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再评估及机制检验_徐彦坤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再评估及机制检验_徐彦坤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再评估及机制检验_徐彦坤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再评估及机制检验_徐彦坤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再评估及机制检验*

徐彦坤 祁 毓

内容提要:借助2003年国务院实施的环保重点城市限期达标制度作为识别环境规制的准实验机会,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并阐述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相比较达标城市企业,该政策实施使得非达标城市企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TFP)相对下降1.96%,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以及资本密度较高的企业,更易受到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会随时间而减弱,行业竞争有利于抑制不利影响;(2)该规制政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中间成本和弱化企业融资约束来影响企业生产率,尽管重污染行业中企业的进入率在下降、退出率在上升,但这并没有带来产业层面重构和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当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质量越高、绿色偏好越强,环境规制的不利效应越能够得到一定抑制。环境规制确实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成本,通过市场化改革、政府质量提升以及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可以减弱其经济扭曲,

伴随着环境成本(代价)趋高和显性化,通过降低污染排放来有效规避环境管制风险越来越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环境规制 企业生产率 异质性 传导机制 制度环境作者简介:徐彦坤,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生,430072;

祁 毓(通讯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430073。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17)06-0147-15

一、引 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相应出现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刻变化。在环境保护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以至于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可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和困难的,环境治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企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对正处于经济发展赶超阶段和工业

41①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15ZDB158)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环境健康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15FJY014);2016年度香江学者计划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在中国:分析个人、组织、区域在供给和需求上的差异”(XJ2016005)。感谢武汉大学吴俊培教授、卢洪友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李万新副教授和合肥工业大学宋平凡博士的指导帮助,诚挚感谢两位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文责自负。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

化中后期的中国而言,处理好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及工业发展的关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思路,那么,科学有效的评估环境规制的系列经济社会效应对于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制度和体制是大有裨益的。

生产率常常被当作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来处理与环境规制的关系问题。但是有关环境规制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至今未达成一致(Greenstone等,2012;Gray等,2014),我们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污染和规制根植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消费结构、历史习惯等因素,尤其是特定的制度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体系,这使得规制的效应差异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绝大部分研究将落脚点集中于行业、产业、地区和国家层面(王兵等,2008;包群等;2013;李树、陈刚,2013;祁毓、卢洪友,2014),而忽视了与生产率联系最为密切的企业,企业特征、行业结构和地区制度环境都会影响环境规制效应的差异性,至于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现有研究更是讳莫如深;现有研究在环境规制指标的选取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内生性,大多数研究采用污染排放强度、环保机构和人员等投入、环境税费、治污成本等替代性指标(Lanoie等,2008),不可否定,这些指标与环境规制高度相关,但是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和单一性,即与污染的实际水平、规制的效应指标也密切相关,因而无法将所产生的影响完全归结为环境规制本身,更何况这些指标也只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反映了环境规制水平。进一步来看,传统度量方法无法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果与其他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从业结构、对外开放)分离开来,因而得到的结论可能并不可靠和稳健。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层面数据,利用2003年实施的环保重点城市“达标”与“非达标”制度这一准实验机会来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和传导机制。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优势和可能贡献体现在:首先,在研究内容上,本文最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跨年度的企业微观大数据为样本,以企业、行业、区域等维度实证分析环境规制政策对生产率的影响关系,并进一步从技术创新、中间成本、融资约束和资源再配置四个维度揭示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及其背后的故事,搭建起宏观环境公共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及绩效之间的关系。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利用以限期达标制度中的“达标”与“非达标”之分作为环境规制的一项外生冲击,运用倍差法更为客观地考察环境规制的影响,不仅有效规避了数据无法客观度量环境规制的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解决了以往研究中该指标选择的主观性和内生性问题。最后,在政策启示上,提供了环境规制政策体系改革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环境规制政策本身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成本,除进行必要的环境规制结构改革外,还尤其需要对环境规制所处的制度环境(尤其是政府质量、市场化程度和公共关注)进行形塑;对于企业而言,环境规制本质上是对企业负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途径,伴随着环境污染成本趋高和显性化,通过遵从环境标准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而可以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文献简评与研究假设

环境规制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历久弥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以及两者关系程度是环境经济领域关注的核心命题之一。一方面,早期研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兼容的矛盾,而另一方面伴随着波特假说的提出,两者的关系却呈现出“双赢”的论断,并随着创新补偿理论和先动优势理论的提出,该问题的讨论得到不断丰富。尽管如此,“矛盾论”和“协调论”的观点并没有因技术方法的改进和研究思路的转换而得到调和,相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领域的研究分

别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使得有关两者关系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以至于近十年来有关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文献比之前总和还要多。要寻求两者之间准确的关系,不仅需要控制或者考虑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实施的时机、配套政策、公众支持等,而且还要考虑所选择的技术方法,同样的数据、相同的样本甚至会因方法的不同而大相径庭(Berman和Bui,2001;Lanoie和Lajeunesse,2008;Mitsutsugu,2011)。伴随着准实验方法和相关技术的涌现,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心开始从传统的回归分析过渡演进到更加关注内生性问题的处理,以求得到更为科学和精确的因果关系。Greenstone等(2012)运用准实验方法评估了美国空气清洁法案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该法案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了2.6%左右,规制成本大致为200多亿美元,占到其利润的8.8%。

在国内,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种观点,前两种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会引致经济效益的提升(陆旸,2009;张成等,2011;李树、陈刚,2013);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喜忧参半(傅京燕、李丽莎,2010;李梦洁、杜威剑;2014);第三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为负(解垩,2008;何小钢、张耀辉,2011;陈诗一,2011;汤韵、梁若冰,2012)。同样,准实验方法也被尝试性的运用到国内环境规制分析中,如包群等(2013)基于1990年以来中国各省地方人大通过的84件环境立法这一独特视角,采用倍差法考察了地方环境法律监管的实际效果。而李树、陈刚(2013)利用2000年中国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这样一个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该法修订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祁毓等(2016)评估了环境规制能否实现城市层面的“双赢”。少量研究也关注了企业层面环境规制的影响,如王杰和孙学敏(2015)、刘和旺等(2016)。但是如何将准实验方法运用到企业层面至今未有相关文献。企业是环境规制政策的落脚点和落实者,地区和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生产率的加总,从企业层面着手,能从根本上识别环境规制的生产率效应,还能够更好地识别结构信息和制度环境效应。尽管现有研究在理论上也阐述了环境规制影响生产率的传导机制,但是依然缺乏来自经验上的证据,特别是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与关注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相比,关注其内在的传导机制可能更为重要。传统分析框架为探讨其内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生产成本和技术效率是重要的考量因素(Greenstone等,2012)。假定企业在面临环境规制政策影响时会做出一定的反应,为了保持原有的生产规模,环境规制实施后,企业会根据不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来调整要素结构,引致要素需求的上升进而带动价格上涨。环境规制本身就是企业排污行为的一种成本补偿方式,只不过与税费补偿政策相比,环境规制是一种成本内化的方式,企业要么减少污染要素的投入以在源头减少污染的排放,要么增加降污设备等资本要素的投入来减少已排放污染物的实际影响。对于企业而言,环境规制要素只是其所面临的诸多政策环境中的一个部分,即企业会综合考虑各类影响企业投入和产出的因素来保持和增加企业产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增长式”的发展。与没有规制政策相比,规制政策的实施会给企业要素投入结构带来被动式调整,以及企业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上升,这些成本因素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率。现实中,在面临环境规制影响时,企业会对要素结构乃至技术结构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当企业预期到环境规制政策是长期的时候,相比较事后的污染治理技术,对事前减排技术进行投入可能更有效率。因而,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会随时间而逐步减弱。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进行传导:一是“挤占效应”,主要是指当面临着外部规制政策冲击时,企业不得不将原来用于技术创新领域的要素资源转移到污染治理中,进而影响到技术投入;二是“互斥效应”,即使企业意识到通过环境创新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进而增加对环境创新的投入,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当市场无法提供、识别和体现企业环境投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

入的价值时,企业对环境技术领域的投入可能并不会对企业本身的产品技术创新带来好处,相反,环境领域的创新可能与产品创新产生互斥。因此,从短期来看,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创新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当企业逐步适应了规制政策,会将其环境创新逐步融入产品创新中,加之规制政策的持续实施会给全社会传递绿色信号,进而提升环境治理的社会价值,因此,环境技术创新会逐步与企业创新行为相融合,扭转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乃至生产率的不利影响。

从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和地区特征来看,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差异。在企业特征上,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拥有的企业经营经验更为丰富。规模更大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来进行调整以应对环境规制的影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应对环境规制政策时的反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国有企业通常受到环境规制政策冲击较小,即使受到冲击,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有的博弈能力和政策消化能力,会使其受到的不利冲击得到及时“消化”。对于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更大,当面临环境规制的外部冲击时,往往显得更为脆弱,甚至加剧外部风险。相比较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更大,往往更容易成为环境规制的主要对象,更易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行业竞争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在面临环境规制时,是否可以更为自由的配置要素资源,是否更有激励去对环境规制所产生的扭曲效应进行反应,因而,行业特征可能成为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差异的一个重要来源。

环境领域的公共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会受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影响,政府因素反映的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率和公平性,市场因素反映的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所表征的激励约束机制,社会因素反映的是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认为,环境规制执行的交易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质量,政府质量越高时,可以有效减少环境规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如设租寻租、腐败、合谋等,减少环境规制实施所产生的摩擦和交易成本。市场因素主要通过其内在的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来反映企业污染的社会成本,同时通过产权保护提供更好的技术创新激励。社会资本高的地区,外部监督更大,有利于企业的减排,但可能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社会集体行动往往很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行为。绿色偏好强的地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意地选择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同时更倾向于清洁生产以更好地迎合社会中的环境目标。

一般来讲,融资约束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江静,2014),环境规制政策会导致污染偏向型企业的产品稀缺程度上升,所反映的是需求不变而供给出现了显著下降,会使得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呈现下降趋势,进而对商业信用产生不利影响,如污染密集型行业大多为制造业,其融资会受到上下游企业行为的影响,当规制趋紧,企业会出现减产甚至停产,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会要求付款,下游客户由于供货出现短缺,订货款会显著下降,而商品的价格则是事先约定的,因此企业商业信用约束会趋强,进而造成企业资金链的萎缩。融资约束本身可以作为一种金融信贷手段来约束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生产行为,激励技术创新。以环境规制为导向的融资约束趋紧可能会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当然这里暗含的假设是环境规制会强化融资约束。与此同时,政府在进行环境规制的同时也会辅助性地实施差异化的金融借贷政策,尽管货币政策主要由中央政府制定,但是在金融分权体制下,金融机构的行为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函数,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可能就是弱化绿色信贷约束,以帮助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这是不利于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同时,部分企业为应付商业信用上的资金链紧张,往往会将本用于技术升级或者减排治理的银行贷款和补贴挪用于生产中,会进一步弱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不利于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地方政府的排污费收入和专项补贴大多流向了所谓的“困难型”企业,包括污染排放量大、治污成本高的企业,这反而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持续排污”的逆向激励,

助长了企业环境破坏行为,使得企业难以有动力去为“环境保护”而“发展”,而继续选择为“发展”而污染。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环境规制会降低企业生产率,但是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假说2: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会因其企业特征差异、行业特征差异和地区特征差异而不同。

假说3:环境规制会通过企业技术创新、中间成本、融资约束以及资源再配置影响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研究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的制度背景

2002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规划方案》,为本文的研究设计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该方案确定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名单,并根据2000年城市大气污染数据,将113个重点城市划分为39个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城市和74个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城市,并要求到2005年,已经达标的39个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保持在相应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以内;未达标的74个城市应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003年初,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下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限期达标工作的通知》,要求“大气污染质量尚未达标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抓紧编制大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对此,本文选择2003年作为本文分析的一个重要时间断点,将74个非达标城市作为准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39个达标城市作为参照组。进一步观察2003年前后,对照组(城市)和实验组(城市)各类空气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2003年之前,无论是达标城市还是非达标城市,空气质量指标基本保持了同趋势变化,而在2003年及之后,可以显著发现,74个非达标城市由于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实验组中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趋势异常明显,而39个达标城市空气质量依旧保持2003年之前的趋势进行变化,也基本满足平行趋势假设。

(二)模型设定

在参照Greenstone等(2012)模型设定基础上,结合本文分析框架,基本模型为:

TFP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3Unattainmentci×Dt+λXcit+αi+εit(1)

上式中,下标c表示地区(城市),i表示企业,t表示时间。TFPcit表示的是以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被解释变量,在这个准自然实验中,用哑变量Dt表示时间断点,它在2003年之前取值为0,在2003年(包含2003年)之后取值为1;用Unattainmentci来表示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区分,Unattainmentci=1表示处于“空气质量非达标城市”之中的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城市需要按照国务院规定限期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Unattainmentci=0为对照组,表示处于“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之中的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城市只需要稳定空气质量即可。Unattainmentci×Dt为本文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即通过该变量的系数来识别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此外,β1表示的是非达标城市中企业生产率(相对于达标城市企业生产率)不随时间变化的差异,β2反映的是限期达标制度实施前后,除去该制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模型(1)暗含的假设是,同一城市的企业对环境规制的变化具有相同的反应。然而,如果企业的异质性是重要的,那么对于同一城市的不同企业,可能会对环境规制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我

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系列企业特征与Unattainmentci×Dt的三重交互项

(Unattainment

ci×Dt×EFcit),以描述同一城市内不同企业对环境规制变化可能做出的不同反应,

模型(1)进一步拓展为:

TFP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3Unattainmentci×Dt

+β4Unattainmentci×Dt×EFcit+λXcit+αi+εit(2)

其中,EFcit表示一系列企业特征,包括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企业所有制属性(ownership)、是否为出口企业(export)和资本劳动比(caplab)。

同理,产业特征也会影响到企业对环境规制变化的反应,环境规制的实施往往具有强烈的产业差异,即可能针对不同污染排放强度的行业实施差异化的规制政策;同时产业竞争的差异也会影响不同产业内企业对环境规制做出反应。因此,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从产业特征的角度进行拓展,引入产业特征对Unattainmentci×Dt的三重交互项(Unattainmentci×Dt×industryht),以识别产业特征差异对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影响:

TFP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3Unattainmentci×Dt

+β4Unattainmentci×Dt×industryiht+λXcit+αi+εit(3)其中,industryiht表示第i个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产业竞争度(HHI)和行业的污染密集度(Pintensity)。

与此同时,差异化的地区特征也会影响到企业对环境规制变化的反应,由于环境规制政策实施主要由地方政府推动,必然会受到地方政府机制的影响,同时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约束着地方环境规制的执行,因此,有必要观察地区特征是否会以及如何影响到辖区企业对环境规制的反应。因此,在模型(1)的基础上,从地区特征的角度进行拓展,引入地区特征对Unattainmentci×Dt的三重交互项(Unattainmentci×Dt×Areact),以识别地区特征差异对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影响:

TFP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3Unattainmentci×Dt

+β4Unattainmentci×Dt×Areact+λXcit+αi+εit(4)

其中,地区特征变量(Area)主要包括地区市场化(Market)、政府质量(GQ)、社会资本(SC)、环境偏好(Ecpre)和地区融资约束。

最后,我们还分别从企业和产业层面探讨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渠道。在企业层面,主要观察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中间成本和融资约束的影响;在产业层面,主要观察环境规制是否会通过影响产业层面进入、退出和跨企业资源再配置,来影响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IN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3Unattainmentci×Dt+λXcit+αi+εit

IC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3Unattainmentci×Dt+λXcit+αi+εit

EFD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3Unattainmentci×Dt+λXcit+αi+εit

Allocationht=β0+β1Unattainmentht+β2Dt+β3Unattainmenth×Dt+λXht+αh+εit

其中,IN、IC和EFD分别表示企业的技术创新、中间成本和融资约束,Allocationht表示产业层面(h)的进入、退出和跨企业资源配置状况。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及描述①

本文的数据建立在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度数据(Annual Surveyof Industrial Production,以下简称ASIP)的基础上,涵盖了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由于该数据库跨越了2003年前后的两个时间段落,因而非常适合用来考察国务院实施“环保重点城市限期达标制度”后环境规制变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地区层面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08)以及樊纲等(2011)编制的市场化指数。

主要参照Brandt等(2012)的做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第一,采用序贯识别法先根据相同的企业代码识别同一家企业,然后以企业名称匹配企业代码无法识别的样本,最后利用法人代表、地区、电话号码的综合信息进一步匹配剩余样本;第二,以分行业、省份的资本增长率近似企业的资本存量增长率,进而估计出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企业的实际资本存量;第三,将所有企业的劳动工资等量调整至与国民核算中的份额一致,以纠正该偏差;第四,由于2003年前后四位数产业的统计口径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采用Brandt等(2012)的方法,统一了全部四位数产业的统计口径;第五,进行总产出的估算与价格平减以及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平减,最后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进行了筛选。

全要素生产率是本文分析的核心,在参照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聂辉华、贾瑞雪,2011;张天华、张少华,2016),本文主要利用半参数OP法测算企业层面的TFP,同时借鉴Levinsohn和Petrin(2003)的做法,把企业的中间投入量作为不可观察的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同时还利用LP方法测算TFP。图1显示的是基于OP方法计算得到的达标城市和非达标城市企业生产率变化,从描述性分析看,2003年及其之后,相比较达标城市的企业,非达标城市的企业生产率明显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

图1 达标城市和非达标城市企业生产率变化

注:左轴表示达标城市企业生产率,右轴表示非达标城市企业生产率。

本文的其他数据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地区层面。

企业层面数据。为了控制和识别企业一些重要变量的影响,我们构造了包括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企业所有制属性(ownership)、是否为出口企业(export)、技术选择(R&D)、产品创新率(IN)、资本密度(KI)、中间成本(IC)、融资约束(EFD)等一系列企业特征变量和控制变量。具体地,依据企业成立时间推算出每个企业的年龄lgage(对数形式),由企业对数形式的实际总资产lgscale度量企业规模,用国有资本占企业实收资本的比重度量各个企业的所有制特征(ownership),

用虚拟变量表示企业是否为出口型企业,用对数形式的劳均资本拥有量,即资本密度lgKI度量企业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技术选择状况;用企业的中间投入除以企业总产值的商度量企业单位产出的中间投入成本,近似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用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值比重反映产品创新率,近似度量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融资约束采用商业信用(Rece)、银行信贷(Inte)和政府补贴(Sub)表示,借鉴江静(2014)的做法,分别用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产成品)、利息支出/(主营业务收入+

①限于版面,本文所有变量的描述性变量表未显示,留存备索。

产成品)、补贴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产成品)度量。

产业层面数据。我们分别构造了四位数和二位数产业层面数据。在四位数产业层面上,构造了市场份额的赫芬达尔指数(HHI)来反映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参照简泽等(2013)的做法,先计算各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其所在四位数产业销售收入合计的份额;然后,在四位数层面上加总企业层面市场份额的平方。赫芬达尔指数(HHI

)具体由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来表示:HHI=∑N

i=1

Xi

()X

其中,N表示某产业(行业)内的企业数量,Xi

表示第i个企业的规模,X表示市

场总体规模。HHI越小,

说明市场被许多竞争性企业分割,竞争度越高,反之,趋于垄断性。此外,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对申请上市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首次将13个行业①界定为需要进行环保核查的重污染行业,并将规制范围首次扩大到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参照李树、陈刚(2013)的思路,我们将上述13个行业按照二分位行业划分标准,归为九类产业,并将其确定为高污染行业,以企业是否属于该行业为标准设置高污染行业的虚拟变量,如果该企业属于这九类行业②,则Pintensity

=1,否则为0。最后,我们还关注了产业层面进入退出和跨企业资源再配置状况的影响,借鉴简泽等(2013)的做法,从1999年开始,把第一次出现在数据库的企业定义为进入企业,相应地,曾经出现但从某一年份开始不再出现在数据库的企业被定义为该年的退出企业,用NEh(t)、NXh(t)和NTh(t)分别表示产业h在第t年的进入企业数、退出企业数和企业总数,进入率和退出率可以NRh(t)=NEs(t)/NTs(t-1)和XRh(t)=NXs(t)/NTs(t-1)表示。本文借鉴简泽等(2013)的做法计算了1999-2007年间四位数产业层面的产出创造率和破坏率,其中,产出创造率包括新企业进入导致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增长率OCEh(t)和在位企业产出扩张导致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增长率OCCh(t);产出破坏率包括企业退出引起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减少率ODXh(t)和部分在位企业产出收缩引起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减少率ODCh(t

)。地区层面数据。地区特征变量我们选择地区市场化(MK)、政府质量(GQ)、社会资本(SC)、环境偏好(EP)、地区融资约束(EFD)。市场化用樊纲等(2011)提供的各个省的市场化程度近似度量所辖市的市场化程度;政府质量用公共产品供给和产权保护来度量,用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和市场化指数中的产权保护指数合成得到,我们认为,如果政府能够通过一定的税收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品和履行政府责任,则可称之为质量高的政府,反之则为质量低的政府。用地级市层面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应交增值税+利润总额)

来度量所在地区的税收负担,使用文化、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来反映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并以产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所履行的职能。社会资本用互联网上网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固定电话数和移动电话数占总人口比重加权表示;环境偏好用所在城市的绿化率表示;地区融资约束用地区贷款余额占GDP比重近似替代,

比重越小,表示融资约束越强。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环境规制、企业特征与生产率

基于前文分析,我们主要采用OP方法计算得到的企业生产率作为因变量,

来观察环境规制的4

51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①②2

003年上市审查行业包括: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采矿业。0

7石油开采、08黑色金属采选、27医药制造、28化纤制造、31非金属制品、32黑色金属加工、33有色金属加工、44电力生产供应、45燃气生产供应。

影响。表1的第一个回归同时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和其他控制变量,直接考察环境规制代理变量Unattainment×D的系数,发现该变量的系数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限期达标制度的实施会使得非达标地区企业的生产率相对下降1.96%,这说明,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①。对于其他控制变量,成立时间长、规模大、非国有、资本密度较低和出口型的企业,其生产率相对较高。为了进一步考察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企业异质性,我们在表1第一个回归的基础上,分别引入环境规制变量Unattainment×D与其他企业特征变量的交互项,

表1中的第二、三、四、五和六个回归结果分别汇报了环境规制 表1

环境规制对(不同特征)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lgTFP_OP lgTFP_OP lgTFP_OP lgTFP_OP lgTFP_OP lg

TFP_OPUnattainment×D-0.0196

**

(-0.033

)-0.0185

**

(-0.017

)-0.0175

***

(-0.003

)-0.0206(-0.135)-0.0172**

(-0.015

)-0.0199

**

(-0.048

)Unattainment

-0.0355***

(-0.001

)-0.0562(-0.534

)-0.0777

***

(-0.005

)-0.1567(-0.567

)-0.0295

***

(-0.000

)-0.0325

***

(-0.000

)D0.0570**

(0.021)0.0486

*(0.052)0.0325(0.483)0.0295

***

(0.000)0.0448

(0.072)0.0352

**

(0.033

)lgage0.0066

***

(0.000)0.0098

***

(0.000)0.0093

***

(0.000)0.0091

***

(0.000)0.0082

***

(0.000)0.0085

***(0.000

)lgsize0.3952

**

(0.018

)0.4478

(0.093

)0.5002

**

(0.048

)0.5140

**

(0.033

)0.3245

(0.075

)0.3684

**(0.015

)Ownship-0.1107

***

(-0.000

)-0.1345

***

(-0.000

)-0.1674

***

(-0.005

)0.1446*

(0.057

)0.1782(0.245)0.0873

**

(0.038

)lgKI-0.2045***

(-0.005

)-0.2567(-0.1456)-0.2453**

(-0.0456

)-0.3067(-0.2348

)-0.3218(-0.346

)-0.1957

***

(-0.000

)Export0.045

**

(0.028)0.004(0.135

)0.0325**

(0.0331)0.0081

**(0.046)0.0094

**(0.035

)0.0032(0.34

)Unattainment×D×lgage0.008

***(0.000

)Unattainment×D×lgsize0.047

***

(0.005

)Unattainment×D×Ownship0.024(0.148

)Unattainment×D×lgKI-0.0679

***

(-0.006

)Unattainment×D×Export-0.038

***

(-0.000

)年份固定效应Yes Yes Yes Yes Yes Yes企业固定效应

Yes Yes Yes Yes Yes YesObs 

146754 113942 105967 124563 133281 94758Adj

-R2 0.5453 

0.5422 

0.5145 

0.5527 

0.5733 

0.5562

注:

括号内为p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下同。5

51①

比如,据《南方周末》报道,2014年2月21日至2月26日京津冀地区持续6天的重污染天气中,仅石家庄就对共2025家企

业进行了关、停、限和压减发电,146座露天矿山和35座地下矿山全部关停,所有的采砂场也全部关停,直接经济损失达60.3亿元。

变量与企业年龄、规模、所有制结构、资本密度和出口企业的交互项结果。我们发现,企业年龄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系数为0.008,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更容易受到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新成立的企业往往在生产资源配置、社会资本等方面面临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适应包括环境规制政策在内的各类政策需要磨合,对政策反应往往准备不充分;企业规模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系数同样显著为正,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系数为0.047,相比较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

规模越大的企业所配置的资源相对较多,应对环境规制的反应可能更为从容;所有制变量与环境规制交互项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受到环境规制的冲击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并无太大区别;资本密度变量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对于资本密度高的企业,环境规制对生产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更为严重,资本密集型企业污染密度也相对较高,因而受环境规制的影响可能更大,这也部分地证明了本文假设2的成立。

为了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政策随时间推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如下:

TFPcit=β0+β1Unattainmentci+β2Dt+β

3Unattainmentci×Dt+

∑2007

j=2

004αj

nattainmentci

×Dt×yearj

+λXcit+αi+εit

其中,y

earj

为年度哑变量,其赋值在第j年是1,其他年份是0。上述扩展式不仅可以反映限期达标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反映出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可持续性。倍差法估计量与各年度哑变量的交互项系数全部呈现出负向关系,至少在环境规制实施后的5年左右时间里,

该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是会存在的,但这一不利效应呈现出逐年减弱趋势,

因而证明了本文假设1的成立性。 表2

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特征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lgTFP_OP lgTFP_OP lg

TFP_OPUnattainment×D

-0.0206

**

(-0.027

)-0.0210

***

(-0.000

)-0.0193

**

(-0.044

)Unattainment

-0.039

(-0.067)-0.042

**

(-0.029

)-0.033

***

(-0.000

)D

0.0446(0.017

)0.03778

**

(0.028

)0.0456

(0.063

)Unattainment×D

×HHI

-0.062

***

(-0.000

)Unattainment×D

×PIN-0.083

***

(-0.000

)其他控制变量Yes Yes Yes年份固定效应Yes Yes Yes企业固定效应

Yes Yes YesObs 

123578 114956 105868Adj

-R2 

0.4452 

0.4752 

0.4943

二)环境规制、行业特征与生产率2003年实施的限期达标制度效应差异既可能来自于企业自身特征,又可能与所处的行业特征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不同行业由于其自身污染排放强度差异而面临不同程度的环境规制。对此,我们在表1第一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行业竞争度和污染密度,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规制变量Unattainment×

D分别与行业竞争度和污染密度的交互项,以此考察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行业异质性,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具体说来,第一个回归为加入了行业竞争度和污染密度后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环境规制变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依然显著为负,同时,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度越高时(即HHI越小

51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

时),该企业的生产率越高,也就意味着行业竞争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行业竞争度高意味着该行业中投入资源和产出成品的价格更为敏感,资源配置更能反映价格信号机制,因此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率有益。进一步分析,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为污染密集型领域时,该企业的生产率可能相对较低,污染密集型企业受规制的影响更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用于预防和治理污染,产生的挤出和挤占效应更为明显。第二、三个回归为加入了交互项后的结果,回归发现,环境规制变量与行业竞争度的交互项(Unattainment×D×HHI)系数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环境规制对竞争度越高行业中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可能相对越小,即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的资源配置,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助于企业把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环境治理),在竞争环境中,污染的价格和社会成本能够有所体现,有助于外部成本内部化,能够更好地抵御和应对环境规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度的交互项(Unattainment×D×PIN)系数同样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行业中企业生产率的负向效应更为明显。

(三)环境规制、地区特征与生产率①

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到底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规制政策利益相关方的综合博弈,而且制度环境的好坏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或者放大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的扭曲效应。为了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的生产率效应是否会受到所处地区制度环境的影响,我们分别进一步加入了环境规制变量与地区市场化程度、政府质量、社会资本、绿色偏好以及融资约束的交互项。

市场化程度与环境规制变量的交互项系数显著大于零,这表明,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而言,环境规制对生产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会下降8.6%;对于政府质量较高地区的企业而言,环境规制对生产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样会得到一定程度抑制,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会下降4.4%;对于绿色偏好强度较大地区的企业而言,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会得到缓解,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会下降3.9%。此外,社会资本和地区融资约束所产生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降低环境规制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额外负担,这就意味着,当一个地区的政府在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时,地方政府还应该在具体的制度环境建设方面出台更加精细化的配套政策,包括通过提高政府质量来降低环境规制运行中的交易成本,通过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务减少规制对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所产生的成本,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提高社会对污染的社会成本诉求,将环境成本透明化和内部化。

综上,归结起来可以发现,本文的假说2是基本成立的,即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会因其企业特征差异、行业特征差异和地区特征差异而不同。规模较小、成立时间短、非国有企业、出口企业、资本密度较高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影响,行业竞争度低和行业污染密集度高的企业,受到影响更大;市场化程度越低、社会资本越低、环境偏好越弱和地区融资约束越弱的地区,其企业越容易受影响。

(四)影响渠道:技术创新、制造业费用、融资约束(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补贴)和资源再配置以往的研究大多忽视了环境规制是如何影响到企业生产率的,为了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传导机制,接下来主要通过两步法进行,在第一步,我们将技术创新、中间成本和企业融资约束作为因变量,来验证环境规制对中间传导变量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3;第二步,引入环境规制变量分别与技术创新、中间成本和企业融资约束的交互项,来验证环境规制是否会通过上述中间传导变量影响到企业生产率;最后,从资源再配置和产业重组角度验证了环境规制的影响机制。

①本部分回归结果未提供,有需要者可与作者联系,下同。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环境规制变量对以新产品产值占比表示的企业创新影响显著为负,新产品产值占比主要是从结果的角度来度量企业的创新程度,这表明,环境规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同时,由于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必然会使得企业调整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结构,因而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我们用企业中间成本近似的替代企业的生产成本,发现环境规制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影响到企业中间成本,即意味着环境规制提高了企业的中间成本。此外,进一步借鉴江静(2014)的做法,用企业应收账款率、利息支出率和政府补贴率从不同维度来度量企业融资约束,从表3第三、第四、第五个回归结果来看,环境规制对企业应收账款率和利息支出率的影响不明确且不显著,但是对政府补贴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表明,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反而使得部分企业可能获得了更多的补贴。

表3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中间成本和融资约束的影响

IN IC Rece Inte Sub

Unattainment

×D-0.0114**

(-0.0467)

0.1947*

(0.0653)

-0.0183

(-0.167)

0.0042

(0.182)

0.0007***

(0.000)

Unattainment0.047*

(0.055)

0.007***

(0.000)

0.004

(0.485)

0.0586

(0.242)

0.2311**

(0.0283)

D0.006***

(0.000)

-0.048**

(-0.0456)

0.0248*

(0.058)

0.005***

(0.000)

-0.0002

(-0.384)

其他控制变量Yes Yes Yes Yes Yes年份固定效应Yes Yes Yes Yes Yes企业固定效应Yes Yes Yes Yes YesObs 158685 131046 147211 149688 115211Adj-R2 0.5742 0.4953 0.4569 0.5372 0.521 为了进一步识别技术创新、中间成本和融资约束对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影响,在加入了相应的交互项后,发现企业创新程度强的企业,往往更能抑制环境规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环境规制所带来的创新不足可能会制约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中间成本越高的企业,环境规制往往更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由环境规制所带来的中间成本上升在相当程度上也抑制了企业生产率的

提升。进一步观察企业融资约束传导机制,我们发现,企业应收账款率度量的商业信用约束,其作用并不明显,而对于利息支出率和补贴率高的企业而言,环境规制的负向不利效应可能更为明显,即由环境规制所带来的融资约束趋弱,可能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由于融资约束较弱,企业往往缺乏激励和约束以通过生产结构调整来改善由环境规制所带来的生产率漏损。现阶段,商业信用约束并没有发挥出显著的激励约束效应,而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反而加剧了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因而,技术创新、中间成本和融资约束确实成了环境规制影响生产率效应的重要传导机制。

环境规制的实施是否会引起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资源再配置和重组?对此,我们主要通过重污染行业虚拟变量pollutiom与时间虚拟变量D的交互项作为环境规制新的识别变量,从产业层面验证环境规制的效应。该政策的实施使得重污染行业的进入率相对下降了6.29%、退出率相对上升了16.42%;进一步来看,新企业进入导致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增长率下降了2.85%,在位企业产出扩张导致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增长率下降了9.47%;企业退出引起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减少率上升了16.84%,在位企业收缩引起的产业层面的产出减少率上升了12.9%。上述结果意味着:环境规制政策实施确实带来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资源再配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该政策实施使得重工业行业的产出水平显著下降,并没有带来绩效的改善。

上述结论基本支撑了本文假说3的成立,即环境规制会通过企业技术创新、中间成本、融资约束和资源再配置影响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五)稳健性分析

1.利用Toornqvist指数法和LP方法测算企业TFP。无论是选择TQ指数法(Toornqvist)还8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

是LP方法测算得到的企业TFP,环境规制的影响都显著为负,这表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性的,2003年实施的限期达标制度确实影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其他层面的特征变量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前文的结论基本一致。

2.对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的影响。我们选择用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率作为因变量,从这两个维度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其他绩效指标的影响。环境规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环境规制对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相比较达标城市的企业,非达标城市企业由于环境规制所引致的企业利润率下降了3.29%,环境规制的实施确实对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成本。

3.使用环保重点城市和非重点城市之分进行分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规划方案》虽然将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划分为“达标城市”和“非达标城市”,但是达标城市也同样面临着“稳定环境质量”的约束,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相比较其他非环保重点城市而言,亦可认为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环境规制。对此,本文进一步调整了处理组和对照组,将环保重点城市作为处理组,将非环保重点城市确定为对照组,我们发现,即使调整了组别划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而且进一步从原有的1.96%上升到2.37%,这再次表明,环境规制确实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率。同时,环境规制也会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和融资约束,带来企业资源再配置,但并没有实现产业层面的绩效改善。

4.安慰剂测试。我们进一步加入了安慰剂分析的稳健性检验,用于检验更换时间断点后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体说来将规制的时间节点提前至2002或2001年,我们发现环境规制的影响基本不显著了。

五、结论与启示

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已经成为制约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污染进行管制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环境治理的基本手段。当下,环境规制的目标已经从早期的“降污”单一标准发展为“降污”和“增效”的双赢目标,其中,考察环境规制的经济效率显得极为重要,尽管有关中国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文献非常多,但是从企业层面来揭示环境规制生产率效应的文献几近空白,即使在产业、地区层面,有关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生产率的黑箱至今也未有效“揭开”,即环境规制影响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并不明确。

本文借助2003年国务院实施的环保重点城市限期达标制度作为识别环境规制的准实验机会,利用大样本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和传导机制,稳健性检验也证实本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具体说来,相比较达标城市企业,限期达标制度的实施使得非达标城市企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TFP)相对下降1.96%,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会随时间而减弱;从企业、产业和地区特征来看,成立时间短、规模小、非国有以及资本密度较高的企业,更易受到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而市场化程度高、政府质量高、绿色偏好强地区的企业,不利效应则会得到一定抑制,行业竞争有利于缓解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本文尤其发现,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生产率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中间成本、融资约束和资源再配置进行传导,2003年实施的限期达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了中间成本,使得这些企业的投入增加而产出相对下降,并没有带来企业层面融资约束的强化,使得企业缺乏外生倒逼机制来调整生产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环境规制尽管使得重污染行业中企业进入率下降、退出率上升,但“一降一升”并没有带来产业层面重构和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

我们认为,仅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而言,2003年实施的环境规制政策在短期并没有带来“双赢”,而且环境规制的经济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当然,这与环境规制的内部治理结构密切相关。发达国家早期环境规制政策实施的教训早已表明,过度依赖行政命令手段的环境规制不仅对减排降污的影响趋弱,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耗。因此,推动当下中国环境规制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显得迫在眉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环境治理改革的路线,正是着眼这方面的考虑。从本文的结论得到的启示也是直接明了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降低和缓解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这种制度环境既体现在产业层面的市场竞争度的提升,又体现在地区市场化程度、政府质量提升、社会绿色偏好以及绿色金融政策等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作为一种社会性规制政策的环境规制,具有降低污染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双重目标,通过环境规制来降低污染必然使得环境污染排放的成本趋高和越来越显性化,无论是从降低企业成本还是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看,主动遵从环境标准和降低污染物排放,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消除环境事故对企业绩效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用补偿和清理的大额现金流出、营利性降低、公司声誉诋毁等),即越来越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包群、邵敏、杨大利:《环境管制抑制了污染排放吗?》,《经济研究》2013年第12期。

2.陈诗一:《边际减排成本与中国环境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3.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4.傅京燕、李丽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10期。

5.何小钢、张耀辉:《行业特征、环境规制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

6.简泽、干春晖、余典范:《银行部门的市场化、信贷配额与工业重构》,《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7.江静:《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储蓄率:基于微观数据的考察》,《管理世界》2014年第8期。

8.李梦洁、杜威剑:《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双重红利适用于中国现阶段吗?》,《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

9.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10.刘和旺、郑世林、左文婷:《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科研管理》2016年第5期。

11.陆旸:《环境规制影响了污染密集型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吗?》,《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12.聂辉华、贾瑞雪:《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世界经济》2011年第7期。

13.祁毓、卢洪友:《中国环境分权体制改革:变迁演进、数量测算与效应评估》,《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期。

14.祁毓、卢洪友、张宁川:《环境规制能实现“降污”和“增效”的双赢吗》,《财贸经济》2016年第9期。

15.汤韵、梁若冰:《两控区政策与二氧化硫排放———基于倍差法的检验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6.王兵、吴延瑞、颜鹏飞:《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17.王杰、孙学敏:《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第3期。

18.解垩:《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19.张成、陆旸、郭路、于同申:《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20.张天华、张少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健估计》,《世界经济》2016年第4期。

21.Becke,R.A.,Loc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lant-level Productivity.Ecological Economics,Vol.70,No.12,2011,pp.2516-2522.

22.Berman,E.,&Bui,T.M.,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Oil Refineries.Review of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83,No.3,2001,pp.498-510.

23.Brandt L.,Biesebroeck,J.Van &Zhang Yifan,Creative Accounting or Creative Destruction?Firm-level ProductivityGrowth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97,No.2,2012,pp.339-351.24.Gray,W.B.,Productivity versus OSHA and EPA Regulations,UMI Research Press,Ann Arbor,MI,1986.

25.Gray,W.B.,Wayne,B.,&Shadbegian,R,J.,Environmental Regulation,Investment Timing,and Technology1

 Finance &Trade Economics,Vol.38,No.6,2017

Choice.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Vol.46,No.2,1998,pp.235-256.

26.Gray,W.B.,Shadbegian,R.J.,Wang,C.&Meral,M.,Do EPA Regulations Affect Labor Demand?Evidence from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Vol.68,No.1,2014,pp.188-20227.Greenstone,M.,List,J.A.&Syverson,C.,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S.Manufacturing.NBER Working Paper,No.18392,2012.

28.Laplante,B.,&Ristone,P.,Environmental Inspections and Emissions of the Pup and Paper Industry in Quebee.Journal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Vol.31,No.2,1996,pp.19-36.

29.Lanoie,P.,Patry,M.,&Lajeunesse,R.,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Test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Vol.30,No.2,2008,pp.121-128.

30.Levinsohn,J.,&Petrin,A.,Estimating Pr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Inpu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s.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Vol.70,No.2,2003,pp.317-342.

31.Mitsutsugu,H.,Energy Efficiency Regulation and R&D Activity:A Study of the Top Runner Program in Japan.LowCarbon Economy,Vol.24,No.2,2011,pp.201-234.

Re-evaluat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and Its Mechanism

XU Yankun(Wuhan University)

QI Yu(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Abstract: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productivity has so far lacked empirical evidencefrom the microcosmic level of Chinese enterprises,especially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esting of internalmechanisms.This article uses quasi-experimental opportunities of the environmental key city of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 implemen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double differential method toevaluate and explain the influence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enterpriseproductivity.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1)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makes theaverag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of non-compliance urban enterprises decrease by 1.96%,theestablishment time is short,the scale is small and the capital density is higher,which is more susceptible to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the adverse effects,but these adverse effects will weaken with time,industrycompetition is conducive to curb the adverse effects.(2)This regulatory policy affects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byreducing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increasing intermediate costs and weakening corporate finance constraints.Although the rate of entry in heavy polluting industries is declining and exit rates are rising,this does not leadto industry level reconstruction and enterpris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3)The adverse effects of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an be suppressed when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s higher in the region,the betterthe quality of the government,the stronger the green preference.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enterprises isindeed facing greater economic costs,through market-based reforms,govern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andgreen financi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can weaken its economic distortions,along with environmental costs(prices)become higher and dominance,by reducing pollution Emission to effectively circumvent environmentalcontrol risk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word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Enterprise Productivity,Heterogeneity,Transmission Mechanism,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JEL:Q52,H41,H10

责任编辑:原 宏

某某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分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目录 目录 ............................................................................................................. I 1 前言 (1) 2 总则 0 2.1 编制原则 0 2.2 编制依据 (2) 3 环境风险识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7) 4.1布袋除尘器破损防范措施 (7) 4.2氨水储罐破裂破损防范措施 (7) 5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评估 (7)

**************分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 前言 环境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识别公司存在有主要的环境风险源,划分环境的风险级别,采取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如何将无法接受的环境风险水平降至社会和环境可接受的最低限度。 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环境风险评估能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切实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2 总则 2.1 编制原则 ⑴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⑵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⑶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

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们国家这些年来GDP保持着高速增长,可是在高额产值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环境的破坏。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虽然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是中小型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却一刻都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小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归结起来有这样五个方面: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 水污染是我接触并意识到的最早的污染。从小到大,眼看着河流湖泊中的水由清澈渐渐变为浑浊,由清水变为红色甚至黑色的水,心中不免泛起点点难过之情,不用说都知道河水已经被污染了。这些污水大多是化工企业排放出来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如铅,镉,汞,铜等重金属离子,还有一些有毒并且难降解的有机物。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使人们的饮用水的卫生受到威胁。不仅如此,被污染的水源用来灌溉庄稼,使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还好现在农村都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乡民们可以喝上自来水厂生产的干净卫生的水,但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让我颇为担忧。 大气污染也是中小企业排放废气造成的。每次经过企业附近经常可以看到高高的烟囱林立,烟囱中排出的是各种颜色的废气,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极其刺鼻的气味,在风力大的时候,这种刺鼻的气味更能飘出很远很远。我上高中的时候每次乘公交车去学校都会经过一个化工厂,老远的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让人无法忍受。我的高中附近还有个农药厂,碰到不是常年风向的风吹来时,那股农药的刺鼻气味更是让人难受,而且这些废气是有毒的。中小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等,这些有毒气体无疑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废气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不同企业排放的不同废气还有可能在大气中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更多有毒物质,甚至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后果十分严重。有些企业为了减轻污染把烟囱建造得很高,但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对环境排放的废气总量是不变的。 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是很大的一项污染。中小企业生产所造成的固体废物总量十分巨大,其来源主要有燃煤所产生的煤渣和化工废渣等,这些固体废物很多都是直接填埋处理,或者堆放于某个地点。固体废物的长期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农田,而且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雨水渗入地下,然后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土壤和水源,固体废物的堆放点的土地

环境对企业的影响word精品

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班级:营销09-1 学号: 0918180116 姓名: 李宇鹏企业环境的特性:

1.环境差异性,是指即使是两个经营范围相同的企业面对同一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反映。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多样性。2.环境动态性。任何一种环境因素的稳定都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所有这些变化既有渐进性,又有突变性,都要求企业以相应的战略去适应这种变化。 3.环境可测性。各种环境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和互相制约的。因而某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大都是有规律性的。不过,这种规律性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蔽,有的作用的周期长,有的作用的周期短。变化规律性明显且作用周期长的环境因素,其可测性则较高。 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1.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要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人口、教育等环境因素。在我国,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以及富民政策。在国际,则涉及各国的政治体制,政权更迭及各政党的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经济环境是宏观环境中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它主要包括:资源的丰瘠及其分布状况;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货膨胀率;银行利率;税制与税率;国民收入水平等。就国际经济环境来讲,还包括国际性经济集团,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周期等因素。技术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宏观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产业结构和战略均势。现今技术环境的重要特点是,技术发展以高速度在进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企业必须以战略眼光密切注视科学技术前沿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文化环境也属于社会环境,但是对企业经营具有特殊的意义。文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特定的习惯、风俗、观念、道德准则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文化障碍,忽视这种差异,会导致战略失误。 2.影响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要素主要是三个要素市场需求因素,比较复杂,包括某一行业市场的容量,价格弹性,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市场活力等。市场需求既有中间需求又有最终需求,许多需求的满足要通过中间商的活动,而且大多数行业的需求市场都是可以细分的。因此,市场需求因素的分析必然呈现出多层次的格局; 供给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所需各项资源的来源、获取方式和保证程度,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能源和原材料、资金、技术与设备、零件和整体服务等。由于资源相对不足,地理配置和国家资源政策等影响,会使企业在供给因素方面形成优势或劣势,制约着企业的资源选择和竞争能力; 竞争因素,包括行业内的竞争者(其中有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进入的竞争者),跨行业替代产品的竞争者。竞争因素的分析,不仅要了解有哪些竞争者;还要了解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哪些是关键的竞争者。关键的竞争者可能是行业中的那些最大的公司,也可能是那些最富创新能力的企业。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详解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写 目录 1 前言 2 总则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8 附图 1.前言 主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一般来说,需对本行业的环境风险现状、潜在危害进行简要说明,强调风险评估与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总则 包括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两个部分。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可以引用指南中列出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同时应增加与企业自身特性有关的安全、环保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法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其他文件)。 3.资料准备

此部分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生产工艺、安全生产管理等。 企业基本信息 分别说明下列内容 (1)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单位所在地、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所属行业类别、建厂年月、最新改扩建年月、主要联系方式、企业规模、厂区面积、从业人数等(如为子公司,还需列明上级公司名称和所属集团公司名称); (2)自然地理概况表,包括地形、地貌(如在泄洪区、河边、坡地)、气候类型、年风向玫瑰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 (3)企业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表,列明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最近一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需要制作企业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排放管网图、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以及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此处所列情况是为以后进行等级评估时确定E值所用,因此,对周边受体的调查应结合“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附表1)来进行。主要应关注以下内容: (1)企业周边5Km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

环境规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低碳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时间效应和强度效应的分析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政府亦将低碳经济作为政策诉求点加强了环境规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有效应对政府规制并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手段,因此合理设定的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文章运用2000—2010年中国29个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在低碳视角下实证检验了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强度效应。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时间效应强度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再到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一个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而低碳竞争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政府环境规制才能实施,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才能完成,因此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水平,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对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尚未突破倒“U”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两难区间,环境问题的改善与经济绩效的提高面临严峻的权衡问题。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到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制定,加强环境规制是我国政府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重要选择。环境规制可能会促进(Porter,1991;Jaffe,1997;Berman,2001)也可能会阻碍(Rhoades,1985;Wanlley,1994)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那么现阶段我国政府环境规制是阻碍还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波特假说”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检测和分析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制效果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探讨政府环境规制效果的强度差异并探寻最优规制水平对各地区有针对性地利用政府环境规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运用2000-2010我国29个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体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在梳理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运用计量模型验证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时间效应①;第四部分构建门限模型,测度不同强度下环境规制对创新影响的差异,即环境规制的强度效应②;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①时间效应是指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随时间变化呈现的不同效果。 ②强度效应是指不同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

微观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论文)

微观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构成: 企业供应商、营销中间商、顾客、竞争对手、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参与营销决策的各部门组成。 特点: 1 企业内部环境:灵活性、协调性、权威性、畅通性 2 供应者环境:提供营销所需的物资和资金 3 营销中介环境:是实现经济效益提高营销效率的源泉、发挥着弥补生产的时间地点和所有权等缺口的作用、只是转移产品并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 4 顾客环境:非理性、冲动性 5 竞争对手环境:类型多样 6 公众环境:同质性、相关性、层次性、多变性 影响: 企业内部影响 公司的市场营销是由营销和销售部管理的,它由品牌经理、营销研究人员、广告及促销专家、销售经理及销售代表等组成。市场营销部负责制订现有各个产品、各个品牌及新产品、新品牌的研究开发的营销计划。 营销管理当局在制订营销计划时,必须考虑到与公司其它部门的协调,如与最高管理当局、财务部门、研究开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会计部门等的协调,因为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营销计划制订者的公司内部微观环境。 供应者影响 供应商是指向企业及其竞争者提供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资源的企业或个人。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能源、劳务、资金等等。企业供应商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供货的稳定性与及时性。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及机器设备等货源的保证,是企业营销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如粮食加工厂需要谷物来进行粮食加工,还需要具备人力、设备、能源等其他生产要素,才能使企业的生产活动正常开展。供应量不足,供应短缺,都可影响企业按期完成交货任务。 ②供货的价格变动。毫无疑问,供货的价格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如果供应商提高原材料价格,生产企业亦将被迫提高其产品价格,由此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销售量和利润。 ③供货的质量水平。供应货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 营销中介影响 营销中介单位是协助公司推广、销售和分配产品给最终买主的那些企业。它们包括中间商、实体分配公司、营销服务机构及金融机构等。 ①中间商 中间商是协助公司寻找顾客或直接与顾客进行交易的商业企业。中间商分两类:代理中间商

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

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2008-11-10 22:27:05)标签:营销人口结构我国企业财经分类:胡说天下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几乎不存在营销行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企业也没有意义,因为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都由行政计划和指令控制,丝毫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直到最近20多年的时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竞争机制的引入,中国的企业才开始纷纷重视营销并加大投入。所以本文主要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为主要的时间段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 市场是由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饿人构成的,因此,人口环境的变化将比不和少地影响着市场的变化进而牵动着企业的行动方向。具体的说,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规模越大。这是数量方面,另外人口环境的质量质量、分布等等要素同样深刻的关系到市场和企业。 人口环境对营销的影响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结构上。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机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结构和人口分布与流动,教育水平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开放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统家庭比重下降,非传统家庭的比重上升;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等。所有的变化的会反应到市场上,能否抓住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从而抓住新的商机,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下文将从上述的几个人口结构的不同侧面来简要分析人口环境变化多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年龄结构方面。 我国的老龄化人口比重逐年变大。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根据世界惯例,老龄人口占人口比重超过10%则表示该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1] 这些变化反应在市场上就是巨大的老年人消费品市场,涉及保健品、医疗理疗、药物以及特殊照顾等等。另外,针对老年人的营销手段也应有所区别。例如,不能花大部分投入在网络上进行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宣传;可以在广告上突出老年人在乎的特点,如产品的质量和历史等等。一部分企业已经率先看到了这个巨大的蛋糕,并采取了有效的行动,脑白金系列产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

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环境风险评估 报告

*******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分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1) 2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编制依据 (2) 3 环境风险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7) 4.1布袋除尘器破损防范措施 (7) 4.2氨水储罐破裂破损防范措施 (7) 5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评估 (7)

**************分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 前言 环境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识别公司存在有主要的环境风险源,划分环境的风险级别,采取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理措施,如何将无法接受的环境风险水平降至社会和环境可接受的最低限度。 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环境风险评估能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切实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2 总则 2.1 编制原则 ⑴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⑵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⑶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二关键因素及作用机理 以重污染企业为例 (71362023)?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简介:胡元林(1971-)?男?湖北仙桃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研究 胡元林?孙华荣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一昆明一650093) 摘一要:本文阐述了环境规制二企业环境管理二竞争战略以及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置于一个框架中进行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认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理认知与积极的环境管理显著正相关?积极的环境管理要通过成本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而环境管理本身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关键词:环境规制?企业绩效?管理感知?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F205一文献标识码:A PathOfEnvironmentalRegulationOnFirms Performance HuYuanlin?SunHuarong (FacultyofManagementandEconomics?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 Abstract:Thispaperevaluatestherelationshipamong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competitivenessandfinancialperformance Itincorporatestheminawholemodel?andusesstatisticalevidencetotestandestimatecausalrelationshipsthroughastructuralequationmodelling Theresultsshowthatenvironmentalregulationsinfluencemanagerialperception?proactiveen ̄vironmentalmanagementcontributestoincreasingthecompetitivenessofthefirm Costanddifferentiationcompetitiveadvantagehaveapositiveimpactonfinancialperformance Keywords:Environmentalregulation?Financialperformance?Managerialperception?Pathstud 1一引言 从理论上看?环境规制的目标在于增加全社会的环境绩效?但是否会增加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竞争优势?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PorterandVanderLinde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环境规制来提高环保能力同时增强企业竞争力?达到 双赢 的效果[1]?然而?一些学者却质疑环保倡导者的乐 观态度?认为在严格的环境规制下私人成本的增加会削弱竞争力和生产力?企业只有更少的资源投资于研究与开发二生产能力和其他技术[2]?Thomas认为?从长远来看?受规制的企业相对于不受监管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3]? 另一个关键问题涉及环境规制和企业管理之

公司如何应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企业如何应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旅游管理 企业如何应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的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本文分析了在企业发展中市场环境与人才环境对其的影响,以及讨论了企业应对变化的营销环境的有效措施。 环境对于事物的发展和生存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型的企业,其主要是以获得利益为目标的,因此企业在产生和成长过程中环境对其影响相当大。对于市场营销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企业的发展,它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保障,企业不能脱离它而单独的存在。其中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分为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二是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这两个环境的信息互相交流,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市场营销环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保证了产品开发迈向高科技的发展轨道 随着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许多的高新技术被引入到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发展中,而且这些产品在使用上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由于市场营销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企业为了在行业中能够保持稳固的地位,在产品的品质上大下功夫,加大了企业内部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投入,并且顺应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引入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使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这同时也是企业减少营销风险的最好的途径。因此,目前企业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 (二)确保企业营销朝着现代化营销方面发展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主要是把原来那种以市场为主体的营销模式,转变成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模式,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习惯以及需求;在产品营销方面,把过去那种看重产品的销量转化为看重产品的质量,更加注重产品的本质-为消费者服务由于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这样让消费者更加的信任企业,企业受营销环境的影响,创新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产品的推广方面,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这样企业在各个方面不断的改进,运用现代营销方法,例如通过手机营销、QQ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确保企业营销朝着现代化营销方面发展,这样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被社会淘汰。 二、在变化的营销环境中企业能够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在微观环境变动中企业发展的方案 1、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指的是企业要在同类型的企业中,在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的前提下,企业内部的人力和物力充足的时候,要时刻保持与同类型企业同步,防止被同类产品市场淘汰。每一类型产品的市场竞争者都很多,如果企业出风头,在自己实力不是很强的前提下,还要和比较强大的企业相互抗衡,其结果必定是被击败,导致企业灭亡,而企业如果和其他同类企业保持步调一致,这样企业有可能被保留下来,并且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也是有可能的。 2、产品的开发。顾客是微观环境要素的一部分,如果顾客对所买到的商品不满意,或者商品在使用上满足不了他们,这样就会使得产品的营销市场缺失,因此就需要企业要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结合顾客的需求,尽可能的开发出新型的产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有一点就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要把宣传的工作做好,弥补因为开发的时间太长,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上的空白。 3、不断的改变和调整。这一方式也被叫做扭转策略。一般是指当微观

论宏观环境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论宏观环境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作者:王蕊 学校: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 2011年3月

目录 内容摘要……………………………………………………………3页正文 一.宏观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3页二.政治法律环境(P)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4页 1.加入WTO的影响。……………………………………………5页 2.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5页 3.税收影响。……………………………………………………6页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6页 三. 经济环境(E)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7页1.GDP情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7页2.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7页四.社会文化环境(S)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7页 五. 技术环境(T)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9页 六. PEST行业前景探究结论………………………………………11页

内容摘要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论文以PEST模型中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这四大类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为工具,对一个行业实例进行了行业前景分析并归纳,得出该行业整体前景看好,市场结构趋于垄断竞争型的结论。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详解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写目录 1 前言 2 总则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8 附图

1.前言 主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一般来说,需对本行业的环境风险现状、潜在危害进行简要说明,强调风险评估与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总则 包括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两个部分。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可以引用指南中列出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同时应增加与企业自身特性有关的安全、环保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法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其他文件)。 3.资料准备 此部分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生产工艺、安全生产管理等。 3.1企业基本信息 分别说明下列内容 (1)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单位所在地、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所属行业类别、建厂年月、最新改扩建年月、主要联系方式、企业规模、厂区面积、从业人数等(如为子公司,还需列明上级公司名称和所属集团公司名称); (2)自然地理概况表,包括地形、地貌(如在泄洪区、河边、

坡地)、气候类型、年风向玫瑰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 (3)企业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表,列明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最近一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需要制作企业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排放管网图、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以及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此处所列情况是为以后进行等级评估时确定E值所用,因此,对周边受体的调查应结合“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附表1)来进行。主要应关注以下内容: (1)企业周边5Km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植被等); (2)企业周边5Km范围内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等); (3)排放口下游10Km范围内的水环境受体情况(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 (4)排放口下游按受纳水在24小时体内可达到国界、省界、市界等情况; (5)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的人口数量统计

木材加工环境风险评估

木业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编制单位:木业公司 2017年8月

目录

1.前言 木业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公司位于昌乐县乔官镇黄家洼村 19号,中心坐标为118°54′01″E,36°32′59″N。经营范围:建筑模板、胶合板、多层板、包装箱板、木质托盘生产销售;法定代表 人:赵建华。项目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建设有加工车间3座、仓库1座,以及办公室等建筑物。购置有冷压 机、热压机、铺板流水线、锅炉等设备11台(套)。 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环发[2015]4 号)的要求,企业须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试行)》 评估,企业委托我单位协助其对厂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进行评估。接 到建设单位的委托后,我们组织人员踏勘企业厂区现场,搜集了相 关的技术资料,全面的识别了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分析预测了可 能发生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论证了厂区现 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最终确定了企业的环境风险等级。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环保局、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 帮助,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项目组 2017年5月

2总则 编制原则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要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与应急结合”的原则。在《木业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过程中,贯彻了以上原则。 此外,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同时兼顾近期发展规划,按照“全面识别风险”的原则,在企业风险等级划分过程中: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生产工艺与风险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主席令第九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主席令第7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主席令第6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导论 (4) 1.1 选题背景、意义 (4) 1.2 研究框架和结构 (6) 1.3 研究方法 (6)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6) 1.5关键概念的界定 (6) 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7) 2.1 传统观点 (7) 2.2 现代观点 (9) 2.2.1“双赢”观点 (10) 2.2.2 对“双赢”观点的质疑 (12) 2.3小结 (13) 3.环境规制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14) 3.1环境保护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保证 (15) 3.2环境规制为企业创新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 (15) 3.3 环境规制刺激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16) 3.4 良好的环境表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17) 3.5小结 (18) 4.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理论研究 (18) 4.1环境规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分析 (18) 4.1.1环境成本的分类 (19) 4.1.2环境规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分析 (19) 4.2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0) 4.2.1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20) 4.2.2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5) 4.3 环境规制对产品差异化的影响分析 (21) 4.4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22) 4.5环境规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 (23) 4.6小结 (24) 5. 我国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影响分析:实证研究 (26) 5.1 指标的选择 (26) 5.1.1环境规制强度的评价指标 (26) 5.1.2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6) 5.2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27) 5.2.1 数据来源 (27) 5.2.2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8) 5.2.2.1环境规制强度指标 (28) 5.2.2.2企业竞争力指标 (29)

试找外环境对企业影响的一个案例

试找一个案例,说明外界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可以从不同的环境因素角度出发。 企业外部环境关键战略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那些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没有直接作用而又能够 经常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产生潜在影响的一般环境因素,它主要包括与企业环境相联系的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政治以及自然环境 等五个方面的因素。 1、经济环境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 (1)宏观经济周期。 (2)人均收入 (3)人口因素 (4)价格因素 此外,国家的经济性质、经济体制等因素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2、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研制与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等。 一项新科学技术的发明或应用,可能又同时意味着“破旧立新”。 整个国家的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企业所在行业的研究开发支出,技术开发力量集中的程度、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新产品开发状况、实验室技术向市场转移的最新发展趋势、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等等。

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 差异性 核心的价值观 亚文化 社会文化的变迁 生活方式的演变、人们期望的工资水平、消费者的活跃程度、家庭数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动趋势、人口区域的迁移情况平均寿命的增长情况、出生率等等 4、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 政府的政策广泛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 市场的法律系统 5、自然环境 企业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地域的全部自然资源所组成 的环境,它包括诸如钨矿、铁矿、煤矿、石油等矿藏资源以及地理与气候等自然条件,像空气、水、自然地界地貌、各种自然灾害等。 沿海、沿边、内陆、岛屿和春夏秋冬因素,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录简化

A.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表 1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表 2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A.2.1 生产工艺 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按照表3评估企业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企业,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企业生产工艺最高分值为20分,超过20分则按最高分计。表3中的化工工艺名录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状况和有关规定适时调整。

注1: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20576至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所确定的化学物质;注2: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中有淘汰期限的淘 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A.2.2 安全生产管理 按照表4评估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文件。 表 4 企业安全生产控制 A.2.3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从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辅助生产设施及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列表说明每个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环境风险单元及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实施和日常管理情况。 对照表5,列出每个风险单元所采取的水、大气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排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环评及批复的其他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 按照表5评估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若企业具有一套收集措施,兼具或部分兼具收集泄漏物、受污染的清净下水、雨水、消防水功能,应按表5对照相应功能要求分别评分。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1 ——以电力企业为例 黄健柏,扶缚龙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E-mail:fufulong001@https://www.doczj.com/doc/9810706896.html, 摘要:政府对规制政策严格程度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在早期进行的投资,因此,受规制的企业能够通过策略性的投资来影响政府的这种行为。为减少排污税的支出,企业因此而减少排放使其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相比较而言,受数量规制的企业希望降低规制政策的严格程度。以发电企业的排污为例,探讨了政府规制制度,如政府的排污税等政策实施方式(通过税收方式或数量方式)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一个企业能够采取不投资的策略来降低减少排放的边际社会成本,同时也能够诱使政府减弱对企业的规制。 关键词:环境规制政策,发电厂商,投资行为,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407.2 1.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大面积缺电现象依然存在。电力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后的有效实施,使得我国电力市场的争夺空前激烈。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火电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其在市场争夺中成本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创造性的减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已成为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根据我国电力规划和我国环保政策要求,电力环保投资也将会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要求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已建的燃煤电厂要分期分批完成减排措施。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于2003年7月1日起在火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各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污总量和削减量,强制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严格监督管理。对超证排污的企业责其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限产限排,仍不达标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停产。今后,企业为了控制污染,要么在环保治理方面进行巨额投资,要么缴纳巨额的排污费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政府计划只有在企业进行成本高昂的投资时才具有效率。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案例,例如电力部门安装除硫装置、汽车制造商实施降低汽车废气排放或增加燃料效率的R&D,或石油公司建立精练厂生长无铅汽油等等。但是,政府要求企业投资的规制计划可能面临企业战略行为所引起的时间不一致问题(time-inconsistency problem)。因为企业可能通过选择不投资的方式来减少自身的成本,企业的这种行为同时也削弱政府规制的。换句话说,受潜在规制控制的企业认识到通过不投资,从而使政府规制政策的无效。政府通常在把纳税当作唯一的政策工具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在数量规制情况下,政府调整排放的水平;在税收规制的情况下调整单位排放的税收。 当企业企图通过改变他们的行为来规避规制政策时,则可信度问题就出现了。可信度问题的基本的观点是指在贸易保护等重要工作和公共部门的规制方面出现的政府威胁和承诺可能缺乏可信度。这些分析涉及投资的敲竹杠(hold up)问题——一个面对单一购买者的企业可能不会进行投资,由于它担心进行投资后购买者只愿意支付边际成本。对两个签订合约的公司和政府来说,这个问题对后者显得更加严重些,两个公司所签订的合约能够由法庭强 1本课题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厂网分离”条件下输电服务定价机制的经济分析与系统动力学模拟, 06BJY00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电力市场价格的动态博弈模型及应用研究,20030533040)的资助。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 宋嘉莹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宋嘉莹 发表时间:2018-09-18T09:46:38.887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宋嘉莹 [导读]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苏州新东方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从现阶段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环境;企业管理;现代 引言: 在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中,企业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但是,少数企业为了谋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导致企业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不但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存在影响,而且还会危害经济行业的发展。因此,探究企业管理的具体影响和实施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本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文化环境的内涵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对自身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相互融合,是企业在行业内外形成稳定的文化观念、经营管理和历史传统。从广义上看,企业文化又企业自身而创造,因此对人群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从狭义上看,企业所形成的具有个性的经营宗旨,使企业人员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集中表现。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在具体环境的构成上,不单单表现为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而且还体现为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文化环境。 现如今,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员工进行高效、有序、人性化的管理,文化环境的形成取决于企业战略、领导管理、员工素养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要想获得广大的发展空间,就要经历初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之下,企业文化环境的各项因素需要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誉和影响最终都不是理论性的“一纸空谈”,而是要将企业发展整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上。 例如,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陶华碧老干妈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汉族传统风味食品之一。“老干妈”食品公司之所以能够进行不断地发展,正是得益于企业文化环境的常见。创始人陶华碧在企业管理精髓上,定位为“真”和“诚”,她认为只有真诚守信的的企业才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且在具体的企业文化信念上,尊崇朴素和守信的营销手段,使企业环境建设成为企业品牌塑造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2 企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由美国杂志《商业周刊》提出,经过流传之后逐渐引入我国,并造成了巨大的反响。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四个不同的种类,以此体现出企业在市场中的文化形象,并对于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带来积极的影响。 3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 3.1 企业文化环境确立了企业管理的导向性 从企业文化的塑造上看,企业所具备的独特的思潮对员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体系,将通过管理者的塑造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思想导向使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变得更加紧密。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够帮助企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发展目标,确保企业管理和制度化建设中保持正确性和科学性。 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上,通过企业文化环境的渲染,能够对企业的领导层和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引导。首先,企业文化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哲学以及企业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处事原则都是由企业的经营哲学多决定的。这些思维方式和发展原则将对于企业领导层的具体领导做出决策性的指引,使员工能够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企业运营活动保持严密的监管。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确保企业员工能够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企业全员能够统一发展方向。其次,企业文化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正确的发展目标。帮助企业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制定严格的战略和计划,保障企业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这样一来,企业管理的方式将不再单调,企业管理技术在更新的过程中,确保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创新。 例如,日本三洋公司以“先律己、再律人”作为文化环境构建的核心思想,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锂电池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冷冻储运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电器企业。创始人井植薰在其著作中,重申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培养和运营方式,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企业人才。由此可见,在企业发展中,管理者和企业负责人只有保持着“导向正确”的发展理念,才有资格为企业指引方向。 3.2 企业文化环境加深了企业管理的本质性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模式,其发展本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文化环境建设能够进一步加深企业内部的激励和凝聚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以硬性跳跃来推进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利用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结合企业管理的具体方向,通过个体化的发展措施,实现企业员工到企业潜能的发展,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加全面的价值。使企业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企业内部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在突破管理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成效。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个人利益与企业集体利益的融合和依存十分困难。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企业文化所具有的调试作用及约束作用,能够缓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通过统一的价值观念,对员工们的行为道德进行全方位的约束。通过企业内部统一的价值观念及道德行为准则,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强大的助力。加深企业和个人价值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成效,为企业管理的本质性夯实发展基础。 例如,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为了加强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大胆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将其决定为企业的宗旨辅助实践。该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内,成了世界三大旅游公司之一。这种管理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本质体现,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