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基因组学结课作业

宏基因组学结课作业

宏基因组学结课作业
宏基因组学结课作业

基因组学结课综述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与进展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生态群体基因功能和其相互作用的新科学领域以特定生态环境中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作为研究对象基本研究策略是通过克隆、异源表达筛选出有用的新基因及其产物宏基因组学为生命学科和药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技术并在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领域取得了新成就本述评对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基因组文库;序列分析技术

随着人类科学认识论和思维方式的深化,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方法的支撑下,顺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诞生了一门崭新的交义学科一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 。宏基因组学的问世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发展很快,它代表了生命学科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宏基因组学的产生、概念、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进行综述。

一、宏基因组学的产生背景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完成促使了基因组功能性研究计划的开展并推动从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时代进入功能性基因组研究为主的后基因组时代,人体基因的功能研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与1998年启动了环境基因组计划(EGP,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开展有关人体遗传变异与环境胁迫响应的研究,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它标志着生命科学界将在更深层次上对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究和研究(www。niehs。nih。gov/envgenome/home),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由此应运而生[2]。

二、环境基因组学的提出与发展

1991年Pace首次提出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的概念,并在同年构建了第一个通过克隆环境样品中DNA的噬菌体文库,环境基因组学(亦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998年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启动了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nonmental genome project,EGP),开展有关人体遗传变异与环境胁迫相互关系的研究,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标志着生命科学界将在更深层次上对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系统全而的研究。环境基因组学第一次提出特定生态条件下,全部生物基因组总体概念,这是基因组学的重要进展。

三、微生物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概念的提出

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该体系的生命与非生命的两个方而是不断互为因果,相辅相承的。为了方便研究,人类把精力集中到特定环境的微生物群体上来。

Handelsman等于1998年提出生命研究对象应是生物环境中全部微小生物的基因组(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nobiota found in nature),首次提出针一对特定环境样品中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进行研究的这一宏基因组(metagenome)概念,指出应用宏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复杂群落基因组的方法将成为快速发展的领域。2007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以“环境基因组学新科学一揭小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为题发表咨询报告,指出宏基因组学为探索微生物

世界的奥秘提供新的方法,这是继发明显微镜以来研究微生物方法的最重要进展,将是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革命性突破。报告呼吁建立全球宏基因组学研究计划,建议大批量启动中小型宏基因组学研究项目,对自然环境微生物群落(如海水或上壤)、寄生微生物群落(如人体肠胃或口腔)、人为控制环境微生物群落(如污水处理厂或水产养殖厂)等展开研究;启动少量大型综合性项目,对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框架和更为复杂的动态微生物系统进行研究。

四、宏基因组学的概念

1、广义宏基因组学的概念

广义宏基因组是指特定环境下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决定了生物群体的生命现象。它是以生态环境中全部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研究其功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相勺_作用,并揭小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宏基因组学使得人们摆脱了物种界限,揭小了更高层次上的生命运动规律。

2、狭义宏基因组学概念

狭义宏基因组学则以生态环境中全部细菌和真菌基因组DNA作为研究对象,它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包含了可培养和还不能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研究其功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并揭小其规律。如1998年Handelsman等提出上壤宏基因组学的定义是:上壤微生物群体的全部基因组,并对其进行克隆和功能分析。

由于狭义宏基因组学概念的对象具体、范围局限和研究目标明确,一般文献上所提的宏基因组学,除非特别指明,一般均指的是狭义宏基因组学。

五、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与技术

传统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目标基因的筛选和序列分析等。在此基础上,随着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宏基因组技术在以下3个方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完整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普遍采用的宏基因组建库载体包括粘粒、质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等。基于对宏基因组文库各种实际应用的考虑,最近出现了商业化的上壤宏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另外,大量内含子的存在以及昂贵的测序费用使宏基因组技术在对真核微生物(原生生物和真菌)的研究中受到了限制。cDNA文库的构建已被提出来克服这一难题,但真正的解决还有赖于新的测序技术的出现,如454-罗氏焦磷酸测序(目前约有1 /3宏基因组研究是以此技术作为基础的)和Ilhnn ina测序等,每次可产生更多的序列信息,与传统鸟枪法测序相比费用也更低。

2 、快速有效的筛选策略

在目前已有宏基因组筛选策略(基于序列、功能的方法)的前提下,通常采用富集培养手段来提高筛选效率。Meilleu:等利用序半连续式反应器( sequential fed-batch neactor,SFBR)对样品进行30个循环,在此期间将声值从7逐渐升至8。5再降到7,同时温度从50℃提高到70 0C,以此来增加抗热耐碱微生物的数量,随后从所建立的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1个新的脂肪酶,此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60℃和PH10。 5 Morimoto及其同事通过向上壤样品中加入3-氯苯甲酸(500 m g /kg),置于28℃下培养,随后采用PCR-DGGE和宏基因组步移技术从该上壤总DNA中克隆得到完整基因benA,benB和tfdC。而Yanaada领导的研究小组从马阑尾和白蚁肠道中成功分离出糖基水解酶基因则证明了预扩增反向PCR技术同样

可用于基因的筛选。另外,样品中已死亡微生物的DNA会影响对活微生物的检测,有文献报道在分离DNA之前将乙锭加入到所提样品中,结果与未进行此处理的样品相比其16SrDNA指纹图谱存在很大的差异。

3、依据新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水平的筛选

生物活性水平的筛选法以活性测定为基础也即采用各种活性检测手段检测挑选活性克隆子进而对其深入研究绝人部分新发现的生物催化剂或分子化合物是利用这种方式筛选得到的在各种选择性平板上通过可见性状筛选到了产生脂酶、淀粉酶、七叶苷水解酶、甘油脱水酶及抗菌活性的克隆子。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构建报告融合子,这些融合子能够对日的基因的表达做出反应,如果这些反应能够通过抗生素抗性或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进行快速鉴定,就可以对人型文库进行筛选这一策略以生物活性为线索能够发现全新的活性物质或基因,能够快速鉴别有开发潜力的克隆子,但工作量人,效率低,并月_受检测手段的局限而月_必须依赖于功能基因或编码功能蛋自在外源宿主中的表达,这也往往会山于许多基因或基因产物在外源宿主中的不表达或表达后没有活性而降低了筛选效率,只有通过对筛选方法的优化和选择合适的底物及筛选条件,并建立合适的宿主载体系统,才能加快对新的生物催化剂的挖掘和利用。

4、依据新基因表达产物的化合物结构水平的筛选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结构的物质在色谱中有不同的峰值通过比较转入和未转入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或发酵液抽提物的色谱图筛选产生新结构化合物的克隆子如Wang G Y( 2001)等通过对重组克隆子的细胞抽提物与对照宿主细胞抽提物的高压液相色谱图谱进行比较发现了2个产生新结构化合物的克隆获得了5种全新的小分子抗菌化合物这一策略可直接筛选到新结构化合物但不一定有生物活性且工作量人成本高。

5、设计探针和PCR引物法

DNA序列分析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发现和认识基因多态性的前提PCR是序列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对日标序列特异的探针杂交技术也已被用于土壤基因文库的筛选。根据已知相关功能基因的序列设计探针或PCR引物通过杂交或PCR扩增鉴定出已知基因的同源物进而筛选阳性克隆子这已被证明是鉴定系统发育锚定物和编码有高度保守区域的酶的基因的有效方法2003年KnieLsch A等根据所有已知脱水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简并PCR引物对宏基因组DNA扩增扩增产物制作探针与宏基因组文库进行杂交筛到两个高甘油脱水酶和1,3-丙二醇脱水酶活性的克隆子有望开发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一策略有可能筛选到某一类物质中的新分子然而对所有以序列为基础的分析来说一个最人的缺陷在于这一方法是基于保守和已知序列因而被检测的新基因总是与已知的基因相同或类似序列筛选并不依赖于克隆基因在宿主中的表达系统它是依赖于日的基因的保守DNA序列但是序列筛选的局限性在于需要对该功能蛋自已知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6、随机鸟枪法

对基因组文库的随机测序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但需要进行人量的测序和分析工作鸟枪法测序策略则为人规模测序提供了技术保障该方法首先将一条完整的日标序列随机打断成小的片段分别测序然后利用计算机根据序列间的重叠关系进行排序和重新组装并确定它们在基因组中的正确位置应用这种方法研究环境基因组学为筛选新的天然产物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途径并可产生人量的信息从中挖掘上白万个新基因揭不不可培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近Tyson等I对一共生的微生物群体进行了完整的基因组分析。由于宏基因组DNA来源于一嗜酸性的生物被膜因此对这些DNA的序列进行详细的功能性的分析有可能鉴定一人批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发挥功用的生物催化剂基因。Schmeisser C等I利用随机的鸟枪法测序在一种系高度多样性的微生物被膜中获得了约5 000种新的基因序列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这些鸟枪法产生的序列不仅能对研究的小环境的基因组结构探知一二而月_能够鉴定

很多感兴趣的生物催化剂的基因在这些所鉴定的开放阅读框架中有好儿种是脂肪酶和降解多糖的基因但是该方法耗费人需人量人力和物力而且并不能保证全基因或基因簇的获得[3]。

7、底物诱导基因表达检出法

近期有关文献中介绍了一种阳性克隆高通量的检测手段该方法是基于底物诱导基因表达检出方法SICEX,SICEX主要是用于能利用各种底物诱导的分解代谢型基因的检出并结合生物发光技术利用该方法已经成功地从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出山芳香族化合物诱导的基因利用这种方法快捷、经济特别是在工业上门1小分子诱导的抗生素的筛选上效率很高此外这些新鉴定和假定的基因的功能性还有待生化试验的认证。

8、微序列法

日前,微序列法是已经得到人力推广使用的高通量技术,其特征是同时并行分析或筛选人量样品微序列技术又称基因芯片就是一种高通量技术,它是采用集约化和平而处理原理,在微小片基上高密度而有序地排列人量基因片段,EST或寡核有酸片段,从而形成DNA 微知阵利用微阵列技术研究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可以了解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基因表达图谱和新的代谢途径,快捷地探测未知DNA基因的功能,进而追踪一些能够高效表达或控制微生物群落重要功能的关键基因以BAC文库筛选为例,BAC文库筛选与传统的以细菌种为单位的筛选相似,也是逐个地鉴定和分析,与传统以细菌种为单位的筛选不同的是BAC文库筛选以DNA片段为单位进行筛选,以携带有外源DNA片段的受体细菌为分析对象它优于传统方法之处在于回避了细菌的人工培养限制,极人地扩展了被筛选细菌种的范围,儿乎能对所有的细菌基因资源进行筛选。Sebat等利用微序列平台对整个微生物群落基因组进行筛选,鉴定出多个新的微生物种群Wagner等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人量新的信息。

9、新基因的保存和亚克隆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主要日的是从中筛选到我们所需要的功能基因,这就决定了对于新基因保存的重要性对于小片段的功能基因,一般通过直接和载体相连,并转化宿主细胞即可针对人片段有时不易操作,或者不能转化,需要打断为较小片段后再克隆,即亚克隆亚克隆只是简单地将已被克隆了的DNA片段从某一载体向另一载体的转换,通常用于构建表达系统,或是将DNA片段转移到特殊的载体上以制备杂交探针或是制备测序用的单链模板亚克隆还可用来对较人的克隆片段上较短区段进行仔细研究,或是将基因转移到能在特定物种中表达的另一载体上。对于通过分子生物芯片筛选出来的功能基因,可以根据其基因序列选择适合的酶进行酶切,而对于未知的基因,必须先通过采用不同的酶进行尝试酶切,然后再和载体相连接,并再次验证其功能,只有当再次验证的功能和初始时候的完全相同的时候,才能说明亚克隆的成功[4]。

10、序列分析技术的进步

近年发展起来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不需要克隆或PCR便能获取大量的DNA序列信息,相应地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宏基因组数据,不断进步的序列分析技术以及众多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的出现将为宏基因组数据的分析提供便利,如针一对原核微生物宏基因组进行分析的软件J Coast、可对多组宏基因组数据进行交互分析和比较的宏基因组分析工具MEGAN等。由于宏基因组技术提取的是环境总DNA,所以给基因的鉴定归属带来很大困难(这一过程被称为binning),现今只有5 kb以上的片段可进行有效的鉴定归类,DNA条形码技术已被用来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比较宏基因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均可用于分析宏基因组学序列[5] 。

六、结语

宏基因组学之所以能受到如此的重视,究其在技术上仍属于功能基因组学的范畴,然而它跨越了传统微生物培养的观念,所获得的微生物DNA不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可代表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基因组的动态信息,同时还可对特殊基因的分布和丰度进行推论。理论上任何环境中的核酸材料都可以通过宏基因组技术进行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被研究微生物生境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新的功能蛋白被发现。迄今为止,已从各种环境中筛选获得了众多生物催化剂和其它生物活性分子,并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显小出了巨大的潜力,同时宏基因组技术还被应用于医药卫生、古生物学以及其它众多学科领域。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当前宏基因组学的理论和实践并没达到比较成熟的地步,存在很多有待提高的方而。宏基因组技术所产生的庞大的DNA序列信息给生物信息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很多无法鉴定的基因产物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宏基因组学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楚雍烈and 杨娥, 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p. 601-608.

2. 贺纪正, et al.,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p. 209-218.

3. 刘昭前, 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肿瘤药学, 2011(02): p. 82-89.

4. 强慧妮, et al., 宏基因组学在发现新基因方面的应用.生物技术, 2009(04): p. 82-8

5.

5. 孟飞, et al., 宏基因组与宏基因组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0(02): p.

116-120.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 摘要:宏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技术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利用可培养的宿主菌建立宏基因组文库及筛 选目的基因。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培养技术的不足,是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寻找新功能基因和开发获得新资源的重要新途径。目前宏基因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医药、农业、能源开发、环境修复、生物技术、生物防御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基因组文库构建、文库筛选、未培养微生物、研究进展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计划正在全球被快速地推行,但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可培养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阻碍了该计划 的发展,使得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资源不能被开发和利用。21世纪初,随着测序能力的提高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基因组的新思路——直接对含有各种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群体进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这类研究称为Metagenomics,前缀“Meta”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超越”。科学家选择它来表示这种基因组研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分析单一物种的基因组学,将研究对象定为由种类众多的微生物组成的整个菌落。国内的研究者也据此将该术语翻译为“宏基因组学”。 1 宏基因组的概念 宏基因组 (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生态基因组学) 是由Handelsman等1998年提出的新名词, 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 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 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 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克隆DNA到合适 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宏基因组文库既包含了可培养的又包含了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基因,避开了微生物分离培养的问题,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为新的医药产业和发现新的生物技术提供丰富的基因文库,并利于环境微生物有机群体的分布和功能的研究。 2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 2.1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沿用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根据具体环境样品的特点和建库目的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和策略。一般包括样品总DNA的 提取、与载体连接和克隆到宿主中。 2.1.1样品总DNA的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之一是获得高质量的目的样品的总DNA。目的样品 的采集是第一步,除了需严格遵循取样规则外,取样中应尽量避免对样品的干扰,缩短保存和运输的时间,使样品能更好地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原貌。 根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 裂解法。原位裂解法主要是通过去污剂处理(如SDS)、酶解法(如蛋白酶K)、机械

宏基因组学概述

宏基因组学概述

————————————————————————————————作者: ————————————————————————————————日期: ?

宏基因组学概述 王莹,马伊鸣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1402班)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英文名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基因文库的构建 Macro summary of Metagenomics WangYing,Ma Yi-Ming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Key words:Metagenome; Metagenomics;The environmental genomics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DNA(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 1.起源 宏基因组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a-",具有更高层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后来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Kevin Chen和LiorPachter将宏基因组定义为"应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的有机群落,而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分离单一的菌株"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将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看作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研究微生物与自然环境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宏基因组学不仅克服了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揭示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从群落结构水平上全面认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水处理工程系统、极端环境、人体肠道、石油污染、生物冶金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3 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核酸提取后用NanoDrop ND-1000测定,260/280 = , 260/230 = ,电泳检测DNA 应是完整的一条带。 测序Sequencing 1)16S/18S测序: Sanger测序: 用于低通量的16S/18S DNA测序,提取宏基因组后,首先通过PCR将16S/18S 序列扩增出来,再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导入感受态细胞,涂平板做蓝白斑筛选,选出阳性克隆提质粒,对质粒进行测序反应,测序反应后纯化后用ABI 3130或ABI 3730进行毛细管电泳测序。 由于其测序准确率比较高,而通量非常低,现通常用做二代测序结果的验证。454 Platform: 454平台主要包括两种测序系统:454 GS FLX+ System和454 GS Junior System。454 GS FLX+ System测序读长可以达到600-1000bp,通量450-700M,GS Junior System测序读长在400bp左右,通量在35M。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以下是一篇关于病毒宏基因组学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2]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3].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4]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5]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中基因组的总和进行研究,包括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就是宏基因组学在病毒领域的应用,即从环境或生物组织中浓缩病毒粒子的遗传物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的技术。它的应用需要一些交叉学科的创新技术的支持,随机

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策略

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策略 摘要: 宏基因组学是目前微生物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热点。它把微生物的总群体特性与基因组学实验手段结合了起来,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总DNA、再用可培养的宿主微生物建立文库及筛选目的克隆和基因。该法是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寻找新的基因和开发新活性产物的重要新途径。它避开了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步骤,大大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范围。本文旨在介绍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并结合我们的实验情况,对这一崭新领域中的最新研究策略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不可培养微生物, 文库构建, 文库筛选,研究策略 Strategies for accessing metagenomics for desired applications Abstract: Metagenomics is a new field of microbial genetic engineering.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ecology and the methodology of genomics. Metagenomics includes genomic DNA isolation,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gene and biocatalysts and in the study of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 Metagenomics can overcome the advantages of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procedures in traditional microbial method, and thus greatly broaden the space of microbial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reviewed the metagenomic methodology, together with the latest advances and novel strategy in this research field. Keywords:Metagenomics;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Library construction;Library screening Research strategies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数具有重要价值的微生物及其活性产物,也是新基因及生物学资源的重要源泉,对其进行研究成为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人们现在能够培养与利用的不到环境中总微生物的1%[1]。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总DNA, 避开了分离、纯化和培养微生物的过程来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来研究环境样品中的总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在群落中的功能等。现在,宏基因组学技术方法已在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新基因和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新的抗生素的开发及环境生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旨在介绍宏基因组学的一般实验方法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情况,对这一崭新领域中的最新研究策略进行了简要综述。深化了我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促进了该学科的进步。 1 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 1.1宏基因组学概要 宏基因组学是Handelsman等于1998年提出的[3], 可见是一门很新的学科,其随着基因组实验手段,生物信息学和测序技术等的日新月异也迅猛发展了起来,这个新学科是以环境样品的总微生物基因组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序分析、文库评价、产活性物质及其基因的克隆的获取和基因功能的鉴别,对微生物种群组成与生物量、生态学关系、生物化学关系与环境关系以及功能活性进行研究[4]。其主要过程包括样品和基因的富集和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筛选; 目的基因活性产物的表达(图1)。 1.2 微生物及其基因的富集 在文库筛选过程中由于目的基因比例较小, 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富集不但可提高基因总量,有利于基因的提取,还可增加目的基因的比例,如Kouker 等用橄榄油富集产脂肪酶的微生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 ],橄榄油不仅可作为底物,还可诱导脂肪酶的合成。目前富集技术主要分为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其中细胞水平主要是用选择培养基来富集某些微生物, 常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模板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经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能够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当前又能够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见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经过对样品中16sDNA测序能够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当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能够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能够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能够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能够发现新的基因,能够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另外,该项测序不单能够针对DNA水平,也能够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示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核酸提取后用NanoDrop ND-1000测定,260/280 = 1.8-2.0, 260/230 = 1.8-2.0,电泳检测DNA应是完整的一条带。 测序Sequencing 1)16S/18S测序: Sanger测序: 用于低通量的16S/18S DNA测序,提取宏基因组后,首先经过PCR将16S/18S序列扩增出来,再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导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可编辑版】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可编辑版】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 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 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概述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概述彭昌文 (山东省济宁学院生物学系 273155) 颜 梅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73165)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的概念,概述了其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 宏基因组 宏基因组学 环境基因组学 基因文库的构建 迄今,人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基本都来源于对占细菌总种数不到1%的微生物的单个种群的孤立研究结果。然而微生物是通过其群落而非单一种群来执行在自然界物质与能量循环中的作用的,对微生物群落作为整体的功能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其个体的认识。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了获得完整的环境微生物基因表达产物,早在1978年许多学者就提出了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微生物DNA的思路,1998年,AR I A D phar maceutical公司的科学家Handels man等首次提出宏基因组的概念[1]。宏基因组(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 icrobi ota found in nature)是指生境中全部微生物基因的总和[2]。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总和,微生物主要包括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而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也称为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或生态基因组学。它主要研究从环境样品获得的基因组中所包含的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为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非培养微生物,并从完整的群落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可能,已成为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1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 1.1 宏基因组的提取 在宏基因组筛选过程中,目的基因是整个核苷酸链中的一部分,因此样品前期的富集能够提高筛选命中率。DNA的提取是宏基因文库构建的关键步骤。提取步骤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既要尽可能提取样品所有微生物的基因,又要保持片段的完整和纯度。目前所开发的DNA提取方法有两种:细胞提取法和直接裂解法。直接裂解法包括物理法(冻融法、超声法、玻璃球珠击打法、液氮碾磨法)、化学法(常用化学试剂有表面活性剂、盐类、有机溶剂等)及酶裂解法。另外,依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裂解法。原位裂解法可以直接破碎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而使DNA 得以释放,由于无需对样品微生物进行复苏,且黏附颗粒上的微生物细胞亦能被裂解,所得DNA能更好地代表样品微生物的多样性。此法操作容易、成本低,DNA 提取率高,但由于机械剪切作用较强,所提取的DNA 片段小(1~50kb),通常适用于构建小片段插入文库(以质粒和λ噬菌体为载体)的DNA提取。异位裂解法则先采用物理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较温和的方法抽提DNA。此法条件温和,可获得大片段DNA(20~500kb),纯度高,但操作繁琐、成本高、得率低,通常适用于构建大片段插入文库(以柯斯质粒或者细菌人工染色体为载体)的DNA提取。1.2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需适宜的克隆载体。通常用于DNA克隆的载体主要包括质粒、黏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等。质粒一般用于克隆小于10kb的DNA片段,适用于单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黏粒的插入片段可达40kb左右,细菌人工染色体插入片段可达350kb,可用来制备由多基因簇调控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完整代谢途径的相关片段文库。1.3 目的基因的筛选 目的基因的筛选方法包括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两种。序列分析适用于小片段DNA文库的基因筛选;而功能分析通常适用于大片段DNA文库的筛选。序列分析筛选不依赖于重组基因在外源宿主中的表达,因为所使用的寡聚核苷酸引物是直接通过DNA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的,反映了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可获得未知序列的目的基因。该方法对DNA量的要求不高,筛选到新活性物质的可能性较大。序列分析的另一个手段是对宏基因组克隆测序,无论是全部或随机测序都是发现新基因的有效手段。 对于功能分析而言,首先需获得目的克隆,然后通过序列和生化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此法能快速鉴定出全新且有开发价值的活性物质,可用于医药、工农业等行业。由于此法检出率较低,工作量较大,且受检测手段的限制,所以常要借助于高通量筛选。 2 宏基因组学的应用 2.1 在生态学方面的应用 当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微生物与其所在环境中的代谢过程相联系。应用16s r DNA作为系统发育锚去鉴定属于某种微生物的克隆,然后对基因进行测序,从而获得

宏基因组学概述

宏基因组学概述 王莹,马伊鸣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1402班)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英文名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基因文库的构建 Macro summary of Metagenomics Wang Ying, Ma Yi-Ming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Key words: Metagenome; Metagenomics; The environmental genomics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DNA (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 1.起源 宏基因组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 a-",具有更高层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后来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Kevin Chen和Lior Pachter 将宏基因组定义为"应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的有机群落,而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分离单一的菌株"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将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看作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研究微生 物与自然环境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宏基因组学不仅克服了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揭示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从群落结构水平上全面认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水处理工程系统、极端环境、人体肠道、石油污染、生物冶金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3 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样品和基因(组)的富集;提取特定环境中的基因组 DNA;构建宏基因组 DNA 文库;筛选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活性产物表达(图 1)五个步骤。

最新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精品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以下是一篇关于病毒宏基因组学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 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2]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3].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 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4]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5]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中基因组的总和进行研究,包括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就是宏基因组学在病毒领域的应用,即从环境或生物组织中浓缩病毒粒子的遗传物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的技术。它的应用需要一些交叉学科的创新技术的支持,随机引物PCR 和新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获取信息的丰度,克服大环境中病毒浓度低、易受干扰的不足,拓展了病毒宏基因组学的应用范围和现实作用,为探索未知病毒提供广阔的前景和应用空间。在人类预防疾病、开发疫苗方面具有重大贡献。 1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 对于未知病毒的研究过程如下:SISPA方法是1991年Gregory和Jung在随机引物PCR方法的基础上创造的[6],SISPA-PCR使用含有已知片段的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这个已知片段在接下来的PCR反应中将作为引物[7],此方法先后经Breitbart[8]和Djikeng[9]等人的改进,在SISPA的基础上建立了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化学的一些研究热点,再针对因组学展开论述,介绍了因组学的产生背景和概念,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因组学尝试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开发新型酶、发现新基因、筛选医药等方面。 关键字:因组学;因组学基本策略;文库构建与筛选;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引言: 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仅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25~50 %[1]。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的微生物,通过群落广泛参与C、N、O 和S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纯培养基础上,后来人们发现通过纯培养方法估计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只占总量的0.1%~1%[3],多达99%以上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其代产物中可能有众多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化合物[4]。为了研究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一个全新的理念——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技术不需预先培养就能开发这些微生物基因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5]。 因组学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因组学以生境中全部

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由于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无法涵盖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瓶颈,因组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尽管在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并不妨碍不同领域学者利用该方法来研究各种生境中微生物生态以及筛选功能基因的热情,有关因组学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4]。 1.因组学的概念 因组( metagenome) 的概念是指从生境样本中取得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因组的样本既包括可培养的微生物,也包括更大量的传统方法无法研究的不可培养微生物[6]。而所谓因组学 (也称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 、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ics、生态基因组学Ecogenomics )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克隆、构建文库和功能分析筛选等工作[7]。 2.因组学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2.1因组学的基本策略 因组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其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策略已基本清楚。在此要强调的是,因组学研究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它是在反向生物学原则指导下,基于特定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据整体、系统、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观点,运用特殊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对研究围中所有基因组展开研究的学科。 因组学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策略,它建立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和聚

(完整word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技术简介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 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技术简介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化学的一些研究热点,再针对宏基因组学展开论述,介绍了宏基因组学的产生背景和概念,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宏基因组学尝试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开发新型酶、发现新基因、筛选医药等方面。 关键字: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基本策略;文库构建与筛选;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引言: 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仅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25~50 %[1]。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内的微生物,通过群落广泛参与C、N、O 和S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纯培养基础上,后来人们发现通过纯培养方法估计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只占总量的0.1%~1%[3],多达99%以上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其代谢产物中可能有众多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化合物[4]。为了研究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一个全新的理念——宏基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技术不需预先培养就能开发这些微生物基因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5]。 宏基因组学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宏基因组学以生境中全部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由于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无法涵盖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瓶颈,宏基因组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尽管在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并不妨碍不同领域学者利用该方法来研究各种生境中微生物生态以及筛选功能基因的热情,有关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4]。 1.宏基因组学的概念 宏基因组( metagenome) 的概念是指从生境样本中取得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宏基因组的样本既包括可培养的微生物,也包括更大量的传统方法无法研究的不可培养微生物[6]。而所谓宏基因组学(也称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 、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ics、生态基因组学Ecogenomics )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克隆、构建文库和功能分析筛选等工作[7]。 2.宏基因组学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2.1宏基因组学的基本策略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其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策略已基本清楚。在此要强调的是,宏基因组学研究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它是在反向生物学原则指导下,基于特定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据整体、系统、动态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