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评析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评析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评析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评析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评析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学生姓名:商丽娜

指导教师:欧阳照副教授

学位类别:新闻与传播硕士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二O一四年四月

Appraisement on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Chinese Mainland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By

Shang Lina

Supervised by Ass.Prof. Ouyang Zhao

Specialty: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chool of Journalism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14

摘要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概念。现代人将养生保健、远离疾病作为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传播在传递健康知识,促进人们健康理念的树立和行为改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健康传播起源于美国,在美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相关理论和实践已经变得成熟和完善。相较于美国,我国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迟缓,直到2003年的SARS事件之后才使得健康传播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及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更是为健康传播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本文回顾了中国大陆自2003年以来的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选取了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自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所收录的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健康传播研究相关论文作为目标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展示了中国大陆近年来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学术版图,从主要的研究者、研究议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数据统计和探讨,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健康传播研究在新的社会环境、现实环境和信息环境下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变化趋势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健康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旨在通过这次的实证调查研究对国内的健康传播研究和学科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健康传播,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内容分析

ABSTRACT

Health is an eternal topic and a concept closely related to everyone. Modern people regard the health care and the absence of diseases as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improving happines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enhancement, Health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livery of health knowledge, the establishment of people's health concept and behavior changes. Health Communication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s have become mature and improved after fo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 In contrast, the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Chinese mainland started late and underdeveloped. Not until the outbreak of SARS in 2003 that made health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frequent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and food safety issues, and the continual emergence of new forms of media, they all provided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Chinese mainland since 2003, selects the theses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llected in the CNKI -"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pool" since January 1, 2003 to December 31, 2013 as the target samples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The thesis displays the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landscape context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Chinese mainland in recent years, and in terms of principal researchers, research top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thesis discusses and counts the data analysis about the relevant document literatures by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it also summarizes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realistic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it looks into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is empirical study aims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Health Communication, Health Education,Public Health, Content Analysis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健康传播理论框架与概念诠释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3)

1.3.1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3)

1.3.2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5)

1.4研究意义 (7)

2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状况调查 (8)

2.1研究设计 (8)

2.1.1样本选择 (8)

2.1.2研究目的 (8)

2.1.3研究问题 (9)

2.1.4研究方法 (9)

2.1.5内容分析类目建构 (9)

2.2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10)

2.2.1论文发表量持续走高,呈逐年递增趋势 (10)

2.2.2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期刊成健康传播研究论文刊登的主要学术阵地 (11)

2.2.3传播学者在健康传播研究中不再缺席 (12)

2.2.4健康传播研究议题分布广泛,研究重点和方向不断拓展 (13)

2.2.5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 (19)

2.3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

2.3.1健康传播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依然滞后 (20)

2.3.2研究发展的滞后性,导致有实践意义和预见性的成果少 (21)

2.3.3定性研究和经验总结过多,缺乏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统一标准 (23)

3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25)

3.1基础: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学科力量,加强健康传播学科本体研究 (25)

3.2关键:推动专门机构组织建设,培养核心人才,促进健康传播研究的专业化 (27)

3.3保障:政府扶持,整合社会各界多方资源,推动健康传播研究向前发展 (29)

3.4动力:注重国际合作,借助国际力量,推进健康传播研究深入发展 (30)

3.5方向:更加注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31)

4 结语 (33)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录 (39)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9)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在过去人们通常是只有生病了才发现自己不健康,并没有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加以关注。近一百多年来,一个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被医学所攻克,医学的进步与发达使得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因而现代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更多地是来自于自身生活行为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健康问题还没有发展成为疾病的时候就开始矫正才能获得最佳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如何让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健康隐患,又如何让他们主动地改正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行使这样一个使命的是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健康知识传递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传播理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健康教育范围较窄,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和人们的健康需求。当传播学被引入健康领域后,人们才发现原来传播可以如此有效地改善人类的健康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生命健康给予了更为热切的关注,健康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为人们关注与追求健康提供了物质、时间、金钱等方面的条件;另一方面,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等,这些事件无不以生命的惨痛代价冲击着人们的健康神经以及媒体的新闻触觉;再加上,现代社会所特有的诸如环境污染(如雾霾天气频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效应等也在不断地挑战与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健康传播就是要促进整个社会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提升,将健康知识和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给受众,并最终引导受众做出正确的健康行动,以提高受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对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国家卫生部明确表示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使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在这个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的时代,健康传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在传递正确信息流,安抚民众心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等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对于健康传播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1.2健康传播理论框架与概念诠释

传播学,按传播内容的不同分为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文化传播、健康传播等。健康传播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建立在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之

上。健康传播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有传播学、医学和教育学,而传播学的诞生就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它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是在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以及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人类信息技巧、信息应用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使其既属于社会科学又属于人文科学,而且还有一些自然科学的特征[1]。同样,健康传播学除了吸收多个社会科学学科的理论成就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其他相关外围学科的支持比如生物学、哲学等等,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发展壮大自己,并将其运用到健康或者传播学相关问题的研究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健康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拥有复杂多样却又清晰的学科渊源。

健康传播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在学界还没有正式承认它之前,一直被称作“治疗性传播”,直到20世纪70年代,学界才给予了“治疗性传播”更确切、内涵更丰富的名字——“健康传播”。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学界并没有一个十分规范的答案。许多研究学者都曾根据各自的关注点和研究取向,试图给出其定义。美国学者Jackson于1992年首先对健康传播做出了解释,他从大众传播层面入手,认为健康传播就是依托大众传播媒介为渠道来向受众传递健康知识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因此,健康传播的功能是连接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桥梁[2]。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将医学成就转化为健康知识和信息并传递给受众,以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3]。而Burgoon则从人际沟通层面出发为健康传播做出了如下解释:健康传播是患者和医疗提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诊疗室里无数的人际传播活动[4]。这一定义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将研究视野聚焦于人际传播且将健康传播严格限制在了疾病治疗的范围内。

但是,对于健康传播的定义,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是美国著名健康传播学者Rogers在1994年为其做出的解释,在他看来,健康传播就是一种将医学成就转化为人们容易接受的健康信息,并通过促使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来降低他们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国家或社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5]。这一解释具体直观,突出强调了健康传播的目的性,反映出研究者明显的社会学研究视野和倾向,关注个人、健康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被许多研究者所引用。1996年,Rogers又对健康传播做出了如下解释: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显然这一解释更具包容性,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样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接受。随后,Rogers 又对其进行了补充说明:健康传播就是以传播为中心,借助人类传播的四个不同层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将健康信息传递出去的行为。在自我传播层次,如个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在人际传播层次,如医患

关系;在组织传播层次,如医院与患者的关系、医护人员的在职培训;在大众传播层次,如媒体的议程设置、媒体与受众的关系等[6]。这四个层次的传播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自我传播与人际传播,受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影响及控制比较大,大众媒介通过传递健康知识来改变公众的健康行为,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Rogers为健康传播所做出的解释更贴近传播学的研究视野,并且把健康传播的研究议题包含进了人类传播的四个不同层次,结构清晰,便于认知和把握。

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对健康传播概念进行分析:传播者、讯息、渠道、受传者、效果。笔者认为健康传播中的传播者可以是任何人,但主要应该是拥有传播学及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他们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讯息是指包含有健康知识或与健康相关的内容;渠道可以是任意的媒介,它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也可以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中的任何媒介。受传者为不特定的人群,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效果是健康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和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总结起来健康传播应该是:以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受众身心健康为目的,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有效地向受众传递健康知识和信息,促进受众健康理念的树立和行为的改变。而健康传播学正是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过程中的传播学问题。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国外的健康传播研究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所以西方的健康传播研究尤以美国为典型。学界普遍认为1971年美国心脏病学专家法奎尔(Dr. Jack Farquhar)和传播学者迈科比(Dr. Nathan Maccoby)这一医学学者和传播学者的首度联手是健康传播研究的开端,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组织实施了“斯坦福心脏病预防计划”(SHDPP)[7],这是健康教育领域首次引入专业的传播学者,并运用传播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指导。1975年美国最早开始健康传播研究的组织“治疗传播兴趣小组”更名为“健康传播分会”,“健康传播”这一名称正式进入学术界。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自此之后美国便形成了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活动为主要驱动力的健康传播研究发展。伴随着名称和内容的确定,美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在80年代迅速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是第一本健康传播研究领域专业书籍——《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出版,该书由克利普斯(Gary Kreps)和索恩坦(Thornton)共同著述,成为早期健康传播研究者的方向标。自此之后,各类专业书籍和论文层出不

穷,巩固和丰富了健康传播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研究者队伍迅速壮大,成为一支可观的力量。1985年美国成立了“健康传播委员会”,同年在弗吉尼亚州麦迪逊大学召开的“医学传播会议”,是健康传播史上的第一次学术会议[8]。1989年美国创办了《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季刊,这是健康传播领域的第一本学术期刊,侧重于理论性研究,改变了以往健康传播研究论文没有属于自己的刊物、只能发表在各类会议纪要和综合期刊上的历史,成为该领域学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期间还出现了大批依托高等院校的专业研究机构,健康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被提上日程,这些都为美国健康传播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健康传播研究走向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90年代美国的健康传播研究继续进一步专业和规范化发展,形成了以高校科研为带动的研究链条。1996年又创办了《健康传播杂志》(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这是一本前沿性的学术期刊,侧重于国际性、应用性研究,它包含了健康传播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涉及了世界各地的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健康教育研究,影响力较《健康传播》更大。美国大学中的健康传播专业也逐渐设立,健康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推开,据美国全国传播学协会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3年全美各高校中有20多个主要的健康传播学博士项目(可授予博士学位)和40多个硕士项目(可授予硕士学位)[9]。“而纵观美国健康传播研究人员的构成情况,他们主要来自四个领域,高等院校医学院系的研究者和医疗卫生事业机构的从业人员是美国健康传播研究的主力,所占比例几乎达到50%;传播学学者是从事健康传播研究的第二大群体,占总研究人员比例的25%左右;教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和来自综合性大学的研究者也占总研究人员的25%左右”[10],专业传播学研究人员的不断加入促使着美国健康传播研究不断走向完善。

进入21世纪,美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已经在完善的学科框架基础上对多种研究领域进行了细化的研究:如《News Coverage of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ational Sample of Newspapers, Television, and Magazines》一文是围绕媒体关于癌症新闻报道对于受众的认知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研究者选取了地方以及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电视和杂志2002至2003年关于癌症的新闻报道,通过抽样的方法确定目标样本,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此外还研究特定类型癌症的新闻报道,来比较人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否与癌症报道的覆盖率有关。研究表明,更多的媒体关注会减弱人们之间对于癌症的知识差距,而新闻媒体对于不同癌症的重视程度可能会影响受众对其的关注度,但是关于癌症的新闻报道覆盖范围越广泛,向更多的人传递相关癌症预防和控制知识,越有助于减少人们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再如《The Effect of a Communications Campaign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Results of the Healthy Study》

一文,围绕的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的为期三年旨在改变中学生行为的健康干预活动,以减少他们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者们追踪了这项活动的日志和学生的访谈资料,评估了交流活动的实施和宣传资料的接触与学生的行为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多方面的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干预活动的影响下,越多的接触到相关健康风险信息宣传的学生越容易做出行为上的改变。此外还有很多的研究方向,如药物滥用、计划生育、戒烟、女性健康、老年疾病等都引起了健康传播学者们的关注,而且他们还在不同层面对某些健康传播议题进行深入地调查探讨,这一系列的健康传播研究表明美国当代健康传播的研究内容已经非常全面,无论是涉及到传播渠道研究,还是传播效果的研究,其成果都很丰硕,并且他们的研究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细化和深入。美国在健康传播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逐年成熟完善为世界各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1.3.2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我国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明显不同于西方,不仅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迟缓,而且从一开始健康传播的引入就不是来自传播学者,而是健康教育学者,所以传播学者在健康传播研究中长期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国外的健康传播研究从一开始就起源于传播学领域,专业传播学研究人员的参与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大量采用是其显著特点之一,这就确立了传播学专业人员在该领域中的地位[11]。长期以来,国内的健康传播研究学术论文多发表在由中国卫生宣传教育协会创办的《中国健康教育》杂志上,可以说,健康传播的概念是伴随着现代健康教育理念的确立和健康教育活动的逐步深化而被大家所熟知的。1987 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首届健康教育理论研讨会,会上第一次系统介绍了传播学理论,提出了传播学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2]。1989—1993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启动了第四期卫生合作项目,首次提出并确立了“健康传播”的概念[13]。1993年我国第一本健康传播方面的专业书籍出版,是由爱国卫生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的《健康传播学》,这本书的出版被看作是我国健康传播研究的开端。1996年,由米光明、王官人主编的《健康传播学原理与实践》的出版被视为我国健康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14]。

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研究人员构成,议题内容,传播方法策略以及技术模式上都变得更加丰富。2001年拥有医学和传播学双重知识背景的张自力博士的一篇关于健康传播史研究的论文——《论健康传播兼及对中国健康传播的展望》,在《新闻大学》上一经发表,立刻得到了学界对于健康传播研究的广泛关注。此后,《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专业性的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相继刊载了许多关于健康传播议题的学术文章。而2003年

的SARS事件则使健康传播真正进入了主流的话语空间和研究视野。它使得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开始从各自的研究视角进行深刻的反思,关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不同效果,关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型传播渠道在健康信息传递中的特点和巨大优势等,人们也开始关注媒体和健康的关系。这次,新闻传播学者没有缺席,他们结合我国媒体运行机制、新闻管理体制和卫生管理体制等,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发表了很多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章和著作,可以说“‘非典’以一种突然的方式把‘健康传播’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5]。在健康传播日益得到传播学界关注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开始对其重视起来。2005 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启动方式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今称疾病控制局)、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联合主办。2006 年10月13日至15日,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健康传播”作为会议名称的“首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此次论坛旨在拓展我国健康传播研究实践,唤起社会各界对健康传播的关注和健康意识的提高。2007年6月,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主持下开设“华语健康传播论坛”,这又是一个专业的、在固定时期开展的健康传播学术论坛[16]。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所属的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们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健康传播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已经起航[17]。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自力博士编著的《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一书,该书主要对我国的健康传播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论述,为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二十多年的经验总结,我国大陆学术界在健康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框架已经初露端倪,但尚处于学科建制探索阶段,且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新闻或传播学专业中并没有单独的“健康传播学”专业,基础平台的缺乏制约了教学、科研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学者认为大陆是否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健康传播学研究体系仍然存疑[18]。

表1.1 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演进历程

Table 1.1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美国学科萌芽构建学科框架发展完善走向成熟

中国台湾学习、引进理论应用快速发展学科建制

中国大陆学习、引进理论应用与发展学科建制探索(注:该表引自大陆健康传播学者张自力博士在《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一书中对健康传播在美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发展演进历程的概述。)

1.4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将养生保健、远离疾病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因此健康传播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达,人类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得以实现,而互联网的出现更使得健康传播从被动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的互动,健康传播不再只是传递应对疾病的策略,而是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传播的形式来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问题等。虽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健康传播如此地简单有效,但是每年仍会有很多人感染艾滋病,又有数不清的人因缺乏健康知识而丧命,而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又时有发生,所以现代社会对于健康传播研究成果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有助于引导和帮助相关组织和个人更好地进行健康传播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虽然健康传播自在美国兴起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但真正大规模的研究是在最近二十几年的事,学者们对于健康传播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分歧,研究兴趣各不相同。目前在国内关于健康传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传播效果研究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编辑业务研究,而健康传播作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研究的切入点很多,研究的潜力还很大。就此而言,梳理我国大陆近年来健康传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理清当前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总结健康传播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对于我国大陆进一步系统地开展健康传播研究颇有裨益。

2 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状况调查

2.1研究设计

2.1.1样本选择

本研究对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与健康传播有关的论文进行研究。样本获取的具体方法为: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文献来源,以“健康传播”为关键词,并限定时间为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进行搜索,共得到457篇健康传播相关文章,在剔除了会议记录、新闻报道、访谈、概念词典以及发表在不同期刊上的同一篇论文之后,得到397篇文章,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目标样本。

2.1.2研究目的

首先,2003年初的“非典”事件,击中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软肋,在突发传染性疾病来袭时,公共卫生系统和大众传媒组织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异常疲软。在这场引起巨大恐慌,席卷大半个中国,如瘟疫般可怕的疾病之后,中国各级政府、民间组织和广大民众对健康的诉求达到了空前火热的程度,健康传播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地市级以上的电视台纷纷开播健康栏目,公开出版的晚报日报也纷纷刊登健康类报道,甚至是开辟健康专刊专版,健康类杂志也纷纷创刊。可以说SARS事件是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的一个转折点,自此相关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媒体、政府、社会和民众都对健康传播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每年都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出现,使得健康传播研究变得更加细化,不断地寻求新的突破和进展,以期变得完善和成熟。因此,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是中国大陆过去11年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健康传播类论文,旨在对我国大陆新时期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做一个实证分析,描述和反映近十一年来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特点,洞察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

其次,2004年复旦大学的新闻传播学者韩纲做了一项研究,对大陆过去12年(1991至2002年)的健康传播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从总体上把握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传播学者在其中的参与情况,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人员构成;大陆健康传播主要的研究议题;大陆健康传播研究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19]。通过研究,韩纲发现: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医学学者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主要刊登在医学、公共卫生类专业期刊上;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是传播效果及大众媒介的编辑报道业务;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20]。自韩纲的研究发表已过去十年,中国大陆还未有相关文献对健康传播从2003年至

今的发展状况做一个系统地研究,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填补这一空白,对中国大陆健康传播这十一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式分析,来试图回答国内健康传播研究中传播学者缺席的状况是否有所改变,找出国内健康传播研究这十一年来的变化。

2.1.3研究问题

如前文所述,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梳理自SARS事件之后,中国大陆近11年来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情况,也为了回答相关学者在之前的研究中所提出的国内健康传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改善,试图勾勒出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领域近11年来的学术版图,分析其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本研究拟从下面五个问题入手来对目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①研究人员的基本构成情况?

②研究的期刊分布情况?

③研究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④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哪些领域?

⑤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有哪些?

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所搜集到的397篇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检索和普查所有的论文,分析单元为“篇”文章,测量单元主要为“频次”。

2.1.4研究方法

本文在分析样本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紧扣传播学研究领域相关理论,对这11年内的健康传播相关论文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特点和问题,并同之前学者所进行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的趋势,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健康传播研究提供参考,以推动健康传播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健康事业。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和整理大量与健康传播有关的论文、著作,从中了解健康传播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等信息,参考其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内容分析法:它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贝雷尔森的经典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本文将统计近11年内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相关论文的文本数据,力求在对客观数据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选取内容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

2.1.5内容分析类目建构

本研究的内容分析类目主要包括论文发表量的年份分布、论文研究者的单位类型,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论文的研究议题和研究方向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①论文发表量的年份分布:主要是对中国大陆近11年来的健康传播研究进行一个总体上的把握。

②论文研究者的单位类型:鉴于健康传播研究跨学科特点比较突出,本研究将健康传播相关论文研究者的单位类型分为以下几类:新闻传播院系、医学院/医科大学、综合大学非新闻传播院系且非医学院系、大众传媒从业人员、健康教育研究所、医院/卫生院/校医院/防疫站/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军队系统、公司/企业、医学会/基金会、未知及其他。

③论文期刊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依据期刊的性质,将刊载了健康传播类论文的期刊分为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学类,健康教育类,公共卫生健康和医学类,社会科学类及其他类。

④论文的研究议题:我国的健康传播学者张自力博士在论文《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一文中》将健康传播的研究议题分为:大众健康传播媒介与效果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以“医患关系”为中心的人际健康传播研究,健康传播的外部环境研究,组织健康传播研究,健康传播与文化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健康危机的传播研究),艾滋病、安乐死、同性恋、器官移植等特殊健康议题的研究,健康传播史的研究等9个议题方向,因此本研究就根据以上议题来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探究国内健康传播的研究议题分布情况,了解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研究还对样本中出现频次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

⑤论文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之前健康传播相关研究的总结概括,本研究将研究方法的变量具体分为:内容分析法、文献探讨/理论综述、实验法/干预试验、一对一访谈/小组访谈/焦点小组讨论/深度访谈、观察法/实地考察、定性研究/业务探讨、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两种以上研究方法。

2.2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2.2.1论文发表量持续走高,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3至2013年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相关论文数量及变化如图2.1所示,从2003年开始,基本上呈现了一个阶梯式的增长趋势。这是因为2003年的“非典”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触动了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敏感神经,使健康传播这一话题得到了政府、传媒、组织和大众的重新认识,推动了我国健康传播研究的热潮。SARS肆虐期间,无论是疾病的防治还是疫情信息都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效地传播,而健康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在这一年首次达到10篇,开启了大陆研究学者对健康传播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应用的研究,开始重视健康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健康风险的预警,力图通过对健康传播的传者、受者、信

息、渠道、效果的研究来更好的为公众的健康服务。2005年开始,相关论文出现了明显的递增;2008年以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为契机,相关研究突破30篇,达到35篇;2009年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为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此后论文发表量一直保持在40篇以上,相关研究表明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论文数量的5倍。近年来由于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医疗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以及“医改”等事件的推动,国内健康传播研究更是达到了70篇,这一论文数量是2003年相关研究的7倍。由此可以看出,每一次健康传播研究的大幅度增长,都跟国内出现的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事件有关,我国的相关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通过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来达到促进民众健康的目的,并推动着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图2.1 2003至2013年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相关论文数量年份分布趋势Figure2.1 The distribution trends of the number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eses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03 to 2013

2.2.2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期刊成健康传播研究论文刊登的主要学术阵地

根据韩纲的研究,1991至2002年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论文绝大多数发表在卫生系统的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健康教育》上,除《新闻大学》上刊登的两篇论文外,多年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期刊上的健康传播研究论文几乎为空白[21]。在本研究中,上述现象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如表2.1所示,发表于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的论文数量最多,比例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达到38.29%,并且新闻传播学类的期刊种类不再仅仅局限于《新闻大学》这一本专业学术期刊,而是除此之外还涵盖了20多种同类期刊,如《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研究导论》、《东南传播》、《青年记者》、《新闻记者》、《今传媒》、《新闻爱好者》以及《当代传播》等专业学术期刊。与此同时,健康教育类与公共卫生健康和医学类的学术期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健康教育》这一种期刊,而是多种期刊并存,如《健康教

育与健康促进》、《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以及《实用医药杂志》等等。此外,还有约12.34%的论文刊登在社会科学类期刊上,这是因为有些来自非新闻传播学和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者也在关注健康传播研究。以上的种种都说明,《中国健康教育》垄断刊载健康传播研究论文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期刊的种类呈现多元化趋势,新闻传播学类期刊成为最大的刊登阵地,这就为健康传播研究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表2.1 2003至2013年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相关论文期刊分布情况

Table 2.1 The academic journal distribution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eses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03 to 2013

期刊类别新闻传播

学类健康教育类公共卫生健康和

医学类

社会科学类其他类总计

数量(篇)152 91 94 49 11 397 比例(%)38.29% 22.92% 23.68% 12.34% 2.77% 100%

2.2.3传播学者在健康传播研究中不再缺席

针对健康传播学的发展,传播学领域应该是健康传播理论的先驱,而医学领域则是健康传播实践的先驱,两者都是健康传播研究的核心力量。根据我国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者韩纲在2004年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2002年之前,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始终处于“传播学者缺席”的状态,大陆从事健康传播研究的人员主要是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而在本研究中,传播学者缺席的状态已经改变,健康传播研究中传播学者和新闻媒体工作者参与研究的比例要高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医学学者和卫生工作者。在397篇论文、613名作者中,来自新闻传播院系的研究者人数达到212人,占到总人数的34.58%,这一结论与健康传播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所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可见传播学者在健康传播领域的研究中最为活跃,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排在第二位的是来自医院、卫生院和疾控中心等的研究人员,有136人,占到总人数的22.19%,紧随其后的是来自医学院、医科大学的研究者,比例达到13.21%,这与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诞生在健康教育领域有很大的关系,但在以上这些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者当中,基本上都是3人以上甚至有的达到了9人来共同完成一项研究,这也就是为何刊登在健康教育与医疗卫生类期刊的论文数量较少,而研究者人数相对较多的原因。与之相比,来自新闻传播院系的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独立行文,最多的不会超过三人,所以从第一作者的数量上来分的话,医学学者和医疗卫生工作者要远远的低于新闻

传播学者。由此可见,与2002年之前相比,2003年以来我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传播学者专业性的回归,他们不仅告别了过去在健康领域较少涉足的历史,而且也已经意识到了传播学在健康传播领域的重要性,并逐渐将传播学的研究重点和公共健康相结合,倾注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力量,在健康传播研究领域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本研究中笔者还发现拥有其他学术背景的学者也开始涉足健康传播领域的研究,在表2.2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综合大学非新闻传播院系且非医学院系的研究者数量有57人,他们基本上来自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以及影视学等领域,虽然人数很少,只占到研究总人数的9.30%,但这同之前的研究相比是一个较大的进步,健康传播学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研究就需要传播学者、医学学者和医疗卫生工作者之外的研究人员广泛参与,共同推动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

表2.2 2003至2013年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相关论文作者单位类型分布情况Table2.2 The institution type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eses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03 to 2013

作者单位类型作者数量(人)比例(%)

新闻传播院系212 34.58%

医学院/医科大学81 13.21% 综合大学非新闻传播院系且非医学院系57 9.30%

大众传媒从业人员26 4.24%

健康教育研究所58 9.46% 医院/卫生院/校医院/防疫站/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136 22.19%

卫生行政主管机构22 3.59%

军队系统8 1.31%

公司/企业 3 0.49%

医学会/基金会 6 0.98%

未知及其他 4 0.65%

总计613 100%

2.2.4健康传播研究议题分布广泛,研究重点和方向不断拓展

①大众健康传播媒介与效果研究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从表2.3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关于大众健康传播媒介和效果研究的论文数量达到165篇,几乎占据了整个研究议题方向的半壁江山。这是因为自“非典”事件以来,人们对于健康知识与健康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的媒体,包括报

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纷纷传播与健康相关的信息,设置健康专栏专版专刊,开辟健康频道与健康栏目,这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的健康类大众传媒报道水平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对其报道编辑业务及传播效果进行评价,因此研究学者开始对大众传媒倾注更多力量,对于媒体健康类报道内容的编辑业务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传播学理论包括“创新扩散”、“知沟”、“涵化”、“使用与满足”、“框架理论”、“议程设置”等开始被纳入到现实健康议题的讨论框架中。从关键词的统计,表2.4中我们可以看到,报纸/报刊、电视台、电视媒体、电视节目、医学期刊、媒介素养等关键词出现了10次以上,而关于大众传媒和传播效果这样的关键词更是分别达到了55次、29次,这些高频词汇的出现恰恰说明了我国大陆目前的健康传播研究更多地关注媒介效果研究,而四大传统媒介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对象。如陈甜甜的《健康传播视域下的中国电视健康节目分析》(2013年),从健康传播学的角度切入,以国内的健康类电视栏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前电视媒体的健康传播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健康类电视栏目做出效果评价,发现其在健康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思路,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再如李健、宋永琴的《都市报的健康传播现状——以<京华时报>、<新京报>为例》(2011年);梁琪、莫扬的《中国报纸健康传播特点研究——对6家主流报纸健康新闻的内容监侧分析》(2007年)等等。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研究与健康传播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健康传播诞生以来就是其最重要的实践方向,而健康传播又将通过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探讨作用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活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最近十多年的研究中仍旧占据了重要位置,排在整个研究议题的第二位。在关键词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健康信息、传播策略/对策以及“知信行”这样的词出现频率非常高,这说明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向受众传递健康知识信息,培养他们的健康素养,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理念并最终促使行为的改变,这是整个健康传播最重要的目的。无论是研究媒介的传播效果评价还是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研究,其宗旨都是研究其对受众健康需求的满足程度,评价其是否促使受众做出了正确的健康行为。如李少丽等人的《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2005年),通过评价对幼儿家长实施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来探索适合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方法;孙菊枝、郑燕娜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减轻群众看病贵的途径与策略分析》(2006年);龙腾的《信息时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方向》(2008年)等。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 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⑧应用针罐时,应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撞压针入深处,损伤脏器及血管。故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针罐。 ⑨使用多罐时,火罐的排列顺序不宜太近,以免皮肤被牵拉产生疼痛。⑩应用刺络拔罐时,出血量须适当,一般5~7ml。

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

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引言 在80年代,跟随西方工业发展的脚步,中国喊出了“管理出效益”的口号。从此,中国企业管理开始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90年代,一些高科技公司提出了“管理出技术”的理念,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由此身价百倍,技术创新走出了神秘的“黑匣子”首度和管理联姻。21世纪伊始,一个新的声音从美国破空而来,“管理出健康!”于是,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开始了漫漫的探索之路。 美国的研究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对诱发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得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根据我对健康管理的理解,它的内涵可以表达为10个字,那就是健康、个性、过程、科学、管理。 健康是对服务领域界定;个性化是指根据客户个人特殊的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它一般有量身定制的内涵;过程是指管理的重点在健康演变的过程,揭示生活中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在疾病产生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期待的结果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一旦患病,其结果就属于医疗的范畴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服务的连贯性,有些健康管理机构也提供医疗等延伸服务;科学是指健康管理利用疾病预防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IT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所谓管理,它提供的就不是某个单一的服务项目,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管理服务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可分解可量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健康管理的理念传入中国后,众多有识之士纷纷看好这个新兴的市场,一时风起云涌,在短短数年间迅速使健康管理成为发展一个产业。仅以杭州为例,三年间就冒出十五家健康管理机构,这还不包括那些三甲医院、疗养院正在筹建很多健康管但奇怪的是经过五年的发展以后,的国际保健中心和衍生服务机构。. 理机构开始进入调整期,目前杭州的健康管理公司已经先后有三家倒闭,四家调整了业务方向,还有三家业务基本属于停顿状态。据了解,这一地方性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那么为什么一个朝阳产业在短短五年间,会出现这么惊心动魄的潮起潮落呢?这里面,应该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经验教训。 本文试图对健康管理业的营利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健康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 健康管理公司的主要营利模式 要了解健康管理业的现状,就有必要对健康管理公司的营利模式和业务构架进行分类。目前国内的健康管理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一、体检主导型 体检是目前健康服务领域最成熟的营利模式,也是客户接受度最高的健康服务品种。由于其客户基数大,利润率高、现金流稳定,各地体检中心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为了充分挖掘客户资源的消费潜力,部分体检中心开始介入健康管理服务。但是由于体检中心的初始团队架构设置和工作重心的调整没有及时跟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特别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体检中心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具有最合适的服务切入点,只要操作得当,在体检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康管理公司将将垄断健康管理行业的半壁江山。

医院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探讨依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手术患者345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根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开展健康教育。 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自我健康意识,有利于质量控制,提高护士的工作主动性,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2012年1月依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实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按标准化、程序化开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普外科经手术治疗出院且术后有引流管的患者,2010年4~6月住院手术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95例,年龄6~85岁,平均52.95±14.57岁,胆道疾病78例,肠道疾病35例,甲状腺疾病28例,乳腺疾病7例,胃十二指肠道疾病23例,胰腺疾病3例,肝脏疾病5例,其他疾病1例;2010年7~9月住院手术患者165例为实验组,其中男74例,女91例,年龄2~84岁,平均

年龄54.96±15.74岁,胆道疾病74例,肠道疾病30例,甲状腺疾病26例,乳腺疾病3例,胃十二指肠道疾病22例,胰腺疾病3例,肝脏疾病6例,其他疾病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类型等方面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方法:⑴对照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给予一般说教及简单举例,将医院规章制度、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前术后配合要点由责任护士不定时,随机对患者讲授。 ⑵实验组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①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制订:充分综合外科患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1],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项目制成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教育内容、日期、教育形式、评价、护士签名、患者或家属签名,教育内容含入院时、入院后、术前、术后及出院时5个方面。②实施: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负责填写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眉栏后放在病历中,由责任护士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为患者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和训练指导,每项内容落实后写下宣教时间,在教育形式栏打勾并签名,并对患者掌握情况每天进行评价,确已掌握的教育内容,责任护士在健康教育记录单评价栏打勾,并由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名,对部分掌握或者未掌握的内容,及时再加强宣教,掌握后再签名。 效果评价:①评价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采用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该调查表

传播学作业―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优选.)

近30年来我国运动员媒介形象分析研究方案 一、建立研究目标 运动员媒介形象是媒介形象的一种典型,意指通过媒介方式塑造与传播的运动员形象。从媒介叙述的角度分析,运动员形象是体育类叙事文本的重要内容要素之一,成为体育事件的参与者与情节的联贯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借鉴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内容方法,研究近30年来我国运动员的媒介形象现状,重点分析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生成机制、类别及其相互关系,即分析运动员媒介形象是如何通过媒介的叙述修辞产生的,运动员媒介形象群体的深层生成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运动员媒介形象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媒介形象,反映着当代媒介文化的组成因素与运作特征,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镜像。明星运动员成为当代大众偶像之一,更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媒介文化作用,对于当代社会认同、大众文化的风貌乃至未来文化的重建都意义非凡。在大众传媒与体育运动的互动过程之中,现代体育比赛越来越大众化、商业化与全球化,运动员的身体、才能被以反复、夸张、烘托等叙述修辞渲染出来,成为最具观赏性的视觉奇观。随着通过某一重大体育赛事而成名的运动员偶像大量涌现,这种基于个体自我创造的乃至自身想象的成名欲望却也可能在巨大的民间传播活力中,激发一种想象的自我偶像意识的潜意识,自私、贪婪与为所欲为的成名观在社会文化心理之中流行,从而引发体育偶像的负面作用,即其“示恶”的一面,尤其是当代体育偶像的塑造与传播开始越来越娱乐化和负面化的时候。在此,探讨我国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特征,希望运动员媒介形象能够发挥良性作用,为我国转型社会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榜样。 二、确定研究总体,选择分析单位 本次内容分析的研究总体主要集中于各种体育赛事报道、运动员活动报道和广告,影视剧、卡通片、流行文学到电子游戏等各类叙述形式,大众传播体系建构了一个庞大的运动员媒介形象库。这个庞大的媒介形象群更加突出运动员形象的身份特征,着重通过训练、比赛与日常生活场景塑造运动员形象。目前,运动员媒介形象主要集中在篮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赛车手、拳击手等形象,这些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总结 我非常幸运参加了县心理健康90学时培训,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认为学到不仅仅是心理学理论,还有好多教育学的方法,更有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与他人的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等等。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不必可少的基础知识。以下我就这次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从杨远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50%属于良好状态,30%属于正常状态,20%存在问题。其中5%左右有较重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带给我们成人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样也给当今的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这些压力还在不断地加重,使一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承受。于是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心理常常弥漫在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所以对于中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来说,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列入中小学的课程。”可

见,关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正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这六天的培训学习中,各位专家分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做了详尽地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讲述深入浅出,案例分析深刻精辟,实践操作具有可行性。使我深入了解了关于的基本知识,比如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个别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如何做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做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靠我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将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断努力 三、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程蕾]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一、行业的现状、规模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行业现状与规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相关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保守估计将呈20%的年增长率发展,2014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1075亿元,2018年将达到2188 亿元。可以说,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卫生费用支出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年,美国卫生总费用支出26565亿美元,占GDP比重17.60%,日本卫生总费用支出5400亿美元,占GDP比重9.20%,德国卫生总费用支出4114亿美元,占GDP比重11.50%,英国卫生总费用支出2321亿美元,占GDP比重9.60%,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3649亿美元,占GDP比重5%。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卫生支出占比相对较低。

(6)2016年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调查分析

(6)2016年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调查分析

2016年手外科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调查分析 一、背景 我院手足创伤外科中心是东阳市最早成立的专业治疗手足外伤的医疗机构,2010年被评为重点学科,目前断指(趾)、断肢及其他器官离断再植成功率达98%以上,手指、拇指再造成功率接近10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是在健康教育督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一病区手足外伤患者以外来务工、男性患者居多,绝大多数存在文化层次偏低、地域属性明显、不良健康行为较多(如吸烟)等问题,导致在开展工作中发现其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一直偏差,对各类健康指导的掌握率、依从性都不尽理想。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①较多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不足;②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出院患者,患指活动度差,部分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屈伸锻炼;③仍能在户外吸烟区发现手外伤患者的身影。针对目前医院的情况,健康教育科联合一病区在7月4日~7月31日开展了手外伤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调查。 二、干预进展汇报 针对手外伤患者的知识需求的倾向性和规律性,现对8个月的干预过程进行总结,如下: 入院时针对手指成活等疾病相关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随着病情的稳定,角色的适应,对疾病认知的增加,加强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主要以生活指导、康复锻炼技能培训,康复期间饮食活动注意事项为主,以期待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预防残疾。护理人员根据

疾病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出院前期以确认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状况及康复锻炼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指导工作,以保证出院后仍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及规范的进行康复锻炼。 充分结合手外科患者的基本情况,制作了各类视频,在每天上午10:00~11:00;下午15:00~16:00进行播放(具体内容见资料附件),该项举措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住院期间反复的进行视频观看,不仅能在出院前就有效的掌握康复锻炼技能,也能对自身及家属的不良生活习惯产生警惕心理,通过控烟的健康教育视频,有患者在出院前便产生了戒烟的意向,8个月期间有5名患者主动向护理人员领取疾控的《帮你戒烟》手册,在护士的指导下签署戒烟承诺书。 科内每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期、按质按量的完成,以前讲座时间为1个小时,现在讲座时间直接定为一个下午。手外科护士长和楼美芹医生在完成讲座后,对听讲座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有问必答,同时带动病友之间交流的氛围。她们运用健康教育技能,针对心理影响较大的患者,直接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希望患者能正确面对手外伤后外形受损的肢体,保持心理健康,在电话随访中我们发现,患者的消极情绪较少。 在护理部指导下,已丰富了手外科、骨科的知识库内容,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单的设计及撰写。询问发现,患者对现在使用的健康教育指导单表示满意。 通过专科学习、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提高了手外科医护人员的技能及健康教育水平,能因人施教,根据疾病的病程改变宣教重点,

幼儿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分析

幼儿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分析 周意琴摘要: 1、目的: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2、内容:生活卫生教育、身体锻炼、心理健康教育。 3、对象:121团中心幼儿4—6岁新入园儿童。 4、方法和途径: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 5、结果分析:(1)未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学习及培训的100名幼儿知晓率仅为 51、3%,行为形成率 46、1%。(2)进行了相关健康知识学习及培训的100名幼儿知晓率为 81、8%,行为形成率为 78、2%。 一、对象和调查方法 1、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团中心幼儿中整群抽取一个中班、一个大班,共计8个班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另外抽取两个班幼儿共100名组成对照组。年龄范围在4-6岁,男女之比为l:0、98。

2、调查方法:(1)对抽取的100名幼儿进行规范的健康知识学习、培训及行为干预,另抽100名幼儿园幼儿不有正规的学习和干预来进行对比。(2)在进行了10天的规范健康、培训干预后,采用同一份问卷进行调查两组人群。问卷内容为相关幼儿基本卫生知识及基本健康行为。 二、健康教育的内容(1)生活卫生教育。(2)安全教育。(3)身体锻炼。(4)心理健康教育。 三、健康教育的方法(1)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适宜的教育方法1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2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3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来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4运用教育实例开展共同讨论和自我学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1有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健康教育原则 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遵循人类的认识规律和现代教育的学习原则。 1.科学性健康教育无论正面宣传或反面举例,都要求实事求是地真实反映事物原貌。传授科学知识,不能有半点感夸张和丝毫含糊,否则会影响科学的威望。 2.针对性健康教育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培养卫生习惯的自觉性。 3.启发性健康教育不能靠强制手段,而要发现人们的健康行为,加以肯定和巩固;发现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加以矫正,鼓励行为改变;启发自觉的健康意识,培养卫生习惯。 4.直观性形象教育是对人群作健康知识宣传的简捷有效的手段,也是现代健康教育的一个标志。直观教育,特别是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提高人群的接受兴趣、理解能力,而且有多快好省的传播效益。 5.规律性现代教育要按照不同人群的认识、思维和记忆规律来进行。健康教育同样需要从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逻辑地推理前后因果,理解地记忆各种卫生保健知识。 6.灵活性健康教育对象的学识、能力、个性、嗜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按不同层次,实施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干预行为原理 现代健康观念不能满足于“无病”的状态,而是主动寻求生活质量的康强行为。调查表明,卫生习惯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表6-1)。 表6-1 山西平顺县中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健康教育并非仅仅传播卫生知识,它还需解决其它干扰卫生行为习惯建立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要使教育对象树立促进健康有益的价值观念,形成接受教育的态度,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图

6-4)。 图6-4 知—信—行模式图 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转化能否建立,有无实效,主要涉及下列因素: (一)健康信念 信念,是指个人在自身经历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原则,是与个性和价值观念相联系的一种稳固的生活理想。 在健康教育“知—信—行”转化中,信念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1988年初,上海“甲肝暴发流行,卫生防疫部门告诫市民:“毛蚶带有甲肝病毒”,有人不信,结果食蚶者发病率是未食蚶者的数倍。可见知识只有在转变成信念之后,才能支配人们的行为。 信念是不同层次复合的“信念结构”。它包括: 1.边缘信念这是最容易改变的信念,是信念的初级形式,这种信念往往在接受了一个新信息后,就为新信念所取代。 2.权威信念这是由权威信息影响形成的信念,这种信念对大多数人,特别对权威崇拜者,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谈化,一旦在实践中遇到予盾容易动摇。 3.中心信念这是最牢固的根本信念,是人们判别信息和决定行动的基本准则。 健康教育需要提供权威信息,促进边缘信念向中心信念转变,分析并利用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稳定的健康信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管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立足于找出隐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或解决。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它的应用范畴现在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肿瘤等。 健康管理可根据个体的健康信息对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人们能够有目的的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减少患病机率和降低医疗费用,最终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机率的上升,人们对健康维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康管理模式对提高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我国居民健康程度分析与结果 2.1影响人们健康的危险因素 目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影响人类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有4100万余人因疾病死亡,其中59%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70%,每天约有1.3万~1.5万人死于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脂肪肝而导致的肝脏疾病等,现在也把这些疾病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些疾病都是在我们生活改善以后的近几年才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在以前的生活不好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是极其低的,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是一些传染性疾病。 笔者认为,最主要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树立健康的管理观念,没有预防保健的意识。在生活物资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可以随便消费,。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知识,因此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指导,乱吃乱喝,毫无节制。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油炸、烧烤等味美却含有强烈致癌物的食品,农药残留的食品,加上人为的掺入一些毒害物的加工食品等,这些都是对健康有极大负面影响的。 另外,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尤其是所谓的白领的工作压力骤然增大。心理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却没有适合的调节放松方式,加上过度的饮酒吸烟,更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负担,为慢性疾病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2.2当前人们的健康程度 来自卫生部统计资料:根据全国36个城市的疾病监控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第一位,恶性肿瘤为第二位,特别是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已成为易患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处于所谓的“亚健康”状态,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北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是76%,上海73.49%,广东74.41%。 2.2.1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水平和变动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7亿多。与2001

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2016年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调查报告 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调查评估,发现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不足之处,指出改进的方向,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宣教资料,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2016年XXX卫生院通过随机抽样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现将调查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本年度调查共测试30人,调查问卷共10题,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2、年龄分布情况:11~20岁3人,21~30岁9人,31~40岁9人,41岁以上9人。 3、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小学:6人,初中13人,高中及中专8人,大专及以上3人。 4、问卷答题情况: 5、分析与建议: (1)、从今年调查的结果来看,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我院健教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 (2)、从测试中可以看出,多数人对结核病的认识还不足,以及部分青年对高血压的正常值范围还不了解,同时部分人对饭前要洗手的常识“病从口入”没有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视起来。 。今后我们还要长期的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得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XXX卫生院 2016年12月1日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传播学内容分析

马航事件传播的新浪微博内容分析 ——133******** 郑鑫 经济管理实验班【摘要】本文选取2014年3月7日到4月10日新浪微博对马航事件的报道,以内容分析法,从不同话题数、微博信息发布时点趋势、微博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微博与其他新闻声量比较、权威微博更新情况角度,对马航事件的新浪微博传播进行量化大数据分析,剖析马航事件的传播过程。 【关键词】新浪微博马航事件内容分析大数据传播过程 马航失联,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敏感的航班,爆炸性的消息,空白的时间,未知的真相——我们接收到的一切消息,皆来自媒介。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浪微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微博对马航事件的相关报道做出解析。之所以选择新浪微博作为此次报纸内容分析的对象基于以下三点原因:1.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是这次事件关注度最高的媒介平台,权威机构的消息与意见都会在这里出现,本身具有代表性;2.新浪微博成为最能代表中国众多网民心态的媒介;3.作为门槛较低的大众传播媒介,新浪微博中“意见领袖”导致某些传言的产生,本文正要探讨马航事件背后的传言产生机制以及传言的应对措施。 一.新浪微博话题时点内容分析 1.不同话题数 一份今年从3月1日到4月10日,包含发布时间、正文、用户昵称、用户ID、用户url等内容的具体抽样微博数据的调查,选择了8231个话题,其中前几位话题分别为“#马航(飞机)失联#(4333)”,“#祈福马航#(1265)”,“#黑

匣子#(486)”,“#马军击落马航#(90)”。1但在“#马航(飞机)失联#”中评论的问题包括对马航的祈福以及马军击落马航的各种猜测。 2.微博信息发布时点趋势 注:该趋势根据2014-3-8日到2014-4-10日的平均值计算得到[1] 3. 微博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 [1][social·轻数据第三期]马航事件数据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程蕾]???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一、行业的现状、规模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行业现状与规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相关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保守估计将呈20%的年增长率发展,2014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1075亿元,2018年将达到2188亿元。可以说,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卫生费用支出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

健康教育评价

健康教育评价 健康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它将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健康教育评价旨在确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的价值,为健康教育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和以后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健康教育评价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还能全面监测、控制、保障计划的实施和实施质量,从而成为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措施。 (一)评价的目的 健康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包括: 1.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2.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 3.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 4.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假设。 (二)评价的种类与内容 1.形成评价形成评价是对项目计划进行的评价活动,是一个完善项目计划j避免工作失误的过程,包括评价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目标人群选择、策略确定、方法设计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实际的情况。

(1)形成评价的具体内容①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②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③教育材料发放系统,包括生产、储存、批发、零售及发放渠道;④是否在最初的计划执行阶段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 (2)形成评价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文献、档案、资料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等。 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 (1)过程评价的内容①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哪些个体参与了健康教育项目?在项目中运用了哪些干预策略和活动?这些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计划是否做过调整?为什么调整?如何调整?目标人群对于预活动的反应如何?是否满意?用何种方法了解目标人群的反应?目标人群对各项干预活动的参与情况如何?项目资源的消耗情况是否与预计一致?不一致的原因? ②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项目涉及到哪些组织?各组织间如何沟通?是否需要对参与的组织进行调整?如何调整?是否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馈机制?项目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如何? ③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内容项目涉及哪一层政府?具体涉及到的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政策环境方面是否有变化?这些变化对项目有何影响?

_中国妇幼保健_杂志稿约_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稿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是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预防医学·卫生类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1001-4411,国内统一刊号:CN22-1127/R,大16开本。辟有改革管理、社区服务、母婴保健法、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生殖健康、调查研究、更年期保健、遗传与优生、讲座、综述、人才培养、实验与基础研究、适宜技术等栏目。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真实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确实,数据可靠。论著和综述一般不超过6000字。本刊依 据GB /T 3179- 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进行稿件的编排。学术类文章请按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 1文稿的题名学术类文章题名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不设副标题或眉标题。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若为课题(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在基金项目后用括号注明项目编号,并附基金审批文件复印件。 2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写明,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到科室),并注明邮政编码。本编辑部只与第一作者联系(文章最末一页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3摘要及关键词论著应附300字左右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写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的每个字母均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及国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 》医学主题词中选取,关键词中、英文应一致(3 6个),尽量不使用缩略词。 4正文 4.1标题层次标题层次应简明,各层次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1”、“1.1”、“1.1.1”等,行文中的层次排列可用①、②、③等。 4.2正文正文包括4部分内容,即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 5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以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主,鼓励引用我刊文献。一般在5条以上,综述在30 条之内。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GB /T 3179- 2(附录A ):期刊:序号作者姓名(写前3位作者,余者加“等”).题名.刊名(外文期刊可缩写),出版年, 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和专著:序号主编姓名(写前3位作者,余者加“等” ),书名.版本(第1版可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或章节作者.题目见(In ):主编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 混合使用,如ng ·kg -1·天-1,应改为ng ·kg -1·d -1;组合单位中,不得有1条以上的斜线,如ng /kg /d 应改用ng ·kg -1·d -1。血 压的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 ),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 7数字与符号执行GB /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 伯数字。21世纪不能写成二十一世纪;90年代不要写成九十年代;2009年不得写成09年, 5月8日不要写成五月八日。10年,5万件,6个人,不要写成十年,五万件,六个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为1节,节间空1/4个汉字空,如“18958.15938”应写为“18958.15938”。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 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起止数之间用曲线(波线),如1 6。表示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时,前1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 10%,不可写成5 10%;(26.2?0.9)cm ,不应写成26.2?0.9cm ;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百分号只需写1次,如(65?6)%不得写作65?6%,也不宜写作65%?6%。描述 面积与体积用长?宽?高表示,写成3cm ?5cm 或3cm ?3cm ?6cm ,而不应写成3?5cm 2或3?3?6cm 3。论文中不宜用tid 、 Bid 等符号,应用文字叙述,写成“每日3次,每日2次”。另pH 不要写成PH 或ph ,希文μ不要写成英文u 等。 8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 (中位数仍用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 ;③标准误用英文小S ,④t 检验用英文小写t ;⑤F 检验用英文大写F ;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 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 (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 值、χ2值、F 值、q 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9获基金及获奖文稿凡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攻关课题及获科技成果奖、发明奖的论文,请予注明。来稿时请附有关审批证明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10来稿需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审核稿件的真实性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11图表刊用文章中,如图表需要用彩色印刷者,请在接到编辑部刊用通知后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12其他文责由作者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杂志社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包括英文摘要)修改、删节,对格式做必要的调整,如不同意修改、删节请在投稿时注明。稿件刊用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份。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 13来稿方式①E -mail :zgfybj@https://www.doczj.com/doc/9f10257684.html, ②吉林省长春市建政路971号《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社,邮政编码:130061·461·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第30卷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病人 D.病人家属 E.全体人群 2.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是帮助教育对象() A.掌握健康知识 B.树立健康观念 C.改变健康态度 D.改变行为 E.获得物质环境支持3.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最佳途径是()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卫生宣传 D.政策倡导 E.行政干预 4.1978年以来健康教育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大众宣传逐步转变为() A.开展保健活动B.社区有偿服务C.行为危险因素干预D.协助推行合作医疗E.卫生宣传 5. 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 A.《雅加达宣言》 B.《曼谷宣言》 C. 《渥太华宪章》 D. 《松兹瓦尔宣言》 E. 《阿拉木图宣言》 6. 在艾滋病的健康促进活动中,调查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属于()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7.从结果到原因的调查属于()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8. 某健康教育研究将某社区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另一条件相似的社区作为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在知识等方面的改变。该研究属于() A. 实验研究 B.准实验研究 C.非实验研究 D. 实态性调查 E. 回顾性调查 9.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会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 A. 特尔菲法 B. 回顾性调查 C. 专题小组讨论法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10. 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却无法抑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水平跟不上 B. 出现新的病种 C. 医务人员素质差 D. 忽视公共卫生 E. 慢性病的种类繁多 11. 卫生宣传通常指的是卫生知识的() A.单向传播 B.双向传播 C.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 E.自我传播 12. 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是() A. 政府或政策制定者 B. 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 C. 各种规模的医疗机构 D.社区 E.各级健康教育中心 13.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 A.等同关系 B.并行关系 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D.先后关系 E.互补关系 14. 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卫生宣教 D.预防接种 E.自我保健 15. 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时候,两个中心概念指的是() A.健康与疾病 B.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 C.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D.健康教育和健康保护 E.健康促进和自我保健

中国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与战略性研究领域

中国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与战略性研究领 域 框架与战略性研究领域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院医院体检保健中心富强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与不懈追求,健康需要科学治理,健康治理学应运而生。中国健康治理学是经济进展、社会进步、国力强大、人民健康观念更新、医学模式转变的必定结果。在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中国健康(治理)产业蓬勃进展,兴盛发达,但其专业理论研究基础——健康治理学科建设滞后,诸多基础性与战略性问题尚未解决,究其缘故,健康治理学学科体系框架设计与战略性研究领域选择不明是关键,这严峻阻碍了健康治理学的进展。本文提出构想中的健康治理学学科体系框架,确定若干亟待有所突破的战略性研究领域,以期完善健康治理学学科体系,促进中国健康产业进展,更好的服从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健康治理学学科建设学科体系框架战略性研究领域当代中国 当今世界,现代社会文明与不文明共存、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并行、事业成就与健康没有同在。在人们为了幸福生活、远大理想、美好前程而奋力拼搏、历尽艰辛、奔波劳顿之时,亚健康、疾病等不良状态已悄然袭至,身心俱疲、青年早衰、中年早病、老来痛楚、病魔缠身、英年早逝、事业猝止、亲人别离者大有人在,且有漫涨趋势。有鉴于此,在综合国力日趋强大、人民生活日渐富庶的今天,健康,正在迅速衍变成为人们的首要需求,健康生存权、和谐进展权、欢乐生活权从来没有象现在如此被重视、被推崇、被追求、被贯彻始终,不折不扣。健康为人一辈子代言。健康产业成就健康人一辈子。 积极构建与全面进展我们自己国家完备的健康产业体系,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延长人民的健康寿命,确保民族复兴之国家人力全然,应天时、得民心、顺民意,政通人和,福在当代,利在千秋,恩泽后世,相传永久,幸福永久。 早在2003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就曾明确指出,卫生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重点做好公共卫生治理工作。要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