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和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和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和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和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和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

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

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

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课时分配:1课时

预习探究:(学生用)

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不仅解开了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谜,而且合成并开发了大量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

2.化学不仅支持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且将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等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3.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4.用近乎“抽象”的原子分子理论,运用像试管、烧杯、酒精灯一类的简单器具,就可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吸收和释放,以及所用试剂的化学式,就可以推断体系中的变化本质,并且能够用简单的符合来记录和传递其中的信息。

5.学习化学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要从基础开始。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学习化学不限于书本和实验室。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自己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习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6.高中化学新教材将由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教材组成,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教师活动】播放一组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

【引入】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板书】一、再说化学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引言》第一自然段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DNA(C、H、O、N)、病毒、计算机芯片(SiO2)、氟氯代烷最基本的构成微粒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它们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化学家参与研究,如刚才看到的几组图片,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我们必须学好。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二、三自然段并演讲:化学在人类生产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主动演讲,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总结】解开物质构成之迷,合成新物质、新材料,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等都离不开化学。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化学与科技关系图

【强调】“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食品是否变质也需要用化学知识去判断。如:食盐中是否含碘,可用食醋、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

【板书】(投影)1、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2、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3、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4、现代化学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源泉;

【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众多领域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应用到化学成果,像电子学、半导体、原子能、信息工程、宇航工程、研制药物、消除公害、保护环境、合成材料等等,都离不开化学。展望未来,化学一定会在综合开发各种资源,多方面应用新能源,设法研制各种新材料,进一步探索生命、海洋、空间的奥秘等方面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问题2】那么到底什么是化学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二、化学的含义: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

【过渡】化学既然是一门自然科学,那么在高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那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

六自然段,并回答该问题。

【板书】三、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1)必修模块(共两个):①《化学1》、②《化学2》。

(2)选修模块(共六个):①《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②《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③《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④《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⑤《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⑥《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模块:化学I和化学II

选修模块:1、化学与生活 2、化学与技术 3、物质结构与性质 4、化学反应原理 5、有机化学基础 6、实验化学

【强调】高一我们将完成必修部分的化学I和化学II,计4学分,高二开始根据自己未来人生方向不同将从六个模块中选修一门(每个模块2学分),修满6学分后,高中化学结业,理式方向的考生,将从剩下的5个模块中选取2-3个模块,迎接升学考试,为今后的学习作准备。本学期我们将完成必修I的内容,本书共分为四章,从实验化学入手,围绕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展开。

【过渡】化学科学既然这样重要,那么它的理论及研究工具有哪些?怎样通过化学试验去判断变化本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四、五、七自然段。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并回答

【板书】四、学习特点

【教师总结】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板书】1、高中化学的特点

【强调】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1、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

2、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

3、不遵循学习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

【过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大半,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该怎么办?初三的化学学得怎么样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没什么影响,有学好的想法,肯学,就一定能学好!要学好就要有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大家应该更新学习方法,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学高中的化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强调并总结】我的几点要求:

【板书】2、学好化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优化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智力结构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1)重实验,培养良好的实验意识;(2)重视归纳总结;(3)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4)注重自我总结,自我调整;

(5)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勤做笔记、课后复习;(6)开展研究性学习;(7)同学之间的相互协

+

作学习。

【强调】同学们要想当一个真正的化学家,造福于人类,光凭中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还远不够,还需进入大学中接触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更精密、先进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努力!

板书设计

一、再说化学:二、化学的含义:三、学习内容:四、学习特点;

1、高中化学的特点:

2、学好化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达标体验

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 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D.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3.酱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但其中含有的3-氯丙醇是一种致癌物.2001年9月1日执行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氯丙醇的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3-氯丙醇的化学式为:C3H7ClO,它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可以预防碘缺乏病.测定市场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的方法是:将食盐在酸性条件下与试剂X反应生成碘单质(I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IO3+5X +6HCl=6KCI+3I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

课时作业

1.课后查询:课后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的事件的资料等等。2.认真预习,并回顾一下初中化学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3.写一篇《神奇的化学世界》小论文(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达标体验

1.解析:从化学的特点和应用等方面来看,B、C、D都正确。答案:A

2.解析:由题意不难看出,理论化学也能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这说明化学也不再是纯实验科学。答案:C

3.解析:由分子式可以看出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分别查出C、H、Cl、O四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1、35.5、16,因此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35.5+16=76.5。

答案: 4 ; 76.5 。

4.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个数应该守恒。由产物不难看出X 中必需含有一个钾原子和一个碘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KI。答案:KI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性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而本章就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理念。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初中化学和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本章共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学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同时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将化学基本概念作为基础,并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在化学基本概念:摩尔、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这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突出实验的主题。

(二)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

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内容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

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理念。

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实验内容的设置上考虑了学生的基础,由复习巩固(过滤、蒸发、简单的蒸馏)到加深拓展(实验室完整的蒸馏操作、粗盐提纯后涉及的离子检验问题)到新知识的学习(萃取)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这样即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

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第二节中涉及摩尔、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等化学学习过程中研究和认识化学的基本工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三)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常见题型

本章内容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等。其主要题型有:

(1)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考查形式有:①选取适当试剂及分离方法,除去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②确定被提纯物质中指定含有的杂质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③将分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是高考常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其主要特点是: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一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离子数目多少。二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其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根据反应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态产物或反应物的化学式。

(3)关于溶液浓度的计算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近几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考查:①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间的换算;②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③溶液的稀释问题;④两种溶液混合,溶液浓度的计算;⑤溶液的配制;⑥溶解度与其它物

理量之间的在综合计算;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误差分析。

考纲解读

(一)本章课程标准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二)本章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4)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掌握物质所含粒子数、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通过建立宏观的物质质量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定量研究的方法,体会学习化学和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通过物质的分离以及物质的量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使学生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及作用。

(3)通过讨论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杂质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问题。

(4)通过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本章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二)教学难点:物质的检验、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栏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教学时,可利用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了解的情况进行讨论,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又如,在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教学时,可利用“学与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原理。

(二)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体验化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例如,可通过实验室制备蒸馏水和粗盐提纯的实验,强调实验的规范,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上,让学生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尽量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在物质分离和提纯教学中,可增加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本章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逐步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分离提纯、物质的量等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如,沙里淘金、如何洗涤衣物上的油污,配制生活中有特殊用途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像保鲜剂等。

(四)采用对比、联系、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学会选择物质检验、分离的方法;第二节涉及多个化学概念,在完成本节教学后,可让学生绘制出概念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所学分离提纯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度不大,教学中应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媒体资源,播放相关录像,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对于“物质的量的”教学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课件演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概念。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

4.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习探究:(学生用)

1.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有:(1)三不原则:指不触、不尝、不闻味;(2)节约原则:即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底部;(3)处理原则。

2.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使用钥匙,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绝对不能用手拿。3.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试剂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拿持试剂瓶时,应使标签向着手

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还可以用胶头滴管,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应使滴管垂直下滴,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乳头,切忌滴管口接触容器口。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原因是外焰燃烧最充分,所以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固体加热时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管底略比管口高,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应进行预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时切不可让管口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以免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5.为确保实验的安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它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报警电话等等。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包括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气体的收集等。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包括有害气体、废液、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都离不开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事实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是一个化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的安全标识。【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提问】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等。那么下面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处理呢?

【自主练习】1.如何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

2.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了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3.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玻璃容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5.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应先把玻璃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根据如图所示可知:俯视时使读数比正常值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3.(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3)用完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4)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扑灭。

4.洗涤过的玻璃容器的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涤干净。

5.(1)三不原则:①不触;②不尝;③不闻味。(2)节约原则:即药品未说明用量时取最少量,液体取1~2毫升,固体盖满底部。(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过渡】在实验中我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如果一旦“出事了”,我们应

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教师活动】画面展示:一位学生用KMnO4制取O2的情景。实验结束后,他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该生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裂。

【引入】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都必须要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

【过渡】你还能举出你曾经历过或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从这些例子中你能总结出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主动回答曾经历或遇见过的安全事故以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教师小结】1.曾经历或遇见过的安全事故: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热容器遇冷水炸裂;用乳胶管连接两根玻璃导管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稀释浓硫酸时,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硫酸迸溅到皮肤上;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有酒清洒在桌上并着起火来;搅拌NaOH溶液时,不小心将NaOH迸溅到眼中;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等等。

2.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等等。

【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那么要做到实验安全,需注意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4,然后回答该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回答。

【强调并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教师活动】实验室规则(播放投影)

(1)进入实验室按编组或编号入座,不准随意走动、高声喧哗。

(2)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弄清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清点好仪器、药品及实验材料。

(3)实验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准确地做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4)注意安全,谨慎处理腐蚀性强、易热、易爆和剧毒药品。

(5)如发生意外事故(如爆炸、烫伤、中毒),不要惊慌,及时报告老师和实验员,妥善处理。

(6)节约用水和用电,爱惜药品和实验材料,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器材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带出实验室;在实验中,因违反操作规则损坏的仪器,应由损坏者按规定赔偿。

(7)实验完毕后,清理好仪器和器具,归还原位,处理好废水废料,做好清洁工作,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教室。

思考与交流仔细阅读上述化学实验室规则后,回忆你在初中进行实验时,哪些方面你遵守的最好,最易违犯哪条规定?与同学们交流。在高中阶段,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化学实验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

【过渡】你知道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吗?(学生练习)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有湿抹布扑盖。

(2)玻璃割伤等机械类创伤,应先将异物清理干净,再用酒精消毒,尔后敷药包扎。

(3)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NaHCO3溶液(或稀醋酸)冲洗,然后用水冲洗,再用

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的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如果不慎将酸粘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粘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4)实验室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5)冬季是发生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发生煤气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是:将病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病人吸入多的氧气;若中毒较深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教师活动】总结并进行点评同时公布正确的答案。

【教师总结】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1)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一起存放;(2)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3)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4)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5)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6)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8)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

(9)有加热和洗气(或气体吸收)装置的实验要防止液体倒吸;(10)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过渡】对于危险品,都有特殊的标志,你知道哪些?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共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图1-1一些常用危险化学标志,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①爆炸品;②易燃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⑤自燃物品;⑥氧化剂;⑦剧毒品;⑧腐蚀品。

【教师强调】1..实验室操作要注意以下五防: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混合溶液时要加沸石。

(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4)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5)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6)防污染:制取有毒气体要有通风设备;有毒物质应处理后排放等。

2.妥善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和废渣:化学实验的废液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不能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可先用废液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但一些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的废液不能随意混合,如强氧化剂与盐酸、硫化物、易燃物,硝酸盐和硫酸,有机物与过氧化物,磷和强碱(产生PH3),亚硝酸盐和强酸(产生HNO2),MnO2、KMnO4、KClO3等不能与浓盐酸混合;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等。固体残渣往往含有一些重金属盐,对水体和土壤会造成污染,要处理(一般变成难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集中掩埋。汞不慎撒落地面时,要先用硫黄覆盖,使其化合为硫化汞后扫除并妥善掩埋。用剩下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易挥发的有机物等不可随便丢弃,防止着火事件发生。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

板书设计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例题1】使用酒精灯时,常会导致“失火”的错误操作是()

A.酒精灯内酒精量为二分之一

B.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酒精灯

C.加热时用外焰

D.向燃着的

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解析:酒精灯是实验室里最常用的热源,实验室的很多事故是由于不正确地使用酒精灯引起的。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A正确;可以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去点燃酒精灯,B正确;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外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C正确;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容易引起着火,发生危险,D错误。答案:D

【变式训练】将下列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填在空白处:

?手拿试管加热:;

?试管内所盛液体超过容积的1/3时给试管加热:;

?烧瓶不垫石棉网直接加热:;

?烧杯盛固体试剂干烧:;?用量程为100℃的水银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化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答案:?容易烫伤手;?液体沸腾时易喷出伤人;?烧杯易炸裂;?烧瓶易炸裂;?浓硫酸的沸点超过温度计的量程,会使温度计破损。

题型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题2】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食盐得质量为15.5g(1g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做法,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5g B.15.0g C.14.5g D.14.0g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托盘天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托盘天平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天平的中间即为支点并连有指针,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小于1g的用游码。游码在标尺上移动,实际上是加在右盘上的。若称量物和砝码左右盘错放,读数应减去2倍游码的读数,即15.5g-2×0.5g=14.5g。答案:C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在任何情况下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变式训练】用酒精灯或电炉对下列实验仪器加热时,可以不用垫石棉网的是()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蒸馏烧瓶

解析:烧杯和蒸馏烧瓶,在被加热时因受热不均匀而易炸裂,放在火上加热时,要加垫石棉网。答案:BC。点评: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用于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圆底烧瓶、蒸馏烧瓶、坩埚、蒸发皿、燃烧匙等。其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等;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启普发生器、集气瓶、量筒、试剂瓶、广口瓶、集气瓶等。

(四)反思感悟(教师用)

-------------------------------------------------------------------------------------------------------------------------------------------------- ---------

(五)备选例题(教师用)

【例题1】在一个实验桌上放着四种化学药品,它们的瓶壁上分别写着白砂糖、小麦面粉、加碘食盐和食用味精。为了进一步确认它们的实物和名称是否相符而进行化学实验,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观察比较它们的外观状态B.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手里试一试

C.各取少量分别放在嘴里尝一尝D.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解析:为了确保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对任何化学药品,都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用口尝其味道。答案:BC。

【例题2】有如图所示装置,请举例说明该装置有哪些用途,并简要回答对应的操作方法。

解析:本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较多的用途,

A B

(1)可用来收集气体。若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从A管导入(如收集CO2)

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从B管导入(如收集H2)。

(2)可用做干燥装置。广口瓶里装有浓硫酸,A为气体的导入口,B为气体的导出口。如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3)可用做洗气装置。例如除去O2中的CO2,广口瓶里装有NaOH溶液,气体由A管进入。

(4)可用做排水装置,其作用是测量不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广口瓶里装满水,气体由B管进入,A管后面连接量筒或其它计量仪器,用于测量排出水的体积。

(5)可用做排气装置,给其它反应装置提供气体。广口瓶里装有反应气体,由A给进入水,B处不断地提供反应气体。答案:(略)

点评:由本题可以看到,实验装置的用途可能不是唯一的,同样的一个实验装置,使用不同的方法,或在操作上做些微调,就可以改为其它用途。要解答好这样的试题,平时就要多注意自己实验能力的培养,做实验时要勤动手,多观察,大胆设想,认真思考。本题属于开发型试题,同学们可以放开思想,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想一想,把上述装置上下颠倒一下,还可以有哪些用途呢?

达标体验

1.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往往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A.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汽油──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3.有下列仪器:①烧杯;②蒸发皿;③平底烧瓶;④试管;⑤坩埚;⑥锥形瓶。其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①②④⑤⑥B.②④⑤C.①③⑥D.④⑥

4.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点燃酒精度灯前一定要将酒精添满。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口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手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孔中。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 B.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C.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D.用酒精灯直接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

课时作业

1.下列物质中可以随身携带乘车、船或飞机的是()

A.硫磺 B.氯酸钾 C.硝酸钾 D.碘盐

2.下列关于仪器“0”刻度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量筒上端 B.在温度计的最下边 C.在托盘天平标尺的正中 D.在托盘天平标尺的左边

3.下列有关托盘天平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B.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C.称量前先调节天平

的零点

D

4)

②给盛有液体超过试管容

积1/3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向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使试管

竖立起来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里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面上,再将塞子用力塞上⑦用坩埚钳夹持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

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进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握住容器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①④⑤⑦⑩ C.①④⑤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

5.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

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

氢钠溶液冲洗

6.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

内壁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9.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有其容积的1/10的溶液,则此溶液的体积是(用字母回答)。A.约1ml B.约

3ml C.无法判断

(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用字母回答)。

A.400ml烧杯 B.250ml烧杯 C.100ml烧杯 D.50ml烧杯

因为

10.

a b c d e f

g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d 。

(2)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3)利用上述仪器制取氧气时:①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判断集气瓶中氧气己集满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达标体验

1.解析:要熟记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严格遵守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规则,谨防危险事故的发生。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汽油属于易燃液体,烧碱属于腐蚀品。所以BC符合题意。答案:BC。2.解析:玻璃试管、玻璃蒸发皿可用火焰直接加热。对玻璃仪器如果进行水浴式加热,无需垫石棉网,也无法垫石棉网。答案:AC。

3.解析:考查常见加热仪器的使用方法。答案:B。

4.解析: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根据规范的操作步骤和事故处理的办法,所给选项中只有C不正确。答案:C。

5.解析:白磷着火点较低,放在空气中切割容易着火,因此要放在水中切割;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反应物,属于易爆的危险品,不可直接倒入垃圾桶;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时候,应该先通人氢气,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尽后在加热,否则容易引起爆炸;烧杯必须垫石棉网加热,否则容易炸裂。答案:A。

课时作业

1.解析:凡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强氧化性的物质不能带上车、船、飞机。硫磺易燃;氯酸钾属于强氧化性物质;硝酸钾属于易爆物品。而碘盐则不属于这些类。答案:D。

2.解析:实验中的计量仪器都有一定的刻度,要了解这些刻度的变化情况。量筒从下而上的刻度是从小到大,但它没有“0”刻度;温度计的规格不同,其“0”刻度的位置不同;托盘天平标尺的“0”刻度在最左边,作调平用。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准确到0.1g,而不能准确到0.01g。对于无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白纸上称量,而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答案:BD。

4.解析: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闻气体时要用把手放在瓶口轻轻煽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且不可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以防止中毒;⑤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⑥向烧瓶中塞塞子时,应该是左手拿烧瓶,右手拿塞子慢慢转动,塞进容器。且不可将烧瓶放在桌面上,再将塞子用力塞上,因为这样做容易压破烧瓶;⑧滴管不能伸进试管;

⑨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答案:A

5.解析:用水冲洗浓硫酸时会放出热量灼伤皮肤,故A错;氢氧化钠也有腐蚀性,故B、C错;应该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答案:D。

6.解析:应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故A错;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故B错;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是错误的,应用镊子夹取,故C错;D基本操作正确。答案:D。

7.解析:A、D主要是考虑试剂的污染和避免引入杂质的。B.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需要验纯是为了防止爆炸的。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止气体泄露,以避免污染空气、人体中毒或爆炸的。答案:BC。

点评: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常常会引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掌握准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分析每一步操作中包含着的安全因素,做到思想上重视,操作上细

心,利于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利于保证实验安全。

8.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求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答案:C。

9.解析:试管有多种规格,试管的容积有大有小,第(1)小题没有确定试管的规格和容积,则占其容积的1/10的溶液的体积是无法确定的。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用烧杯来溶解溶质,一般情况下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宜。

答案:(1)C 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2)C 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10.解析:从所给的仪器图示不难看出a是烧杯,d是漏斗。为防止沸腾的液体喷出伤人给试管加热时一般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分解的方法来制取,因此不需要烧杯和漏斗。检验气密性时一般是将连接好的仪器的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或酒精灯微热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在收集氧气时当把水排尽后集气瓶口会有气泡冒出,据此可以判断是否收集满。答案:(1)烧杯漏斗(2)1/3 (3)①a d ②把仪器连接好以后,将导管的末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此装置不漏气。③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预习探究(学生用)

1.人们用海水、湖水制得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可溶性杂质如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

2.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过滤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3.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4.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提纯后的食盐中还有可溶性杂质,要除去这些杂质,应加入的试剂及加入的顺序是BaCl2(NaOH)、NaOH(BaCl2)、Na2CO3、稀盐酸。

5.SO42-的检验:未知液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反应方程式是BaCl2+Na2SO4=BaSO4↓+2NaCl.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利用某一组分或研究其性质常需要从混合物中将某物质分离出来。为此,研究出了许多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用于实验研究和生产。本节内容要求我们掌握四个基本操作,我们先来学习两个过滤和蒸发。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回答下列问题。见教材P5《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问题1】?金是一种很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所以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利用物质物理性质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如果铁屑和沙混合,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问题2】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可见,要视杂质性质及含量来评价其是否有害或在人类活动中是否有利用的价值。化学中除杂,主要是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某物质的利用价值,如在化学反应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反应,或反应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催化剂中毒等等。

【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粗盐的提纯,请同学们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粗盐的提纯实验所用的仪器有哪些?

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每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4.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几次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5.阅读教材(实验1-1)填写下表: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1-1)。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

【提问】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粗盐的提纯实验:

①所需的仪器:托盘天平(附砝码)、铁架台(附铁圈)、量筒、烧杯、药匙、坩埚钳、试管、酒精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

②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2)注意事项:①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滤纸可用水湿润)。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要轻靠滤纸的三折处;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这三靠的目的都是防止液体飞溅。

②如果想要得到的是固体物质,则还需要洗涤操作(本实验不需要);

③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时不能太剧烈,要始终用坩埚钳夹住蒸发皿,要防止固体小颗粒飞溅

④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干或用小火烘干;

⑤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a.溶解时搅拌,可加速溶解;b.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溅出及冲破滤纸;

c.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滤液,以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液滴飞溅;

d.转移固体,用玻璃棒将精盐从蒸发皿中转移到纸上进行称量。

【过渡】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是比较纯的NaCl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除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的“资料卡片”上的溶解性表。

【提问】我们推测在提纯后的盐中含有SO42-,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此盐中是否含有SO4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1-2)。

【教师总结】利用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可以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板书】(4)SO42-的检验:①试剂:盐酸和氯化钡;②原理:Na2SO4+BaCl2=BaSO4↓+2NaCl

【提问】?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应加入什么试剂?可参考相应物质的溶解性。

?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你设计的除去离子的方法中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除去?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填表

【教师总结】为了使杂质能除得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试剂过量则又出现原杂质被除去却可能引入新杂质的问题。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具体为(1)确定试剂:SO42-选用BaCl2(为什么不用硝酸钡?)除去,Mg2+选用NaOH(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钾?)除去,Ca2+选用Na2CO3除去(过量的Na2CO3如何除去)。

(2)排定顺序:为了全部除去杂质离子,所加试剂必须过量(适量是难以控制的),这就带来了过量试剂如何除去的问题。过量的Ba2+应用CO32-除去,过量的CO32-和OH-应用H+(盐酸)除去。所以Na2CO3必须在BaCl2后面加入,盐酸在最后加入,加入NaOH的顺序就有3种可能了。(过量的盐酸怎么办?)【思考与交流】(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他们适用的对象一样吗?

(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过滤适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和蒸发往往结合进行。

(2)若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如CaCO3和NaCl的混合物),则可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方法;若两种固体都不溶于水,但一种溶于酸(或其他液体)、另一种溶不于酸(或其他液体)(如BaSO4和BaCO3的混合物),则可采用加酸溶解、过滤(洗涤)、加Na2CO3沉淀、过滤(洗涤)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根据有关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板书】(5)溶解和过滤的区别:①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②蒸发: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

(1)主要仪器:(2)主要步骤:(3)注意事项:(4)SO42-的检验:①试剂:②原理:

(5)溶解和过滤的区别: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蒸发

【例题1】“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解析:“粗盐的提纯”实验涉及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内容,四项操作从始至终均要使用玻璃棒(加速溶解、引流、防迸溅)。为达到提纯目的,过滤后要使澄清滤液进行蒸发。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可以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A项没有说明过滤即蒸发,不能除去泥沙。而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最后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所以选D。答案:D

【变式训练】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解析:利用本题检查对蒸发、结晶操作的掌握情况,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实验仪器的装配,遵循的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蒸发、结晶是在蒸发皿中进行的。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过程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蒸发过程中先放置酒精灯,然后固定铁圈的位置,再放上蒸发皿即可进行蒸发了。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最后蒸干时应利用余热将其蒸干。答案:B

题型二过滤

【例题2】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解析:了解了各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才能分清操作顺序。Ca2+ 、Mg2+ 、SO42- 均可转化为不同的沉淀物质而除去。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选用哪种试剂可使某离子沉淀最完全。如除去Mg2+,可选CO32-,也可选OH-作沉淀剂,两者比较,选OH-较好。二是要保证杂质离子除尽,所加试剂应过量。这样就出现除去了某离子,又带进了新的杂质的问题,所以在后续操作中还必须考虑除去前面操作中由于加入了过量试剂留下的杂质。如加过量的BaCl2溶液来除去SO42-以后,带入的Ba2+将和Ca2+一起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和CO32-必须通过加适量的盐酸来除去。考虑到这一点的,就可确定操作⑤必须在操作④之前,操作②和操作④必须在操作③之前,过滤操作必须在加入适量盐酸之前进行。答案:CD

点评: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2)“三必须”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不能因为试剂过量带入新杂质);除杂途径选最佳。

【变式训练】分离FeCl3、KCl、BaSO4的固体混合物,应采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钾、盐酸 D.水、氢氧化钾、硫酸

解析:分离物质一般情况下先考虑物质的物理性质,然后在考虑其化学性质。BaSO4难溶而另外两种物质易

溶,因此先用水分离BaSO4。然后在利用FeCl3可与强碱反应生成Fe(OH)3,而F e(O H)3可以与盐酸反应又生成FeCl3。考虑到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强碱应该用氢氧化钾而不用氢氧化钠。最后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钾即得氯化钾溶液。答案:B

【题例3】已知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 AgNO3+KCl=AgCl↓+KNO3 。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①;②。?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①;②。解析:结晶的方法有两种:(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答案:(1)加速固体溶解;(2)硝酸银;(3)①液体没有沿玻璃棒流下;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溶剂。

(四)反思感悟(教师用)

-------------------------------------------------------------------------------------------------------------------------------------------------------------------------

(五)备选例题(教师用)

【例题1】(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2)中学化学实验中,如何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

解析:在沉淀反应中,要想使沉淀完全,沉淀剂应是过量的。要检验沉淀是否完全,可以等沉淀下沉后,直接在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少量沉淀剂。若不再生成沉淀,说明已沉淀完全。过滤得到的沉淀常吸附沉淀剂的少量离子和溶液中的其它离子,烘干后会以固体形式附在沉淀表面,使实验产生误差,因此必须对沉淀进行洗涤。

答案:(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生成沉淀,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2)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留下,重复2~2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不高。突出表现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操作原理不明确,无从作答;二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实验基本操作及语言表述,这是当今高考特别关注的内容。

【题例2】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浓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解析:本题仍然是考查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过滤,但题目设置了一个较陌生的情景——固体乙难溶于浓硫酸。分析题给条件可知操作①后,甲溶解在浓硫酸中,可首先将乙和甲的浓硫酸溶液分离。又由题给条件可知甲不溶于水或稀硫酸,所以应向浓硫酸中加水稀释使甲析出并加以分离。答案:

点评:解此类题目要注意把握过滤的实质,能将知识灵活运用。注重平时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书面表达的准确、精练。

达标体验

1.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2.从KNO3和NaCl的混合物中提纯KNO3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

A.溶解、蒸发B.溶解、蒸发、结晶C.溶解、过滤D.溶解、结晶、过滤3.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4.如何把铜粉和氧化铜粉末分离?

课时作业

1.现有①MgSO4,②Ba(NO3)2,③NaOH,④CuCl2,⑤KCl五种溶液,不加任何其他试剂,可鉴别且鉴别的先后顺序也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②③①⑤

2.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

3.使用结晶方法分离混合物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

A.熔点不同 B.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C.沸点不同 D.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4.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其中错误的是()

A.氧化钙中的杂质碳酸钙(盐酸) B.二氧化碳中的有少量一氧化碳(氧气)

2018高一必修一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8高一必修一化学试卷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每摩尔物质含有()。 A.6.02×1023个分子 B.6.02×1023个原子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 2、下列说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 B.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C.1mol气态水比1mol液态水所含的分子数多 D.3molO2与2molH2O中原子数相等 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4g氮气所含原子数为NA B.1mol水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 C.32gO2与32gO3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NA和3NA D.0.5molNa2CO3与1.5molH2O所含氧原子数目均为1.5N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2×1023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g

B.钠原子的摩尔质量为23g C.HCl的摩尔质量等于6.02×1023个HCl分子的质量 D.Na2O2的摩尔质量为78g/mol 5、在0.25molNa2O中,含有的氧离子数约为()。 A.1个 B.0.25个 C.1.5×1023个 D.6.02×1023个 6、在一定量的NaHCO3中,氧原子与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3:1 D.2:3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B.1molNaOH的质量是40g/mol C.1gH2和1gN2所含分子数相等 D.等质量的N2、CH4、CO、H2O中CH4所含分子数最多 8、下列物质中,含有0.4mol氯离子的是()。 A.0.4molKClO3 B.4/30molFeCl3 C.3/40molFeCl3 D.0.1molKCl 9、下列表述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氢 B.3molH2 C.2mol氢分子 D.1molH 10、已知amolH2和bmolH2O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则a:b的 值为()。 A.1:1 B.1:3 C.3:2 D.任意比 11、一定量的氧气中含有1mol电子,这些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1mol B.0.5mol C.0.125mol D.0.0625mol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阶段性作业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② 蒸发③ 溶解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 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6.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7.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B.CH4C.CO2D.SO2 9.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 molSO3的体积是22.4 L B.1 mol 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N 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质量的单位 B.反应前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相等 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 1.地位和功能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 2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B.引流C.加速反应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6.02×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C.16 D.23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6.02×1023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C.含有6.02×1023个分子D.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0.2mol H2SO4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D.75mL 1.5mol/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0.5mol/L MgCl2溶液B.200mL0.25mol/L CaCl2溶液 C.50ml1mol/L NaCl溶液D.25ml0.5mol/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第一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A.烧杯B.玻璃棒C.漏斗D.试管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氢气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0.5mol/L、2L的AlCl3溶液中含有氯 离子数为N A C.32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 D.1mol/L、500mL的H2SO4溶 液中 SO42—的数目为0. 5 N A 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括号内为除杂剂)( ) A.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CuSO4) B.Cu(NO3)2中混有AgNO3 (Cu粉) C.CO中混有CO2 (炽热的炭) D.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6.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D.以上三项均须 要求的 7.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4L0.5mol/LNaCl溶液 B.1L0.3mol/LNa2SO4溶液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必修 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2. 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C .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A .搅拌 B .引流 C .加速反应 3. 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 的体积为 A. 11.2L B. 22.4L 4. 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D .加快热量散失 C. 33.6L D. 44.8L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 X 1023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6.02X 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 6.02 X 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 B. 12 6 .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体积为44.8L C .分子数为6.02 X023 7.在1mol H 2SO4 中,正确的是 A .含有1mol H C .含有6.02 X023个分子 8.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L 溶液中含有4g NaOH C. 0.5L 溶液中含有0.2mol H2SO4 9. 1mol/L H2SO4 的含义是() A、1L 水中含有1mol H2SO4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10. 下列溶液中,C「的物质的量浓度与 C. 16 D.23 B .质量为32g D .含有4mol原子 B .含有6.02 1023个氢原子 D .含有3.01 >1023个氧原子 0.1mol/L 的是 B. 1L 水中溶解4gNaOH D . 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B、1L 溶液中含有1mol H+ D 、该溶液c(H+)=2mol/L 50mL 3mol/LNaCI溶液中Cl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 150mL 3mol/LKCl 溶液 B. 150m L 1mol/LAlCl3 溶液 C. 50mL3mol/LMgCl2 溶液 D. 75mL 1.5mol/LMgCl2 溶液 11. 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 100mL 0.5mol/L MgCl 2 溶液 B. 200mL 0.25mol/L CaCl2 溶液 C. 50ml 1mol/L NaCl 溶液 D. 25ml 0.5mol/L HCl 溶液 1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高一化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安徽巢湖春晖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化学2012.9.25 说明:①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至气体摩尔体积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②请将答案规范的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写在试卷或其他地方的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S=32 N=14 Na=23 Cl=35.5 K=39 Ca=40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 B.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 C.皮肤上溅有较多的浓硫酸,赶紧用水冲洗 D.衣服沾上大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 2.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物质的量是一个独立的专有名词 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D.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3. 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 k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1 mol NH3所含原子数约是2.408×1024 4.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A.分液漏斗B.普通漏斗C.蒸馏烧瓶D.容量瓶 5.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升(标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 B.28.4g·mol-1C.71 D.71g·mol-1 的是( )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 ... 7.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蒸馏B.分液C.过滤D.蒸发 8.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分子个数比为17:16 B.原子个数比为17:16 C.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氢原子质量比为17:12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 L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2×6.02×1023 D.磷酸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相等 10.20 g A物质和14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物质、3.6 g D物质和0.2 mol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A.100 g/mol B.108 g/mol C.55 g/mol D.96 g/mol 11.下列各物质中含氮原子数最多的是( ) A. 0.1molNH4Cl B. 0.1molNH4NO3 C. 1.204×1023 CO(NH2)2 D. 0.2mol NH3·H2O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测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 A.HCl B.2Cl C.3NH D.NO 2.已知由NaHS 、MgSO 4、NaHSO 3组成的混合物,硫元素的质量分为a%,则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a% B.2a% C. 1―1.75a% D.1―0.75a%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与O 2和O 3的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A .Na 和Na + B .金刚石和 C 60 C .11H 2和2 1H 2 D .水和重水 4.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在集气瓶口形成白色烟雾。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5.某学生想利用下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① H 2 ②Cl 2 ③CH 4 ④HCl ⑤NH 3 ⑥NO ⑦NO 2 ⑧SO 2,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烧瓶是干燥的,由A 进气收集①③⑤ B.烧瓶是干燥的,由B 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 C.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 进气收集①③⑤⑦ D.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 进气收集⑥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碳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其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 .碳族元素的单质都有导电性 C .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浙师大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卷命题:杜彩卿审卷:吕长高 注意:①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②I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③相对原子质量:H-1;He-4;C-12;N-14;O-16;S-32;Cl -35.5 ;Ca-40;Na-23,Al-27,Cu-64。 第I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铁 B. 酒精 C. 五氧化二氮 D. 氯化氢 2.英国《自然》杂志曾报道,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1nm=10-9m)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3.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Al+Fe2O 32Fe+Al2O3 B.2Mg+CO 22MgO+C C.N2+3H 22NH3 D.SiO2+CaO CaSiO3 4.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C.用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SO4的质量为98 g·mol-1 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 C.98 g H2SO4含有N A个H2SO4分子 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 g 6.右图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7.在下列条件下, X Y Z A.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D.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p10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 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 (2) 称量 (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铁 粉 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 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 结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试卷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试卷 【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温室效应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D.酸雨 2.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将3.2gCu跟30.0mL10.0molL-1的HNO3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molH+,则此时溶液中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5amolB.0.1amolC.(0.1+a)molD.2amol 5.要除去氯气中少量的HCl和H2O,可使气体依次通过() A.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NaOH溶液、浓硫酸 C.NaHCO3溶液、硅胶D.浓盐酸、碱石灰 6.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l﹣、OH﹣、CO32﹣、NO3﹣.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B.4种C.5种D.6种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B.碳酸钡溶于稀盐酸:CO2-3+2H+===CO2↑+H2O C.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D.把水玻璃滴入盐酸中:SiO2-3+2H+===H2SiO3↓ 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l2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大多数金属反应 B.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 C.硫是一种淡*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9.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1.8gB.2.7gC.3.6gD.5.4g 10.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 D.都能跟碱溶液反应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3∶1 C.3∶3∶8 D.1∶1∶4 12.把a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mol烧碱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中 ..........)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贴错了标签的是 () A B C D 物质的 化学式 H2SO4(浓) C2H5OH(酒精) Hg(汞) NaCl 危险警 告标签 2.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3.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再慢慢倒入水,并不断搅拌 4.下列实验目的能够实现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3.23 g NaCl固体 B.用50 mL量筒量取30.12 mL水 C.向小试管中加入100 mL稀盐酸 D.用胶头滴管取约 1 mL溶液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3) 水溶解、过滤、结晶 B Cu(CuO) 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 CO(H2) 氧气点燃 6.[双选题]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而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7.分离沸点不同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萃取 D.分液 8.下列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中,可将花生油和水分离的操作是() 9.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B.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10.现有三种液态混合物:①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②汽油和水;③溴水。在实验室分离这三种混合物的正确方法依次为() A.蒸馏、分液、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水中,及时搅拌并冷却 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1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