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小说(6)

中国古代小说(6)

中国古代小说(6)
中国古代小说(6)

第五章清代小说

清初白话小说主要有三类作品:

一是明代小说的续书,如陈忱的《水浒后传》;

二是世情小说,如“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三才子佳人小说。

清代长篇小说代表作:《儒林外史》《镜花缘》《红楼梦》

纵观整个清代小说,其发展成就主要还是体现在文言短篇小说和白话长篇小说:其代表作分别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曹雪芹的《红楼梦》。

选讲:

一、《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8卷、491篇。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主要内容:

1、暴露政治黑暗。如:《席方平》

2、抨击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度的流弊。《素秋》、《神女》;《王子安》、《续黄梁》;《叶生》……

3、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选篇:

1.《叶生》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

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痒。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若何!”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将卜窀穸,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蜕委焉。大恸,抱衣悲哭。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母挥涕告诉。又细询从者,始得颠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为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吐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2.《绿衣女》

于璟,字小宋,益都人,读书醴泉寺。夜方披诵,忽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方疑思间,女子已推扉笑入,曰:“勤读哉!”于惊起,视之,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知非人,因诘里居(盘问家居何处)。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于心好之,遂与寝处。罗襦既解,腰细殆不盈掬。更筹方尽,翩然遂出。由此无夕不至。

一夕共酌,谈吐间妙解音律。于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必能消魂。”女笑曰:“不敢度曲,恐销君魂耳。”于固请之。曰:“妾非吝惜,恐他人所闻。君必欲之,请便献丑,但只微声示意可耳”遂以莲钩轻点床足,歌云:“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声细如蝇,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

歌已,启门窥曰:“防窗外有人。”绕屋周视,乃入。生曰:“卿何疑惧之深?笑曰:“谚云:‘偷生鬼子常畏人。’妾之谓矣。”既而就寝,惕然不喜,曰:“生平之分,殆止此乎?”于急问之,女曰:“妾心动,妾禄尽矣。”于慰之曰:“心动眼輶,盖是常也,何遽此云?”女稍释,复相绸缪。更漏既歇,披衣下榻。方将启关,徘徊复返,曰:“不知何故,只是心怯。乞送我出门。”于果起,送诸门外。女曰:“君佇望我,我逾垣去,君方归。”于曰:“诺。”

视女转过房廊,寂不复见。方欲归寝,闻女号救甚急。于奔往,四顾无迹,声在檐间。举首细视,则一蛛大如弹,抟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去其缚缠,则一绿蜂,奄然将毙矣。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频展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

3.《嘉平公子》:

嘉平某公子,风仪秀美。年十七八,入郡赴童子试。偶过许娼之门,见内有二八丽人,因目注之。女微笑点首,公子近就与语。女问:“寓居何处?”具告之。问:“寓中有人否?”曰:“无。”女云:“妾晚间奉访,勿使人知。”公子归,及暮,屏去憧仆。女果至,自言:“小字温姬。”且云:“妾慕公子风流,故背媪而来。区区之意,愿奉终身。”公子亦喜。自此三两夜辄一至。一夕,冒雨来,入门解去湿衣,罥(juàn)诸椸(yì)上。又脱足上小靴,求公子代去泥涂。遂上床以被自覆,公子视其靴,乃五文新锦,沾儒殆尽,惜之。女曰:“妾非敢以贱物相役,欲使公子知妾之痴于情也。”听窗外雨声不止,遂吟曰:“凄风冷雨满江城。”求公子续之。公子辞以不解。女曰:

“公子如此一人,何乃不知风雅!使妾清兴消矣!”因劝肄习,公子诺之。

往来既频,仆辈皆知。公子姊夫宋氏,亦世家子,闻之,窃求公子一见温姬。公子言之,女必不可。未隐身仆舍,伺女至,伏窗窥之,颠倒欲狂。急排闼,女起,逾垣而去。宋向往甚殷,乃修蛰见许媪,指名求之。媪曰:“果有温姬,但死已久。”来愕然退,告公子,公子始知为鬼。至夜,因以来言舍女。女曰:“诚然。顾君欲得美女子,妾亦欲得美丈夫。各遂所愿足矣,人鬼何论焉?”公子以为然。

试毕而归,女亦从之。他人不见,惟公子见之。至家,寄诸斋中。公子独宿不归,父母疑之。女归宁,始隐以告母,母大惊,戒公子绝之。公子不能听。父母深以为忧,百术驱之不能去。一口,公子有谕仆帖],置案上,中多错谬:“椒”讹“寂”,“姜”讹“江”,“可恨”讹“可浪”。女见之,书其后:“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遂古公子曰:“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荐。不图虚有其表!以貌取人,毋乃为天下笑乎!”言已而没。公子虽愧恨,犹不知所题,折帖示仆。闻者传为笑谈。异史氏曰:“温姬可儿!翩翩公子,何乃苛其中之所有哉!遂至悔不如娼,则妻妾羞位矣。顾百计遣之不去,而见帖浩然,则‘花菽生江’,何殊于杜甫之‘子章髑髅’哉!”

第二节曹雪芹《红楼梦》

一、作者

曹雪芹(1715?——1764?)

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

二、版本

1、脂砚斋评本系统。

己卯本,怡亲王府抄本,1760)

甲戌本,1754,胡适藏,

庚辰本,1761,燕京大学藏

戚序本……

2、程高刻印本系统。乾隆56年(1791)程伟元排印本,名《红楼梦》,是为程

甲本,次年程增删再印,为程乙本。

三、红学的主要研究流派

以五四为分界线,分旧红学与新红学。

旧红学:评点派(脂砚斋、畸笏叟)、索引派(蔡元培)、题咏派、王国维

新红学:考证派(胡适、俞平伯、周汝昌……)、评论派(王昆仑……

四、《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语言简洁而纯净、朴素而传神;结构宏伟、严谨、完整,敢于摆脱大团圆的俗套,从日常生活中写出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

五、《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红楼梦》创造了一系列跃入中国古典小说顶峰的群体形象,它囊括着近千个人物,数十个艺

术典型,这些人物神采飞扬驰骋于红楼世界之中,演绎出贾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兴衰史,一个“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大悲剧,展现出封建社会五光十色的人生世相,寄寓着浓厚的哲理沉思与人生品味,给人以不尽的人生思考和美学享受。

1.贾宝玉

2.林黛玉

3.薛宝钗

六、《红楼梦》中的语言与谶语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在很多地方用了各种形式,对主要人物命运进行了隐晦的婉转的预示,我们称这些被后来的事实所印证的预示为谶语。

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判词、节日的灯谜、酒令、射覆,所点的各种剧目,以及不经意间说出的每句话。

《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所抽的签子。每个人抽到的签:“一枝花,题红字,一行诗。下面有注,中签人的饮酒规则。”

1.牡丹——艳冠群芳(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唐代罗隐《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2.杏花——瑶池仙品(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出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3.老梅——霜晓寒姿(李纨)

竹篱茅舍自甘心。宋代王淇《梅》诗: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4.海棠——香梦沉酣(湘云)

只恐夜深花睡去。出宋代苏轼《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5.荼縻花——韶华盛极(麝月)

开到荼縻花事了。出王淇《春暮游小园》诗: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签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

6.并蒂花——联春绕瑞(香菱)

连理枝头花正开。出宋代朱淑贞《落花》(一作《惜春》)诗: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萃苔。7.芙蓉——风露清愁(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光,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8.桃花——武陵别景(袭人)

桃红又见一年春。出宋代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