的标准。我国冷链物流设施装备情况如下:汽车冷藏车辆:目前,我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O.3%左右,美国为0.80/o---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在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皮和温度控制设施非常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食品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食品冷藏运输率: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为50%。目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万吨,而食品冷藏运输率仅为10%左右。目前,我国易腐食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00%左右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冷库容量: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存,而当生产淡季和商品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并且,冷库的制冷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车间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从上述情况来看,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基础设施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保障。

第四,食品冷链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冷链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市场还需要一定的融合期,现有技术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建设还存在配套难的问题,并对现有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首先,冷冻冷藏产品市场扩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业态的持续发展,使得生鲜冷冻区在各业态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这些商业业态把冷冻产品作为重要的经营品类,成为冷冻冷藏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从而扩大冷冻冷藏产品的市场容量。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冷冻冷藏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包装上都竭力吸引顾客消费,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冷冻冷藏产品的质量、品种,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冻冷藏产品的消费。还有冷冻冷藏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以传统的水饺、汤圆、包子等速冻点心产品已发展到了极致,企业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产品,而菜肴作为新型的冷冻冷藏品将会受到企业的注重,使中华传统美食延伸到冷冻冷藏产品中。

其次,冷链物流的重新整合。冷冻冷藏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及时进入消费环节,流通环节越少越好,以确保冷冻冷藏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

行一次或多次集散。因而需要建立冷链物流系统,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

再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中枢,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不仅建库规格和容量急剧增长,冷库管理与控制也日趋完善。

最后,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中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生鲜食品的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实施全过程控制,如美国、日本的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和欧洲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都在冷链物流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国也应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第3节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

系统流程设计

需求分析

冷链物流的目标就是要保持特殊物品,如食品、药品等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从而才能保证它们的质量和品质,减少物流中的物品损耗。因此,冷链物流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而任何一个环节的温度出现问题,都可能会造成物品的变质、腐烂或受污染。以食品冷链物流为例,我国目前还处在这样一个水平上:水果、蔬菜不用冷藏车装运,往往是采用“土保温"的办法进行运输。所谓的“土保温”就是在车内货物包装间垒冰墙、加碎冰,或在一次性泡沫塑料箱内加碎冰,在车内铺稻壳、加塑料薄膜、盖草帘和棉被等,这样的做法使运输质量没有保证,货物腐损率高。试想,冰块的温度也只不过0℃,但很多食品需要的温度往往都低于0℃,而且棉被的保温效果又能持续多久呢?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总值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食品在储运过程中发生损毁、腐烂。更有一些易腐性食品,其售价中,有近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损耗货物的支出。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中国目前落后食品冷链物流是一大挑战。

根据数据显示,2007年在美国,冷冻食品的消费量达2000万吨是我国的2倍多,而品种数比我国多6倍,人均年占有量则是我国的6倍;同样在欧洲和日本,冷冻食品年消费量、种类和人均占有量近都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原因其实很简单,发达国家己建立了很完善的各类低温食品冷链系统,而且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中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生鲜食品的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实施全过程控制,如美国、日本的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和欧洲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都在冷链物流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我国也应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同时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为食品安全审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而之前提到的RFID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中,如果利用该技术则可以随时监测送货过程中的车厢内温度变化,进行实时货物追踪,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背景分析

A为供应商,B为生产企业。C是一个配送中心,负责从B企业接收产品,对其进行冷冻加工、储存,并将加工好的相关冷冻食品配送到零售商D手中。在传统情况下B企业向C企业提供不同种类的,需要控制在不同温度下的冷冻肉类,每种食品都有不同的产品编码。C企业使用的IT系统和产品编码与A企业不同。在货物输入C企业的IT系统前,C企业必须手工转化这些货物的产品编码,这样输入数据造成的延迟就可能会引起错误的存货数量和物流的低效率。而且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实时的温度监控,很有可能会造成货物的变质等。

根据案例相关的冷链供应链流程设计如下:

因此,建议使用RFID技术帮助实现从A企业到B企业、C企业再到D超市的全程实时在线的冷链物流,以及实现传输过程自动化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物流的效率。设计这个流程的目标是:首先,证明如何利用RFID技术实现A、B、C、D四者的全程实时在线食品冷链物流,在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整个供应链物流的效率。

3.3冷链物流系统详细流程设计

3.3.1追踪“源头”食品的RFID应用设计

要确保到达超市货架和餐馆厨房的肉类冷冻食品是食用安全的,这些肉类的“源头”首先要保证是安全的。因此,在供应链的生产环节,可采用RFID系统来提供冷链中的肉类与来源动物之间的联系,通过RFID标签追踪到具体的动物个体情况。在养殖环节,企业A系统通过RFID耳标记录动物的个体信息(父母系、品种品系、出生日期、出栏日期)、用药记录、检疫信息、销售信息等,对养殖企业进行管理,实现养殖的过程实时监管。养殖信息的实时提交可以完成养殖阶段的数据采集与信息跟踪、追溯。在屠宰环节,首先需要获取动物耳标的基本信息,包括动物个体信息与相关检疫信息等,对于符合屠宰相关规定进行相关记录,并将信息提供给追溯与安全监管平台,以供追溯、查验及监管。在屠宰生厂线上,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中实时生产监控,并实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保障了肉类生产的安全性。

RFID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设计

配送中心是供应链管理(SCM)的重要组成。配送中心是根据用户的订单和销售预测,进行规模化采购、进货、加工、保管;然后,按客户订单所需商品及其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准时送达客户的物流场所。这里的“客户"是广义的,可以是下位配送中心,也可以是零售店、连

锁店、专卖店、超市等,也可以是最终用户——消费者。由此可见,由配送中心集中地向各

客户进行多频次的配送业务,众多客户原则上可以不设或少设仓库,不设或少设运输部门,减少了流通设施的投资和日常流通运行费用。由配送中心集中地进行规模化的采购、进货、保管,必然会降低商品的采购价,降低运输和保菅费用。有的配送中心还进行一定的流通加工业务,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配送中心的优点是明显的,它是商业、流通企业大型化、规模化的必然产物。

配送中心作为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负责接下来的食品的冷冻加工、储存和配送工作,而这也是整个冷链物流中的关键部分。冷冻肉类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在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够掌握实时温度信息加以调节和控制,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最终就会导致食品的变质和腐坏,这也是造成我国食品物流高成本、高损耗的主要原因。配送中心系统网络、功能结构与其在供应链地位、经营模式、上下游客户的要求、服务项目与业务流程、设施与设备配备、部门设置与人员、内部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密切相关。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与各种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密切相关。配送中心内作业流程的每一步操作都要准确、及时,是否快而且准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数据采集技术,就不可能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达给管理控制者。目前,国内配送中心大多采用的是条码扫描技术作为仓库管理货物流和信息流通不得主要载体,但随着企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条码技术在应用中也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缺点。RFID技术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现状。它与条码技术相比,可以动态的同时识别多个数据,且识别距离大,也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并可以不断更新,实现实时跟踪商品状态。从而充分发挥RFID技术的优势,从而实现温度实时监控,以及供应链的优化即提高物流效率。

冷链物流的运输环节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物流过程各项业务的中心活动。物流过程中的其它各项活动,如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都是围绕着运输而进行的。可以说,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一切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离不开运输。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合理化,所以,在物流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中,运输是关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冷链物流的运输来说,能够实时的掌握在途的冷藏车的温度变化,才能保证货物到达收货点的时候是新鲜和安全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A企业可以用RFID温度标签取代了传统的条码,而且该标签还可以重复使用。企业A在RFID温度标签的芯片中写入该箱货物的基本信息然后将RFID温度标签贴在包装箱上,采用专业的冷藏车运往B。在运输的途中,电子标签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每时每刻收集到温度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够实时存储在RFID芯片里面,还能够通过标签内的天线通过GPRS系统实时传送到MIS,这样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电脑前掌握车厢内实时的温度情况。一旦出现温度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管理人员可以立即通知司机采取相关措施,从而避免了因人为疏忽而导致的风险。

冷链物流的冷冻加工环节

冷藏车安全抵达配送中心后,要先验货,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此时,验收人员不再需要用条码扫描仪对货物的条码一一扫描来验货。工人只需要将货物卸下装在一个也贴有RFID标签的托盘上(托盘贴RFID标签是用来识别托盘信息的,这样可以将货物和托盘相关联,如果货物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关联信息查询到是哪个托盘上的哪种肉类,便于及时找出原因解决问题),货物卸完后,由叉车搬运至加工点。当叉车穿过入口处时,通过门上方安装的固定式阅读器对货物箱和托盘上的RFID标签进行对货物信息以及托盘的信息阅读并传入计算机系统中,对于合格产品,工人可以直接把托盘上的货物送上生产线上进行加工。经过冷冻、速冻等工艺的加工后,同时对加工好的成品进行最后包装,便于以后的销售。同样,包装袋上用RFID标签来识别商品,企业可以往RFID标签的芯片中写入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

称、重量、储藏温度、食用有效期,甚至可以写入食品“源头"信息、加工日期、加工工艺等。这些信息储存在RFID芯片中,当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时,就可以在消费终端查询到他们想要了解的产品相关信息。

冷链物流的储存和配送环节

经过加工包装环节后,最后的成品——冷冻食品作为商品要运往仓库进行储存等待销售,当企业接收到零售商发送的订货信息后,就按照订货单上的信息(商品名称、数量)拣货出库。

首先,入库作业。当成本包装好后,为方便配送,工人可将它们按规定装箱。装好后,在外包装箱贴上RFID温度标签,芯片中已经记录了箱内货物的相关信息,接着将一箱箱的货物装到同样贴有RFID标签的托盘上,托盘上的RFID标签中写入的信息包括托盘上商品的基本信息,以及托盘自身的信息,如编号、入库后放置的货架、货位等,最后利用叉车搬运入库。货物入库作业由验货和入库两部分组成。当叉车穿过仓库大门后,门上方的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发出的信息,并传送至计算机系统,工作人员从显示屏上就可以验货,最后叉车将托盘运至已经安排好的存储货架货位,入库操作完成。

其次,储存作业。货物在仓库货架上都已经摆放好,等待出库。在出库前,仓库还必须要负责对这些冷冻食品低温储存,保证出库前,食品都是安全的。这时候,RFID温度标签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仓库管理员不需要每天到仓库去检查仓库温度的变化,他坐在电脑前就可以随时掌握温度信息。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报警,管理员就可以及时检查进行补救。这里需要再强调的一点是,储存的货物一部分出库作为销售的商品,剩余部分则作为库存继续进行保管。前面提到的托盘的RFID芯片中写入了托盘的编号、托盘上货物的种类、数量、托盘所在的货架号、货位号等信息,目的就是为了把托盘和货物信息相关联。当该托盘上的货物出库,托盘的RFID芯片的信息会及时得到更新,同时库存信息也更新。如果又有新的货物要入库,系统显示托盘c是空的,于是就可以把货物安排在这个托盘上,货物上架后,托盘信息又再次更新为“有货”。所以RFID技术还有对仓库库存进行盘点的作用。

再次,出库作业。企业接收到零售商的订货信息,准备出货。与入库操作相似,应用RFID 技术后,核对信息(看商品名称、数量等和C的订单信息是否一致)和出库也是一步完成的,这里就不再重复。

总之,在整个入库到出库的过程中,采用了RFID技术后,从装货到上货架的操作、验货和出库的操作都可以一步完成,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减少了仓库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储存安全性。

最后,配送作业。货物出库后,装上专业的冷藏车,配送至零售商C指定的交货点。这个过程,与运输过程相似,这里也不再重复。配送是B的工作流程的末端,当B把货送到交货点,C验货合格后,B在整个冷链物流中的任务结束。

3销售环节的RFID技术应用设计

零售业对RFID技术的关注是受公司的需求推动的,这些公司希望供应链的反应速度更快,并且可以监控供应链内部的物品运送情况,同时提高运营效率。有效的供应链运营可以确保在消费者准备进行购买时商品能够及时到货。除此之外,RFID所产生的可见性的潜在收益包括:减少库存量,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销售额。超市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使超市的物品流动速度非常快,对于超市的收货环节,还是顾客购买完毕后的结账环节,都要求尽可能的方便快捷。然而,目前所采用的条码信息采集手段却无法很好的完成这一项工作,从而导致很难精确掌握货物的信息,而且效率很低。本节将设计针对收货、验货环节,以及顾客结算环节设计流程。配送中心的冷藏车准时到达零售商指定的交货点,把货卸下。零售商方面的工作人员用手持式的RFID阅读器一次性读取所有货物信息,确认货物信息与订货单上一致,工作人员马上将货物推进超市,上架销售。与此同时,随着冷藏车开离交货点,配送中心在整个冷链中的任务全部完成;而当验货合格后,零售商的销售系统马上自动更新,将刚送到的

每箱货物都记录下来。冷冻食品及时上架,保证了零售商不会出现“缺货"、“断货”的现象,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零售商的销售需求,这个过程中RFID技术功不可没。但RFID的工作还没有结束。零售商C在摆放冷冻食品的冷冻柜上方安装了一个RFID阅读器,该阅读器的读取范围可以辐射到整个冷冻食品摆放的区域。于是,这个冷冻柜就能利用阅读器对每件商品包装上的RFID标签内信息的获取,来自动识别新添的商品。如果有顾客拿走了一定数量的商品,阅读器就能马上向零售商的自动补货系统发出信息。在最后的顾客付款环节,零售商也可充分发挥RFID技术的功能。通过阅读器可以一次性辨认出推车中的商品种数量、金额等信息,电脑显示屏会显示该顾客消费总金额,并能够迅速进行结算。同时,零售商的销售系统立即自动更新,将所销售的商品信息以及销售额全部记录下来。随着顾客走出超市大门,整个销售环节完成。

冷链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的优越性

国际著名市场调查公司ABI于2003年对RFID市场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将RFID的应用分为物流领域和非物流领域。根据现有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该调查预测,到2007年物流领域的市场快速发展,将占有市场份额的46%,达到数百亿美元。虽然RFID技术目前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但由于欧美国家的企业巨头对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技术中,只有RFID的技术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因此RFID在近几年成为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技术。

据统计,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可以将库存的可用性提高5%--10%,从而增加销售3%--7%;同时,顾客的保持度提高O.3%--0.5%;后勤管理中回收率提高将使利润提高25%-40%;回收管理的改进将使总收入提高1%~2%。另一方面,减少盗窃损失40%--50%;提高送货速度10%;减少人工成本管理减少30%;减少物品存储的人工成本可达65%;减少存货成本可达25%;减少循环计算成本可达25%;提高仓库产品的吞吐量可达20%;减少损坏率和过期商品的销账可达20%;减少错误数据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可达1亿美元;减少丢失包裹而导致的投诉可达98%。全球500强第一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早在2003年初期就制定了在其全球物流配送中引入RFID技术以提高大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改善运输途中的即时信息采集手段。自2005年1月1日,沃尔玛要求其前l00名最大的供应商在其运往沃尔玛物流中心的货物/货盘上加装RFID标签起,沃尔玛己经安装了14000多个硬件和230多万米电缆,100家中的57家供应商已经完成了货物安装RFID标签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沃尔玛已经读取了7161个带有标签的货盘和210390个货箱,已经记录了150万个电子产品代码信息。在分销中心的传送带上,零售商已经获得了95%的读取率,在分销操作的最后一环操作,也就是将货箱拆开放进分拣机的过程,读取率达到98%。本章的所有流程设计,都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应用,因此可以很直观地看到RFID技术为冷链物流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冷链中的三个参与者——供应商A、配送中心B和零售商C,在内部使用RFID技术,将物理信息实时的收集并融合到企业信息系统中,使得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企业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更有效的利用企业信息系统,缩短了企业管理的周期,降低了管理成本。

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讲解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 专业 班级 小组成员 任课教师

摘要 物流产业的范畴很大,具有跨专业、跨地区、多环节、多主体的特点。果蔬、畜禽和水产等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大限度地保持其新鲜度、色泽、风味和营养;生物医药产品如果在不适合的温度下贮存和运输,其药效会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新兴的冷链物流又是一个增加成本、保证品质、降低损耗,提高性价比的极具商业价值的专业物流。而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就是通过温控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冷链物流又叫温控物流。

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冷链物流;温控技术;温控物流;应用 一、温控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一)温控技术的概念 温控技术是指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产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温控技术中温度条件的控制和实现与时空目标的自然环境关联:对于特定时空目标下的物流过程,或需要通过人工(机械)制冷维持低温环境;或只需采用保温的方式实现产品所需的低温;或兼用这 2 种方式实现(维持)低温物流。 (二)温控技术的意义 1.物流温控技术日受关注,成为经济发展重心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步伐加快,日常生活对保鲜、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新兴发展的冷链温控物流的渴求,在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面前显得越发突出。而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在温控物流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 2.先进的温控技术是构建我国物流产业大厦搭建坚实的基础 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出台,“物流”第一次作为十大产业之一被列为国家产业发展重点。随后,在2010年6月,为指导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初步建立冷链物流温控技术体系,制订推广冷链物流规范和标准,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温控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

冷链物流中的RFID技术应用

冷链物流中的RFID技术应用 导语: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 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冷链物流中的RFID技术内容吧。 在机械温度监控方面,带记录型高温高精度的RFID温度标签,提供给地铁安装在列车的电源、发动机、车轮等重要部件上,通过温度分析器械是否越温准备进入非正常工作或将要出现故障。2.4GHz 无线传输温度信息,完全改变过去人工检测列车器械的管理模式,站点实时收录异常温度信息,多次给地铁控制中心提供预警,阻止了列车停留在运行路中,为地铁挽回了重大的经济利益和维持了良好的形象。 在冷链运输方面,冷运专业车辆定位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GPS/温度检测技术、电子地图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开放式定位监管平台。在对冷藏车厢内温度数据的采集传输、记录和出现超限温度报警的同时,还对冷藏车资源的有效跟踪定位管理。 香港地铁列车器械在线诊断成功应用 一、实施背景 连接香港与深圳的地铁,每天运载人次高达几十万,乃至上百 万人次,每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开出,全线服务列车约30台。因列 车每天服务时间长达18个小时,每个站停留时间短到1分钟,过去 地铁难以即时检查车辆的健康状况。动力系统、供电系统等经常在高温或是长期运作后,在列车运行时出现异常,多次造成列车停留在路

上,铁路交通状况也因此延时数小时,多班列车滞留,在大陆游客旅游高峰期、港人返乡高峰期、上下班高峰期,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列车即使回到工厂,工程师们也无法每次对每辆列车上百个重要器械逐一测试检查。检查耗时长,而且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通过列车在厂的情况判断列车可能在运行时出现的问题。每个部件的价格昂贵,但是检测却是极其缺乏。 二、RFID温控也能当列车的医生 自系统启动到现今为止,地铁通过温控回传信息,成功提前排查出列车故障,阻止列车可能出现在路中瘫痪的情形。而总厂检测的技术人员改变了检测的流程,远程通过WIFI网络,接入到每个站点接收每趟列车的器械温度信息,实现远程诊断、回厂马上能维修。 三、温度标签优异的性能 1.标签能记录存储温度点、时钟、标签电池状态等信息,存储空间高达1000条信息,当列车经过站点,不用20秒就能完全传输温度信息,控制中心可以一览每个器械的健康状况,真正实现每分钟都在实时报告。 2.温度标签采集温度环境支持超高温(+220℃)。使用性能优越的PT100温度探头,标签温度校准报告已获得权威机构,包括国家计量局认证。 3.温度标签能紧贴器械上,固定方式目前提供圆环状及柱状探头,大大减少接触不良而导致温差。

GPS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考察

GPS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考察 ——以顺丰优选冷链物流为例 一、GPS系统与冷链物流应用概述 1.顺丰优选冷链物流概述 顺丰优选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物流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旗下,以经营生鲜食品、特色进口、国产新鲜水果和美食、营养保健品、粮油副食、酒水饮料等为主的网购商城。一站式购物体验和全程冷链的承诺以及完善的物流网络深得消费者喜爱。 顺丰优选冷链物流是由冷藏加工、控温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冷藏运输及控温贮藏配送环节是顺丰优选的核心竞争力。冷藏加工与控温贮藏是在其流通加工和在库管理环节完成的,其中包括生鲜速冻食品和进口水果的低温加工,食品零度保鲜、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商业化包装等,保持肉禽蛋类等食品的新鲜性和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以及有利于食品冷藏、保鲜运输。 2.GPS系统技术应用概述 GPS系统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获取,采集空间信息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主要应用于车辆运行监控功能、紧急援助功能、车辆跟踪功能等。在冷链物流中主要利用GPS上述特点查询车辆运行信息、车辆动态跟踪、优化行车路线等,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取得最大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利用射频识别系统,即“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与冷藏车载GPS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能迅速准确地记录、分析和回传冷藏车厢体内的温度,为顺丰物流中心提供车内温度的详实数据,并使冷藏运输温度监控借助GPS系统在互联网、全球定位卫星和GSM系统中实现数据流动与共享。从而可以使物流监控部门进行温度监控和调节,保持物品的新鲜性和稳定性。 二、GPS在顺丰优选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1)车辆与车内实时温度运行监控 顺丰速运冷藏车GPS车载监控装置为冷链运输车辆提供监控管理。通过无线温度记录仪器对冷藏车内用“RFID电子标签”测量的运输温度实时跟踪记录,并与冷藏车车载GPS 系统相结合将详实数据上传至物流控制中心进行调节与监控。具体车载GPS温度监控和调节包括: ①温度数据传输:监测的温度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传送给车机发射器,通过车机GPS上传到网络共享,或者一次性读取所有点对点的供应链温度数据,生成温度变化图表并由网络终端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反馈给数据中心,然后由物流控制中心操作处理。 ②温度数据记录:顺丰速运RFID射频识别系统自动全程跟踪记录货厢内温度的变化,并以每20分钟上传一次实时温度给数据中心,记录不同地点的温度状况。 ③温度超限报警:当车内温度超过警戒值时,自动定位车辆位置并将温度、地点数据上传至顺丰物流监控中心,以便于物流监控中心有效反应,及时调节温度变化。 (2)行车路线规划与车辆三维立体导航 顺丰优选根据货物的种类、运送地、运输时间的不同,利用GPS技术,可以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省时间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最快行车路线等。还可以与交通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换,了解路况等及时调整行车线路。路线设计完毕之后,利用GPS的三维导航功能,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设计路线以及车辆运行路线和运行方法、时间。顺丰速运为提高汽车导航定位的精确度,采用差分GPS技术,缩短了车辆里程与时间,使冷藏车辆的充分利用。

相变蓄能冷藏保温箱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振兴现代物流产业规划的出台,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生物医药专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相变蓄能技术已经日益成为人注目的焦点。为此,北京华夏通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多年致力于相变蓄能技术的不懈研究、探索,开发出一系列基于相变蓄能技术的产品及针对特别需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广义地说,蓄能技术就是将化学能、水能、热能、电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根据需要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提供使用的技术。相变蓄能技术是根据物质的三相特质(即固相、液相、气相)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蓄能及放能。以水为例:固相为冰、液相为水、气相为水蒸气。当固相冰变成液相水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吸热现象,反之从液相的水变成固相的冰要放出大量的热(或者是吸收大量的冷)这就是放热现象。物质材料在温度变化时有相变现象发生和没有相变发生,其吸收和放出的热能相差数倍到数百倍。所谓相变蓄能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按冷链运输不同的温度需求将不同相变温度的材料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相变蓄冷蓄热的效果,其物理反应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 华夏通商依据相变原理研制出不同相变材料和相变温度的多种蓄冷产品。将其设计成不同规格尺寸的冰袋、冰盒、冰排及冰板。同时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温介质制作出各种系列保温箱、保温包。通过不同温度(相变点)的相变蓄能介质及由新型保温板材组合搭配而成的个性化相变冷链保温系统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制作的产品在使用中均无需用电,可循环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在日常应用中一提到冷链物流就会联想到制冷。但实际上,在很多的时候制冷和保温是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应用不止体现在制冷技术,同时也体现在保热技术。 华夏通商利用相变蓄能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涉及冷链物流系统中包括航空冷链运输、陆路冷链运输、铁路运输等多种冷链产品。同时也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服务。根据冬夏季节不同,客户需求不同,华夏通商应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相变蓄能(蓄冷、蓄热)核心技术还可以提供夏季保冷,冬季保热冷链保温等专业定制方案。 案例一(150小时航空冷链物流个性化解决方案)

一文读懂果蔬冷链物流的物联网应用

一文读懂果蔬冷链物流的物联网应用 果蔬冷链物流中,经常出现各环节衔接断裂,造成果蔬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品质难保证、职责划分不清等现象。而应用物联网技术,能达到查询、监督和跟踪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目的。

果蔬冷链物流的目的是保证果蔬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品质良好,但流通中,经常出现各环节衔接断裂,造成果蔬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品质难保证、职责划分不清等现象。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果蔬冷链物流中,可以实现监管部门、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消费者三者之间信息透明化,达到查询、监督和跟踪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目的。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智慧物流是未来10~15年内物联网大力发展的六项战略性应用之一,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推动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智慧物流时代。智慧物流发展,给物流各个领域都带来机遇和挑战,使以前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透明化、职责化。把物流运作中复杂多样的环节有效的衔接起来,同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使消费者轻松、放心购物消费。本文以果蔬冷链物流为研究对象,物联网的核心技

术应用到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中,构建物联网技术在果蔬冷链物流中应用总体架构。 目前我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由于保鲜产业落后,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据统计每年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掉,果蔬腐烂率高居世界之首。造成这种巨大浪费的主要原因是果蔬从田间到消费者餐桌期间的流通出现问题,没有形成连贯的果蔬食品产业链:从果蔬的种植、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到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经济利益主体,农民只管种植水果蔬菜,果蔬经销商只管采购和销售,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负责运输和储存。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困难,职责划分不清晰,消费者是否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果蔬全凭运气。据统计,每年果蔬60%为当季销售,其余35%~40%需要冷藏,冷链物流在果蔬流通中担负着非常重要角色,是保证果蔬品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字号:T|T 2014年06月30日10:29 现代物流报 近年来,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13年,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冷链物流总体增速已达约20%。我 近年来,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13年,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冷链物流总体增速已达约20%。我国冷链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4.2%,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冷库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冷链运输设施小幅增长。目前,公路运输占我国冷藏运输量90%。2013年冷藏车市场保有量新增13000台左右,同比增长14%左右。 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农产品冷链是指从农产品的获取到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维护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物联网技术是包括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的技术。物联网的引入,可推进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作为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包括产品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配送、销售等环节,物联网技术在每一环节应用上各有特色。 一、物联网可改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加工 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透明度不高,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准确找出根源,更不能确定相应当事人。物联网的引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当农产品采购时,就可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农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通过查询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清楚知道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立刻进行改善,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二、物联网可改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及应用 物联网应用能提高农产品仓储管理水平及配送效率。在冷链仓储中心,RFID技术可实现商品的自动化登记,无需人工检查或扫描条码,更快速准确,并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配送的可视化,实现农产品运输车辆及时准确调度,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尽量避免无效运输。可利用温度标签来提供温度监控,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动态监控及运途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同时,物联网应用,可实现对各冷库库存情况以及在途运输量情况的动态掌握,以便科学化运输决策,从根本上提高运输的合理性,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效流通。总之,物联网的应用将推进整个仓库实现可视化,最大程度提高保管质量、实现仓储安全,并能实现仓储条件的自动调节,提高仓储作业管理效率。 三、物联网可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销售及应用 农产品在实际销售中存在农产品易变质,销售点分散、销售次数多等问题。在销售店引入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首先,RFID技术可实时读取冷冻区域的温度信息,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超市管理部门,保证冷冻区域的温度处于一定控制范围,从而保证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再者,当消费者购物完毕后,将购物车推过装有RFID阅读器的出口时,阅读器可一次性辨认出购物车中的农产品种类、数量、金额等信息,电脑显示屏会显示该顾客消费总金额,然后顾客付款离开,超市的销售系统立即自动更新,将所销售的农产品信息以及销售额全部记录,以纳入统计。 四、物联网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 信息共享是冷链物流管理的目标,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随顾客需求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物联网技术可提供农产品冷链中流动的物品跟踪,同时向所有参与者实时数据传送,可减少信息失真现象。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使冷链上的企业能更及时、准确预测需求变化,推动大幅度降低库存水平。通过物联网,带射频标签的商

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挑战和需求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温度敏感性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预先制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一般分为冷藏(冻)加工、冷藏(冻)存储、冷藏(冻)运输及配送、冷藏(冻)销售四个部分,其中冷藏运输及配送环节是目前冷链物流的薄弱环节。由于环境变化较大,且限于技术和成本因素,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物品温度发生改变而造成质量事故的风险相对其他环节要大。而且,通常情况下运输配送过程的封闭型往往会对后续的事故原因鉴定工作造成困难,即物品温度超过限制范围是何时何地开始出现的?是由于环境的突发性因素还是冷藏(冻)系统的持续性故障?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能够持续记录物品温度并将此温度数据便捷存储和发送到后台管理系统的技术。 伴随着有源RFID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行业内逐步认识到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温度传感系统在冷链物流中的重要应用:有源RFID标签集成,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温度数据,然后传送给与之连接的RFID标签储存,RFID标签获得的数据则在进入阅读器阅读范围时被读出,以供利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时的预警,或是对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记录,从而帮助辨识可能由温度变化引发的质量变化及具体发生时间,并有助于质量事故的责任认定。例如,在医疗用血液的运输中,温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4℃(±0.5℃),若利用传统温度监测手段,只能监测端到端的节点温度,但即使节点测量温度正常,并不能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始终正常,而利用RFID技术,可以了解血液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温度变化以及可能由此引起的质量变化。我国冷链系统与发达国家之间较大的差距意味着此市场具有不小潜力。随着物流业全开放,物流产业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也将相应加大,将给RFID应用带来机会。就目前而言,RFID冷链物流应用已经没有技术障碍,而成本仍是主要瓶颈。目前RFID应用集中在敏感或贵重商品领域,如移植用器官、医疗用血液、骨髓、疫苗、药品以及名贵酒品、贵重花卉、高价值海产品等。除了在敏感领域和贵重领域的应用,运输距离越长和周转次数越多的冷链系统,RFID的应用需求也在相应增加。而在普通冷链应用中,虽然RFID成本较高,但与自行开发一套“黑匣子”温度监控系统相比(如麦当劳目前正在使用的货物跟踪和温度跟踪系统),RFID还是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成本优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成本降低,冷链物流RFID应用将普及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方案 近期推出了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冷链温度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的有源RFID技术,在需要合适的温度监控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药品的物流管理和生产流程管理中,将采集到的物品温度数据持续记录在有源电子标签内,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 系统的工作方式非常简单,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定时写入RFID标签内,当RFID标签进入远距离阅读器信号覆盖范围时,将RFID芯片内的温度数据上传给远距离阅读器,交由后端系统处理。

在冷链物流中如何运用HACCP

在冷链物流中如何运用HACCP HACCP在我国主要运用在水产品、肉类、罐头及冷冻品的生产中,而在运输和流通环节的应用较少,导致生鲜食品的质量没有保证。然而生鲜食品不同于其他非易腐性商品,其品质保证来源于供应链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食品品质安全。因此,将HACCP 体系应用于生鲜食品的流通领域,应得到人们足够重视。 HACCP原理 HACCP管理体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生产工序以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潜在危害并确定关键控制环节,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将HACCP提出的预防性思维应用在食品流通过程中,从物流的过程入手来分析食品物流中可能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的危害,并对关键点予以控制,在危害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危害带来的损失,而不仅仅通过最终的检验来保证食品安全。 推广全程冷链物流 必须推广全程冷链物流,即从生鲜食品最初的供应地采购开始到消费者购买结束的整个物流过程实行严格控温,使生鲜食品处于稳定低温的环境下进行加工、流通,以保证生鲜食品品质安全。由图1可见,生鲜食品从原供应地开始,经过采购、验收、运输、装卸搬运等一系列操作之后到达工厂进行生产,而后进行运输、配送、分拣、销售等操作,食品经过配送中心、中间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控温,保证食品质量。

HACCP的运用 1.危害分析 根据物流的基本职能现将冷链物流分为以下几个作业环节:采购验收、装卸搬运、运输、配送、储存、分拣。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3种角度对每个环节中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实践表明正确使用HACCP危害分析是HACCP运用的关键所在品质量。

第一章2-信息化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第一章、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三节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 教学要点:1、GPS、EDI、RFID的定义。 2、GPS、EDI、RFID的定义在物流中的应用。 教材及相关参考文献 1、组织教学: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2分钟) 2、复习巩固(5分钟) (1)物流条码的定义? (2)物流条码的特点? 3、导入新课:(5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码技术在日常生活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下其他信息化技术,例如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 应用。 4、新课内容(70分钟) 5、强调本课的难点与重点(1分钟) 教学难点:GPS、EDI、RFID技术的原理。 教学重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6、总结本课内容(5分钟) 7、布置作业(2分钟)

第一章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一节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一、RFID技术 1、定义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2、组成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电子标签(Tag) (2)天线(Antenna) (3)阅读器(Reader) 3、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 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了解了解

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案例

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案例 在机械温度监控方面,带记录型高温高精度的RFID温度标签,提供给地铁安装在列车的电源、发动机、车轮等重要部件上,通过温度分析器械是否越温准备进入非正常工作或将要出现故障。2.4GHz无线传输温度信息,完全改变过去人工检测列车器械的管理模式,站点实时收录异常温度信息,多次给地铁控制中心提供预警,阻止了列车停留在运行路中,为地铁挽回了重大的经济利益和维持了良好的形象。 在冷链运输方面,冷运专业车辆定位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GPS/温度检测技术、电子地图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开放式定位监管平台。在对冷藏车厢内温度数据的采集传输、记录和出现超限温度报警的同时,还对冷藏车资源的有效跟踪定位管理。 香港地铁列车器械在线诊断成功应用 一、实施背景 连接香港与深圳的地铁,每天运载人次高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次,每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开出,全线服务列车约30台。因列车每天服务时间长达 18个小时,每个站停留时间短到1分钟,过去地铁难以即时检查车辆的健康状况。动力系统、供电系统等经常在高温或是长期运作后,在列车运行时出现异常,多次造成列车停留在路上,铁路交通状况也因此延时数小时,多班列车滞留,在大陆游客旅游高峰期、港人返乡高峰期、上下班高峰期,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列车即使回到工厂,工程师们也无法每次对每辆列车上百个重要器械逐一测试检查。检查耗时长,而且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通过列车在厂的情况判断列车可能在运行时出现的问题。每个部件的价格昂贵,但是检测却是极其缺乏。 二、RFID温控也能当列车的医生 自系统启动到现今为止,地铁通过温控回传信息,成功提前排查出列车故障,阻止列车可能出现在路中瘫痪的情形。而总厂检测的技术人员改变了检测的流程,远程通过WIFI网络,接入到每个站点接收每趟列车的器械温度信息,实现远程诊断、回厂马上能维修。 三、温度标签优异的性能 1.标签能记录存储温度点、时钟、标签电池状态等信息,存储空间高达1000条信息,当列车经过站点,不用20秒就能完全传输温度信息,控制中心可以一览每个器械的健康状况,真正实现每分钟都在实时报告。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摘要】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运作效率差,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管理水平低。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将在许多传统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共享 引言: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物联网技术如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广泛应用,将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 一、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冷链物流中的RFID技术应用

冷链物流中的RFID 技术应用导语: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冷链物流中的RFID 技术内容吧。 在机械温度监控方面,带记录型高温高精度的RFID 温度标签,提供给地铁安装在列车的电源、发动机、车轮等重要部件上,通过温度分析器械是否越温准备进入非正常工作或将要出现故障。2.4GHz 无线传输温度信息,完全改变过去人工检测列车器械的管理模式,站点实时收录异常温度信息,多次给地铁控制中心提供预警,阻止了列车停留在运行路中,为地铁挽回了重大的经济利益和维持了良好的形象。 在冷链运输方面,冷运专业车辆定位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GPS/ 温度检测技术、电子地图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开放式定位监管平台。在对冷藏车厢内温度数据的采集传输、记录和出现超限温度报警的同时,还对冷藏车资源的有效跟踪定位管理。 香港地铁列车器械在线诊断成功应用 一、实施背景连接香港与深圳的地铁,每天运载人次高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次,每3 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开出,全线服务列车约30 台。因列车每天服务时间长达18个小时,每个站停留时间短到1 分钟,过去地铁难以即时检查车辆的健康状况。动力系统、供电系统等经常在高温或是长期运作后,在列车运行时出现异常,多次造成列车停留在路上,铁路交通状况也因此延时数小时,多班列车滞留,在大陆游客旅游高峰期、港人返乡高峰期、上下班高峰期,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列车即使回到工厂,工程师们也无法每次对每辆列车上百个重要器械逐一测试检查。检查耗时长,而且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通过列车在厂的情况判断列车可能在运行时出现的问题。每个部件的价格昂贵,但是检测却是极其缺乏。 二、RFID温控也能当列车的医生 自系统启动到现今为止,地铁通过温控回传信息,成功提前排查出列车故障,阻止列车可能出现在路中瘫痪的情形。而总厂检测的技术人员改变了检测的流程,远程通过WIFI 网络,接入到每个站点接收每趟列车的器械温度信息,实现远程诊断、回厂马上能维修。 三、温度标签优异的性能 1. 标签能记录存储温度点、时钟、标签电池状态等信息,存储空间高达1000条信息,当列车经过站点,不用20秒就能完全传输温度信息,控制中心可以一览每个器械的健康状况,真正实现每分钟都在实时报告。 2. 温度标签采集温度环境支持超高温(+220 C )。使用性能优越的PT100温度探头,标签温度校准报告已获得权威机构,包括国家计量局认证。 3. 温度标签能紧贴器械上,固定方式目前提供圆环状及柱状探头,大大减少接触不良而导致温差。 4. 现有探头线支持耐+220C高温、抗压、抗拉等特点,探头线 长度规格最长支持300cm灵活安装到车底的各种恶劣环境。 5. 标签具备先进的省电模式,开放设定功能,用户自主设定温度标签

配送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配送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姚卓顺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已经开始引起我国物流界的关注。在我国 冷链物流配送方面,很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被引进。文中将针对我国现行冷链物流的特点,就物流的主要模块-配送,对优化冷链物流系统提出一些建议及推荐一些先进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冷链物流;配送;应用【中图分类号】 F25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4993(2009)08-0104-03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ion for Cold Chain □YAO Zhuo-shu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living standards of civilians in China have gradually been improved.Cold chain has been focused by the logistics industry,and advanced technology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introduced to cold-chain distribution.To aim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d-chain logistics nowadays,this article is stating the main module on logistics -distribution.Meanwhile,it is also giving certain suggestions to the optimization of cold-chain logistics system and recommending a number of advanced cas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old chain;distribution;application 1 引言 2007年,一则雨润公司的广告“全程有冷链”,让普通大众知道了 “冷链”概念。其实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中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如果蔬、肉类、禽蛋、水产品、花卉以及药品等日渐成为冷链物流研究的主要对象,冷链物流行业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而不断发展。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建立我国现代果蔬加工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果蔬加工业产业集群。到2010年,果蔬采后商品化率提高到60%以上,采后损失率降低到10%~15%,……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积极推进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步伐;……在现代物流技术方面,重点攻克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技术、数字化存储与智能配送技术、智能分级技术、快速预冷技术与冷链技术、综合保鲜技术等”。 由此,尽快建设和发展好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食 品、 药品等安全,成为我国流通经济中的头等大事,其中,由于冷链产品的易腐特性,选择什么样的物流配送模式,采用什么先进的配送技术等都是冷链物流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2 冷链物流概述 在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提出了冷链物流的概念,并开始这方面课题的研究。所谓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温度敏感性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 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物流技术,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图1冷链物流流程图 【收稿日期】2009-06-17 【作者简介】姚卓顺(1983-),女,江苏苏州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9年第31卷第8期总第182期 ·商品配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