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丑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后生》

《丑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后生》

《丑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材分析

一、《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经典唱段。这个唱段描写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赞美中国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德。作品充分体现了京韵大鼓依字行腔的艺术特点,旋律古朴恬淡、委婉抒情,唱词运用了顶真、叠字、排比等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丑末寅初》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流派。“刘派”—刘宝全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突出唱中有说的成分;“骆派”—骆玉笙在继承“刘派”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老生的颤音唱法,加强了唱腔的旋律性、抒情性、歌唱性,她的演唱更使《丑末寅初》成为“骆派”经典曲目之一;北京曲艺团京韵大鼓演员种玉杰演唱的新版《丑末寅初》,除了伴奏使用了现代的配器手法,还加人了童声合唱作为伴唱,给这首传统唱段注人了新的音乐元素。

二、《重整河山待后生》是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全曲分为两个乐段,最高音是“5",最低音是“6",音程跨度达到14度,旋律跌宕起伏、迂回婉转,唱腔悲壮、苍凉,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唱段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融人西洋管弦乐队的伴奏,从而强化了悲壮的、大义凛然的、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

课时目标

一、感受、体验京韵大鼓的经典作品,能够对老北京的曲艺音乐产生兴趣;并乐于了解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认识曲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通过聆听模仿、对比探究,感受体验京韵大鼓依字行腔的演唱特点以及独特的韵味,初步了解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艺术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演唱《丑末寅出》,请学生思考:这段唱腔具有哪个地区的风格?属于哪种曲艺形式?

学生:京津地区,京韵大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